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1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20、有的人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臧克家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二)学习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
(2)诗人对两种人各作了怎样的描述?请找出相应的诗句。

2.指名朗读课文,交流并出示相应的诗句。

3.针对相应的诗句,找出相应的对比句。

“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亡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4、自由练读——小组展示读——齐读
4.从这些对比中突出鲁迅什么精神?
(1)对人民的态度
(2)对人生的目的
(3)对社会的影响
5.人民对这些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摔垮永远记住)
(三)课外拓展: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杨超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
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

——李少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精选16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精选16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精选16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篇1重点难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20xx年2月5日晚8时35分,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

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播放视频文件)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出示幻灯片7)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血腥*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有的人》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

1课时多媒体课件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

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

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

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1、听读录音。

〔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

听,他来啦!〕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比照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

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2、生汇报发现:比照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

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比照,2、3、4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局部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比照朗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c.你是如何理解“有的人,一生只为一件事;有的人,一件事却用了一生。”这句话的?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将所学的生字词和句型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教师提供几个写作话题,如:“我的偶像”、“我心中的英雄”等,让学生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写作。
4.结合课后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为民族、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教育他们要尊重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3.引导学生从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一些具有深意的词语,如“逝世”、“岁月”等,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2.学生在文本分析方面,对于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深入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3.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还缺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的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指导他们仿写课文中的句型,提高写作水平。
4.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讨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共同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
此项作业有助于增进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
5.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如图片、故事、名言等,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阐述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2023最新-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2023最新-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壶知道漂亮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暑假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篇一在学校的领导下,这次暑期政治期间我学习了一系列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治理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等等12个文件,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教书育人活动,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人师表的教师。

对照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教育生涯,作如下分析:一、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对教师的职业要热爱,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通过长期教育工作,逐步地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感情,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较多的知识,看着自己劳动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内心也是非常的愉快,感到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天天与青少年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

问题是我们作为教师对他们关心帮助太少了。

高素质的教师还不是很多。

中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我国的教育事业,所以人们说教师的职业是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是十分有道理的。

有人说如果有来生我再选择教师的职业,以表示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但人并没有来生,所以我不想作假设,我只想说从事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觉得没有虚度此生。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坚持正确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意培养同学们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宣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告诉同学们,任何知识、公式、定律都是人类总结生产斗争的实践而得到的真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到许多学生认为知识枯燥无味,不愿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有的人》教案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设想】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鲁迅,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听录音,朗读1、师:请同学们听录音。

生:听录音。

2、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生: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语气语调抑扬顿挫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仅仅*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朗读。

生:读。

(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

师:很好。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三篇篇一设计理念篇三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

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课前准备:⑴收集、浏览鲁迅资料;⑵标出诗歌小节数;⑶复习朗诵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关键词:活、死、俯、骑。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教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

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讴歌鲁迅更是难上加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讴歌鲁迅的。

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大家齐读课习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

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读)报告自读情况。

(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诵,教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

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报告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比照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呼应,构造严谨。

有了这个示用意,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 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

(齐读本小节)五、品读“虽生如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有的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式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文学审美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味和美感,理解诗人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情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

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形象,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分析诗歌中描述的不同人物和他们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即探讨人生价值的选择和人生的意义。

让学生思考并理解作者对“有的人”的评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通过具体词句的解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通过分享一些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或人物,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探讨,进而引出课文主题。

同时提出问题激发兴趣:“你心目中认为的人生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艺术魅力。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感情色彩,增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让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并简单表述自己的感受。

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行为表现、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等。

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分析作者的描述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文学技巧,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不同的价值观念,引导其深入思考人生价值的选择和人生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板书优秀教案《有的人》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同学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倒霉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有的人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同学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同学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1、选择自身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示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同学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

4、引导同学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1、谈谈自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五、安排作业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了解到有的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努力奋斗的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复述文章,听懂教师的提问。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到勤奋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主语和谓语的概念,理解有的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让学生辨别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并且了解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张图片(一名运动员超越自己的记录的照片)2、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这名运动员克服了哪些困难来达成这一成就?3、放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感受这个场景,增强学生对故事的感性认知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出示课文《有的人》,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一遍,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2、让学生整理出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并且总结主谓之间的关系3、学生自己将文章重新整理一下,让一位同学读出来,再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位同学的朗读,并进行纠正三、主题探究(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中“有的人”这几个字,思考通俗易懂的意义2、学生试着将这种意义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同桌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3、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出一个来,并对学生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表演练习(15分钟)1、进行朗诵比赛,在全班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的朗诵者2、让学生自己分析优胜者的优点,并且请发言者分享她朗诵的经验五、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验2、作业:完成课本上的题目,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这节课整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学生参与度比较高,尤其是在主题探究环节,学生非常积极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对于课文中“有的人”的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点评同学的朗诵时,不够客观,显得比较主观,以后应该引导学生多一些客观的评价方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有的人》的字面意义,掌握生词、成语、短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口语表达和写作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这些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识别并概括出课文中所描述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能够用词语或句子进行准确描述。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高朗读技巧,培养语感,增强对语文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人物图片,包括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表情的人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人物给你什么感觉?你能从中发现他们的特点吗?”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特点的人物,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他人的品质,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会在差异中寻求共同点。
2.倡导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使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包容,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学会辨别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4.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本案例注重问题导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导向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氛围。

六年级上册《有的人》教案优选篇

六年级上册《有的人》教案优选篇

六年级上册《有的人》教案优选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__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__的__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__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__的__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__人生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四年多的小学生活,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

2、再读课文(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

(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

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

5.欣赏诗歌。

某人泰戈尔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7课《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反复地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3.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4.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2.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课程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臧克家在1949年10月19日写下了一首《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

那么,诗中歌颂了鲁迅的什么精神?我们从中学习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有的人》。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zāng xiǔ shuāi臧克家不朽摔垮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不朽: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4.多音字当 dāng (当时)dàng (上当)乌鸦听了狐狸夸奖的话,开口一唱歌,当(dāng)时嘴里的肉就掉下来,狐狸骗到肉就跑了,乌鸦知道上当(dàng)为时已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2.写作背景1949年,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优质课竞赛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优质课竞赛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优质课竞赛教案《有的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时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教师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范读第一节,指名朗读第二节,自由朗读第三到七节。

)4.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件出示)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全诗,注意诗歌运用的独特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学生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细细读一读,发现诗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3、4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这两部分内容又是一一对照的。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将对应的小节放在一起进行学习。

(2)结合第1节诗,感受作者的态度。

通过对比,大家发现“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呢?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大家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比。

)思考: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3)理解第2节与第5节诗。

①指名读,评议:他(她)读出了什么感情?(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第2节诗中有两个动词体现了两种人的不同,请找出来,再加以体会。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

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教案

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教案

《有的人》教案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二)能力培养点体会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三)情感体验点能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启发深思人生意义和价值教学设想重点:(一)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二)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难点:理解第三,六,七节的内容疑点: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教学设想《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入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翻译“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译文:“活着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句独白。

言词虽短,却引发出世人深深的思索:“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今天,我们借着学习臧克家的诗作《有的人》也来探讨一下这个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思考本诗是为纪念谁而作?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中就提到“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自嘲》和《野草·题辞》共同表达了甘愿为人民大众而牺牲自己的主题。

在《自嘲》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含义就是为人民当牛马,哪怕千夫所指,众里身单,甚至不被人民理解也甘心情愿。

在《野草·题辞》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为了达到思想启蒙和解放的目的,哪怕自己做为“历史的中间物”等待着“地下的火烧”也再所不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真切感悟做人的真谛。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文题目
出示图片,简单介绍鲁迅。

人都有生有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殓,
埋掉,拉倒。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这是他的遗言。

然而,人们怎能忘记他呢?事隔十三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4.思考:
(1)诗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为什么要写另一种人?
(2)由此看出本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每一小节各从哪方面对比的?突出鲁迅什么样的精神?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意有何不同?
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这种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作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三品读全诗,领会情感
1.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一节的后两句。

)
2.一边读一边理解重点句。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这一节。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①读了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骑”字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

学生乙:“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

学生丙:鲁迅先生则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多么崇高。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了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①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3)出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读了这两句诗,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甲: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早已臭名昭著。

学生乙: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学生丙:青青的野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老师点拨:“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那蓬勃的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4)出示图片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四联系实际总结
1.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速亡。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李素丽、袁隆平、王伟)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奉命执行对非法进入我国领空的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任务,美侦察机不仅多次无视中方发出的警告,还在飞行中突然大转向,撞毁中国战机,致使飞行员王伟失踪,后查明王伟在座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

2.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把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老师赠语
3.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小练笔
学过了本诗,你心中一定会涌起许多的感受吧,对自己的,对人生的,对社会的。

那么,就拿起笔来吧,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20.有的人
虽生犹死骑在人民头上
虽死犹生俯下身子当牛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