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7

合集下载

【师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课时作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师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课时作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2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表述不正确的是()A.召开于1978年底B.使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C.作出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但并没有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在实践中开创的。

【答案】 C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①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③由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④由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决定的A.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解析】题目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分别从现实需要、转移目的和人民要求等方面充分阐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理由,故四项都符合史实。

【答案】 B3.“是合作经济一种经营形式,是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层次”实行这一制度后,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这一经营形式的目的()A.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B.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到公有C.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D.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生产【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可以推断这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目的是改变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集体经营、吃大锅饭的做法,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故选D。

ABC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D4.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B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故B 项正确。

2.“58年运动脱轨后最后明确下来的东西,就是‘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直至80年代,它在亿万农民中完好的发挥着作用。

”率先取消“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的是在( )A.安徽凤阳 B.四川广汉C.广东深圳 D.辽宁大连答案 B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地区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取消了原来的公社体制,率先取消人民公社的是四川广汉,故B项正确。

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答案 A解析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家庭联产承包合同书都是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产物。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使农民个体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村集体所有,所以B、C、D三项均错误。

故选A项。

4.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

”该制度变革的主要特征是( )A.建立人民公社B.“包产到户”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耕者有其田”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主要特征为“包产到户”,故B项正确。

5.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图中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浦东的开发和开放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答案 C解析图中的数据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85年以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练习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练习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实行改革开放C.思想得到了解放D.城镇化进程加快2.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倩同学收集到一幅漫画《土地承包经营权》。

漫画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3.下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增强企业活力C.发展非公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进,根本原因是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不7.2008年9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考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时说: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土地逐渐私有化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时作业9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完成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总而言之,它将中国带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带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指的是(A) A.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B.开始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C.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D.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A项符合题意;1971年我国已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展开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B项与题意不符;C项是旧时期的结束,没有体现出新时期;D项始自十四大。

2.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

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C)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从而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属于“根源”,D项与粮食增产没有直接关系。

3.有学者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B)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解析:据材料“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可知,这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特点,人民公社化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故A项排除;“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它改变了公社集体劳动的经营方式,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9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9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 ( 九)( 建议用时: 25 分钟 )[ 合格基础练 ]1.1952 年末,中共中央就以为: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行防止的,由于在必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同意这类竞争,才能调换广大农民的生产踊跃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

中共大规模实践之开始于()A.展开农业合作化运动B.鼎力地发展乡镇公司C.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D.推专家庭承包责任制D[A 、 C 两项都是推行集体经营的模式,与题意不符,故清除;乡镇公司与农民踊跃性没相关系,故 B 项错误;家庭承包责任制推行包产到户,调换了农民的生产踊跃性,故D 项正确。

]2.小说《平庸的世界》中描绘到,田福堂太难过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情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同;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大家又拆伙了。

田福堂的“难过”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乡村全部制的改革B.乡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B [ 资猜中的合作化是指乡村合作化运动,乡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全部。

A 项与史实不符,全部制没发生变化;题干中“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拆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乡村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取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 B 项切合题意; C 项与资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大家又拆伙了”没关; D 项表述与题干要旨不符。

]3.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乡村土地政策概括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助。

这类变化反应的本责问题是() A.调换农民生产踊跃性,以增添农民收入B.知足农民土地要求,推进乡村经济发展C.调整乡村生产关系,以促使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睦和经济发展的基础C[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停调整土地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调整与完美乡村生产关系,促使农业的发展,应选C项。

]4.以下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2021-2022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作业: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作业: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

二宏大的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夫从中获得了()A.土地全部权B.进厂打工权C.生产和安排自主权D.兴办乡镇企业的权利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A项错误,B项不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D项与家庭联产承包无关。

答案:C2.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安排收入等状况对比表”。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B.农夫生产乐观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快速进展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

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分析,1978年,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展了改革,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乐观性,取得巨大经济成果。

答案:C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靠转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格外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转变了此前的土地全部制性质B.农夫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反了当时的生产力进展水平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解析:依据所学学问,“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指的是人民公社;邓小平在农业上的改革指的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农夫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实现了按劳安排的原则,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进展。

故选B项。

答案:B4.下图反映的信息有() ①农村土地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夫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的进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全部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从图片中的“小岗”“大包干”“讨饭还不如回村大包干”可知,②③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夫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而土地全部权没有发生变化,仍属于集体,故①正确,④错误。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作业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作业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

“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A.阶级斗争B.文化建设C.政治建设D.经济建设3.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

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B.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格局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外国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完成了土地私有向公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5.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土地所有制形式②经营管理方法③生产经营的权利④产品的分配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6.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

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7.“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使之(农业经济体制)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下列对“它”评价正确的有( )①使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②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③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④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进程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8.有人把中国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称为“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的复归”,看似有一定道理,但显然二者有本质区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测试).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测试).docx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测试)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一—《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坏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强调民主集中制B.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C.实事求是的精神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下列对此理解完全正确的是()A.从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完全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去进行B.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C.从此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政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哪次会议为起点正式开辟的?(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程首先是在()A.农村沿海地区 C.城市D.国营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A.江苏、山东B.安徽、四川C.安徽、福建D.广东、四川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改革B.是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C.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D.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是(A.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B.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C.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克服平均主义D.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11.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①广东②江苏③福建④浙江⑤海南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1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D.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13.建国以后我国国民经济与主要工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最大的吋期是()A. 1949—1952 年B. 1953—1957C. 1968—1973 年D. 1979—1995 年14.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岀: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最新人民版必修2历史课时作业:专题3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

最新人民版必修2历史课时作业:专题3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第2课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2017·赣州)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

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理论界的这一言论(B)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解析】“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A项与“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故C、D 两项错误。

2.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主要原因是(B)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B.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其中最主要的创新是提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B项正确,A、C、D不是主要的原因。

3.(2016·全国卷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B、C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B、C、D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在这一体制下,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答案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

(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过程: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

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

(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3)内容: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②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4)结果: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①背景: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②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认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⑴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⑵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⑶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例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因为()A、肯定了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B、转移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D、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思路与技巧:学习过程中注意对历史事件内容和意义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如本题,从内容上看,四个选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但社会的历史转变,首先在思想上反映出来,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是从经济上反映出来。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

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思维深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

(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过程: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

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误区警示]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仍然是公有土地,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它与农业合作社之前的土地所有权不同,农业合作化之前的土地属于农民所有。

2.城市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

(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练习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训练)1.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期间,这个新期间的基本特点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推行改革开放C.思想获取认识放D.城镇化进度加速分析此题观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期间的基本特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 A2.某班历史研究活动课上,小倩同学采集到一幅上世纪80年月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报》。

漫画议论的主题主要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议( )。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分析“乡村有了自己的地种”“20世纪80年月”两条信息联合在一块,可知当时乡村已推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选B。

答案B3.右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这一发展趋向出现的主要原由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宽泛展开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行与推行分析一要注意题干中的“农民家庭”这一信息,二要注意“1978~1982年”时间信息。

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判断依照。

答案A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应了()。

①乡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全部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全部权,④不对。

答案A5.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公司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布了一封号召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公司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惹起了很大的反应。

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后,我国城市经济体系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加强公司活力,把公司搞活B.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成立现代公司制度分析国企改革前政企不分,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压迫了公司的活力,厂长们“松绑”的号召为的是加强公司活力,把公司搞活。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

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

”材料中“农村改革”具体是指(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

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7·福建福州高一下统考)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

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 ) 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1956年农业改造完成,小农经济消失。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7·太原高一期末)《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到20世纪80年代,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恢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解析:小农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点,不进行商品交换,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产品不是供自己消费,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所有,故C项错误;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包产到户为特点,赋予农民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

2020秋高中历史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9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

2020秋高中历史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9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

课时分层作业(九)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那么,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导学号:97372039】A. 国家所有、个体经营B.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 集体所有、三权分置D. 国家所有、合作经营B [我国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2 . 1979年初,宣传中共^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 “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A项出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正确;C项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出现于1992 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时间不符,排除。

]3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 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B [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A项与史实不符,所有制没发生变化;题干中“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2017·赣州)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

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B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解析】“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A项与“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故C、D两项错误。

2.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主要原因是( B )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B.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其中最主要的创新是提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B项正确,A、C、D不是主要的原因。

3.(2016·全国卷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B、C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B、C、D 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在这一体制下,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

4.(2017·广西桂林调研)袁庚(1917—2016),被誉为“改革先锋”。

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

此口号( A )A.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可以得出该口号体现了开放之初深圳特区积极创新,倡导实干的精神,故A项正确;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指的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原来的人民公社化体制,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B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家庭经营,自负盈亏,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

6.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C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解析】建国后,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土地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调整与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的发展。

A、B两项的表述与土地收归国有时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农业的地位问题,故排除D项。

故应选C。

二、非选择题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

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部分经济数据的比较(人均)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当时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意义。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工业的发展状况,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答案】(1)特点:发展迅速而短暂。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2)原因: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意义: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变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认识:国家的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正确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素能提升一、选择题1.(2017·山西模拟)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B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解析】根据材料“大规模的劳力动员”指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急于求成,造成多次反复和损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毛泽东由个体经营转向集体经营,邓小平由集体经营转为家庭联产承包,所以经营方式都发生了转变,选择B项符合题意。

2.(2017·潍坊)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

这一通知( D )A.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B.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D.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A项排除;1983年,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改革,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B项排除;1979年,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C项排除;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指出要加强农业生产责任制,肯定了包产到户,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得到稳定,D项正确。

3.(2017·海口)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

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A ) A.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B.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C.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D.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解析】材料“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反映出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农业和轻工业,故B 项错误;C项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其内容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故D项错误。

4.(2017·江西宜春调研)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

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

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C )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B.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C.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解析】通过《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使企业拥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5.(2016·湖北七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

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

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

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

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材料二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

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

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

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

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

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