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分类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知识要点:一、物质的分类1.按组成分类2.按是否发生电离分类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可以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叫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叫做浊液。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粒子胶体、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物理方法(机械法、溶解法)和化学方法(水解促进法、复分解反应法)。
4.胶体的性质:删除了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的部分,因为文章中没有具体比较的内容。
改写了部分句子,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
XXX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
只有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时,才会出现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XXX运动。
电泳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胶粒带电荷的原因是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具备吸附能力。
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考点归纳】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性质包括2.物理性质包括3.化学性质包括4.物质的决定物质的。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从定义上区别:(223(1例:(2通式:例:(3例(4(5概念:例:(6)还原反应:概念:例:化学方程式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 铁在氧气中燃烧:3. 铜在空气中受热:4. 铝在空气中燃烧: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 碳在氧气充分时燃烧:9. 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13.光合作用:14.呼吸作用:二.几个分解反应:15.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 加热碱式碳酸铜:17. 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18.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19. 高温煅烧石灰石:20. 加热氧化汞:加热碳酸氢氨: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21. 氢气还原氧化铜:22. 木炭还原氧化铜:23. 焦炭还原氧化铁:24.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27.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3Fe + 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酸 -------- 盐 +氢气()28. 锌和稀硫酸29. 铁和稀硫酸30. 镁和稀硫酸31. 铝和稀硫酸32. 锌和稀盐酸33. 铁和稀盐酸34. 镁和稀盐酸35. 铝和稀盐酸(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7.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8.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水39.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40.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41.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42.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43.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44.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45.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46.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47.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48.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49.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5)酸 + 碱 -------- 盐 + 水5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51.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52.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53.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54.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55.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56. 硫酸和烧碱反应:57.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58.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59.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60. 硝酸和烧碱反应:(6)酸 + 盐 -------- 新酸 +新盐6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6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63.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64.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65.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66.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67.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7)碱 + 盐 -------- 新碱 + 新盐68.氢氧化钠与硫酸铜:69.氢氧化钠与氯化铁:70.氢氧化钠与氯化镁:71.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72. 氢氧化钠与氯化铵: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74. 氢氧化钡与硫酸铜:75.氢氧化钡与硫酸铁:(8)盐 + 盐 ----- 两种新盐76.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77.硫酸钠和氯化钡:五.其它反应:78.二氧化碳溶解于水:79.生石灰溶于水:80.氧化钠溶于水:81.三氧化硫溶于水:82.硫酸铜晶体受热:8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84.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85. 生产水煤气的反应:。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课件必修第一册
面对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物 质可以分类认识和研究吗?如果可以,怎样分类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物质 世界呢?
[问题探讨] 1.自然界中存在碳元素多种形态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 等。
(1)上述三种碳的单质是同种物质吗?它们的性质相同吗? 提示:不是同种物质;性质不相同。
1.出现大雾天气时,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雾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
答案:D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胶体
A.NaOH B.KOH C.Mg(OH)2 D.Ba(OH)2
1.分类的概念与意义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 科学方法。
2.物质的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法: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的种类,而 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①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2.含碳元素物质的家族(如图所示)
(1)CO、CO2 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写出 C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O2 是酸性氧化物,而 CO 不是;依据是 CO2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 与碱不反应;CO2+Ca(OH)2===CaCO3↓+H2O。
>100 nm
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篇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1)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2.一般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单质Al 氧化物Al2O3 氢氧化物Al(OH)3盐:包括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和弱酸弱碱盐两种情况,如NaHCO3、NH4HCO3、NH4HS、(NH4)2S等;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等。
特殊情况还有:单质Zn及其形成的ZnO、Zn(OH)23.分散系(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4)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
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易聚大而稳定存在,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
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如Al(OH)3、Fe(OH)3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及土壤,如H2SiO3、As2S3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有负电荷;淀粉胶粒不带电。
(5)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法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水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6)胶体的应用①用丁达尔现象区别胶体与溶液。
但不能区分胶体与浊液,因为浊液中往往有胶体存在。
②胶体凝聚的应用:制豆腐;墨水不能混用;利用明矾净水;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工业制皂的盐析;解释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土壤的保肥作用。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考点归纳】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
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
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例:C+O2 CO2;CaO+H2O Ca(OH)2(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例: Cu2(OH)2CO3 2CuO+CO2↑+H2O Cu(OH)2 CuO+H2O (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 B+A例: Zn+H2SO4ZnSO4+H2↑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例: 2NaOH+CuSO4Cu(OH)2↓+Na2SO4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问题探究】【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小学科学:物质的三态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质三态变化实验的原理与现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质三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物质三态变化 在工业生产中 的应用广泛, 如制冷、化工、 制药等领域。
在制冷领域, 物质的三态变 化被用于冷却 和加热,例如 制冷剂的蒸发 和冷凝过程。
在化工领域, 物质的三态变 化被用于分离 和纯化,例如 蒸馏和结晶过
物质三态变化对能源利用的影响:物质三态变化在能源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水循环对水 力发电的影响,以及物质三态变化在太阳能利用中的作用。
物质三态变化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物质三态变化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水循环对水 体净化的作用,以及物质三态变化在减少空气污染中的作用。
物质三态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物质三态变化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土壤中的水 分循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物质三态变化在农业节水中的作用。
● a.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冰块,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 b.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 c.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 d. 继续加热,直到水完全蒸发,观察并记录状态和温度。
● 实验结果:记录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并分析物质三态变化的规律。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程。
在制药领域,物 质的三态变化被 用于药物的制备 和储存,例如药 物的固体、液体 和气体形态之间
的转换。
● 实验目的:观察物质三态变化的过程,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 实验材料:水、冰块、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
● 实验步骤: a.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冰块,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b.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记录下来。 .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d. 继续加热,直到水完全蒸发, 观察并记录状态和温度。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讲义)(原卷版)-2023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讲义)第1讲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组成物质宏观上,任何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和。
2.混合物和纯净物3.单质和化合物[思考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4.酸、碱、盐和氧化物[思考2]NaHSO4的水溶液显酸性,它是酸吗?[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化合物单质氧化物A 空气氮气氧化钠B 生石灰白磷水C 氯化氢铁臭氧D 烧碱氯化钾二氧化氮A.A B.B C.C D.D[练习2]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③H2SO4④Ca(OH)2⑤Fe3O4⑥HNO3⑦AgNO3⑧Fe(OH)3用序号填写;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1.元素组成物质的形式(1)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
①单质: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单质。
②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如O2和O3。
(2)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练习3]研究人员在含有C70的溶液中混入癌细胞,再用可见光照射溶液,结果发现55%的癌细胞被杀灭。
下列有关C70的说法错误的是()A.C70和C60都属于碳单质 B.C7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C70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C70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和。
(1)树状分类法混合物物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思考3]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
[练习4]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酸进行分类。
[思考4]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就是几元酸吗?[总结]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层层分类的方法,每一层为一个分类标准,层与层之间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
(2)交叉分类法从对物质进行分类。
Na2[练习5]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明,该分类方法属于()A.树状分类法B.环状分类法析C.单一分类法D.交叉分类法[练习6]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 2SO 4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酸 ②氧化物 ③氢化物 ④强酸 ⑤含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 .①④⑤⑥⑧ B .①②④⑤⑥⑦⑧ C .①③④⑤⑥⑦D .①④⑤⑦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Mn 2O 7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 2O 、Fe 2O 3等 两性氧化物:能与酸和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 :如CO 、NO 等 [练习7]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Na 2O 2B .MgOC .Al 2O 3D .CO 2[思考5]思考如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 (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 (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归纳总结]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引言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了解物质变化的类型、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掌握化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物质变化的分类1.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特征:化学变化的标志性特征,如新物质生成。
1.2 变化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相互转化的过程。
不可逆反应: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后不能逆转的过程。
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2.1 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合成反应:多个反应物生成一个生成物的过程。
分解反应:一个反应物生成多个生成物的过程。
2.2 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的过程。
复分解反应:两个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个新化合物的过程。
2.3 氧化还原反应与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第三部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3.1 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内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应用:在化学方程式配平和计算中的应用。
3.2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平衡常数:描述平衡状态的量化指标。
3.3 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方法。
第四部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4.1 反应热与焓变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
焓变:反应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
4.2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能量来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能量来源。
判断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第五部分:化学变化的表征与测量5.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规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平衡标记:表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记方法。
5.2 化学变化的观察与记录实验观察:观察化学变化中的实验现象。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如温度、颜色变化等。
第2讲 物质的分类及变化(有答案)
第1讲物质的分类[基础全扫描]1.元素、物质及粒子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粒子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认知无盲区](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O 2和O 3等。
结晶水合物不是混合物,如CuSO 4·5H 2O 中CuSO 4与H 2O 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混合,因此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
(2)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无论酸性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都不一定能与水发生反应,如SiO 2、Fe 2O 3等。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为酸性氧化物、Al 2O 3为两性氧化物、Na 2O 2为过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Mn 2O 7为酸性氧化物,而CO 、NO 均不是酸性氧化物。
[练习点点清]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物质的分类学生版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按物质种类:混合物和纯净物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 4 ·5H 2 O)都是纯净物纯净物按元素种类:单质和化合物1.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 、CO 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其他氧化物)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 2 ,SO 2 ,SO 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 2 + H 2O= H 2CO 3 SO 2 + H 2O= H 2SO 3 SO 3 + H 2O= H 2SO 4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 Na2O MgO Fe2O3 CuO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 K2O CaO 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B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c.其他氧化物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根离子n-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三元酸()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 SO4,HNO3, H3 PO4 )无氧酸(HCl, H2 S )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变化了》 知识清单
《物质变化了》知识清单一、物质变化的定义与分类物质变化指的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排列方式或相互作用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物质的性质、形态或用途等方面产生了差异。
物质变化主要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物理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组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其状态、形状、大小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例如,水的蒸发,只是由液态水变成了气态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铁块被压制成铁片,铁的成分不变,只是形状改变。
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分子,从而产生了新的物质。
比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了铁锈这种新物质,其分子结构与铁完全不同;蜡烛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的物质。
二、物理变化的常见类型与特点1、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换。
比如,冰融化成水是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到气态的变化。
这些状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的本质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和运动状态有所改变。
2、形状变化通过外力作用可以使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
例如,把木头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木头的成分不变,只是形状不同。
3、位置变化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移动,但物质本身不变。
比如,把一本书从桌子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往往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如过滤、蒸馏、结晶等)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三、化学变化的常见类型与特点1、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光和热。
例如,木材燃烧、煤气燃烧等。
2、酸碱反应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
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导致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像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铜单质。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通常难以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四、物质变化中的能量转化在物质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物质的变化和分类
物质的变化和分类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例如,剪刀剪开纸张属于物理变化,将铁矿石炼成铁属于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固、液、气)、气味、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二、物质的分类 酸性氧化物:CO 2、SO 2等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CaO 、Na 2O 等混合物 其他氧化物:H 2O 等有氧酸 一元酸:HNO 3等酸 二元酸:H 2SO 4等物 无机物 无氧酸 三元酸:H 3PO 4等质 可溶性碱:NaOH 、Ba (OH )2等化合物 碱不溶性碱:Cu (OH )2等纯净物 有机物 酸式盐:NaHSO 4等金属:Fe 等 盐 正盐:NaCl 等单质 碱式盐:Cu 2(OH )2CO 3等非金属:Si 、O 2等三、元素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化合物。
例如:O 2和O 3等。
2、元素符号:在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
在微观上表示一种物质的一个原子。
有些元素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 表示铁单质。
注意: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表示微观意义,如3O 表示3个氧原子。
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①元素法号前面: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构成一个分子(或原子团)的原子个数。
③原子符号右上角: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记牢关系: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且正负一致。
项目 混合物纯净物 区别 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一种物质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联系 分离 混合物 纯净物 两种以上简单混合 实例 空气、自来水 氧气、二氧化碳 项目 单质 化合物 宏观组成 由同种元素组成 不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结构 由同种原子构成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分类 依据性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依据组成:氧化物、其他化合物联系 化合单质 化合物分解实例Cu 、O 2、He NaCl 、H 2O4、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偏旁为“钅”(特例:汞、金也是金属,但没有“钅”)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
BaCl2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a2++SO42- = BaSO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一般经 历 写、拆、删、查 四个步骤;
5、离子共存判断中隐含条件应用规律: (1)离子无色透明时,不存在有色离 子:Cu2+( 蓝 色)、Fe3+( 黄 色)、 Fe2+( 浅绿 色)、MnO4-( 紫红 色)。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与氢离 CO32-、HCO3-S2-、 子反应的弱酸根离子: . HS-、SO32-、ClO-、HSO3-、F-等 。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与氢氧根 Fe3+ Al3+ Mg2+ Zn2+ NH4+ 离子反应的弱碱子: 。 HCO3- HSO3- HS- 等。 及酸式酸根离子
一、物质的分类
7、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 胶体 时, 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这 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 (光波 偏离原来方向分散传播)形成的。丁 溶液 胶体 达尔效应是区分 和 的一 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2)电泳现象:是指在 电场 的作用 下,胶体粒子可向某一电极 定向移动。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 从物质的组成上分 ②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再分类 2、应用广泛:如物质分类… 3、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 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叫分散系,前者叫分散质 ,后者叫分散剂 。
一、物质的分类
4、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把分散系分 溶液 、 浊液 胶体 为: 、 。 5、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直径通常小于 1nm , 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通常大于 100nm , 胶体粒子的分散质则介于 两者 之间。 6、三种分散系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次序 为:溶液、胶体、浊液 ;其粒子能通过 滤纸的是: 胶体和浊液 。
考查点1 物质的分类与变化、分散系
考查点1 物质的分类与变化、分散系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分类方法及其基本应用;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分类;2、 了解分散系和胶体。
教学重点。
难点:物质分类方法及其基本应用,分散系和胶体。
教学过程一、物质分类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类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金属、非金属、酸、碱、盐…对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碘酒、氢气、石墨、食盐水进行分类:1、 从物质组成分类其中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单质 是金属单质, 是非金属单质… 2、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是绝缘体; 是导体; 硫酸铵的晶体 导电,硫酸铵的水溶液 导电。
3、 从物质的状态分类 是气态物质; 是液态物质; 是固态物质。
小结: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例题1、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
将此种物质和分类依据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物质纯净物混合物非金属单质:O 2金属单质:Fe单质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碱: NaOH酸: HCl CO 2、H 2O氧化物Fe 3O 4、CaO盐:CuSO 4、CaCO 3、BaCl 2有机化合物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人们常根据物质在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将化学反应分成不同的类型。
例如,将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就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完成下表。
将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例题2在生产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下面是其中的几个例子,请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填空1、 铵(NH 4HCO 3)是一种常用化肥,应保存于阴凉处,因为在较高温度下,碳铵会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2、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3、 我国目前正在实施“西气东输”计划,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 4)逐步代替煤气作为燃料4、 将生石灰(CaO)投入水中,既可得到建筑用的熟石灰(Ca(OH)2)金属 非金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碱酸 盐盐①② ③ ④ 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 ⒁⒂⒃⒄⒅5、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用来治疗胃酸(盐酸)过多在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必修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有些液溶胶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方法能 够将它们区分开呢?
【实验 1-1】
取两个 100 mL 小烧杯,分别加入 40 mL 蒸馏水和40 mL CuSO4溶液。将 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
难溶性碱受热会分解
(3)盐的性质
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Ca (OH)2 + K2CO3 = CaCO3↓ + 2KOH Na₂SO₄+BaCl₂=2NaCl+BaSO₄↓
酸+ 盐 → 新酸 + 新盐 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盐+ 盐 → 新盐 + 新盐
二、物质的相互转化
写出具体的 化学方程式
[单质到盐的转化] 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金 属 O2 碱性 H2O
单质
氧化物
酸或酸性氧化物
碱
盐
非金属 O2 酸性 H2O
单质
氧化物
碱或碱性氧化物
酸
盐
思考讨论
Ca
CaO
Ca(OH)2
CaSO4
C
CO2
H2CO3
CaCO3
①
②
2Ca+O2=2CaO(化合反应)
有些液溶胶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方法能 够将它们区分开呢?
【实验 1-1】
取两个 100 mL 小烧杯,分别加入 40 mL 蒸馏水和40 mL CuSO4溶液。将 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物质各有不同,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呢?它们有哪些性质和变化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初中化学中关于物质分类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知识。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以及元素的组合构成的。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1. 纯物质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纯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单质,如金属铁、非金属硫等。
(2)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1)均质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经过充分混合后,组成的物质在各处的成分和性质都是相同的,如盐水、空气等。
(2)非均质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构成,其组成物质在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比例,如沙与石子的混合物、霜淇淋等。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固有具有的特点和特性,而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或性质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性质的过程。
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颜色、味道、密度、导电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与氧气反应产生燃烧、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都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环境条件下,其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但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未发生变化的过程。
例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都是物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和分类
新安县城关第二初级中学王小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联系。
②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③了解物质的分类。
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含氧化合
物的区别和联系,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物质的变化和分类
教学难点:
物质的变化和分类
教学方法:
引导→归纳→讨论→总结→达标练习
教学过程:
引言:新课程结束了,从这一节开始,我们进入复习阶段。
现在我们来复习:物质的变化和分类。
一、物质的变化:
(问):请同学们回忆:物质的变化包括哪两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
联系?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那些?
(学生)复习→交流→提问→总结:
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注:区别: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伴随:
○1能量的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2现象: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
(追问)总结一年来所学的化学反应,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变色:;
生成沉淀:;
生成气体:;
发光、放热:;
(学生)思考→交流→总结:
(思考)这些现象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能否作为主要依据?
(学生)思考→交流→总结:
比一比谁最棒:
1、科学研究时,判断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需要加热观察现象 B 颜色的改变
C 发现沉淀消失
D 有其他物质生成
2、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水通电分解;水变为水蒸汽
B 铁矿石粉碎;氧气变为淡蓝色体
C 石蜡熔化;生铁炼钢
D 铁生锈;干冰升华
3、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着本质区别,这种变化是()
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久置在空气中的铁钉生锈。
二、物质的分类:
(学生)复习→总结;
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氧化物、酸、碱、盐(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单质。
○2含氧化合物是氧化物。
○3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学生):思考→提问→总结:
试一试,你一定行:
1、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开发安全高效的自来水消毒剂,ClO2就是开发出的一种,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O2是一种混合物;
B、ClO2是一种氧化物;
C、ClO2是一种含氧化合物;C、ClO2是一种化合物
2、下列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氯酸钾、医用酒精、干冰、石墨
B、胆矾、碘酒、二氧化锰、石墨
C、盐酸、纯碱、蒸馏水、液氧
D、天然气、熟石灰、氧化铜、火碱
3、只用Ca、C、O、Cl、H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填空,各写一个化学式:
(1)氧化物;(2)酸;(3)碱
(4) 盐; (5)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4、三种物质:○1红磷、镁、铝、水;○2乙醇、生石灰、醋酸、葡萄糖;○3加碘盐、白酒、纯碱、食醋。
每组中均可选出一种物质,该物质所属类别与其它三种不同。
所选三种物质混合可以发生反应,制的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烧碱,则有关化学方程式:
(1);
(2);
三、课堂小结:
(一)
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二)
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氧化物、酸、碱、盐
四、课后练习:略
五、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