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墙解说词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大家好,我是学生志愿者讲解员,欢迎大家来到同济大学校史馆。

同济大学一百年的历史就是“同舟共济”的历史。

学校校名“同济”取自成语“同舟共济”,而“同舟共济”最早出于《孙子九地》。

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中、德、英三种文字的解释,不仅表明同济大学对外联系的优势和传统,而且也表明了同济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

同济大学最早发端于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

这尊就是埃里希宝隆先生的雕像,百年校庆之际,德国前总统克勒莅临我校亲自为它揭幕。

一百年来,同济大学多次辗转迁徙,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在六个省的四十多个地方办过学。

为迎接百年校庆的到来,在各地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取回了当地的泥土,组成了能够见证同济成长历程的这根泥土柱。

螺旋向上攀升的造型,显示了同济人战胜困难,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也正是在“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指引下,同济大学至今一共培养了27万各类人才。

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搜集到了这些校友的资料,并将其录入到校友校友数据库中。

如果您也是同济大学的校友,只要在这边的四台显示器上输入自己的姓名、学号或者工号,就能找到自己在同济大学学习或生活的印记。

【大师是大学之魂,我们用本校电信学院教授研发的空中立体成像技术,邀请校内知名专家学者来讲述他们的学术成果、治学经验和人生感悟,激励莘莘学子。

】请大家跟我上二楼。

我们校史馆有三个楼层,建筑面积1395平方米,仿上世纪30年代吴淞校园内一栋学生宿舍而建。

一楼是纪念式公共大厅,二楼是学校的历史,三楼是最近十几年的发展。

展示工程由管理学院1986届校友刘创捐赠。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湖北美术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湖北美术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湖北美术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下午好!欢迎参观XX大学校史馆,我是校史展馆的学生解说员,非常荣幸为您介绍我校87年的发展历史。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
进入XX大学五十五年厚重而绚丽的发展历程,去感受它的坎坷与辉煌、奋斗与求索。

第1-2区: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古蜀成都,人杰地灵。

国家重点大学西南大学就坐落在成都这个历史文化名城。

XX、XX、XX、XX,这古蜀文明三千年流淌不息的文脉和厚重底蕴,浸润着XX周岁的XX大学,令她日益雄姿英发、丰采绰我,奏响一部部“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
宏伟华章。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青城深幽峨眉秀丽,九寨仙境宛如画屏。

名川蕴秀,都江堰悠悠江水跳动着优美的音符,谱就蓉城雅章:金沙流韵,XX余年古蜀王朝流淌不息的文脉,诗书传承。

古蜀成都,人杰地灵。

在瑰丽的金沙遗址旁,草堂逸西之光华村,XX大学,璨然而立。


润于锦官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凝重的底蕴,光华宝地逸韵正声,风骚独领;此地人文渊蔽,文脉流徽:琴台路上,遥听相如古琴,响彻千年,遗韵裊袅:武侯祠堂,追忆丛相大略,两朝开济,鞠躬尽瘁;
烷花溪畔,长缅诗圣雄才,
二更二别,草堂忧心。

大道无形,植根中华沃土,传承华夏精髓,XX大学弘扬出一曲曲“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宏伟乐章。

沧桑校史,囊括于馆内:创业艰辛,浓缩于眼前。

现在我们来到了XXX百川馆。

在这一馆,我们将看到,XX大学在XX年诞生之初,名校汇聚、名师云集的最象。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以上就是我对___校史馆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学院的历史和辉煌,也希望学院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在此展厅中,您可以仔细观看我们的老校长___教授的照片和复校后师生的研究生活概况。

六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学院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发展。

历代交院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艰辛与奋斗书写了一段段精彩传奇,用奉献与创新铸就了一座座发展丰碑,用激情与梦想演绎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培养优秀的交通运输人才,学院广泛吸纳八方名师才俊,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66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4人,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教师170人。

学院培养了省级学术带头人10名,中青年骨干教
师68人,双师素质教师189名。

同时,学院聘请了知名学者、技术专家、能工巧匠375人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学院还建成了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团队13个。

学院的师资
队伍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了“立足专业,培
养学者,创新学术,注重应用”的科研工作方针。

学院采取内
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学者和实践专家相结合,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


院的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和教材著作的统计表明,“科研兴校”已成为促进学院不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活水。

淮中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淮中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沧桑砥砺百十载薪火传承谱新篇——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解说词(简短)1.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参观我们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

2.巍巍文通塔,悠悠运河水,是我们淮安中学的标志。

我们面对着的屏幕,我们头顶上的灯,我们脚下的河,都是它的体现。

大家右手位置是我们校史馆的“前言”和我们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3.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曹卫星省长、胡金波厅长等多位领导都对我校给予了关照和指导。

4.这里的浮雕、历任校长显示了我校百年办学的轨迹。

我校主要由国民政府办的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淮安县立中学和民主政权办的淮安县中学这三脉传承汇聚而来。

这是我们的校史沿革表,这是我们的历任校长。

5.这是我们学校的起源-淮安府中学堂(可读上面的解说)淮安府中学堂注意:杨锡绂(fú)对联:花暖莺捎蜨(dié同蝶),溪喧獭趂(chèn 同趁)鱼。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一)》大概意思:春暖花开,黄莺蝴蝶齐飞;小溪潺潺,水獭追着鱼儿。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人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

江苏省立第九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李更生为办学兴教,不惜变卖家产,将住所改为教室。

毛泽东称赞他“毁家办学,高风亮节”。

(指示边上的牌子)江苏省立淮安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这是显示省立淮安中学基本面貌的沙盘,是根据有关资料和老校友的回忆制成的。

淮安县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淮阜联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当时教材奇缺,语文教材往往就是战报新闻稿和领导同志的文章。

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这里陈列的《淮安县老解放区教育资料汇编》一书,收录了新政府以校长谭稚成和副校长汪育才名义发布的《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招生简章》,它明确省立淮安中学和县立淮安中学的学生都到二联中登记入学。

定海小学校史室解说词

定海小学校史室解说词

定海小学校史室解说词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xxx小学校史室参观。

让我们今日一起走进xxx小学校史室,xxx小学校史室开设于,xxx年,至今已有xx多年的历史。

,xxx年,xx月校史陈列室被列为舟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x小学校史室自建成开放后,由学校校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负责管理、宣传、讲解。

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也络绎不绝,还常常有国外的友人、城区中小学师生和机关单位等来校史室参观学习。

今天让我一起走进位于学校体艺馆一楼近98平方米的校史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门口旁的“让历史见证”的画板,还有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xxx校长音容笑貌依旧,仿佛诉说着那段与红色相遇的故事。

接着,让我跨入展厅内,看台上陈列的是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看到上面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若自己已置身于那个鲜活的历史之中,重新发现和认识这所百年名校。

xxx年xx月,中国共产党在xxx的第一个组织——xxx独立支部在这里诞生,成为领导xxx工农运动的中心。

xxx年至xx年,xxx区委和xxx地委先后派员来xxx,都以xxx 小学为落脚点。

xxx年xx月,xxx县委工作委员会也成立于此,领导xxx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到校史室墙上,这里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校门、教室和校徽、校园,以及校歌、校训,反映出了这百年老校的沧桑变化。

校史馆讲解稿(3篇)

校史馆讲解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校校史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光的长河,一同回顾我校的发展历程,感受学校的精神底蕴。

在这里,我们将见证一代代师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共同领略我校百年沧桑的辉煌成就。

一、校史馆简介我校校史馆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分为五个展区,分别是校史陈列区、校领导视察区、校友风采区、校庆活动区和荣誉展区。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实物等资料,旨在全面展示我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二、校史馆五个展区讲解1. 校史陈列区校史陈列区主要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包括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等阶段。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学校创建:我校成立于1912年,原名“私立XX中学”,是由一批有识之士发起创办的。

当时,学校以“培养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心的公民”为办学宗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发展历程:从1912年至1949年,学校经历了多次变迁,校名也几经更迭。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名校。

(3)壮大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校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 校领导视察区校领导视察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等视察学校的珍贵照片和资料。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我校,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省部级领导视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校曾多次受到省部级领导的视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校友风采区校友风采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风采。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科技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许多校友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担任重要职务。

(2)教育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不少人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教授、研究员等职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校史馆解说词

校史馆解说词

一、沙盘形象厅雕刻主题形象墙纵览冀中,群贤毕至,一百余载桃李芬芳;星汉灿烂,一个世纪人杰辈出。

工大教育,独树一帜,此正所谓“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然师以立德树人为本,校以教书树人为根,我校当恪守科学发展观,立足教育事业之根本,和谐兴校、文化兴校,力使我校止于至善、厚德载物。

今设此馆,列叙时人录其功德,扬其精华,后世瞻仰,勉励秉承。

第一部分:爱我工大,学风严谨天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目前总占地面积230.81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0527万平方米。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已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工业大学简介:校徽、校训、校歌、办学理念。

第二部分:沃土津卫,净水工大在教育部2003年首批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历史悠久,最早的系始建于1912年,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并形成了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第三部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及15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49个本科专业、 5个高职专业。

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8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个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部级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和1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五个重点学科获得天津市的重点建设投资,学校获得全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一等奖。

学校下设14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700 0余人。

校园校史室讲解词

校园校史室讲解词

校园校史室讲解词《校园校史室讲解词:篇一》嘿,欢迎来到咱们学校的校史室!一走进这儿,就像是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嗖的一下,就回到了学校刚建校的时候。

咱学校啊,那历史可是相当悠久了。

建校的时候,这地方可能就是一片荒地,就像那种鸟不拉屎的地儿。

但是呢,那些有远见卓识的前辈们,就像一群开拓者,拿着理想的锄头,在这里开垦出了教育的沃土。

看这边墙上挂着的老照片,这是最早的一批教师。

他们那时候的穿着,可比现在古板多了,一水儿的中山装或者素色的连衣裙,感觉就像是从老电影里走出来的一样。

我想啊,他们当时的教学条件肯定特艰苦,可能连个像样的黑板擦都没有,擦黑板的时候没准儿还得用手呢,那画面,想想就觉得不容易。

再瞅瞅这角落里的老物件儿,这个旧算盘,你可别小看它。

以前的会计课啊,就靠这个小玩意儿。

我就琢磨着,那时候的学生学算盘得多费劲啊,不像咱们现在,计算器一按,啥数都出来了。

也许那时候,学生们就把这算盘当成是战斗的武器,噼里啪啦地打着珠子,就像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样。

这里还有一本本发黄的教案本,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

我猜这些老师写教案的时候,肯定是绞尽了脑汁,每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不像我有时候写作业,那字写得跟鸡爪挠过似的,自己都不好意思看。

咱学校这些年来,培养出了不少厉害的人物呢。

有个学长,据说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个学霸,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那图书馆就像是他的第二个家。

后来他出去创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似的,最后终于成功了。

他现在可是咱们学校的骄傲,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挂在学校的荣誉墙上。

可是呢,这校史室里也不全是光辉的事儿。

我听说啊,以前学校还闹过财务危机,差点就办不下去了。

那时候的校长,估计头发都愁白了,到处去拉赞助,就像个到处化缘的和尚。

不过呢,好在最后挺过来了,不然哪有咱们现在这么好的学校啊。

咱们学校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以前都是那种矮矮的小平房,现在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这就像一个人,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慢慢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人。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嘿,各位小伙伴们!欢迎来到咱们这超级酷炫的校史展览馆呀!今天就由我这个超级解说员来给大家讲讲咱们学校的那些精彩故事。

一走进这展览馆,哇哦,就好像走进了一条时光的隧道。

看这边墙上的老照片,那可都是咱们学校一路走来的珍贵记忆呢!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其中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下了好大的一场雪。

学校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当时啊,有个调皮的学生,咱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看到这么厚的雪,那心里可痒痒了,就想着要搞点事情。

于是呢,他偷偷地在雪地里堆了一个超级大的雪人,还把自己的帽子和围巾给雪人戴上了,那模样可滑稽了。

结果呀,被老师给发现了,老师看着那个雪人哭笑不得,最后呢,也没批评小李,还和大家一起在雪人旁边拍了张合影。

哈哈,你们说有趣不有趣?再看看这边的展品,这些都是学长学姐们当年用过的书本、文具啥的。

每一件都好像在诉说着他们当年努力学习的故事。

这里还有以前的校服呢,虽然款式和现在不太一样,但那也是咱们学校历史的一部分呀。

哎呀呀,这里还有学校举办各种活动的照片呢!运动会上同学们挥洒汗水的样子,文艺汇演上精彩的表演,都让人忍不住感叹,咱们学校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想象一下,当年的学长学姐们就在这些地方学习、生活、玩耍,他们也和我们现在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而现在,我们也在这里,继续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校史。

不知不觉就走到展览馆的尽头啦,但校史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为学校的未来增添更多的光彩。

好啦,今天的解说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咱们学校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哟!下次有机会再来呀,拜拜啦!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对咱们的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呀?嘿嘿,校史展览馆就是这么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一起为学校的明天加油吧!。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解说词一、导入词: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紫阳第一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

走进今日紫阳一小,你首先看到的是西大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儒学山麓传世纪薪火承前启后”,下联是“朱子庙址育万千桃李继往开来”,她告诉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是在孔庙、朱夫子庙的原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到今天(2012年)已109岁了。

二、各篇章解说词:(一)跨入校史陈列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参观线路图“,它告诉我们,这个校史陈列室分别由“概述——百年图强历程——今日紫阳一小——园丁风采——桃李芬芳——百年校庆” 六大篇章组成,其中,“百年图强历程”又分“清末初创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部分。

(二)下面,我们按顺序参观。

这是介绍紫阳一小数次历史演变的概述。

她共记载了紫阳一小所经历的十八次校名变革,每一次变化都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印记。

旁边照片所示的就是各个不同时期紫阳一小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同时期的校门、教室和校徽、校园,富有灵气的校歌、校训,都反映出百年老校的沧桑变化。

(三)紧接着的是不同时期的办学历程:清末初创时期,以地方绅士和族立学堂为主,学生二三十人不等,靠毛茶捐为常年办学经费。

这是《皖政辑要》对清末初创情况的记述,这是清末董氏学堂的学历证明,这是清末时期自编的乡土教材——《婺源地理教科书》。

民国时期,学校逐步形成规模。

民国初年,学校办办停停,由潘兆瑞、程学典等校长一直坚持到民国十一年,改校名为县立诚立小学,举江家瑂为校长,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二十年,地方士绅力举程可式出任校长,学生近四百人,校内体制健全,办学设施日渐完善,婺源教育兴旺发达由此开始。

民国三十四年,学校改简师附小,开始增设简师班,部分学生由此参加了革命队伍。

小学校园文化墙解说词

小学校园文化墙解说词

小学校园文化墙解说词当你踏入我们的小学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道道色彩斑斓、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文化墙。

这些文化墙不仅仅是校园的装饰,更是我们学校精神的象征,是知识的宝库,是师生们共同成长的见证。

文化墙的第一部分是“校园风采”。

在这里,展示着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以及获得的各项荣誉。

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记录了学校从创建至今的点点滴滴。

学校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少年。

而那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它们见证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文体活动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接下来是“名人名言”板块。

这一板块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同学们前行的道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这句名言激励着同学们胸怀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的这句名言让同学们明白了成功离不开勤奋和努力。

一句句名言,如同一粒粒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

再往前走,便是“传统文化”区域。

这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传统节日等。

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韵味和魅力;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展现了汉字的独特之美;而关于传统节日的介绍,则让同学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通过这一板块,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科技之光”板块也十分引人注目。

这里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有宇宙探索、人工智能、环保科技等。

同学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到科技的飞速发展,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也许未来的科学家就会从这里诞生呢!“艺术天地”则是同学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这里有同学们的绘画作品、手工艺品、剪纸等。

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展现了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艺术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发芽,让他们感受到了美的力量。

“美德教育”板块是文化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史展室解说词

校史展室解说词

校史展室解说词欢迎各位来到我们学校的校史展室,在这里,我们将一同探索学校百年的历史,感受着这座学府的辉煌与变迁。

我们学校的校史,是一部奋斗与拼搏的史诗,也是一幅孕育着希望与梦想的画卷。

第一章:百年初创回想起我们学校建校的初衷,它将带您踏入到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1919年,数位教育家在这片热土上创立了这所学校,以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使命。

正是这份使命感的激励下,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百年的征程。

第二章:校园文化一个学校的文化是它的灵魂,是它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会介绍学校的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

学生的艺术团队在大大小小的演出中展现着学校的活力和魅力。

无论是音乐、舞蹈、戏剧还是美术,都在校园中成为了学生们探索自我、锻炼才艺的独特平台。

第三章:学术卓越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会一起了解学校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多年来,学校不仅汇聚了大批优秀的教师,还秉承着创新与实践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学子。

学校的科研实力也备受瞩目,多个学科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学术成果和影响力。

第四章:社会责任学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承担着社会责任,践行社会公益。

这一章节将带您了解学校与社会互动融合的点滴,学校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公益慈善等社会价值观念。

我们也将会分享学生们参与社区服务、关怀弱势群体的事迹,这一切是学校秉持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初心。

第五章:校友风采校友是学校发展历程中闪耀的明星,许多优秀校友的事迹也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无数的荣光。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学校优秀校友的事迹,他们不仅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一直保持着对学校的热爱和支持。

第六章:展望未来在这最后一章,我们将一同展望学校的未来。

学校将继续秉持着初心,迎接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坚信,学校将会继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各位能与我们一同走进校史展室,体验百年辉煌的学府风采。

学校的辉煌历史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和付出,也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去开创和传承。

校史馆讲解词

校史馆讲解词

校史馆讲解词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校史馆,这是一个展现我们学校发展历程的重要场所。

本校始建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们学校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努力发展和前进。

校史馆收藏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展现了我校从最初的创立,到今天的成长历程。

馆内设置了多个展区,不仅有具体的展品,还有各种音像资料和文字解说,让观众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学校的历史和发展。

在游览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让我们先来看看学校最初的创业历程。

早在建校初期,学校只有极其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但这并没有阻挡我们的发展步伐。

我们通过严谨的教学质量,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及教授前来。

其中不乏著名学者、科学家及政治家。

学校也在多个领域不断开展了研究与合作,发挥了其独特优势。

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期,学校逐渐走出国门,开始在国外招收学生和开展联合办学。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办学思想不仅走出了国门,而且得到了国际认可。

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并进行交流合作,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全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我们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我们学校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的资助,为国家重大工程和技术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21世纪初期,学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为人才培养推出了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新的学科专业。

我们积极探索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开设了网络教育课程。

这种改革和创新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们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的过程。

在经历了无数次风雨和挫折之后,我们仍然坚信,只要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保持创新,就一定能够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商丘市第一中学校史馆解说词1

商丘市第一中学校史馆解说词1

商丘市第一中学校史馆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校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到商丘市第一中学校史馆参观。

前言一九四九年,豫东大地,陇海线畔,“朱集市市立中学”诞生了,并从此开始了她的征程。

她路途坎坷,几度风雨,几度辉煌,一路拼搏,一路高歌,历练了颗颗师心,培育了代代学子,,展现了一中的无限风采,也辉映了祖国大地。

她今天的名字是商丘市第一中学,这个名字翘然秀出群伦。

而学校也坚贞地履行着传承人类的文明与梦想,延续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播种着明天的希望的神圣使命。

敬业乐群、博习通达的校训,敬业慎行、严谨善导的教风等等。

这就是商丘市第一中学的传统与现在,也是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历史回眸校史馆展示了商丘市第一中学60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巨大变化。

(大事记)1949年,鲁光中学、私立豫东中学与私立道德中学一部及私立道德小学印染班合并,称为朱集市市立初级中学,由朱集市市长王飞霄兼任校长。

1951年,改称商丘市市立初级中学。

1953年,再次更名为商丘市第一初级中学。

1957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中学。

1958年更名为商丘市第一中学,招收第一届高中生,学制三年。

1987年9月,新教学楼落成,全校所有班级搬入教学楼,告别平房。

1998年,因97年商丘撤地设市,学校上划直属市教育局。

1999年,遵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商丘市第一中学高、初中两部实行分离分设,高中部迁出独立办学,初中部仍然留在原址办学,并沿用“商丘市第一中学”校名至今。

2005年8月,逸夫科技楼落成。

9月,市一中分校成立高中部并开始招生。

商丘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精神家园的坚守史,更是一部数代师者的耕耘史。

(历任校首)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凝聚了历任领导的心血和汗水。

这是建校60年来的历任校首,其中王飞霄校长当时是市长兼任校长,由此可见学校在当时的地位之高。

李德樵校长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这是学校各个时期的校址变动、以及毕业生合影,不知上面可有您或您熟悉的身影?校友撷英进入新世纪的十年间,学校规模扩大了近十倍,教学业绩和办学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毕业生人数最高记录达一年5000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这里曾经走出:石秀诗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张树田上将……由于校庆时间紧迫,以及线索的限制,我们在展板上只登录了部分照片,如果您或您所熟悉的校友已经有所建树,我们热情的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资料,我们将不断丰富展板。

校史展室解说词

校史展室解说词

界石铺中学校史展室解说词刘娟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早上(下午)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校史展室参观!我校校史展室建于2008年初,于2016年7、8月份再进行补充扩建。

展室设计理念是:“尊重历史、注重现在、展示辉煌、昭示未来。

”彰显“读史明志,继往开来”教育主题,大家看到的红色大字:“树立服务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管理理念,“厚德、崇学、求实、奋进”是学校校训,“弘扬长征精神,创办农村名校”是学校奋斗目标,在色彩搭配中,突出红色,寓意“红色圣地,立本求真”核心教育理念。

采用历史资料、图片、文字说明和各类实物等多种表现手法,集中展示了学校五十多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成果。

展示共分十二个模块,下面请大家随我浏览。

模块一:界石铺中学创建于1958年8月,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探索发展之路,它坐落于红色古镇---静宁界石,是静宁县西北片唯一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

大家请看第一个板块,我们学校的发展和取得的一些成就。

模块二:我们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界领导和校友的大力支持和热忱关怀,下面请看第二个模块。

模块三:看完了第二个模块,下面我们走进第三个模块。

学校的发展稳定还离不开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模块使我们这支队伍的优秀代表。

模块四:我们的教师不仅术业有专攻而且各有特长,他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我们下面所看到的是校园篮球赛及学校五十周年校庆的精彩剪影。

模块五:第五个模块是我们开展的各具特色、旗帜鲜明的社团艺术活动。

模块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教育学生传授知识,还把教育的天地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比如我们的校刊红土地、校园广播、校园之声等等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提升了他们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模块七:下面是我们的第七个模块。

我们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重视师德师能的培养,本着“一年胜任,三年成熟,五年成骨干”的宗旨,贯彻并优化“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运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辽宁工业大学校史馆解说词定稿

辽宁工业大学校史馆解说词定稿

辽宁工业大学校史馆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辽宁工业大学校史馆参观,我是校报记者团学生记者---,也是本次校史之旅的解说员。

六十余载弦歌不辍,一甲子薪火相传,辽宁工业大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学术积淀的辽宁省属工科院校。

自1951年建校至今,学校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走进校史馆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砺器悟道”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砺器悟道”的校训精神是辽宁工业大学文化的精髓所在,它指引广大学子在“器”的磨砺中领会“道”的深远。

与“砺器悟道”校训相得益彰的是“勤学进取严谨求实”的校风。

1986年3月,学院向全院师生提出了这八字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精辟概括和真实写照。

校歌由著名诗人易仁寰作词,孟令红谱曲。

不仅形象的描绘出学校在凌河之岸、渤海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更充分的反映莘莘学子胸怀理想,志在四方的远大志向。

校训、校风、校标、校歌共同构成了辽宁工业大学重要的精神文化成果,已经深深的融入了学校的文化血脉。

了解了最为深邃的辽工大精神,接下来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校史馆的历史沿革部分。

透过这一幅幅穿梭甲子的画卷,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辽宁工业大学一路从历史的长河中姗姗走来。

这幅照片拍摄于1951年建校之初,是学校模范工作者的合影留念。

拓荒者的心血汗水哺育幼苗茁壮成长,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工业基础薄弱,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代辽工大人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他们拓荒创业、艰辛办学,为今日的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幅照片很有趣,拍摄于1956年1月,大家的目光纷纷投向了他们的左上方位置,面带笑容,目光炯炯,他们带着满心希望被派向祖国的大江南北,将最初的辽工大精神延展到祖国的四方。

到1960年4月,学校几经更迭,升格为锦州工学院,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院题写校名。

到1961年9月,学院首次招收本科学生91名,从此办起了四年制的本科大学,这对学校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复旦校史馆解说词

复旦校史馆解说词

复旦校史馆解说词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复旦大学校史馆。

我是今天的讲解员,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建筑,了解复旦大学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首先,让我们来到校史馆的入口。

这里陈列着复旦大学的校徽和校训,它们是复旦精神的象征。

校徽中的“复旦”二字取自《尚书》中的“日月光华,旦暮复旦”,寓意着学校与日月同光,不断追求卓越。

而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则强调了学思结合、志向坚定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第一展厅。

这里展示了复旦大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

1905年,复旦公学创立于上海,成为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自此以后,学校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迁址,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

这里还陈列着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展现了复旦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二展厅。

这里主要展示了复旦大学在各个时期的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

自创立以来,复旦大学始终坚持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

这里陈列着一些著名教授和校友的照片和事迹,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同时,也展示了学校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国际影响力。

最后,我们将来到第三展厅。

这里展示了复旦大学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

学校始终秉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这里陈列着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照片和纪念品,展现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同时,也展示了学校在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和成果。

各位来宾,通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复旦大学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综述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综述
。学校撤销后,校舍被郑州市公路运输公司的
昔时宁静的校园变成了川流不息的停车场,整洁的教室变成了遍
学校的教具、图书及其它一切财产设施被瓜分一空。然
1979-2003恢复建
十年的恢复和重建,交校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扫除了
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为交校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位
年来到我校担任领导工作,并在这片土地上寒耕热耘,开办了河南省交通
57辆载货汽车及有关人员移交给郑州
实习工厂车间的人员及生产设备全部移交郑州汽配厂……停办的
蹉跎岁月的艰难和坎坷,并没有泯灭交通教育工作者的那颗执著的
1964年5月,省交
。任命童福康为
张爱冬为副校长兼任党总支书记。各位嘉宾可以仔细看下,我们的老校长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大江南北,交通
1969年9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交通局革命领导小组正式
从此展厅开始便分阶段介绍学院六十年的发展历程,首先是“1953-1955年,
艰苦创业”阶段。伴随着共和国晨曦诞生的河南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
当时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异常艰苦,在当时只有
共举办了四期干训班,两年来为交通系统培训在职干部
人。
-1978年“迁址郑州 风雨兼程”。1956年,学院迁入郑州市桃源路42号。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迫害,但为共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年
筹措资金,修缮校舍,使学校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迅速地恢复重建起
1979年调入河南省交通学校任学生科科长,当
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永恒的记忆,并且影响了其后的一代又一代
在此我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取红旗的造型元素,来展示1993年我校在40周年校庆之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建湖县第一中学校史陈列室解说词

建湖县第一中学校史陈列室解说词

建湖一中校史陈列室解说词您(们)好!欢迎参观一中校史陈列室。

(一)领导关怀我校建于建国初期,时至今日已过六十余年。

历年来,各级领导均给予亲切的关怀、支持,对学校取得的成绩均给予热情的肯定,高度的赞扬。

早期,省教育厅方菲副厅长、团省委郑潮海等领导来校视察指导。

近年来,省厅王斌泰厅长、周稽裘副厅长、胡金波副厅长等都来校视察指导。

中国人民网总裁何加正等校友也都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市政府谷容先副市长、戴元湖副市长、曹友琥副市长、谷家栋副市长来校视察,作报告。

多任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来校指导工作。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多任局长均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北京大学教务处李克安、国家外交部陶惠存处长、某军政治部主任刘导湘、某炮兵旅政委戚太世、市文明办主任戴德厚来校都留下墨宝给予勉励。

“春风的关怀,化育艳李稼桃;时雨的惠焰,催唤勤耕细播。

”我们一定把领导的殷切期望,作为新的起点,鼓帆疾航,与时俱进,今后更加勤奋耕耘,让我们的工作不断攀升新的平台。

(二)辉煌历程一九五六年秋天,在建湖县梁垛区南首毗卢庵这块洒下方秉文烈士鲜血的地方,建成了“建湖县梁垛初级中学”。

画面上方是县政府批文复印件。

那时的亲校园,静静流淌的河水环绕校园;挺拔多姿的桦柳掩映校舍;鲜红夺目的教室廊柱;高大气派的会堂;宽阔平坦的操场;四季翠绿的冬青,无不显现出她的秀丽和神奇。

一九五八年,为纪念方秉文烈士,改校名为“建湖县秉文初级中学”。

一九五九年,学校增设高中,改名为“建湖县秉文中学”。

那时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多数教师来自苏南和各大院校的下放人员,这里便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

仅65届高考升学率为93%。

学校成了县民俗称为“县冈秉”之一。

文革时,学校改名为“建湖县红旗战斗中学”,文革后更名为“建湖县钟庄中学”,学校得到长足发展,是全市十三所老完中之一。

二○○二年,经建湖县委、政府规划,易址县城新建。

如今的一中,位于县城北区,火车站、高铁沿南湖中路畔,交通便利,环境宜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解说词
校史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汉丰一校欢迎你们的光临指导!
我们开县汉丰一校是一所拥有107年历史的百年名校。

沧桑岁月、风云变幻,在以“德”为核心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汉丰一校走出了以刘伯承元帅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名人,为家乡、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06年(清朝光绪32年),知县侯铜初在老县城原来的考棚创办了四年制高等小学,是开县废除科举制度后兴办的第一所全日制高等学府,简称“县高”,就是我们汉丰一校的前身。

(这是1929年的校歌、毕业歌)这几十年间,汉丰一校与中华民族在苦难危亡中共同奋进,办学救国、培养了黄南材、张兆均等大批名人,他们不怕牺牲、投身革命,是新中国的开拓者和革命先驱。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名为“开县城关区中心小学”。

当时校址迁到三皇庙。

这是65年老师的合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98年,学校成为开县素质教育示范校。

06年9月,学校随三峡移民搬迁到现在的安康路,步入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快车道。

历经百年,大浪淘沙,如今学校更是青春勃发,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重庆市“书法艺术特色学校”“重庆市体育常规工作示范校”等多项荣誉,
大家请看,这些琳琅满目的奖牌见证了我校领航开县教育,已成为重庆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

德行天下,敢为人先;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我们汉丰一校正踏着新的五年发展进程,阔步迈向“中华名校”。

科技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科技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会创造”是学校对我们的“五会”要求之一;正是科技创新教育,让百年老校永葆青春。

我校已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学校”。

这面墙上张贴的是我校12年度的百佳少先队员,他们都是爱科学、学科学的典范。

请看,这些廊柱上都张贴着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画像、简介和名言。

这些廊柱画引领我们走近科学家们独特的人生境界,激发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豪情。

现在这面青铜浮雕墙从左到右,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条历史隧道,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当今的神九升天,从祖冲之、张衡到钱学森、袁隆平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及科技符号,形象直观地呈现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主题文化厅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校的核心理念“德”文化厅。

光芒四射的“德”字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喻意德耀乾坤,德行天下。

德是我们这所百年老校的立校之本,更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赋予现代学校的历史使命。

碧波万顷的大海象征一校人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度,这艘劲帆破浪的航船正是一校人“直挂云帆济苍海,勇争一流立潮头”的团队精神的化身。

正是在“德润童心,个性飞扬”的育人理念之下,学校提出了我们学生素质发展的六大特质:公德、责任、感恩、文雅、大气、创造;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要达到“五会”:会思考,会分析,会评价,会运用,会创造。

这样我们就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骄子。

这两边是教师风采墙,我们的教师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谦恭大度,内涵丰富,这是老师们自我修炼追求的境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爱学生,德艺双馨,是体现了老师们“教之道,贵以德”的价值观。

“天天坚持,事事落实”是我们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主要策略,利于我们的习惯养成。

这里的“身边的榜样”,是在市级以上的各类活动获得过大奖的同学。

人文厅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欢迎大家进入人文厅!
这里选取了华夏文明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文符号——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孔子、庄子,书法艺术大师王羲之、颜真卿,诗坛巨匠及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廊柱上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简介、名言。

这些名人名言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我。

对面墙壁上是我校每年一度评选出的书法百佳小能手。

他们也在书写经典中,传承着优秀的中华文化。

文明礼仪墙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这是文明礼仪墙,它由国歌、队歌、队徽、校歌等几大板块组成。

这面墙时时提醒我们,争做“四好少年”。

这是我们的校徽。

它由一校的首字母大写的“Y”和汉字“一”组成。

在金色的阳光下,一校就像一只扬帆远航的船只,乘风破浪,驶向光辉的彼岸,又像一只展翅翱翔的白鸽,预示着我们每一位一校学子在这里飞扬个性,成就梦想。

文化艺术厅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欢迎来到我们的文化艺术厅!
请看,这里9个版块,分别展示的是书法、绘画、剪纸、粘贴、手抄报等。

这里的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同学们动脑、动手、实践创作的成果。

大厅左右两边的橱窗,陈列的是我校一年一度科技节的优秀作品,这边是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那边是充满幻想的科技模型。

大家请看,外边的廊柱上,张贴的是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生平故事、代表作品简介。

这是展示最多的是同学们的书法作品。

我校是重庆市书法艺术特色学校,有一流的师资(比如陈小文老师,是重庆市书协会员,正在申报中国书协会员。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市级一等奖);我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书法特长生(比如郑含嫣、郑钮、吴瑞琦刘冰雪、王裕华分别获得重庆市少儿书法“五十佳”称号,多次参加国家级、市级现场书写获得一等奖,并且位居榜首。

其实,同学们全员参与,我们个个都是书法爱好者呢!
请大家往我的左手边看,那是我们学校的“笑脸墙”。

这是各班选送的优秀学生代表,他们的幸福笑脸,激励着我们都微笑面对生活、沐浴幸福的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

走廊文化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参观我们的走廊文化。

我晓的教学楼从下到上,年级从低到高分布。

学校借楼道空间,由近及远地向我们展示了一片广阔的视野。

二楼是以开县本土文化为主,三楼反映的是重庆的名人名胜,四楼是中国的,五楼是世界的。

大家请看,这是我校一道特色风景——开放式走廊书柜,学校号召大家,把家里的书籍搬到同学们的身边,大家互相借阅,方便了课外阅读,开拓了视野。

设置了书柜之后,校园里的书香更浓郁了,同学们的言行更文雅了。

从这些立柱上可以了解到开县文艺科技等领域的名人(这是清代的名臣李宗羲,唐代宰相韦处厚,还有革命烈士王润波……那边还有国家审计署长刘家义的介绍);那两边的楼梯口,分别介绍了开县绿色旅游景点雪宝山森林公园,蓝色旅游汉丰湖,它是三峡库区最大的人工湖,西部最大的内陆湖。

看到这些,同学们会由衷地升起一种自豪感,产生一股向上的激情。

我们学校每间教室门外,都设计了班级之窗。

这些“班级之窗”,展示了班主任寄语、班级特色、班级之星以及每天的常规考评情况,它见证了老师们的大爱无痕,见证了同学们的个性飞扬,也见证了我们的团队力量。

这些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同学们欣赏他人,彰显大气;那是“学生书画栏”同学们展示特长,怡养才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