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
1)开创了田园诗的新的艺术境界。在陶 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 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 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2)平淡自然,语言朴素而含蕴丰美。
3)融理于景、融理于情。如“此中有真 意,欲辩已忘言。”就涉及到玄学中言 意之辩的命题。
.
24
南朝文学
南朝始自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包括宋、 齐、梁、陈四小朝。
.
30
3 鲍照
字明远,出身寒微,曾任临海王刘子顼 参军,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 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的一生是不断向门阀制度抗争而最 终失败的一生。他的人生欲望极其强烈, 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行乐、 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认为自 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
31
鲍照的诗用词警醒,色泽浓郁,节奏奔 放,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感情 冲动、激荡和紧张,造成一种前所未有 的、富于刺激性的总观。如其乐府诗 《拟行路难》:
字叔达,与齐帝室同宗,后起兵篡夺帝 位,建国号梁,为梁武帝。爱好民歌, 所作大多为乐府诗。其《江南弄》被追 溯为词的起源。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 君艳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 弄,采莲曲。
.
42
2 萧统
字德施,梁武帝长子。30岁去世,谥号 “昭明”。主持编撰《文选》,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在思想方面,南渡后,士人们为了在心 理上逃避惨痛的现实,普遍将热情灌注 于哲学领域,玄学开始盛行。文学成了 玄学的牺牲,变得枯燥无味。在诗坛上 出现了用抽象语言来谈论哲理的玄言诗。
.
20
1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2 陶渊明诗文的思想内涵
陶渊明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社 会的向往,这种“自然”社会是他把儒 家虚构的纯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 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成一体的产 物。这些在他的《桃花源记》、《归去 来兮辞》和大量田园诗中都有显著的表 现。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课件
鉴赏才能。创作需要才能,鉴赏需要才能。“将 阅文情,先标六观”(《文心雕龙·知音》) ◆要有丰富的“阅历”。所谓:“圆照之象,务先博 观”,“凡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要对作品的“六观”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B、鉴赏者的性情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家一方面以肯定的方式对欣赏 者的才能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以否定的方式论 述了关于鉴赏性情的问题。 ◆信伪迷真 ◆文人相轻,崇己抑人。“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 ) ◆ 贵远贱近,贵古贱今。“贵远贱近,常人之用 情也。”(葛洪《抱朴子. 广譬》) ◆味诗法与意象法。这两种方法是魏晋南北朝文 论家常用的文学鉴赏方法。比如钟嵘的《诗品》 从整体上看采用了“溯流别”,“第高下”的方法。
A、缘情说。 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有三大特 征:
◆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右摇动。 “阴阳参舒,春秋代序,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心雕龙·物色》)“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
◆强调“摇荡性情”之物,不仅是指“春风春鸟,秋 月秋蝉”之类的自然物象,同时也指“塞客衣单, 孀闺泪尽”社会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概述
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高 潮,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成绩斐然,至少有 四个“第一”:第一部文论专著----《典论论 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 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和第 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文心 雕龙》。诸如“缘情说”、“虚静说”、 “物感说”等诗学范畴、美学范畴在这个时 期发展成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均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达 到了一个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理论在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 义。
◆要对作品的“六观”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B、鉴赏者的性情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家一方面以肯定的方式对欣赏 者的才能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以否定的方式论 述了关于鉴赏性情的问题。 ◆信伪迷真 ◆文人相轻,崇己抑人。“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 ) ◆ 贵远贱近,贵古贱今。“贵远贱近,常人之用 情也。”(葛洪《抱朴子. 广譬》) ◆味诗法与意象法。这两种方法是魏晋南北朝文 论家常用的文学鉴赏方法。比如钟嵘的《诗品》 从整体上看采用了“溯流别”,“第高下”的方法。
A、缘情说。 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有三大特 征:
◆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右摇动。 “阴阳参舒,春秋代序,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心雕龙·物色》)“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
◆强调“摇荡性情”之物,不仅是指“春风春鸟,秋 月秋蝉”之类的自然物象,同时也指“塞客衣单, 孀闺泪尽”社会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概述
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高 潮,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成绩斐然,至少有 四个“第一”:第一部文论专著----《典论论 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 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和第 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文心 雕龙》。诸如“缘情说”、“虚静说”、 “物感说”等诗学范畴、美学范畴在这个时 期发展成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均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达 到了一个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理论在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 义。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
门阀制度是两汉到隋唐最显著的选拔官员 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 被少数姓氏家族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其仕 途的影响要远大于本身的才能。直到唐代,门 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 科举制度所取代。
三、思想文化特点
1、玄学兴起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 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 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外部环境
一、时代特点:分裂与战乱
魏指三国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 国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为该时代 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称魏朝。而 晋主要指三国亡后,由司马氏所建的西晋与后来 割据南方的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 代),南北朝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 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北方则 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统一中 国南北方后,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结束。
3、道教兴盛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 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 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 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 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 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 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 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3)文学赏析
A、隐约跌宕的情感表达方式
忧(人生短暂;功业未就;贤才不得) 乐(得贤;安天下;) B、引用《诗经》成句,古朴庄重 C、运用比兴,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美国心理学家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 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所提出“需求层次理论”
三、思想文化特点
1、玄学兴起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 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 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外部环境
一、时代特点:分裂与战乱
魏指三国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 国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为该时代 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称魏朝。而 晋主要指三国亡后,由司马氏所建的西晋与后来 割据南方的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 代),南北朝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 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北方则 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统一中 国南北方后,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结束。
3、道教兴盛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 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 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 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 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 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 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 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3)文学赏析
A、隐约跌宕的情感表达方式
忧(人生短暂;功业未就;贤才不得) 乐(得贤;安天下;) B、引用《诗经》成句,古朴庄重 C、运用比兴,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美国心理学家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 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所提出“需求层次理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3
《蒿里行》的特点
万民之主的忧生叹世之心 舍我其谁的胸襟气魄 开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情感 以叙事为主的表现方式
24
曹操《存恤令》
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 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 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 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 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25
《苦寒行》(237)
• 越名教而任自然
11
文学的独立:文笔之分
《文心雕龙》:“无韵者笔也,有韵者 文也。”——形式 《典论·论文》:“诗赋欲丽”——风格 《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功能 萧纲《诫当阳公大心书》:“立身之道 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 荡。”——审美
12
文学的自觉:文学批评的成熟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
6
人情的张扬
对人生的善感 —— “仆本恨人”
忧生叹世:对社会 叹逝哀残:对生命 恨别怀远:对人生
真情而率性 清醒的理性态度
7
人生之善感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 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箜篌引》:“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 流。……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陶渊明《饮酒》 :“一生能复几?倏如流电 惊。”“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 鬓边早已白。” 张华《七哀诗》:“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江淹《恨赋》:“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记叙汉末史实和个人经历。如《蒿里行》 (选234)《苦寒行》(237) 抒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 行》第一章《观沧海》(238);《短歌行》 (235) 游仙诗。清醒理性的积极态度
22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的特点
万民之主的忧生叹世之心 舍我其谁的胸襟气魄 开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情感 以叙事为主的表现方式
24
曹操《存恤令》
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 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 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 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 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25
《苦寒行》(237)
• 越名教而任自然
11
文学的独立:文笔之分
《文心雕龙》:“无韵者笔也,有韵者 文也。”——形式 《典论·论文》:“诗赋欲丽”——风格 《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功能 萧纲《诫当阳公大心书》:“立身之道 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 荡。”——审美
12
文学的自觉:文学批评的成熟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
6
人情的张扬
对人生的善感 —— “仆本恨人”
忧生叹世:对社会 叹逝哀残:对生命 恨别怀远:对人生
真情而率性 清醒的理性态度
7
人生之善感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 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箜篌引》:“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 流。……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陶渊明《饮酒》 :“一生能复几?倏如流电 惊。”“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 鬓边早已白。” 张华《七哀诗》:“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江淹《恨赋》:“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记叙汉末史实和个人经历。如《蒿里行》 (选234)《苦寒行》(237) 抒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 行》第一章《观沧海》(238);《短歌行》 (235) 游仙诗。清醒理性的积极态度
22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PPT课件
魏晋玄学简介
魏晋清谈在魏太和初成形,主要有荀粲、 傅嘏jiǎ、荀徽等人。正始间达到高潮。
专题介绍
魏晋玄学
两汉经学
汉武帝独尊儒术。两汉时期,儒学的地位空 前提高,尊五经,以经取士。传经之学和注 经之学成为专门的学问,是为“经学”,成 为官方意识形态。 经学的特点是一章一句地解经,因此叫“章句 之学”。(到宋代,才打破汉以来一章一句解 经的文风,注重把握总体思想,即义理,故 宋学又称“义理之学”。)
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玄学是影文学》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 曰: 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贤,世尚赋颂,皆体则 《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及至建安,而诗章 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陆之徒虽时有质文,而 宗归不异也。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 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
2、玄学的主题 (1)“三玄”:《老子》、《庄子》、《周 易》——再加上《论语》,构成为玄学兴起 的基本思想资料。 “三玄”代表着先秦哲学 思辨的最高成果。 (2)讨论的主要问题:名教与自然之辨、本 末有无之辨、言意之辨。
3、主要发展阶段和派别: 第一个阶段是正始时期(240—249) ,是魏晋玄学的形成 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他们试图沟通儒道,祖述老庄, 纵横易孔,以“无”为立论之本,开始探讨有无、本末、体 何晏,约 193—249年前后,曹操继子,曹魏集团的掌权大 用等抽象论题,振起玄风,开启了魏晋玄学。这一时期最为 臣 。“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 推崇的经典是《论语》、《老子》、《周易》 篇”。哲学上主张以“无”为立论之本,提倡“贵无论”。 第二个阶段是竹林时期,是玄学的拓展期。得名于当时非常 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 活跃的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 王弼(226—249年),中国哲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哲学家, 咸、王戎。这一时期《庄子》取代了《论语》的地位,正式 魏晋玄学最重要的奠基人,魏晋时期思想最深邃的哲学家之 构成了“三玄”。阮籍、嵇康是“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 一。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 阮籍和嵇康以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将玄学探讨的领域 《老子微旨略例》、《论语释疑》等。 拓展到文学、美学、语言哲学等多个方面,并以自己的生命 《世说新语》:何晏欲注《老子》,注释到一半,去王弼处。 体证和实践玄学的精神,使魏晋玄学真正成为一种极具影响 王弼谈到自己注释《老子》的心得。何晏认为王弼的注释远 力的社会思潮。 胜过自己,于是放弃完成一半的注文,改而作《道德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3、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 籍上党,后迁于东海。
“元嘉三大家” “家世贫贱”,“负锸下农”(《谢秣陵令
表》)
刘义庆 鲍参军 《鲍参军集》。
鲍照的诗歌分成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二大类。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发唱惊挺, 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亦犹五色 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 烈也。”
2、曹丕:
(187—226)字子桓 诗歌:游子思乡、思妇怀远之情 语言通俗流畅,感情委婉细致,清丽浅显 形式多样,四、五、六、七、杂言都有 《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散文:《与吴质书》 《典论·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 篇专门性的论著
3、曹植: (1)生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 “建安之杰” “绣虎”
散文:《大人先生传》 铺排 辞采 对偶 单行散句交错其间
2、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人
。嵇中散 《嵇中散集》
“龙章凤姿”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康所著文论 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
《声无哀乐论》、《管蔡论》、《难自然好 学论》
《与山巨源绝交书》
影响:
南朝:隐士 唐:陶诗影响所及,范围不是很大 宋:陶渊明开始受到普遍一致的推崇 苏轼:“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
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与苏辙书》)
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
一、刘宋诗文
《文心雕龙·明诗》: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
,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 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 力以追新。
《美女篇》《吁嗟篇》《赠白马王彪》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曹植《与杨得祖书》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尝好讥弹其
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尝 作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能过 昔人,辞不为也…盖有南威之容,乃可 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 断割,刘季绪才不逮于作者,而好诋诃 文章,倚摭利病。
王粲《神女赋》
婉约绮媚,举动多宜。 谢灵运江妃赋姿非定容,服无常度,两宜欢 嚬,俱适华素。 梁简文帝鸳鸯赋亦有佳丽自女神 , 宜羞宜 笑复宜嚬。 苏轼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状浓抹总相 宜。 周邦彦玉楼春浅颦轻笑百般宜。 《西厢记》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
佛教的传入对汉文化的贡献
促进了哲学的思辨 促成书籍的印行 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促进了古体诗向律体诗的转变以
及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征
汉代以前:寓巧于拙,寓美于朴 汉末建安西晋
称 自东晋起 :新奇纤巧 ,绮靡软媚
:情文并茂,文质相
建安诗歌的特点
情文并茂,文质相称 《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建安,曹氏基命, 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 质。钟嵘《诗品》体被文质。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观其诗文,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 梗概而多气也。 黄侃《诗品讲疏》文采缤纷而不离闾里歌 谣之质。
曹操给文学史带来的最大变化
勇敢地冲破了当时文人不写作民 歌的惯例,将无名氏写作的乐府民 歌这种市民的诗歌形式采纳为知 识分子的诗歌形式。
曹操诗歌内容
1具有市民特点的感情:却东门行戎马不解 鞍,铠甲不离旁。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 取薪,斧冰持作糜。代市民歌咏理想社会: 对酒时吏不呼门…三年耕有九年储…斑 白不负戴…路无拾遗之私,耄耋皆得以寿 终。 2充满具有文人特点的新构想:步出厦门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嵇康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犀利、思想敏 锐著称,代表作有《与 山巨源绝交书》等。
向秀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作 品以文笔优美、思想深 邃著称,代表作有《思 旧赋》等。
谢灵运、陶渊明等南朝文学家
谢灵运
南朝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 作品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 ,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等。
陶渊明
南朝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 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朴素著称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等。
04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
三曹
曹操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质朴, 感情真挚,内容多反映社会矛盾 和民生疾苦。
曹丕
曹操之子,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辞藻华丽、情感 细腻著称,代表作有《燕歌行》 等。
曹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曹操之侄,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 家,他的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 优美著称,代表作有《洛神赋》 等。
06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对唐诗的影响
01
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提供了 丰富的艺术手法和题材。
02
魏晋南北朝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 为唐诗中的山水诗派提供了灵感。
03
魏晋南北朝的五言诗和乐府民歌对唐诗的形式和风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宋词的影响
01
02
魏晋文学
建安文学
总结词
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详细描述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 难,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代表人物
曹操、曹丕、曹植
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优质课件
• • • •
•
(2)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 山水田园文学 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 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 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 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 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 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时代特点——乱世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 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敏感的作家在战乱中感受最多的是人生的短暂, 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常,从而使文学形成了悲剧
的基调,表现为及时行乐和沉迷声色。
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生
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等。
3、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思想文化特点
文学自觉的时代
继承与革新 经学衰弱,玄学流行,佛儒道融合。 淡化了政治倾向和社会功利性。
1、个人的自我觉醒。
文人的学术思想、人格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2、文学理论的自我觉醒。 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创作很繁荣,成就很高。
魏晋南北朝社会特点与文学的关系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历史概况 1、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特点——门阀制度 魏文帝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
• • • • •
首先是玄学兴起。
其次是佛学兴起。 再次是道教兴盛。 老庄的无为遁世、道教的神仙、佛教的厌 世等等各种思想杂糅,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
主流。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1、社会动荡不安、灾难重重 国家长期分裂 政权频繁更迭 民族矛盾尖锐 门阀制度隔绝
社会动乱加剧
2、文人命运多舛 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 融、杨修、祢衡、嵇康、陆机、陆云、谢灵 运、鲍照等。有些死于西晋的战乱之中,如 刘琨、王浚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荣。
制度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 家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创 新,如九品中正制、府兵制等, 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借
鉴和参考。
科技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取得 了重大突破,如祖冲之的圆周率 计算、郦道元的地理学研究等, 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多元文化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得益于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 的吸收和融合,现代社会也应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虽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强化。地主豪门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失去 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得到了迅速发 展。城市繁荣,商业街区形成,商品 种类繁多,贸易活动频繁。同时,货 币流通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贸易和城 市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的 作用。
文化发展
01
玄学与佛教的兴起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播,以及它们对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艺术的繁荣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 的繁荣情况,以及它们在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
03
学术思想的演变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 的演变情况,以及它们对文化
赋税制度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赋税制度也经历了 多次调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租调的征收进行了调整,以 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 荣
玄学的兴起与影响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张“无为而 治”,强调个体自由和自然主义。
制度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 家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创 新,如九品中正制、府兵制等, 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借
鉴和参考。
科技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取得 了重大突破,如祖冲之的圆周率 计算、郦道元的地理学研究等, 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多元文化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得益于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 的吸收和融合,现代社会也应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虽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强化。地主豪门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失去 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得到了迅速发 展。城市繁荣,商业街区形成,商品 种类繁多,贸易活动频繁。同时,货 币流通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贸易和城 市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的 作用。
文化发展
01
玄学与佛教的兴起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播,以及它们对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艺术的繁荣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 的繁荣情况,以及它们在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
03
学术思想的演变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 的演变情况,以及它们对文化
赋税制度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赋税制度也经历了 多次调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租调的征收进行了调整,以 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 荣
玄学的兴起与影响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张“无为而 治”,强调个体自由和自然主义。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发展
魏晋南北朝小说经历了从简单记 述到复杂叙事的发展过程,逐渐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
01
02
03
内容广泛
魏晋南北朝小说涉及神仙 鬼怪、历史传奇、人物故 事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 多样。
语言简练
魏晋南北朝小说语言简练 明快,注重文采和修辞,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叙事技巧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叙事技 巧上有所创新,采用了倒 叙、插叙等手法,使得故 事更加曲折离奇。
《世说新语》
总结词
以人物为中心的轶事小说,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采。
详细描述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轶事小说。该书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至魏 晋时期的名士逸事,尤其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采和言行。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 的风貌和文化氛围,领略到名士们的智慧和风度。
《幽明录》
《神仙传》
总结词
记载神仙事迹的志怪小说,具有浓厚的 道教色彩。
VS
详细描述
《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所著,是一部记载 神仙事迹的志怪小说。该书具有浓厚的道 教色彩,描述了众多神仙的神奇事迹和修 行过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信仰和风俗,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世 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阅读《神仙传》,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道教文化和神仙信 仰。
入。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方 法和视角,如文学与历史、文化
、社会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传播和影 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作者、版本和流传过程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和 梳理。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主题、叙事技巧和文学风格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 地探讨和比较。
魏晋南北朝小说经历了从简单记 述到复杂叙事的发展过程,逐渐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
01
02
03
内容广泛
魏晋南北朝小说涉及神仙 鬼怪、历史传奇、人物故 事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 多样。
语言简练
魏晋南北朝小说语言简练 明快,注重文采和修辞,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叙事技巧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叙事技 巧上有所创新,采用了倒 叙、插叙等手法,使得故 事更加曲折离奇。
《世说新语》
总结词
以人物为中心的轶事小说,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采。
详细描述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轶事小说。该书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至魏 晋时期的名士逸事,尤其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采和言行。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 的风貌和文化氛围,领略到名士们的智慧和风度。
《幽明录》
《神仙传》
总结词
记载神仙事迹的志怪小说,具有浓厚的 道教色彩。
VS
详细描述
《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所著,是一部记载 神仙事迹的志怪小说。该书具有浓厚的道 教色彩,描述了众多神仙的神奇事迹和修 行过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信仰和风俗,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世 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阅读《神仙传》,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道教文化和神仙信 仰。
入。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方 法和视角,如文学与历史、文化
、社会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传播和影 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作者、版本和流传过程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和 梳理。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主题、叙事技巧和文学风格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 地探讨和比较。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
-
14
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
❖
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
使然。他生活在鲁迅先生所说的“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
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
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
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
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
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
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
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建安风骨”
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
的一面旗帜。
-
4
正始文学
❖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年~24
8),在文学史上习惯于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
文学。这时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握了大权,
残暴地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在哲学史
因为有实际劳劢经验所以他的诗丨洋溢着劳劢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劢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乊处
魏晋南北朝文学
-
1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 开始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 但这时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曹操手中,汉朝已经名存实 亡。而且,正是在这二十几年间文学发生了重要的变 化,出现了许多影响着后代的新趋势和新因素。因此, 以建安作为这个时期文学的开始是恰当的。关于魏晋 南北朝文学的终结,当然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58 9)为标志。 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 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 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这 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 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 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文学品评的影响:⑴审美范畴的借鉴: 风骨、骨气、风神、清虚、高远、情致、 才情。⑵流品的划分:钟嵘《诗品》、 庾肩吾《书品》。
②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 标志:刘勰《文心雕龙》 • 贡献:⑴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
原因和内在规律;⑵总结了许多 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
新的文学理论思潮
• 新思潮的特征: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分化出来, 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 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 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 (提高质量建功立业、增加长度服 药求仙、诗酒放纵及时行乐、不以 生死为念顺应自然)、游仙主题、 隐逸主题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下的文学创作
• 门阀政治的兴衰历程:东汉后期士大夫中世族 出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 位——曹操掌权,士族权利受到抑制——曹丕 建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 族”——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士族与皇 权共治——南朝士族势力衰微。
•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①寒士的不平;②文学家 族的大量出现;③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 调。
第四节 玄学与文学
• 魏晋玄学对两汉经学的打破 • 玄学的主要论题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①名
教与自然——崇尚自然;②言意之辨——得意 忘言。 • 玄学对文人风尚的影响:魏晋风流——颖悟、 旷达、真率,追求符合自然本性之艺术化的人 生。 • 玄学对文学的直接转化:玄言诗①在诗的躯壳 中直接放入玄理;②对诗歌理趣的强调正面影 响宋诗。
• 新思潮带来文学创作特点的变化:文学服务于 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变成个人的行为,重在 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追求文学审美特 性的凸现。
•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诗的完善,新诗体的形 成,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了准备,唐代诗歌创 作高峰的奠基。
第二节 乱世文人的创作主题
• 乱世文人处遇:战乱、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饥谨、 朝代更替——文学作品的悲剧性基 调与政治色彩
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
概述
• 一、国内发展情况及趋势 • 二、价值 • 营养价值 • 药用价值
第一节 刺参生物学及生态学知识
• 一、分类地位 • 二、分布 • 三、生物学知识 • 四、生态学知识
分类地位
• 棘皮动物门
• 海参纲
•
楯手目
•
刺参科
•
仿刺参属
分布
•
海参分布遍及世界各海洋,从潮间带至水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主讲 孙萌
绪论
• 文学的自觉 • 乱世文人的创作主题 • 门阀制度下的文学创作 • 玄学与文学 • 佛教与文学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
• 文学自觉的标志:①文学的独立 ②文体的区分 ③对文学审美特 性的自觉追求
• 文学批评的兴盛:①从人物品评 到文学品评 ②文学理论体系的 建立
• 新的文学理论思潮
①文学的独立
• 文学地位的独立:宋文帝立文学 馆,与儒、玄、史学并立;(宋) 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 传》,与《儒林列传》并立。
• 文笔之辩:刘勰《文心雕龙·总 术》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 篇》
《文心雕龙·总术》
•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 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金楼子·立言篇》
• 总集的编纂: 萧统《文选》
③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
•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 •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 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在诗歌中的运
用、用事与对偶的讲究。 • 《文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
征的多方面论述。
①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 人物品评:汉末士族乡党评议之风—— 预言成败、识鉴人才,重在政治、道德 方面。 魏文帝曹丕九品中正制促使人 物品评风气更盛——审美成分的增加。
• 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 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渭之笔。 吟咏风谣,流 连哀思者,谓之 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 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
②文体的区分
• 早期文体辨析意识的出现:《汉书·艺文 志》、 《东观汉纪》、蔡邕 《独断》、 刘熙《释名》
• 自觉的文体辨析: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西晋)挚虞 《文章流 别论》、(东晋)李充 《翰林论》 、 (梁)任日方《文章缘起》、 《文心雕 龙》、《文选》
深万米均有分布。刺参属温带种,主要分布于
北太平洋沿岸浅海,垂直分布,从潮间带至水
深20-30米的浅海海域。地理分布的北限是俄
罗斯的库页岛,美国的阿拉斯加沿岸;南到日
本的鹿儿岛,朝鲜半岛。我国辽宁、山东、河
北等省浅海沿岸均有分布,其南限达江苏连云
港外的平山岛周围海域。其中以辽宁的大连市、
锦州地区,山东的烟台市、青岛市海区沿岸分
布最多。
生物学知识
• (一)外部形态 • (二)内部构造 • (三)生殖习性 • (四)性腺发育 • (五)早期胚胎发育 • (六)幼虫发育
外部形态
• 体筒状,呈黄瓜形,长20-40厘米,宽3-6厘米, 横断面呈四角形,体腹面平坦。整个腹面有密集 的小突起,称其为管足,管足在腹面排列成不规 则的三纵带,管足的末端有吸盘,背部略隆起, 具有4-6排不规则的肉刺,它是变形的管足。口 在前端偏于腹面,口周围环生有20个分枝状触手, 具触手囊,靠触手的收集将事物送入口内。肛门 位于体后端偏背面,稍后的背部有一个乳突,即 为生殖孔。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
• 建安、正始文学
• 两晋文学
• 南北朝文学
•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中国文学 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这种新 变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文学进入自觉的阶 段,文学创作趋于个 性化;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 其在 文学上的运用。就文体的发展看来:五言古诗的长足 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汉大赋演变而为抒情 小赋,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七言古诗的 确立;南北朝民歌;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参见教 材P22)
第五节 佛教与文学
• 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大量翻译 •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①想象世界的丰富——三
世、因果轮回、三界、五道——笔记小说《幽 明录》、 《冥祥记》、 《冤魂志》 ;②故事 性的加强——笔记小说故事、唐代俗讲与变文; ③反切的产生与四声的发现;④词汇的扩大— —因缘、境界、佛陀、沙门、菩提;⑤文学观 念的多样化——空与真、心性、境界、象与象 外、形神。
②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 标志:刘勰《文心雕龙》 • 贡献:⑴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
原因和内在规律;⑵总结了许多 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
新的文学理论思潮
• 新思潮的特征: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分化出来, 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 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 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 (提高质量建功立业、增加长度服 药求仙、诗酒放纵及时行乐、不以 生死为念顺应自然)、游仙主题、 隐逸主题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下的文学创作
• 门阀政治的兴衰历程:东汉后期士大夫中世族 出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 位——曹操掌权,士族权利受到抑制——曹丕 建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 族”——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士族与皇 权共治——南朝士族势力衰微。
•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①寒士的不平;②文学家 族的大量出现;③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 调。
第四节 玄学与文学
• 魏晋玄学对两汉经学的打破 • 玄学的主要论题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①名
教与自然——崇尚自然;②言意之辨——得意 忘言。 • 玄学对文人风尚的影响:魏晋风流——颖悟、 旷达、真率,追求符合自然本性之艺术化的人 生。 • 玄学对文学的直接转化:玄言诗①在诗的躯壳 中直接放入玄理;②对诗歌理趣的强调正面影 响宋诗。
• 新思潮带来文学创作特点的变化:文学服务于 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变成个人的行为,重在 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追求文学审美特 性的凸现。
•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诗的完善,新诗体的形 成,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了准备,唐代诗歌创 作高峰的奠基。
第二节 乱世文人的创作主题
• 乱世文人处遇:战乱、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饥谨、 朝代更替——文学作品的悲剧性基 调与政治色彩
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
概述
• 一、国内发展情况及趋势 • 二、价值 • 营养价值 • 药用价值
第一节 刺参生物学及生态学知识
• 一、分类地位 • 二、分布 • 三、生物学知识 • 四、生态学知识
分类地位
• 棘皮动物门
• 海参纲
•
楯手目
•
刺参科
•
仿刺参属
分布
•
海参分布遍及世界各海洋,从潮间带至水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主讲 孙萌
绪论
• 文学的自觉 • 乱世文人的创作主题 • 门阀制度下的文学创作 • 玄学与文学 • 佛教与文学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
• 文学自觉的标志:①文学的独立 ②文体的区分 ③对文学审美特 性的自觉追求
• 文学批评的兴盛:①从人物品评 到文学品评 ②文学理论体系的 建立
• 新的文学理论思潮
①文学的独立
• 文学地位的独立:宋文帝立文学 馆,与儒、玄、史学并立;(宋) 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 传》,与《儒林列传》并立。
• 文笔之辩:刘勰《文心雕龙·总 术》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 篇》
《文心雕龙·总术》
•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 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金楼子·立言篇》
• 总集的编纂: 萧统《文选》
③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
•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 •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 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在诗歌中的运
用、用事与对偶的讲究。 • 《文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
征的多方面论述。
①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 人物品评:汉末士族乡党评议之风—— 预言成败、识鉴人才,重在政治、道德 方面。 魏文帝曹丕九品中正制促使人 物品评风气更盛——审美成分的增加。
• 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 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渭之笔。 吟咏风谣,流 连哀思者,谓之 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 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
②文体的区分
• 早期文体辨析意识的出现:《汉书·艺文 志》、 《东观汉纪》、蔡邕 《独断》、 刘熙《释名》
• 自觉的文体辨析: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西晋)挚虞 《文章流 别论》、(东晋)李充 《翰林论》 、 (梁)任日方《文章缘起》、 《文心雕 龙》、《文选》
深万米均有分布。刺参属温带种,主要分布于
北太平洋沿岸浅海,垂直分布,从潮间带至水
深20-30米的浅海海域。地理分布的北限是俄
罗斯的库页岛,美国的阿拉斯加沿岸;南到日
本的鹿儿岛,朝鲜半岛。我国辽宁、山东、河
北等省浅海沿岸均有分布,其南限达江苏连云
港外的平山岛周围海域。其中以辽宁的大连市、
锦州地区,山东的烟台市、青岛市海区沿岸分
布最多。
生物学知识
• (一)外部形态 • (二)内部构造 • (三)生殖习性 • (四)性腺发育 • (五)早期胚胎发育 • (六)幼虫发育
外部形态
• 体筒状,呈黄瓜形,长20-40厘米,宽3-6厘米, 横断面呈四角形,体腹面平坦。整个腹面有密集 的小突起,称其为管足,管足在腹面排列成不规 则的三纵带,管足的末端有吸盘,背部略隆起, 具有4-6排不规则的肉刺,它是变形的管足。口 在前端偏于腹面,口周围环生有20个分枝状触手, 具触手囊,靠触手的收集将事物送入口内。肛门 位于体后端偏背面,稍后的背部有一个乳突,即 为生殖孔。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
• 建安、正始文学
• 两晋文学
• 南北朝文学
•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中国文学 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这种新 变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文学进入自觉的阶 段,文学创作趋于个 性化;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 其在 文学上的运用。就文体的发展看来:五言古诗的长足 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汉大赋演变而为抒情 小赋,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七言古诗的 确立;南北朝民歌;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参见教 材P22)
第五节 佛教与文学
• 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大量翻译 •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①想象世界的丰富——三
世、因果轮回、三界、五道——笔记小说《幽 明录》、 《冥祥记》、 《冤魂志》 ;②故事 性的加强——笔记小说故事、唐代俗讲与变文; ③反切的产生与四声的发现;④词汇的扩大— —因缘、境界、佛陀、沙门、菩提;⑤文学观 念的多样化——空与真、心性、境界、象与象 外、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