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禄丰县黑井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合集下载

楚雄黑井古镇兴衰缘由探析

楚雄黑井古镇兴衰缘由探析

楚雄黑井古镇兴衰缘由探析摘要】黑井古镇是云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古镇,曾经是省内最重要的产盐地,也是富甲一方的盐都,黑井兴盛以盐,衰落亦以盐。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井慢慢的衰落了。

笔者拟从黑井古镇现存文物入手,分析了黑井古镇现存文物以及兴衰没落的过程,探讨了黑井古镇的保护措施与发展途径,力图更好地透视与保护黑井古镇文化。

【关键词】楚雄;黑井古镇;兴衰缘由黑井古镇曾经是云南省最重要的产盐地,黑井因盐而兴,也因盐而衰。

盐业衰落后,黑井凭借独具特色的具有唐风貌的建筑街坊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确实为黑井古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好景不长,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黑井古镇的旅游业也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本文研究了黑井古镇所残存的历史文物以及梳理了黑井古镇盐业和旅游业兴衰的过程,分析了兴盛和衰落的原因,寻找和探索黑井古镇的发展道路。

1.黑井古镇的起源及其发展黑井镇是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古镇,对于黑井的地势,《康熙黑盐井志》中记载:“其地势之狭隘,若或忘之;而鄙黑井为一洼地,则幸矣!”[1]在禄丰县署井事王毓奇所写的《烟溪即事其六》中也描写过:“水急如龙吼,山高似虎蹲,”[2]这足以看出黑井地势的险峻。

黑井古镇始建于汉代[3],早在32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

1.1黑井古镇的起源及传说著名的“盐都”黑井古镇,曾是南方的“丝绸之路,”[4]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黑井,又名烟溪,关于黑井,当地流传着奇妙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位叫阿召的彝族女子到山上放牛时睡着了,后来发现自家的一头黑牛不见了,于是她沿着山头找了好久,终于在一汪水潭处发现了牛。

过了几天,阿召发现这头黑牛比其他的牛胖了许多,于是在一次放牛时便跟在这头牛的身后,最后发现了卤泉,而那头黑牛进入井中之后便化为了石头。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次事件,把这口井称为“黑牛盐井”,简称“黑井”,并把阿召尊称为盐水龙王[5]。

说到黑井,便不得不提武家大院。

武家大院建于清朝道光十六年,于咸丰七年扩建完工,它依山势而建,呈“王字型,纵一横三”,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6]。

关于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

关于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

关于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具有“千年盐都”之称的黑井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镇内居住有回、汉、彝、苗等六个民族,国土面积133.6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444人。

因其悠久和浓厚的盐文化历史,1995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00年以来,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黑井镇在省、州、县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关心帮助下,镇党委、镇政府立足于黑井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确立了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通过近10年的努力,黑井古镇先后荣获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云南“十大名镇”等系列殊荣。

但随着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市场对文化旅游的定位也随之改变。

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找准定位,在众多的文化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推进黑井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中心和发展的主题。

旅游开发措施如下:一,黑井当地的少数民族很多,其中又以彝族占大多数。

而黑井现在是有富有民族性的歌舞节目的开展,如夜间的歌舞活动、火把节等。

但是其组织很不得力,完全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没有形成多大的影响力。

建议采取的措施:对于民族节庆活动的组织,委托专门的部门开展,以期其向正规化发展。

活动的组织要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并形成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质量。

做好项目策划,争取成为一项全镇参与的,热烈而具有一定轰动性的旅游活动。

二,黑井游客多为群体性旅游,多与家人、朋友同来,散客较少,并且多乘坐火车和长途汽车,而自驾车旅游者较少。

黑井的旅游宣传中互联网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并开展"盐文化"艺术节,在节日上提升黑井洞经音乐、龙狮表演、左脚舞等群众性文化组织的表演水平,来增加黑井旅游宣传力度.三黑井的盐文化是其最大的特色,其深层次的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

黑井古镇的新旧盐井,都还存在一定的很明显的问题。

黑牛盐井正前方的盐水池严重污染,有碍与旅游形象的树立。

古滇重镇焕发历史文化魅力

古滇重镇焕发历史文化魅力

352007.11.JSKJ 文化・规划・城市化云南禄丰黑井镇,在1995年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成为国家建设部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在云南省60个旅游小镇以及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村(镇)中,是唯一率先申报成功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黑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静默了千年的古滇重镇在短短几年的保护与开发中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

历史悠久 资源丰富黑井历史悠久,盐业发达,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

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黑井旅游资源以盐文化为核心,以古镇镇区为载体,兼有人文、自然景观(以人文景观为主),内涵独特,特色鲜明,在省内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和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拓宽思路 谋求发展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黑井镇传承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提升文化旅游内涵。

挖掘和开发盐文化资源,恢复古法制盐作坊,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失落的盐都》、《逝去的盐都》等系列盐文化丛书,成功筹办了昆明国际旅游节楚雄系列活动开幕式暨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揭牌庆典;参加“红云杯”云南省“十大名镇”活动和旅游卫视“中国旅游名镇”评选活动,提升了“中国名镇 盐都黑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黑井镇把旅游业与创文明新村相结合,倡导文明风尚,大力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旅游经营户”、“环保模范户”、“治安模范户”等多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一个人人争做文明居民的良好氛围,开发扶持“农家乐”,开辟“农家乐”民俗风情休闲游项目,提供土特产(石榴、小枣,小灶酒、盐肉、盐菜、盐茶)和饮食文化的展示平台。

真正使黑井达到游客们所说:“黑井吃肉有肉味、吃菜有菜味,和人交往更有人情味”的和谐。

探讨千年盐都:黑井古镇

探讨千年盐都:黑井古镇

探讨千年盐都:黑井古镇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8年第1期在太阳升起的时刻,走进千年盐都黑井古镇——黑井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龙之乡”一一禄丰县。

这里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

它依山傍江,是一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是云南四大古镇之一。

禄丰的故事就从这条古街说起一一让我们跟随央视《乡约》栏目,踩着历史的印迹,一起去寻找、感受一个古驿道上这个带有醇厚历史文化韵味的古镇。

传说在百年前,一位名叫李阿召的小姑娘,她聪明伶俐,但家境贫寒,靠帮头人放牛为生。

为了寻找更丰茂更鲜嫩的青草,她总是把牛群远远地赶进密林深处。

天长日久,其中的一头黑牛竟然长得膘肥体壮,毛光水滑,在牛群里很是抢眼。

阿召百思不解,就特别注意黑牛的动向,原来这头黑牛每天都要悄悄地跑到山沟里一塘隐秘的水边畅饮一气。

阿召好奇地跟着尝了一口,竟是盐水。

她欣喜万分,四处相告,人们在这片密林中打井,卤水一股一股地向上漫涌,煎出盐来,色好味正,别处难及,从此这里人烟多了起来。

因为黑牛引路,这里就被称作黑牛盐井,日子长了,干脆称作黑井了。

关于黑井,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写道:“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

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

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黑井,就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

在黑井镇,有一种祥和、宁静、淳朴和温馨的气息弥漫着。

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

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

无论是开饭馆,开旅馆还是做小买卖的,都在一种很平和的氛围中进行,不吆喝,不拉扯,但只要你走进任何一户黑井人家,人们总是笑脸相迎,招呼很是亲切,在旅途中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在黑井古镇的节孝总牌坊前,有许多人驻足观望。

名胜云南·黑井古镇

名胜云南·黑井古镇

名胜云南·黑井古镇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的黑井古镇,自古以来因产盐而兴盛,是云南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如今,这里依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

古镇没有被涂上花哨的色彩,也没有被贴上耀眼的标签,一直保持着本真面貌。

关于黑井的文字和发展印记,无不留有咸咸的味道。

所以,不管你以何种方式进入黑井古镇,也不管从哪个角度或侧面揭开它的面纱,你的脚步、目光、鼻孔、舌头、心灵,都会沾上咸咸的味道。

黑井依山傍水,坐落于龙川江畔。

小镇本来与龙川江边的其他村寨没有什么区别,原来的名字也不叫黑井,可一头牛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

据清代《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

”人们为了纪念这头黑牛的丰功伟绩,就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来干脆直接称为“黑井”。

盐,让黑井的味道飘向山外,飘向大江南北。

黑井世代男耕女织的生活因此被打破,人们纷纷参与到制盐当中,各路盐商也聚集于黑井,平静的黑井如同煮在锅里的卤水,开始沸腾起来。

远古时代,云贵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底上升变成高山,而海水的盐分却沉淀在山底,随后每经一次地壳运动,都会沉淀一层盐分。

黑井地下200米到3400米之间存在着3个盐层,盐层被地下水溶解后就形成卤水,也就是盐水。

卤水制成盐需要经过过滤、消毒、煎煮等一系列工序。

透过岁月的窗口,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当时黑井制盐的繁忙景象。

盐,让名不见经传的黑井享誉天下。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天龙八部》中亦到了黑井的盐,“云南产盐不多,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事实上,当时黑井的盐不仅在周边地区销售,还由马帮和镖局经驿道运往“南疆数省,边陲邻国”。

建于明朝的黑井大龙祠内,至今悬挂着一块清朝雍正皇帝题写的牌匾。

此匾长2米多,宽0.8米,匾上雕刻着9个龙头,书写着“灵源普泽”四个大字。

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探讨

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探讨

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探讨[摘要]以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黑井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黑井古镇的旅游现状,提出针对黑井古镇旅游开发的策略,得出“保留古镇的传统风貌,在旅游中谋求发展”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黑井古镇;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据《福布斯》杂志评价,旅游业是最赚钱的八大产业之一。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外出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休闲放松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需。

尤其是离开喧嚣的城市,寻找一处安静休闲的村庄或者小镇,体验一下当地慢节奏的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上班族休闲度假的选择。

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以及开发,开发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功能,完善旅游景点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得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同时得到开发,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状态。

1 黑井古镇概况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距昆明市200千米,州府楚雄75千米,禄丰县城98千米。

镇区海拔1540米,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降雨量857毫米,气候适宜。

黑井镇地处金沙江右岸支流,龙川江中游河谷地区。

龙川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绕经元谋后注入金沙江。

因河流深度切割,形成千峰耸峙、一水中流的地形特征。

黑井,是曾经的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

黑井因盐而盛,又因盐而衰,在制盐的兴衰中使黑井镇成了一座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名镇”。

2 黑井古镇现有旅游资源2.1 历史悠久的制盐文化黑井产盐的历史悠久。

传说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

从近十年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得知,黑井在3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此劳动生息。

在青铜器时期,黑井人掘池储卤,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到南诏时期,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

龙川江畔的古盐镇--黑井

龙川江畔的古盐镇--黑井

龙川江畔的古盐镇--黑井黑井镇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

黑井镇是云南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位于禄丰县西北部玉碧山下,地处“曲径高山险,山峦欲接天,万山相对峙,一水送溪烟”的龙川江两侧。

1957年以前,黑井镇曾是盐兴县的县城所在地,以后划归广通县,后来又和广通县一同并入禄丰县。

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

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

”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

在古代,黑井是云南几大盐产地之一,所产的盐质高味正、渗透力极强,有“两迤名高第一泉”的美誉。

黑井的盐税在明清时期“课甲两迤”来不得,是云南省的纳税大户。

畅销各地的黑井盐,给黑井的发展乃至辉煌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当时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清康熙到光绪年间,就有8人中进。

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

如今的黑井虽成为禄丰县管辖下的一个小镇,但镇上还有文庙、节孝总坊、诸天寺、飞来寺、五马桥、黑井文笔塔、摆衣汉文笔塔等古建筑;还有一块万春山真觉禅寺记碑、六尊古墓翁仲,几条青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和几幢古色古香的走马转角楼;以及一座日产20吨食盐的现代化盐厂。

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

(摘自网络)记得是和朋友一家,带了女儿去的黑井。

成昆线上的慢车,让我们坐了四五个小时。

但在那的两天,玩得很开心。

当时的街道上人不多,安安静静。

夜晚,天上的星星也比昆明的明亮了很多。

以致于女儿一直对黑井念念不忘,几年后又去了一次。

在火车上拍的路上景色黑井最著名的景点--武家大院。

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占地2187.85平方米,在咸丰年间扩建竣工。

黑井古镇 破而不衰的千年盐都

黑井古镇 破而不衰的千年盐都

黑井古镇破而不衰的千年盐都(1)2011-04-12 09:41:43 中华网论坛【大中小】查看评论因盐而兴,又因盐而衰,千年盐都黑井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镇。

当年的金粉浮华之地,伴随着绚烂之花的凋零而归于平淡,平淡得几乎不为世人所知。

黑井古镇位于恐龙之乡禄丰县,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

它依山伴江,是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

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

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青铜器时代,他们掘池储卤,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南诏时期,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

但在这两千年中,黑井仅仅开挖了两三口盐井。

明洪武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

中央从应天府迁来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开发黑井。

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黑井盐业到达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

解放前,黑井设场务公署,但海盐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斗转星移,沧桑变迁。

“盐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却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风貌坊巷,颇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戏台,以及古寺庙、古盐井、煮盐灶户等,特别是享誉省内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王”字型的武家大院豪宅、贞节牌坊、道光皇帝的御笔、飞来寺、以前曾产过盐的盐井及卤水池子仍留在那里。

在龙祠内悬挂着雍正皇帝所题写的牌匾,上书“灵源普泽”四个大字。

此匾长2米多、宽80厘米,匾上雕有9个龙头。

“灵源普泽”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对当时黑井卤水惠泽普天下的评价。

还有始建于明末,完工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仍发挥着防洪作用,护卫着黑井镇的安全的黑井庆安堤,也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些古盐井,煮盐灶,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历史的久远和沧桑的变迁……黑井第一灶户武家大院武家大院是当年黑井镇上有钱有势的大盐商武氏家族的宅第。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旅游名镇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旅游名镇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名镇——黑井[作者:来源:彩龙中国发布时间:2007-10-3015:17:20 进入社区]彩龙中国网讯黑井镇近年来,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旅游产业的开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民间参与等方式,加强古镇保护管理,加大对深厚的盐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开发,不断推动古镇深层次保护与开发进程,黑井的保护与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黑井历史沿革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距昆明近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穿境而过,镇国土面积133.6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12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18754人,其中镇区人口3000多人,财政自收收入122.7万元。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黑井文化生态变迁

黑井文化生态变迁

黑井古镇的文化生态系统变迁探析李支援1摘要:黑井古镇的文化生态系统经历了生成、衰落和再造三个阶段。

这个文化生态系统为盐而生,繁衍出盐文化、儒商文化、宗教文化等和谐相处的状态,最终它又为盐而衰败。

如今可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业等方面着手再造黑井的文化生态系统。

关键词:黑井古镇文化生态系统变迁一个聚居区存在若干时段,就会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系统,以凝聚居民、因应环境来展开生活。

这种地方文化生态系统的独特性是因缘而生、势增而成、势减而衰,而缘散即灭的。

所谓永恒的地方文化生态系统是没有的,它会跟随外缘与内势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把一个地方比做一个系统的话,那么它就要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因之而变化。

黑井古镇就是一个聚居群落,而黑井文化生态系统就是黑井历史积淀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黑井的地缘与历史造就了黑井文化生态系统,黑井文化生态系统也造就了黑井的历史与今天。

一黑井文化生态系统的生成黑井古镇,云南四大古镇之一,发现盐井前是一个很小的彝族部落。

它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地处金沙江水系的龙川江河谷中,玉璧山和金泉山夹镇而立,成昆铁路穿镇而过。

始建于汉代的黑井,很早这里就是地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家盐井。

元时在此设盐课提举司,明代其盐税占云南总赋税的67%,清为50%,民初为46%i。

黑井的繁盛得益于明代的“开中”政策,这项允许私人贩盐的政策使这里客商云集,一时为滇中重镇。

盐业的蒸蒸日上也带来了当地文化的繁荣。

(一)盐文化“盐乃百味先,梅为二友后”这是黑井镇上的一副对联。

它恰好隐喻着盐在黑井的非同寻常的地位。

首先,盐井的发现在黑井就是一个很传奇的故事,就连“黑井”的镇名也是由“黑牛盐井”而来。

发现第一眼盐井——黑牛盐井的彝家女孩李阿昭和她的小黑牛一直是古镇的保护神ii。

盐业生产带动了整个市镇的发展。

盐业生产的这些管理者和招募的盐业工人越聚越多,卖煮盐必须的柴炭的樵夫也渐渐多了起来。

而驮着马鞍盐的马帮更是必不可少的常客。

关于黑井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构思的探讨

关于黑井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构思的探讨

关于黑井古镇保护与开发规划构思的探讨摘要:位于楚雄州禄丰县黑井镇大山深处的黑井古镇,有着浓厚的盐文化前身,现先保存着街、巷、坊的独特空间格局和明清盛唐时期的历史建筑,现因交通闭塞也阻断了其发展,本文就其二次发展的必要性问题进行列举,提出发展的新的规划思路。

关键词:黑井古镇;保护与开发;主题构思黑金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构思主题与可行性措施一、保护与开发概念的引入黑井古镇近似棋盘状的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街、巷、各种节点建筑物,以及特色纯正的民居建筑等构成的古镇环境,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使来此的人都感觉得到强烈的历史气氛,它也是黑井局部性社会发展演变的见证物。

它们的存在不仅可以供观赏和科考,还可以时刻唤起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其文化的内聚力,同时体现了黑井盐文化的历史价值。

黑井古镇的空间格局与建筑形态是人们长期生存发展,繁衍生息,适应自然后的结果,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气息。

古镇的街、巷、坊三级体系满足率人们的行为心理,其布局合理,尺度适宜;街道巷子有收有放,富有变化,院内空间配饰生动形象;民居也借助风水学,因势利导,内含寓意,自有一番天地。

这些特点充分表现出古镇的文化特征,反映了古镇的人居文化价值。

从外,黑井古镇还具有传统特色文化历史,汉朝时期开采的盐矿,唐宋时期的繁荣的加工盐贸易,是古镇最初发展的源泉。

因此,商业街,作坊和盐井比比皆是,黑井不仅是明清古文化镇,也是名副其实的商镇。

以上的历史文化特征、人居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发展事实,都足以体现黑金古镇的“个性”,并积累成了古镇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瑰宝,这些都是对于黑井古镇特色保护与开发的主要内容。

二、保护与开发主题的确定黑井古镇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其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现如今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均存在的共性问题,它是人历史文化资源与城镇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旅游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协调的问题。

保护什么?开发什么?如何避免利益集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威胁?如何实质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如何合理规划好而避免不适当的开发效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编制保护与开发规划内容的重中之重。

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云南禄丰县黑井镇为例

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云南禄丰县黑井镇为例

黑 井 古 镇 旅 游 业 发展 现 状
Ke rs o rrsucs x l tt n a d poet n ut n be dvlp e t e ig a c n o n y Wo d :tu eo re ;epo a o rt i ;ss ia l ee m n ;h in i tt ii n co a o j n e w

的知名度逐渐提高, 游客接待量以每年 3%以上的 0 速度增长 。 0 1 20 年至 20 年全镇共接待游客 1. 03 2 7
取得了较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业的快速
月最冷不低于 9 全年霜期 不到十天 , ℃, 年降水 发展对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作用 日益明显。目前 , 黑
量 94毫米 , 6 全年适合旅游 。
中 图分 类号 : 5 2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8 (0 6 0 — 8 - 4 1 0 — 5 7 2 0 )6 0 3 0
To r ‘ s u c Ex l ia i n a d Pr t c i n u 。 o r e Ex o t lo n r e t ̄ Re ’ p t " o o
黑井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 自治州禄丰县
西北部 , 西倚牟定 , 北连元谋 , 昆明 10 距 8 多公里 , 距楚雄 7 公里 , 5 距攀枝花 10 5 公里左右 , 成昆铁路 万人次 ;04 2 0 年接待游客 6 万人次 ,实现旅游业 . 8
纵穿全境 , 广黑公路、 沙黑公路与 30国道相连 , 2 龙 收入近 10 万元 ;05 1 5 00 20 年 至 月游客人数就达 川江 由南 向北贯穿全境 , 全镇总面积 13 平方公 4万人次 , 3. 6 旅游收入近 6 0 0 万元 ; 累计接 待 国内游 0 50 里, 海拔 12 米 至 29 米 之间 , 30 48 具有典 型的立体 客达 2 多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 10 多万元 , 气候特征 。季节温差不太明显 , 七月最热达 3 %, 2

遗产活化背景下黑井古镇保护与活化路径研究

遗产活化背景下黑井古镇保护与活化路径研究

遗产活化背景下黑井古镇保护与活化路径研究
杜凡;曾寰洋;陈亚颦
【期刊名称】《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6
【摘要】历史文化古镇作为承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性空间场所,被视为文化旅游的优良资源。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和十八大对文化遗产发展新方向指引,历史文化古镇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如何把握时代机遇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古镇,是当下重要议题,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通过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的实证分析,从遗产活化的视角出发,探讨黑井古镇的保护和活化,以及如何重振黑井古镇,带动地区乡村振兴,并为相关地区开展遗产保护和活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杜凡;曾寰洋;陈亚颦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7
【相关文献】
1.活化利用主导下的乡村遗产保护研究——以乡村遗产酒店为例
2.活化利用主导下的乡村遗产保护研究——以乡材遗产酒店为例
3.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以黔陶乡"黔陶文化"的活化升级为例
4.厦门工业建筑遗产活化保护路径
研究——以厦门华美卷烟厂为例5.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保护模式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井古镇介绍

黑井古镇介绍

黑井古镇介绍黑井古镇位于禄丰县,这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

它依山傍江,是一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是云南四大古镇之一。

现在随店铺来看看这个黑井古镇吧!黑井古镇介绍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

”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

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

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

关于黑井,金庸《天龙八部》有语:“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

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

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黑井,就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

“盐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却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风貌坊巷,颇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戏台,以及古寺庙、古盐井、煮盐灶户等,特别是享誉省内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王”字型的武家大院豪宅、贞节牌坊、道光皇帝的御笔、飞来寺、以前曾产过盐的盐井及卤水池子仍留在那里。

在龙祠内悬挂着雍正皇帝所题写的牌匾,上书“灵源普泽”四个大字。

此匾长2米多、宽80厘米,匾上雕有9个龙头。

“灵源普泽”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对当时黑井卤水惠泽普天下的评价。

还有始建于明末,完工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仍发挥着防洪作用,护卫着黑井镇的安全的黑井庆安堤,也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黑井古镇武家大院武家大院属典型的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武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咸丰七年扩建竣工,依山势而建,呈“王字型,纵一横三”,布局独特,由四个天井组成,有99间房子108扇门,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四通八达,规模宏大,是云南罕见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黑井古镇为例

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黑井古镇为例

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黑井古镇为例摘要: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参与,而是需要主动参与到景区内各项旅游项目中去,同时,体验型旅游开发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本人以黑井古镇为例,分析了在体验经济视角下,景区为可持续发展,在开发规划和营销策略方面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体验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黑井古镇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

而旅游景区主要分为四个类型:1、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为代表;2、人文类旅游景区,典型代表是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3、主题公园类,如1987 年河北郑定的西游记宫,1989 年的深圳锦绣中华等;4、社会类旅游景区,比较典型的就是工业旅游、观光农业、采摘林业、观赏林业、休闲渔业等等。

据报载,全国旅游主题公园近80%已倒闭,给中国旅游业已造成3000 多亿元的损失。

其中典型的是位于江苏吴江市亚洲投资最大(10 多亿元)的科幻公园福禄贝尔乐园于1998 年1 月宣布破产清资。

投资上亿的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开业不到8个月就倒闭。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中的武陵源为了保住“世界自然遗产”这一金牌,不得不拆除违规建筑,耗资345 亿元,相当于1990 年到2001 年底武陵源所有门票收入的总和。

笔者认为,旅游景区忽视游客体验与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1.1体验经济的概况“体验经济”一说最早出现在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1970年写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

他认为经济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

自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创始人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发表《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以及出版《体验经济》一书以来,体验经济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正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黑井古镇历史保护与开发

黑井古镇历史保护与开发

The Preserv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Old Town
of Heijing
作者: 杨庆
作者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云南昆明,650051
出版物刊名: 思想战线
页码: 49-52页
主题词: 黑井古镇;商铺民居;王字大院;走马串角搂;规划设计
摘要:黑井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上著名的'盐乡',明代设有专司盐务的'提举司',官员、灶户、商贾云集,马铃声声,黑井一度成为滇中繁华的'陆上码头'.明清时期,其财政赋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百年过去了,黑井文化却得以保存,至今仍充满魅力.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和假日经济的兴起,给古镇的振兴带来了机遇,保护与开发提上了议事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云南禄丰县黑井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作者:董斌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第08期
【摘要】“盐都”黑井古镇是云南省禄丰县当地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开展科学和规范的古镇保护工作,才能为黑井古镇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本文从对黑井古镇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意义与原则入手,简要分析黑井古镇在发展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黑井古镇;民居建筑;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87 【文献标识码】A
云南有太多的古镇,有的古镇很小资,有的古镇很浪漫,有的古镇很古朴。

位于“恐龙之乡”禄丰县的黑井古镇则别有一番韵味。

黑井古镇自古以来就出产贡盐的地方,它又被人叫作“盐城”。

黑井古镇虽然历经千年风霜但风貌依旧,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古镇格局。

现如今,黑井古镇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却留下了历经沧桑的各类古建筑。

黑井古镇内现存的名胜古迹也使得它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与人文价值,针对目前黑井古镇的发展与保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黑井古镇基本概况
黑井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是云南四大古镇之一。

黑井古镇依山而建,伴水而居,整座古镇坐落在群山中的河谷地带,犹如群山环抱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一)古镇建筑格局
黑井古镇的建筑在整体布局上依据当地傍山靠河的自然环境,这种建筑布局既与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又饱含着人与自然和一的情怀,传递着黑井古镇古朴的生活理念。

黑井古镇的建筑布局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功能分区别,民居建筑围绕古镇主要街道而设立,次要街道则围绕主街分布。

(二)古镇建筑形态古朴、装饰特征明显
古朴而精美的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是黑井古镇的重要标志。

黑井古镇的民居建筑大多仍然保持着原有风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黑井古镇主街上的民居建筑多为汉式合院房屋建筑——“一颗印”为主,“四合五天井”的民间合院式建筑类型则少见于大户人家。

而一些临街的商用建筑则在形态上也存在显著特色:临街者多设铺台,将各种物品摆放在铺台上出售。

各户店铺之间连续绵延整条古镇的老街街道,一眼望不到头。

黑井古镇建筑的装饰主要为木雕、石雕艺术,与我国江南古镇老街的雕刻建筑装饰不同,黑井古镇的民居建筑在装饰内容上更多地反映着当地的风土民情,显得更加质朴和沧桑;在装饰技巧上,黑井古镇的木雕艺术则更强调技术性与实用性。

二、黑井古镇保护与发展相关概念简述
古镇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资源,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与物质资源。

开展对黑井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不仅可以维系古镇的原始风貌,传承其背后的文化资源,更可以在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的基础上,使黑井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提升古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其生活环境,使黑井古镇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充分激发其内部发展动力,为提升黑井古镇的旅游效益和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在开展对黑井古镇保护与发展工作时,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发展原则。

在工作中,不仅要充分结合黑井古镇的发展现状,更要形成制度优势,在充分尊重黑井古镇原有生态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管理技术为老街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黑井古镇目前存在的主要发展问题
(一)街区管理混乱
原生态的黑井古镇多依山傍水而建,其街区结构多依据自然资源的走向而建,与之天然契合,整体结构紧密,但还没有充分挖掘其自然地理位置的优势。

此外,黑井古镇作为正在被当地居民使用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聚集区,与其他静态旅游资源在发展诉求上存在一定差异。

目前,黑井古镇基本没有对其街区发展进行整体上的系统性规划,特色旅游文化宣传性力度不足、管理滞后,使得黑井古镇的街道十分混乱,各类摊贩沿街贩卖商品,这不仅降低了黑井古镇的文化传承与审美价值,更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消极影响。

(二)旅游基础设施匮乏
旅游基础设施匮乏也是黑井古镇面临的主要问题。

黑井古镇主街道的公共休息区、主题景观、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还不够完善。

主街道上的输水管道随意铺设,管道线路混乱等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当地居民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外部环境的变迁,黑井古镇作为旅游热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越来越难以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要求。

(三)民居房屋后期修缮不当
黑井古镇很多老街民居修建年代久远,内部设施年久失修,人居环境十分简陋,在采光,通风,房屋结构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突出问题。

另一方面,老街居民自发进行的一些小规模建筑修缮工作,所采用的材料和设计方法均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这类修缮工作对黑井古镇形态造成了一定破坏,反而给古镇建筑群带来了消极影响。

四、保护与发展黑井古镇的基本策略
(一)强化居民和当地“盐都”文化的主体地位
黑井古镇里的居民是古镇的生活主体,在保护与发展黑井古镇的工作中强调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发展理念。

相较于其他旅游景点,黑井古镇具有一定的特殊属性,它还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延续传承着千年的“盐城”文化。

对于游客来说,黑井古镇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文化特性是其核心特质;而对于当地居民来说,黑井古镇是当地居民的生活载体。

因而在保护与发展黑井古镇时,不仅要从城市规划,文化传承等角度出发开展工作,也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需求。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黑井古镇当前保护与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方面,要尽力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基本物质生活环境,在不对民居建筑传统风貌产生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对老旧建筑进行基本的内部维修,对居民建筑的采光、通风等问题进行处理,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要为发展当地旅游提供更加丰富的外部公共服务,强化旅游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卫生、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和应急问题处理机制。

(三)提升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加大文化宣传,使当地居民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黑井古镇和自身居住环境的重要意义,使其充分认识到“盐城”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四)保持黑井古镇传统风貌
保持黑井古镇的传统风貌对传承黑井古镇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对老街建筑进行修缮时,要充分尊重原有建筑结构,选择的修缮材料要尽量贴合原有材质,使老街建筑原汁原味地展现出其古朴雅然之美。

第二,要提升新建建筑群与原有建筑群的契合度与衔接性,使二者形成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良性循环。

第三,要着重保护老街的特色建筑风貌,突出其标志性建筑设计与布局特征,充分还原并向外界展示老街的传统风貌、韵动之美。

第四,强化“盐城”品牌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扩大和推广黑井古镇的旅游品牌宣传。

黑井古镇作为楚雄州当地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和发扬着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审美特征,古镇中古朴而精美的传统建筑,更是当地重要的人文财富。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黑井古镇在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只有不断改变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强化本土居民的主体地位,完善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保护现存建筑的修缮和复原工作,提升古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维系黑井古镇传统风貌等方面入手,形成系统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体系,才能为黑井古镇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戴彦.巴蜀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 《江苏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组.江苏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