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学校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看作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通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每一个阶段上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完成得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他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儿童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性和克服羞怯感和疑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取主动感,克服罪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主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或称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成人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人中期(25-5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成人后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主要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学校教育的启示
(一)多给小学生表扬与鼓励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该阶段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为了不落后于众多的同伴,他必须勤奋地学习,但同时又渗透着害怕失败的情绪。这种勤奋感和自卑感的矛盾就构成了本阶段的危机。如果儿童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成就,在其他活动中也经常受到成人的奖励,她们的学习会变得越来越勤奋。如果儿童在学习中屡遭失败,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承认学生的特别努力,让那些厌烦学习生活的儿童热爱学校,应该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让儿童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自豪。
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多
给予鼓励,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在我实习期间,班里有一个叫肖天羽的学生,他特别喜欢画画,上课的时候总喜欢在书本上画各种各样的飞机、枪、坦克和机器人,而且画得特别专心,特别好。他陶醉于自己的画里,不太关心其它事情。上课的时候他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罚站,放学后有时还被老师留下来补写作业。不过我发现他很聪明,而且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书他看的时候会非常入迷。刚开始我很苦恼,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待他,我很欣赏他对自己爱好的这种执着精神,我也知道不能阻止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他是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我经常坐在他旁边听课,上课的时候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他总是知道答案也不举手回答,于是我就鼓励他思考并举手回答,当他回答之后我就表扬他很勇敢或很聪明。我还到网上找了一些军事飞机和枪的图片打印出来给他。我觉得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投其所好,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接纳你,进而听你的教导。果不其然,我们慢慢就成了朋友,这时我就以朋友的身份对他讲学习的重要性,建议他回家以后把作业先写完再画画。从这之后,他慢慢地开始改变了,学习态度也认真了许多。
(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小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教师要激发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培养求知欲,促进思维记忆等因素发展。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呢?我一直很赞成罗杰斯所说的“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地位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其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具有创造性、能适应时代变化而又充分发展的人。”因而,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发而又主动的,对学习具有信心的人。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形成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这种以内驱力来带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的状况下,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智和心态,形成他们乐观的学习态度以及保持愉快的学习状态,在一种内外俱佳的状况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001年开始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也一再强调要彻底改变过去无视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客观规律,长期盲目地加大学生课业负担,致使学生身心不堪负重,导致很多学生厌学的现象。在教学中要凸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天生就对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我们教师应该极力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小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三)平等而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树立初步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这个做起来确实比较难,现实教育中,教师大多会特别喜欢那些听话懂事、活泼可爱又聪明伶俐的学生,而不喜欢那些爱调皮捣乱、不乖巧的学生。
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各因其材,各成其才。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肯定有他特别突出的智力,我们教师要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其优势特长,让学生成为各具特色的人,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把学生培养成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一样。记得实习时班上有一个叫李金鑫的学生,因为生活习惯不太好,而且老喜欢搞恶作剧吓唬同学,所以老师和同学都比较排斥他,这造成他课堂上更调皮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细心观察后我发现,其实他挺聪明的,知识面也比较广,而且特别喜欢研究三国,对三国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非常熟悉。这就是他的可爱之处呀!可是我们某些老师和同学往往放大他的缺点而让他的优点失去光芒。在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老师,对待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真实或真诚。促进者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坦诚无疑,与学生建立关系时没有一种装腔作势或者一种假面孔,要努力和学生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
(2)尊重、关注和接纳。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
(3)移情性理解。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敏感地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我想,当一个老师做到以上几点的时候,他一定能够平等而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从而越来越勤奋,越来越自信。
三、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
当然,只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除了学校以外,还有家庭。要解决好小学生面临的“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家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信任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必要的民主和自由,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舒心的环境和融洽的亲子关系必将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