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与教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单元小结
第一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 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 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 第二课至第四课,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 有相同的生命特征。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生长 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这些特点 通过用维恩图的帮助,建立起植物多样性下的相同特 征。这几课,还将利用画简图的方式,来把握植物的 主要形态特征,这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 第五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 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 的认识。
《植物》单元的课题
1、我看到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一、我看到了什么
本课按照两条线索展开的。 明线:观察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暗线:通过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大树是一 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指向生 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第三节 教科版(修订版)科学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线索: A、生命科学 生命体的特征 生命体的变化 生命体的结构、 功能 生命体的相互作用与依存
生命体的特征: 植物 动物 生命体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 动物的生命周期 生命体的结构功能: 我们的身体 新的生命 生命体的相互作用与依存: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多样性
4、国家课程标准 (1)就课程的开发和编制而言,国家课程文献只
提出标准,不规定具体内容和程序。 (2)课程标准同时明确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3)科学教育和课程开发须全社会共同参与。 (4)科学新课程建设必须与教师培训同步进行。
二 科学教材结构模型
1、知识体系式 2、主题式课程或模块课程 3、螺旋式
四上单元分布 1、溶解 2、声音 3、天气 4、我们的身体
四下单元分布 1、电 2、新的生命 3、食物 4、岩石和矿物
五上单元分布 1、生物与环境 2、光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4、运动和力 五下单元分布 1、沉和浮 2、热 3、时间的测量 4、地球的运动
六上单元分布
1、工具和机械 3、能量 六下单元分布 1、微小的世界 3、宇宙
2、形状与结构 4、生物的多样性
2、物质的变化 4、环境和我们
三年级上册教材整体设计:
三个核心概念 1、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2、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 3、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 水平有高低。 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 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第二节 科学课程编制模型与教材结构
一 科学课程编制模型 1、学科中心模型:课程设计围绕传统学科进行, 很少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 2、目标模型 : 泰勒提出课程编制的三大影响因素:学科性质、 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四个环节: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过程、教学评价。其中“目 标”是关键要素。 3、过程模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提倡 “课程即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在秋冬季有哪些变化? 枯萎死亡、叶变黄、变红掉落,生长、开花,果实成 熟,种子传播。 植物的这些变化,归根到底就是生命体的特征体现。 用“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做题目,告诉我们植物的 变化是客观存在的,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是需要观 察和记录的。 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 1、讨论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和怎样观察这些变化。 2、到校园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交流观察到的变化。 4、指导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第六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 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 变化较快比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一下子难以观察 到,但在一个大跨度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这课要求学生作长期的观察记录,是一项对毅力的培 养。 第七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 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 主要采用比较和维恩图的方式进行的。 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都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代表了 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参考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 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 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观察水生植物
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个典型的生存环境。 水生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有相应的形态结构,显 示了植物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背后仍然是植物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 征的体现。 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 1、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2、观察两种水生植物并用简图画下来; 3、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4、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 的相同和不同。
二、科学教育的循序渐进——螺旋式课程结构
由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累积性和逻辑性所决
定; 符合“重演论”。
就课程内容而言,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适 合于学习较古老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相对性较 低、确定性较高。而关于“科学的相对真理性” 等内容更适合于较大年龄的学生。因为对科学 的相对真理性的认识是在对科学的客观性和真 理性的理解的前提下更高级的认识阶段。
地球和天空的变化 地球系统
地球物质的特性: 水和空气 岩石和矿石 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天体的运动模式: 地球运动 宇宙 地球系统:环境与我们
具体单元分布如下——
三上单元分布
1、植物 2、动物 3、我们周围的材料 4、水和空气 三下单元分布 1、植物的生长变化 2、动物的生命周期 3、温度与水的变化 4、磁铁
第五章 科学课程与教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科学课程的特点 第二节 科学课程编制模型与教材结构 第三节 教科版科学教材解读
第一节 科学课程的特点
一、科学知识的特点 关于知识论的两种思想体系: 理性主义:知识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现代理性主义:知识的获得首先基于大量的观察,然 后依靠分析和逻辑推理,对观察资料进行合理的解释 代表人物 布鲁纳、斯瓦布等。(学科中心模型) 经验主义:知识源自感觉,强调知识获得的个人体验过程。 代表人物 卢梭、 杜威等。(过程模型) 科学知识的特点:具有客观性、累积性、 逻辑性、 经验性和相对性。
《植物》单元解读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 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 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 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 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植物》单元的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设 计的 。(现行课标中的生命世界内容) 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基本需求);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只涉及生命体特 征的1、2、4、6四条,3、5两条很少涉及,这跟学生 的年龄特点有关。
B、物质科学
物质和材料的特性
和力
光热电磁 物质的相互作用
运动
1、物质和材料的特性 : 我们周围的材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 2、光热电磁 :磁铁、声音 、 电 、 光 、热和 热胀冷缩 3、运动和力:运动和力 、沉和浮 4、物质的相互作用:物质的变化
C、地球科学 地球物质的特性
天体的运动模式
二、校园的树木
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校园里的树木是学生最容易 观察的。 任务: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具体认识一棵树,做 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 用简图的方式记录。用简图记录可以帮助学生抓住物 体的主要特征,抓住观察的重点。这种方法在植物单 元、动物单元会多次用到。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 1、怎样观察校园里的一棵树。 2、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描述记录; 3、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 同,指向树木具有生命体的特征。
《动物》单元课题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一、寻访小动物
本课是观察小动物的开始课。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 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 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 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 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感受动物与环 境之间关系,也是本课的目标之一。 本课设计了三项内容。 1、讨论秋天里有哪些小动物; 2、调查周围的小动物的活动; 3、观察中要注意的事项。
二、蜗牛(一)
从蜗牛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 生在获得观察的结果的过程中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因此观察蜗牛,不仅仅观察它的外形,而且更要关注 它的生活,从蜗牛的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甚至繁 殖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这些内容直接指向本单元的 核心概念。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 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在本 课的学习中,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教材设计四个活动:1、生活环境,2、身体形态,3、 观察运动,4、饲养蜗牛。
《动物》单元的设计
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 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这种工 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 的共同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还要尝试饲养小动物,这 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 地体会生命体的意义。 在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将获得不少 有关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等动物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会丰富学生对这些小动物的直接认 识,帮助他们构建起动物、生物的概念和理解 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三、大树和小草
引入小草,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关注一个个 的小生命。 小草与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提 醒孩子,对小小的生命也要关注、也要爱护。 本课设计三项活动: 1、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 2、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 3、利用韦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 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 。
七、植物的共同特点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 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有大树和小草,这是形态的巨大 差别;有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这是生长环境的巨大 差别。 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点,让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体的 基本特征,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 教材设计三个活动: 1、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3、总结植物的共同特点。
Baidu Nhomakorabea
《植物》单元的设计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 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 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着重点 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 的理解之上。 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 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 述,用韦恩图帮助进行整理概念之间的 关系。
《动物》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 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 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 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 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 观察研究。
《动物》单元的设计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 认识。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很少涉及 到,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以后的年级中再进行学 习。
五、植物的叶
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叶也具有生命体的 一些特征,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所以对叶的 生命过程的认识是个重点。 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中,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 从一条枝条上的叶子变化过程中看出,叶子的生长、 发育、衰老过程,从而显出叶子的生命过程。 不仅植物的整体具有生命特征,其局部的器官也具有 生命特征。 教材设计三个活动: 1、收集树叶的活动;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