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第一章课程概论一、古代学校课程的特点:1、纵向上没有严格的年级差异与衔接,横向上少有学科间的协调和组织2、课程内容以人文熏陶和道德教化为主3、等级性和阶级性十分鲜明4、课程的学习方式以传授和问答为主二、现代学校课程的特点:1、内容:自然科学取得合法地位2、进程安排:纵向上增强了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协调性3、课程实施:形式多样4、课程性质: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学科课程优点是符合认识的规律,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认识世界,更有效地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为身心发展奠定十分扎实的知识基础;缺点是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课程优点是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技能学习和儿童个性发展有积极作用;缺点是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易导致学生在向科学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时的力不从心。
四、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外部因素:1、社会2、儿童3、知识内部因素:1、学制2、课程传统3、课程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规律第五章教学概论一、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学生,教师要素间的关系:1、学生和教学内容人类总体文明的全面性、丰富性与人类个体发展的有限性、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学生是认识教学内容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客体2、学生和教师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主客体关系,实践改造关系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4、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三、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第六章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功能(一)导向功能1、对教学过程起指引作用2、有助于有意义的结果的达成3、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二)激励功能1、要为学生认同2、要与学生的兴趣一致3、难度要适中(三)标准功能1、是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2、是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参照二、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
第一章科学教育的目标一、主要内容:1、什么是科学2、正确认识科学的性质3、科学教育的目标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科学2、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对于科学的本质的认识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看录像。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世界进行解释的一项人类活动.科学的三位一体说: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科学家的独特品格•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性提起科学,人们自然会想到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及科学理论、科学技术。
多数人视科学为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或者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研究。
事实上,知识本身并不等于科学的全部。
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
目前科学教育界较流行的观念是所谓的科学的三位一体说,即完整的“科学”定义应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成果(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科学家的独特品格•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性•科学研究的目的:(对比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医生的工作目的)•科学课堂上的提问技巧: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有关材料,提供信息,设置环境,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如一杯水里等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接触和进入境界,了解和分享信息;“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3.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什么不同意见?有什么更好的想法?”4.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少提“这是什么?”这类知识性的问题,多提“有什么特点”等带有思考性的问题;5.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进行探究。
•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科学知识和常识的区别:科学知识经得起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时刻准备接受别人的修正;有明确的适用条件的阐述;具有预见性或普遍性。
1.可重复性。
强调科学方法的规则性、操作步骤和所获结果表述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2.可积累性。
张二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
张二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
看了《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后,我懂得了科学精神的养成。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
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
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2020/11/24
1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2020/11/24
2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三种认识: 一是现象说。把课程与教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二是问题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三是规律说。把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2020/11/24
12
古希腊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一、培养目标上强调理性:身心和谐发展 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七艺”(文法、修辞、辩
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 三、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四、主张启发教学 代表人物: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2020/11/24
13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身心和谐发展,尊重儿童天性, 重视人文教育等
教学原则、方法等。 四是形成了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思想。 五是注意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互动,出现了专门的教学
实验。
2020/11/24
19
(一)、各种教学论流派的兴起和竞争。
1、“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之间的竞争。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学论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 教学论的竞争。
2020/11/24
2020/11/24
26
20世纪中叶课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三种理论 流派:
2020/11/24
21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 导下的教学论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巩 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学习是学生自觉地积
极地掌握知识的过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课程与教学论》全书要点
课程与教学论全书要点1 课程意义1.1 课程的认识1.1.1 课程概念的几种界说(一)从课程的构成或属性层面来界定:1.课程是知识。
基本思想:学校课程的主要使命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课程即学科(科目)。
此种观点下课程的特点:(1)课程强调受教育者掌握完整科学系统的科学知识,分科开设。
(2)课程的体系使相应学科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组织的。
(3)课程外在于学习者个人生活,并经常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4)学习者对于课程是接受者,教师是课程的说明者,解释者。
局限性和弊端: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专业化,关注知识而不关注使人教育背离了自身的宗旨。
2.课程是经验。
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基本思想:只有个体亲身的经历才称得上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习者自身所有——即经验。
课程就是让受教育者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将学习对象转化为自身的经验,并实现自身的变化发展。
特点:(1)课程强调和突出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角色以及在课程种的体验。
(2)课程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
(3)课程是以学习者时间活动的形式实施。
(4)学习者本人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二)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界定1.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一种预设性的课程关,揭示了课程的目标性和计划性,课程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并通过有计划的实施而进行。
过分强调课程的计划性,也会导致教学的窄化和僵化。
2.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
一种生成性的课程观。
课程成为对个体生活经验的改造和建构,成为自我的“履历情境”。
相对而言,预成性课程倾向于以固定的、封闭的、可预见的学习结果为中心,生成性课程倾向于以开放的、活动的、很大程度上不可预见的学习过程为中心。
(三)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界定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广义的课程: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教育课程和教学的学科,它探讨了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以及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的应用。
这门学科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1.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教育课程和教学的本质和特征,能够引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更加科学和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 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了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有助于指导教师掌握更加科学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 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课程与教学论关注教育课程和教学的本质和特点,能够引导教育者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优秀的教育课程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和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总之,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对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大纲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名称(英文):Primary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课程编号:BL19056课程总学时:36(其中,讲课30,实验6)课程学分:2课程分类:专业主要课程开设学期: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理科方向)先修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后续课程:教育实习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的必修课程,是针对师范生入职小学以后能够胜任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而开设的,它以最新的科学教育理论为引导,以综合性的实践与智慧性的策略知识为承载,以培养小学科学教育实践能力为基础,实现培养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整体地了解和认识小学《科学》课程,不断加深理解现实中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现象,获取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学会运用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科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科学教学研究的意识。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科学的定义与特征一科学的定义二科学的本质特征第二节科学的多维视角一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二作为探究活动的科学三作为思维方法的科学第三节科学主义与伪科学、反科学一科学与科学主义二科学与伪科学三科学与反科学第四节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科学与技术二科学、技术与社会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第五节科学教育与生活世界一哲学视域里的生活世界二科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远三回归生活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第六节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世界一科学家视野中的科学研究世界二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世界的隔绝三走进科学研究世界的科学教育第七节科学教育与科学历史世界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科学世界二科学教育对科学历史世界的遗忘三面向科学历史世界的科学教育(二)教学重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与区别,明确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新的科学教育观念。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理论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理论体系建立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必须先有学科基本概念、学科基本内容以及这些基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学科的理论体系。
鉴于此,先给出《课程与教学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
只有对这些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建立学科理论体系。
一、基本概念(一)课程1、“课程”的来源课程与教育实践相伴相生,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教育活动共生共长。
在原始社会,老一代向新一代传授采撷、捕鱼、狩猎、歌舞等生存技能和民俗传统等,即属于课程的活动内容;孔子春秋时期的私学教育,因材施教,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后来对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记载,实为课程实践的例证;在古希腊,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对儿童“真、善、美”的灵魂的塑造,到柏拉图“为实现理想国”教育蓝图而拟定的人的终生教育计划。
虽然,当时还没有“课程”词汇的出现,实际上是今天我们所指的“课程设置、课程进程”等问题的萌芽。
“课程”一词在我国文献中的出现,始见于唐代。
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注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中亦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
这里的课程已有学习范围、进程、计划的程式之义。
这与我们现在的课程的理解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国外,“课程”一词,英语为“curriculum”。
在西方教育史上,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并将概念化为“教育内容的体统组织。
该词源于拉丁文“currere”,即“race-course”,意为“跑道”,规定赛马者的行程,与教育中“学习内容进程”之意较为接近。
斯宾塞将“课程”术语引入教育中,并很快被西方教育者普遍接受。
2、课程的理解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侧面与角度建构着对课程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下面是对课程理解的几个方面。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2
+4
4.3% 4.2% 3.9% 5.2%
(2)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 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000)
资料卡片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构成
第1章 导 言 第2章 原则与定义 第3章 科学教学标准 第4章 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 第5章 科学教育中的评价 第6章 科学内容标准 第7章 科学教育大纲标准 第8章 科学教育系统标准
2.科学课程标准
①规定科学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和教学要 求 ②设置科学课程的教育范围及知识内容体系;
③规定所设课程体系的教学顺序及其教学安 排; ④提出教学法方面的基本要求,说明编制教 材的原则。
二、科学教材的类型与特性
1.科学教材的构成 ①教科书:体现科学课程知识内容体系的课
本。它可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类。
(1)学科型科学课程 (2)活动型科学课程 (3)探究性科学课程 (4)跨学科科学课程 ①学科间交叉 ②学科内交叉 (5)综合型科学课程
第三节 科学课程的形式
一、科学课程的设置 1.科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 (1)科学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科学的发展顺序; (2)科学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顺序; (3)科学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性顺序。
“课程”的含义归;③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④课程即 学习经验;⑤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⑥课程即社会改造。
( 施良方.课程理论[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6:3~7)
“课程”含义 的三个维度
★着眼于从课程的形式构成上来定义课程概念 :学 校教育中设立的各种教学科目统称为课程,既可 以泛指理科、文科等教育科目,也可以指数学科、 语文科、物理科、化学科等一类具体的学习科目;
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
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总称。
而教学论则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科,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设计是指通过对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方案。
好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需要结合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要借鉴这些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需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要注重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应用。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结合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课程与教学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教学论)-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3.考查理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 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
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 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4.考查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 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填空题
课程与教学论 40%(60分) 简答题
设计题
“考”课标--从课标出发
〖 11年的考题〗
1.简述基本的教学理念
2.简述指导小学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简述教学活动类型中的情境模拟及其特点,举例
4.简述教师应如何看待与使用教材
〖 12年的考题〗
5.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开放性
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8.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运用的基本原 则。
(二)科学探究能力
1.理解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能识别什么是
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2.知道不同的科学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根据教学内容 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小学生活动的探究方案。
3.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于组织小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
7.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哪些科学精神
8.从哪些方面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 13年的考题〗 9.课程内容有哪些? 10.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要素
〖 14年的考题〗 13. 什么是知道与能? 14. 制定计划的要求
11.怎样体现“科学学习为主体”
15.怎样理解“用教材教”
12.改变学生的已有观念
小学科学考前培训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模块)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系统的构建
问关 系的综合考量 , 使得各种 零散性 的研究结论 显得片 面 与孤立 , 至于 偏激 与矛 盾 , 甚 这对提 升课 程建设 与教学质
量无疑是苍 白无力与软 弱无 助的。因而 , 确 与审视课程
教学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 并将教 学视为一 个多要 素 有机整合的整体来进行系统研究 , 才能从 整体上 设计与把
第 2 卷 第 l期 2 1 2 0 年 1 月 08 1
成 都 大 学 学报( 育 科 学 版) 教 Jun l f h n d iest( d ct n l ce c s dt n o ra C e g u V ri E u ai a in e i o ) o Un y o S E i
体” 即教学 系统来 研究 已被广 大研究者所 赏识 。1 _ 因而 , 。 在课程与教学建设 中, 有必要将 “ 科学 课程与 教学论” 程 课
反思 、 课程教学过程 等要 素 的上位 要素 , 着导 向性 的作 起 用, 而其他三个要素及其相互 作用应尽 可能反映 出既定 的
【 收稿 日期 】0 8 0 20 — 6—1 2 【 作者简介 】 黄晓冬(93 ) 男, 17一 , 泉州师范学院教 育科 学学院讲 师, 士。研 究方向: 硕 科学教 育。
学 系统 构成要 素的研究 , 目前 主要有三要 素说 ( 教师 、 学生
和课程 ) 四要素说 、 、 五要 素说 ( 师、 教 学生 、 程 、 法和教 课 方
学媒体 )六 要素说 、 要素 说等 几种 学说 。 、 七 | 结合 近 年来 4
课程 实践的经验 与反思 , 我认 为 “ 科学课 程与教学 论” 课程 教学 系统 的构 成要 素包 括课程 性质 、 程教 学 目标 、 程 课 课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
提倡实用主义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论内容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1)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的任务: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课程。
1、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是国家设立的一门课程。
国家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教育功能,都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不能缺少某一门课程,每一门课程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人为地将各门课程分为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违法的。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其教育效果短期不明显,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2、课程基本教学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课程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依据课程标准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教学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接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二是坚持全面的教育,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科学与技术教育(初试)--916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附件5: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填报表一、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16科学课程与教学论二、招生单位(盖公章):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精英主义教育,帕克的中心统合法,杜威的经验主义,STS科学教育思想,STSE科学教育思想。
(三)考核重点STS科学教育思想,STSE科学教育思想。
第三章科学课程(-)考核要求1.掌握课程的基本组成、结构,作用和意义;2.掌握科学课程的特点、分类;3.明确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并能应用于实际课程教学案例;4.能够比较美国与英国科学课程的区别,并能与之联系。
(二)考核内容分科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美国科学课程的设置,英国科学课程的设置,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
(Ξ)考核重点分科科学课程特点、结构、作用以及意义,综合科学课程特点、结构、作用以及意义,美国与英国科学课程的区别与联系,科学课程标准的依据、主要内容以及运用过程。
第四章科学学习(-)考核要求1.掌握科学学习的相关概念和理论;2.掌握科学学习的学习策略并能够进行运用。
(二)考核内容学习的概念,科学学习的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学习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的学习策略,科学学习的学习能力,认知方式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影响,科学学习中的探究学习,科学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三)考核重点3学学习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的学习策略。
第五章科学课的教学(-)考核要求1.理解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原则;2.掌握科学课的教学方法;3.掌握科学教学的行为规范。
年月日。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
提倡实用主义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卡片
科学哲学家劳丹(udan)则认为, “科学的主旨在于解决问题”。而“科学的 目的在于解释和控制自然界,科学家的动机 则包括追求真理、扩大影响、为社会作出贡 献和获得名望等等。”——[美]拉瑞. 劳丹著, 刘新民译.进步及其问题.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6,14
(1)科学是一种探究活动 ; (2)科学也是知识的体系 ; (3)科学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专门领域; (4)科学既是理性的事业;
3.我国现代科学教育理念
在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浪潮中形 成的以培养科学素养、重视科学探究为核心的 科学教育新理念。由此带来了三大方面的新转 变:
(1)科学教育的目的观发生转变,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人的科学素养发展、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中 心理念;
(2)科学教育的课程观念发生转变,体现 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加强课程与 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密切联系学生的 生活和经验,增进学科之间的联系、加 强跨学科综合学习成为新课程的突出特 点;
(3)科学教育的实施观念发生转变,认识 科学的价值、理解科学的过程和本质、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的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成为科学教学的新要求。
以上这些转变,突破了传统“双基”
教育观的局限,深刻地影响着新世纪之 初我国基础科学教育课程的革新发展。
二、科学教育目标
1.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2.突出科学探究和认识科学过程的目标 3.立足基础知识、理解科学的价值和科学的本质目
育的理念 尚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不相适
应。
★科学教育的结构不尽合理
★科学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程度还较低
★我国科学教育在总体发展规模上与日益 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的现代化建设的 需要不相适应,科技人才培养数量尚不 能满足需要。
(幼儿园阶段)
图 1.1 科学教育的基本层次和阶段
(2)科学教育的学科门类构成
学科系列: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 理学、天文学等;
综合系列:科学(综合理科)、技术、 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科学史等;
实作系列:工艺、实验、模的理念 1.理念:反映着现实社会发展的观念、意志和 价值取向,是人们构建的实施理想或意图,它 对实践具有指引方向的作用。 2.科学教育理念:反映了在一定社会发展背景 下,人们对于发展和实施科学教育的总的看法、 想法和期望,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科学教育时 所秉持的那些思想观念和认识准则。
(3)从科学教育的实施过程来看
科学教育活动也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 不仅具有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更具 有施教的特定性,即科学教育的目的着 重在于培养和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 素养,同时为科学的发展培养后备军
2.科学教育的功能与价值9.12
(1)科学教育是传播和延续人类科学文 明和科学文化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它 不仅起着传承科学文化内涵和知识体系 的作用,而且起着传播科学价值观念和 思维方式的作用。
辞海》编写组.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社,1979:1532
现代社会中所称的技术,就是 “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 或活动。”即人们在利用自然、改 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 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技能,技术 也是人类的一种“求知方法”。
课外阅读
查阅有关科学哲学或科学史方面的 著作,了解人们对科学性质和特征的不 同看法。
1.科学(Science)的含义与性质
资料卡片
科学是什么?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 尔(W.C.Dampier)在他的著作《科学史 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中认为, “科学可以说 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 的知识,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 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 — —[英]W.C. 丹皮尔著,李珩译. 科学史及 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8.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E-mail:
第1章 科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价值和 功能作用;
2.理解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特点及其与科学 教育理念的关系;
3.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观,能够运 用这些理念和目标观来分析和解释一些教育现 象。
第1节 科学与科学教育
一、科学与技术
(2)科学教育具有面向所有人、促进普及科 学文化的作用,对于提升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保证国家的科技竞争力经久不衰具有重要的作 用。
(3)科学教育不仅具有提高国家人力资源的 整体竞争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的性质和功能, 而且具有促进终身教育的作用。
3.科学教育系统的构成
(1)科学教育的层次构成
高等科学教育 (大学及以后阶段) 基础科学教育 (小学、中学阶段) 启蒙期科学教育
请你思考?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区别 ?
二、科学教育
1.科学教育的含义 (1)从科学教育的属性及涵盖的范围来看 “科学教育”概指那些以“科学技术”为
教育源泉和学习基础的普及性或者专门 性教育活动及教育过程。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
★ 各级各类学校所进行的有关自然科学 和技术知识的各种教育活动就可以称之 为科学教育。 ★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的科学情感 和价值观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或者实 践过程。
2.技术的含义与性质
技术一词源于希腊词techne(工艺、 技能)与logos(词、讲话)的组合,意 思是对造型艺术和应用技术进行论述, 而采用了这两个词根的“技术”
technology,technique:意思是指应用技艺
《辞海》将其定义为: “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
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如电工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 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 ; ②除操作技能外,还包括相应的生产的工 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标 4.学习科学方法、科学技能和培养科学能力的目 5.培养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6.重视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目标
第3节 我国科学教育革新发展的 现状与问题
1.我国科学教育革新发展的现状
(1)进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
(2)问题 ★ 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体系,尤其是科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