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马原)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表现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 经济危机理论- 危机的根源与周期性- 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过剩生产危机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2.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3. 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阶级和国家- 全体成员的自由发展-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2. 方法论- 辩证法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践的方法以上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理解。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1、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
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
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
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3)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
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
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
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理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理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要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1.2 基本矛盾和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基本矛盾是事物内部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以及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次要矛盾,新的主要矛盾的产生等。
1.3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改造的过程,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进行反映和理解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2.1 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
•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
2.2 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财富的分配而形成的,阶级之间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上层建筑得到改变,实现新的社会秩序。
2.3 国家的本质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和机构,是一种阶级压迫的产物。
•国家具有保护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管理社会事务等职能。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公有制、按劳分配、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包括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高级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
3.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运行机制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3.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内容。
【考研政治】 冲刺阶段知识串联——马原哲学内容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第三版 - 2016年)
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矛盾学说原理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求同存异、和谐相处)(1)概念: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关系: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因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另一方面,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3)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把同一的事物区别开来和把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事物的和谐共处。
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利用吸收、转化共赢)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第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第二,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第二,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概念: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研马原复习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考研马原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马原,取得好成绩。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重要观点。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第一,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在考研中,要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非常重要。
在考研中,要深刻理解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四、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非常重要,也是考研马原中的重点内容。
五、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考研中,要理解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把握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理解共产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结,以上就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为考研政治的复习提供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认识,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 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1. 马原学科概述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理论体系,旨在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本体,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赋属性。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本体,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认为,资本家的剥削源于雇佣工人无条件付出的“剩余价值”,而工人的利益则是要争夺或维护自己的“剩余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政治实践,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为目标。
1.2 具体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由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学说、社会形态、产权制度,等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主义远景等。
2. 概念记忆准确2.1 马原的基本概念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考研政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对于事物在哲学上的总的观点和态度。
方法论:对于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的总称。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马克思著作之一,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原理和发展趋向。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合作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里程碑。
《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在对哥达纲领进行批判时所著,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影响颇大。
2.2 马原的主要概念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指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生产力生产力: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的能力。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之马原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唯物论)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2个。
即何者第一性与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多选)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科学的实践观的确立是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六大知识点串联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六大知识点串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唯物史观。
本文将通过六大知识点来串联考研政治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即唯物史观。
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和观点,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点二:马克思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马克思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唯一不可分割的。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和发展所决定的,而意识则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和表达。
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知识点三: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社会的进步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关系则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产生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规律和路径。
知识点四:唯物史观的价值观和实践观唯物史观注重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逐步实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物史观还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倡导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知识点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坚守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信仰,并注重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知识点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一、内容和形式原理:(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2)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原理:(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中的辩证法,即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亦称为概念辩证法。
(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方法论:第一,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到思维和工作中就成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其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分析方法。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二)一、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原理:(一)主体和客体是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是反映者、改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被改造者。
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即主体作用于客体;同时客体也作用于主体,即主体在改造客体时能动地反映客体。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a)社会根源b)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阶级的斗争中c)思想: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有关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神圣家族》●奠定了思想基础《德法年鉴》●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标注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反杜林论》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a)科学性b)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二、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a)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2.物质a)定义: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概念从这些总和中抽象出来●共性与个性、具体与抽象、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b)共同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而改变,人类无法改变其客观性c)存在方式(根本属性):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什么都没有●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空●时间的特点:一维性(不可逆)●空间特性:三维性、伸张性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物质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e)规律●定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规律——能动(目的)●必然——偶然●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社会历史趋向性——人的主体选择f)人工智能: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g)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h)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i)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在于它的物质性,基础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理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一、绪论考研中,政治科目一直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门科目之一。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常常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围绕考研马原的知识点展开整理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马原的基本概念1.价值与价值规律1.1价值的含义和形成1.2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表现2.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2.1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的概念2.2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3.商品与货币3.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3.2货币的形成和职能三、马原的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1生产力的概念和分类1.2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2.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2.1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2.2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方针3.党的基本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四、马原的科学体系1.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1.2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和完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成就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历史功绩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启示3.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演进3.1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和学术动向3.2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与创新五、马原的实践应用1.党的领导作用与党的建设1.1党的领导作用的内涵和重要保证1.2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历史使命2.2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实践探索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3.2实践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六、总结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整理对于考生复习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马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梳理。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考研政 治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把握整个政治理论体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马原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本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意识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 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 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语言是意识的 物质外壳。
3.意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多选
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生活”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主要 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
B.人们在社会物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社会意识
C.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时,会立刻在社会意识中反映 出来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1.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 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 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 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 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 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 映论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 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 之间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即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 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
6.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 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 实现的。
单选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 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将会逐步认识和掌握全 部物质世界。唯心论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或客观 精神的,精神主宰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 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 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 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 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12.价值是什么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 不可。
多选
近年以来,我国和美国国家高级领导人频频互访, 共同决定建立和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 伙伴关系,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目 前在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合作共赢”越来越多 地成为了各个国家的共同目标。这在辩证法上的 启示是
A. 矛盾双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 到发展
6.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 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 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唯心主义路线。
6.认识的本质
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 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 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 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后者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后者不承认认识 来源于实践
7.认识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 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 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多选
近年来,有些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屡屡造成严重的经济 社会损失,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下列关于社会的发展 中“地理环境”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有
A.“地理环境”属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方 面
B.在影响社会发展的几个因素中,“地理环境”比 “人口因素”更重要
C.“地理环境”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单选
近年来,由于奶粉生产不达安全标准,导致婴儿使用后 中毒的事件频发,消费者抵制国产奶粉的现象。这表明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C.没有使用价值也能成为商品 D.没有使用价值也可以有价值
13.价值如何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 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 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D.“地理环境”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对社会发展产生影 响
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 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 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认识无关
C.对于认识事物来说,观察是没有用的
D.感性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8.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 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
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 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 活动的作用。
多选
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A. 钢铁 B.人类历史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4.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 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B. 客观规律性
C. 自觉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5.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 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 又称同一性。
5.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 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 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
徐涛 新浪微博:@考研政治徐涛
哲学 马原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唯物史观
1.哲 学基 本问 题的 两个 方面
物质和 意识何 者为第 一性
物质和 意识是 否具有 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人的意识可以认识客观 世界 不可知论:人的意识不可以认识客 观世界
多选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 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简单商品经济 政治经济学
5.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 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事物的量变。第二,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和性质 发生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5.对立统一规律
方法论意义: 1.看问题一分为二 2.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3.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辅相成,而且表现 为相反相成 ......
5.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 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 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 形式。
5.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 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 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9.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 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 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9.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 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 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 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 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单选
如果不进行施工建设,图纸上的建筑物永远只 会存在于图纸中,而绝不会变成现实中的高楼 大厦,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实践具有
A. 社会历史性
7.认识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 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 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 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7.认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