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_李晓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10月 理论学刊 O c t.2005
第10期 总第140期 T h e o r yJ o u r n a l N o.10S e r.N o.140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
李晓华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社区照顾模式是社区工作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作模式。在养老方面,通过调动社区资源,整合了家庭养老方式与机构养老方式,既减轻机构养老的负担,也可提高服务质量。国外社区照顾模式的经验对于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方式困境有积极借鉴意义。本文从可行性及操作性层面,对社区照顾模式经验应用于解决我国养老困境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社区照顾;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政府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5)10-0102-02
社区照顾发端于英国。作为社区工作的一种工作模式,它是指专业性的社区工作者动员和调动社区资源,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联络社区内政府和非政府的机构,对社区内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残障者等,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社区照顾基本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在社区内接受照顾。它是指一些能使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的支援性服务,目的是减轻院舍(机构)服务的压力,而服务对象可以留在自己的家庭及社区内生活。这一类强调提供服务的场所,由机构延伸到社区。二是由社区负责照顾。它是指社区内的人士,如亲友、邻舍或义工等,构成照顾系统的一分子,负责照顾及关怀社区内有需求的人士。这一类强调提供服务的人员,从专业人员扩展到社区内非专业人员。由此可见,社区照顾模式是作为对院舍照顾的补充而出现的。
社区照顾模式作为对机构照顾与家庭照顾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与合并,而是二者的重新整合。社区照顾模式在实践中有许多实践类型和内容:如使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接受服务;将专业化的机构照顾的方法拓展到社区;专业照顾人员从照顾者本身需要出发,结合亲属或相关自然网络资源去提供照顾;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及自助小组,包括动员家人、邻舍、义工等建立的支援系统,服务对象本身的互助小组及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等具体形式;为照顾者提供的服务,如给照顾者提供情绪及专业的支援,协助照顾者善用服务资源,给照顾者提供短暂休息的空间等。它还包括从制定策略、实施策略到评估方案的社区工作共有方法,以保证服务质量。社区照顾模式也可以被认为是用较少的专业人员去挖掘社区资源,在社区中培养准专业化照顾的一种探索。
我国的养老方式也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直到现在也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但现在正经受多层面的冲击。家庭养老实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子女养老与在家养老。子女养老是从供养的提供者角度而言,在家养老则是从供养的场所或环境而言。受冲击的层面主要是在子女养老上面。除了工业化过程中所共有的住房、就业、家庭小型化等因素的影响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这一方式更是受到全局性的冲击:现在及可预见的数十年内,一对同是独生子女的夫妻要供养双方四个父母甚或还有祖父母的局面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家养老层面的内容如果没有子女养老的支撑则变得不现实。所以,我国的养老方式必定要经历转型和变革。
与家庭养老相对应的养老方式是社会养老。在我国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养老会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真正意义的社会养老应该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三方面的结合。要达到这种要求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包括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定水平的专业化工作人员队伍和相应的机构管理制度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目前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还很难达到这种状态。在这种局面下,社区养老可以作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结合与过渡,帮助解决我国的养老困境。
社区养老可以结合家庭养老中的“在家养老”层面的内容,并且尽可能多地结合社会养老方式中社会化的供养经济来源、专业化水平的服务质量等因素,通过在家或生活在熟悉的社区内,解决正规化的社会养老机构的高成本及所欠缺的人情味问题,也可以缓解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巨大惯性对社会养老的抗拒。社区养老既是对现有养老资源的重新整合,也是独立的发展领域,对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为走向更加专业化的机构式的社会化养老创造条件。
社区养老并不是简单的在社区中开设小型的养老院或在社区中为老人找一个照顾提供者。要缓解我国养老困境并为老人提供较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我们在运作过程中还有
102
许多思路需要厘清。在此,结合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1.社区的定位。应当看到,由于国家间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我国的社区定位还存在相当程度的行政化色彩,制约着社区养老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就是一定地域的人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区照顾模式中,作为服务提供者的社区就是受照顾者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既包括地域也包括人。在英国等社区照顾模式成型的国家,社区照顾的参与者主要从事社区资源调动等工作,还包括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许多个人志愿者及家庭的共同参与。
我国的社区由于长期受到单位体制的挤压,本身的发展并不完善。社区组织中只有已形成规模的、带有很强行政色彩的法定社区组织,即城市的街道办事处及居民委员会,农村的乡镇与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与乡镇政府也是我国基层政权的一部分),而没有发育出更多的社会中介组织共同参与。由于单位体制的强大惯性,作为居住地的城市社区还难以吸引更多的“有单位的人”,农村社区则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及近年的农村经济模式中的个体化趋向等因素的制约,社区这种带有集体色彩的工作角度,在调动社区资源与吸引居民参与方面都没有优势。这就造成我国目前社区养老方式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行政化色彩很强的法定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大的社会背景下,为配合上级的要求而建立起来一些养老机构,由于体制不顺畅与资源紧张等因素,在福利化和经营化取向之间左右为难;另一方面又因为社区本身服务质量欠缺与居民的不认同等因素,使得自身生存举步维艰。因此,从社区定位的角度看,必须淡化它的行政化色彩,增加其它渠道的共同参与。这些渠道包括低赢利或非赢利的私人机构及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个人及家庭、更多的志愿人员等。只有广泛参与基础上的社区养老,才能动员更多的服务提供者,得到老年人的认同,从而真正完成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结合,解决我国的养老困境。
2.政府的角色定位。由于英国社区照顾模式是对长期国家福利模式的反思,在施行过程中一直有政府推卸责任的指责,这意味着政府在参与社会福利的过程中角色在弱化,如直接或间接经手的养老机构因社区养老的增多导致规模与数量的缩减。在社区照顾中政府改以政策支持、资源调动及服务监督等方式继续参与,确实减少了政府的福利开支,但因为淡化了直接的服务提供者角色,也降低了因此产生的官僚化倾向及社会资源的浪费现象。实际上,社区照顾是一定程度上将责任由政府主导的机构式服务与社区共担。这种责任主要体现在服务的直接提供方面,在老年福利资金提供方面,还是通过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仍主要由政府承担。我国的社区养老局面中,政府的角色及作用更加复杂。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强烈国家福利色彩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包括养老在内,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由国家(政府)负责的。随着向市场体制的改革,原来由国家所承担的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福利,正在向由国家、集体(单位)、个人共同负担的多元局面转型。但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包办过多的惯性、民众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等因素,使得这种转型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所以,政府在扶持、建立和完善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福利制度过程中,存在很多错位和缺位现象。政府的福利角色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有差异,但结合社区照顾模式的经验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政府在养老局面大的框架下,有些角色需要强化,有些角色需要弱化。需要强化的角色有政策制定角色,其中包括逐渐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社区养老的操作性政策,进行宣传和推动工作等;规范及监督角色,包括对社区养老的运作及质量进行评估和督导,提供更多的专业人员的培训;等等。需要弱化的角色主要是对服务的直接参与等。关于政府角色,还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差异及目前管理中仍存在的条块分割问题等具体环节,还需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的保证,才能真正在现实中做到政府角色到位。
3.对待专业化的态度。社区照顾模式中也有对专业化色彩弱化的担忧。社区照顾模式出现的初衷之一是对专业化服务所造成的成本过高的反思及修正。虽然社区照顾模式中需要由专业人员先对提供照顾的家属、邻舍、义工等非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部分的参与,但短期培训的效果及整个服务过程的繁琐导致的监督漏洞,都削弱了专业化色彩。专业化是服务高质量的保证。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中,专业化的发展,包括本专业的教育培训、经验总结及专业推动等,都是本领域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后续力量。我国的社区养老所面临的状态,是在我国养老领域专业化很薄弱和基本还没有专业服务的情况下出现的,这必然导致社区养老的服务水平难以改善。养老服务不仅仅是态度的和善,服务水平更多体现在服务提供者的工作能力上,这些能力既包括对老人的生理、心理及医学护理等知识及技巧的掌握,还包括对相关的法律政策及社会资源的掌握及运用。否则,养老服务还是低层次的生活照料,难以真正对老人具有吸引力,也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工作人员,解决不了实质的养老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会体现出多层次化态势,既有基本的生活照料,也有精神及心理的需求;既有初级的简单的照顾,也有要求相对较高的需求。这都离不开专业化的服务和发展。专业化是一种长效机制,可以解决社区照顾模式中后续动力不足等问题。解决我国的养老困境不能只依赖传统的家庭方式和在家庭养老方式基础上稍作变通的、初级的社区养老模式,还需要专业化色彩的社会养老模式及在社会养老基础上的、专业化色彩强的社区养老模式。我国的社区养老,只有进行专业化内容的培育和支持,才能完成从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的过渡,形成家庭、社会、社区共同支撑的多元养老格局,从而解决我国养老困境。
作者简介:李晓华(1970— ),女,山东章丘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吉力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