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7)社会保障

合集下载

财政学复习(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财政学复习(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财政: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产品的分配活动。

2、社会公共需要: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也叫市场失败、市场缺陷。

市场失灵指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4、外部性:某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5、公共产品: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6、财政职能:即财政经济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政府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7、财政支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是政府将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分配的活动。

8、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9、转移性支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和服务。

10:、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11、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12、社会保障: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遭到其它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3、社会保险: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遇到生老病伤死失业等风险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形式。

14、社会救济: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在生活困难时为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而提供的援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15、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基金筹集模式16、完全基金制: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集模式。

17、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利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国民收入。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政府干预:也称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

一般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等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3.财政支出效益: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4.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5.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6•、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7.财政投融资:它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8.社会保障制度: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9.税收支出:所谓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它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10.税收中性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11.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12.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1)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与价格决定人们的客观需求结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比,财政补贴通过改变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改变需求结构。

2023大学_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2023大学_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2023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2023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

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

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

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财政学

财政学

导论财政: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

现代基石:1公共商品理论(萨缪尔森等人)2效率理论(帕累托)3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阿罗)公共需求公共需求:当众多个人组成一个整体是所产生的需求。

特点:1公共需求满足的收益外在性2整体性(表现为相互依赖与不可分割)公共商品: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

特点:1非排他性(技术、效率、成本)2非竞争性另外生产、提供不可分性,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大,具有自然垄断性分类:1纯粹公共商品: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混合公共商品:一定程度满足公共需求也在一定程度满足私人需求(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投票悖论: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没有一个方案能获得多数票效率与市场资源配置: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对资源的使用进行的组合或选择。

资源配置机制:(四部件)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资源与产品之间技术转换率或产出率交换效率:任何新增加的交换都不可能在一方获益同时不使交换的另一方受损。

综合效率:生产效率和交换效率同时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的效率(实现条件)也可以说任意两种商品边际转换率必须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市场失败的表现:1不能有效的提供公共商品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市场竞争不完全性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政府及职能政府:执行和表达国家意志的工具。

特征:1、人机构没有的政治权利2、民主社会政府领导人是有选举产生的或经过政治程序任命的从而使其合法性直接或间接取决与公共选择的过程3、以盈利为目的,其行为目标是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追求政府失败:由政府内部机制决定的并导致经济出现低效率的现象。

原因:一、政府能力所限(1信息有限2对私人市场反映控制有限3 对官僚主义控制有限4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二、政府行为的越界(集中表现在本该选择市场交易的方式上却选择使用了政治交易的方式。

财政学..

财政学..

财政学网上作业题第一章财政学概述一、填空题1. 公共产品的特征是()和()。

2. 财政的职能有()、()、()。

3. 最优的效率标准一般用()来表示。

4. 认为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穷人的收入社会福利没有得到改善的观点是()。

5. 公共财产具有()和非排斥性。

6. 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完全采用()形式。

7.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8.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9. 财政分配对象主要是()。

1. 非竞争性、非排斥性2.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3. 帕累托最优4. 功利主义5. 非竞争性6. 价值7. 国家8. 实现国家职能9. 一部分社会产品二、选择题1. 认为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穷人的收入社会福利没有得到改善的观点是()。

A、功利主义B、平均主义C、罗尔斯主义D、折衷主义2.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政府B、财政C、政党D、国家3.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产品B、国民生产总值C、社会总产值D、商品总产值4.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财政类型,它起源于()。

A、社会主义国家B、封建社会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计划经济国家5.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

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社会公平C、消灭贫穷D、维护效率6. 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可概括为()。

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B、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C、取之于民,用之于己D、灵活性、无偿性、固定性7. 财政分配属于社会在生产的哪个环节()。

A、生产环节B、分配环节C、交换环节D、消费环节8. 下列哪种分配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A、财政分配B、信贷分配C、价格分配D、工资分配9. 下列哪种观点主张“财政活动体现的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A、国家分配论B、价值分配论C、国家资金运动论D、社会共同需要论10. 教育需求属于一种()。

A、私人需求B、全体需求C、纯公共需求D、准公共需求11. 财政发挥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考试重点

1、市场失灵分为两类:第一类市场失灵是因为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设条件而存在。

第二类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失灵,即它所产生的资源配置或收入分配状态是不理想的。

2、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1)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2)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3)自由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4)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5)市场分配机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6)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发展;(7)市场中存在着优值品和劣值品。

3、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对其他经济单位有利的或有害的影响。

分类:外部性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其决策和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外部性。

个人或企业不必承担其行为带来的成本情况是负外部性。

4、负外部性: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和MSR,社会最优量小于私人决策量。

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性的内在化。

正外部性: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和MSR,社会最优量大于个人决策量。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性的内在化。

5、界定产权成为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一种主要措施。

6、萨缪尔森1956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给出了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7、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形成市场失灵。

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

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

8、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并为这些支出活动融资而征税。

宏观层次上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状况;微观层次上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进行调整,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物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财政学复习题答案

财政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与私人产品相对应2、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3、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4、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

5、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6、事业服务收费: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而收取的费用以弥补其开支。

7、转移支出: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获得商品和劳务。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洛伦茨曲线:也译为“劳伦兹曲线”。

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瓦格纳法则:是指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的思想。

8、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国家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财政学-社会保障制度PPT课件

财政学-社会保障制度PPT课件

05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结词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
详细描述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逐步实现全覆盖,包括城乡居民、各类就业人群和流动人口等。同时,应提高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机制,是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03
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困难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保障资金筹措面临较大压力,财政负担较重。
01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
目前仍有部分人群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如部分私营企业员工、农民工等。
02
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减轻财政负担,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逐步将更多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协同发展
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财政与社会保障部门需要进行充分协调,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政策协调
通过资源整合,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效益。
资源整合
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互动关系
03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结词
应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机制,实现多元化筹资,包括个人缴费、企业缴费、政府补贴等。同时,应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机制,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财政学作业: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学作业: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它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存在着种种问题: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所需的资金缺口还比较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不够规范;社会保障执行成本高等等。

近年来,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大幅增加,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曾透露,我国明年将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至此,在国家预算中,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痕迹日渐明显,公共财政渐行渐近。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5亿人。

伴随参保人数的增加,从1997年开始,中央财政连续7年大幅增加对养老保险的投入,主要用于补助部分省市的养老金支付缺口。

其中,1998~2001年,各级财政用于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达到839亿元。

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高达410亿元。

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发布26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省级统筹,为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创造条件。

1998年28号文件明确“到2000年在省、区、市范围内,要基本实现统一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实行省级垂直管理”。

但是事实上,除了京、津、沪三市外,严格的省级统筹并未完全实现,个别省份的养老金结余,但多数省份的养老金存在缺口,收支缺口和结余共存。

1998年,国务院提出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二是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截至2003年9月末,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10万人,比上年底减少100万人。

全国已有2100万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率为61.7%,对于两个确保资金的来源,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按照“三三制”筹资原则筹措。

但是有专家认为“三三制”原则并没有得到完全实现,中央财政被迫成为投入的主体,地方政府对于养老保险的投入远远少于中央政府。

财政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应用

财政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应用

财政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应用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定义与作用社会保障体系是指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为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保护和促进人民社会经济权益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在居住、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基本权益,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从而增进社会稳定和公平。

财政学作为研究公共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学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财政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收入来源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其中财政收入是确保社保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来源。

财政学的理论与实践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收入提供了指导。

主要的收入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通过向参保人员收取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来筹集资金,用于满足社保体系的支出需求。

社会保险费的征收需要结合财政学的理论,确定合理的缴费比例和基数,并进行资金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2.税收收入税收是财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通过税收的征收,政府可以获得财政收入,用于满足社会保障体系的支出需求。

财政学的研究为税收的制定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通过税制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并提高社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政府预算拨款政府预算拨款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另一种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通过预算拨款将财政收入进行划拨,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支出。

财政学的研究可以指导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确保社保体系的资金供给充足,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需求。

三、财政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支出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的支出是财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财政学能够为社保体系的支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支出的分类与安排财政学可以根据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需求,对支出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安排。

例如,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效率。

财政学第7

财政学第7

三 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等(工伤、生育 保险)
(2)社会救济 (3)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
养老保险---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 围为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自由职业 者、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 定。 资金来源:个人:5-8%;企业:平均 工资20%;支出:1/120个人养老帐户 余额 ;1/20当时月平均工资 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 男职工60岁;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 职工55岁;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 女职工50岁。
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① 采用个人账户积累模式。 ② 一般情况下,只有企业缴 费,职工个人不缴费。 ③ 缴费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自 有基金、奖励与福利基金。 ④积累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 债,不能进行市场化投资。 ⑤企业自愿建立,国家不强制。

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 第三个层次,是由职工自愿参加的补充保险形式。 职工可以自行选择养老保险的经办机构,可以根据 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 保险费,该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 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 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亦记入 个人帐户,本息都归职工个人所有。职工达到法定 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可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 次提出或分次提出。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国发 (2009)32号”文件形式正式发布。国务院决 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2009年试点覆盖 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 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 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一、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提供公共物品财政分配目的:弥补市场缺陷分配主体: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分配对象:剩余产品二、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分配不公平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领域几个方面:提供司法制度商品与服务行政管理调节经济运行管理金融市场调节收入分配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的困惑公关经济政策的失效政府行为职能作用失效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资源配置作用范围作用层次(宏观微观) 公共与效率准则的实现(政府致力于公平,市场于效率)三、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资源配置职能含义: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直接或间接引导资源流量、流向,从而引起资源最优分配的功能. 内容:涉及社会总资源的划分比例(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合理,则政府分配资源的份额也就比较合理)涉及政府内部资源配置(提高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财政投资结构)涉及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运用间接方式如税收、补贴) 手段:支出和税收分配职能含义: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分配状态的功能。

手段:制定公平的财富制度合理运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转移支付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能够获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或进行补贴经济稳定含义: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

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影响总需求预算政策上的变化影响总需求财政制度的内在适应性影响总需求(收入和支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适应性)四、公共支出:1按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国债利息支出其他2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商品或劳务流通资源配置,挤出效应,拉动效用)转移性支出(实质在国民收入分配基础上再次分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西方关于公增摸增长:1,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2,皮考克和魏斯曼:公共收入增长引致3,马斯格雷夫:公支增长发展模型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公共支出结构:1,正确界定支出范围2,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保证国家实现基本职能需要确保社会实现公共性开支需要(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重视基础产业领域投资(工业社会公共建设基础,农业)支持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当资源量一定时,要完成某个项目在多种方案中,根据一定方法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后选择方案.费用最低选择法公共劳务定价法五、科教文卫支出性质:静: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不能对当年物质生产发挥作用动:具有部分生产性支出性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革新,生产率提高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所占比例会增高分析发展科教文卫管理:明确指出范围,完善财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方式,多方式发展,筹集资金六、政府投资:政府为实现职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特点:微观上可以是不赢利和低利项目,资金来源无常,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项目,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原则:弥补市场失效原则,维持市场配置功能,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原则领域:(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1,社会公共性公益性领域2,基础性投资领域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所占比例不同原因: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体制影响基础产业:含义: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特点:公用性,非独占性,不可分割性(公用物品)属于资本密集性产业,需大量资本投入,徐政府强烈支持政府农业投资:国情(扯),发展与农业紧密联系(扯),对中国长远发展有重要性,必须切实强化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把农业摆在宏观调控首位手段:财政的农业政策重点:支持风险大,对农业有保护性示范性的项目,不同政府级投资有所侧重七、社会保障类型:社会保障型,国家福利性,个人储蓄型,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金的筹集与支出:现收现付式,基金式,部分基金式财政补贴: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在一定时期给予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无偿资金补助。

财政学7转移性支出

财政学7转移性支出

261.8
380.8 364.9 453.9
122.40
45.46 —4.18 24.40
507
578.9 327.8 337.4 14.17 —43.38 2.94
768.8
959.7 692.7 791.3
30.6
26.2 9.7 9.7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552.0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三、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是补贴过多过滥,财政负担严重。 2.财政补贴制度的不规范,影响了社会经济效率的 提高。 3.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4.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刺激了不合 理消费,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建立新型财政补贴制度、提高财政补贴的支 出效益 1.从制度创新入手,减少补贴项目,压缩补贴规模, 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格局。 2.改革补贴方式,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 3.改革财政补贴的配套措施。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三、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3.税收抵免;4.优惠税率; 5.盈亏相抵;6.退税;7.延期纳税; 8.加速折旧。 四、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 2.建立统一税收支出账户。 3.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讨论
第二个争议的问题是能否引入民营资本或境外资本发展城 市公交。各地各显其能:通过成立新的公交公司来打破市场 垄断,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引进民营资金解决公交业资金 不足,公交公司将业务拓展到外地等。目前内地公交市场 上,大规模的争夺已经展开:香港九龙巴士已入驻天津、 无锡,香港新世界已跻身昆明,新加坡的福清德高已登陆 郑州,成都、广州、合肥、南宁等地城市公交也都有港资 等介入。 上海、北京等通过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从而筹集到大量的社会资金,如北京巴士在上市时就筹集 到了7000万元的资金,上海巴士股份也通过上市获得了近 亿元的资金。 南宁是较早进行公交改革的城市之一。2002年香港白马公 司加盟南宁公交系统,成为广西公共交通行业首次引入外 资的项目。目前南宁市的公交运输形成了多家公司参与经

财政学

财政学

一.导论1.什么是财政学:经济部门分为公和私两部门,财政学研究的是公共部门的问题。

2.财政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政府活动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什么影响;政府应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做。

3.实证分析: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

回答“是什么,会怎样,为什么”的问题。

4.规范分析:分清是非。

回答“该怎样”的问题。

5.政府的职责:保护国家不受外国侵略。

保护社会成员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6.公共部门:一个社会中属于政府所有,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政府直接指令的经济实体的总和。

特点:公共所有;政府直接指令。

7.政府部门:不从事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主要依靠税收取得收入的部门总称。

8.公共企业部门:从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单位的总称。

9.公共收入包括:①税收:政府依据其行政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取得收入的方式。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②公产收入:国家的公共财产形成的收益。

如土地转让收益等③政府收费:公共部门通过销售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用有偿交换来获得收入的形式。

它通常是自愿的,有偿的,支付与受益完全对应。

④公债:政府部门凭借自己的信用对私人部门的借债。

10.按支出所产生效益的时间性分类①经常性支出:是维持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支出,这类支出所产生的效益只对本期产生影响。

②资本性支出:指形成了某种形式的资产,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挥其功能的支出。

11.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①购买支出: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购买支出是政府调节经济最直接的手段。

②转移支出:政府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

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

转移支出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12.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公共部门的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可以分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经济建设支出。

13.隐性收支①税式支出:是以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的支出。

②公共定价:是政府通过其权力规定交易价格。

财政学完整版

财政学完整版

财政学概念题1.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3.公共产品: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一种产品。

4.财政职能:财政职能即财政经济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政府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5.税收:税收是政府为完成其社会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依照法律规范,参与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政形式收入。

6.国债:通常指政府举借的债务,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国外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7.国家(政府)预算:是经法律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8.增值税:以商品和劳务实现的增值额课征的一种税。

9.税率: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10.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国家确定的建设项目,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投资项目方案。

11.公共定价:就是把市场等价交换原则引申运用到公共劳务的提供和使用中去,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适当地约束和限制社会对该公共劳务的消费量,从而使公共劳务得到最有效、最节约的使用,以达到提高公共支出效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12.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在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13.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在劳动者和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14.社会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强制由劳动者、企业、政府三方共同筹集资金,在劳动者及其家属生、老、病、伤、残、失业时给予的物质帮助。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财政分配: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分化独立出来的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2.专卖收入:指国家对某些厚利产品实行垄断经营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3.特权收入:国家对矿山、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以及铸币等经营权,进行出卖和发放许可证而收取许可费等而构成的财政收入。

4.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它从最终产品角度反映各生产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总量指标。

5.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6.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7.公共产品: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主要指公共部门向整个社会的成员提供的产品,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如国防。

8.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的本质反映。

9.资源配置:是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0.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11.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12.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

13.公共劳务收费法: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财政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财政学(第七版)名词解释

第一章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政府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

第二章免费搭车: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经费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指市场上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用自有资金提供你私人产品的经济行为。

公共生产: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

财政支出效益: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E1 A
c0*
I0
当期消费(c0)
养老保险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未 来 消 N 费 (c1) c1* I1
E1 R A
(1+r)T
养老保险后的 养老保险前的 T T 储蓄I0 储蓄 -c0* I - c *
0 0
c0* I0T
I0
M 当期消费(c0)
(三)养老保险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养老保险与储蓄行为
养老保险与储蓄行为
储 蓄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 life-cycle
theory of
savings) 财富替代效应(wealth substitution effect) 退休效应(retirement effect) 遗赠效应(bequest effect)
(三)养老保险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事先提留、逐年积累、到期使用 自我赡养、供款基准 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相结合
部分基金制(partially

(三)养老保险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养老保险与收入分配
代际再分配

养老保险把财富从年轻人那里再分配给老一代人。 一般而言,收入越高,从养老保险获取的收益越 小。
代内再分配

(三)养老保险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Nb是退休者人数,B是每一退休者的养老金,t是税率,工 人数是Nw ,每个工人限额内的平均工资是w。
重新整理得:
t = (Nw / Nb) ×(B/w) 依赖比率 替换比率
(四)养老保险的长期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 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透露,到2011年底,全 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个 人账户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金额高达2.2万 亿元。 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是一个老问题,已经持续 几年为焦点问题。但是,随着议论声的持续,个 人账户缺口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今天突破2万亿 元。养老金是百姓的养命钱,这么大的缺口并且 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解决,最终会影响到百姓 的切身利益。弥补高达2万亿元的缺口是当务之急。
(四)养老保险的长期压力
从养老金的雇主、雇员和国家财政三大项来源 看,数据表明,我国雇主和雇员缴费都已经居于 世界各国偏高水平。目前,我国雇主缴费率为 20%,个人缴费率是8%,在全球173个国家或地区 中缴费比例位居第13位,不但高于美国、英国, 而且高于周边的日本、韩国,还高于同为金砖国 家的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2011年,我国 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总量的2.4%,而美国社保 支出占GDP比重在16.8%左右,瑞典和芬兰甚至分 别达到了35%和38%。而这些国家的"社保缴费率" 都比中国要低,居民收入和养老金替代率却比中 国高许多。
养老保险与储蓄行为
储 蓄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 life-cycle
theory of
savings)

该理论认为,个人的消费和储蓄决策是以一生的 收入为基础的。在工作时期,人们把一部分收入 储蓄起来,在退休时,把这些积累起来的财富用 于消费。这笔资金在使用前可用于投资,因为能 增加社会资本存量。
现在和将来消费的预算约束
未 来 消 费 (c1) I1 + (1+r) S I1 I1 - (1+r) B S F N D 在禀赋点,消 (1+r)S 费者既不储蓄 B 也不借债 (1+r)B
I0 - S
I0
I0 + B
M 当期消费(c0)
效用最大化的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选择
未 来 消 N 费 (c1) c1* I1 储蓄
参考资料
罗森等,财政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第十一章 刘怡,财政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七章 王国清等,财政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第六章 陈共,财政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第四章

作业

罗森 财政学 第11章 课后题 3、9
Thank you!
(四)养老保险的长期压力
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 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员根本就没有缴费并参保,退 休后却享受养老金待遇,当时在职职工的个人缴 费被部分拿去给退休者发养老金,这就使得在职 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实际上是挖东墙补西墙、 寅吃卯粮造成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亏空。另一方面 是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 老金,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 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
国家补贴和个人缴纳
• 农村老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城镇无业居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
• •
当年筹集的保障资金满足当年支出需要 隔代赡养、受益基准
完全基金制(fully
• •
funded) funded)
(三)养老保险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养老保险与储蓄行为
财富替代效应(wealth

substitution effect)
工人们意识到,缴纳养老保险,可以得到一笔有 保证的退休收入,他们会减少自己的储蓄,养老 保险“排挤”了私人储蓄,这种现象被称为财富 替代效应。在现收现付制下,社保缴款支付给了 当前的受益者,公共储蓄小于私人储蓄的减少, 这意味着资本积累总额减少了。
公共财政学
第七讲 社会保险支出
社会保险支出
社会保险支出是公共财政
支出的重要部分,社会保 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一、基本养老保险
(一)为什么有基本养老保险 (二)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养老保险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四)养老保险的长期压力
(一)为什么有基本养老保险?
平滑消费 逆向选择
缺乏远见和家长主义
道德风险 节省决策和管理成本 收入再分配 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
(二)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养老保险) 单位和个人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 社会统筹 工资× 20% (单位缴纳) • 个人账户 工资× 8% (个人缴纳)
effect)
储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遗赠动机——人们想为 子女留下遗产。养老保险制度往往把收入转移到 父母那里。父母也许会增加储蓄,以便消除养老 保险对其子女收入的影响——这被称为遗赠效应。
(四)养老保险的长期压力
在纯粹的现收现付制度下,某一年获取的
养老金总额与缴纳的税收总额相等。 Nb × B = t × Nw × w
退休效应(retirement

effect)
养老保险制度促使人们提早退休,如果退休的时 间延长,个人不工作只消费的年限就会延长,而 积累资金的工作年份会减少。人们可能会因为未 来不工作响
养老保险与储蓄行为
遗赠效应(beque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