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加快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资源利用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进程,实现城市建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十年彻底变,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最宜人居”和“最宜发展”的生态家园。
到2007年,攀枝花城镇化水平达60%,建成区面积达54km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7.6m2,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7km/km2,自来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达87.6%,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达11标台,人均居住面积达15m2,日清扫面积达400万m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万人拥有城市公厕1.8座,亮灯率达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绿地率达40%,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990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5m2。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管理体系等方面形成与现代化大城市指标体系一致的发展格局,城市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2004年实现省级园林城市目标,2005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力争2007年基本建成“数字攀枝花”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民用燃气设施建设。优化民用煤气管网布局,确保供气安全,提高服务质量,逐年提高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到2007年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达87.6%。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形成多种能源互补的共用格局。
城市公交客运设施建设。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意识,继续培育和规范城市客运市场。重点强化城市公交客运的中心主导地位,调整完善公交线路布局,配套完善城市公共客运设施,提高城市公共客运服务质量,使公交行业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到2007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11标台。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2003——2007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攀西资源开发会议精神,根据《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翻番规划(2003—2007年)》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结合建设部、建设厅“十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特编制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攀府发[2010]22号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攀枝花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攀府发〔2010〕2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攀枝花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2010年7月7日市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七月十二日攀枝花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攀委发〔2007〕18号)精神,全面推进攀枝花生态市建设,确保实现2020年建成生态市的目标,根据《攀枝花生态市建设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和“四个倾力打造”战略,紧扣发展和为民主题,以建设生态攀枝花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着力点,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为切入点,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融合攀枝花历史、经济、文化、环境特点,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自下而上、逐年落实”原则,着力建设生态经济体系、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能力支撑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促进攀枝花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一)全市目标到2020年,全市各县(区)达到国家生态县(区)建设标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市建设目标。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一、主要指标对比分析攀枝花与国家、省森林城市指标的对比分析根据目前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分为已达指标、易达指标和不可达指标三类,进行攀枝花市森林城市建设指标的可达性。
(一)已达指标分析在25项指标中已达指标9项,具体有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郊区森林公园、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生态科普活动次数、创森的支持率和古树名木保护率等指标。
(二)易达指标分析易达标指标虽然与目标有一定距离,但通过努力容易达到。
根据攀枝花的实际情况,易达指标共11项,分别是郊区森林覆盖率、立体绿化、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保护、保护区面积比例、休闲绿地、创森的市民知晓率、乡村绿化、特色生态产业等,通过努力可以在近期或2015年前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三)难以达到的指标分析目前攀枝花难以达到的指标有城市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乡土树种使用率和城市森林的自然度等4项。
攀枝花城市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薄,砂石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差,生态容量低,造林难度大,形成典型的稀树灌草丛,这是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的主要制约因素。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近年来攀枝花市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加速度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基本持平,限制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量,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 m2,与2007年相当,离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存在距离。
攀枝花城市属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下南亚热带气候环境。
根据攀枝花乡土树种调查和多年荒山造林及城市绿化的实践经验,对乡土和引种成功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初步筛选,云南松、攀枝花、番石榴等94种本土木本植物和台湾相思、木麻黄、三角梅等72种引种木本植物可作为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使用。
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应考虑所处的气候带和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群落,以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为主,以当地乡土植物种类为基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当地环境,保证城市森林群落的成功建设。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3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攀枝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共建“天府第二粮仓”、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攀枝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2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2.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0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88.07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屏两片、两心两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筑牢西北部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加强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耕地保护。
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米易市域副中心建设,推动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17年修编资料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的通知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6.21•【字号】攀办发[2015]46号•【施行日期】2015.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的通知攀办发[2015]46号各区政府,市级各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规定》,推进我市城乡规划公众参与,规范城乡规划公开公示工作,特制定《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6月21日攀枝花市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公布管理规程第一条为健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维护公众对城乡规划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规范城乡规划编制管理行政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城乡规划公示是指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城乡规划上报审批前,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征询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的行政行为。
本规程所称城乡规划公布是指对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将有关信息进行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城乡规划公示和公布的范围包括:城市(镇)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镇(乡)规划和村规划、单独编制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涉及空间布局的专项规划。
第四条城乡规划公示内容应包括规划简介和主要图纸,涉及国家机密、军事秘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公开的内容,不得进行公示。
规划公示简介应包括规划编制依据、目的和主要内容等。
规划公示图纸应包括但不限于:(一)城市(镇)总体规划:区位分析图、各规划年限土地利用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城市功能结构示意图等。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22•【字号】川府函[2014]175号•【施行日期】2014.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14〕175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提请审批〈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请示》(攀府〔2014〕4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改后的《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攀枝花市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规划控制目标为:2020年城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1平方公里,终极人口规模120万人,城市用地终极规模135平方公里。
根据攀枝花市资源、环境实际条件,重视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有效控制170平方公里的城市开发边界,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939.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规划统一管理。
按照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五、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给水、排水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包括防震、防洪、消防、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加强生态绿地保护。
建设以机场周边山体绿化为“一心”,以沿金沙江两岸绿化带为“一链”,以江南片区与城西片区、城东片区间的绿化隔离带为“二带”,以中心城区三大片外围山体的三个绿环为“三环”,以多个由滨江绿地、环山绿地或者防护林带构成的生态安全岛为“多岛”的城市绿地系统。
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章总则一、前言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途径将发生重大变化。
在此背景下,如何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成为事关攀枝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要问题。
为更好地引领攀枝花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钒钛之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宜居攀枝花的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攀枝花市市域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要求,紧密围绕“钒钛之都”“区域的攀枝花”、“宜居的攀枝花”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优化、建管并举的原则,积极贯彻中央、四川省各项建设方针、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目标。
三、规划原则1.政府主导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推进市域城镇化的强大合力。
2.超前引导原则:城市规划是根据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城镇的各项建设做出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安排。
规划超前引导是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基本前提;规划的超前引导重点要规划一个人性化的城镇尺度和构思宜人活动的发展空间。
节约用地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本次城镇总体规划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引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攀枝花东区阿署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简介.doc
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简介一、规划区位置及规划范围阿署达片区是指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位于攀枝花民用机场北侧山麓,东靠仁和区金江镇,南和仁和区仁和镇比邻,北与银江镇沙坝村接壤,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阿署达片区,距市中心8公里,现状出行主要依靠机场路和马家田路。
机场路环村而建,往东可至攀枝花机场,往西可连接市中心和仁和区,马家田路西接机场路,从村内穿越,往北可至滨江大道。
阿署达片区总用地面积为1334.1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为284.72公顷。
二、规划定位阿署达片区以居住为主、兼有康养度假功能,是攀枝花重要门户区。
规划期内,以原生性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居住、康养、休闲为核心,同时结合生态养生、文化体验、阳光休闲、旅游度假及绿色农业观光等元素,将阿署达片区建设成独具康养特色的都市新区。
三、规划结构阿署达片区的总体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两心、四片区”。
(一)一轴指沿原马家田路的景观轴和发展轴,南起山水养生社区,北接南亚热带风情社区、植物天堂度假社区,贯穿阿署达整个片区。
(二)两心风情社区综合生活中心、植物天堂社区休闲中心。
(三)四片区南亚热带风情社区、植物天堂社区、山水养生社区、花香果园社区四个功能片区。
四、用地布局规划阿署达片区总用地面积为1334.1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为284.72公顷。
建设用地包含城市建设用地和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其中区域交通设施用地32.30公顷,城市建设用地252.42公顷。
(一)居住用地(R)规划区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其中住宅用地102.32公顷,服务设施用地5.32公顷,总用地107.64公顷。
(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约为40.12公顷。
主要包括零售商业用地和娱乐康体用地。
其中零售商业用地面积约为13.53公顷,娱乐康体用地面积约为3.53公顷。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规划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为30.35公顷。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管控生态红线发挥生态红线制度在生态空间管控中的基础作用,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划定为生态红线管控区。
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金沙江、雅砻江及安宁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盐边县北部、米易县西部、仁和区北部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生态自然恢复为主,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落实河(湖、库)长制和林长制,持续实施大规模绿化攀枝花行动。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天然林资源和公益林保护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遏制天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
加大草地生态保护和退化草地修复治理力度,逐步实施退牧还草和草地补种,降低高山草地开发利用强度,推动长江-金沙江、雅砻江等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加强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重点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及安宁河流域生态保护。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强化生物安全和入侵物种防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加快建设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二、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源控制,加快工业污染治理提档升级。
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工程。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安宁河谷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城市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防治力度。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0.18•【字号】•【施行日期】2019.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攀枝花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10月18日攀枝花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9〕2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市委“一二三五”工作思路,加快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设,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政策引导、市场驱动、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原则,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切实提高运输组织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支撑我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铁路运能提升行动。
1.提升主要通道干线铁路运输能力。
加快推进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铁路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确保2020年攀枝花至昆明段建成通车,形成内联外通、点线结合、对外放射、对内成网的路网结构,逐步缓解货运能力紧张局面,提升路网运输能力。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提升铁路货运服务水平。
攀枝花市医疗健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攀枝花市医疗健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健康攀枝花”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规范发展社会办医,发展特色医疗和精准医疗,健全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六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市、县、乡三级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
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引进医疗卫生高端人才、基层卫生人才,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设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全面实施健康攀枝花行动,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产业现代化。
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卫生健康行业监管执法。
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2个、建成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35个以上。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
5岁、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
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
5‰、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5/10万。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项目积极发展全民体育事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开展大型群众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健身风尚,建设体育强市。
推进训练基地、体育运动休闲、体育精品赛事等“八大工程”建设,重点完善康养运动基础设施和重大赛事配套设施,建设多功能多品牌运动竞训基地。
打造攀西阳光康养运动中心,规划建设体育场馆和国家健身登山步道,积极争取举办高水平大中型体育赛事,积极申办2026年四川省第15届运动会,举办环攀枝花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国际皮划艇马拉松、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暨全国艺术体操U系列锦标赛、全国桥牌公开赛等省级以上赛事,推动赛会经济繁荣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领域,发展体育运动休闲产业和竞技体育。
攀枝花市水利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1. 进一步修订完善《攀枝花市水旱灾害防御预案》,使之更加符合当 前工作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补充 预案内容,确保预案的时效性。 3. 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8. 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水资源。
国务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攀枝花市水利安全工作要点
为确保措施包括
国务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要求,我 们将积极推进以下工作
应急处置工作要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攀枝花市水利安全工作要点:应急处置工作要点
1.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 建立完善的水利应急机制,确保在发生水旱灾害时能够迅 速、有效地应对。 2. 加强水利部门的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定期进行演练和评 估,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建立水利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提高 应急处置的效率。
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 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度汛。 2. 定期开展水利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技能和应对 能力。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 协调机制,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国务院:强化水旱灾害风险意识
攀枝花市水利安全工作要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强化水旱灾害风险意识的指示,攀枝花市水利部门将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确保全市 水利安全。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工作要点:
1. 强化监测预警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监 测预警体系,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升级 现有的监测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能够及 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我们将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 演练,提高应急处置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定期开 展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在面对水旱灾害时的反应速度 和处置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 对。 3.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加大对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易涝易旱地区的排水设施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四)功能空间布局结构未来的攀枝花市呈现特色鲜明的“都市环+放射组团”的“阳光型”城市结构。
(五)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结构为“一心两轴四片”:“一心”:以机场为中心的城市绿核;“两轴”:以沿金沙江的东西向轴线和沿仁和沟的南北向轴线为发展轴线;“四片”:由炳草岗-仁和的江南片区、弄弄坪-瓜子坪的江北片区、格里坪-清香坪的城西片区和金江-团山-马店河-立柯-迤资的城东片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空间。
1.江南片区:由炳草岗、渡仁(含橄榄坪、那招、干坝塘、乐弄等城市新增用地)等功能区组成。
本片区是城市中心区,重点发展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升中心区的服务功能,完善城市职能。
完善市级行政办公、博物馆、剧院、科技馆等行政、文化公共服务设施。
在干坝塘一带设置城市中心,在炳草岗、那招设置片区中心。
2.江北片区:由弄弄坪、攀密组成,以发展选矿业、稀有金属冶金为基础,集生活、生产、物流及其它相关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城市片区。
规划期内应强化污染治理、减少环境污染,逐步搬迁与工业用地紧邻的居住用地;随着攀密地区矿产资源的枯竭,远期考虑工业用地搬迁的可能性。
江北片区中心设置在东风。
3.城西片区:清香坪及以西城市规划用地。
该片区西部重点发展煤化工和建材工业,并配套居住和服务设施;东部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服务配套为主。
城西片区中心设置在清香坪。
4.城东片区:由青龙山-金江和团山-马店河-迤资一线用地组成。
该片区的团山-马店河-迤资主要以钒钛产业和电冶化工产业发展为主,青龙山、金江是其后勤服务中心,并集中发展仓储物流业。
该片区是攀枝花未来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城东片区中心规划在金江镇。
五、空间管制为加强空间管制,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将规划区尤其是中心城区周边地带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用于指导各项开发建设行为。
禁建区:分为绝对禁建区和相对禁建区两类(一)绝对禁建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Ⅰ级保护林地等地域。
(二)相对禁建区包括Ⅱ级保护林地、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文物保护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公路建筑控制区、电力线路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为大的区段,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城市安全等有重大影响需控制开发但不属于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明文保护的地域。
限建区:城市规划区内海拔高度1400米以上、坡度大于30°的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区以及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河等水系两侧30米防护绿地范围以及城区组团间防护林带,一般农田、林地、园地,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机场噪声控制区等。
限建区内应严格保护原有地形地貌,控制开发量;严格限制与水利建设、环境建设无关的设施及建筑在滨江路以外的沿江区域落户,已建设的污染企业要逐渐迁出;严禁片区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向金沙江、雅砻江、大河等排放。
适建区:城市规划区内海拔高度1400米以下、坡度小于30°的区域。
重大项目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认真执行环保政策,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禁过大改变地形地貌,选择适当施工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各片区间的绿化缓冲带的建设,提高绿化率,使人工建筑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因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的建设而产生的景观创伤面必须通过工程措施加以修复,并尽量与造景相结合。
已建区:城市规划区内的现状建成区。
进行旧城更新与改造,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根据产业布局,保持现有较为大型的企业,整合有污染的中小型企业,统一治理;强化建设现有工业用地与城市建设区之间的防护隔离绿带,提高厂区环境质量;整合现状质量较好的居住小区,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形成有浓厚生活气息及优美景观的生活服务中心;逐步搬迁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的工业企业,将土地逐步置换成第三产业用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绿地建设,以行政办公、体育文化设施等的建设带动区域发展。
六、中心城区绿地景观规划(一)规划目标通过规划、布局,使城区绿地逐步向四周延伸,外围防护绿带紧密环绕,中心绿地均衡布局,构筑一个人居环境安全、优美、舒适的生态良好的“山水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实现“蓝天、青山、绿色家园”的总体构想。
至规划期末,城市绿地总量达到19.32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08%。
(二)绿地系统结构按照“环圈围绕,点面结合,大小配置,绿廊联系”的思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形成“群山环绕、山水连城”、“一心、二环、三带、多点、多廊”的绿地结构。
“群山环绕”:攀枝花中心城区被大黑山森林公园、苏铁自然保护区、宝鼎煤炭采空修复区、兰尖(朱)矿山修复区、岩神山森林公园等山体环绕,是改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下垫面空气环流状况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绿色屏障。
规划在保持现有大黑山森林公园、苏铁自然保护区、岩神山森林公园基础上,加大对宝鼎煤炭开采区和兰尖(朱)矿开采区整治力度,修复裸露山体,增加城市“绿肺”产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山水连城”:城区用地呈长条状,背山面水的用地特征,规划通过山水间的通廊连接山的绿色和水的蓝色,协调“山、水、城”之间的关系,打造山水连城的城市特征。
一心:保安营飞机场是城市制高点,是城市出入口和展示窗,是城市绿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区域,围绕保安营机场山体绿化、景观风貌打造,形成城市绿化核心。
二环:城市四周山峦环抱,特色鲜明,规划依托周边山体建设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林带等,形成城市外围的生态绿环;另外,依托城市外围高速(攀大高速、京昆高速、丽攀高速等)绿化防护绿带串联生态绿地形成城市外层生态绿环。
三带:结合金沙江、雅砻江、仁和沟两岸形成的三条滨江绿化廊道。
多点: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区、城市公园等绿地重点建设区形成的多个城市绿化次核心、绿化节点。
多廊:连接山水之间的多条山水通廊。
七、综合交通规划(一)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完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建全国性交通枢纽。
对外交通应加强攀枝花与成都、昆明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优化攀枝花对四川凉山州地区、云南北部地区的交通辐射。
优化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连接和转换、重要交通节点的客货运分流。
城市内部交通应注重片区间快速交通的建设,各片区内部应强化道路网络的完善。
(二)客运枢纽按照地域平衡分布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攀枝花市综合客运中心、攀枝花市客运南站(即火车南站长途汽车站)、攀枝花汽车客运西站和旅游客运站。
(三)货运枢纽货运枢纽:根据城市用地总体布局和交通设施布局,改、扩建金江、格里坪、密地货运枢纽,新建总发、鱼塘、马店河货运枢纽,同时结合需要在各片区设置区域物流配送中心。
(四)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城市道路形成“两环两横多联”的主骨架:“两环”:外环:攀枝花绕城高速公路环,中心城区交通保护壳,分流过境交通;内环:中心区以及各大片区之间的快速直接联系通道,区域快速通道。
“两横”为内环主干路向西区的联络通道:一横:西区北通道;二横:西区沿江通道。
“多联”:以内环主干路为支撑,构建多条向各城市片区辐射的联络型主干路,尤其在瓜子坪片区规划炳瓜大桥,与密地大桥构建小环线。
(五)桥梁城区规划建设炳草岗-瓜子坪大桥、大水井大桥、青龙山跨江大桥、钒钛产业园区跨江大桥、迤资跨江大桥。
炳草岗-瓜子坪大桥:连接炳二区与瓜子坪。
大水井大桥:位于西区,连接清香坪与陶家渡。
青龙山跨江大桥:连接青龙山与三堆子。
钒钛产业园区跨江大桥:连接钒钛产业园区团山片区。
迤资跨江大桥:位于迤资片区。
(六)步行系统注重利用山地城市的自然地形的特点,通过梯道连接不同高程的台地,以此加强城区的纵向交通联系。
步行梯道与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人流集中的地段设置人行地道或结合城市建筑设置人行天桥,满足市民的安全要求。
公共活动场所、人行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地段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
(七)城市轨道交通结合城市结构性主干路设置轨道交通,满足城市交通需要。
规划攀枝花轨道交通环线、示范线,并预留西区线的建设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