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者按2012年1月12日,《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获国务院批准,惠州的城市发展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新一轮《总规》的实施必将为惠州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为全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平台。

为使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总规》,本报联合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全面展示规划成果。

新一轮《总规》文本成果包括九大部分,本报将按照“总则和空间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市政基础与公共设施规划”等重点规划内容分期介绍,敬请关注。

第一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总则和空间规划第二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三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综合交通规划第四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生态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五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共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次区域(城市组团划分图)用地规划图第一篇总则和空间规划总则城市规划区: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总面积为2672.3平方公里。

根据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需要,将规划区分为四个次区域:惠城次区域、陈江-仲恺次区域、惠阳-大亚湾次区域、北部山区次区域。

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城市性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主要职能:石化基地;华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业、临港产业、轻型制造业聚集地;沿海城市,广东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区域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外圈层重要的增长极,向内陆地区传递区域辐射带动力的重要门户;重要的区域交通运输枢纽。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

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

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 (2017—2035年)(草案) (概要) 一、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包括环潼湖湿地周边地区,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其中建设用地约47平方公里,潼湖湿地公园面积约55平方公里。

二、发展背景为贯彻落实珠三角层面提出产业转型升级、九年大跨越的发展战略以及《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发展思路,打造“广东硅谷”,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在大亚湾作为向海发展“蓝色引擎”的同时,围绕潼湖湿地构建“绿色引擎”,实践示范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三、战略定位(一)国家绿色生态城市示范区基于潼湖生态智慧区生态基底优势,构建生态型、组团式的空间格局,从绿色产业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

培育生态产业链、建设湿地公园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5A 级旅游景区、建立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广节能低碳技术,打造适合惠州长远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助推惠州实现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

(二)广东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建设将紧紧抓住创新的核心要点作为突破口,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强化与深港创新圈、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等创新载体的互联互动,共同打造省域创新驱动发展平台。

(三)大珠三角融合发展先行区发挥区位、产业、政策的叠加优势,创新合作共享机制体制,打造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加强大珠三角经济区内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领域深度合作,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和企业资质互认,多层次、多渠道促进要素资源流动,引导珠三角地区先进生产力延伸布局到环珠三角乃至粤东、粤东北地区,实现构建珠江口东岸区域创新平台与区域协调发展平台的目标。

四、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细化战略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二)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惠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沿海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2. 规划背景2.1 城市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市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惠州市需要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人口增长与城市扩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惠州市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和移民。

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

3. 规划目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增强居民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3.1 优化土地利用通过合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城市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潜力。

3.3 增强城市竞争力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惠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来惠州创业发展。

3.4 改善居住环境加大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注重社区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 规划内容4.1 空间布局根据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划定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功能区。

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发展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2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资源的供需状况,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和保护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资源的效益。

4.3 交通规划根据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需求,制定综合交通规划,包括道路、铁路和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规划。

【已失效】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的通知

【已失效】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的通知

【已失效】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30•【字号】惠府〔2014〕105号•【施行日期】2014.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已失效】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的通知HFGS-2014-30惠府〔2014〕10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业经十一届7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环保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9月30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职能第三章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罚则第六章附则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公平合理承担环境责任,鼓励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及推广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和低碳技术,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

制定政府环境保护任期目标及年度实施计划,将环境保护和大气、水、土地、海洋、山体、森林、植被、野生生物等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的通知-惠府[2014]77号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的通知-惠府[2014]77号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的通知(惠府〔2014〕7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惠州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业经十一届6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7月25日惠州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惠州市省级野生动物、森林、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我市野生动物、森林、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内从事保护管理、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拍摄影视照片、登山和生产生活以及进行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处)在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保护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树立界碑标志等日常管理工作。

具体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职责。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保护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和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公安等部门以及保护区内的有关单位,应协助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保护区管理处做好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督促保护区管理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

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

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实施,并更合理地运用环境管理手段持续改善惠州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以达到落实惠州市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策略的长远目标,在结合惠州市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以下简称“本区划”)。

二、本区划适用范围为惠州市行政区域,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博罗县、惠东县和龙门县。

经调查,惠州市的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如表1所示。

表1惠州市的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所属行政区保护目标类别等级惠城区墩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古寨水源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莲塘布水源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大石坑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西湖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惠阳区金桔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白云嶂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黄巢嶂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大坑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白面石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惠东县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坪天嶂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十二崆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南木桥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虎竹嶂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白马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博罗县象头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太平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黄山洞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罗浮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龙门县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所属行政区保护目标类别等级杨坑洞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寨头水库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合仔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黄草坪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三、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本区划对惠州市进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的划分,一类与二类功能区之间设置不小于300米的缓冲带,不设置环境空气质量三类功能区,功能区划分示意图如图1所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的范围信息如表1所示。

惠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惠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惠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惠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中,雨水排放不畅、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惠州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一、海绵城市规划。

1.1 绿地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要大力发展绿地,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通过合理规划,将城市绿地、公园、湿地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1.2 道路规划。

在道路规划中,要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雨水管网,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同时,要尽量减少硬质路面的铺设,提高道路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量。

1.3 建筑规划。

在建筑规划中,要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大力发展屋顶绿化、立面绿化等措施,提高建筑的雨水利用能力,减少雨水径流。

同时,要加强建筑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设置,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海绵城市建设。

2.1 道路建设。

在道路建设中,要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提高道路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

同时,要设置雨水花园、雨水花池等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雨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2.2 绿地建设。

在绿地建设中,要注重湿地保护和恢复,增加城市的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雨水保持能力。

同时,要加强植被的种植,提高植被的吸水能力,减少雨水径流。

2.3 建筑建设。

在建筑建设中,要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加强屋顶绿化、立面绿化等措施的应用,提高建筑的雨水利用能力。

同时,要加强建筑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设置,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海绵城市管理。

3.1 雨水管理。

加强城市雨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雨水设施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绿地管理。

加强对城市绿地的管理和维护,保护和恢复湿地,提高城市的雨水保持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植被的管理,保持植被的健康状态,提高植被的吸水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总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

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

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

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

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

18个百分点。

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

1%。

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惠州市面临着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和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制定一份城市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阐述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步骤,并通过 Markdown 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2. 背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惠州市经济快速增长,人口持续增加,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土地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城市总体规划成为了当务之急。

3. 目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旨在指导惠州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发展。

4. 主要内容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对惠州市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优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4.2 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提高交通系统的连通性和效率。

另外,规划城市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水源地、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

4.4 经济发展规划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升级、服务业发展等,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5. 实施步骤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如下:1.制定规划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小组,制定规划编制方案,明确规划目标、范围和时间表。

2.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惠州市的人口、土地、交通、生态环境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完整word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完整word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目录一、现状与挑战 (1)(一)发展现状。

(1)(二)存在问题. (2)1。

协调发展失衡 (2)2. 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3)3. 环境管理能力薄弱 (6)(三)未来压力. (6)1. 环境压力加大 (6)2. 资源瓶颈凸现 (6)3。

产业转移加快 (7)二、总体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基准年. (8)(四)规划目标。

(8)三、战略任务 (9)(一)三区控制,优化产业布局. (9)1。

严格控制区 (10)2.有限开发区 (10)3. 集约利用区 (11)(二)一线引导,贯彻循环经济。

(11)1. 推进工业生态化转型 (11)2. 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 (15)3.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16)4. 培育绿色生态文明 (17)(三)五域推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8)1。

系统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18)2。

综合整治水环境 (22)3.强化大气污染防治 (23)4. 加强固体废物处理 (26)5.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27)四、保障体系 (28)(一)政策保障:强化环境管理。

(28)1.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28)2.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28)3.完善环境管理机制 (28)4.创新环境经济政策 (29)5。

创新环境监管制度 (30)6。

提升环境管理效能 (31)(二)科技保障: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32)1.建立省级环保科技创新基地 (32)2.开展重大环境科技攻关 (32)3。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33)(三)工程保障:落实六大重点工程。

(33)1。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 (33)2。

区域污水处理及河道整治工程 (34)3。

电厂脱硫工程 (34)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34)5。

放射性尾矿及放射性废物(源)处理工程 (34)6。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34)附表1 广东省环境保护目标 (36)附表2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7)附表3 陆域及近岸海域严格控制区面积 (39)附表4 “四横八纵”交通生态廊道体系建设方案 (40)附表5 二级生态控制体系建设方案 (41)附表6 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方案 (42)附表7 各地主要饮用水库 (45)附表8 生态建设工程规划 (48)附表9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重点项目 (49)附表10 区域河道整治工程重点项目 (52)附表11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规划 (54)附表12 废旧电子电器综合处理中心建设规划 (54)附表13 放射性尾矿处置场与放射性废物(源)库建设规划55附图1 行政区划及区位 (56)附图2 生态功能区划图 (57)附图3 陆域生态分级控制图 (58)附图4 近岸海域生态分级控制图 (59)附图5 区域生态体系结构规划图 (60)一、现状与挑战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和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并在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公示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界定第1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对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989年经广东省批准实施的《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2005)》,在十五年的城市建设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已经基本完成,规划也已达到实施年限。

目前,国家发展政策背景、区域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城市发展条件、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国家政策层面强调贯彻科学发展观;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全面启动,区域工业结构的全面调整,使惠州成为广东省五个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沿海发展战略等,使惠州跨入区域经济的主航道,同时全面提升了惠州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对惠州市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重大影响;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后的惠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使惠州市区面积由原来的419平方公里扩大到2672.3平方公里,城市也从沿江城市转变为沿海城市。

2003年6月,惠州市政府根据惠州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组织完成了《惠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和《惠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2004年,为深化和落实这些研究成果,惠州市政府决定开展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上报广东省主管部门获得批准。

第2条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第十三条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编制《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提请审查的成果。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5、《惠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和《惠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6、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法规第4条城市规划区即惠州市区范围,包括惠城区和惠阳区行政辖区范围,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范围,总面积为2672.3平方公里。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环境保护现状与策略分析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环境保护现状与策略分析

( 下称 大 亚湾 石化 区)开 发建 设 发展 过 程 中环境 保 护 现状 .对 大 亚湾 石 化 区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进 行 了 分析 .并 提 出了解 决 策 略 及 其措 施 。为今 后 园 区 的健 康可 持续 发展 提供 参考 。
1 大亚湾石化 区发展概 况
大 亚 湾石 化 区 的建 设 是 伴 随 大 项 目中海 壳 牌 的 投资 落 户 以及 中海 惠 炼 投 产 而 发 展 壮 大 的 。经
总投 资 金额超 过 15 0亿元 人 民币 0
由 国务 院批 准 实 施 的 《 江 三角 洲 产 业 布局 珠

中海 油炼 油项 目的带 动下 .迅 速集 聚 了一 大批 中 、 下 游项 目人 园 .促 进 了 石化 区产 业 的 发展 .但 随
着 这 种投 资 强 度 和建设 规模 的不 断 扩 大 .对 石 化
建设 ” 的理念 .统 筹好 政 府 间 的 各种 规 划 .促 进
融 合 - 一 方 面 大亚 湾 石 化 区 的规 划 要 强 调 科 学 2 J 性 、可操 作性 和前 瞻性 .抓 紧推 进海 洋 功能 区划
放 。据 统 计 ,大亚 湾 石 化 区环 境 空 气 质 量 常年 保
持 二 级 水 平 ,石 化 特 征 污 染 因子 满 足 有 关 标 准 . 21 0 0年 主要 污 染物 新增 排 放 量均 在 惠州 市 下 达 的
目前 广 东 省环 保 厅 尚未 给 各 市县 下 达 总 量 控
程 辅 助设 施 一 体化 、物 流运 输 一 体 化 、环境 保 护

体 化 和 管 理 服 务 一 体 化 等 “ 个 一 体 化 ” 的 五
建设。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06•【字号】惠府办[2008]37号•【施行日期】2008.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府办〔2008〕3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的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林业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〇八年五月六日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的实施方案建设绿色生态惠州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惠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绿色生态惠州的意见》(惠市委发〔2005〕25号)和2007年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生态惠州推进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实施重点工程为手段,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保护水平,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科技应用推广水平,推进林业发展,维护林区稳定,促进林农增收。

(二)工作目标:全力推进“十三三”工程(即十大生态工程、三大产业工程、三大生态文化工程),重点建设“五个一百”(建成100个高标准森林公园,完成东江、西枝江流域100平方公里水源涵养林建设,完成100万亩阔叶林示范工程建设,完成100万亩桉树残次林改造及100公里公路路树改造),力争到2015年,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6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二、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推进十大生态工程,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惠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惠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惠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完成情况一、区域概况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辖区面积11343平方公里,东接汕尾市,南临南海,并与深圳市相连,西南接东莞市,西交广州市,北与韶关市、西北与河源市为邻。

地处东经113°49′~115°25′与北纬22°33′~23°57′之间。

惠州市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全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地形北、东部高,中、西部低,属低山丘陵海滨地貌。

靠山临海,北部和东部有天堂山、罗浮山、白云嶂和莲花山集结形成的中低山、丘陵,莲花山海拔1336米,是惠州市第一高峰。

辖区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

拥有大亚湾和红海湾部分海域(东山海),海岸线长281.4千米,是广东省海洋大市之一。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

惠州市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均GDP达7.17万元,年均增长1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61.3亿元,年均增长17%。

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五位。

五年来三次产业结构由5.6∶57.9∶36.5调整为5.1∶53.7∶41.2,产业结构呈现出高新技术化、适度重型化、产业高级化等特征。

二、创建之路惠州市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不断巩固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又主动“提标升级”,于2012年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并于2015年提升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

先后编制实施了《惠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各县(区)也同步编制实施相应规划,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生态创建。

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

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

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
1 2
环境信息公开
政府定期公布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环境数据共享
建立环境数据共享平台,方便政府机构、企业和 公众查询和利用环境数据。
3
环境影响评价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提供意见和建 议。
07
未来展望与建议
完善环保法规与政策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针对环境污染等行为,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惩罚措施,以 增加违法成本。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土壤质量监测,了解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水 平,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土壤污染源监测
加强对农业用药、工业废水等土壤污染源的监管,减少污染物进入 土壤。
风险评估与预警
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预警机制,当出现土壤污染 事件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04
环境污染防治
空气污染防治
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
2023-11-11
目录
• 引言 • 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 • 环境监测与评估 • 环境污染防治 • 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查 •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然而,随着城市发 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 成了严重影响。
水环境监测
水质监测
定期对全市主要河流、湖泊和饮 用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了解水 体的污染状况,确保水质满足相
关标准。
污水排放监管
加强对工业企业、生活污水等排 放源的监管,严格控制污水排放
标准,防止水体污染。
水生态保护
加强对水生生物和河岸植被的监 测与保护,防止水生态系统遭受

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8.16•【字号】•【施行日期】2021.10.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21年5月27日惠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2021年7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2021年8月16日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建成区和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和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划定,并每两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将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保障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所需经费,完善市容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市容和环境卫生水平。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对市容和环境卫生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园林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和机构组织编制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景观亮化美化等专项管理规划,经依法批准后实施。

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

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培养环保人才
加强环保领域人才培养,为环保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推进环保科技创新
加强环保科技研发
鼓励和支持环保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环保水平。
建设环保信息化平台
推进环保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共享,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
加强多元治理
未来惠州市环境保护工作将继续加强多元治理,强化政府、企业、社
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工作的格局。
02
推进绿色发展
未来惠州市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广绿色技术
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03
加强区域合作
惠州市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环保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环境治理,提高
环境保护标准
惠州市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制 定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标准。
3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惠州市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境 知识,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规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活动。
适用对象
本规定适用于惠州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等环境 保护责任主体。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 续发展。
提高环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 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04
执行环境保护规定的情况
规定的执行部门和机构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
负责制定和发布环境保护规定,并监督实施。
县(区)级生态环境部门
负责本辖区内环境保护规定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情况
《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经省环保局审核通过,正报市政府审批,审批通过后实施。

以下将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一、规划原则
(1)协调发展,和谐共赢。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分区控制,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明确划定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实施生态分级控制管理;
(3)因地制宜,符合实际。

根据各县(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完善功能区划,确定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保护自然与特色人文景观,确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统筹兼顾,纵横衔接。

与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指引相符合,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及上级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与其他专业规划相互协调;
(5)注重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6)坚持重点突破与持续改进的原则。

规划目标既要立足当前所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重点突出,又要加强对规划的动态管理和定
期评估检查管理,在动态管理中完善,在完善中推进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发展定位
将惠州建设成为以石化、数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强市。

同时充分利用惠州拥有珠三角东部地区最优美的生态环境的优势,将惠州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三、规划目标与具体指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环境规划和有序保护,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大幅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惠州市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把惠州建设成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良好和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市。

(二)分阶段目标
1、近、中期目标(2007~2015年):保持已达标的各类环境功能区质量稳定,初步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

主要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江河湖库和近岸海域的水质得到有效保护,部分流经城镇已严重污染的河段受到控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建立饮用水水源应急体系。

大力推进火电厂脱硫工程建设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控制工作。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区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污染物总量在控制范围内,风景旅游区、度假区等功能区划为一级标准的天数达到75%以上,其它各区大气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
生态保护格局基本建立,构建“三区、两核、十五通道、十节点”的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新兴支柱产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

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与处理处置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基本实现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要求。

土壤环境和城市声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强化核安全及应急管理,建设核安全与辐射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体系,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稳步提高。

2、远期目标(2016~2020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进入全面建设生态市阶段。

淡水河等重污染河段水质明显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生态产业得到加强,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生态旅游业走上新台阶,使惠州市建成生态旅游大市。

土壤环境和声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功能区全面达标,完善核安全与辐射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网络,实现辐射源的安全监控,环境管理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成为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三)规划指标体系
根据惠州市自然经济特点及其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广东省给惠州市颁布的指标与惠州市环境现状确定惠州市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与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具体的环境保护目标指标见表4。

四、环境功能区划
(一)生态功能区划
惠州市生态环境设置三级区划体系,其中有4个一级生态功能
区、12个二级生态功能区、28个三级生态功能区。

一级区主要反映惠州市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包括地形地貌和植被状况,二级区则反映惠州市市域范围内生态功能分工、资源开发、城镇建设的特点与要求。

三级区则主要考虑具体区域所承担的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责任和相关要求,具体生态功能区划见表5。

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基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维护,根据惠州市的发展现状和生态保护的需要,提出惠州市生态分级控制规划,采用广东省环保保护规划分级体系,将惠州市划分为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和集约利用区三个控制级别。

(二)水环境功能区划
1、地表水功能区划采用两个体系,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

一级区划分四类(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和开发利用区),是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主要协调地区间和省际间用水关系,从长远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级区划是在开发利用区内进行,主要协调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

2、惠州近岸海域主要位于惠东县和大亚湾区。

根据《广东省近岸海域功能区划》及粤环函【2006】969号《关于对调整惠州市惠东县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意见的函》,进行惠州近岸海域的功能规划。

(三)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根据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原则,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
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为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其余区域为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

(四)声环境功能区划
1、居住环境按1类标准执行;各镇政府所在地、乡村中的工商业和居住混合区按2类标准执行;由县政府及以上政府确定的工业园区按3类标准执行;
公路、铁路(含轻轨)等交通干线两侧200米两侧:
临路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为主(含开阔地)的区域:
①若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道路红线45米的区域范围执行4类标准;
②若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道路红线30米的区域范围执行4类标准;
③若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道路红线20米的区域范围执行4类标准。

(2) 临路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建筑(含三层)为主,则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的区域执行4类标准,第一排建筑背向道路区域仍执行原有标准。

3、在上述所确定的4类标准适用的区域内的学校教室、医院、疗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其室外按2类标准。

五、有关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一)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四)环境保护其他专项规划
六、产业布局指导规划
(一)惠州市产业整体布局指导规划(二)各县(区)产业布局指导规划
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八、重点工程与保障措施
表4 惠州市环境保护目标指标
注:单位GDP用水量为工业用水量、单位GDP SO2排放强度为工业排放量表5 惠州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