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二首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7古诗词二首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7古诗词二首

chì lè 敕 勒 歌
相关资料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
的作品,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词的作者主要是鲜
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其内容丰富,
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
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 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梳理文意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 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 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 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今天让我们来感 受白居易的《忆江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7 古诗词两首 忆江南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 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 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
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梳理诗意
忆江南
词牌名。原题下有词 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 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
从前,指诗人 年轻时曾漫游 江南。
风景旧曾谙。
曾经。 熟悉。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美丽的风景 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比喻
日出江花红胜火,
书写指导:中间是竖提和点,要小 些,人字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音序:S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相似
好似
似乎
造句:这俩小姐妹长得非常相似。
书写指导:下边人字要舒
展,底下横折要带一小钩。
cāng

音序:C
部首:艹 结构:上下
组词:苍白
苍天
苍老

能体现汉字趣味的古诗

能体现汉字趣味的古诗

能体现汉字趣味的古诗
一、《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二、《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三、《南歌子词二首》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我的心与你相伴,切记不要忘了归期。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你是否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对你的相思意?。

唐诗300首大全 古诗大全

唐诗300首大全 古诗大全

唐诗300首大全古诗大全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2、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唐代-高适)黄鸟翩(piān)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wèn)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qī)其。

4、都下送辛大之鄂(唐代-孟浩然)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5、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6、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连江一作:连天)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7、秋夜曲(唐代-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màn)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8、韦处士郊居(唐代-雍陶)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qì)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9、田园乐七首·其一(唐代-王维)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kē)有底,崆(kōng)峒(tóng)散发何人。

10、夜看扬州市(唐代-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xiù)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shēng)歌彻晓闻。

11、遣兴(唐代-杜甫)骥(jì)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qú)小,家贫仰母慈。

古诗二首绝句

古诗二首绝句

古诗二首绝句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所作。

他在此诗中运用了极富感染力的自然景象来表达离别之情,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同身受。

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巨匠杜甫所作。

他用悲秋、独登高台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苦与沉痛,既展示了诗人自身的人生境遇,又表达了深层的社会关怀。

以上是古诗两首,都表达了离别、孤独、苦难等主题,通过自然景象
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原生态的情感。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传承中华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诗词大全(800首)1 《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7 《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绝句》——僧志南(宋)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古诗两首》词句(通用14篇)

《古诗两首》词句(通用14篇)

《古诗两首》词句(通用14篇)《古诗两首》词句篇1【】碧玉──青玉光景──风景【】高──低粗──细新──旧【咏柳】歌颂和赞美瘤树。

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碧玉】绿色的玉石。

本课用绿色的玉石来比喻柳叶。

【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本课用来形容柳条。

【胜日】好日子。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象,因此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读时要体会诗人对春天无限热爱和喜悦之情,读出韵脚的延长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两首》词句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层含义。

4、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请学生回忆过去的古诗积累,检查古诗背诵。

师:同学们刚才朗诵的这么多古诗,有的是写朋友送别,有的是写春日胜景,有的是感叹时光易逝我们理当珍惜今朝,内容丰富,包容万千。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师:人们常说一幅精美的图画,就是一首清丽的小诗。

看着这一幅幅图画,你想起了哪些古诗?(《山行》—杜牧,《赠汪伦》──李白,《回乡偶书》──贺知章,《乞巧》──林杰)。

指名有感情地朗诵,要注意引导把诗的韵味读出来。

生诵完后师说:“这真是画中有诗呀!”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吟诗文)二、学词学句,读懂诗句,想象意境1、自读诗句,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诗的节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二首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二首

古诗词二首【教学要求】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阴。

这句的意思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

这两句的意思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农村的暮春景色。

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穿插了儿童追捉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儿童情趣。

这首小诗突出特点在于设色:黄黄的蝴蝶,飞进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中,一下子看不见了,这是一种绝妙的不同事物的色彩融合。

面对这样一种情景,追赶蝴蝶的顽童会是一种怎样的神态?对照前面“急走”的情形,我们不难想象,孩子是多么希望捕捉到那美丽的蝴蝶!然而,蝴蝶更加顽皮,它置身大自然这一切生灵的守护神的怀抱中,是大自然的博爱掩护了那娇小的蝴蝶。

这时,孩子会有些惆怅,但小诗给我们读者留下的却是盎然的春意,别样的情趣!《清平乐》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

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茅屋。

溪,小溪。

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酒醉。

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

媚,柔媚。

好,问好,闲谈。

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100首简短古诗

100首简短古诗

100首简短古诗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9. 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0. 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图片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11.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5.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6. 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 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18. 青楼怨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4 课《唐诗二首》课文原文、学问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4 课《唐诗二首》课文原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 课《唐诗二首》学问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二、故事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1年。

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 760 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最终得到一个安家之处。

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

诗人由自己的患病,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和蔼宏愿,于是写下流传长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课文翻译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初中古诗集锦

初中古诗集锦

初中古诗集锦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苏轼·北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咏月诗词二首【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水调歌头】(苏轼。

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对联集锦】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杭州岳墓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积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方志敏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6、描写春夏秋的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词二首》优质课件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词二首》优质课件

三年级
下册
7 狮子和鹿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伊索(约前620-前560年),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 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古诗二首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 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 罗马时代流传的讽喻故事,现存 的《伊索寓言》经后人汇集,统 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是 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古诗二首
王安石 (1021年-1086年), 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 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 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古诗二首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祖 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
古诗二首
朗诵古词
阳关曲·中秋月 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词牌名
古诗二首
整体了解《阳关曲·中秋月》是什么词?
这首词记述了作者和弟弟苏 澈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的故 事,抒发了作者对即将与弟弟分 手的哀伤与感慨。
古诗二首
暮云收尽溢清寒,
句意:夜幕降临, 云气收尽,天地 间充满了寒气 ;
主题概括
春节 期间各种民俗文化,描 《元日》描写了_____ 绘了一个辞旧迎新 _________的欢乐景象,写出了人们对 美满生活 的嘱咐和期盼。 _________ 《阳关曲·中秋月》讲述了作者与弟弟久别 中秋月 的乐事,同时也抒发了不 重逢,共赏 ________ 得不又分手的____________ 哀伤与感慨 。
结构

狮 塘 映 欣致 配传 哎 叹

诗词大会必备古诗词

诗词大会必备古诗词

诗词大会必备古诗词对酒行【唐代:李白】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宣城见杜鹃花/ 子规【朝代:唐代|作者: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途中见杏花(唐代-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太湖秋夕(唐代-王昌龄)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蚕谷行(唐代-杜甫)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书怀(唐代-杜牧)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南歌子词二首(唐代-温庭筠)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词二首·其二(唐代-刘禹锡)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题友人山居(唐代-黄滔)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

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

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代-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唐代-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汉江临泛(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高中人教版高一必背古诗词原文

高中人教版高一必背古诗词原文

高中人教版高一必背古诗词原文古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人教版高一有哪些必背的古诗文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人教版高一必背古诗词的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一上册必背古诗词原文:1、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人教版高一上册必背古诗词原文:2、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人教版高一上册必背古诗词原文:3、荷塘月色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古诗词二首

古诗词二首

古诗词二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心中牵著一種思念,
在茫茫宇宙一角落。

張牛仔一吹口琴,
感受憶訴想念所憐。

倦客任思量,
無聊溪裏看花開。

心如靜水深,
豈知返鄉船浮沉?
明月如鏡,
照亮中午火把頭。

惆悵心頭事,
襟怀多少綠茵茵。

那不知
怎樣面對重楊駁子、九門重門天涯深。

思量空城無人返,一江孤鴻作何訴?殘波濤邊,
故事多少對酒醉;心中牽著一種思念,遠行難舍不肯歸。

新版7古诗词二首_忆江南_敕勒歌教案作业题(有答案)

新版7古诗词二首_忆江南_敕勒歌教案作业题(有答案)

7 古诗词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忆、南、旧、如、阴、似、苍、低”8个生字,会认读绿线内的“胜、勒、庐、笼、茫”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

并能根据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3.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素材】1.唐朝诗人白居易相关资料2.北朝民歌相关资料3.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古诗词【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忆、南、旧、如”4个生字,会读“胜”字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1)1.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指生回答。

2.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江南水乡,见过江南的美丽景色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7课《古诗词二首》中的第一首,领略一下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江南水乡的美丽。

(课件出示2)3.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忆江南)4.学习“忆、南”,记忆字形:(1)“艺”换偏旁,就变成了“忆”。

“忆”是心里的感觉,所以用“竖心旁”。

理解“忆”的意思:(回忆、思念)(2)“南”要注意中间部分不是“羊”。

二、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简介相关知识(1)简介诗人“白居易”。

(课件出示3)白居易,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了解“江南”(课件出示4):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 元稹》)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作业: 1.背诵并默写《竹里馆》《春夜洛城闻 笛》《月下独酌》(其一) 2.请写出分别带有“梅”“兰”“竹”
“菊”“月”“雁”的诗句。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指《折杨柳》,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汉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叙离别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之情。
【句解】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 的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 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 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 柳》曲,有谁能不勾起思 乡之情呢?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现
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 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
竹里馆 独 坐 幽 篁 里, 弹 琴 复 长 啸。
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 深 林 人 不 知,
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 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
柳永《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 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 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 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月:离情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
课外古诗词诵读
R·七年级下册
曹县博宇中学 刘秋敏
考考你:古典诗词知多少?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 指的是
重阳节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是写哪位诗人?
李白
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其 中“三父子”中谁是父亲?
苏洵、
4、“初唐四杰”是哪四位?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 心性。(唐·王昌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答案: 王勃、骆宾王、 杨炯、卢照邻
5、从下 列五个成 语中各取
• 别开生面 • 刻骨铭心
一个字,
• 相见恨晚
重新组合 顺序连成 一句诗。
• 惊弓之鸟 • 惊天动地
答案:恨别鸟惊心
6、请说出“诗佛”和“诗仙” 分别指的是谁?
王维、李白
览诗 词 课 题 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竹里馆
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 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象举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诗常见意象集释
柳:依依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 意味。
明 月 来 相 照。
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 林 人 不 知, 明 月 来 相 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
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
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
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
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 下独坐、弹琴长啸的 悠闲生活,表现了隐
寒蝉:悲凉的同义词
• 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 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 想家园之情。
•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 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 离愁别绪的气氛。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与羁旅伤感
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 者闲适的生活情趣。
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 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 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 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 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竹里馆》也是诗人在意兴清幽、心灵澄 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 幽澄净的特点悠然相会而作。
诗句解读
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这里指“幽篁”。
竹里馆
王维
嘬口发出悠长清越
独 坐 幽 篁 里,
的声音,类似于打 口哨。
弹 琴 复 长 啸。
与“独坐”相应,意思
深 林 人 不 知, 是说,独坐幽篁,无人
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0),字摩诘,人称 “诗佛”。太原祁州人,唐代杰出诗人、 画家。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 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派 的代表人物。王维的作品风格是清新淡雅, 禅意丰富,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
(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 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 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 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 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 园情,因作此诗。
诗句解读
春夜洛城闻笛
悄悄地飘来声音。
李白
故乡,家乡。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即洛阳。
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 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 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中考链接 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 歌的主旨正是表达思乡之情,这种思乡 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杨柳》的曲调引起 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诗词知识 拓展 意象
–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 “象”:物象、形象。 –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
明 月 来 相 照。 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
意,来相映照。
【句解】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放肆地吹 着悠长清越的口哨。幽深 茂密的竹林无人知晓,唯 有天上皎洁的月亮映照着 我,殷勤地来相伴。
竹里馆 独 坐 幽 篁 里, 弹 琴 复 长 啸。 深 林 人 不 知, 明 月 来 相 照。
重点赏析
有时文人墨客还借孤高、美丽的月寄托失意之情: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冰雪:忠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冰心”,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 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 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 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 支《折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句诗修 辞讲究(借代),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 曲中听到了折柳。用折柳指代离愁别绪的曲声能唤 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 新激荡起来。
写作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
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 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 静,万事不关心。”因而他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
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 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 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 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它的形象尤其难以 忘怀。诗歌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 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主旨归纳
重点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 己闻笛的感受。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 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 的听众,这就是“暗”字的意味。“散入春风 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优美的笛声飞遍了 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