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合集下载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总结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总结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总结
种群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同一物种个体在特定地点的总体。

种群的特征可以通过种群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和动态等多个方面来描述。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逐一总结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1. 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是指某一种群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数量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生态位、竞争关系等。

种群数量的估算通常使用生物统计学方法,比如抽样调查、标记重捕法等。

2.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与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生境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密度过高会导致资源竞争和适应性进化,密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孤立效应和基因流的减少。

3. 种群分布
种群分布是指个体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和分布规律。

常见的种群分布模式有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种群分布模式与环境因素、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等密切相关,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4. 种群结构
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大小结构等特征。

种群结构对种群的生态过程和动态演变有重要影响,也是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重点。

5. 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增长、减少、扩散、漂移、灭绝等现象。

种群动态与繁殖力、死亡率、移居率、环境压力等密切相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

以上是种群的一些重要特征知识点的总结,种群是生物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种群的特征》 知识清单

《种群的特征》 知识清单

《种群的特征》知识清单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要准确理解种群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即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2、强调是同种生物,不同种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3、是全部个体的集合,而不是部分个体。

例如,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构成一个种群,而池塘里的所有鱼就不是一个种群,因为它包含了多种鱼类。

二、种群的特征种群具有多种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种群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

1、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它是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比如,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大;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减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一个地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会对该地区的人口数量产生重要影响。

4、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课件18:4.1 种群的特征

课件18:4.1 种群的特征
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等。
知识延伸
除了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 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 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还能用 样方法吗?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 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 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举例:在对某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 ,第一次捕获并 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为15只,请运 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②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 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降低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四)年龄结构
1.概念: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组成 幼年个体很多, 各年龄期的个体 老年个体很多,
特点
老年个体很少 数目比例适中 幼年个体很少
出生率与 死亡率
种群密度 发展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会 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在一段 时间内保持稳定
种群密度会 越来越小
A 增长型
N=(4+6+8+8+9)/5=7只/hm2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 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 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四、1种群的特征

四、1种群的特征
生物必修3
(3)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对种群数量有很大影响。
5、性别比例: (1)概念: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生物必修3
(三)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决定
年龄组成
预测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影响 性别比例
生物必修3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生物必修3
4、年龄结构: (1)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
体数量的比例。 (2)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生物必修3
➢增长型
•幼年个体_较__多____,老年个体_较__少____; •出生率_大__于____死亡率; •种群的密度会_在__一__段__时__间__内__越__来__越__大____。
2、某生态学家考察某草原后,认为未来几年,
该草原鼠害将非常严重,该生态学家作出这样预
测的依据是( B )
A.鼠群的数量和密度
B.鼠群的年龄迁入和迁出率
生物必修3
返回
有问题下课后 继续探讨!
生物必修3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一、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三、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生物必修3
一、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 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例 (多选):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___A__C_。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生物必修3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4.1 种群的特征

4.1 种群的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随__机__取__样__,不能掺入 任何主观因素。
2.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五__点__取_样__法__、___ ___等__距_取__样__法____等。
3.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平_均__值___作为该种 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用样方法可以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吗?
有多少只? 解: 39
15
N
34
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为多少?
N=88只
种群密度=88/2=44只/hm2
被捕过一次的田鼠,再次捕捉的难度增大,因此计算的种群密
度偏大还是偏小?
N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1 种群的特征(共30张PPT)
39 34 15
思考:标志重捕法在标记时 要注意些什么?
△△△△△★★★ △△△★★★△★△△★★★★△△★ ★ ★★ ★★△ △△△ △ ★★★△△△

种群的特征一轮讲义

种群的特征一轮讲义

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3)完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个体总数N 初次捕获标记数M =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 。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 )(4)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 )(5)依据年龄组成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6)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 2.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提示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4.1 种群的特征

4.1 种群的特征

C 衰退型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 群密度下降。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1)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 (2)估算法: 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时
①样方法 ✓植物或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②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黑光灯诱捕法: 趋光性的昆虫
问题探讨1 10 m
10 m
怎样估算这块草 地中蒲公英的数 量?
①样方法
•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植物,也可用于昆虫卵的数 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植株上的 蚜虫、跳蝻等。
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 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4)性别比例的研究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小结
出生率 直接决定 种群数量 直接决定 迁入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
迁出率
预测变化趋势
间接影响数量变动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②标志重捕法 • 注意事项:
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②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过分醒目易被捕食。 ③标志符号持续存留时间不短于研究时间。 ④数量变动:在研究期间,没有较多个体的出生和死 亡,也没有较多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 基本步骤:a.确定调查对象 b.确定样方并取样(随机取样)

课件15:4.1 种群的特征

课件15:4.1 种群的特征
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 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
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B.各个年龄段人数相等的人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出生率或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 死亡的个体数目 D.迁入率和迁出率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标志重捕法的条件: ➢标志方法必须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活动。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标志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研究时间。 ➢在下次取样之前,被标志的动物必须在种群中完全混 合均匀,这也是进行标志重捕的前提。 ➢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例.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 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 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 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 少只?种群密度约为多少?
N=(42×38)/12=133只
M= 133 /2= 66.5只 / hm2
4.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⑴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⑵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 群密度高。 ⑶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 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 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⑷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 而密度很快下降…… ⑸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 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⑹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Hale Waihona Puke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种群的特征笔记

种群的特征笔记

种群的特征笔记一、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能自由交配、繁殖),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③全部个体3、举例: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一个蜂巢中的所有蜜蜂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是指单位空间(单位面积、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越多。

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2)特点:随种群的不同、环境的改变有差异。

(3)调查方法:①总数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②取样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一般总数调查较难,计数种群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

1.1样方法(1)取样调查中的两个概念①样方:样方也叫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叫做样方。

②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③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2)常用取样①点状取样法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4—1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

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

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4—1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

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4.1 种群的特征

4.1 种群的特征

假设一个国家,每10万人中有幼年(20岁以下)、 中年(21~59岁)和老年(60岁以上)各3.3万人, 那么20年后该国人口会怎样变化?
若一个国家,每10万人中有幼年有7万人、中年和 老年各1.5万人,那么20年后该国人口会怎样变化?
若一个国家,每10万人中有幼年和中年各有2万人, 而老年有6万人,,那么该国人口会怎样变化?
个体的统计:方框内加相邻两边。遵循
记数方法:一个规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蒲公英
——其他植物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 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 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 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 种群密度?
N=(4+6+8+8+9)/5=7只/m2
性别比例
只影响 出生率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既影响 出生率, 也影响 死亡率
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
决定密度大小
种群数量
迁出率、迁入率 出生率、死亡率
外界环境
A 胰岛素降糖的途径有3点: 1.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 2.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糖原,从而降糖; 3.如果葡萄糖还有多余,则转化成非糖物质
种群具有哪些特征?
数量特征 空间特征
一、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 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种群研究的
核心问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草场面积29500m2,有6700头羊,思考羊 的密度是多少? 0.23只/m2
标志重捕法:

4.1种群的特征

4.1种群的特征

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1、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例:①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②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2)公式: 种群密度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可得:N= n(重捕个体数) ×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 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 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
4. a.样方法
(1)★适用范围:常用于
和 _____ 等)
(2)①取样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用的取样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数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标志重捕法
(1)★适用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
⑴预测三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如何变化? ⑵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高中生物种群及其动态必背知识点附图

高中生物种群及其动态必背知识点附图

1. 1.种群的特征(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特征。

2.种群:一定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间接,其中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可以影响出生率(记住,不影响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4.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5.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的未来变化趋势6.杂草不是一种草,出生率大不一定增长,可能死亡率更大7.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小,个体大的种群)8.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植物和活动范围小和活动力弱的,用样方法,原则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是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2)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用标记重捕法,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乘以第二次捕捉的除以第二次捕捉中带标记的9.样方的边界上正好有生物,我们用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只计两边夹角10.样方的面积越大,越接近实际值,草本植物的样方一般为1平方米,灌木的16平米,乔木一般100平米11.标记重捕法的时候,标记物不能容易脱落,不能过于醒目。

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或容易被天敌捕食,会造成比实际数量偏大,如果标记的容易被人类捕捉,会造成比实际的偏小12.黑光灯诱捕法范围: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13.抽样检测法范围:适用于微生物。

14.种群的J型增长,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竞争物种,也就是理性状态,数学公式是N t=N0λt,其中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t表示时间。

15.λ小于1表示衰退,大于1表示增长型,等于1表示稳定型16.增长率大于0,种群就是增长,注意和λ的区别17.数学模型(如J型增长)和曲线图,数学模型更加的直观和准确,曲线图没有公式准确18.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最初的一段时间,可以认为接近J型19.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减去S型增长的数量,是环境阻力减少的数量20.种群的S型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不是最高点,是稳定的点),原因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现实状态)21.S型的前期是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个体数量少。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概述1.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个体总数。

(例如,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鲤鱼都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构成:指人口中每个年龄段的个体比例。

知识点总结这一部分是生态学的基础,也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小单元。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和培养基中酵母种群的动态变化。

其中,人口数量变化是本部分的首要任务。

种群是指某一自然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

我们主要研究人口的数量特征。

人口密度是人口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移民率和移民率是决定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不直接决定人口密度,但可以用来预测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

个体在其生存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空间特征。

通常有三种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种群数量的变化我们主要研究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类型。

“j”型曲线是在理想状态(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可用公式nt=n0λt表示,(λ表示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数)由图形和公式都可看出,没有k值。

“S”曲线是指在自然条件(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下,人口经过一定时期的增长后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环境容量(即K值)是指在不破坏环境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空间内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

当种群达到K值时,它保持稳定。

一般来说,当种群为K/2时,增长率达到最大。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用于生产实践中的捕捞和病虫害防治。

常见考点考法这一部分在高考它通常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检查对人口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其中,人口密度和人口数量变化曲线是过去的常识。

在通常的测试中,简短回答部分通常检查种群密度调查实验和探索培养基中酵母种群动态变化的实验。

常见误区提醒年龄构成只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这一趋势可能无法实现,因为气候、食物和天敌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4.1种群的特征

4.1种群的特征
①含义P62 ②公式
③使用范围:动物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意义: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
3、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
2、类型:一般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①随机分布:指每一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 点出现的机会均等,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 他个体的分布。 原因: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 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实例:蜘蛛的分布,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杂草 等的分布。
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一、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P61: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①含义P60 ②公式 种群密度=(N1+N2+N3+……+Nn)⁄n ③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P62)
(2)标志重捕法
落的分布,蚂蚁、瓢虫等的分布,人类的分布等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
群 小 结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特 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 征 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或死亡)的新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四、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 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1、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4.1种群特征

4.1种群特征

出生率高, 死亡率低
为什么大熊猫被列为 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后,数量仍然不能迅 速增加?
食性单一
繁殖能力差----出生率低
思考:你能根据迁入和迁出 现象说出什么是迁入率和迁 出率吗?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 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 个体具有出生、死亡、年龄、性别等特征, 那么种群也具有这些特征吗?
没有
★ 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特征呢?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
种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
1. 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 积中的个体数(个/m2、 km2、m3)。
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 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 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4、样方的大小一般定为多大?
一般来说,样方大小为:乔木__,灌木 100m2 2 2 16m 1m __,草本__;取样统计时,取样植物不同 都应统计 生长期的个体数____。
5、取样的方法有哪些?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直接计数法
植物 估算法
样方法
动物
标志重捕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确定调查对象
计算种群密度 选择样方 计数
1、利用样方法如何计算种群密度? 2、适用的调查对象有哪些? 3、探究实验中为什么选择某一双子 叶植物? பைடு நூலகம்、样方的大小一般定为多大? 5、取样的方法有哪些? 6、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 A.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 生伤害 • B.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 生活 •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 内不能脱落 • D.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 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种群的特征(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种群和群落)

C
n(重捕个体数) M(总标志数) N= × m(重捕中标志数) 33(重捕个体数) 25(总标志数) N= × 5x33(重捕中标志数)
【例3】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 的是 ( ) A.在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我们一般选择丛生或蔓 生的单子叶植物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 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产生原因:在食物和空间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 害等条件下。 (2)数学模型: Nt=N0λt ,N0为 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 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代 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 (3)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C
知识回顾
1、进化的角度: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 基因库的基本单位。 2、生态学的观点: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一、种群的特征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1、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例:①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②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例2】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 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 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 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 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 )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
二.种群特征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量方法:
............
方法步骤:1.选取样方:原则:随机选取,不能加入人为主观因素
样方大小:一般1m2
五点取样:适用于非长方形区域
等距取样:适用于长方形区域
2.统计各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其密度。

(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的计数:计左上边及其夹角。


3.计算出各样方的平均值,代表整个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应用对象: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
方法步骤:1.第一次捕获,标记后释放
2.第二次捕获,计捕获数及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数
3.N/N1=N2/N0→(种群总数=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量/重捕标记
个体数)
(N:总数, N1:第一次捕获量, N2:第二次捕获量, N0: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如一年)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3)影响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的比率。

(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不变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
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总数的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具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2)类型: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雌雄相当型,如高等哺乳动物,人类等
雌多于雄型,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海豹等
雌少雄多型,如白蚁种群
(3)意义: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繁衍,雌>雄,有利于生殖。

(4)应用: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昆虫雄性个体,干扰昆虫的交尾,从而
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三、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2.类型:
(1)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
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
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

(2)均匀分布: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

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

(3)集群分布:种群个体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

其形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