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朗诵课文
1.听录音(注意读音、停顿。)
2.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学生跟着老师大声朗读,要读出感情。)(多媒体资料显示)
不以千里称也。(流露无限痛惜的感情。)
安求其能千里也?(流露愤怒谴责的感情。)
其真不知马也。(流露痛切、嘲讽的感情。)
(二)疏通课文,探究问题
1.疏通第一段(多媒体资料显示)翻文略(多媒体资料显示)(指名学生点出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此段文字,然后纠正、肯定。)
伯乐(擅长相马的人,指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指人才)而(表转折,但是)故(因此)虽(即使)祗(通“只”)辱(辱没)于(在)之(助词,的)骈(一同)以(因为)称(著称)
2.探究问题(学生思考,提问回答,给予肯定。)(多媒体资料显示)
①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悲惨遭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多媒体资料显示)翻文略(多媒体资料显示)(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3.疏通第二段(指名学生点出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此段文字,然后纠正、肯定。)
之(定语后置、不译)食(顿、餐)或(有时)粟(粮食)食(通“饲”,喂)其(代“千里马)食(通“饲”,喂)是(这样)虽(即使)能(能力、能耐)食(吃)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外(表现在外面)见(“见”通“现”显示)且(犹,尚且)常(普通的)等(等同)安(怎么)能(能够)4.探究问题(学生思考,提问回答,给予肯定。)(多媒体资料显示)
①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本段从侧面怎样讽刺了喂马者?(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④第二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5.疏通第三段(多媒体资料显示)翻文略(多媒体资料显示)(指名学生点出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此段文字,然后纠正、肯定。)
策(鞭打)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尽(竭尽)其(它的)材(通“才”才能)之(助词,无意义)而(连词,表转折,但是)通(通晓)策(鞭子)而(连词,连接成分)临(面对)其(表反问,难道)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其(表推测,恐怕)知(了解)6.探究问题(学生思考,提问回答,给予肯定。)(多媒体资料显示)
①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②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
③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真不知马也。”)
④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⑤归纳第三段的意思:(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
八、总结全文(多媒体资料显示)(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总结)
1.写作思路:
《马说》
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2.全文寄托作者怎样思想感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说明本文寓意、写作手法:
千里马:人才
伯乐: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不识人才的统治者(小结)托物寓意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揭露“食马者”“不知马”。揭露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