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共同体构建 政策依据

合集下载

沁阳一中“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方案

沁阳一中“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方案

沁阳一中“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方案“学生成长共同体”,其核心是以学生操行量化为手段,以小组合作为保证,以激励评价机制为动力,充分发挥学生间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功能,给学生以正面的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其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小组、班级的共同成长.一、全面推行操行量化考核“操行量化”是对学生进行长效、全面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此,学校制定了《沁阳一中学生操行量化细则》,该细则是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权威评价,代表学校意志,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同时它将操行分与学生奖励和处罚挂钩,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指引作用,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要求全校所有班级必须实行操行量化考核,班主任可以在不改变《沁阳一中学生操行量化细则》基本原则和加扣分分值的情况下灵活进行操行量化。

每一名学生建立操行积分档案,每月进行汇总,学生处将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二、建立操行考核的奖惩机制学生每月的操行得分分为两类:学生个体得分和小组平均分。

学生的个体得分是学生评月度班级之星的依据,如果学生操行得分在60分以下的,班主任可据此向学校申报对学生进行处分;小组平均分是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的依据。

班主任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确定本班的奖惩方法,并将具体方法上交年级组备案。

(还可以制定出每个小组的奖惩办法,由各小组自行制定)三、重新架构班干部队伍学生政教量化管理干部队伍由四部分构成,即由政教处负责、年级实施、学生会组织检查、各班行政组长参与实施,对每个学生及小组成员实行捆绑评价,具体到每一个同学及所在组的政教量化积分。

学校组织的检查包括门岗、楼管及服务队的检查平时检查和学校组织的突击检查。

四、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纪律表现,班级必须建立有效的、及时的反馈系统,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引。

班级应建立以下反馈体系:第一,个人操行得分排行榜,每周公示每个同学的得分情况;第二、小组操行得分排行榜,每周汇总出小组操行得分的平均分并予以公布,评出最佳管理团队、最佳进步团队;第三、每月评出班级之星,展示在班级公开栏之中,奖项参考:自学之星、帮扶之星、展示之星、质疑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纪律规范之星、健康之星、最佳小组长等;第四,小组成绩对比表,月考或半期、期末考试成绩下发后,汇总出小组的平均分和操行平均分并予以分布,前三名的或进步大的小组,对于组长和组员可加一定的操行分。

学生成长共同体

学生成长共同体

学生成长共同体作者:林潭清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位于鞋城黄埠镇,高速发展的工业,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机遇是学校不断壮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挑战是给了学生更多的诱惑,不少学生甚至觉得不用怎么读书也能轻松赚到钱,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多年来,我校针对这一现状,重点致力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以课题《中学生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为引领,全面加强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经过一番努力,确实,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被评为惠州市德育示范学校,但教学水平却始终在全县中下游徘徊,德育与教学两架马车一前一后,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和提升。

为此,近年来,我校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多方探索,提出了以“学生成长共同体”研究为引领的工作思路,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概念“学生成长共同体”,在微观上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学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学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

是学习小组发展的升华。

“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成员,在彼此尊重、理解、坦诚、关爱、接纳、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就思想、心理、行为、生活、学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制定目标计划,探讨解决办法,不断实践反思,共同促进,全面发展。

二、学生成长共同体的研究现状陶行知先生在1932年就提出“即知即传人”的思想。

并将这种“把学到的知识随时传给周围的同伴”付诸实践。

可以说是“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者。

然而后来,这种学习关系、学习形式逐渐被人们忽视。

到上世纪中后期,我国逐渐开始学习小组的研究与尝试。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引领课程改革转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自主发展和同伴互助相结合,为学习小组建设促发展提供了指引。

但学习小组绝大部分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在课内开展活动的,极少延及到课外,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缺乏整体、螺旋上升式的层递成长效果。

小学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共同体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小学共同体是指学校内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共同育人、共同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共同体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小学共同体的实施目标是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内外各方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提升。

三、实施步骤。

1.建立共同体组织。

学校内部应建立共同体组织,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共同体能够有序运行。

同时,还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建立起学校和社会各方的紧密联系,为共同体的发展提供支持。

2.开展教师培训。

共同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一环,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共同体的成效。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共同体的发展需求。

3.促进学生参与。

共同体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共同体,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共同体的发展贡献力量。

4.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学校应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教育合力。

四、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步骤,小学共同体将取得以下效果:1.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具有更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得到提升,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4.家校合作得到加强,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小学共同体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内外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体的建设,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希望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努力,为小学共同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共同体实施方案一、前言。

小学共同体是指以学校为基础,以小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和社会为支持,通过共同努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共同体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二、实施目标。

1. 建立和完善小学共同体组织结构,形成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建共享机制。

2. 加强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3. 建立健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步骤。

1. 建立小学共同体组织结构。

(1)成立小学共同体领导小组,明确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

(2)建立小学共同体工作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设立小学共同体教研组,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2. 加强教师培训。

(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开展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

3. 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制定小学生素质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和方式。

(2)组织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家校合作。

(1)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平台,促进家校沟通和交流。

(2)开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各种形式活动,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小学共同体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加大政策支持,为小学共同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3.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小学共同体建设的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实施效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政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政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政策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相关政策引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同体认同、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为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造和传承,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相关政策,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和责任意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并探讨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相关政策。

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制定的教育政策1.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学校教育应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伟大传统、优秀文化和民族特征,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促进民族认同感的增强:通过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推广汉字和普通话的使用,让全国各个民族的学生能够用汉语与其他民族交流,加强彼此的认同感和沟通能力。

3. 强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在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鼓励学生乐于奉献社会、服务他人。

4. 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尊重和保护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风俗和习俗,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构建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1. 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通过教育政策的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丰富了学生的民族情感,并促进了全国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2. 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对中华文化更加自信,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这样的教育政策有助于加强全国各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

3. 强化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社会公德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学生逐渐增强了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了他们对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

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成长共同体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成长共同体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同育人,形成一种共同育人的教育模式。

二、实施方案。

1.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机制。

成长共同体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合作。

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建立起家校共育的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学校一起为孩子的成长贡献力量。

社会应当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长共同体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教育实施方案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学校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成长共同体,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支撑。

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高水平的教育专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要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4. 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成长共同体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因此,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兴趣、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形成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5. 加强成长共同体建设宣传。

实施成长共同体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因此要加强对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宣传和推广。

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成长共同体的理念和实施方案,引导家长和社会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

2023年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计划

2023年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计划

2023年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计划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发展全面能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计划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2023年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计划的意义、目标、实施措施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一、意义: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计划是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均衡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该计划,可以打破城乡教育之间的壁垒,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二、目标:1. 提高农村地区学校教育质量。

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引进城市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2. 促进学校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通过结对帮扶,城市学校可以与农村学校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教育模式。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结对帮扶,农村学校可以借鉴城市学校的教育经验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措施:1. 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

结对学校应制定区域特色的帮扶计划,明确帮扶内容和时间表,确保帮扶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引进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

城市学校可以派遣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同时,可以组织农村学校的教师到城市学校参观交流,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3. 支持农村学校的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配备。

城市学校可以向农村学校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并帮助其配备教育资源,如图书、实验设备等。

4. 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活动。

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可以开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困难与解决办法:1. 城乡差距大,农村学校师资和教育资源不足。

解决办法: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途径,增加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引进优秀师资和教育资源。

2. 学校共同体合作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

小学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一、背景及意义学校共同体是指由多所小学共同组成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家校合作和学校间交流合作为目标的组织。

学校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促进小学间资源共享、教学互助、经验交流,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本次实施方案旨在建立和完善小学学校共同体,为学校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二、学校共同体的目标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借助学校共同体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专业交流和学习,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学校共同体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共同体通过促进家校合作,加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效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学校间交流合作。

学校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促进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研成果的应用效果,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学校共同体的组成和划分(1)学校共同体由若干个小学组成,每个学校共同体的成员学校应具备强烈的组织合作意愿和相对平衡的教育教学实力。

(2)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划分学校共同体,每个学校共同体的成员学校应在相近的地理区域内,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

(3)每个学校共同体应设立一个联络组织,负责学校共同体的日常管理和组织活动。

2. 教师交流与学习(1)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和学习活动,如教研讨论、观摩课程、教学展示等。

(2)鼓励教师互相观摩课堂,开展课后反思与讨论,相互借鉴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邀请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学生共同活动(1)定期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如主题讲座、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

(2)组织学生间的竞赛和交流,如作文比赛、秧歌表演、科技制作等。

(3)举办学生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哈拉哈达寄宿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自主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班主任导师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班主任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着力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结合我校具体校情,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班主任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落实班级精细化管理,提升班集体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的发展目标,具体为“八共八同”,即:在学习上共研讨、同分享;在读书活动中共阅读、同进步;在劳动中共劳动、同友爱;在体育活动中共锻炼、同健体;在第二课堂中共活动、同发展;在生活中共沟通、同和谐;在守纪上共自律、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共欣赏、同分担。

二、组建领导小组:组长:赵润军副组长:汪磊唐大伟成员:张莹莹原鹤华全体班主任三、方法措施(一)分组定人,构建“成长共同体”分组定人就是确定成长共同体的最小单位——成长共同体小组。

成长共同体小组由包导老师和小组内学生组成。

1、定班级学期初,在政教处、教导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班班主任。

2、定导师教导处根据班主任配备情况将各任课教师分到班级作为该班的导师。

3、定学生班主任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思想状况)和课任教师思想状况和任教特点,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给每位学生确定一名课任教师做该生的导师。

在定学生组建小组过程中,根据班情,每个小组可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了便于管理,给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关于资优生成长共同体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于资优生成长共同体培养模式的探索

昌邑一中资优生成长共同体模式及管理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普通高中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基于我们学校的现实,我们提出了“资优生成长共同体培养模式”。

资优生,从广义上说,是指具有某种技能或特长的学生和学生群体;从狭义上说,是指资质特别优秀的学生或学生群体。

我们学校培养的资优生是指能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负责任、有担当,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潜质和能力的优秀生群体。

资优生成长共同体就是基于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负责任、有担当,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潜质和能力的社会精英,是教师、学生、家长、校友、其他社会资源(如大学、初中、小学、兄弟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围绕资优生成长形成的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围绕共同的目标加强沟通交流,精细化、高效率的解决资优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德智体美等各种问题,共享互促,教学相长,荣辱与共,使教育本身获得最优质的融合和超验升华。

一、资优生成长共同体培养模式探索的背景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需要大量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美国之所以发达,就是得益于拥有无数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优势,我们国家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这是时代和民族交给我们教育的历史使命。

这些人才的培养高中教育责无旁贷,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也一直是我们努力研究的课题,这个课题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这项工作是从我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将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我们县级中学受师资生源的局限,要想有大的发展和突破,必须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先进高端的课程和高效科学的课堂做支撑,资优生成长共同体模式就是要在县级普通中学打造精神高地、课程高地、课堂高地,以此来带动教师、学生、家长的全面发展和课程、课堂的全面提升,从而引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

学校共同体发展实施方案

学校共同体发展实施方案

学校共同体发展实施方案学校共同体发展实施方案是指为了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和共同体建设而制定的具体实施措施。

通过构建学校共同体,营造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下面是一个关于学校共同体发展的实施方案,详细说明了实施的目标、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目标1.构建共同发展的学校文化:倡导尊重、合作、分享的价值观念,培养学校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共同追求学校的整体发展。

2.增进全体成员的参与感:加强学校内外部成员的关系和沟通,提高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3.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通过共同合作和努力,推动学校融入社会研究前沿,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实力。

二、措施1.建立共同体组织结构:成立学校共同体委员会,并设立学生、家长、教职员工代表,负责协调共同体内外各方资源,制定共同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打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讲座、学术交流会等,鼓励学校全体成员参与,促进各方的情感融合和共同进步。

3.拓展资源共享机制:设立学校共同体教研平台和资源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4.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座谈会和家长会议,了解各方的需求和意见,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改进。

5.强化教师发展:设置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6.鼓励学生参与共同体建设:设立学生社团和志愿者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发展和社会服务中,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

三、预期效果1.学校共同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声誉得到提升。

2.学校内外部成员的关系更加和谐,团结协作的共同体氛围明显增强。

3.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教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4.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增加,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5.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提高,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和互动加强。

小学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发展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更高,需要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

小学学校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各地小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小学学校共同体可以理解为多个小学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关系。

通过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和合作互助,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制定小学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希望能够通过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二、共同体成员小学学校共同体的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

每个成员在共同体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共同为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1. 学校领导:负责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各项工作,提供资源支持,并指导各校领导开展教学管理。

2. 教师:共同体中的教师应具备高素质和专业能力,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和经验分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学生:学生是共同体的主体,他们通过交流互动和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4. 家长: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应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并与学校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三、共同体的组织与管理1. 共同体的范围:按照地理位置和资源情况,将相邻小学划分为一个共同体,以便于协作和联动发展。

2. 共同体机构设置:共同体设立理事会,由各个成员学校的代表组成。

理事会负责制定共同体的发展规划和运行制度,认定优秀教师和学生,协调共享资源。

3. 共同体资源共享:各校之间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共享优秀教师的授课录像、教案设计和教学资源。

4. 共同体活动:共同体可以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和培训活动。

例如,开展教学观摩、教育研讨会、课题研究等,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共同体的特色与创新小学学校共同体不仅仅是资源共享和交流,还需要有一定的特色与创新。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小学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亟需开展共同体合作,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实现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小学教育共同体,促进小学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共同研究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共同体建设方案1. 组织架构共同体建设由小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牵头和协调的任务,成员包括本地区内各个小学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

共同体设立指导委员会,由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和教育专家组成,负责决策共同体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计划和评估共同体建设成效。

2. 发展计划和内容(1) 建立共同体学习平台。

共同体建立一个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各类教育资源和教学案例分享,教师可在平台上共同研究教育问题、交流经验和分享教学成果。

(2) 举办教研活动。

共同体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包括学科教研、教学方法研讨、教育技术应用等,通过共同的教育研究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实施师资培训。

共同体组织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成员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 开展教学互访。

共同体成员学校之间进行教学互访,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5)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计划。

共同体成员学校在教育资源方面进行共享,通过共同购置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资金和资源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用于共同体建设和发展计划的实施。

同时,鼓励共同体成员学校自行筹措资金,并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及其他资源,以提高共同体建设的可持续性。

4. 评估机制建立教育共同体成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共同体建设的效果和成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发展计划,提高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性。

三、预期效果和影响1.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通过教研活动、师资培训和教学互访等,共同体成员学校的教师能够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教育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通用4篇)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学校教育共同体章程

学校教育共同体章程

学校教育共同体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教育事业的与发展,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教育质量与水平,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学校教育共同体内的各成员单位,包括各级学校、教育研究机构及其他相关教育单位。

第三条:学校教育共同体的成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保证教育质量;努力营造优越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教学。

第四条:学校教育共同体的宗旨是共同开展校际合作,共享教育资源,相互借鉴经验,互助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学校教育共同体内设秘书处和学术指导委员会。

第六条:秘书处为学校教育共同体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各项合作与交流活动,全面负责共同体的运行与管理。

第七条:学术指导委员会由共同体内的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教育管理者等组成,负责为共同体成员提供学术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与研究。

第三章:合作与交流第八条:学校教育共同体成员应当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校际交流、师生互访、教学相长等方式,分享教育资源、教育成果和教育经验。

第九条:共同体成员可以建立教育合作项目,共同开展学科研究、教育实践和教师培训等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第十条:共同体成员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共享教学资源、教育科研成果和优秀教育案例,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四章:质量保障第十一条:学校教育共同体成员应当共同建立评估制度,定期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十二条:共同体成员应当遵循学校教育共同体的宗旨和章程,积极参与共同体的活动,共同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十三条:共同体成员应当建立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教育质量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四条:学校教育共同体应当设立奖励制度,对在校际合作、教学研究、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哈拉哈达寄宿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自主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班主任导师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班主任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着力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结合我校具体校情,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班主任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落实班级精细化管理,提升班集体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的发展目标,具体为“八共八同”,即:在学习上共研讨、同分享;在读书活动中共阅读、同进步;在劳动中共劳动、同友爱;在体育活动中共锻炼、同健体;在第二课堂中共活动、同发展;在生活中共沟通、同和谐;在守纪上共自律、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共欣赏、同分担。

二、组建领导小组:组长:赵润军副组长:汪磊唐大伟成员:张莹莹原鹤华全体班主任三、方法措施(一)分组定人,构建“成长共同体”分组定人就是确定成长共同体的最小单位——成长共同体小组。

成长共同体小组由包导老师和小组内学生组成。

1、定班级学期初,在政教处、教导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班班主任。

2、定导师教导处根据班主任配备情况将各任课教师分到班级作为该班的导师。

3、定学生班主任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思想状况)和课任教师思想状况和任教特点,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给每位学生确定一名课任教师做该生的导师。

在定学生组建小组过程中,根据班情,每个小组可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了便于管理,给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铁车中学校外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铁车中学校外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铁车中学校外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教育改革大趋势下,铁车中学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多年来始终遵循“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的教育才是最优质的教育”的宗旨,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紧密结合。

针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一薄弱环节,着意进行深化升级,以“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发挥家长优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成效”为目的,启动“校外成长共同体”工程。

一、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建设1、校外成长共同体的起源在当前教育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2009年,学校就创办了家长学校和家委会,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4多年来,我校的经济、教育、社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铁车中学家长学校和家委会工作一直在与时俱进。

近年来,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此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的运作方式也应转向全面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和发展上,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以实现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权、知情权和选择权。

同时,社区教育的探索也要求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

目前,社会力量介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同,各地也都有许多好的做法:通过教育局或教办成立了法制学校,邀请交警二大队辛庄中队领导来校担任法制学校副校长,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邀请有关安全教育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但此项工作从总体来说,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实效性不强,或年龄偏大,或知识层次不高,或表达能力不强,未能走进学生心灵取得预期效果;有的针对性不强;从学校层面来说,自觉利用社会力量协助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识不强,工作计划性不强,系统性不够,较少从课程的角度、从大德育的角度去审视社会资源的利用价值。

为此,2013年铁车中学大胆创新,他们反复征集教师、家长的意见,通过调查、座谈等形式,经过反复筛选,尝试着成立了学校第一个级部校外成长共同体。

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依据

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依据

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学研结合成为国内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模式。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可以推动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应用型英才,为社会经济服务。

一、法律法规范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应当开展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

二、学校培养目标需要为依据。

高校培养目标应注重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

产教融合有利于学校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纳入教育目标之中。

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

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特点,促进相应领域的产教深度对接,为区域经济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

产教融合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 地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

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也需要贯彻落实高校培养目标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宗旨。

只有深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建设起对接紧密的产教共同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成长共同体构建政策依据
学生成长共同体构建的政策依据主要基于《关于推进学生成长共同体构建的指
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该文件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政策文件。

这一政策依据的出台是对学生教育的现状和需求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的结果。

根据《指导意见》,学生成长共同体构建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

该政策依据强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将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等作为关键措施。

首先,《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通过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与
软件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这些举措旨在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指导意见》明确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政策依据鼓励创新教
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

最后,《指导意见》强调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政策依据提出要建立全面客观、
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发展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总结来说,学生成长共同体构建的政策依据《指导意见》通过优化学习环境、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措施,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教育体系。

这一政策依据的出台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