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地貌及第四纪教学大纲

地貌及第四纪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风蚀地貌及风积地貌,风积物的鉴别特征及黄土的根本特征。难点风积地貌的分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 掌握风成地貌的概念,理解风成地貌发生的主要地域及发生条件;
2. 理解风蚀作用的过程,掌握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石窝、石蘑菇、石柱、雅丹、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残丘、岩漠和石漠〕及其根本特征;
6. 理解侵蚀沟的分类及概念,冲沟的侵蚀作用及其形态特征等;
7. 掌握河流的概念,河谷的组成要素。河水的运动方式,河流侵蚀作用方式和侵蚀基准面,河流袭夺。河流的搬运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河流的堆积作用;
8. 理解平原河流的分类,弯曲型河流的演变特征。冲积物的二元构造和河漫滩的形成过程。理解河床相的程度分带及顺直河段的河床地貌及其沉积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第四纪气候的总体演变特征;第四纪世界气候的变化规律,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总体规律及其与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关系;难点是海岸地区地质记录中如何区分是新构造运动还是海平面引起的升降。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 理解更新世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
2. 理解第四纪世界气候的变化规律;
3. 理解中国第四纪气候演化的根本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及第四纪地层划分。难点是中国不同地区第四纪地层系统的建立。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 掌握第四纪地层划分标志〔古气候、古生物、古人类与考古、构造和地貌;岩性和岩相、同位素年龄、古地磁等〕;
2. 理解当前第四纪下限划分的几种观点;
3. 掌握第四纪划分及各世的绝对年代界限;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 理解土的组成部分,纯熟掌握土粒的密度、土的密度、含水率、饱和度、孔隙率和孔隙比各指标的概念并能在各指标互相换算中灵敏应用;

公路工程地质教案—— 地貌与第四纪

公路工程地质教案——  地貌与第四纪

第四章地貌与第四纪第一节概论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貌学是专门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与公路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路是建筑在地壳表面的线型建筑物,它常常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在公路勘测设计、桥隧位置选择等方面,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貌问题。

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地貌形态大小不等,千姿万态,成因复杂,总的说来,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如大陆、洋盆、山岳、平原,其形成主要与地球内力地质作用有关,小如冲沟、洪积扇、溶洞和岩溶漏斗,主要由外力地质作用塑造而成。

地貌学的内容,就是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和分布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二、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四纪是地球发展最新阶段,它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地球发展历史有46亿年以上,而第四纪却非常短促,约180万年左右。

但在第四纪时期内,地球上进行着的各种地质作用,显著的气候波动。

第二节地貌概述一、地貌学的基本特征1.地貌形态自然界的地貌形态,常以单个形态或形态组合的方式存在。

通常把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例如冲沟、沙丘、冲出锥等,称为地貌基本形态。

另一类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称为地貌形态组合。

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特别是各种地貌形态之间的相对高度,更为重要(例如阶地高出河床水面高度、溶洞和夷平面海拔高度等),它往往能提供地貌成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

坡度:它是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面的倾斜度.如山坡、阶面、夷平面的倾斜度等等。

坡度对于阐明地形成因、山坡稳定性和地貌发展阶段有重要意义。

2. 地貌分类按地貌形态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山地山地是海拔在500m以上切割度大于200m我国是个山地众多的国家,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大别山、庐山等等。

地质大《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质大《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编写人: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修完《普通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地球在第四纪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方法,为今后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4学时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地形的形态、发展与成因及命名;地形和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分类第二章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残积物及古土壤 1学时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风化壳的类型;残积物的特点;古土壤第三章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1学时定义与分类;地形与堆积物及发展演化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堆积物 2学时表流、洪流、河流地貌及冲积物;河流阶地;水系与河流类型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 2学时岩溶及其发育条件;岩溶堆积物;岩溶地形的研究第六章海滨、湖沼地貌及其堆积物 2学时第七章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 2学时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冰缘、冻土地形与堆积物第八章风力地貌及堆积物 2学时风沙作用与地貌;风积物;荒漠类型;黄土及地貌第九章构造地形、火山地形与堆积物 2学时第十章第四纪生物界及其地层意义 4学时第四纪哺乳动物群;无脊椎动物群;植物群;古人类与古文化第十一章第四纪气候变化与第四纪年代学 2学时气候变化的证据、原因及地层学意义;相对年龄测定法;第四纪年代学第十二章第四纪地层 6学时第四纪地应划分与前第四纪地层划分;中国第四纪地层第十三章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学的研究方法与制图 2学时三、基本要求1、掌握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的基本研究方法;2、掌握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地质演化;3、了解第四纪生物特征,掌握中国第四纪地层基本特征。

四、大纲说明本课程的重点在第四、五、六、八、十二章的基本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本应配合的适当的实践教学,但因学时少,故在教学中将实践内容适当的柔合在一起进行讲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该课程为地质学专业、地球化学专业、资源与城乡规划专业、环境工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以掌握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方法和调查、实验技能为目的。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地球260万年以来的历史与环境变化的综合性学科,它是近十年来地球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

课程以全球的统一性和区域的差异性为指导思想,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重点学习:1)地貌学的基本问题:地貌学基本概念、地貌的成因、内外地质营力的地貌意义、地貌发展演化与地貌研究方法;2)第四纪地质学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研究、第四纪古气候演化、特征及研究方法、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与方法、第四纪生物界特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3)主要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特征及相关地貌:残积物与风化壳、斜坡及其堆积物、各种流水地貌形成发展及其堆积物的特点、岩溶堆积物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及堆积物、黄土与区域干旱化问题:4)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概念、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新构造运动研究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能够应用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作方法,分析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的发展演化、第四纪环境变迁和新构造运动,解决城乡规划、环境工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遇到的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的基础问题。

四、教学安排40学时的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分为三个知识部分:1.第一知识模块是通论部分—概念模块(6学时)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对象。

有两章组成:第一章绪论(2学时)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基本内容;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章重点是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基本内容。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知识(4学时)第一节地貌形态(0.5学时)第二节地貌等级(0.5学时)第三节地貌成因(0.5学时)第四节地貌类型(0.5学时)第五节地貌形成年代的确定(1学时)第六节地貌发展的阶段性(1学时)本章重点是地貌年代的确定和地貌的形成、发展与演化。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622015课程名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英文名称: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课内学时:32学分:2编写人:程新民一、课程目的与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与矿产、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有关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第四纪环境的气候与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课程简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植物学、新构造运动学和地质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课程。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新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学科,常以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多种理论与应用实际价值。

课程英文简介:The 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is a synthesize curriculum ,including the Sedimentary ,the physical Geology ,the old Climatology ,the Palaeoantology the Newtectonism ,the Geology Chronology and so o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geology is its main parts. The Quaternary Geology is a discipline which studies the sediment, biology ,climate ,stratigraphy ,neotectiontic movement and history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the Earth’s crust about two or three million years .The Geomorphology is a discipline which studies the surface form, feature ,factor ,distribution and so on. Both the Geomorphology and the Quaternary Geology look on the surfac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evolution history as their research object. They also study identical problem from distinct angle. Their research results are mutually supplement and very intimate with a lot of theori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s.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一)课程安排第一章绪论 2学时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概述 2学时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作用 2学时第四章流水、湖泊沼泽地貌与沉积物 2 学时第五章岩溶地貌与岩溶堆积物 2学时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2学时第七章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2学时第八章海洋与海岸带地貌和沉积物 2学时第九章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方法 2学时第十章第四纪气候与海平面升降 2学时第十一章第四纪生物与古人类演化 2学时第十二章第四纪地层 2学时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 2学时(二)实验课程安排实验1:航、卫片的构造与冰川地貌观察 2学时实验2:航、卫片的流水地貌的观察 2学时实验3: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鉴定 2学时实验4: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鉴定 2学时四、教学参考书曹伯勋《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5《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1)课程名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实验课(不独立设课)(2)课程代码:070622015(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4)所属学科:地理科学(5)实验总学时:8学时(6)判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自编教学大纲(7)本课程中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的地位和作用: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要求学生在航、卫片中认识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及流水地貌,同时认识第四纪地层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化石。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概论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基本概念1. 第四纪的定义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时期,开始于大约258万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时期以全球性的气候波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哺乳动物的快速演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文明的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时期地质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冰川作用、海平面变化、沉积物特征、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

3. 第四纪地貌学第四纪地貌学关注的是第四纪期间地表形态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以及这些形态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

二、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意义1. 环境演变研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环境在过去数百万年中的演变过程,这对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源开发第四纪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地下水、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等。

研究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3. 人类活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背景信息,包括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农业布局、历史考古等。

三、地貌学的基本知识1. 地貌形态- 侵蚀地貌:由水流、风力、冰川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峡谷、峭壁、峰林。

- 堆积地貌: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沙丘、三角洲、冲积扇。

- 构造地貌: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如褶皱山脉、断层崖。

- 火山地貌: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如火山锥、火山口。

- 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川槽谷、冰斗、角峰。

2. 地貌成因与发展-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地貌变化。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地球外部力量作用下的地貌形成。

-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如植物根系侵蚀、动物挖掘等。

3. 地貌发育的地带性- 山地地貌: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PPT学习教案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PPT学习教案
青藏高原,近年考察证明曾有多次冰川活动。在 藏北遗留有众多的湖泊,蕴藏丰富的硅藻土、硼 砂及盐类矿产。
第5页/共18页
§2 地貌形态和分级
一.地形和地貌
地貌: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壳表面形成不同成因、不同规律 的起伏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 二者的区别:地貌的含义更广,它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
缓慢和在短期内并不显著的地质作用
坡积层:坡面的风化岩屑及粘土物质在片流的作用下沿
坡面向下移动,最后在山脚或者山坡低凹处堆积 下来形成坡积层
坡积裙地貌:坡积层顺着坡面沿山坡的坡脚或山坡的凹
坡呈缓倾斜裙状分布
坡积层和残积层的区别:是否搬运,是非和下伏基岩
有成因上的联系
第11页/共18页
(2) 山洪激流和洪积扇地貌 洪积层:由山洪冲积下来的碎屑被带到山麓平原或者沟谷 口堆积 下来形成洪积层 洪积扇:由于山洪激流的长期作用,在沟口及其外一带堆积的洪 积层呈扇形展开称为洪积扇
陆相沉积物的一般特征11沉积时间短普遍呈松散或者半固结状态易于发生沉积时间短普遍呈松散或者半固结状态易于发生流动和破坏流动和破坏22分布于地表易于受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分布于地表易于受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33成因复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成因复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44各种粒径的比例变化大多为混合碎屑层岩层第四各种粒径的比例变化大多为混合碎屑层岩层第四纪有机岩包括泥炭有机质淤泥和有机质碎屑沉积物纪有机岩包括泥炭有机质淤泥和有机质碎屑沉积物22
中国的第四系主要是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只限于滨海地带 及河口沉积,或者遭受第四纪海侵的地方。如华北平原第 四系河湖相沉积中,时夹薄层海相沉积。
我国的第四纪陆相沉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河流沉积、 湖相沉积、风成沉积、冰川沉积、冰水沉积、洞穴沉积、 火山堆积、生物沉积

任务3 认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1

任务3  认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1
是由构造破碎带或软弱岩层经外力剥蚀所形成的垭口。其常见 的有有断层破碎带型垭口、背斜张裂带型垭口、单斜软弱层型
垭口3种。
断 层 破 碎 带 型 垭 口
(二)剥蚀型垭口
主要以外力强烈剥蚀为主所形成的垭口,其形态特征 与山体地质结构无明显联系。其共同特点是松散覆盖 层很薄,基岩多半裸露。垭口的肥廋和形态特点主要 取决于岩性、气候及外力的切割程度等因素。
中型地貌 是大型地貌内的次一级地貌,如山岳地形中 的分水岭山地、山间盆地;平原中的分水地区和河谷区等。 内力作用产生的基本构造形态是中型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基 础,而其外部形态则决定于外力作用的特点。 小型地貌 是中型地貌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些地貌基本 形态和较小的地貌形态组合,如山脊、谷坡、河谷、残丘、 阶地、小的侵蚀沟等,基本上受着外力地质作用的控制。 但也有很少一部分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如活动断层崖、地 震裂缝和火山等。
剥蚀型垭口
六、 平原地貌
陆地上起伏很小、与高地毗连或由高地围 限的广阔平地,称为平原。平原地貌是在地壳 升降运动微弱或长期稳定的前提下,经过风化 剥蚀夷平或岩石风化碎屑经过搬运而在低洼地 面堆积所形成。其特点是:地势平坦开阔,地 形起伏不大。平原地貌有利于公路选线,在选 择有利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设计成比较理 想的公路线形。平原按高程分为高原、高平原、 低平原和洼地。
3、洪积物
指由洪流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堆积物称为洪积物。洪积物一般
分布在山谷中或山前平原上。在谷口附近多为粗颗粒碎屑物,远 离谷口颗粒逐渐变细。其地貌特征:靠谷口处窄而陡,离谷后逐 渐变为宽而缓,形如扇状,称为洪积扇。
4、冲积物
冲是河流在河床中或溢出河床的堆积物。冲积
物主要分布在河床、冲积扇、冲积平原或三角 洲中,其成分非常复杂。冲积物的分选性好, 层理明显,磨圆度高。山区河流沉积物较薄, 颗粒较粗,透水性很大,抗剪强度高,承载力 较高,几乎不可压缩,是良好的地基地层。但 在山区河谷地带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山 洪、滑坡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工作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工作
• 有时为更好地穿越典型剖面,采用折线及追索法。
(2)布置调查点 • 布置在形态完整,第四纪地层露头好,厚度大,
层次全,分布广,具典型意义的地点。 •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都可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除
某些特殊目的或缺乏松散堆积物的侵蚀地貌外。 • 选具代表性的地点、形态和沉积有若干变异的地
点,作为辅助调查点予以比较。 • 调查点的点距据实情和比例尺要求而定。即在调
• 加密、放宽 山区或情况较复杂且研究程度不高地 区,调查路线适当加密;平原和地质条件单一且前 人研究程度较高地区,调查路线适当放宽。
• 穿越法为主 穿越区内主要地貌单元和第四纪地层 ,最大限度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和第四纪地层特征、 分布规律。在山区,选择垂直河谷、穿越分水岭的 路线;在山麓,选择横切山地和平原两大构造单元 的路线;在平原,选择垂直主要河谷和分水高地的 路线。
10.1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野外研究
10.1.2 野外调查工作
• 地貌观察点的工作:
(四)采集标本和分析、鉴定样品 除采集化石、岩石等标本外,在适当的地层中,还须
采集孢粉分析、重矿物、粘土矿物、粒组分析、古地磁以 及绝对年龄等测定工作需用的样品。样品必须符合技术要 求,详细记录,妥善包装整理,及时送交鉴定单位。 (五)摄影和素描:
10.1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野外研究
10.1.2 野外调查工作
• 第四纪地层露头的观察:
(三)砂的研究 砂的矿物成分、形状和磨圆度需要用放大镜观察。
(四)土的研究 野外根据物理性质,通过人的感官来认识土类堆积物。
10.1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野外研究
10.1.2 野外调查工作
• 第四纪地层露头的观察: (五)结构特征: 冲积层的二元结构、洪积层的相 变和透镜体夹层(测定其长度)、岩层的层理(测定其 产状)类型和砾石定向排列等,这些对确定地层成因 类型很重要,需用照像和素描记录。 (六)一切特殊夹层:含矿层、泥碳层、风化壳、 古土壤层等都需画在剖面图上,因为他们对地层成 因类型确定、地层年代划分图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设计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设计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设计1.引言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过去200万年至今的地质过程和地貌形态及其关系的学科,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

地质学和地貌学是学生接触自然的契机,也是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篇文档旨在探讨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教学设计,以期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掌握地质时代和地质年代表达方式;•了解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基本的地质力学知识和地貌地形认识;•了解地球历史演化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3.教学内容3.1 第四纪地质学概述•第四纪地质时代的划分;•地壳变形的基本概念;•地质面和地层对地壳变形的响应。

3.2 地貌学概述•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特征;•水文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和发展;•风蚀和沙漠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3.3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联系•第四纪冰期的地质事件;•冰川的形成、发展和消退;•地壳变形和冰川变化的关系。

4.教学方法教学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讲授部分主要通过PPT、图表、案例展示等方式进行;实验部分要求学生在实验室中探究出地质和地貌的规律,合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5.教学评估课程结束后,需要进行教学评估,其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5.1 学生个人评估对学生进行个人能力评估,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5.2 教学效果评估对本次教学进行总体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课堂效果、教材有效性、实验安排合理性、教学过程中的秩序和规范等方面。

6.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中,我们强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更具体和实用,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实验环节的安排可以更加详细和周全,充分考虑实验室条件和学生技能水平;•教学评估可以更加科学和全面,包括学生动态评估和教师反思评估等多方面考虑。

7.结论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是学生接触自然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的必经之路,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及第四纪》教学大纲

《地貌及第四纪》教学大纲

《地貌第四纪》教学大纲四年制本科地质工程专业使用36学时2学分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2006年6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地貌第四纪全称为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和地质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学科。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态特征及成因机理。

并对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知识进行地质现象分析的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讲授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及各种地形地貌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第四纪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方面作简要介绍。

3、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无先修课程基本要求。

三、课程内容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课程的內容3、本课程主要学科发展概况4、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1、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2、第四纪沉积物3、地貌4、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1、风化作用和残积物2、土壤与古土壤3、重力地貌及堆积物4、风化、重力地貌和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第四章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1、河流地貌和沉积物2、暂时性流水沉积物与地貌3、湖泊与沼泽沉积物4、流水、湖泊和沼泽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1、岩溶形成条件及溶蚀基准面2、岩溶地貌3、岩溶堆积物4、岩溶旋回5、岩溶研究的实际意义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1、冰川地貌与堆积物2、冻土地貌与堆积物3、冰川、冻土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七章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1、风力地貌和堆积物2、黄土3、风力和黄土地貌与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第八章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地貌和沉积物1、海洋环境地貌和沉积物2、海陆作用交替带的地貌和沉积物3、海洋和海陆带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九章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概述1、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方法2、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第十章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1、前第四纪气候变化概述2、第四纪气候变化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4、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述5、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问题探讨第十一章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2、第四纪副哺乳动物3、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4、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5、古人类与古文化期6、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区第十二章第四纪地层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2、第四纪下限问题与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3、中国第四纪地层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2、新构造运动的表现3、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4、新构造5、中国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与分区6、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第十四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1、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2、野外观察研究3、室内实验室工作的选择4、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5、地貌图的编制2.课外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以攻固课堂教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1.1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基本内容课程内容包含两个方面(1)第四纪和地貌研究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的实际价值;(2)第四纪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即第四纪气候、海平面、生物与古人类和新构造运动等的基本情况。

第一方面是第二方面内容的基础,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拓宽与应用。

1. 2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二.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发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1.3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地贸学及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是开发利用第四纪资源和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也是水利、水电、水运、地上和地下交通与管线工程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灾害与地球环境变化的预测研究的重要环节。

1.第四纪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地质研究各种第四纪矿产赋存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因类型蝗第四纪沉积物中,位于一定地貌单元,开发利用这些矿产必须应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知识。

2.工程建筑水利、水电、交通建筑和水运等工程勘察都必须研究与工程有关的有利和不利的第四纪沉积物、地貌、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动力作用。

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经济和生命财产能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件,大都具有突出性。

对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时间与空间和强度演化规律,监测、预测和防治,对减灾和救灾的研究也离不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知识。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2.1 第四纪沉积物一.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1.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2.第四纪沉积物的命名砾石、砂、粘土。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 绪论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 绪论

全新世
第 更新世 四

第四纪在2009年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位置
2.588百万年
第四纪的时间十分短暂
如果把整个地球历史 (45.67亿年)比作一 天的24小时
第四纪开始时已经到了 23:59’11’’,
只相当于约49秒!
第四纪术语的危机
近年来出现了对第四系在地质年表 中地位问题的争论,一些从事 第三纪(古近纪和新近纪)研究的 科学家主张取消第四纪作为正 式的地层单位。
上已经解决,第四纪被确立为一个正式的地层单元。
取得的共识是: (1)第四纪(系)为一个完全正 式的地层单元,为新生代(界)的 一个纪(系)处于新近纪(系)和 古近纪(系)之上; (2)第四纪(系)的下限置于 Gelasian阶的底部,对应MIS103, 其年代为2.588 Ma; (3)更新世下限与第四纪一致, 位于Gelasian阶的底部; (4)之前选定的意大利南部的弗 里卡(Vrica)剖面(之前上新世/ 更新世界限的层型剖面)的卡拉布 里阶(Calabrian)作为更新世的 第二个阶。
2004年的国际地质年表废 除了第四纪!
2005和2006年的国际地质年表仅仅把 第四纪(系)当做一个亚纪(系)!
2006 2005
2008年的国际地质年表存在两个第四 纪(系)的下限!
格拉斯阶(Gelasian)划 归新近纪还是第四纪存 在不同意见。
第四纪地质学家们积极呼吁
问题在 2008年的国际地质大会(33rd IGC, Oslo)
后来,法国地质学家Desnoyers(1829)用 Quaternary一词描述覆盖于Seine盆地第三纪地层之 上的海相、湖相及河流相等松散沉积物。
1833年,Reboul用Quaternary代指含现生动植物物种 的地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掌握基本的地貌学概念,理解地貌发育的基本规律;
•熟悉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全球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
•能够运用基本的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二、课程大纲
第一章地貌学概论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地貌分类及其特征
•地貌发育的基本规律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貌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风蚀地貌
•风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沙丘形态与分类
•风蚀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地理分布
•典型风蚀地貌的案例
第三章水蚀地貌
•水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河流地貌的分类和特征
•湖泊地貌的分类和特征
•水蚀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地理分布
•典型水蚀地貌的案例
第四章冰蚀地貌
•冰川的定义和分类
•冰蚀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地理分布
•冰蚀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冰川的退缩和冰后地貌的形成
•典型冰蚀地貌的案例
第五章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的概念和分类
•第四纪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的演变
•第四纪地质事件和地层划分
•第四纪地层的形成和意义
•全球各地典型第四纪地层的案例
第六章实地调查和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测量和制图的基本技能
•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实地调查和研究案例的分析和报告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环节;
•组织学生参加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等领域的学术会议和考察活动;
•鼓励学生组织小组形式开展实地调查和研究,并撰写报告和汇报。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实验等)占总评成绩的20%;
•中期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将学生实地调查和研究的报告和汇报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地貌学导论》
•《第四纪地质学》
参考书目
•《全球环境变迁——第四纪的特征与影响》
•《地貌学实习教程》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貌学中的应用》
六、课程总结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深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成和演化规律,提高实地调查和研究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理解和应用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的技能,并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同时,本课程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