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规定

合集下载

公安部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规定

公安部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规定

公安部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规定(公通字(1997)5号)第一条为了正确、有效地运用取保候审措施,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保证金,是指公安机关对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时,责令犯罪嫌疑人为保证其不妨碍、不逃避刑事诉讼活动而交纳的一定数额的现金。

第三条公安机关应当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和本规定办理取保候审、收取保证金。

对严重暴力犯罪、团伙犯罪的主犯、惯犯、累犯以及其他罪行严重、民愤大等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不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严禁以钱赎罪,放纵犯罪嫌疑人。

第四条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时,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其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犯罪嫌疑人为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法定代理人交纳保证金。

犯罪嫌疑人为单位的,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责任人员或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决定取保候审时,可以责令该单位交纳保证金。

第五条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应当以能够约束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不妨碍、不逃避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

第六条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较高数额保证金的,应当经地、市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七条保证金的数额,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以及案件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性以及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应当根据不同类型案件的性质、社会危害性,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本地区收取保证金的数额标准,以及需经地、市以上公安机关审批的数额标准。

其中,对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或者其他造成财产损失的犯罪,可以按涉案数额或者直接财产损失数额的一至三倍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标准;对其他刑事犯罪,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保证金的数额标准可以确定在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

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

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取保候审是指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辩护律师的监视下,不用羁押,而是可以在法院监管下等待审判的一种措施。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可以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继续正常工作和生活。

很多人会担心,取保候审之后,多久不判才能算安全。

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除了可以回到正常生活,还可以委托律师进行法律辩护,准备辩护材料,积极筹备自己的辩护词。

在取保候审期间,法院将继续进行相关调查,收集证据,并进行证据审查和辩论。

由于案件的复杂性和証据的充分性不同,取保候审的时间长短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时间来判断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才能算安全。

一般情况下,取保候审的时间会根据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和律师的辩护进展等因素来确定。

正常情况下,一般的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但对于复杂案件或者涉及重大犯罪的案件可能会延长。

为了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和公平,法院会尽可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

然而,由于案件审理的复杂性和法院资源的有限性,有时审判程序可能会延后。

此外,法院还会对案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和合法性。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取保候审后一段时间不判就一定会安全。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有权利知道案件进展情况和自己的辩护律师将会采取的策略。

被告人和律师可以通过与法院的沟通,了解案件的审理进程,并提出必要的申请,以确保案件能够在合理时间内得到审判。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仍然处于司法监管之下,需要严格遵守法院的安排和要求,如保证签到、不得离开当地等。

同时,被告人也应该积极配合律师的工作,准备好相应的辩护材料,以保证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之后多久不判才能算安全是一个因案而异的问题。

被告人和律师应该通过与法院的沟通,了解案件的审理进程,并保持积极配合,以确保案件能够在合理时间内得到审判。

在此期间,被告人应保持合法合规,积极配合司法程序,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取保候审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注意事项被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保障措施,旨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视和限制,确保其不会逃跑、销毁证据或对其他人实施恶意报复等行为。

被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可能面临撤销取保候审的风险。

下面是被取保候审需要注意的事项:1. 遵守法律法规:被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更不能干涉证人或其他相关人员作证或提供情况,否则可能面临违法和撤销取保候审的风险。

2. 不得离开指定范围:被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一般会被要求在指定的地点居住或者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擅自离开取保候审地。

若确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应当提前向有关机关提交申请并取得批准。

3. 不得隐瞒证据: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不得隐瞒、销毁或篡改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包括书面材料、电子文件、录音录像等。

如发现有故意破坏证据的行为,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4. 配合调查:被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应当积极配合有关机关的调查工作,如实提供案件相关证据、资料和情况,并按照要求出席调查、讯问和庭审等活动。

5. 不得犯罪分子聚集: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不得与其他犯罪分子或不良分子聚集在一起,以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6. 上访管理:若被取保候审期间确有上访需求,嫌疑人应当按照规定向上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接受安排进行上访活动。

在上访期间仍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7. 不得受贿:被取保候审期间不得收受贿赂或接受其他非法利益,以防有人企图干扰案件的侦破或扰乱法律秩序。

8. 遵守监视措施:位被取保候审之嫌疑人应配合守控人员执行监视措施,不得破坏、遮蔽或规避监视,并应及时履行签到、请假、报告等管理程序。

9. 保护人身安全: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切勿进行恶意报复或找人实施滋扰行为,以免加重自身的法律责任。

10. 不得抗警察:在遭遇公安人员执行职务时,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不得进行抗拒、冲撞等非法行为,应当理智应对,避免因此对个人和案件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取保候审期间遵守哪些规定,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有什么后果-

取保候审期间遵守哪些规定,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有什么后果-

取保候审期间遵守哪些规定,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有什么后果?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案件,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没收保证金、对保证人罚款,并在执行后三日以内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接到通知后五日以内,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取保候审属于有条件的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获得取保候审批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否则的话就会撤销取保候审,给予逮捕。

那到底取保候审期间遵守哪些规定?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取保候审期间遵守哪些规定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

依据《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二、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有什么后果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案件,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没收保证金、对保证人罚款,并在执行后三日以内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接到通知后五日以内,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提请批准逮捕。

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审查批准逮捕。

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

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

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取保候审是可以由人民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做出批准的。

这是一种具体的刑事强制措施,有相应的时限限制,那到底这个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请跟随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具体了解。

▲一、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都有权作出《取保候审决定》。

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起诉、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的,也适用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期限的计算▲1.取保候审的期限重新计算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22条规定:受案机关决定继续取保候审的,应当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56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取保候审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注意事项取保候审是司法程序中的一种保释措施,被取保人在取保期间必须遵守一系列的注意事项。

以下是取保候审注意事项的具体内容:1.配合调查:被取保人必须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的调查工作,如提供证据、出席审讯等。

同时,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辩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2.不得离开视线:被取保人在取保期间不得离开指定的居住地点,以确保能及时出席法院审理或进行调查。

若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或变更居住地,必须提前向批准单位报告并获得批准。

3.居住地定期报到:被取保人每月都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进行居住地报到,提供自己的居住情况和行动轨迹。

报到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不得提供虚假资料。

4.严禁犯罪活动:被取保人在取保期间严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如盗窃、抢劫、诈骗等。

一旦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将被追究刑责,并面临取保被撤销的处理。

5.不得接触相关人员:被取保人在取保期间禁止与犯罪案件相关的人员有任何形式的接触,包括被害人、证人等。

这样可以避免对案件调查的干扰,并确保取保的顺利进行。

6.严禁串供:被取保人不得串通他人提供虚假证词或虚构事实,以躲避法律的制裁。

应如实陈述、回答问题,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开展工作。

7.保管好身份证件:被取保人应妥善保管身份证件、居住证、户口本等证明自己身份的重要文件。

如有遗失或被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8.保密案件信息:被取保人对案件进行保密,不得向他人泄露案件的相关信息。

同时要提高警惕,防止被他人利用案件信息进行诈骗或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

9.积极改造:被取保人在取保期间应积极改正错误,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争取尽快摆脱案件纠纷的困扰。

10.补缴保证金:根据司法机关的要求,被取保人需按时、足额缴纳保证金,确保取保期间能够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总之,被取保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遵守法律法规,争取合法权益,并积极主动改造自己,摆脱犯罪困扰。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有哪些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有哪些

一、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有哪些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执行取保候审的派出所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对被取保候审人进行监督考察,并将取保候审的执行情况报告所属县级公安机关通知决定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案件,在执行期间,被取保候审人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及时报告所属县级公安机关,由该县级公安机关征得决定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同意后批准。

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有哪些二、取保候审金的缴纳1、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应当以能够约束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不妨碍、不逃避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

2、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3、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较高数额保证金的,应当经地、市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4、保证金必须在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时一次性交纳。

5、保证金由犯罪嫌疑人或者其家属、法定代理人或者单位向公安机关指定的银行专户交纳三、取保候审制度的特点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它与拘留、逮捕、监视居住同属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强制措施的一种,与其它几种强制措施相比较,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一)取保候审是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种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对被取保人的人身强制性既不同于拘传的强制到案,接受讯问,也不同于监视居住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定限制,更不同于拘留、逮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直接剥夺,它对在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是人身自由较为充分、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种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决定书、执行通知书

取保候审决定书、执行通知书
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上述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政治保卫
年 月 日
字第 号
字第 号
此联交被取保候审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保卫
取保候审执行通知书
()字第号

因,我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性别,年龄岁,住址)取保候审,交由你单位执行,取保候审从年月日算起。
我正在侦查案,因犯罪嫌疑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条第款之规定,决定对其取保候审,期限从年月日起算。犯罪嫌疑人应当接受保证人的监督/交纳保证金元。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上述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政治保卫
年 月 日
字第 号
此联交执行单位
我正在侦查案,因犯罪嫌疑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条第款之规定,决定对其取保候审,期限从年月日起算。犯罪嫌疑人应当接受保证人的监督/交纳保证金元。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取保候审期限法律规定(3篇)

取保候审期限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取保候审是一种重要的强制措施,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案件侦查、起诉和审判的顺利进行。

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取保候审的概念、期限法律规定、适用条件、期限延长及终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取保候审期限法律规定1. 取保候审期限的一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在保证案件侦查、起诉、审判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取保候审期限。

2. 取保候审期限的起算取保候审期限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之日起计算。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的,取保候审期限应当予以折抵。

3. 取保候审期限的延长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案件需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延长取保候审期限。

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应当依照原决定机关的审批程序进行。

(1)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累计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2)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每次不得超过一个月,累计不得超过六个月。

(3)人民法院在审判阶段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每次不得超过一个月,累计不得超过三个月。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的。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的。

四、取保候审期限的终止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的,取保候审期限终止。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适用取保候审,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执行。

国家安全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以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第三条对于采取取保候审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适用取保候审。

决定取保候审的,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严禁以取保候审变相放纵犯罪。

第四条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不得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

对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应当优先适用保证人保证。

第五条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人民币一千元;被取保候审人为未成年人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人民币五百元。

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第六条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前款规定的被监视居住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的,可以对其变更为取保候审。

第二章决定第七条决定取保候审时,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人不得进入下列“特定的场所”:(一)可能导致其再次实施犯罪的场所;(二)可能导致其实施妨害社会秩序、干扰他人正常活动行为的场所;(三)与其所涉嫌犯罪活动有关联的场所;(四)可能导致其实施毁灭证据、干扰证人作证等妨害诉讼活动的场所;(五)其他可能妨害取保候审执行的特定场所。

取保候审期间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期间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期间注意事项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并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被取保候审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

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为了保证被取保候审人能够正常生活和恢复工作进行的一种措施,被取保候审人要理解这一点,保持冷静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并且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处置。

其次,被取保候审人要遵守相关限制和约束。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可能会有一些限制和约束,例如限制通信、出境、参加集会等。

被取保候审人要严格遵守相关限制和约束,不得违反相关规定,以免影响自己的取保候审情况。

第三,被取保候审人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尽量避免单独外出或接待陌生人,保护个人资料和隐私,防止自身受到侵害和损失。

第四,被取保候审人要维护自身形象和正当权益。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要注意言行举止,不得与他人发生冲突或引起纠纷,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人际关系。

同时,被取保候审人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发现任何不公正对待或侵害自身权益的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和申诉。

最后,被取保候审人要正视自身问题,积极改变。

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应该深刻反思自身行为,并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或其他不当行为,积极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争取早日恢复自由和正常生活。

总之,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遵守相关限制和约束,加强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维护自身形象和正当权益,积极改变自身问题。

只有这样,被取保候审人才能恢复自由,并尽早走上正义之路。

取保候审以后的法律后果(3篇)

取保候审以后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司法机关的压力,提高司法效率。

然而,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结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法律问题有所了解。

二、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1. 义务与责任(1)遵守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遵守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有妨碍诉讼、逃避侦查、逃避审判等行为。

(2)按时到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按时到案,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或者指定的居所。

(3)不得干扰证人作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威胁、利诱、胁迫证人,不得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毁灭、伪造证据,影响案件审理。

2. 法律后果(1)撤销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上述义务,司法机关可以依法撤销取保候审,将其逮捕或监视居住。

(2)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实施新的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追究民事责任: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受害人可以依法追究其民事责任。

(4)损害赔偿: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造成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损失,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起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案例:案情:犯罪嫌疑人张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

经审查,公安机关认为张某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决定对其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期间,张某违反了相关规定,擅自离开居住地,被公安机关查获。

公安机关依法撤销了对张某的取保候审,并将其逮捕。

分析:本案中,张某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了相关规定,擅自离开居住地,导致公安机关撤销取保候审,将其逮捕。

这充分说明了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四、结论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取保候审期满的法律后果(3篇)

取保候审期满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取保候审的定义、适用条件、期满后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引言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即在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前提下,允许其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期满后,相关法律后果如何,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二、取保候审的定义及适用条件1. 定义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即在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前提下,允许其取保候审。

2. 适用条件(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可能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下刑罚;(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取保候审:①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的;②有亲属或者朋友担保的;③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不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④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三、取保候审期满的法律后果1. 期满后继续侦查(1)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期满前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继续取保候审的建议。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建议后七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同意继续取保候审。

(2)人民检察院同意继续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同意决定书后七日内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继续执行取保候审。

2. 期满后移送起诉(1)期限届满,案件已经办结,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期满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书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

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受理案件。

3. 期满后不起诉(1)期限届满,案件已经办结,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期满前作出不起诉决定。

(2)不起诉决定书送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取保的8个要求

取保的8个要求

取保的8个要求取保指的是人们在受到刑事指控后,可以申请法庭准予他们取保候审,免于拘禁或解除拘禁。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取保有8个明确的要求,必须满足所有8个要求,方可申请取保候审。

第一,涉嫌犯罪的人必须是我国公民。

该人必须是被指控犯有罪行,但仍然是我国所认可的公民。

第二,涉嫌犯罪的人必须没有重大犯罪纪录。

他们必须是没有涉及重大或特大刑事犯罪的公民,并且曾经在公安机关实施抓捕的纪录也要满足要求。

第三,涉嫌犯罪的人必须担保不会逃离。

他们必须承诺不会擅自离开被取保候审的地方,也不会有任何的抗拒秩序的行为。

第四,涉嫌犯罪的人必须主动承担审判责任和承担担保义务。

他们必须主动应邀出庭参加被指控犯罪的审判,并承诺维持指定的行为和规范。

他们还必须向政府担保不会在等待审判时犯下新的罪行。

第五,涉嫌犯罪的人必须提供有效的担保人或者担保物。

他们必须提供有能力保证他们符合宪法要求的、即在审判期间不会犯罪的有效担保人或者担保物来保证他们的取保候审。

第六,涉嫌犯罪的人必须在取保候审期间,不犯任何罪行。

这是取保候审最重要的条件。

取保候审期间,涉嫌犯罪的人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尊重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并严守担保义务,不犯任何罪行。

第七,涉嫌犯罪的人必须向法庭提交书面的取保候审申请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他们必须向法庭提交书面的申请书,申请取保候审。

第八,涉嫌犯罪的人必须按时出庭参加审判。

他们必须在法庭指定的时间内准时出庭参加审判,否则法庭有权取消取保候审。

以上就是我国法律规定关于取保候审的8个要求,作为一名我国公民,他们应该仔细阅读并遵守这些要求,严格遵守我国有关取保候审的规定,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取保的8个要求为被指控犯罪的人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护,以防止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审判。

取保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司法手段,它不仅能有效防止犯罪,又能保护被指控犯罪的公民的合法权利。

所以,我们应该善用取保,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力,保护公平正义。

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有什么规定

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有什么规定

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有什么规定(1)当事人如果没有经过采取取保候审的执法机关的批准,是不可以擅自离开现在居住的地方,如果当事人想要前往其它的城市或者县城,必须得通过执法机关的批准。

(2)被采取取保候审的当事人如果要改变现在的住址或者是工作单位,以及当事人的联系方式要产生改动的,必须在24小时之内向相应的执法机关进行详细的报告。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当中对于取保候审主要有以下的这些规定。

▲1.对于满足以下提到的这些情形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做法:(1)相关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人被判处的可能是管制的处罚或者被判处的可能是拘役的处罚,以及其他一些比较轻的刑罚。

(2)相关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人被处罚有期徒刑,在对这一类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的做法的时候,保证不会对我国的社会产生任何危险或者不好影响的。

(3)相关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人身体患有非常严重的疾病,以及对于正常的生活不能自己打理的,或者是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正在怀孕期间,以及正在哺乳子女的期间,并且对于这些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采取取保候审的时候对我国的社会不会产生任何的不好影响以及危险的。

(4)相关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人的关押期已经到了法律上规定的时间,但是到了规定时间,牵涉到当事人的案件还没有办理完成的,并且经过相关的执法机构判定需要采取取保候审行为的。

在采取取保候审行为的时候,是由我国的公安机关来执行的。

▲2.如果相关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人符合以上所说到的条件,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那么当事人根据法律,还要遵守以下的这些规定:(1)当事人如果没有经过采取取保候审的执法机关的批准,是不可以擅自离开现在居住的地方,如果当事人想要前往其它的城市或者县城,必须得通过执法机关的批准。

(2)被采取取保候审的当事人如果要改变现在的住址或者是工作单位,以及当事人的联系方式要产生改动的,必须在24小时之内向相应的执法机关进行详细的报告。

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什么规定

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什么规定

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什么规定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民检察院和⼈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被告⼈提出保证⼈或者交纳保证⾦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种强制⽅法。

那么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什么规定呢?接下来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什么规定(1)未经执⾏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这是对被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活动地域的限制。

如果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必须经过负责执⾏的公安机关批准。

负责执⾏的机关在批准被取保候审⼈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前,应当得到决定取保候审机关的同意。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取保候审的⽬的,是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和审判的顺利进⾏,作为犯罪嫌疑⼈、被告⼈必须做到随传随到。

(3)不得以任何形式⼲扰证⼈作证。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被告⼈,在取保候审期间,不能利⽤⾃⾝仍有的⼀定⾃由实施⼲扰证⼈作证的⾏为,诸如对有关证⼈进⾏威胁、殴打、报复或者引诱证⼈作伪证。

(4)不得伪造、毁灭证据或者串供。

即被取保候审⼈不得利⽤未被羁押的便利条件与其他同案⼈订⽴攻守同盟,统⼀⼝径,隐藏、销毁、伪造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取保候审的条件为: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适⽤附加刑的。

即犯罪嫌疑⼈,被告⼈罪刑较轻,没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的,应当采⽤取保候审。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社会危险性的。

即犯罪嫌疑⼈,被告⼈罪⾏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时不致发⽣社会危险性,且没有逮捕必要时,应当采⽤取保候审。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的,诸如因患病,⽣活不能⾃理的,可以取保候审。

4.依法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或者哺乳⾃⼰婴⼉的。

具有此种情形,在逮捕前发现的,就不能决定逮捕;在逮捕后发现的,则应变更强制措施,改⽤取保候审⽅法。

5.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的。

取保候审期间规定有哪些

取保候审期间规定有哪些

取保候审期间规定有哪些(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我国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最长不能超过12个月,而实际取保候审的期限,则由相关机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而在取保候审期间,不管是保证人还是被取保候审人,此时都需要遵守相应的义务和规定。

那么我国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间规定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取保候审期间规定有哪些《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哪些情形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可以决定取保候审;(4)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取保候审;(5)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取保候审;(6)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取保候审;(7)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取保候审;(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期限内、审查起诉期限内、一审和二审期限内办结,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9)持有有效护照和有效出入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可以取保候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保候审期间规定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主体对被告人提起公诉后,但还没有开庭审理之前,对被告人采取监视居住或者由监视居住转变为取保候审的一种处罚形式。

取保候审期间一般限定为三个月,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在保证不逃跑、不损害诉讼活动以及不妨碍证据保全的前提下,可以继续居住在自己的住所或者由公安机关指定的地点,自由出入,并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

同时,被告人需要签订取保候审保证书,承诺合法经营,不进行犯罪活动。

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包括:
1. 保证人的选择:被告人必须找到一名保证人提供担保,保证被告人能够按时到庭接受审判,不逃避法律的追究。

保证人一般指被告人的近亲属、单位领导或者其他经过审查符合条件的人员。

2. 监控和监察:公安机关对被告人进行监控和监察,以确保他们不逃跑或者干扰证据的保全。

被告人要配合公安机关的监视工作,不得隐瞒行踪、改变住址等。

3. 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从事任何违法犯罪活动,否则将被视为违反对取保候审的约束,可以面临撤销取保候审,执行刑事拘留等处罚。

4. 配合审判:被告人必须按时到达法院接受审判,不得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法庭的询问。

同时也需要配合法院的调查工作,提供法院要求的相关证据和材料。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有权申请监视居住改为取保候审,也有权利申请解除取保候审。

同时,被告人的保证人也可以申请解除担保责任。

总之,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种比较轻的强制措施。

通过严格遵守一系列规定,可以有效保护被告人的基本权益,维护正当的司法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