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安全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计算机)实验大纲
网络安全(计算机)实验大纲《网络安全》实验大纲(Network Security)制定单位: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定人:孙晓彦审核人:冯国富(课程组长)编写时间:2011年12月15日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网络安全2.课程性质:专业课3.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4.学时学分:实验学时18学时5.先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较全面的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并对当前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与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计算机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计算机安全等级评测与安全管理等内容。
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基本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人员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学生的上机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密码学原理和使用、主机安全技术、网络攻防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三、实验指导的基本要求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隔周周课内安排2学时实践教学,学生课外可根据要求自己安排时间上机实践,加强练习。
教师需准备好上机实验的具体内容、辅导材料,给学生布置基本的实验题目及扩展题目。
实验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实践教学实效。
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安全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学生上机前须对实验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和预习。
掌握与本次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
对实验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熟悉操作系统和常见软件工具。
上机时要求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和要求,当时未能完成的,必须在课外完成,根据实验结果的正确的撰写实验报告,以供教师检查并记录成绩。
四、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实验一主机安全实验实验学时6实验性质和类别验证必做实验内容1.硬件检测工具的使用CPU检测工具CPU-z的安装和使用内存检测工具MemTest的安装和使用硬盘检测工具HDD life(或者Hard Disk Sentinel 、Hard Drive Inspector)的安装和使用显卡检测工具3DMark的安装和使用硬件综合测试工具Everest ultimate(或者SiSoftware Sandra)的安装和使用2.数据恢复软件与口令破解数据恢复软件Easy Recovery的安装和使用文件夹加密专家的安装和使用LC5系统口令破解器的使用Office文档的密码保护与破解(Word文档与Excel文档密码保护、使用Advanced Office Password Recovery 破解Office文档)WinRAR文档的密码保护与破解(WinRAR文档密码保护、WinRAR 文档密码保护的破解:使用Advanced Archive Password Recovery 破解WinRAR文档密码)PDF文档的密码保护与破解(使用Adobe Acrobat或者Adult PDF Encrypt 对PDF文档设置保护口令、使用Advanced PDF Password Recovery 破解)3.Windows的安全配置与系统工具Windows的安全配置(教材P116-P122):密码策略、锁定策略、审核策略、用户指派策略、安全选项、装载自定义模板、软件限制策略。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864032C课内周数:2周课程类别:□通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适用专业:一、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主要涉及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其中网络安全技术涉及到知识点包括网络监听、ARP欺骗、木马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口令破解、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知识点涵括多种网络协议:ARP协议、ICMP协议、IP、TCP、UDP协议以及局域网、路由器、网卡工作模式等。
二、目的与任务目的:本课程是建立在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上,通过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深刻领会课堂上所学的攻击和防御的理论知识,并了解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网络安全问题解决过程中。
通过对常见网络攻击和防御的软件安装、配置以及使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掌握网络协议的实现机制;通过设计编写安全程序,提高学生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独立解决问题、以及软件设计、编写及调试等基本操作技能。
任务:本课程任务分为两个模块。
模块一是熟悉并掌握几个典型的网络攻防实验原理:网络嗅探、ARP欺骗攻击、端口和漏洞扫描、口令攻击、木马攻击、拒绝服务攻击、防火墙的配置、入侵检测系统,对于每一种攻击或者防范,根据给定的相应软件,安装并使用这些软件,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原理,模块一的任务每位同学必须独立完成,提交实验报告。
模块二分为九个主题,几位同学为一组,每一组选择其中某一个安全主题,设计并编写满足给定题目要求的程序,测试并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并在指导老师要求下完成简单的答辩,每一组均需提交电子档的源程序代码、可执行文件、程序使用说明文档以及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同时提交纸质版设计报告。
三、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网络安全攻击与防御验证(一)课题内容本模块学生利用指导老师提供的相应软件工具,安装、配置并使用各软件,验证其安全攻击与防范的实验原理。
计算机安全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44024【课程类别】方向限选【学分】3【总学时】51【讲授学时】31【实验学时】20【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原理、通信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理论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
【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验证性实验]实验一操作系统安全(4学时)实验目的:1.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不同2.了解和掌握保障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操作3.掌握提升操作系统安全性的配置方式实验内容:1.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进行安全性配置2.查看注册表3.同一操作系统不同用户的安全级别设置仪器与用品:计算机[设计性实验]实验二数据安全工具练习(6学时)实验目的:1.理解对称加密技术的特点2.了解和掌握利用Visual C++开发平台进行工具的编写实验内容:1.利用现有工具采用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2.利用Visual C++开发平台自己设计一个加密工具仪器与用品:计算机[验证性实验]实验三病毒(4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典型病毒的发作形式2.掌握病毒的特点3. 掌握各种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利用虚拟机进行各种典型病毒的演示2.利用各种杀毒工具进行查杀的实践仪器与用品:计算机[设计性实验]实验三黑客攻击与防范(6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典型黑客攻击方式2.掌握必要的防攻击的方法3. 自己设计一种防攻击方式实验内容:1.利用虚拟机互相进行攻击2.利用掌握的知识自己设计一种防攻击方法仪器与用品:计算机【实验教材】《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实验课考核方式】利用实验学时进行上机完成各项实验,作为平时成绩。
071233A-网络空间与安全技术-大纲
《网络空间与安全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3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3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以上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内容为宋体,四号字)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为适应信息社会对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和应用人才要求而开设的。
既重视学生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又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及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网络空间安全涉及方方面面,既包括网络自身及其所承载的信息和业务应用安全,也包括由网络空间衍生出的社会性安全问题。
总体来说,本课程分为三大方面的内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和管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以及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热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系统的介绍网络空间安全概念、理论以及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及管理政策,使学生对网络空间安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目标2:了解网络空间不安全的各种因素,理解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防御技术和方法目标3:理解当前世界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热点及相关技术最终使学生具备从事网络系统安全设计和网络系统安全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参与网络系统空间安全研究、设计与管理的实际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可包括但不限于:1、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方方面面,因而课程教学难度大。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48学时内掌握关键的安全技术,具备初步规划企业基本安全方案的能力,在教学中,授课内容应从多种教材和网络媒介归纳综合;要侧重从总体知识体系的层面介绍网络空间安全的概念、原理、威胁及管理政策;重点介绍网络空间安全的攻击技术和防御技术,使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构建网络空间的安全体系;要以当前的主流技术思想和实践为主,同时结合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对网络安全软件应用、企业及个人网络安全等专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实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训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实训是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实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通信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理论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
三、实训形式
机房上机、分组模拟练习。
四、实训工具及设施
实训工具:计算机网络环境
实训软件: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的实用软件
五、实训考核标准及方法
实训考核标准:
A级:熟练掌握技能,并能够独自熟练完成相关操作。
B级:基本掌握技能,能独自完成相关操作。
C级:基本掌握技能,能独自完成大部分相关操作,但个别部分需老师提示
完成。
D级:基本掌握技能,在老师提示下基本能正常完成相关操作。
E级:没有掌握技能,在老师提示下不能正常完成相关操作。
实训考核方法:
机试。
2024年河大版本,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2024年河大版本,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河大六年级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2. 掌握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3.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网络应用。
4. 研究基本的编程概念和算法,并能够运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问题。
5. 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
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和外部设备的使用方法- 常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介绍和使用互联网和网络应用- 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常见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引擎等)-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编程基础- 编程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思维- 算法和流程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使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问题的实践信息素养和信息安全- 信息搜索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信息的正确引用和知识产权保护- 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 结合实际生活和研究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
-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提供在线研究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评价- 组织小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 开展实践项目和小组合作,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定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源-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育》教材-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书籍和网站- 在线研究平台和教育资源库以上是2024年河大版本,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
根据这个大纲,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代码:0213046课程性质:选修课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基础、网络操作系统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远程医疗,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电子银行等网络信息服务日趋普及。
然而也正是由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使得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网络用户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特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使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制定的有关网络安全的政策、法规,以及网络安全管理和防范技术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二)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本课程为网络应用技术与服务专业的必修课。
也可以作为其他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选修课。
它的先修课是网络基础,网络数据库(Web技术),网络互连技术,NT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三)目的和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安全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的实践能力。
在理论上,以实用够用为限,使学生能理解各种网络安全威胁的发生机理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上,则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在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安全实用工具和网络安全管理产品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能够针对不同环境下的网络应用规划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网络安全理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网络安全服务而非网络攻击;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慎独严谨的品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
基本要求:1.了解网络网络安全现状与需求、安全防范的必要性;2.理解安全漏洞带给系统的隐患以及防范措施;3.了解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4.理解网络的几种安全策略保证、安全术语和网络安全的发展方向;5.了解几种常用的加密算法:传统的加密方法,数据加密标准DES,公开密钥加密算法,RAS加密方法;6. 理解防火墙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基本准则;7. 理解防火墙的分类: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型防火墙,主机屏蔽防火墙,子网屏蔽防火墙;8. 理解防火墙的配置策略与设计的实现;9. 了解防火墙技术的发展;10. 理解常见黑客技术及防范措施;11. 了解黑客攻击系统的工具和步骤;12.深入理解主要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Windows XP/NT/2000、Novell Netware、Linux等)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3.理解网络被入侵时的应对措施;14. 理解TCP/IP服务的脆弱性。
网络安全实训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实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号:2、学时:643、学分:4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5、先修课程修读条件:计算机网络基础6、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7、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框架,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配置和维护,为学生今后进行网络管理、维护以及安全技术服务奠定基础。
8、课程简介和教学建议本课程主要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框架,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配置和维护。
建议注重实践的培养,将实验内容融合在平时授课的内容中,使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一)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4学时)1、教学内容(1)信息安全简介(2)网络安全简介(3)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4)网络安全相关法规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信息安全的定义和基本原则;了解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掌握网络安全的定义;掌握网络安全所涉及的内容;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所涉及的内容(2)难点:信息安全的定义和基本原则(二)第二章黑客常用的系统攻击方法(6学时)1、教学内容(1)黑客概述。
(2)网络扫描工具原理与使用(3)网络监听原理与工具(4)木马(5)拒绝服务攻击(6)缓冲区溢出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黑客的由来;掌握黑客常用攻击方法的原理、工具软件及防范方法。
3、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网络扫描的原理及工具软件;网络监听的原理及工具软件;木马,拒绝服务,缓冲区溢出(2)难点:网络扫描的原理,网络监听的原理,拒绝服务,缓冲区溢出(三)第三章网络防病毒(6学时)1、教学内容(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5)防病毒软件(6)网络病毒实例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病毒的概念;掌握病毒的特征和防治方法;学会使用各种常用的防病毒软件。
网络安全实验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网络安全实验(Network Security Experiment)
二、授课对象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学生
三、课堂授课学时与学分
课堂授课学时:36
学分:2
四、先修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等
(同步学习课程:网络安全)
五、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安全所涉及的主要设备、系统、软件的使用技术和方法,具备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能力。
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主要内容:
1.虚拟机的安装与配置
2.扫描器
3.远程控制工具
4.缓冲区溢出
5.欺骗攻击
6.防火墙技术
7.网闸
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对网络安全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有初步了解,熟悉和掌握几种主要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学时分配:
七、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黄传河等。
《网络安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0
刘玉珍等译。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
卿斯汉。
《密码学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大纲执笔者:崔竞松。
小学一年级(1)班网络安全主题的班级会议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1)班网络安全主题的班级会议教学大纲目标本次班级会议的目标是让小学一年级(1)班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时间本次班级会议将在下周三的上午9点至10点进行。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网络安全- 简单介绍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提醒学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 个人信息的保护- 引导学生了解个人信息的概念,例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并告诉他们这些信息应该保密不泄露给陌生人。
3. 密码的设置- 教导学生如何设置强密码,包括使用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避免使用简单的密码,以保护个人账户的安全。
4. 不相信陌生人- 告诉学生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要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要求,避免上当受骗。
5. 安全浏览网页6. 网络欺凌的防范- 解释网络欺凌的概念,告诉学生如何应对网络欺凌的情况,包括保持冷静、及时报告和寻求帮助等。
7. 资源分享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和案例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 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 提供实际案例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来研究如何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
- 设计小练和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以确保他们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讨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一个家庭网络安全的规则,例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定期更改密码等。
参考资料以上为小学一年级(1)班网络安全主题的班级会议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的实验目的在于配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践操作。
要求学生掌握实施网络安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将网络安全的实施策略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操作过程中深刻理解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为今后有关课程中涉及到的网络规划及网站建设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二、实训的具体内容1、安装 Windows 2000 Server(6课时)(1)、实训目的1、掌握 Windows 2000 Server 的安装2、通过安装搞懂一些基本概念:硬件兼容性、许可证方式、磁盘分区格式、 Windows2000 服务器组件。
(2)、实训原理与要求1、Win2000 支持 3 种分区格式: FAT 、 FAT32 和 NTFS2、许可证方式( 1 )每客户”许可证安装在客户端,适合于客户少服务器多的情况。
( 2 )每服务器”许可证安装在服务器端。
有最大连接数,连接数越多越贵。
(3)、实验设备1、计算机及其配件(与 Windows 2000 兼容或带驱动程序)2、局域网(必须连通)3、 Windows 2000 server 安装盘(4)、实训内容安装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2、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隐患(8课时)(1)实训目的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脆弱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通过测试,了解NT、UNIX等操作系统在无口令环境中出现的问题,网络环境中传输文件时的权限设置问题,远程过程调用(RPC)服务的安全验证问题,操作系统中DEBUG存在时的安全隐患问题。
(2)实训原理与要求操作系统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和抗病毒攻击能力。
(3)实训设备及环境微机、装有NT、UNIX或WIN2000的服务器、交换机;网络实训室。
《信息安全基础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基础综合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CE4004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基础综合实验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Foundation学分/学时:2 /32 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建议开设学期:5先修课程:离散数学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概率论C语言现代密码学等开课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我院信息安全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是实现安全通信的基础,所以实验和理论一样都很重要,信息安全基础综合实验能够让学生从基础算法开始,通过算法的实现,密码库调用,更好地掌握密码算法设计的机理和方法,熟悉网络攻击和防范方法。
同时,基于密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和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中的地位,并引导了解密码学领域及信息安全领域的新进展、新方向。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现代密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中一些基本数论算法的原理,掌握算法的实现和应用,理解和掌握常用密码算法,学会安全使用密码基础元件,能够对不安全的使用做出攻击和改进。
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并在各个环节注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基础理论的动手操作,将针对各种不安全的密码应用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对密码部件进行正确的参数选择,同时应用正确的算法提高运算效率,按要求实现信息安全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通过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全面掌握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中重要算法,了解密码学的正确应用,在使用中规避不安全的设计,分析和评估不同场景下密码部件应用的安全性,跟踪前沿的密码技术,标准、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先进的密码设计、分析、应用,为学生从事信息安全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一)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实验(16学时)学习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的基本原理 ,包括欧拉定理,中国剩余定理,快速模指数运算,欧几里得算法和扩展欧几里得算法,以及概率素性检测,扩展欧几里得算法的多项式形式,本原多项式计算等。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网络安全教学大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的认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网络安全教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方面的作用。
一、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的制定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学科要求。
首先,大纲应明确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关系。
其次,大纲应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如密码学、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
此外,大纲还应涵盖网络安全的实践技能,如安全设置、病毒防护和数据备份等。
二、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的实施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
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网络安全知识,包括讲授理论知识和示范实践操作。
其次,可以组织网络安全实验和演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邀请网络安全专家来校园进行讲座和培训,让学生听取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
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也是提高网络安全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正确判断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其次,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行为规范。
此外,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技能,让他们能够独立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四、网络安全教学大纲的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网络安全教学大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首先,应加强对新兴网络安全威胁的研究和教学,如网络钓鱼、勒索软件和网络欺凌等。
其次,应加强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此外,还应加强对网络伦理和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空间安全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E4901
课程名称:网络空间安全综合实验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Projec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gram
学分/学时:1/16 课程性质:选修
适用专业:网络空间安全建议开设学期:7
先修课程: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计算机数学、现代密码学、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空间安全与风险管理、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等
开课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综合实践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在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计算机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应用安全、现代密码学、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空间安全与风险管理、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软件安全等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是集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和实践技能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实践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并动手进行工程应用设计,使学生直接体验工程设计的方案制订、方案实施、设计实现和综合测试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和综合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网络与安全协议综合设计、分析与应用,广域网组网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综合应用所有网络空间安全基本知识与方法,进一步巩固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知识,为网络空间安全开发与网络安全系统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综合工程设计的指导老师
一般每届由15~20名有科研项目开发经验的老师组成综合工程设计指导教师组,对学生的综合工程设计进行指导,要求指导老师具有丰富的网络安全开发和工程经验,具有指导综合工程设计学生的精力和时间。
2.实验的题目
工程设计采用开放式选题,由每组同学自主决定本组所要完成的网络安全设计题目。
要求题目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在Windows、Linux或Android平台下完成相关网络通信方面的功能;题目功能相对完善,最好能贴近生活或实际工程,解决实际问题。
3.综合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①选题阶段
A.学生提交选题报告,老师对题目内容难易程度进行审核,题目审核通过进入①-B;
B.学生与指导教师对题目进行详细讨论,对方案可行性分析,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工程设计任务实施方案与实施计划;
本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可以支撑“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中的指标“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归类和表达,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抽象表示和数学建模的能力”和“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的指标“按需求进行网络空间安全系统设计的能力、网络空间安全基础部件的研究与构造能力、网络空间安全各环节综合分析设计能力、网络空间安全系统评估能力和网络空间安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力”,即使得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选题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按照选题的要求给出设计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讨论分析。
②方案实施设计
A.进行软件/硬件设计;
B.进行项目逐步完善修改和调试;
本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可以支撑“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中的指标“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毕业要求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指标“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中的指标“了解与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并能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毕业要求9:“个人与团队”中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即使得学生根据选题阶段的调研、分析和方案,在团队中分工协作,选择开发环境,设计并实现项目的功能模块。
③项目测试
A.按照题目的任务要求,进行逐项功能测试;
B.按照任务要求,进行综合项目测试;
4.综合工程设计项目中期检查
在学期中间阶段,一般是第十周的时候,进行项目的中期检查,检查学生设计进展状况,要求学生撰写中期检查报告。
5.综合工程设计项目验收
要求指导老师组对每位学生的题目内容进行验收
6.综合工程设计报告
每位学生提交一份综合工程设计报告,报告包括技术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介绍工程设计中使用的技术理论和方法及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和收获。
本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可以支撑“毕业要求10:沟通”中的指标“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和“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中的指标“能够持续关注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学习最新出现的方法与技术,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即使得学生根据团队分工,对完成的项目模块进行测试并撰写报告,并组织参与答辩。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16 学时,其中:讲授 2 学时,多种形式14 学时。
注:教学方式填写“讲授、实验或实践、上机、综合练习、多种形式”。
贡献点1: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在课程中介绍软件和硬件设计的新技术、新理论及新方法,通过启发式和问题解答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领域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通过工程设计的报告和现场验收进行考核。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以下为示例)
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中期检查成绩、综合验收成绩等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平时讨论成绩:15%。
主要考核同学出勤情况、对所设计题目的掌握程度。
中期检查成绩:5%。
主要考核工程设计题目按计划进展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80%。
主要考核工程设计完成情况,其中设计功能完成情况及演示结果50%,程序思想及代码质量20%,设计报告30%。
通过期末考试中的小组答辩的形式来对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考核,即对“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中的指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归类和表达,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抽象表示和数学建模的能力”,“毕业要求9:个人与团队”中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和“毕业要求10:沟通”中的指标“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指标达成度进行评估。
通过期末考试中的综合报告验收与检查的形式来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职业规范和终身学习能力进行考核,即对“毕业要求4:研究”中的指标“能够基于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一步抽象为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毕业要求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指标“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中的指标“了解与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并能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和“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中的指标“能够持续关注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学习最新出现的方法与技术,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的指标达成度进行评估。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无
六、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无。
(二)其他说明
无。
2017年10 月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