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简介及作品翻译

合集下载

辜鸿铭及其儒经翻译

辜鸿铭及其儒经翻译

辜氏儒经翻译的特点
1 意译法,且不仅译出原作的文字,还要再现原作的风格 意译法,且不仅译出原作的文字,还要再现原作的风格 2 引用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 注释某些经文,这在儒经翻译史上还是第一次。 如: 子曰: 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Confucius remarked: “There is in the world now really no moral social order at all. ”” The word tao here means the moral law finding its expression in social order. Confucius in his time, as Carlyle or Ruskin in modern Europe, considered the world to have gone on wrong Europe, track; the ways of men and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to be radically wrong. (中庸:The Universal Order or Conduct of Life ) 中庸:The
译本比较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丁译:Confucius 丁译:Confucius said, “Whenever I walk with two other men, I can always find teachers in them. I can learn from their good qualities, and correct those faults in me which are like theirs.” 辜译:Confucius 辜译:Confucius remarked, “When three men meet together, one of them who is anxious to learn can always learn something of the other two. He can profit by the good example of the one and avoid the bad example of the other.” (论语: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论语:The Confucius)

赏析辜鸿铭的诗作

赏析辜鸿铭的诗作

赏析辜鸿铭的诗作辜鸿铭,字伯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

他以他那独特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众多读者。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简要介绍辜鸿铭的背景,并分析几首他的诗作。

辜鸿铭出生于1893年,他是中国知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参与过中国的政治劳动,并有过一段充满挫折的经历。

然而,这些经历并没有让他丧失对人类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反,他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并热切地呼吁人们团结和友爱。

辜鸿铭的诗作风格独特,常常运用象征、隐喻和对自然的描写来传达他深邃的思想。

例如,在《黄河颂》中,他用“黄河”来象征着中国和中国人民,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坚定信念。

他写道:“只要黄河还在奔腾,我们中国人就会坚定不移地前进。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的无尽自豪和对未来的希冀。

辜鸿铭的诗作也经常涉及到人性的探讨。

在他的《河湖》中,他通过描绘河流湖泊的变幻莫测来暗示人性的多样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珍惜。

这首诗让人们反思自己和他人,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

辜鸿铭的诗作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思,还包含了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在《人藏奇志》中,他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没有战争和冲突的社会。

他呼吁人们超越个人利益,共同努力追求和平与进步。

他的诗作中流露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类进步的信心,让人们激发起对未来的希望。

辜鸿铭的诗作不仅仅在语言上令人着迷,更是一面反映他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的镜子。

他的诗作为我们提供了深思和启示,他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索。

他是一位值得我们赏析和研究的伟大诗人。

总之,辜鸿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思想深邃,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无论是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性的探讨,还是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他的诗作都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辜鸿铭

辜鸿铭

Example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 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辜鸿铭
Gu
Hong Ming
Life
Works
Translation Anecdotes
characteristics
Life
Gu Hongming was born in Penang, Malaysia, the second son of a Chinese rubber plantation superintendent, whose ancestral hometown was Tong'an, Fujian provinceas fond of Gu and took him, at age ten, to Scotland for his education. He returned to Penang in 1880, and soon joined the colonial Singapore civil service, where he worked until 1883. He went to China in 1885, and served as an advisor to the ranking official Zhang Zhidong for twenty years.

辜鸿铭英译_论语_考述

辜鸿铭英译_论语_考述

SHILIAOYANJIU□西京学院陈玉霞摘要《论语》的英译本以西方的表达方式和广征博引西方典故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西方读者的喜爱,其译本对西方人了解中华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儒家经典西译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辜鸿铭《论语》英译辜鸿铭(1857-1928),号汤生,福建人。

因为家属侨居海外,所以很小就到英国去读书。

20岁时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熟悉拉丁语、希腊语等,是一位罕见的语言天才。

1885年回国后,辜鸿铭用英语写作,宣传我国文化,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当时国人在西方及英语世界发言人的角色,是当时在西方文化思想界唯一产生过相当影响的人。

英语造诣不凡的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中国精通英文的,只有三个半。

其一辜鸿铭,其二伍朝枢,其三陈友仁。

”辜鸿铭创造性地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等书,向西方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他的作品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除了完整地翻译了《论语》、《大学》、《中庸》,辜鸿铭还零星地翻译过《易经》、《孟子》、《礼记》等儒家经典的一些段落和句子,这些译文大多反应在其论著文章或英文报刊上。

作为儒家经典经典之一的《论语》的英译,自19世纪以来一直是译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多种语言的译本。

近50个《论语》译本中,辜鸿铭的译本无疑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翻译现象。

《论语》的英译本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西方流传甚广。

辜鸿铭认为它给了中国人“理智和道德的文化装备”,他希望通过这本小书,西方人能改变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态度。

一、英译《论语》的目的辜鸿铭译《论语》的序言中,很明确地表明了他从事《论语》翻毕业时归入学生档案,作为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久保存在本人档案中。

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心理档案,可将复件永久保存于学校,便于对今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

2.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及可选择的心理测量工具。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

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骂人高手。

基本信息外文名Thomson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马来西亚槟城州出生日期1857年7月18日逝世日期1928年4月30日中文名辜鸿铭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作品《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人物简介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

英文名众多,初用Koh Hong-beng,回国用Ku Hweng-Ming,另外还有Kaw Hong Beng、Amoy Ku,最为人知的是Tomson。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骂在北大1917年,辜鸿铭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来到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

同时受到邀请的多数是一些“新派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人。

辜鸿铭和新派人物之间理念不同,经常打嘴仗。

蔡元培之前的北京大学一直都是一个官府气息浓厚的学校,那时进了北大就相当于候补官员,据说清末的体操课上,教员都要这样下口令说:“官爷请向前一步走。

”在蔡元培担任校长之后,见多识广的大学生们接触的多数是自由、民主、进化论之类的东西,突然看见一个留黄色小辫相似洋人的老夫子登上讲台,发出一阵爆笑。

辜鸿铭简介_辜鸿铭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辜鸿铭简介_辜鸿铭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辜鸿铭辜鸿铭与托尔斯泰前北大英文系教授辜鸿铭知识渊博,学贯中西,身上具有许多矛盾的现象。

他既精通多种外文,又深谙西方文化,对之颇有感情;却信守儒家道德,中国传统文化。

身为近代的名牌大学教授,却在民国以后仍拖着稀疏小辫子,穿长袍马褂,甚至提倡纳妾。

世称其为京城一景,或誉之曰“文化怪杰”。

辜氏的“怪癖”自然遭到非议,不过他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他不但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学与文化,而且由于亲历了西方社会列强的混战,看出西方文化的弊病,因而更感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故而极力向西方推荐中国文化。

他游学西方时就以多种外文写作,在海外出版多种著作,认真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其著述早就为世界所新推崇。

正是出于此种意向,他想到了具有深厚人道主义思想的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主动向后者赠书,把自己用英文写的《当今,皇上们,请深思!论俄日战争道义上的原因》和《尊王篇》两本书,通过俄国驻上海的总领事勃罗江斯基转递,送交托尔斯泰。

辜氏题赠的两本书如今仍珍藏在莫斯科以南200公里外托尔斯泰庄园的藏书室里。

其内容恰恰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优越和批评西方文化的弊端。

《当今……》那本书从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出发,从东西方两种生活方式、两种文化的冲突来解释战争的起因,进而谴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政策。

《尊王篇》则介绍中国传统的政权观念和改良派的新思想,宣扬君主主义。

赠书在1906年3月送出,是年托翁78岁。

他接书后的欣喜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便很快作出反应。

先是请秘书复信致谢,并让好友切尔特科夫把他在国外出版的违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邮寄回赠辜氏。

后又于同年9、10月间亲自写了一封公开的复信,题为《致一个中国人的信》,先后用德文和法文发表在德国的《新自由报》和法国的《欧罗巴邮报》上,在欧、亚两洲引起反响。

同时印出俄文版单行本。

这封信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后来已收入《托尔斯泰全集》(百年纪念版,第36卷),曾于1911年译成中文,登在我国的《东方杂志》(元月号)上。

国学大师辜鸿铭资料简介

国学大师辜鸿铭资料简介

国学大师辜鸿铭资料简介辜鸿铭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名国学大师。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辜鸿铭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辜鸿铭资料简介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后人多吗谈到辜鸿铭的后人,主要要介绍的是辜鸿铭的儿女和孙子孙女两代人。

首先要介绍的辜鸿铭后人中的儿女辈。

辜鸿铭一生,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辜守庸。

是他与一个日本女子子所生,由于这是辜先生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辜先生对他十分宠爱,几乎倾尽了自己所有的爱。

这个儿子一生所过的生活都是公子爷的生活。

接着就是辜鸿铭后人中的孙子孙女辈。

他的孙子和孙女都是由他的独子留下的。

辜先生的儿子成婚之后,总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老大的名字是叫辜能以,解放之后他一直生活在台湾,以贩卖文书谋活生计。

他也做了一件事就是在辜先生一百岁诞辰的时候,利用组织的力量,大力地出版辜鸿铭的著作。

二儿子名叫辜营商,解放之后他并没和大哥在一起,而是留在了北京。

而三儿子名字是辜文锦,他就是和大哥一起,在解放前夕就迁到了台湾,并居住于此。

另外就是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的名字叫珍东,另外一个叫娜娃,这两个女儿都长得十分可人,性格也和他十分相似,都是比较骄傲和高冷的,而且俩人也遗传了辜先生在语言方面的天赋,所以她们也一样懂得多国语言。

翻译大家辜鸿铭轶事及代表作赏析

翻译大家辜鸿铭轶事及代表作赏析

翻译大家辜鸿铭轶事及代表作赏析翻译大家辜鸿铭轶事及代表作赏析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1、辜鸿铭曾劝西方人:若想研究真正的中国文化,不妨去逛逛八大胡同。

因为从那里的歌女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端庄、羞怯和优美。

对此,林语堂说:“辜鸿铭并没有大错,因为那些歌女,像日本的艺妓一样,还会脸红,而近代的大学女生已经不会了。

”2、辜鸿铭欣赏小脚美妙,也有其一套奇论:西方女人总是以掩藏她们的乳房来突出她们的乳房;日本女人则以掩藏其下腹部而突出其下腹部;新几内亚女人则掩藏起她们的双腿;萨摩亚女人藏起她们的肚脐;阿拉伯女人掩着她们的脸部;中国女人却把双脚藏裹起来。

掩盖得越深,越令人着迷。

辜鸿铭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每当无聊时,辜就让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足放到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

辜有一套品味小脚的七字诀:瘦、小、尖、弯、委、软、正。

他还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吾妻小脚,乃吾兴奋剂也。

”康有为送他一副“知足常乐”横幅,辜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3、10岁那年,辜鸿铭跟义父母布朗夫妇到伦敦。

始终长衫马褂,留着辫子。

有天,他坐电车上,故意倒持伦敦泰晤士报,几个英国人笑得前仰后合。

辜鸿铭 论语英文版

辜鸿铭 论语英文版

辜鸿铭论语英文版(中英文实用版)Title: Ku Hung Ming an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nalectsKu Hung Ming, a famous Chinese scholar and translator, dedicated a significant part of his life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into English.One of his most notable works i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nalects, a fundamental text of Confucianism.辜鸿铭,这位著名的中国学者和翻译家,将他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将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成英文的事业中。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论语》的英文版,这是一部儒家根本经典。

In his translation, Ku aimed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Analects while making it accessible to a Western audience.H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of words and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s, striving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accuracy and readability.在翻译《论语》时,辜鸿铭的目标是保留原著的意义和精神,同时让西方读者容易理解。

他非常注重词汇的选择和句子的结构,努力在准确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

Ku"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nalects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His transl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anism in the West but also provided Chinese reader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ir own cultural heritage.辜鸿铭的《论语》英文版受到了中西方学者的好评。

民国奇人辜鸿铭

民国奇人辜鸿铭

辜鸿铭
在近代中西冲突、古今交汇的历史时代,辜 鸿铭的确是一道充满魅力的人文风景。其可观之 处,不仅在于其有怪诞的外表,奇异的行为和机 智、灼人、诙谐滑稽的名士个性;也不仅在于其 对人生、文明和东西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而更 在于他那独特的人生经历、风格、思想倾向等诸 多因素综合凝聚而成的深厚的文化蕴涵。 这位名震中外的文化人,本名汤生,以字行 世。他少年出洋,游学欧洲十余载,通晓英、德、 法、拉丁和希腊等近十门语言。年近而立之时, 正式返归中土。 回国后,他先是在张之洞幕府做了17年的洋 文案,后又督办过黄埔浚治局(“长江浚治局” 是根据《辛丑条约》中开浚黄浦条款,由上海道 设立的,与各国领事共同办理。)清末时曾官至 外务部的左丞。民国初年,他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8年4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2岁。

辜鸿铭是个聪明绝顶而又颇具个性的人,他之留辫不剪,当然不只 是像他对洋人所表示的那样,纯属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体现;也绝非像一 般不愿剪辫的老百姓一样,主要是泥于传统习俗的惰性力量,或是出于对 “宣统还朝,秃子开飘”的顾忌心理,而是有着另外的原因。 • 人们早就发现,辜鸿铭的护辫行为,与他那好标新立异,乐与他人 及时代作对的个人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 1919年8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记辜鸿铭》一文,曾首次 进行了这种分析。他指出: 现在的人看见辜鸿铭拖着辫子,谈着‚尊王大义‛,一定以为他是 向来顽固的,却不知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后来人家谈革命了, 他忽然辫子留起来,辛亥革命时,他的辫子还没有养全,他带着假发接的 辫子,坐着马车乱跑,很出风头。这种心理很可研究,当初他是‚立异以 为高‛,如今竟是‚久假而不归‛ 了。
• •

就在辫子几近绝迹的时候.奇观却出现了。 一个身材高挑,脸庞消瘦,鼻粱高耸,眼睛深蓝,传教士般 的半百者,拖着一条久不梳理的小辫子显露在公众面前。那辫 子上面压着一面平顶红结的瓜皮小帽,下面是一身枣红色的, 油光可鉴的旧马褂和破长袍,袖子上面斑斑点点,闪烁的尽是 鼻涕和唾液的痕迹。他就是辜鸿铭。 身为作人师表的北大教授,辜氏不仅没有藏辫避人的意思, 反而肆无忌惮地张扬发辫,泰然自若地登台授课。与此同时, 他还特意包下一个留着同样发辫的车夫,经常拉着他在大街小 巷到处乱跑。两条辫子相映成趣,蔚为北京街头一大景观。 更为奇妙的是辜氏家中有个仆人,名唤刘二,也是一个坚 持留辫不剪者。来辜家拜访的人,常常要把他当作主人。此事 不久也传为笑谈。人们感觉时过境迁,辜氏竟然还能找到这样 两个同类,苦心孤诣地为自己营造一个相对舒心悦目的小环境。

辜鸿铭作品介绍

辜鸿铭作品介绍

And in his book “the Oxford movement of China” and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 (formerly known as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Chinese nation„s sense of honor”) and other English book, keen to westerners propaganda (宣传) Oriental culture and spirit, his works are of significant influence .And there is a saying that formed in western "to China can miss the Forbidden City, is a must see Gu Hong Ming".
2.ET nunc, reges, intelligite! The Moral Cause of the Russia-Japanese War(《当 今,皇上们,请深思!日俄战道德原因》) 它从1904年12月10日起在《日本邮报》上连 续发表,1906年结集于上海刊行。主要讨论 日俄战争在道义方面的根源,兼及中西文明 问题,并批评俄日双方的政策。
他把中国"十三经"中的十部经书译成英文,统称为《中国经典》 ( The Chinese Classics),在西方享有很高的声誉,到现 在,仍被许多西方人视为标准译本。
并著有《中国的牛 津运动》(原名 《清流传》)和 《中国人的精神》 (原名《春秋大 义》)等英文书, 热衷向西方人宣传 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西方形成了“到 中国可以不看紫禁 城,不可不看辜鸿 铭”的说法。

辜鸿铭《论语》翻译赏析

辜鸿铭《论语》翻译赏析

•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12)
• 礼仪制度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先王治国之道,其 美善就在于此。让小者、大者都自由发展,那是行 不通的。所以要认识“和谐”之道而协调他们。
• In the practice of art, what is valuable is natural spontaneity.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art held by the ancient kings it was this quality in a work of art which constituted its excellence; in great as well as in small things they were guided by this principle.
思维差异
• 贤贤易色 • 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此句
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 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 “A man who can love worthiness in man as he loves beauty in women……
我们认为的不足
• 过分意译,添枝加叶。 • 用词不当,不能传达中国古典文化。
• “……to change the attitude of their personal and national relations with the Chinese as individuals and as a nation”
对译本的评价
• 《论语译英文》在西方引起正面的反响,也影响 了世界众多学者。
• Shih Ching / Book of Poetry

辜鸿铭与_论语_翻译

辜鸿铭与_论语_翻译
N 名人档案·mingre nda ng'a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 1898 年将中国儒家
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 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 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
辜鸿铭与《论语》翻译
□ 李冰梅
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 60 多个《论语》英译本
《大学》(未 意。”在他看来,理雅各在刚刚开始翻译之初,
人把眼光投向了西方,想要从西学中找到救 源和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欧洲人的文化 鸿铭将该译本英文名定为《孔子言论:一本引
世良方,于是国人大兴洋务、倡导西学。林纾、 完全不相干,因而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具 用歌德和其他西方作家的话来解说的新的特
严复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 有要克服不了解原始观念和概念群的一切不 别的翻译》。他在翻译中借用歌德、卡莱尔、爱
董 必
潮流高涨,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对政治 兴味非常亢进”,法政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 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2]369,因此董必 武选择了学习法律,并考入东京都神田区私
育与国家命运密切联系的真知灼见,在董必 武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在办学宗旨中倡导教育为革命服务 1.创办江汉公学,培养革命烈军属子弟。
织策动军队的反袁活动。
学,推张祝南(字肖鹄,号峭谷,湖北鄂州人)
思 思想的研究虽然有所触及,但从 莉
从日本乘船一到上海,董必武立刻就感 为校长,教职员大多数是两湖师范的毕业生。
宏观层面展开研究者居多,而从 受到了白色恐怖的紧张气氛。原来,他们的行 由于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校监、教习之待遇仅

微观层面展开探讨者较为鲜见。 动早已在中日两国政府布置的密探的盯梢和 以供伙食或伕马费[5]16。

辜鸿铭中庸双语对照

辜鸿铭中庸双语对照

辜鸿铭中庸双语对照辜鸿铭(1893年-1952年),字宗庸,号鹤亭,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是中国史学界著名的“史家派”代表人物之一。

辜鸿铭以其对于中庸思想的研究与推广而闻名于世。

中庸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继者发展而成。

中庸主张“中和之道”,即追求心灵和谐、行为合乎中道的思想。

辜鸿铭在对中庸思想的研究中,特别注重对其双语对照的阐释,以便更好地传播和理解中庸思想的精髓。

辜鸿铭在其著作《中庸义理新解》中,对中庸的核心概念进行了双语对照的解释。

他通过对中庸经文的深入研究,将中文原文与英文对照进行对比,以便使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庸的思想内涵。

这种双语对照的方法,为中庸思想的推广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途径。

在辜鸿铭的翻译和注释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庸思想中的一些关键概念。

例如,“中”一词,在中文中既表示“中间”、“中心”,也表示“均衡”、“适度”。

辜鸿铭通过将“中”翻译为“the mean”,既突出了“中”的中立性和中庸之道的中心地位,又强调了“中”的均衡和适度的含义。

另一个例子是中庸思想中的“和”一词。

在中文中,“和”不仅表示和谐、协调,也表示平和、和睦。

辜鸿铭将“和”翻译为“harmony”,既表达了和谐、协调的含义,也突出了中庸思想中对于和平与和睦的追求。

通过辜鸿铭的双语对照翻译,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庸思想中的“中和之道”。

中和之道不是简单地追求中庸之中,而是要在不同的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和谐。

中庸思想主张人应当遵循中道,既不过分偏向一方,也不过分偏向另一方。

只有在中庸之道上行走,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和平衡。

辜鸿铭中庸双语对照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对中庸思想的理解,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中庸经典的翻译和注释,辜鸿铭让中庸思想的智慧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提供了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辜鸿铭对中庸的双语对照的研究,对于推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中庸之道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辜鸿铭

辜鸿铭

出生南洋的“一代怪杰”1857年,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早年,他的父亲辜紫云是槟榔屿一家英国老板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因此,小时候的辜鸿铭有幸得到这家胶园老板布朗先生的赏识,并认其为义子。

10岁时,辜鸿铭更是被义父布朗先生带至英国求学。

布朗先生对辜鸿铭寄予了厚望,并且精心地为他设计一份完美的人生蓝图。

从此以后,辜鸿铭的人生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也许是由衷地钟爱这个义子的缘故,布朗先生为小辜鸿铭寻到了一条捷径,就是从背诵世界名著开始,而他首先背诵的是弥尔顿的《失乐园》。

从那个时候起,辜鸿铭的语言天赋就展现了出来。

布朗先生惊喜地发现,对于《失乐园》这部六千五百行的无韵诗,辜鸿铭竟然很快就能背下来,并且在自己讲解的时候,能够快速地理解,后来背诵莎士比亚、歌德,亦或是卡莱尔的著作亦是如此。

从那以后,布朗先生对辜鸿铭更加器重,他又特意请来家庭教师教辜鸿铭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学科。

也许是因为辜鸿铭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抑或是义父布朗先生望子成龙的心态作祟,此后的布朗先生经常带着辜鸿铭拜见自己的老朋友卡莱尔先生。

卡莱尔先生对于西方社会抨击的警句格言,就这样被辜鸿铭铭诸心版。

年轻的辜鸿铭尽情地咀嚼大师们的智慧之果,滋补自己。

尤其是卡莱尔身上的强烈批判精神、尖苛的词锋更是潜移默化地注入了辜鸿铭的灵魂中,从而影响了他的一生,也造就了“一代怪杰”。

经一番寒霜苦之后,辜鸿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爱丁堡大学文学院。

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辜鸿铭毕业前夕,父亲辜紫云在槟榔屿去世。

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业,家人致信布朗对此事保密。

20岁的时候,辜鸿铭以优异成绩从爱丁堡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对他拥有一口纯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文,孙中山先生曾说:“我国懂英文的,只有三个半,其一是辜鸿铭。

清朝翻译家辜鸿铭生平简介

清朝翻译家辜鸿铭生平简介

清朝翻译家辜鸿铭生平简介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翻译家辜鸿铭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辜鸿铭简介对于辜鸿铭的简介,最具有总结性的一句话就是,是外国人眼中的明星,是中国人中的天才,更是当时东方文化的捍卫者。

虽然他的姓为辜,但是他的一生却一直都在为祖国正名,从未辜负祖国。

他名为鸿铭,字为汤生,是清末年间的人物。

其实,辜先生的一生是极其具有传奇色彩的,无论从出生经历,还是能力方面来说,都十分丰富。

首先是出生经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生于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

这句话概括性地总结了辜先生的出生、学习、家室、仕途几个方面的经历。

由于家人迁居,所以辜先生于1857年7月18日出生在马来半岛西北部的槟榔屿,是在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里。

他在十岁的时候去到西方国家进行学习,十四岁时又被派往德国学习,后又回到英国,在英国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英文、希腊文、法文等多国的文字和语言,同时也获得了当时一些名人的认可和赏识。

他的妻子是一个日本人,名字叫吉田贞子。

然后就是他的能力、成就方面。

辜先生在语言方面的能力及其强悍,在他的一生中懂得了九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字,并且都对其有所研究。

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对中国古时候的“四书”中的三本进行了翻译,而且他对外国宣传和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这就是辜鸿铭简介,他是当时时代极其稀少的具有新颖精神中的一个。

辜鸿铭轶事辜鸿铭先生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个绝对的高语境人物,他经常用一些话巧妙地回答一些刁钻的问题。

所以,辜鸿铭先生有很多寓意深刻,也让人捧腹的轶事。

辜鸿铭先生早年一直在外国学习,但是他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每到节日的时候,他都会买来酒、菜、香等来祭奠叩拜祖先,这使得他遭到外国人的嘲笑和鄙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The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
在这部著作中辜鸿铭把中国人的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gentle) 2.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 3.中国的语言,作者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作者由此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的中国人过着成年人的生活而具 有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 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 4.。。。。。。
文坛怪杰
1.据説他在英国街头故意倒拿报纸,有英国人看见,大笑着 説:“看这个中国人多笨,报纸都拿倒了,还假装懂英 文。”辜就回嘴説:“你们英文太简单,拿正著读,显不 出本事。” 然后熟练地倒读报纸,一口地道的伦敦腔, 把英国人都惊呆了 2.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 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 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 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 闹了三天。
" 句中"谄"字译得尤为精彩,servile 远比flatte r 更能表情达意。而且整个译句简洁明了,既符 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与原句语体风格相互呼应。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辜氏是这样译的: "O Phoenix bird! O Phoenix bird, "Where is the glory of your prime? "The past, --t is useless now to change, "Care for the future yet is time. "Renounce! Give up your chase in vain; For those who serve in Court and State Dire peril follows in their train." 全诗分为三节,共7行,每行8个音节,双行押韵,读后琅 琅上口。全诗的关键"Renounce! give up your chase in vain", 把接舆对于孔子没有于乱世之际隐退的不理解和 惋惜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缺点
过分意译: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随意增 添许多原文没有的内容。 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辜氏的译文为:"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 A greater pleasur 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 其中"as you go on acquiring", "greater", "of con genial minds"和"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都超出 了原文的内容。
3.他喜爱中国姑娘淑姑的小脚,辜鸿铭娶了淑姑不到一年, 又纳日本大阪心斋桥人吉田贞子为妾。 4.辜鸿铭主张“一夫一妻多妾制”,最出名的比喻是认为一 夫多妻是一把茶壶配几只茶杯。但当时诗人徐志摩结婚时, 他的妻子陆小曼曾对他说:“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壶 的譬喻来作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 牙刷,茶壶可以公开用,牙刷是不能公开用的!”
作品: • 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 《大学》 • 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 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
1.个人思想主张事迹介绍 2.The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部分赏析 3 翻译作品部分赏析
一 个人思想及主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said to him,' To be poo r and yet not to be servile; to be rich and yet no t to be proud, what do you say to that?'' It is go od, 'replied Confucius, 'but better still it is to be poor and yet contented; to be rich and yet know how to be courteous.'
表现之二 是将译文中出现的大量中国人名、地名删掉 只保留了颜回和仲由的名字,而孔子的其他弟子则直接 翻译为"孔子的一个弟子"或"另一个弟子A disciple of C onf孔教为人生 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 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 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温源宁 “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 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 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 人中铮铮之怪杰。” --林语堂
谢谢
Thank you
三 翻译作品赏析
意译法:即采用"动态对等"的方法,使译文在表 达思想方面起到与原文相同的作用,而不是原文 与译文之间字栉句比的机械性转换。 翻译目的:"让普通英语读者能看懂这本给了中国人 智力和道德风貌的中文小册子",因此他努力"使 孔子及其弟子的谈话方式,就像有教养的英国人 在表达与这些中国俊杰同样的思想时一样。"在 《中庸》译序中,他进一步阐明他的翻译观点:" 彻底掌握其中之意义,不仅译出原作的文字,还 要再现原作的风格。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 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 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
简介: 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 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 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 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 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 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东方文化的捍卫者: 1.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 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 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蛮夷之邦。 2.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 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 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 片静默。终于理解了这个老师,一直很清高的老师。
辜鸿铭是坚决的保皇派,东方文化的捍卫者。 1.保皇派 2.东方文化的捍卫者 3.文坛怪杰
保皇派:1.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爆发,消息迅即传遍全国 身为保皇党的辜鸿铭很是气愤,著文于英文报纸《字林西 报》,把革命军喻之为身体上的毒血,必须立即开刀,把 脓血挤出来,否则蔓延全身不可救药 2.当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免职时,他也愤而辞职, 曾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 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跑去革命, 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做了前清的官以后, 到现在还是保皇。”但他反对袁世凯的恢复帝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