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适合的方法,悄悄触摸孩子的心灵
“四步情感法”让音乐走进孩子心灵
“四步情感法”让音乐走进孩子心灵
“四步情感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孩子在音乐中体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情感,进而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这种方法包括四个步骤:感知、体验、表达和共鸣。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步情感法。
首先是感知。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引导孩子感知音乐中的情感。
可以通过让孩子仔细倾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来进行感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来让孩子感受其中的快乐、悲伤、兴奋等情感。
教师还可以让孩子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如心跳加快、脸红等,来加深对情感的感知。
最后是共鸣。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对音乐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演出等方式来进行共鸣。
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或故事,向其他孩子描述自己对音乐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共鸣,孩子们可以从彼此的表达中获得共鸣和启发,进一步理解和感受音乐。
通过“四步情感法”,音乐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感知、体验、表达和共鸣,逐渐认识和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并将其与自己的情感相联系,进而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音乐。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也可以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孩子通过与他人的分享和共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四步情感法”,音乐可以成为孩子们心灵的表达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的感知、体验、表达和共鸣,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而让音乐在孩子心灵中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
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习知识增长智能,提高学生素质势在必行!同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近几年来我的教育生活就犹如丁香般悄悄绽放。
如果老师够仔细就会发现:学生的心是细腻的。
记得我班的一位王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是您的尊重和鼓励使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我非常的爱你,谢谢你!您是我生命的领路人。
我们班的王同学是一个胆儿小,又有些口吃的孩子。
今天的语文课上,该轮到他演讲了,只见他红涨着小脸,低着脑袋磨磨蹭蹭地走上讲台,结结巴巴的声音蚊子一般大小,他越是惊恐,学生们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王同学竟然紧张的哭了。
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懊悔地自责起来:真不应该让他演讲,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刺伤他的自尊心,可是如果不让他参与,不是更挫伤他的积极性吗?在这尴尬之际,我倏地灵机一动,捕捉到了瞬间灵感:这名学生不就是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说话吗?我微笑地对大家说:“请大家趴在桌子上,只需用耳朵听就可以了。
”学生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假装若无其事趴在桌子上。
王同学慢慢地把头抬起来,从他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轻松和自信。
他演讲的声音逐渐地洪亮起来,语句也不在断断续续了,似乎也不结巴了,他越讲越动情,竟然演讲得生情并茂。
此时此刻,就象有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
不知在什么时候,同学们早已抬起头聚精会神地听他演讲了。
他早已不在害怕,他镇定自若的和大家的目光对视着,他的演讲获得了圆满成功。
王同学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学生们使劲的为他鼓掌,我也拼命地鼓掌,为他闯过难关,赢得自信,更为我自己鼓掌,能在关键时刻如此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
用说话走进孩子内心的秘诀
用说话走进孩子内心的秘诀
1.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
无论是开心还是沮丧,孩子都需要有人倾听并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
2.用简单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不要使用过于复杂或高深的词汇,让孩子能够理解你的话语。
3.表达真实的情感。
与孩子交流时,不要掩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能够让孩子更容易相信你。
4.给予肯定和赞美。
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赞美,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重视。
5.关注细节。
注意孩子的表情、动作和语气等细节,能够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6.耐心倾听。
无论孩子说什么,都需要耐心倾听并尽可能理解孩子的意思。
7.给予支持和温暖。
孩子需要得到支持和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和帮助。
8.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能够让他们更加自信和独立。
- 1 -。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做到这一点:
1. 给予关注和关心:孩子需要感受到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用真诚的关心和爱心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被接纳。
2. 创建安全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安全和放松的环境中才能敞开心扉。
创造一个没有批评、指责或恐惧的空间,孩子才能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
3. 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倾听他们说话的方式,不打断或批评他们的观点。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学习倾听技巧: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孩子的声音,还需要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意图。
倾听技巧包括积极聆听、发问和重述孩子的话语,以确保理解。
5. 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使与我们不一样也应该受到尊重。
它们展示了孩子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6. 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赞扬和认可他们的勇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声音是重要的。
7. 提供适当的支持:在孩子表达内心声音时,他们可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问他们是否需要我们做什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资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抚摸孩子哪些部位能化解情绪(2)
抚摸孩子哪些部位能化解情绪(2)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部分能够缓解孩子情绪的部位,包括头部、肩膀和手臂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介绍一些其他能够缓解孩子情绪的部位。
1. 膝盖孩子们喜欢玩耍、奔跑或跳跃,膝盖因此变得经常磨损并有时受伤。
当他们感到疼痛或不适时,他们可能会变得烦躁和情绪低落。
轻轻地抚摸孩子的膝盖,可以提供温暖和安慰,并帮助他们放松身体和情绪。
2. 手掌孩子们经常使用双手玩游戏、制作手工艺品或进行其他活动。
当他们因为某些原因失去了方向感或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抚摸孩子的手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和疲劳。
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手掌抚摸来传递情感。
3. 肚子腹部是孩子身体最敏感的区域之一,而且也是孩子们常常忽略的部位。
当孩子们感到紧张或焦虑时,腹部通常是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地方。
通过轻轻抚摸孩子的腹部,可以促进消化和放松身体,缓解孩子的焦虑和压力。
4. 脚部脚部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
孩子们常常在活动中忽视脚部的重要性,忽略脚部的保养。
当脚部受伤或疲劳时,孩子们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
通过柔和的按摩或抚摸,可以缓解脚部疲劳和紧张。
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可帮助孩子们保持健康。
5. 耳朵孩子们的耳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他们听到嘈杂的声音或颠簸不平的旅程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和不安。
通过轻轻抚摸孩子的耳朵,可以让他们感觉到爱和安全,让他们更加放松和舒适。
总结抚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感受到爱和关怀。
当孩子们感到情绪低落和不安时,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和轻轻抚摸他们的头部、肩膀、手臂、膝盖、手掌、肚子、脚部和耳朵等部位,缓解他们的不适和情绪。
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健康,更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本文旨在为家长提供育儿建议,仅为参考,不作最终指导。
如遇有儿童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请立刻向医生寻求帮助。
与孩子互动的5个技巧
与孩子互动的5个技巧孩子是每个家庭中最为可爱的存在。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孩子的成长之路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帮助。
而与孩子互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几个与孩子互动的技巧。
一、赞美孩子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而赞美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孩子做出什么好事时,我们应该用鼓励的语言表达出对孩子的肯定,例如:“你做得真棒!”,“你真聪明!”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孩子的自信心,还能够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成绩。
二、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天生好奇,留着每一个家长都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孩子总是无聊。
当孩子无聊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耍。
可以一起玩玩具,一起做手工,一起去户外活动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爱好,还能够增加家庭亲子关系的密切程度。
三、和孩子交流心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而家长应该将自己和孩子平等的对待,让孩子在面对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敞开心扉和家长交流。
可以参加孩子学校的家长会,一起聊聊孩子的学习状况,一起讨论孩子的成长问题。
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孩子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资源,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和学习更多的知识。
五、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成长之路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共同努力,而家长必须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而且还要适当地约束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与孩子互动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应该与孩子平等相待,鼓励孩子自信、自主和独立学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快乐成长。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需要用心沟通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用心沟通1、运用谈话的技术用平静严肃的表情对孩子讲话,用词应简单,避免不必要的体温。
2、认知孩子的内心体会首长要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接受家长所讲的话。
讲话时不应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不要居高临下如果父母想要接近利了解孩子,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关系和新的谈话方式。
4、适度的迁移孩子心情很坏地向家长讲述一件事情时,家长最好不要与孩子谈论事情的本身,而可以围绕该事情谈些自己的感受。
5、体会孩子的体温中暗含的意思孩子的话题往往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们对外界发出的信息也常常令人费解,必须通过一番琢磨才能悟出他的意思。
6、态度严谨语气始终如一父母拒绝孩子时,即便不说“不”,也要态度严肃、语气坚定。
同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面部表情也应当严肃。
让孩子一看就知道,这样的表情意味着“我不喜欢你这么做,你最好给我停下!”同样,在教育孩子的礼貌上,也需要有好的技巧。
7、使孩子二挑选一给孩子选择机会,会让小家伙感觉自己有“权力”控制局面。
鼓励1-3岁的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选择,有助培养其独立性。
但是选项不宜过多,对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而言,“二选一”即可。
比如,“在家里只能滚球,在室外可以扔球。
你选择哪个?”8、亲自示范点并告诉孩子有些孩子不停地做某件恼人的事,其原因就是小家伙不知道还有啥别的事情可做。
这时,父母最好能给予示范并告诉孩子怎样做更好。
比如,2岁的亨利老是爱戳小妹妹,家长可以告诉亨利,“亲亲妹妹”或类似的提示,下次小亨利就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9、用“可以”替代“没用”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前不准吃糖”,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
如果父母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这种表达方式,孩子会乐于接受。
10、冷静表述讲出体会要向孩子耐心解释,家长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饭桌的时候,家长可以说:“这样敲会把饭桌敲坏的,这会让我很伤心。
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
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开始关注孩子心灵世界的培养。
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什么是心灵世界、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法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心灵世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心灵世界。
心灵世界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感受、情感和信念。
它包括了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情绪体验、价值观念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孩子的心灵世界往往是比较脆弱的,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因此,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是因为心灵健康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心灵健康是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与情感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孩子的人生走向。
如果孩子的心灵世界不健康,他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是为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灵世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挑战。
三、如何通过教学法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针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法来进行开启,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1.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能力情感体验是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重要途径。
教育者可以通过情感课程、情感教育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强情感体验能力。
2.倡导自我认知与自我理解教育者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沟通交流等方式,引导孩子思考自己是谁,了解自己的特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3.给予积极的关爱与支持孩子的心灵世界需要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关爱与支持,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用爱触摸孩子的心灵
用爱触摸孩子的心灵徐春晖以宽容自己的心宽容别人,以约束别人的心约束自己。
教育需要宽容,教育呼唤教师的宽容。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师变得急功近利,变得简单而粗暴,不把学生当作孩子看待,特别是有些老师面对农村素质较差的学生缺乏耐心,只要学生稍犯错误,动不动就批评、辱骂,甚至殴打学生,这一切就是因为我们在教育中丢失了宽容,宽容也渐渐离我们远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
亦是宽容。
懂得宽容的教师,不仅懂得教育,更会享受教育。
宽容学生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放低我们的姿态,走到学生的中间,平视他们的眼睛,学生会逐渐消除与老师相处的恐惧感,乐于亲近老师。
古人云,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教师对学生适当的宽容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之所以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蒙昧无知,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
做老师的,年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为什么不可以宽容一些呢?更没有必要死抓住学生的某些过错不放,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则教学故事与大家分享。
今年刚接初一时,我班的一名学生丁聪,在第一单元的测验中仅得了四十多分,他接到卷子后随手揉乱了扔到书桌里。
这一情景恰巧被我注意到,当时我很生气,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英语基础太差,跟不上了!”由于他的语气不好,我把他训斥了一顿,他哭了,哭得很伤心。
就在这一瞬间,我感到我面前站着的这个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意识到自己这种冲动的大声斥责可能是徒劳无益的,同时,我内心产生了一种慈爱之心。
于是,我让他坐下,说道:“你考不好知道生气,说明你很要强,你还想把英语学好吗?”他点点头。
于是我开始指导他如何最快地取得进步,我从英语的语言特点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到学习方法,一一向他做了介绍,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他留了每天的学习任务,还一再鼓励他,最后,他非常感激地离开了办公室。
接下来的几天,我始终注意观察他的听课状态,并以较简单的问题向他提问,随之鼓励他,明显的,他已在进步之中了。
轻松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技巧
轻松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技巧
我们做师长的要“多探讨,少说教,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关键是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要素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有效沟通=15%言辞+35%角色行为+50%活动参与。
这就告诉我们,有效沟通的关键,不是言辞的多少、声音的大小和说教的好坏,而是师长的角色行为和参与孩子的成长活动。
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七大技巧:
第一,交谈时眼光的接触和关爱的眼神;面带微笑,积极倾听,适当发问。
第二,适时认可,多称赞你喜欢看到的行为;让孩子有说“不”的权利,可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但不要指责孩子。
第三,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寻求共识;不要说太多,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孩子的自尊。
第四,多参与孩子的活动,给自己一段与孩子独处的时间,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与关爱。
第五,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遇到疑难时,共同探讨,引导他思考而不是告诉他结果。
第六,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第七,亲身切实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孩子。
贴近孩子心灵的教育
贴近孩子心灵的教育(1)
题记:经过一年多的潜水和反思,不断地重新寻找与孩子、与家长交流的切口和通道,重新寻找自己每天工作的定位和坐标,觉得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开始丰富起来,随即不断地给自己预设若干的问题,有大问题,有小问题,有理论的问题,也有实践的问题,有具体的问题,也有抽象的问题……最后觉得自己正试图通过教育,去努力地贴近孩子的心灵,触摸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性在我的教育之下能够得到舒展与释放,让孩子的灵气在我的呵护下能够更加凝练和纯化。
尽管这条路有所艰难,因为孩子那天使般的心灵晶莹剔透,时而触手可碰时而又难以捉摸,我必须屏住呼吸、匍匐前行,无声地观察、悄悄地接近、静寂地守候!又是在这里,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味这些小故事,分享花圃里的芬芳!
壁虎——马虎。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爱触动孩子的心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爱触动孩子的心灵邵武市洪墩中心小学饶华萍【内容提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爱学生。
教师要用真心与诚心,关爱学生,求同存异,宽容学生,“已理服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制定和谐的班级制度【关键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教师、学生、爱、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是啊,作为一名教师,做为一位班主任,我们的言行对学生来说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就用我们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用我们的爱构建和谐的师生情。
回想去年带的六年级(3)班,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作为班主任压力非常大,不紧承受繁重的教学压力,并且面对学生的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
我们的学生,同样的花样年华,同样的稚气童真,却有不同的心灵色彩。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时,回想自己走过的一年,他们含着泪花,依依不舍得毕业了。
学生毕业了,但我并不失落。
与他们相处的一年,我收获了太多的心灵财富。
我懂得了做一名最好的班主任,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真诚地走进心灵和给予。
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在师爱中快乐地学习,和谐的共处?我总结有以下几点:一、用真心与诚心,关爱学生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成功的原动力。
我热爱教育我更挚爱我的学生。
1、用真心换取真情当学生有病时,我问寒问暖,还主动替他们保管药品,亲自看着他们把药服:当孩子学习有困难时,我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补课,使其能跟上其他同学;当学生成绩下降时,我主动帮忙找出原因,取得家长的配合,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把学习跟上。
例如: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余文君,她学习成绩好,品德高尚。
进取心强。
可是在课堂上,她去不喜欢积极主动地举手,而且胆子很小。
因此我总会给她一些机会回答问题,我用我真诚的眼神看着她。
用温柔的“教育之手”触摸孩子的心灵
用温柔的“教育之手”触摸孩子的心灵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儿童的成长是其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成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也无法替代他们。
班主任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一、让我们引导孩子学会“玩”一个星期三下午第二节下课后,有孩子报告我:“子瑜用水把娄路遥的本子倒湿了。
”我一听,立刻便生气了,昨天打同桌的事情还没批评他呢,今天又惹事了。
不过,先弄清事实再说。
我便问他有没有这回事,他点点头承认了,可为什么明知道不对的事情还要去做呢?我得追根问底,看他究竟如何想的。
于是我告诉他:“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七》,知道一个好孩子要诚实,你是好孩子,所以你一定会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做。
”他马上就告诉我说:“王云龙先把水洒上,我看了觉得好玩,所以就也洒了。
”这就是孩子,只有孩子才会做出这么可笑的事情。
听他这么一说,我反而不生气了。
我知道调皮的孩子做出出格一点的事情并非是什么品质问题,他们只是为了玩,只不过玩的方式不对罢了。
而这更需要老师的指导。
看看课间,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坐在那发呆,这使我想起已经被许多人遗忘的“跳房子、丢沙包、投倒牌、抽陀螺、玩冰糕棍,丢手绢、杨家林砍大刀、老鹰捉小鸡、跳皮筋、滚铁环……”的老游戏,那是在中国的土壤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孩子们在那些游戏中亲密地和大自然接触,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他们玩出了强健的体魄,玩出了创造的能力,玩出了协作的精神。
老游戏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功不可没。
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我们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好东西是应当继承下来的,我们要让老游戏回归儿童的生活,让今天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那份快乐。
二、让我们相信学生是个好孩子一天中午,源鸿的家长打电话说:“老师,源鸿1:00就从家出发了,说是中午有作业,我不相信,可他拗着要走,还自己签了个午休条,我没办法,只好给您打了这个电话,希望您能严厉地批评他,罚他站上一节课。
《做学生心灵的按摩师》优秀教案
做学生心灵的按摩师李红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这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家庭婚姻不和谐、家庭环境不稳定、教养方式不当等多种因素,加之自我和同伴给予的学业压力等,使一些学生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容易出现高焦虑情绪,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厌学、待人处事容易失控而走向极端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情绪问题、行为失控和心理问题,积极开展专业心理指导教育和干预固然是一种必要的措施,但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能自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学习提升,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多种策略和方式给予学生心理抚慰,和家长携手,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平等和谐的言语交流让学生舒心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修订)》指出:“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老师被学生视作重要他人。
小学生特别渴望能被老师关注,得到老师温情的关爱。
与学生民主谈心,既是实施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又可以通过轻松愉快地教化,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存在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善意,增进师生的亲近感,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几年来,我在所带班级设立了“我和学生有个约会”的活动,每周我会抽取两天时间,在学生上晚修前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每次2021,与学生喝茶谈心。
有时邀请四人小组,有时邀请操行得分落后的几人,有时是表现突出的几人,有时则是特殊个人,但宗旨是每学期每位学生至少进行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次以上的心理谈话。
为了营造有趣和温馨的氛围,我有时还会采取抽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约会机会。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自在地敞开心扉,我会把谈话地点布置成茶话会的场面,然后在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中相机抛出一些话题,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讲述他们在校园、家庭中经历的开心事、囧事、傻事、委屈事、得意事,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故事。
《触摸》幼儿园小班教案:触摸技巧培养的方法与技巧
《触摸》幼儿园小班教案:触摸技巧培养的方法与技巧一、引言触摸是人类最常用的感官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更是重要的体验之一。
通过触摸,幼儿可以感受到物品的形状、温度、硬度、软度、光滑度、粗糙度等多种属性,而这些属性的发现都是通过触摸这种感官得以完成的。
培养幼儿的触摸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篇小班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触摸技巧,从而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二、培养幼儿触摸技巧的方法1.触摸过程中鼓励幼儿多感受物品的不同属性在触摸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多感受物品的不同属性,例如物品的形状、温度、硬度、软度、光滑度、粗糙度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感知和发现物品的属性,例如:“这个物品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这个物品有多软?”等问题。
2.利用触摸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触摸技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触摸游戏,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触摸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将盲人摸物品的游戏进行改良,将物品的属性进行标注,让幼儿摸块盲人戴着眼罩摸物品,通过触摸得到物品的属性,并说出它的特点。
3.利用触摸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触摸技巧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一些触摸故事,通过讲故事来唤起幼儿对触摸技巧的兴趣,并在故事中引导幼儿感知物品的不同属性。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上山采药的故事,在故事中引导幼儿观察花草的形状,触摸草叶的质地等,从而加深幼儿对触摸技巧的认识。
三、培养幼儿触摸技巧的技巧1.适度运用不同部分的手指教师在指导幼儿触摸时,应该适度运用不同部分的手指,例如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等,从而培养幼儿的手指灵敏度,提高幼儿的触摸技巧。
2.培养幼儿对温度的敏感度在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冷热不同的物品来让幼儿感受温度。
例如让幼儿用手触摸冰块和热水瓶,从而感受到冰和热带来的不同感觉。
这样做可以帮助幼儿对温度变化有更敏感的感知,从而提高幼儿的触摸技巧。
3.加强与幼儿的互动在引导幼儿进行触摸活动时,教师需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用真诚触摸孩子的心灵
用真诚触摸孩子的心灵
李玉荣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研版)》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从事初中教育二十几年来,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不好教育”。
教育本身就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育不是管束,更不是管制甚至专制。
但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与其说“学生不好教育”,倒不如说学生不好管制,其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总页数】1页(P46-46)
【作者】李玉荣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岱宗大街378号东岳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我们的真诚唤醒孩子迷茫的心灵
2.触摸心灵打开心门小龙威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
3.让真诚评价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
4.用我们的真诚唤醒孩子迷茫的心灵
5.用真诚打开孩子心灵的锁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更好地与学生建立深厚的联系:1.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信息,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
与学生交流时,可以问问他们在学校以外的事情,以显示你对他们的关心。
2.倾听是关键:当学生与你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时,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不要打断他们,让他们说完自己的想法。
通过倾听,你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建议。
3.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避免将学生简单地分类或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对待他们。
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4.鼓励积极的行为和情绪: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行为。
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或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不良情绪时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5.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互信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基础。
通过真诚的交流和关心,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善意。
在与学生互动时,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免批评和指责,而是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与学生沟通。
6.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学生也有情感上的需求。
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尽力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拥抱或安慰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爱。
7.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情绪状态,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支持策略。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并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时间和耐心。
通过以上建议,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并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
请记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用理解和关爱去对待他们。
用童心去解读童心
用童心去解读童心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孩子都是无忧无虑的,没有任何烦恼,童年总是快乐幸福的。
我并没有去多想这话真的是否如此,更没有重新“走回”孩提时代去真真切切地体验,也就相信着,并且也一直这么认同着“大人们”固有的看法或想法。
直到最近遇到班上的一个叫冯一鸣(化名)的孩子,我才发现并非个个如此,其实,孩子也有烦恼的时候。
在与冯一鸣接触的第一个月里,他显得十分乖巧听话。
上课听讲、作业书写、课间玩耍……都十分的认真。
可是,从第二个月起,他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令我史料未及。
上课不但不听教师讲解,而且还十分不安静,摇桌子晃板凳,弄得四周是“鸡犬不宁”,甚至整个课堂也不安静,无法正常教学。
一次,他在课堂上不停地摇晃着桌子,我不得不严厉批评他。
谁知,下课铃声一响,他竞立刻咆哮着冲出教室,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惊!语文作业常常不愿动笔,还容不得我这个语文兼班主任老师对他的丁点批评。
他对学习显得越来越厌恶,尤其是对语文的学习,如果哪节语文课堂作业稍微多了点,他就会烦躁,下课后他就会对同学发泄,踢呀,踹呀,跳呀,蹦呀……尽情地“野蛮”发泄,惹得他的同学常常告状给我,弄得我成天紧张兮兮。
我如果稍不留神讲了他“不顺耳”的“错话”,触痛了他的哪根“神经”,他会立马把一腔“怨气”写在满脸上,并显得急躁不安,极不耐烦,或许又会“咆哮”起来,我倒变得“谨小慎微”起来,真的好象猫怕老鼠了!不过也有例外,他似乎对数学学习还保持着原有的热情,数学作业每次还能用心去做,不懂的时候也会主动去请教数学老师,有时候甚至还会来问我,这更让我感到十分诧异和迷惑。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变得如此“怪异”呢?我便有意和他多接触,有话无话与他聊聊,无厘头地找出话题与他攀谈,以此来“笼络”他、接近他,以便从中了解到他更多的真实情况。
交流中他坦言告诉我,他讨厌语文作业,因为写的东西多,令人烦恼;他讨厌爸爸,因为爸爸总是对他厉声呵斥,从无好言,“爸爸根本就不爱我”,令他反感。
聆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聆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兰婷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不断变化的,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有时,他们会开怀大笑,老远就冲你打招呼,那甜甜的问候和那像花儿般可爱的小脸使人如同沐浴在清凉的春风中。
有时,他们会静静的坐在教室的一角沉默不语。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是不是烦恼搅乱了他们的思绪,还是学习上的困惑正在带动他们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
我时常在想:教师的真正职责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吗?在经过了与这些孩子相处的短短三周里,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师生间的默契与彼此的信任都来自心与心的呼唤。
通过课下与孩子更多的谈话和交流,我渐渐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尝试着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我看来,心声的聆听是一种真挚的幸福,是一份久别的感动,更是一次响彻心灵的震感。
它既可让我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也是让我为那些徘徊在失落世界里的孩子擎起一盏明灯。
所以,一个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对两件事乐此不疲:一是找学生谈心,二是学会用心灵写诗。
教师要用“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以后情感教育的点滴实录。
但是,经验其实不是规律性的东西,那些所谓的“经验”往往使教师漠视“一百个孩子有一百个模样,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性情”的道理,在与学生交往时“跟着感觉走”——粗枝大叶地揣摩孩子的内心需求,无根无据地估摸孩子的精神世界。
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太压抑就会开裂,太放纵就会膨胀。
儿童的心灵又好比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敏感而脆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伤害。
所以,我们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关爱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带的三个班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也只有6岁左右。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积极地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了我整日思索的问题。
渐渐地,我尝试依据自己孩提时代的点滴感受体察今天孩子们多彩的心境;避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世界和用成年人的心思去度量孩子们的心境;并与他们一同欢笑,一起游戏,一齐感同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适合的方法,悄悄触摸孩子的心灵
发表时间:2019-07-22T12:28:09.71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作者:李昳懿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生硬的话,粗暴的行为,强制的办法,这一切蹂躏人的心灵,使人对周围世界和自己都采取冷漠的态度。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李昳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生硬的话,粗暴的行为,强制的办法,这一切蹂躏人的心灵,使人对周围世界和自己都采取冷漠的态度。
”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感受颇深,其中体会最深的是觉得如今的学生比过去成熟得早了。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选择并开始大胆地表达出来。
学生变了,我们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一类的做法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了,但爱是永恒的教育,也是无声的教育,怀着对学生的爱,我这些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孩子,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让书籍感化孩子。
记得第一年带班主任的时候,带的是比较差的班级,学生成绩和班级的状况都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
有一段时间我过的十分慌乱,面对学生和班级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很想一下子把它处理好,但是往往是老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情况又出现,每天都在对学生发脾气。
有一天下午刚训练完广播体操,班上的“四大金刚”之一张文山又闹事了,我当时累的连发火的力气都没有了,就随手将桌上的一本寓言故事扔给他,让他好好看,看完给我讲讲里面说的是什么。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看完后他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师,我错了”。
我愣住了,问他错在哪里了?他回答说:“书上的小狐狸所犯的错误就是我今天所犯的错误,所以我应该接受跟小狐狸一样的惩罚”。
借着这个机会,我跟张文山约定今后不能犯这样的错误的,如果再犯错,那就跟小狐狸一样接受惩罚。
后来几次有学生犯错,我都在寓言故事中找相似的事件故事让他去看,看完让他自己说清楚事情和处理方法。
多次下来我发现让孩子看书认错比我跟他谈大道理效果更显著一些。
于是,每个班会课我都从《青年文摘》《读者》等书籍中找寻一些合适的文章让学生读,并让他们写从书中学到了什么。
记得有一天给他们读了《土拨鼠的故事》,收上来的心得中有个叫陈波晓的孩子是这样写的:今天,班主任给我们读了《土拨鼠》的故事,我觉得我们现在就像是土拨鼠里的猎人一样,开始想着要读书,可是慢慢的就像猎人放弃土拨鼠去追兔子一样,被游戏迷住了,忘记了原来的目标,我们一定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就如德伯里所说: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布局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
让孩子自己从书籍中找道理远比言语的教育效果更高。
二、让榜样的力量感化孩子
塞内加说过:“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
”用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学生,我觉得也是一个能悄悄触动孩子心灵的方法。
记得2016年带的初三毕业班学生是一群无忧无虑孩子,对学习和生活没有任何的目标,刚好2016年12月出了那则新闻:几个华裔中学生20元破解抗艾滋神药,奸商卖11万天价!永远别低估孩子的想法??? 我当时就把这个新闻直接在班上搜索让语文课代表读了一遍,然后问他们几个问题:1.这几个高中生几岁?2.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厉害的成果?3.你跟他们差几岁?只是年龄上的差距吗?4.你觉得你该为你的未来做些什么?让他们思考回答后,我让他们写下自己的短期目标和今后为实现目标要进行哪些努力。
这是真人真事,又是跟他们年龄相仿的孩子所做的事情,对初三的孩子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触动的。
我仔细看了他们写下来的目标,发现都比以前写的要详细具体,在落实方面,也确实是坚持了比平时要长一些。
此外,我会经常把班集体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事迹在班会课进行表扬,让其他同学像他们学习,每一次的事迹展示,对学生都有一段时间的触动,都比平时老师讲大道理要有效果。
三、用合适的班会课感化学生
班会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推进课堂育人的有效载体,是班级实施教育的核心平台,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大多数时候,班会课是有计划的,但有时候没有预设的班会课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刚接2016年那届学生的时候,班集体散漫,学习风气很差,有一周的班会课,我去班上的时间慢了几分钟,当我去到教室的时候,整个教室闹哄哄的,我当时很生气,想马上发飙,深呼吸了一口气后,我忍了下来,平心静气的说:今天我们开个没有准备的班会课,下面我先问个问题: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的同学请举手。
几乎全班的同学都把手举起来了,接着我又问:请你们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了,这不是一个难题,所以他们都能回答出来。
我接着又问:孟子的成就大吗?如果没有孟母的三迁孟子还能有如此成就吗?学生们又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他们最终都觉得不能,从孟母三迁的原因来分析,如果在闹市或者其他地方,孟子都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
我接着又问:那你们觉得你们班现在的学习环境如何?如果不改变学习环境,你们将来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一抛出,整个班顿时安静下来了,我给出十分钟让他们思考该如何正面对待自己班级现在的学习环境,今后要如何整顿和自我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典故的引导,学生很快就能触发自己的痛点,在接下来的时间,班级的学习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善。
教育无止境,教育的方法很多。
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依旧会努力去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悄悄触动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