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专题5: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课时5: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近代化总论】
1、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
2、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
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多种势力阻挠,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艰难曲折。

②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过程,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的发展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中国近代化区域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行业集中在工业领域,农村地区和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④中国近代化是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属于“欧美风雨”的产物。

3、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
①先天的不利条件: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资金准备不足;缺乏科技支持,技术准备不足;欠缺技术人才,人才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思想准备不足。

②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的压制。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

近代中国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专题考点分析】本专题的考点主要有:两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内容及其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新思想的萌发;太平天国运动。

涉及的课本内容主要有政治模块的第四单元第12课、经济模块的第二单元第10课、文化模块的第五单元第20课。

【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逐步近代化的开始。

一、政治:
1、侵略: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

3、军事: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二、经济: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近代化举步维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出现:外商企业;洋务运动兴起,开启中国工业现代化;民族工业的兴起,
2、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逐渐多元化:服饰: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旗袍;饮食:西餐馆,面包房;租界出现西式住宅;交通:轮船;在华传教士办报;
三、思想:
1、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程,萌发新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没有引起知识分子的共鸣和没有付诸行动,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2、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四、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考点整合】
(一)、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1、掌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不平等条约及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纲领、时代特点、意义。

【真题再练】
1、“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变式训练】
2、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站在西方立场上作出的结论 C.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未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3、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出现、洋务运动的兴起等。

3、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点、表现、影响。

【真题再练】
1、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 .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变式训练】
3、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C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B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 .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4、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
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
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三)、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1、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的思想主张,理解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2、洋务派“中体西用”口号提出的背景、含义、实质、评价等。

【典题训练】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
于总理衙门。

同治皇帝曾下旨认为设立京师同文馆“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途”。

由此确立了京师同文馆的合法地位。

1901年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史》
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专题训练】
1、“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

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

”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 .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C .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B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D .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2、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4、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5、(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

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 .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D .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6、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1)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
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

(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