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开
2017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
多选: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2、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加大改进的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5、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有(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6、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国家权力动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独立的司法体系、反腐败机制、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7、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群体性、普遍性、制度性)8、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9、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透明度不够)10、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几方面入手。
21、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公安局C、法院D、察院22、法治中国包含()。
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23、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24、()永无止境。
A、实践发展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25、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
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6、有效需求不足,包括()。
B、边际消费将递减C、投资收益递减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27、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土地C、劳动力D、技术E、管理28、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文体袒现凝士施工及裂缝治作者:谢宏磊主要内容: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表面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引起的。
贯通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混凝土逐渐降温,这个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所可能产生的贯通整个截面裂缝。
裂缝宽度小于0.05ram的称为微观裂缝,反之称为宏观裂缝。
微观裂缝是肉眼看不见的裂缝,一般不致发展到有害裂缝。
宏观裂缝不管是表面裂缝还是贯通裂缝都是属于有害裂缝。
二、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1、降低水化热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4、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5、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三、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为保证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性良好,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有三种:1、全面分层浇筑方案。
2、分段分层浇筑方案。
3、斜面分层浇筑方案。
动力工程中热管技术的应用探讨作者:张巧勇主要内容: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建造的大型热性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面积增大,流速减小,管壁磨损大大减轻长等优点,被迅速推广应用于电子电器热管省煤器水侧通过水套管与烟机械设备的冷却等方面。
某根热管因飞灰磨损而损坏技术在能源动力方面的应用受到特别重也不会影响整台省煤器的安全运行。
热管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传热元件,用来增加换热面积以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早应用于航天领域,由于其具有极好的传相同传热负荷下管子数大大减少,烟气流热水器工程,可以满足集团消费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应用领域十分广阔,既可以为学校、医院、宾馆、浴室、游泳池等提供热水,也可为干燥、温室、空调、海水淡化等提供热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热管技术在能源动力中的应用包括:(1)热管技术在动力锅炉上的应用;(2)热管技术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3)热管技术在众所周知船用柴油机的热效率一般只(1)在空间核电源中使用是为了导出堆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中的利用;(4)热管技有30%~40%,其中30%燃料放出的热量芯内的核反应热,并通过后续热电转换系术在太阳能中的应用;(5)热管技术在核电是从烟气中排放掉了,利用热管回收这部统转换为空间飞行器所需电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黄文平【期刊名称】《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10-13)【作者】黄文平【作者单位】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正文语种】中文今天主办国专场会议的主题是“治理改革的中国探索”,来自中国和许多国家公共行政实践领域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治理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现状,讨论治理改革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展望中国治理改革的前景。
结合主题,我简要介绍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情况。
中国1978年开始推进改革开放。
在回顾这一艰难曲折的历程时,会有以下几个印象: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改革逐步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推进,也推动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二是从松绑放权让利开始。
在农村、企业、城市、经济特区等领域进行各类简政放权改革试点探索,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在整体上推进改革。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推动政府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推动管理向治理转变。
三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主线是转变政府职能。
从精简机构开始,逐步调整部门职能总体配置,撤销专业经济部门,重点加强监督、经济调节部门,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管理体制,实现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及直接管理企业的脱钩,把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把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和企业经营者职能分离,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把大力简政放权与强化宏观管理和事后监管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通过七次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政府职能转变成为贯穿改革过程的主线。
2023年湖北高考政治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湖北高考政治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
这表明改革开放()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①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①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①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行,我国创新宏观调控,通过减税降费充分发挥了税收的调控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断突破供给侧堵点,有效维护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
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①实行减税降费①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①关键技术完全自主创新①支持小微企业纾困①打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微循环①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3.下图中的“微笑曲线”显示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升级的不同方向。
据此可以推断出()①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途径多样①传统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互相转化①传统型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趋势①全球化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替代传统型产业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却易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长远来看,更会对自然界和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尽管“限塑令”已推行近15年,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依然普遍。
其原因在于()①使用的非排他性导致需求增加①使用的便利性刺激需求增加①使用的广泛性决定供给增加①无视环境成本的自发性造成供给增加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当前,碳中和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十一五”规划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五年建成铁路新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5亿千瓦,其中水电9601万千瓦、核电384万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煤炭、钢铁、水泥、焦炭产能。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推进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确保政府有效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需求,我国行政体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改革的呼声。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政府的职能转变作为行政体制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需求,政府需要从过去的行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要转变政府的作用定位,由过去的权力运行者转向服务提供者和市场监管者。
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市场经济的推动和监管,为企业和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推动政府职能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
政府需要在服务提供、信息公开、决策参与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和改进。
政府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公平透明的决策机制,广泛听取民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促进多元化的决策参与。
三、加强政府的内部管理政府的内部管理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政府的内部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
政府应该注重提高行政效能,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功能优化。
政府机构应该实行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依法行政,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行政体制改革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保证政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政府人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运行质量和效果。
政府应该加强对政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政府还应该建立选拔和评价机制,注重选拔优秀人才,激励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加强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合作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合作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经济体制改革评述:中国改革呈现三大新特点
经济体制改革评述:中国改革呈现三大新特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改革显示出新的特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更加强调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二是开放倒逼改革,改革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三是以利益的全面调整为重点,改革的难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
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提供强大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评述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按照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迈出新的步伐。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动下,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中国经济社会呈现出更加生动活泼的面貌。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改革工作。
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迈出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新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创造良好的环境。
新一届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常务会议确定,在抓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实施的同时,要着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改革等多项改革。
于是,在确保实现宏观调控四大目标的同时,党的十六大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统一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基本确立。
这标志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
“随着出资人到位,‘婆婆’加‘老板’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范围展开,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进一步打破。
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试点工作全面推开。
目前,试点省份已扩大到20个,试点地区的农业人口约6.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
十二大改革及措施
一、行政体制改革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对行政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全会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等作出重大部署。
要深刻认识深化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
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任务艰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二、住房管理制度改革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廉政准则》“八禁止52个不准”详细解读
《廉政准则》“八禁止52个不准”详细解读(一)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其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用来谋私利。
在这方面,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做的是好的,是能够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
但也有些人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甚至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而且手法不断翻新,形式更加隐蔽,成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这一禁止包含了6个“不准”:一是不准“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财物”。
现在,腐败分子以借为名受贿的行为越来越多,有事先写好借条但借条放在自己身边备用的,有觉察形势比较紧张临时补写借条的,有的以借为名长期占用房屋、汽车并不打算归还的,等等,这些都应引起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二是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现在,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的标的物,往往已经超出了传统的“钱物”的界限和范畴,开始向非财产性利益延伸,包括旅游、健身、唱歌、按摩等休闲行为。
同时,这种标的物是与领导干部执行公务相关的,与正常执行公务相冲突的,比如要受行政处罚的一方请实施行政处罚的一方吃饭、送礼,致使实施行政处罚的一方开罚款的时候少一点、处罚得轻一点,这就是禁止的。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警惕拉拢腐蚀的新型手法,只要存在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隐患的,无论是有形的小意思、还是无形的小活动,都要明加鉴别、坚决拒绝。
三是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
”党员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代表的是党和国家形象,行使的是公共职权,在这些活动中,不得接受额外的利益。
这里,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各类商品的提货单,银行的汇票、本票、支票,还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等。
比如,现在比较常见的是购物卡、加油卡、消费卡等等。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法治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宪法法律权威高于一切,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实现行政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可预期性。
推进行政法制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法律与行政工作的衔接机制,提高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其次,推进智能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行政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必然趋势。
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优化决策过程,提高服务效率,减少人为差错。
再次,实现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的目标是优化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减少重叠和冗余,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通过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行政流程、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最后,加强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行政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强化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同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法治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
通过完善行政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谈谈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
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展望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1. 建立了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
特别是实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了行政管理资源、强化了行政管理能力,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2. 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注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多元化职能转变。
政府从过去的“大而全”转变为“小而精”,更加注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3. 强化了监督和问责机制:行政体制改革下,我国建立了更加严密和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充分发挥了审计、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确保政府行为合法、透明和廉洁。
特别是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追责问责,推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职责。
4. 推进了地方政府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地方政府的改革。
通过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加强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服务。
二、未来改革方向1.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行“一网通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促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过去的“做事者”向“管理者”转变,注重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3. 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健全政府诚信、廉洁、廉政政府建设。
推动权力的规范化、透明化,建立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
4. 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推动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注重健全政府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制约有效化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稳步推进,行政监督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020继续教育公需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案汇总100分)
2021继续教育公需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0 分一丶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共 50 分 )1.本次机构改革X围的突出特点是〔A 〕。
A 全面性B 特殊性C 普遍性D 一致性2.1982年6月28日,中央印发〔A 〕。
A?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B?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C?国家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C、?党政军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3.本次机构改革之前,大致有〔D 〕次党政机构的改革。
A6B5C 4D74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包括依法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军队,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是指〔 C〕。
A 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B 改革X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C 改革的成果法定化D 改革设计的科学性5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A 〕同志提出。
A B C D 周恩来6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A 〕年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2050B 2030C 2060D20407 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中国2000年到 2050年的目标是〔 A 〕。
A 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成为社会主义国家C 实现温饱D 到达小康水平8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于〔D 〕年。
A 2021B 2021C 2021D 20219 政府的〔 D 〕职能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党中央,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A 干预市场B 法制建立C XX监视D 环境保护10 最高人民法院属于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的〔B〕。
A 群团工作体系B 国家治理体系C 政府治理体系D 党的领导体系二丶判断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共 50 分 )1 设立移民管理局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开放,吸引吸收国际人才,实现我们大国崛起和国家的现代化目标。
正确2本次机构改革将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
错误3党和国家机构必须在开展中不断改革和解决问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知应会测试题题库(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4、全党同志一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6、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8、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9、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1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3、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中,行政体制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作为体制转换的重要方面正在全面推开。
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国”的执政水平,已成为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中亟须解决的课题。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从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历史进程来看,主要精力了调研准备阶段、试点运作、推行实施、健全完善四个阶段。
调研准备阶段 (1984一1989年)主要以研究、草拟法规为工作重点。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1984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加强干部人事立法,将干部的升迁、选拔、考核、奖惩等环节用法律规定下来。
1984年11月,中央组织部和劳动人事部开始组织力量进行相关法规的研讨起草工作。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做出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决策。
1988年3月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抓紧建立和逐步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
试点运行阶段 (1989一1993年)根据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条例的精神,从1989年初开始,首先在国务院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局进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试点。
1990年,又在哈尔滨市和深圳市进行试点。
试点工作的实践进一步完善了条例的内容。
推行实施阶段 (1993一1999年)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5号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之后,国务院召开会议,对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做了部署,提出“争取用三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公务员制度,然后再逐步加以完善”。
同年,国务院又制定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国发〔2003〕78号)作为制度推进的依据。
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自上而下积极做好推行工作。
推行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采取了“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到位”的方法,根据各项改革的难易程度和基础条件,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一年一个突破口,逐步达到目标。
中国城市管理大事记
中国城市管理大事记城市管理萌芽阶段(1949—1976)新中国百废待兴,城市规划、建设刚刚起步,城市管理处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萌芽阶段。
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城市管理停滞甚至中断,市容环境“脏、乱、差”和私搭乱建、违法建筑等严重问题普遍存在。
城市管理起步阶段(1977—1995)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始被接受,各级城市人民政府相继组建城市建设监察队伍,从事城市建设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全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建监察制度和城建监察执法队伍组织体系,但也出现了分散执法、多头执法、委托执法、野蛮执法等问题。
1978年3月6日,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强调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市,要求认真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和详细规划等。
城市管理步入起步阶段。
1980年3月1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国家劳动总局、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发布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报告》,明确国家城市建设总局作为全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求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城市,化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原则,加强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建设和管理。
这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是对几十年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
1982年12月11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布《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试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部门规章。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
市长的工作重点也应逐步转移到城市建设管理的轨道上来。
”全国各地相继建立城市建设管理临时机构,从整顿市容环境卫生,治理脏、乱、差入手,逐步扩大到城市建设综合性管理。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时代任务和重大战略安排,旨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矛盾和问题的挑战。
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挑战、推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能够激发市场活力,释放社会创造力,提升经济竞争力。
同时,改革还能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公共管理能力。
2.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3.文化体制改革:保护传统文化,推广先进文化,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社会管理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5.生态环境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稳健、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2.改革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3.打破行政垄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部门权力,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4.深化城乡改革: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措施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问题出发,创新改革思路和方式,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3.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完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开
(来源:中国交通报)
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开。
日前,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地方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研究》和《深化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两个研究报告印发,供各地学习、参考。
研究报告提出了深化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及优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为交通运输部门按照大部门、大管理、大统筹、大协调的思路,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创新体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主管部门和专业管理机构各司其职
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面临“量”增长和“质”提高的双重压力,具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很重;二是逐步向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需要加快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行业科学发展。
深化地方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应该包括:整合交通运输行政资源,构建大部门体制;转变行业政府管理职能,优化职能结构;统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专业管理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全面推进行业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
研究报告认为,大部门体制仅是改革的形式,核心在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要在大部门体制框架下大力推进政事、政企、政资、政社分开,决策和执行分离,进一步优化职能结构。
凡涉及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发展规划等抽象行政行为的决策职能,应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集中行使;凡涉及直接从事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职能,原则上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立专业管理机构分类行使。
研究报告建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专业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主要体现为“横向部门制+纵向层级制”的直线职能制,以职能定位为基础,横向部门化设置机构,纵向层级化界定权责。
主管部门:一省一厅、一市一局(委)、一县一局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横向结构模式为职能整合的大部门制,即在地方三级政府层面推动形成“一省一厅”、“一市一局(委)”、“一县一局”的组织模式。
三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能对象应该包括:公路、水路交通,城市客运和地铁、轨道运营,民航机场,地方铁路(包括城际轻轨),综合运输协调等。
有条件的地区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纳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战备、旅游客运以及口岸、物流协调指导等职能。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纵向结构模式为职能错位的层级制。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省域内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主要决策者,国省道(含高速公路)、地方航道、地方铁路建设、养护、管理的事权责任者,全省交通运行指挥调度和二级应急管理的组织者,公共关系的主导者。
市(地)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省级和本级政府决策的执行者,市本级城区内港口、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养护、管理和城乡交通一体化的事权责任者,市域交通运行指挥调度和三级应急管理的组织者,承上启下的协调者。
县(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农村公路和本级城区港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养护、管理的事权责任者,运输市场秩序维护的责任者,县域交通运行指挥调度和四级应急管理的组织者,面向基层的咨询服务者,乡村交通运输事务的组织和领导者。
专业管理机构:三局加两局
交通运输专业管理机构的横向结构模式为同类归并的部门制。
省级层面可实行“3+2”的基本模式,即一般设置公路管理局、港航管理局和陆上运输管理局,选择设置综合执法局(总队)、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局(站)。
市(地)级层面可形成公路管理机构(国省道属于省级事务委托)、港口管理机构、陆上运输管理机构(包括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地铁和轨道交通)、机场管理机构为主的基本构架。
县(市)级层面可形成公路管理机构(农村公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为主的基本构架。
交通运输专业管理机构的纵向结构模式为条块结合的层级制。
公路管理机构对国省道可探索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模式,对农村公路可探索实行省与县之间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模式。
港航管理机构对地方航道、地方海事可探索按流域设置省级垂直管理的体制模式,对港口和水路运输则适宜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模式。
其他专业管理机构大多适宜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模式。
中心城市:组建五个执行机构
《深化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分析了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推荐模式。
研究报告建议,中心城市组建大部门体制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对公路和城市道路、道路运输和城市交通、水路交通、航空、铁路、邮政、物流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宏观决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综合协调职能;组建专业化的交通管理机构,具体包括公共运输管理机构、基础设施管理机构、港航管理机构、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综合执法机构等五个执行机构;组建由各类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社会各界参加的行风评议和执法评议委员会等非常设的监督组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