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美丽转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美丽转身
摘要:不能让孩子生活在老师的习惯中,要为他们的将来做点什么!让语文美丽转身,这是孩子好梦开始的地方。

关键词:夯实基础;巧妙补白;期待花开;家校互动
2011版课标颁布差不多有两年了,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了吗?我们是否“手持旧船票”在一日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把握今天,我幸福于自己有个历练成长的教研天地。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磨合、转型,我受益匪浅。

一、万丈高楼平地起——找准基点
删繁就简三秋树。

智慧的老师有双洞察语文的眼睛。

懂得自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一堂课、一星期、一个月下来,让孩子学到什么阅读方法,提升什么能力。

这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得厚重扎实,将目标精简,力求一课一得,不需要新花样、新口号,而是持久和坚持!我们才能用真切的行动,收获每天课堂上孩子为我们创造的奇迹。

记得薛法根说过一句很朴实的话:“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自己能够学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

”让语文教学美丽转身,如何“取”?一句话,以语文始,以语文终,以生为本,以学为重,以导为引,实现语文课堂转型,和孩子因语文而精彩人生。

二、潭面无风镜未磨——巧妙补白
有些课文往往留下空白,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给孩子,这就需
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让“沉寂”的标点符号也能散发情感的魅力,让学生通过语言张力,聆听语言背后蕴藏的呼吸与脉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教学《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我发现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用系列的排比句讴歌了盘古的献身精神,对于如此精彩的语段,光让孩子品尝“语言盛宴”是不够的,还应该顺学而导,让孩子的个性之花得以绽放。

所以,我又给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飘动的云朵闪动着眸子,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请你试着把课文中的句子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

不到三分钟,孩子们把句式排列成优美的诗篇,我把孩子所写的句式摘录如下:
辽阔的大地伸向远方,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潺潺的溪流奔向大海,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血液。

……
试想:如果教师一味地肢解文本,让孩子苦读课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将语文的课堂视为“炼狱”,无疑这个代价将是惨痛的。

三、小荷才露尖尖角——期待花开
提起习作,我们的孩子犹如惊弓之鸟,因为他们走过的作文之路是如此的森严:命题布置,回家习作,老师批改,重新抄正。

写一篇让老师满意的作文,必要时使用“非常规手段”,就这样,灵性没了,童真丢了,趣味磨灭了。

我也曾经深陷其中,千头万绪毫无
头绪,总是不断地思考怎样才能改进教学,优化写话课堂呢?
如何让孩子的写话有童趣呢?
我个人认为,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小孩子的习作活动属于“练笔”性质,是一种“涂鸦”。

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看到的世界。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是懂得欣赏的人。

其次,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发表自己的作品。

一方面,我利用多媒体资源,把他们的作品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另一方面,收集每一个孩子的优秀作品,打印成册,“班内出书”,带领孩子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再次,重视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

因为我今年带的是二年级,是学习写话的起步阶段,我为孩子设计了“绘画日记”这一形式,上半部分是孩子自己想画的画,下半部分接着写孩子自己想说的话,如,有一个孩子给太阳戴上了墨镜,给云朵添上了笑脸,下面写着:今天是六一节,太阳公公戴上了墨镜,他一会儿和蓝天捉迷藏,一会儿和白云拉拉手,逗得白云咧开了小嘴。

为了让家长能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并分享孩子的成果,我还在作品下方开辟“爸爸妈妈的话”专栏,要求家长要表现出欣赏的态度,并且做出真诚的回应。

而我从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一次展示的机会、一颗小星星,总给孩子带来愉悦的心情,积累最初的那点自信。

孩子因为有了想象的翅膀,他们一定会为我们衔回更多的绿意,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用自己的思想写话,为孩子点亮起航的心灯,将是我永恒的追求。

四、湖光秋月两相和——家校互动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为了让孩子吸收那抽象的盐——阅读方法,老师就要创造性地烹饪各种各样的“汤”让孩子去溶解那些“盐”。

因为仅凭语文课的蜻蜓点水,那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如何让孩子自己寻找阅读的春天,这就需要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但无论是阅读的时间、阅读的效果、阅读的评价,教师都无法像卫星一样准确地追踪到孩子的行踪,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像《江雪》中的老渔翁,做到在阅读上“斜风细雨不须归”呢?这个重头戏怎么让孩子演绎下去?
1.从“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中来,从“知识大比拼”中来,从“读书郎”的评选会中来,从“阅读瞭望台”中来,从家长“亲子阅读明星”中来,从“读书成长袋”中来……
2.得法于课内阅读,得益于课外阅读。

在“孩子的成功——我们共同的期盼”家长专题会中,我就邀请家长走进语文,并指导家长如何成为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引路人,如何陪同孩子完成读物的选择,制订阅读的时间、阅读面和完成读书成长袋等工作。

对孩子的课外阅读都要有跟踪和记录。

3.老师切不能给孩子的阅读能力定格,定期了解孩子的阅读成果,对于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的孩子,也要带上“望远镜”来看待他们的阅读成果,评价做到“真诚、宽容”,从而让孩子投入更多
的激情到以后的阅读大本营中。

让孩子爱上语文,每天进步一点点。

期待有那么一天,他们离开了老师和父母的拐杖,依然能在语文的道路上奔跑,这是我们教师和孩子好梦开始的地方,愿我们美梦成真!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