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运动能力
1、头部控制
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
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 8b0 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
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
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
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
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
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首先,让患儿俯卧使
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
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
至仰卧。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同样,也要做从
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3、坐位平衡训练
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方法是:
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
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
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
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
体等和抗外力干扰平衡的能力。
4、爬行训练
在患儿俯卧位能较好的控制头部时,应开始这项训练。其方法是:让患儿处于四肢跪位,将有趣的玩具置于前方较远处,鼓励患儿爬过去取该玩具。如果患儿不能向前挪动下肢爬行,则可通过抬高其髋部来帮助他。除了向前爬还应该训练侧向爬行、向后爬行,有下肢痉挛的患儿,还可制作一简单的爬行车,让其俯卧于上练习爬行。5、
站立训练
站立位训练刚开始时,以双手扶住患儿的髋部,让其双脚分开,以便有较大的支撑
面而使患儿站立。可侧向轻推患儿,使其学会重心的左右转移,也可前后轻推患儿
锻炼他的站位平衡能力,随着患儿站位平衡能力的改善,可将双手移至患儿的肩
部来给予支持或是仅让其抓住一绳索或带子来给予支持。
6、转移
教会患儿床、轮椅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刚开始,给与较多的帮助下完成,逐步减
少帮助,最后患儿能独立完成。
7、步行
行走训练可让患儿在简易平行杠中练习行走,也可提供学步车练习行走,当患儿行走能力改善但仍怕跌倒时,可用一宽带系在其胸部,由训练人员牵着跟在患儿后
面练习行走。
8、上下台阶
刚开始牵手上台阶,自己扶着栏杆上下楼梯,为两步一级,过度到一步一级上楼梯,最后能一步一级下楼梯。
9、抓握和伸手取物的训练
有些脑性瘫痪儿童的手常呈握拳状,可通过以手指扣击其手的外侧边缘使之松开,
扣击的顺序是从小指到腕部,这样可使其手部张开并抓握。
(1)抓握能力训练对于手可张开但抓握有困难者,可将物体放入其手中,帮助他屈曲手指抓握住,注意拇指与其余四指的位置是相对的。慢慢的让患儿自己抓握,
并在患儿抓握时,侧向推拉物体以增强其抓握力量。两侧手都应反复做练习。
(2)伸手取物训练在患儿能较好的抓握置于其手中的物体后,应鼓励他伸手抓握物体,可在其伸手可及的距离内悬挂有趣的玩具等,吸引患儿伸手去拿。
10、捏取物品
鼓励患儿用手指捏取物品,从直径大的一步一步减低到直径在 1 厘米左右的物品。
社会适应能力
1、理解
(一)阶段 1 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
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
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
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
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
4.事物的操作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
投环、击鼓等。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
的操作。
(二)阶段 2 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
电话等)的用途。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
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
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
(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
性(颜色、大小等)。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
(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即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
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
现2 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 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1 个示范项,给儿童2 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阶段 3 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表达。
1.手势符号的训练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
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