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哪些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哪些
乳腺的内分泌治疗属于全身性治疗措施,也可以说是姑息治疗的一种,是通过改变人体正常生理过程来阻碍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相当类型的乳腺癌组织需要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刺激来生长,那么用某些化学方法阻止这些激素反应过程,就有可能减慢甚至使癌细胞停止生长。
这就是内分泌治疗。
目前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1、三苯氧胺(他莫昔芬):适用于任何年龄,不论绝经前或绝经后,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2、依西美坦
3、瑞宁得
4、诺雷得:适用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5、氟隆:适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6、氟维司群:适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作为其他内分泌药物治疗失败的解救治疗
绝经期前的患者可以选择:三苯氧胺或诺雷得+三苯氧胺或诺雷得+瑞宁得或双侧卵巢切除。
绝经期后的患者可以选择:三苯氧胺、依西美坦、氟隆、瑞宁得。
可以根据自己的月经状况选择其中一种药物进行内分泌治疗,也可以选择其中的2种联合或序贯用药。
具体的内分泌治疗方案必须是在医生指导下制定。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大多选择综合性治疗,就是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根据个体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
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是把D阻分联合应用,效果不错。
上世纪90年代美国FDA就已打破惯例允许D阻分进入乳腺癌II期临床研究,其安全、高效、无毒的特性被专家一致认可。
D阻分可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诱导抗癌细胞因子释放、抑制癌新生血管发生,阻止癌转移、诱导癌细胞凋亡、调节体内正常的免疫功能等作用,联合内分泌治疗疗效非常好,可使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2024乳腺癌常用内分泌治疗药物
2024乳腺癌常用内分泌治疗药物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又叫做抗激素治疗,主要是调控患者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阻止癌细胞接触和利用那些它们生长所需的天然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
01内分泌治疗适应症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的乳腺癌,具体包括HR阳性HER-2阳性、HR阳性HER-2阴性,后者在乳腺癌亚型占比为60%-70%β其中HR 可分为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两种,有一种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阳性阈值≥1%即为HR阳性,其中ER阳性比例1%-10%判读为弱阳性,但有争议的一点是阳性比例在这个区间时,内分泌治疗获益较小。
表1:2023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ER结果判读02分子分型根据HR和HER-2的不同,将乳腺癌分为四个亚型,其中内分泌型乳腺癌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A型比B型对内分泌治疗更敏感,应用内分泌药物疗效更好,但化疗药物获益低。
二者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PR的表达,因为PR是重要的乳腺癌预后指标,CSCO乳腺癌指南将PR20%阳性作为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的临界值;二是Ki-67的表达,它是一种细胞增殖指数,数值越大,就代表细胞增殖快,恶性程度高,预后越差。
它作为一个持续变化的生物标志物,可根据其数值判断是否辅助化疗。
一般认为LuminalB的高表达为Ki-67≥30%,LuminalA的低表达为≤14%o表2:2023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分子分型HER-2阳性(HR阳性)++任何任何03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01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表3: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女性绝经前的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70%以上来自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前体经芳香化酶作用而生成。
绝经后乳腺癌的癌组织中雌激素主要有癌组织和癌周组织分泌,芳香化酶抑制剂(AI)通过抑制癌组织中的芳香化酶活性,降低雌激素水平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抗癌新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医学研究和进展的不断推进,内分泌治疗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研发历程、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情况。
一、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研发历程内分泌治疗药物是指通过干扰雌激素的作用来达到抗癌作用的药物。
早在20世纪60年代,医学界就发现乳腺癌患者中存在着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情况。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寻找能够影响雌激素生物合成和效应的药物来治疗乳腺癌。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内分泌治疗药物逐渐从抗雌激素药物扩展到激素代谢调控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相继批准了多种内分泌治疗药物,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曙光。
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1. 阻断雌激素合成:雌激素合成是乳腺癌生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使用雌激素合成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防止乳腺癌的生长和进展。
2. 抑制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中出现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使得细胞对雌激素过度敏感,导致乳腺癌发生和发展。
内分泌治疗药物可以阻断雌激素受体的活性,减少乳腺癌细胞对雌激素的依赖性,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3. 靶向其他信号通路:除了雌激素受体,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还与其他多种信号通路有关。
新一代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可以通过靶向这些信号通路来进一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
三、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内分泌治疗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应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应用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患者可以明显延长无复发期和总生存期。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选择性雌激素降解酶抑制剂(SERDs)以及雌激素合成抑制剂(AI)。
SERMs类药物包括依西美坦和多柔比星,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来阻断雌激素的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1: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分类
2.1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2.1.1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2.1.1.1 肝素
2.1.1.2 类松体
2.1.2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
2.1.2.1 丹参酮
2.1.2.2 非甾体抗雌激素药物
2.2 雌激素受体降解剂
2.2.1 卓唑
2.2.2 利凡诺
3:作用机制
3.1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3.2 雌激素受体降解剂的作用机制
4:临床应用
4.1 早期乳腺癌
4.2 难治性或转移性乳腺癌
4.3 辅助化疗
5:不良反应
5.1 骨质疏松
5.2 粉刺和皮疹
5.3 恶心和呕吐
5.4 其他不良反应
6: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药物说明书、研究报告、临床试验结果等相关资料,供读者参考。
7:法律名词及注释
7.1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一种通过抑制雌激素受体的结合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药物。
7.2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一种通过抑制体内雌激素合成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7.3 雌激素受体降解剂:一种通过促进雌激素受体的降解来达到抑制乳腺癌的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概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概况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该疾病。
据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在沿海城市如上海等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有12万~15万名乳腺癌患者需要观察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般用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后的缓解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品种较多,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抗雌激素、芳香酶抑制剂(AI)、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和孕激素这四类,其中抗雌激素和AI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
1 抗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其受体的作用。
1.1 他莫昔芬(TAM)TAM于20世纪60年代合成,1977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随后的临床试验还发现,TAM可以抑制绝经前妇女ER阳性的乳腺癌生长,延长无病生存期,减少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
目前,TAM已被用作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不考虑其分期因素[1,2]。
TAM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失调、闭经、阴道出血、外阴瘙痒、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TAM也会引起血脂水平变化并潜在损害心血管系统。
1.2 托瑞米芬TAM的衍生物。
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托瑞米芬的抗肿瘤机理与TAM 相似,它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且高剂量时对部分ER阴性患者也有效。
与TAM 不同,托瑞米芬反可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临床应用未发现会致骨髓抑制及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长期服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
托瑞米芬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多汗、子宫出血、白带、疲劳、恶心、皮疹、瘙痒、头晕和抑郁等。
但既往患有子宫内膜增生症或严重肝衰竭患者禁止长期服用托瑞米芬;有血栓性病史者一般也不宜接受托瑞米芬治疗[3]。
1.3 雷洛昔芬属选择性ER调节剂,它对骨等组织的ER激动剂样作用可保护骨骼和心脏的功能,使骨矿物质密度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而其在乳房中呈现的ER拮抗性质则可经由与ER结合,从而抑制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药物治疗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进展内分泌治疗有其毒副反应较小,且能长期应用的优点,主要适用于雌或/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内分泌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是三苯氧胺(TAM),是非甾体类的雌激素受体拮抗药物。
1986年通过美国FDA论证成为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不论绝经状态的乳腺癌患者均可用作术后辅助治疗。
亦可用于淋巴结阳性患者在化疗结束后的内分泌治疗。
长期以来TAM已作为激素受体阳性病例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
1998年EBCTCG总结临床研究的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口服TAM5年可使5年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7%和26%,在辅助化疗结束后再用TAM 可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其中50岁以下组序贯应用化疗及TAM较单用化疗组的复发或死亡危险分别下降40%和39%,与单用TAM相比分别下降25%和21%。
50岁以上组则分别下降54%和49%,及19%和11%。
对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应用TAM五年的辅助治疗可使10年绝对生存率提高5.6%,局部复发率降低14.9%,对淋巴结阳性病例分别为10.9%及15.2%。
对TAM应用的时间EBCTCG的临床研究的结果是术后应用二年或一年可使肿瘤危险性下降28%或21%。
如果应用5年的辅助治疗可降低50%的复发危险性,超过5年以上未能证实其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NSABP B-14的研究证实TAM用药超过5年反而降低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可能是由于TAM长期应用所获得的耐药性所致。
TAM的常见副反应有潮红(39.7%)、肌肉、关节酸痛(21.3%)、乏力(15%)。
此外可增加血栓性疾病、子宫内膜增厚,及子宫内膜癌等危险。
但发生率均低于2%-3%。
其他的雌激素受体竞争抑制剂有托瑞米芬(Toremifene法乐通)和雷洛昔芬(Raloxifene)等。
这些药物疗效与TAM相似。
但其副反应略低。
近年来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发现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上又一重大的进展。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不同于TAM,而是抑制外周组织及肿瘤细胞中的雄激素转化成雌激素时所需的芳香化酶。
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与预后
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与预后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会在男性身上发生。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一些病例中,内分泌治疗也可以用于预防癌症复发。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以及它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一、内分泌治疗的原理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抑制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乳腺癌绝大部分是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此类癌症对激素高度依赖,通过阻断雌激素与乳腺癌细胞结合,能够有效地控制癌症的发展。
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目前常用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抗雌激素药物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两类。
抗雌激素药物主要包括阿曲库铵、托马司琼、依西美坦等,这些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雌激素受体,从而阻止雌激素的结合。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是柔顺通、舒健宁等,通过影响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来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效果。
三、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内分泌治疗适用于ER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根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患者可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和Luminal B/HER2型三种。
Luminal A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反应最好,该亚型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Luminal B型和Luminal B/HER2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较Luminal A型差,通常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四、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评估监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通常通过临床症状、肿瘤大小、辅助检查以及术后复发等指标进行评估。
有效的内分泌治疗可以使肿瘤缩小或停止生长,同时患者的症状也会得到明显的缓解。
术后复发的情况也是评估内分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通常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但仍然可能出现疲劳、关节痛、骨质疏松、潮热、阴道干燥等症状。
这些不良反应在多数患者中通常是暂时性的,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对症处理。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药物介绍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药物介绍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原理及常用药物。
一、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原理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大部分乳腺癌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
通过干扰乳腺癌细胞内激素受体的信号传导路径,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1.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SERMs是一类能模拟或拮抗雌激素在不同组织中的作用的化合物。
它们能结合到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上,改变雌激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
常见的SERMs包括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
2.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AIs)AIs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通过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水平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AIs分为非选择性AIs和选择性AIs两类。
非选择性AIs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酶,从而有效地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
常见的非选择性AIs有氨烯酮和氟碳酮。
选择性AIs主要作用于体内的雄激素,通过抑制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过程来减少体内雌激素的合成。
常见的选择性AIs有阿那替琼和依西美坦。
3. 雄激素受体阻断剂由于部分乳腺癌细胞表达雄激素受体,因此雄激素受体阻断剂可以通过阻断雄激素受体的结合,抑制雄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
常用的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有氟他胺。
三、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1. 他莫昔芬他莫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能够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干扰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
他莫昔芬口服后能快速吸收,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和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2. 托瑞米芬托瑞米芬也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他莫昔芬类似,它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通过调节受体的表达和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3. 氨烯酮氨烯酮是一种非选择性雌激素合成抑制剂,能够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从而减少肿瘤的生长。
氨烯酮常用于更年期后乳腺癌的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妇女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果患者雌激素受体(ER)或(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推荐使用内分泌治疗。
在所有的抗激素治疗药物中,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是最常用的。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用于治疗绝经前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常用的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也可以起到药物去势作用。
对经前患者,他莫昔芬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绝经后患者,AI类药物应该是首选。
内分泌治疗的缓解期长于化疗的缓解期。
内脏转移者,不适合内分泌治疗。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17-02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妇女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
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及进展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的生存受益得到了充分肯定。
内分泌治疗有效,是因为乳腺癌组织是激素依赖性的。
在绝经前的妇女中,如果乳腺癌的生长受到卵巢产生的雌激素的支持,那么通过切除卵巢来减少内源性雌激素的产生,或使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影响雌激素的生成等内分泌治疗,就可以控制乳腺癌的生长[2]。
在所有的抗激素治疗药物中,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是最常用的。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一种SERM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后三种是AI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在绝经后妇女中将雄激素和其他前体转化为雌激素,而AI类药物主要是在细胞水平可逆或不可逆地抑制芳香化酶活性,从而阻止其催化雌激素的产生。
芳香化酶抑制剂还没有在绝经前妇女中显示作用,故主要应用在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
此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用于治疗绝经前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常用的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药学服务指南-2023标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药学服务指南1范围本文件涵盖了截至2023年6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已批准49个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药物(含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内容。
本文适用于所有开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药学服务的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Breast Cancer(Version4.2023)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是一种用于衡量医疗干预对患者生命质量的经济学评价指标。
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通过将治疗或干预的成本与其所带来的效果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其相对效益和经济效果。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缩率语全称AI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BM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CDBC乳腺癌伴随疾病(Concomitant Disease of Breast Cancer)CDK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E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HC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HDA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R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hosphatidylinositide3-kinase)PKB蛋白激酶B抑制剂(protein kinase B)P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Tdp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WHO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5概述目前,国内上市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药物按照作用机制可分为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LHRH)类似物、孕激素类药以及靶向治疗药;靶向治疗药又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和CDK4/6抑制剂类药物。
抗乳腺癌药治疗乳腺癌的西药推荐及使用要点
抗乳腺癌药治疗乳腺癌的西药推荐及使用要点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痛苦。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引入乳腺癌的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希望和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些治疗乳腺癌的西药推荐及使用要点。
一、药物推荐1. 阿那曲唑(Anastrozole)阿那曲唑是一种常用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它属于非竞争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肿瘤细胞的雌激素依赖性生长。
临床研究显示,阿那曲唑可显著减少乳腺癌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托莫西芬(Tamoxifen)托莫西芬是一种妥当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它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托莫西芬广泛应用于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3. 库班(Capecitabine)库班是一种口服抗代谢药物,可通过转化为5-氟尿嘧啶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临床研究表明,库班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用于转移性和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
4.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它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阻断信号传导路径,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
二、使用要点1.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乳腺癌类型和分期,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也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避免药物的过度使用或滥用。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西药治疗乳腺癌虽然疗效显著,但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医生反映。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药物的替换。
3.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乳腺癌晚期二线治疗方案
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乳腺癌晚期二线治疗方案,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内分泌治疗1. 靶向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的药物(1)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来曲唑等,适用于绝经后ER阳性或P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2)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氟维司群,适用于E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2. 靶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激动剂如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适用于绝经后ER阳性或P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二、化疗1. 单药化疗(1)紫杉醇:适用于多种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ER阴性或PR阴性的患者。
(2)多西他赛:适用于多种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ER阴性或PR阴性的患者。
2. 联合化疗(1)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如多西他赛+多柔比星(A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TC)等,适用于ER阴性或PR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2)蒽环类药物+卡培他滨:如多柔比星+卡培他滨(AC-T)、表柔比星+卡培他滨(TC-T)等,适用于ER阳性或P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三、靶向治疗1. 靶向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1)曲妥珠单抗:适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2)帕妥珠单抗:适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2. 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1)贝伐珠单抗:适用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2)依维莫司:适用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四、免疫治疗1. 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适用于PD-L1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2. CTLA-4抑制剂如伊匹单抗,适用于CTLA-4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五、中医中药治疗1. 中药方剂(1)清热解毒类:如犀牛角、金银花、连翘等,适用于乳腺癌热毒内蕴证。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
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内分泌治疗主要针对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干扰雌激素对
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复发的目的。
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和雌激素
受体拮抗剂。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他莫昔芬、环磷酰胺和阿那曲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雌激素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可以在手术、放疗或化疗后进行,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而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常常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分型,综合考虑患
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外,内分泌治疗还可以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手段,
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整体方案。
这种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总的来说,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内分泌治疗会在乳腺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内分泌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内分泌治疗药物通过干扰或抑制乳腺癌细胞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就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进行探讨。
一、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
SERMs作为一类非类固醇性化合物,它们可以同时发挥雌激素受体的激动和拮抗作用。
例如,市场上常见的SERMs药物有托马司汀(Tamoxifen)和长春新碱(Toremifene)。
这些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能够阻断Estrogen Receptor-alpha(ERα)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SERMs药物还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是另一类常用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
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体内的芳香化酶(aromatase)活性,从而阻断雌激素的合成。
这类药物特别适用于绝经后的患者,因为在绝经后雌激素主要由周围组织的雄激素转化而来。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市场上有两大类,一类是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Anastrozole);另一类是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如依西美坦(Exemestane)。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肿瘤中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三、雌激素拮抗剂雌激素拮抗剂是又一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与SERMs相比,雌激素拮抗剂更加强力,能够更有效地阻断雌激素受体的激活。
市场上常见的雌激素拮抗剂有非甾体类的富马酸雷洛昔芬(Fulvestrant)。
雌激素拮抗剂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其核转运进入细胞核,从而达到抗乳腺癌的效果。
雌激素拮抗剂广泛应用于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治疗。
总结起来,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SERMs、芳香化酶抑制剂和雌激素拮抗剂。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或抑制雌激素与乳腺癌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药物选择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药物选择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而内分泌疗法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理和药物选择。
一、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原理乳腺癌中约70%的患者存在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情况,这意味着肿瘤细胞对雌激素的依赖性较高。
因此,通过干扰雌激素对癌细胞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内分泌治疗主要利用药物的抗雌激素效应来达到抑制乳腺癌生长的目的。
药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这一效应:1.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雌激素受体,从而抑制雌激素的作用。
例如,土司腺癌抑素(tamoxifen)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止雌激素进入细胞核,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2. 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从而减少对肿瘤细胞的刺激。
当肿瘤依赖于合成雌激素时,此类药物的应用可以达到抑制乳腺癌生长的效果。
例如,阿那曲唑(anastrozole)是一种选择性的非甾体类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从而逐渐降低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
3. 雌激素受体降解剂:这类药物可以加速雌激素受体的降解,减少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从而减少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
例如,依罗丹(fulvestrant)是一款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降解剂,可结合并降解肿瘤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
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1.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土司腺癌抑素(tamoxifen):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化疗后和绝经后的患者。
常规剂量为每天20毫克,口服给药。
2. 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 阿那曲唑(anastrozole):适用于绝经后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
常规剂量为每天1毫克,口服给药。
- 莱特罗唑(letrozole):适用于绝经后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效果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效果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已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内分泌治疗通过干扰肿瘤细胞对雌激素的信号传导,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用药物和其治疗效果。
一、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1.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SERMs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之一。
它们能够在不同部位结合雌激素受体,在某些组织具有雌激素拮抗作用,在其他组织则具有雌激素激活作用。
这种药物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减少骨质密度损失。
例如,丽舍敏是一种经典的SERMs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
2. 5α-还原酶抑制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雄激素在肿瘤细胞内的转化,从而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是芬克辛和度他雄酮。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断雄激素合成途径,减少肿瘤生长所需的雄激素供应。
3. 非甾体类雌激素受体拮抗剂(SERDs)SERDs是一类新型的靶向药物,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显示出极高的治疗效果。
它们作为强力逆转剂,不仅能够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而且还能导致受体降解并减少其表达水平。
地索非尔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SERDs药物。
二、内分泌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内分泌治疗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法,副作用较轻。
相比于放化疗等其他治疗方式,内分泌治疗往往能够避免因药物毒性而引起的明显不良反应。
此外,内分泌治疗通常需要服用药物数年甚至更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
2. 局限性尽管内分泌治疗对许多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有效,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从中获益。
某些患者可能具有耐药性或无效应。
此外,长期使用某些内分泌治疗药物也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关节痛、更年期样综合征等。
三、随访与评估在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临床检查、妇科超声、乳腺超声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检测手段进行系统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恶变情况和药物反应情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如何正确用药?黄容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如何正确用药?黄容发布时间:2023-06-14T08:35:22.023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黄容[导读] 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其具有副作用轻、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等优势。
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2150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其具有副作用轻、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等优势。
所以,内分泌疗法被广泛应用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因此,下面为您讲讲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如何正确用药,希望帮助您合理用药,更好的控制病情。
一、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其能和雌激素竞争激素受体,进而抑制相关雌激素基因的表达,将癌细胞控制在G1期,继而降低癌细胞生长和分裂。
一般情况下,SERMs可分为3类,详情如下。
(1)雌激素衍生物:三苯氧胺(ATM)是最常用的,其对细胞信号有一定调节作用,进而诱导肿瘤细胞逐渐凋亡。
于此同时,ATM还能和雌激素竞争激素的受体。
此外,ATM能降低绝经后妇女骨折和骨质疏松发生率,还能调节血脂,进而降低绝经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用法用量:ATM的推荐剂量是10mg,每日用药2次。
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能提升治疗有效率,但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等没有增加,且会增加毒性。
此外,长期使用ATM治疗乳腺癌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
所以,长期用ATM的病人,要定期体检,以了解自己是否患子宫内膜癌。
(2)甾体类复合物:氟维司群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适合雌激素受体阳性、抗雌激素治疗无效的晚期、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以及对他莫昔芬、芳香酶抑制剂等耐药的病人。
该药物能阻断雌激素和其受体相结合,还能促进雌激素复合物降解,进而下调细胞上的雌激素。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是500mg,肌肉注射,每月用药1次。
二、芳香化酶抑制剂(AIs)AIs不仅能阻止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进而减小雌激素水平。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介绍
阿那曲唑
本品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晚期乳腺癌。 【用法用量】 1、本品用于绝经后妇女晚期(或已转移)乳
腺癌的一线治疗,每日一次,一次一片。 2、用于经他莫昔芬和其他抗雌激素疗法仍 不能控制的绝经后妇女的晚期乳腺癌。对 雌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若对他莫昔芬呈 现阳性的临床反应,可考虑使用本品。剂 量同样为每日一次,一次一片(1mg)。
C&C
阿那曲唑
【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表明,患者对本品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通常为轻至中度,很少有患者 由于副反应而中断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症状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 厌食)、潮红、阴道干燥等;也可引起皮疹 、乏力、抑郁和头痛等;较少见症状有: 体重增加、外周组织水肿、出汗等;偶见 子宫出血现象。
• 【用法用量】: 10mg 2次/日 或20mg 1 次/日,EBCTCG的研究结果表明,服药1、2 、5年其复发的危险性分别降低21%、28% 和 50%,故建议至少服药5年。
C&C
抗雌激素药物
• 【不良反应】:面部潮红、食欲减退甚至 恶心、阴道瘙痒、阴道出血、失调等。大 宗病例研究未发现TAM有诱发子宫内膜癌的 危险,但有肿瘤家族史者易受TAM诱发子宫 内膜癌的危险性,故定期妇科检查是必要 的。
C&C
戈舍瑞林
• “诺雷德”是一种可在体内逐渐进行生物 降解的多聚缓释植入剂,可用激素治疗的 前列腺癌及绝经前及围绝经期的乳腺癌。 也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如缓解 疼痛并减少子宫内膜损伤。
• 【用法用量】:每4 wk用药1次,在腹前壁
皮下注射3.6mg一支。可在无组织蓄积的情
况下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在肝、肾功能
抑制剂。因其不具有甾体类激素相类似的
伏罗尼布 分子式
伏罗尼布(Fulvestrant)1. 介绍伏罗尼布(Fulvestrant)是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它属于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雌激素受体的活性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2. 分子式伏罗尼布的化学分子式为C32H47F5O3S。
3. 作用机制伏罗尼布的作用机制与雌激素受体(ER)有关。
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对雌激素的结合非常敏感,这会刺激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伏罗尼布通过竞争性地结合到雌激素受体上,阻断了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降低了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速度。
此外,伏罗尼布还会导致雌激素受体的降解,进一步减少了雌激素受体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4. 适应症伏罗尼布主要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
它通常用于那些已经接受过其他内分泌治疗但疾病进展的患者。
5. 使用方法伏罗尼布以注射剂的形式给药,通常每个月一次。
治疗的初始阶段通常会进行两次连续的注射,然后每个月一次注射。
注射通常在臀部肌肉中进行。
6. 不良反应使用伏罗尼布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或不适•乏力和虚弱感•恶心和呕吐•食欲不振•头痛•骨痛或骨折风险增加•热潮红•皮疹或瘙痒•关节痛7. 注意事项在使用伏罗尼布之前,应告知医生以下情况:•是否怀孕或哺乳•是否对伏罗尼布或其他药物过敏•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如肝脏疾病、骨质疏松等•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8. 药物相互作用伏罗尼布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包括:•妊娠激素类药物•可能影响肝酶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抗真菌药物等•其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使用伏罗尼布之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
9. 禁忌症伏罗尼布在以下情况下禁用:•对伏罗尼布或其他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的患者10. 结论伏罗尼布是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它通过阻断雌激素受体的活性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伏罗尼布的使用方法为每个月一次的注射,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概况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该疾病。
据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在沿海城市如上海等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有12万~15万名乳腺癌患者需要观察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般用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后的缓解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品种较多,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抗雌激素、芳香酶抑制剂(AI)、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和孕激素这四类,其中抗雌激素和AI 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
1 抗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其受体的作用。
1.1 他莫昔芬(TAM)TAM于20世纪60年代合成,1977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随后的临床试验还发现,TAM可以抑制绝经前妇女ER阳性的乳腺癌生长,延长无病生存期,减少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
目前,TAM已被用作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不考虑其分期因素[1,2]。
TAM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失调、闭经、阴道出血、外阴瘙痒、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TAM也会引起血脂水平变化并潜在损害心血管系统。
1.2 托瑞米芬TAM的衍生物。
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托瑞米芬的抗肿瘤机理与TAM相似,它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且高剂量时对部分ER阴性患者也有效。
与TAM不同,托瑞米芬反可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临床应用未发现会致骨髓抑制及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长期服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
托瑞米芬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多汗、子宫出血、白带、疲劳、恶心、皮疹、瘙痒、头晕和抑郁等。
但既往患有子宫内膜增生症或严重肝衰竭患者禁止长期服用托瑞米芬;有血栓性病史者一般也不宜接受托瑞米芬治疗[3]1.3 雷洛昔芬属选择性ER调节剂,它对骨等组织的ER激动剂样作用可保护骨骼和心脏的功能,使骨矿物质密度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而其在乳房中呈现的ER拮抗性质则可经由与ER结合,从而抑制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雷洛昔芬于1997年获FDA批准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1999年又被批准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
近期完成的一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组织对近2万名妇女进行的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停经妇女连续5年每天服用雷洛昔芬或TAM都可使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少近一半。
同时,与TAM相比,雷洛昔芬组的子宫内膜癌和血栓病例数分别少36%和29%。
已向FDA申请以使雷洛昔芬获准治疗此适应证,未来有望替代TAM而成为绝经后妇女预防乳腺癌的首选药物。
2 AI通过抑制芳香酶的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组织中雄烯二酮和睾酮经芳香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由此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治疗肿瘤的目的。
AI仅适用于绝经后患者,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非甾体类和甾体类药物两类。
2.1 非甾体类AI2.1.1 氨鲁米特对ER阳性患者更有效,对骨转移者的疗效较TAM好,对肝转移者疗效较差。
氨鲁米特早先曾一度用作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经TAM治疗失败后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后因其不良反应较严重并常致患者因此中止治疗,故现已不常用。
氨鲁米特也不应联用TAM,否则疗效不增而不良反应却会增加。
2.1.2 来曲唑对芳香酶具有选择性和竞争性的强力抑制活性。
Dombernowsky等[4]报道了一项旨在比较两种剂量的来曲唑(0.5 mg/d和2.5 mg/d)与口服甲地孕酮(MA)160 mg/d二线治疗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或未知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的临床研究。
551例患者均为抗雌激素治疗失败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中188例服用0.5 mg来曲唑,174例服用2.5 mg来曲唑,189人服用MA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3组的总客观缓解率依次分别为13%、24%和16%。
其中0.5 mg和2.5 mg剂量治疗组之间以及2.5 mg和MA组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尤以 2.5mg剂量组疗效更佳。
2.5 mg剂量组的缓解期和到治疗失败的时间也长于其他两组。
在到肿瘤进展的时间上,2.5 mg组优于0.5 mg组,但与MA组无显著差异。
2.5 mg来曲唑组的耐受性明显优于MA组,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37.4%和48.7%,有统计学差异。
2.5 mg来曲唑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反应、体重增加以及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例数也均明显少于MA组。
来曲唑用作二线内分泌药物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高度有效且安全。
BIG1-98试验是一项比较来曲唑和TAM用作乳腺癌辅助治疗5年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国际临床研究[5]。
研究结果显示,来曲唑能够显著提高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具体数值为84.0%,而TAM组是81.4%(P = 0.003),即来曲唑降低复发风险19%。
来曲唑也能较TAM降低远处转移风险27%(P= 0.006)及全身治疗失败(定义为自随机分组到全身复发的时间,包括出现第二原发肿瘤或任何原因所致死亡)的风险17%(P = 0.02)。
BIG1-98研究证实来曲唑用作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
来曲唑相关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7.4%,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疲乏、外周水肿、潮红、皮疹、呕吐、便秘,偶也见致骨骼肌疼痛、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病毒感染、严重肝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2.1.3 阿那曲唑具有强力芳香酶抑制作用。
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6,7]比较了阿那曲唑与MA治疗既往TAM失败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药的临床获益率相似,但阿那曲唑组在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MA组,耐受性也更好,故可替代MA用作标准二线治疗药物。
两项分别在北美及欧洲地区进行的大规模Ⅲ期临床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还比较了阿那曲唑和TAM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这两项研究数据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至少和TAM相当。
其中对已知为ER阳性患者,阿那曲唑治疗患者到肿瘤进展时间中位数比TAM明显更长(P <0.05)。
阿那曲唑和TAM治疗的耐受性相似,但阿那曲唑组的血栓栓塞事件和阴道出血的发生率更低。
阿那曲唑一线治疗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有效,并可考虑用作首选一线药物,特别是对ER阳性的患者。
阿那曲唑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厌食)、潮红、阴道干燥、皮疹、乏力、抑郁和头疼;不太常见的副反应有体重增加、外周组织水肿和出汗等。
2.2 甾体类AI2.2.1 福美坦选择性AI,不影响肾上腺激素的合成,故用药期间不需要补充糖皮质激素,适用于TMA 等内分泌治疗无效的患者。
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显示,使用福美坦治疗患者28%达到缓解,缓解持续时间为13~33个月,另有26%患者疾病达到稳定,疗效显著优于氨鲁米特和MA。
福美坦为肌内注射剂,每2 wk注射1次,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潮红、皮疹和恶心等。
2.2.2 依西美坦意大利Pharmacia公司研究开发的第三代AI,1999年在英国首次被批准上市,此后又陆续在美国、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上市。
依西美坦能与体内芳香酶不可逆地结合,但它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的生物合成均无明显影响。
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在769例经TAM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又复发的绝经后妇女乳腺癌患者中比较了依西美坦25 mg/d和MA 40 mg,qid两方案的临床作用[8]。
结果表明,依西美坦治疗的总有效率较MA高(分别为15.0%和12.4%),中位生存时间也明显大于MA (P = 0.039)。
接受依西美坦治疗的患者,其肿瘤再度恶化的时间晚于MA治疗患者(分别为20.3 wk和16.6 wk,P = 0.037),到治疗失败的时间也较MA组长(分别为16.3 wk和15.7 wk)。
依西美坦用作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药物的疗效优于MA。
另一项Ⅱ期研究考察了依西美坦25 mg/d与TAM 20 mg/d一线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依西美坦组的临床获益率为58%,高于TAM组的31%,由此提示依西美坦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亦有良好疗效。
依西美坦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失眠、皮疹、全身及腹部疼痛、厌食、呕吐、抑郁、脱发、末梢或双足肿、便秘和体重下降等。
3 LHRH类似物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同时还能竞争性地与垂体细胞膜上的GnRH受体或LHRH受体结合,阻止垂体产生FSH和LH,从而减少卵巢分泌雌激素。
LHRH类似物的代表性药物为戈舍瑞林。
戈舍瑞林可抑制脑垂体促黄体生成素的合成,从而引起男性血清睾酮和女性血清雌二醇水平的下降,但其用药初期反会致使暂时增加男性血清睾酮和女性血清雌二醇的浓度。
戈舍瑞林适用于用激素治疗的绝经前期及绝经期妇女乳腺癌,它每4 wk用药1次,可在无组织蓄积的情况下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也无明显变化,故不需要调整剂量。
患者在初次使用戈舍瑞林后约21 d其血清雌二醇浓度开始受到抑制,后者能随以后每28 d 1次的继续治疗而维持在绝经后水平。
戈舍瑞林治疗会引起明显的骨质丢失(6个月疗程结束时椎骨骨矿物密度平均下降4.6%,停药6个月后恢复到低于基线值2.6%),故已知有骨代谢异常的妇女使用戈舍瑞林时应谨慎。
戈舍瑞林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潮红、头痛、抑郁、阴道干燥及乳房大小的变化等。
4 孕激素通过改变体内内分泌环境,经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产生LH和ACTH,或通过PR作用于乳腺癌细胞。
此类药物主要有甲羟孕酮(MPA)和MA,它们对绝经前及绝经后的患者均有效,其中对ER或PR阳性患者疗效更佳。
孕激素对TAM治疗无效者也有效,对骨转移的疗效优于TAM。
不过,由于孕激素会致肥胖、乳房胀痛、阴道出血及其可能存在的致血栓症等副作用,所以很少用于术后内分泌治疗,而主要用于改善食欲、增加体重、保护骨髓功能和提高化疗耐受性等。
5 结语TAM长期用作乳腺癌的标准激素治疗药物,AI用于经TAM治疗后的二线治疗也有近20年的临床实践。
迄今大量的研究业已证实,在TAM一线治疗转移性疾病或TAM辅助治疗后疾病有进展时,用第三代芳香酶抑制剂作为二线治疗是恰当的。
对于具高风险深度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病人,AI由于在此方面的发生率比TAM低,故可用作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
随着高选择性和高效第三代AI的广泛应用,AI的临床重要性已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