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壤介绍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棕壤、暗棕壤

棕壤、暗棕壤
棕壤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 要分布干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 棕壤地区气候 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 10℃以上 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 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 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 棕壤地区由于夏季 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 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 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 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暗棕壤 也称带山地的垂直带。 在东北地区,晴棕壤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 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暗棕壤地区的气候特 点是:年平均气温一1~5℃,10℃以上的积温2000~3000℃,冬季寒冷而时间长, 季节性冻层深度为1.0~2.5米、无霜期120~135天,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旱 季多云雾,春旱不明显。全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干燥度<1.0。暗棕壤的原 生植被类型中,针叶树种都属阴性或半阴性(如红松、冷杉等)。落叶阔叶树种以 桦类占优势,林下草本与灌木繁茂。暗棕壤分布的地形,多为中山、低山和丘陵。 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以及玄武岩的残积和坡积物,部分地区为洪积物和 冲积物。 暗棕壤的形成特点,主要表现为弱酸性腐殖质积累和轻度的淋溶作用与 粘化作用,同时也进行着白浆化作用,在地形平缓、排水不良之处,还有潜育作用。
它与棕壤比较,腐殖质积累量多,有时甚至还有泥炭化。

初一地理棕壤特征与环境解析

初一地理棕壤特征与环境解析

初一地理棕壤特征与环境解析棕壤是中国最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广泛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北平原。

它是一种肥沃的土壤,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棕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解析,以加深对初一地理中有关棕壤的知识的理解。

1. 棕壤的形成棕壤是由母质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

它的母质主要是疏松的黄壤、红壤或黏壤,在长期气候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肥沃的棕壤。

棕壤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养分和一定的粘粒,使得其肥力较强。

2. 棕壤的特征棕壤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棕壤颜色呈棕黑或深褐色,这是由于其富含的有机质和氧化态铁的存在。

其次,棕壤质地疏松,容重适中,透水性良好。

再次,棕壤具有较高的持水性和保肥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最后,棕壤的酸碱度偏酸性或中性,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

3. 棕壤的分布棕壤广泛分布在中国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等地区。

这些区域有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有利于棕壤的形成和发育。

棕壤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支撑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4. 棕壤的利用与保护由于棕壤肥力较强,适宜耕种,因此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农业的过度开发,棕壤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棕壤资源,应采取措施,如合理轮作、有机肥料的使用和水土保持等,以减缓棕壤的退化速度并提高其持续利用能力。

总结:棕壤是一种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肥力和适宜的酸碱度。

它的形成和分布都与气候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棕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棕壤资源,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棕壤,为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注:字数为648字。

如需增加字数,可进一步加深各方面内容的分析,扩展相关案例和调查数据,并加以详细阐述。

04(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04(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第二节
暗棕壤
暗棕壤是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针阔混交林 下发育形成的,剖面构型为 O-AB-Bt-C ,表层腐 殖质积聚,全剖面呈中至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 度60-80%,剖面中部粘粒和铁锰含量均高于其上 下两层的淋溶土。 暗棕壤又名暗棕色森林土,过去曾一度被称 为棕色灰化土、灰棕壤。直到1960年,经第一次 全国土壤普查,才正式确立为暗棕色森林土即暗 棕壤。
五、棕色针叶林土的利用与改良
棕色针叶林土是我国重要的针叶用材林生产 基地之一。但是,由于棕色针叶林土位于寒温带, 气候冷湿,地势较高,地表多起伏,土层浅薄, 土壤酸度大,活性铝含量高等因素,使潜在肥力 难以发挥的特点,土壤利用仍以发展林业为主, 培育中径级用材林。不适合大力发展农业。为促 进林业生产的发展,逐渐提高土壤肥力,在林业 管理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三、棕色针叶林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上的差异及附加的成土过 程的影响,棕色针叶林土分为三个亚类,各亚类 剖面形态特征见图4-1。
1、棕色针叶林土 它是棕色针叶林土类的最接近中心概念的亚类, 它相似与美国分类的冷冻暗色始成土;联合国土壤 分类中的雏形土。其剖面特征及诊断特征如前所述。
O ( O1 , O2 ) 层 : 枯 枝 落 叶 层 。 包 括 两 个 亚 层 , 0~2cm厚的新鲜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常与藓类混合, 潮润,棕色(7.5YR5/4),疏松有弹性,局部可见白 色菌丝体;其下为半分解的植物残体,厚度约为 2~10cm 左右,比上层紧密,有时微显泥炭化,暗棕 色(7.5YR4/4),可见细根和白色真菌菌丝体,明显 过渡。
3、表潜棕色针叶林土 它与棕色针叶林土在形态上的差别,主要是 表层有潜育化作用,呈现蓝灰色,而且底土层亦 因铁的水化程度较高而显黄色,铁、铝在下部有 增高趋势,而锰则明显减少,这表明表潜与酸度 对 R2O3 的影响。它相似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潮 湿冷冻暗色始成土。

土壤学:第2讲 暗棕壤

土壤学:第2讲   暗棕壤

暗棕壤VS棕壤
暗棕壤有铁锰胶膜和较多的SiO2粉末 暗棕壤VS灰化土
暗棕壤存在粘粒、铁在土壤剖面中轻度
淋溶淀积的假灰化过程
12
认识棕色针叶林土
合理利用
1.合理采伐,注重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中 的作用 2.抚育更新,适地适树 3.适度发展种植业 4.大力发展副业,走多种经营全面发展道 路 5.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认识棕色针叶林土 形成条件
气候 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水热同步的夏季 漫长严寒的冬季 短暂的春秋
植被 针阔混交林
地形 中山、低山、丘陵
母质 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及黄土 4
认识棕色针叶林土 形成过程 弱酸性腐殖质累积
盐基和粘粒淋溶过程
假灰化过程
5
认识棕色针叶林土 弱酸性腐殖质累积
暗棕壤地区自然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林下有比较茂密的草本植被。雨季 和生长季节一致,生物积累过程十 分活跃,每年都有大量凋落物留于 地表。
C
棕色母质层
9
认识棕色针叶林土 基本理化性状
1. 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活性胡 敏酸和富里酸随深度增加而 增多
2. 盐基离子的分布特征
3.土体中铁、粘粒有明显的淋 溶淀积,而铝的移动不明显, 粘土矿物以水化云母为主
4.土壤水分状况终年处于湿润 状态,季节变化不明显
5.暗棕壤质地大多为壤质 10
认识棕色针叶林土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对一价K+、Na+和二价Ca2+、Mg2+盐基 离子及其盐类的淋洗淋失
粘粒向下的淋溶和淀积
表层、亚表层土壤中的铁在雨季嫌气条件下被还原成亚铁向下 淋溶,在淀积层重新氧化而沉淀包被在土壤结构体表面,淀积 层具有较强棕色。

棕壤与褐土比较

棕壤与褐土比较
3钙化作用

母质中易溶盐类大部分淋失,而硅、铁、铝等氧化物基本未发生移动,钙、镁化合物则在土体中发生淋溶与淀积,并在土体中下层形成一个钙积层。
基本性状
1剖面分析
O-A-Bt-C
A-Bt-Ck或A-Bt-C
O层:枯枝落叶层,开垦以后,此层即消失;
A层:腐殖质层,暗棕色,多为细沙壤土,粒状或屑粒结构,疏松、根多、无石灰反应。
棕壤(Brown soil)
褐土(cinnamon soil)
概念
棕壤是在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下,发生较强的淋溶作用和粘化作用,土壤剖面通体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反应,具有明显的粘化特征的淋溶性土壤。
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植被下,经过粘化过程和钙积过程发育而成的具有粘化B层、剖面中有CaCO3积聚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半淋溶性土壤。
地理分布
在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下
在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植被下
在欧洲分布广泛,英法德瑞典、巴尔干半岛前苏联欧洲部分的南部山地,在北美分布于美国东部,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北部和日本
主要分布在北纬34-40,东经103-122之间,北起燕山、太行山山前地带,东抵泰山、沂山山地的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前低丘,西至晋东南和陕西关中盆地,南抵秦岭北麓及黄河一线
Bt层:粘化淀积层厚度50~80cm,棕色,质地粉质壤土—粘壤土,核状结构,紧实,根系少,结构体表层有胶膜和少量SiO2粉末,无石灰反应,有铁子。
C层:母质层,因母质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多是非碳酸盐风化壳。
A层:暗棕色,一般质地为轻壤,多为粒状到细核状结构,疏松,植物或作物根系较多
B层:即心土层。厚度50~80Cm左右,颜色棕褐,一般中壤—重壤,核状结构,较紧实,结构体外间或有胶膜

棕壤2

棕壤2
棕壤2.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土环境棕壤:分布区具有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特征,一年中夏秋多雨,冬春干旱,水热同步,干湿分明,从而为棕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5-15℃,≥10℃的积温2700-4500℃,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干燥度0.5-1.4,无霜期120-220天。但由于受东南季风、海陆位置及地形影响,东西之间地域性差异极为明显。暗棕壤:(一)气候:暗棕壤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中有水热同步的夏季和漫长严寒的冬季以及短暂的春秋两季。由于分布地域辽阔,从小兴安岭至青藏高原东南部,因此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很不一致。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年均温–2-8℃。东北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西南高山地区则年温差较小,而日温差较大。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28℃,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土壤冻结时间约7个月。暗棕壤区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少雨雪,约60%-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降落,年降水变率较大,干燥度般1.0以下。无霜期多为150天。
(二)地质地貌:暗棕壤的水平分布区多为低山和丘陵,山岭多作东北-西南走向,仅小兴安岭呈现西北向,并与大兴安岭连结。山岭的海拔高度多在500-1000米,只有少数高于千米。最高峰白头山达2744米。花岗岩分布最为广泛,另有变质岩和新生代玄武岩的覆盖。暗棕壤的垂直分布区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山势险峻,多陡坡,一般坡度在25°以的各种常见岩石,因而暗棕壤的成土母质大多较粗松,仅玄武岩风化物的质地较粘重。
(四)季节性冻层:暗棕壤地区普遍存在季节性冻层,各地土壤冻结的深度、冻土融冻的速度和冻层融通的时间不同,一般的在初夏才能化通。冻层未融通前恰似一厚隔水板,表层土壤融冻水和大气降水均被阻滞于表层,顺坡侧渗,造成高阶地分水岭、山前平原和坡下呈现季节性沼泽化现象。森林中地面枯枝落叶层吸水保水力强,具有幂的作用,防止地表水分蒸发,更使表土含水量增大,造成短期地表过湿状态,促使土壤中铁被还原。

黄棕壤+棕壤

黄棕壤+棕壤

土壤类型黄棕壤+棕壤PH值4.5-7.0有机质含量15-80全N含量0.7-4.5全P含量0.08-0.63全K含量7.5-24.6成土环境黄棕壤系指正正在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下,土壤经强度淋溶,呈强酸性反应(pH4.5-5.5),盐基没有干瘪(50%以至更低)的弱富铝化土壤。

该类土壤存正正在交换性铝,土体铁的游离度达50%以上,表层盐骨干瘪度接近50%,愈向下逐渐到B层可低至20%-30%。

粘粒矿物中含高岭石,偶见三水铝石。

棕壤分布区存正正在暖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特征,一年中夏秋多雨,秋夏季干旱,水热同步,干湿分明,从而为棕壤的形成创造了无益的气候条件。

年匀称温度5-15℃,≥10℃的积温2700-4500℃,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单调度0.5-1.4,无霜期120-220天。

但由于受东南夜风、海陆地位及地形反响,东西之间地域性差异极为明显。

形态特征黄棕壤正正在江南山区分布于黄壤之上的中山整体。

林木、草被生长茂密,见薄层AO层,有机质含量也进步,灰暗土层厚20厘米以上。

逐渐向下为强酸性,低交换量B层。

棕壤存正正在明显的剖面发生层理,其刀刀削面构型为A-B-C型。

质地多为壤土至壤粘土,某些棕壤性土质地更轻,多为砂质壤土。

正正在自然动物下,浮尘有凋落物层(O)和腐殖质层(A),但O层并没有明显。

棕壤耕作后,浮尘层的暗色腐殖质层消失而形成耕作熟化层(A1)。

理化性质弱富铝化特征是北亚热带黄棕壤的本质特征,黄棕壤全米折网9.9包邮| 剖面成酸性反应,各发生层均含交换性氢、铝含量最高。

由于黄棕壤中原生矿物改观为次生矿物的历程比较快以及粘粒自上而下的移动淀积,因此正正在心田地位出现粘粒含量比上下土层进步的现象使用与改良黄棕壤。

适宜麻栎、小叶栎、白栎及湿地松、火柴松、短叶松等针阔叶林生长。

黄棕壤多分布于亚热带中山上部,动物较密,为林业消耗区,今后仍应以发展和保护好林木为主要使用地位。

造林种树宜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落叶-常绿阔叶林及整体针阔叶混交林为辅。

土壤地理学第三章-5

土壤地理学第三章-5

中国褐土与棕壤分布图
成土条件比较
• 1.棕壤成土母质多为非石灰性的残积坡积物和土状堆积物。非 石灰性残积物以岩浆岩为主,变质岩次之,而沉积岩较少。非 石灰性土状堆积物包括黄土、洪积物等。一般来说,棕壤成土 母质以花岗岩和片麻岩的风化物为主,其次为普通的砂页岩、 片岩、正长岩等风化物。由这些岩石构成的山地、丘陵的坡面 上,为残积、坡积物;山麓和山前倾斜平原,为厚层洪积、冲 积物,二者均成棕壤。 • 2. 棕壤形成的气候条件:棕壤主要分布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 润季风区,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水热同步、干湿分 明。
剖面特征 理化性质
2.矿物分析:棕壤的粘土矿物以水云 母为主,还有一定量的蒙脱石、 高岭石和少量的蛭石与绿泥石。 粘粒(<0.001mm的SiO2/Al2O3 一般为2.33,全量铁锰(Fet、 Mnt),游离铁锰(Fed、Mnd) 和活性铁锰(Feo、Mno)均有 明显淋溶淀积现象,即其含量有 随深度而增加的趋势。铁锰的游 离度较高,Fed/Fet大体在 25%~35%之间,Mnd/Mnt为 50%~70%;铁的活化度 (Feo/Fed)多低于15%,个别 可达16%~18%,而锰的活化度 (Mno/Mnd)则甚高,可达 100%。褐土则上下变化不大,不 论是铁锰的游离度或活化度均较 棕壤低,这也是棕壤和褐土的区 别之处。
成土条件比较
2.气候条件: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 气候区,年均温10~14℃,年降水量 500~800mm,年蒸发量1500~2000mm。
3.自然植被是辽东栎、洋槐、榆树、柏树等为 代表的干旱和酸枣、荆条为代表的灌木草原。 目前是中国北方的小麦、玉米、棉花、苹果 的主产区,一般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成土过程比较
棕壤的PH值整体明显低于褐土,因此,棕壤呈酸性,褐 土呈碱性

土壤地理第五章棕壤棕壤于褐土

土壤地理第五章棕壤棕壤于褐土

分布与形成条件
3.油松林,主要分布于辽东山地西麓、医巫闾山脉南麓等 地段 4.落叶阔叶林中,辽东栎林分布于辽东地区北部的低山丘 陵、千山山脉西麓等地段。麻栎林主要分布于胶东与辽东 半岛,用于养蚕;栓皮栎林除辽东半岛外,只有辽西绥中 县、泰山等地有分布 5.针叶-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树-常绿 阔叶树混交林主要分布于皖、鄂、黔、滇、川、藏等省区 的海拔1500~3600m垂直带山地。
(四)棕壤性土 棕壤性土占棕壤总面积的24.91%,主要分布于剥蚀缓丘、低山丘陵、中山 坡及山脊,常与粗骨土、石质土壤镶嵌分布,是处于弱度发育阶段剖面分化 不明显的一类棕壤。土体较薄,通常不超过50cm,其下为半风化母岩;剖面 构型为A-(B)-C或O-A-(B)-C型;原生矿物风化弱,粗骨性强。
褐土是从棕壤中(不是全部)划分出来的土类,在国外除了苏 联和东欧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外, 大多数国家都不承认 褐土剖面中某部位有 CaCO3积聚。 褐土, 因此棕壤分类显得很混乱 , 故有“ 残余碳酸盐棕壤” 钙化过程 特指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 和“ 石灰性棕壤” 之类的名称。我国疆域辽阔 , 成土条件 1.棕壤与褐土的区别: CaCO 3+H2O+CO2=======Ca(HCO3)2 复杂, 土壤类型繁多, 划分出褐土类无疑是正确的。但既然 褐土分布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在剖面中有明显的 CaCO3 脱钙作用被认为发生于水和二氧化碳存在条件 划分出了棕壤和褐土,一二者就得有明确的划分界线。大 积聚;粘化作用以残积粘化为主,而淋溶淀积粘化作用较 下,此反应式向右移动,形成可溶的重碳酸盐, 体上说, 棕壤是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盐基不饱和的地带 弱,粘化层出现部位较高,层次厚度小;pH值中性到微 随着水分移动淋溶出某个土层或整个土。当土 性土壤, 褐土是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盐基高度饱和的 碱性,SiO /Al O 大于棕壤,而铁锰的游离度和活化度都 壤脱水或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的情况下,上述反 2 2 3 地带性土壤。据此, 就不应该再有“ 残余碳酸盆棕壤” 和 明显低于棕壤。 应式向左移,溶液中的重碳酸钙转化为难溶的 “ 石灰性棕壤’ 之类名称。 碳酸盐在土壤中淀积下来即为钙积。

棕壤介绍知识讲解

棕壤介绍知识讲解

06
棕壤相关知识拓展
Chapter
与棕壤相关的诗词欣赏
• 总结词:古诗词中的棕壤意象 • 详细描述:棕壤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在古代诗词中经常被用作意象,表
达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情感。比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花 重锦官城”的诗句,其中的“重”字既表达了花朵因雨水滋润而变得沉 甸甸的样子,也暗喻了土壤因水分而变得紧实,体现了棕壤保水保墒的 能力。又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 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其中的“离离”一词不 仅描绘了草原的辽阔,也暗喻了棕壤的肥沃和植物的茂盛。这些诗词不 仅拓展了棕壤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提供了新 的视角。
微生物
微生物在棕壤中的活动对 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转 化和土壤结构的形成都有 重要作用。
动物
土壤动物如蚯蚓、蚂蚁等 对棕壤的物理、化学和生 物学特性有重要影响。
地形对棕壤的影响
地势
地势的高低会影响棕壤的水分分 布和排水状况,进而影响土壤的
质地和结构。
坡度
坡度的陡缓会影响棕壤的水分和养 分流失,进而影响土壤的生产力和 生态功能。
与棕壤相关的历史故事
• 总结词:历史上的棕壤利用与保护 • 详细描述:棕壤作为一种肥沃的土壤类型,历史上一直被人们广泛利用。比如在中国古代,棕壤是主要的农业
土壤之一,农民们通过耕作、施肥等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同时,由于棕壤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因此 在水利工程中也被广泛利用。比如在秦朝时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其中就使用了大量的棕壤。此外,在 保护方面,古代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棕壤资源。比如禁止乱砍乱伐、限制开垦过度等政策,以保护 棕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历史故事不仅展示了棕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人 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利用的不断变化。

第一节 棕 壤

第一节  棕     壤


棕壤性土占棕壤总面积的24.91%,主要分布于剥蚀缓 丘、低山丘陵、中山坡及山脊,常与粗骨土、石质土 壤镶嵌分布,是处于弱度发育阶段剖面分化不明显的 一类棕壤 主要特征: (1)土体较薄 (2)剖面构型为A-(B)-C或O-A-(B)-C型
(三)潮棕壤

潮棕壤:分布于丘陵坡地的坡脚和山前倾斜平原,
地形平坦,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底土层产生潴育 化,常有修纹锈斑和铁锰结核。
主要特征


(1)土层深厚,上下层为壤质土,通透性较好,易耕 作。 (2)养分含量丰富,保肥性好。 (3)土壤水分较丰富,一般不出现旱涝现象。
(四)棕壤性土


3.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发育良好的棕壤,特别是发育于黄土状母质上的棕壤,质地细,凋萎系 数高,达10%左右,田间持水量亦高,达25%~30%,故保水性能好,抗 旱能力强。据沈阳农学院两年定位观测,棕壤的水分年动态变化有如下 特点:表层30cm的水分季节变化最明显,80cm以下相当稳定;每年3~6 月分为水分消耗时期,7~11月为水分补给时期。对作物供水来说,除 5~6月份土壤水分缺少外,其余时期均相对充足。 棕壤的透水性较差,尤其是经长期耕作后形成较紧的梨底层,透水性更 差。在坡地上降水由于来不及全部渗入土壤而产生地表径流,引起水土 流失,严重时,表土层全部侵蚀掉,粘重心土层出露地表,肥力下降; 在平坦地形上,如降水过多,表层土壤水分饱和,会发生澥、涝现象, 作物易倒伏,生长不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土母质为坡积物、洪积物、黄土沉积 物和冲积坡积物
主要特征



(一)剖面层次构造为A-E-Bt-C或AE-B-C. (二)质地剖面呈明显的二层性,即表层和白浆层质 地偏砂而淀积层质地偏粘。 (三)阳离子交换量为7-25cmol/kg,白浆层较上、下 层均低。 (四)白浆化棕壤的土体化学组成在剖面中分异明显, 白浆层及其上层的硅铁铝率较淀积层的大,硅铝率也 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红壤黄壤——棕壤

红壤黄壤——棕壤

(五)盐化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 表层积聚的过程。发生在滨海区、干旱区、半 干旱区,形成具盐化层的盐渍土。
(六)碱化过程
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上吸持较 多交换性Na+,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 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结果 在土壤底层形成具碱化层的碱化土。
(七)富铝化过程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 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释 放出大量盐基物质,使风化液 呈中性或碱性环境,盐基离子 和硅酸随风化液大量淋失,而 铁、铝、锰等元素在碱性风化 液中发生沉积,滞留于原来的 土层中,其结果是造成铁、铝、 锰氧化物在土体中残留或富集, 而使土体呈红色。
二、 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称为水 平地带性。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受水热条件的控制。 (一)、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由南到北有规律的变 化,从而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土壤 类型也按纬度方向由南到北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土壤纬度地 带性分布规律。 在我国东部,形成湿润海洋土壤地带谱,由南而北依次 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 暗棕壤—漂灰土
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 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万年”表示;
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通常所说的土壤年龄是指相对年龄,而不是指土壤发育 的年数。
绝对年龄举例(1)
1. 石灰岩经过100年就可产生剥蚀 2. 抗蚀性较强的砂岩经过200年才可看出风化的 痕迹。 3. 我国南方的紫色砂岩经10余年的风化成土就 可形成较肥沃的土壤。 4. 俄罗斯平原上,3000年便可形成40 cm厚的黑 钙土,7000年就可形成150 cm厚的黑钙土

《棕壤暗棕壤》课件

《棕壤暗棕壤》课件

2 暗棕壤的形成过程
描述暗棕壤形成的具体步 骤和发展
3 形成暗棕壤的影响因

探索影响暗棕壤形成的环 境和人为因素
暗棕壤的分布
暗棕壤的分布区域
了解暗棕壤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和范围
暗棕壤的环境适应性
研究暗棕壤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暗棕壤的产地分布
探索暗棕壤在各个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
棕壤和暗棕壤的应用
1
棕壤和暗棕壤的生态价值
棕壤的形成过程
2
阐述棕壤形成的具体过程和时间跨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形成棕壤的因素
介绍影响棕壤形成的环境和生态因素
棕壤的分布
棕壤的分布区域
探索棕壤分布在全球的区域范围
棕壤的产地分布
了解棕壤在哪些地方被发现和利 用
棕壤的环境适应性
探索棕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变 化
暗棕壤的形成
1 暗棕壤的形成原因
详细解释导致暗棕壤形成 的因素和过程
2
介绍棕壤和暗棕壤对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3
棕壤和暗棕壤的农业价值
探索棕壤和暗棕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和益处
棕壤和暗棕壤的经济价值
分析棕壤和暗棕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结论
1 棕壤和暗棕壤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棕壤和暗棕壤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2 未来棕壤和暗棕壤的研究方向
展望未来关于棕壤和暗棕壤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书籍 • 论文
《棕壤暗棕壤》PPT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棕壤和暗棕壤。了解它们的概述、形成原因、 分布区域以及它们在农业、生态和经济方面的价值。
概述
什么是棕壤和暗棕壤
深入了解棕壤和暗棕壤的定义和特点

棕壤2

棕壤2

棕壤2.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

土环境棕壤:分布区具有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特征,一年中夏秋多雨,冬春干旱,水热同步,干湿分明,从而为棕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5-15℃,≥10℃的积温2700-4500℃,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干燥度0.5-1.4,无霜期120-220天。

但由于受东南季风、海陆位置及地形影响,东西之间地域性差异极为明显。

暗棕壤:(一)气候:暗棕壤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中有水热同步的夏季和漫长严寒的冬季以及短暂的春秋两季。

由于分布地域辽阔,从小兴安岭至青藏高原东南部,因此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很不一致。

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年均温–2-8℃。

东北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西南高山地区则年温差较小,而日温差较大。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28℃,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

土壤冻结时间约7个月。

暗棕壤区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少雨雪,约60%-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降落,年降水变率较大,干燥度般1.0以下。

无霜期多为150天。

(二)地质地貌:暗棕壤的水平分布区多为低山和丘陵,山岭多作东北-西南走向,仅小兴安岭呈现西北向,并与大兴安岭连结。

山岭的海拔高度多在500-1000米,只有少数高于千米。

最高峰白头山达2744米。

花岗岩分布最为广泛,另有变质岩和新生代玄武岩的覆盖。

暗棕壤的垂直分布区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山势险峻,多陡坡,一般坡度在25°以上,构成这些山岭的岩石种类繁多,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各种常见岩石,因而暗棕壤的成土母质大多较粗松,仅玄武岩风化物的质地较粘重。

(三)植被:中国东北地区暗棕壤的原始植被为红松阔叶林。

以红松为主,伴生阔叶树种有畅、椴、榆和蒙古柞等。

林下灌木及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毛榛子、山梅花、刺五加等。

草本有薹草。

此外林中还有攀援檀物如猕猴桃、山葡萄、五味子等。

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

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

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由岩石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是研究土壤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一、黄棕壤黄棕壤是我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的亚热带地区。

黄棕壤呈黄褐色或棕色,质地疏松,肥力较高。

它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通常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黄棕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农田土壤类型之一。

二、红壤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于亚热带地区。

红壤呈红色或红褐色,质地疏松,水分渗透性较好。

红壤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影响,通常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酸性岩石地区。

红壤富含铁和铝氧化物,但贫乏有机质和养分,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但通过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可以改善红壤的肥力,使其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三、盐碱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过高的土壤类型。

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盐碱土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地下水位的影响,通常形成于干旱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盐碱土的盐分和碱分含量较高,对植物生长有害。

为了利用盐碱土进行农业生产,可以采取排盐、化盐和改良土壤等措施,使土壤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四、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于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

黑土呈黑色或暗褐色,质地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黑土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通常形成于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以及草原植被区域。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农田土壤类型之一,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五、沙质土壤沙质土壤是指土壤中颗粒粗大、质地疏松的土壤类型。

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沙质土壤的颗粒粗大,水分保持能力较差,肥力较低。

为了利用沙质土壤进行农业生产,可以采取灌溉、施肥和种植适合的作物等措施,改善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状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第八章黄棕壤和黄褐土ppt课件

第八章黄棕壤和黄褐土ppt课件

B
之上。年平均气温10-13℃,比黄壤低3-4 ℃。
C
4. 黄棕壤性土
303.35 hm-2,占黄棕壤总面积的43.3%。黄棕壤性土多在黄棕壤区植被覆 盖差和坡度陡峻的地段出现,其母质多为基岩风化物,但土壤的发育程 度差。
暗黄棕壤
粘磐黄棕壤
1. 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 2. 高度重视水土保持 3. 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3.矿物分析:粘土矿物组成以2∶1型水云母为主,相对含量在 40%以上,1∶1型高岭石一般为15%~25%,还有一定量的蛭 石及少量蒙脱石,粘粒部分硅铝率>3.0。
4.养分状况 黄褐土的有机质和氮素量偏低,钾素较丰富,磷 素贫缺。
5. 微形态特征 诊断B层孔隙壁上存在光性定向粘粒胶膜。
228.6万hm2, 60%
Bmts
部、湖北北部、河
C
南的第四纪黄土丘
Cv
岗、阶地。
3. 暗黄棕壤
暗黄棕壤总面积719.4 hm-2,占黄棕壤总面积的
O
39.88%。分布于安徽南部、湖北北部海拔1100-
A
1800 m的中山上部,以及四川、云南、贵州、湖
南、湖北和广西海拔1000-2700 m的中山区,属 垂直带谱中黄壤向棕壤的过渡类型,多位于黄壤
南京紫金山黄棕壤森林景观
四、黄褐土
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 缘以及暖温带南缘。以河南和 安徽的面积最大,其次是陕南、 湖北的北部、江苏和山东东北, 在江西九江地区沿长江南岸丘 岗地也有小面积分布。总面积 380.97万hm2。
年平均气温15~17℃、降水量800~1200mm,但年内温度变幅 较大,如冬季常出现-5℃的低温天气,而≥10℃的积温则可 达5500℃,这说明其气候的大陆性有所增加。

麻砂质棕壤

麻砂质棕壤

麻砂质棕壤麻砂质棕壤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主要由石英砂和黏土组成,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它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土壤类型之一。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对麻砂质棕壤进行详细介绍。

麻砂质棕壤是一种以石英砂为主体的土壤类型,其粒径较为均匀,颗粒间隙较大,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同时,麻砂质棕壤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黏土,黏土颗粒能够吸附和保持水分,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

麻砂质棕壤通常呈暗棕色或红棕色,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土壤结构。

因为其土壤颗粒较大,有利于空气和水分的渗透,根系生长良好。

同时,由于麻砂质棕壤中含有适量的黏土,可以保持一定的土壤水分,在干旱季节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积极的影响。

麻砂质棕壤在土壤养分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在麻砂质棕壤中,由于土壤颗粒较大,养分容易释放,并能够较好地吸附和固定养分。

此外,麻砂质棕壤中还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这使得麻砂质棕壤成为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类型之一。

麻砂质棕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麻砂质棕壤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

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常年高温湿润,有利于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的进行。

这种气候条件下,棕壤中的有机质可以较快地分解,软化石英砂颗粒,并与黏土颗粒结合,形成麻砂质棕壤。

其次,麻砂质棕壤的形成还与植被和土壤动物有关。

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常年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根系发达。

植物的根系能够破碎土壤团聚体,增加土壤通透性和通气性,促进土壤的形成。

同时,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也会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进一步促进土壤的发育。

最后,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也对麻砂质棕壤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农田的耕作和施肥都会影响土壤的性质和结构。

适量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改善麻砂质棕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土壤的产能。

总之,麻砂质棕壤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在中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麻砂质棕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肥力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水分减少,粘粒淀积,或是带负电荷的粘粒在
盐基较多的下层电性被中和而凝聚,从而使粘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下层积聚,形成了粘粒淀积层。所以淋移粘化
分布的剖面层位较低。
• 棕壤的粘化作用,一般以淋移淀积粘化为主,残 积粘化为辅。
棕壤的分布:
• 欧洲分布广泛,如英、法、德、瑞典、巴尔干半 岛和原苏联欧洲部分的南部山地等。在北美分布 与美国东部,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北部 和日本。棕壤在中国的分布,纵跨辽东与山东半 岛,带幅大致呈北方向。另外,在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的山地,如燕山、太行山、嵩山、秦岭、伏 牛山、吕梁山和中条山的垂直带谱的褐土或淋溶 土之上以及南部黄棕壤地区的山地上部有棕壤分 布。
• 5、矿物分析:棕壤的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还 有一定量的蒙脱石、高岭石和少量的蛭石与绿泥 石。粘粒(<0.001mm的SiO2/Al2O3一般为2.33, 全量铁锰(Fet、Mnt),游离铁锰(Fed、Mnd) 和活性铁锰(Feo、Mno)均有明显淋溶淀积现 象,即其含量有随深度而增加的趋势。铁锰的游 离度较高,Fed/Fet大体在25%~35%之间, Mnd/Mnt为50%~70%;铁的活化度(Feo/Fed) 多低于15%,个别可达16%~18%,而锰的活化度 (Mno/Mnd)则甚高,可达100%。褐土则上下 变化不大,不论是铁锰的游离度或活化度均较棕 壤低,这也是棕壤和褐土的区别之处。
6,母岩、酸性岩、花岗、片麻为主,普通砂 D 岩、页岩、片岩、正长岩
我国棕壤分布图:

剖面形态:
1、棕壤在上述成土条件和成土 作用下,形成的剖面基本层次 构造是O-A-Bt-C;
2、质地多为壤土至壤粘土,某 些棕壤性土质地更轻,多为砂 质壤土。在自然植被下,表土 有凋落物层(O)和腐殖质层 (A),但O层并不明显。棕 壤耕作后,表土层的暗
理化性状:
1, 典型棕壤表层有机质以上,但耕作后一般下降至 1%左右。 由于淋溶强烈,盐基饱和度只有60—70%,
2, 全剖面没有石灰性反应。 3, pH为中性至微酸性(6)左右,而且下层酸于表
层。 4, 阳离子代换量为20—30me/100g±,代换性盐基
以Ca、Mg为主。 5, 通体以棕色、棕褐色为主,具有明显的鲜棕色或
• 4、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因母质类型不同而变化较大 ,发育于片岩、花岗岩等岩石风化残积物上的棕壤质地较 粗,表土层多为沙壤土或壤质沙土,剖面中部多为粉质壤 土,而坡积物或黄土状母质发育的棕壤,质地较细,表层 为粉质壤土,剖面中部为粘壤土或更粘。但总的来说,在 发育良好的棕壤中,由于粘化作用而使淀积层质地普遍偏 粘。
形成过程特点:

棕壤
淋溶作用
粘化作用
生物积累作用
1、淋溶作用:
棕壤在风化过程和有机质矿化过程形成的一 价(Na+、K+)矿质盐类均已淋失,二价(Ca2+ 、Mg2+)盐类除为土壤胶体吸附外,游离态的大 部分淋失,故土壤一般呈中性偏酸、无石灰反应 ,盐基不饱和。高价的Fe、Al、Mn则有部分游离 ,铁锰游离度分别在25%~30%和50%~70%,并 有明显淋溶淀积现象,在剖面的中、下部结构体 表面呈棕黑色铁锰胶膜形态。
棕壤的改良利用:
• 普通棕壤、潮棕壤土层厚,水分条件好,宜农; • 白浆化棕壤,土层较薄,宜林; • 粗骨性棕壤土层薄宜林、宜草; • 改良:保持水土、培肥
基本性状:
• 1、剖面构型:如前 所述,棕壤的剖面层 次构造为O2(O1)A-Bt-C型。
• 2、剖面通体呈不同 程度的棕色。
• 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15~30cmol(+)/kg,交换性盐 基以Ca2+为主,其次为Mg2+,而Na+、K+甚少;盐基饱 和度多在70%以上,同一剖面没有明显变化,而不同亚类 之间变化较大。土壤呈中性—微酸性反应pH5.5~7.0无石 灰反应。
• 6、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发育良好 的棕壤,特别是发育于黄土状母质 上的棕壤,质地细,凋萎系数高, 达10%左右,田间持水量亦高、 25%~30%,故保水性能好,抗旱 能力强。据沈阳农学院两年定位观 测,棕壤的水分年动态变化有如下 特点:表层30cm的水分季节变化 最明显,80 cm以下相当稳定;每 年3~6月分为水分消耗时期,7~11 月为水分补给时期。对作物供水来 说,除5~6月份土壤水分缺少外, 其余时期均相对充足。
棕壤介绍
棕壤的简介:
• 棕壤(brown earth)也称棕色森林土,是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 棕壤
• 土壤,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 10℃以 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 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干燥度在0.5~1.0之间无霜期120-220天。但由于 受东南季风、海陆位置及地形影响,东西之间地 域性差异极为明显。
棕褐色的粘化层。
剖面形态:
1,枯枝落叶层:有的有,有的无,有厚有薄 。
A0
2, 腐殖质层:色暗棕,屑粒状结构,粒状
A1
结构,疏松,植物根系多,pH中性,至微
酸性 。
A2
3,淋溶层:腐殖质明显小于A1层
4,淀积层:为鲜红色粘化层,有铁锰胶膜, B
铁子铁盘出现,粗重,坚实,核状,棱块
状结构。
C
5,母质层:残坡积物,洪积
3、色腐殖质层消失而形成耕作熟化层(A1)。表 土层之下为粘化特征明显的心土层(Bt)(有时 有AB层),通常出现在28-50厘米以下,厚度变 幅较大,色泽为红棕色或棕色,质地粘重,粘粒 (25%,棱块状结构,结构面常被覆铁锰胶膜, 有时结构体中可见铁锰结核,心土层之下为母质 层(C),通常近于母质本身色泽:花岗岩半风 化物多呈红棕色,而土状堆积物多呈鲜棕色,基 岩风化物常含有一定量的砾石。
2、粘化作用:

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较强烈
,土壤发生粘化作用,包括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
粘粒在土壤中积聚两个方面,即残积粘化和淋移
淀积粘化。前者是土体内风化作用所形成粘粒的
就地积聚,后者是风化和成土作用形成的粘粒矿
物,分散于土壤的水分中成为悬液,沿结构间的
缝隙或其它大的孔隙随水下移,至一定深度,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