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基础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经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脾经。
脾 经
足少阴肾经
• 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
(涌泉穴),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上 向小腿内,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 ,胸部肋骨旁的(俞府穴)
• 主治:腰酸,耳鸣,失眠,面色暗黑,眼袋,黑
眼圈重肾炎,肾结石,肾上火,脱发,夫妻生活 不协调。女性----内分泌失调,痛经,经量过多或 少,夜尿多,男性----,阳痿,遗精,尿不净。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 这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子时睡得足,黑眼 圈不露 。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 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胆经
• 足太阴脾经 • 足少阴肾经 • 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经
•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内侧的隐白穴
,上行至内踝前面,沿小腿内侧正中,大腿内侧前缘上行 ,达腹部和胸部的外侧,止于胸胁部的大包穴。计21穴, 左右共42穴。
少 泽
小 肠 经

• 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侧沿眼眶下方的承泣
穴,经过颧部,环绕口唇,沿下颌骨向后至下颌关节附近
分成两支:一支经耳前,沿发际,至额角的头维穴;一支
沿颈前、胸腹、下肢胫骨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二趾外侧 的厉兑穴。计45穴,左右共90穴。
任 脉
任脉

任脉:任脉统帅人身的各阴经,循
行在腹中线,起于生殖器和肛门中间的会阴
穴,过阴毛沿腹部、循腹中线上行直达咽喉 ,过下颏环唇入眼眶,止于承浆穴,与督脉 相交会,全经共24穴
•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内分泌疾病,胸腹部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





三 阴


胸腹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趾
手 三 阳 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后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小趾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分支2:从耳后分出,进入 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 (GB3:耳前,颧弓上缘,下 关正上方),在面颊部与前一
GB14 ),又向后折至风池穴 (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 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 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 入缺盆。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 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 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 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交
(二)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 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 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 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 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 至大肠,属大肠。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经脉系统
正经系统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督脉、任脉
络 系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经络ppt课件优选全文

经络ppt课件优选全文

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
10 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
足少阳胆经在躯干分布
足厥阴肝经在躯干分布
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11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 腹中线旁开4寸处;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 腹中线旁开2寸;
18
19
20
十二正经(手三阳)之——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商阳穴,从手走头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经缺盆、大椎,止于鼻旁迎香穴
2、运行时间:
卯时(5_7点)
3、主要生理功能:
吸收津液 排泄糟粕
21
22
23
大肠干净的四个标准
1、黄 润 2、成 形 3、顺 畅 4、无恶臭
24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少阴心经
足少阳胆经 23:00-1:00 子鼠 助消化、主决断
足厥阴肝经 1:00-3:00 丑牛 主疏泄、藏血、主谋略
17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太阴肺经
1、循行
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走手 行于上肢
内侧前缘止于大拇指桡侧少 商穴
2、运行时间:寅时(3-5)
3、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序号 时辰
1
卯时( 5点至7点 )
2
辰时( 7点至9点 )
3
巳时(9点至11点 )
4
午时(11点至13点)
5
未时(13点至15点)
6
申时(15点至17点)
7
酉时(17点至19点)
8
戌时(19点至21点)

中医---经络ppt课件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课件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课件课件
详细描述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课件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课件
保健概要:头、项、目、 背、腰、下肢部及神 经,腧穴对应相关器 官。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8
足少阴肾经(一)
1、 起于足小趾下, 斜行于足心(涌泉 穴),出于舟骨粗 隆之下的然谷穴, 沿内踝后,分出进 入足跟,向上沿小 腿内侧后缘,至膕 内侧,直上股内侧 后缘,至尾骨部( 长强穴),贯穿脊 柱,属肾,络膀胱 .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8
督脉穴位
主要病候: 头脑、五官、脊 髓及四肢的病症 保健概要: 神志、腰、 骶、背、头、 项及内脏。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9
任脉
任,有担任,妊养的含义 一、调节阴经气血,任脉行 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足三阴 经交会,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 联系,调节阴经有气血,故又 称这为“阴脉之海”。 二、“任主胞胎”,任脉起 于胞中,能调节月经,促进女 子生殖功能,与女子妊娠有关。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9
足少阴肾经(二)
2、 从肾上行, 穿过肝和膈肌, 进入肺,沿喉咙 ,达舌根两旁.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0
足少阴肾经穴位
主要病候:咳血、 气喘、咽喉肿痛、 水肿、便秘、腰 痛、痿弱无力、 足心热等。
保健概要:妇科、 前阴病,肾、肺 咽喉及经脉运行 部位.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1
足三阳经均起于头面部,从头走向足,在足趾各 与其表里的足三阴经交会;
足三阴交均起于足趾,从足走向胸腹,在胸部各 与手三阴经交会。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4
足太阳膀胱经(一)
1、 起于目内眦 (睛明穴), 直至巅顶,左 右交会于头顶 部的百会穴。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5
足太阳膀胱经(二)
2、从头顶部分出,向 后至枕骨处,进入颅 腔,络脑,重返出来 ,下行到项部(天柱 穴),再下行交会于 大椎穴,分左右沿肩 胛内侧,脊柱两旁( 一寸五分),到达腰 部(肾俞穴),进入 脊柱两旁的肌肉,深 入腹腔,络肾,属膀 胱。

《经络的基础知识》课件

《经络的基础知识》课件
深入探索经络的奥秘,有助于推动中医的发展和应用。
经络的调节功能
2
运行。
经络具有调节气血平衡的作用,促进身体的 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络的美容应用
经络的能量流动对皮肤健康和美容有所帮助。
结论
1 经络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作为中医领域重要的理论之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经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经络的分类
经络的种类
经络分为十二经络和八奇经两大类,涵盖了人体各个部位。
经络的区分
经络可以根据功能和方位进行细分和区分。
经络的解剖
1
经络的起点和终点
各条经络都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形成闭合
经络的路径
2
的循环系统。
经络按照特定的路径贯穿人体,与器官和组 织相互关联。
经络的功能
1
经络的传导功能
经络负责传导气血,保证身体各部分的正常
《经络的基础知识》PPT 课件
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承担着传导和调节功能。这 份PPT课件将为您介绍经络的基础知识,从定义、分类、解剖、功能、应用等 方面全面解析经络的奥秘。
什么是经络
1 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描述气血运行通道的概念。
2 经络的用途
经络是人体内传导和调节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

《经络的基础知识》课件

《经络的基础知识》课件

术后康复
在手术后的康复期,刺激 经络有助于减轻疼痛、促 进伤口愈合。
慢性病康复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 炎、糖尿病等,刺激经络 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经络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调节和控制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重要系统。经络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经络与神经递质的关系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物质,它们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经络与神经递质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 些神经递质可以影响经络的气血运行,而经络也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养生保健
经络理论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具有 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刺激穴位、 疏通经络等方式,能够调节身体
机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02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每 条经脉有其特定的走向和分布区域。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络脏腑的功能,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 。
随着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经 络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中医 临床治疗和保健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经络在中医中的地位
核心理论之一
经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与阴阳五行、藏象等理论 相互关联,构成了中医独特的理
论体系。
指导临床治疗
经络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通过对 经络的分析和调理,能够有效地
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解剖学研究
古代医家通过解剖学研究,观察到 人体内部脏腑器官与体表穴位之间 的联系,进一步揭》等古代医学典籍最早对 经络进行了系统性的记载和阐述,成 为经络理论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基础知识
20
本经穴
• 本经共有20穴。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 首穴商阳,末穴迎香。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 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 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 扶突,禾髎,迎香。
经络基础知识
21
交会穴
经络基础知识
17
经络基础知识
18
循行
• 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 (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 属于大肠。 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 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 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 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经络基础知识
25
• 颈部一支:⑤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水 突、气舍,一说会大椎),⑥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⑦通过 膈肌,属于胃(会上脘、中腕),散络于脾。 ⑧外行的主干: 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 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 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 动脉部气冲穴)。
• 本经气盛有余(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 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 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
经络基础知识
1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经穴
• 本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 在前胸上部,中府(肺募),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合), 孔最(郄),列缺(络),经渠(经),太渊(输、原),鱼际 (荥),少商(井)。
经络基础知识
26
• 内行一支:⑨从胃口向下,沿腹里,⑩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 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 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⑾沿胫骨外侧(足三 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 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
经络基础知识
12
【病候】
•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 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证。
经络基础知识
13
• 本经腧穴主治“肺”方面所发生的病证:咳嗽,气上逆,喘息气粗, 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 或掌心发热。
经络基础知识
27
• 小腿部一支:⑿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 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足背一支:⒀从足背部(冲阳) 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经络基础知识
28
病候
• 本经腧穴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 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例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腹胀,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 咽喉肿痛,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涡斜,咽喉肿痛,热病,神 志病,胸部及膝膑等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
经络基础知识
15
销售话术
• 我现在帮您调理的是肺经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 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 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经络基础知识
16
手阳明大肠经
•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 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 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 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 臑),
• 大椎(督脉),水沟(督脉),地仓(足阳明),秉风(手太 阳)
经络基础知识
22
销售话术
• 我现在帮您调理的是大肠经 大肠经调理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 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经络基础知识
23
经络基础知识
24
足阳明胃经
• ①起始于鼻旁(会迎香),②交会鼻根頞中,旁边会足太阳经 (会睛明),③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 (巨髎),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 会于颏唇沟(会承浆);④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 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 厘、颔厌),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经络基础知识
经络基础知识
1
什么是经络
•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 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 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 念。
经络基础知识
2
经络基础知识
3
经络基础知识
4
经络基础知识
5
经络的作用
• 1、联系脏腑 沟通内外 • 2、运行气血 营养全身 • 3、抗御病邪 保卫机体
经络基础知识
6
穴位
•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 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 “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 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经络基础知识
7
经络基础知识
8
经络基础知识
9
经络基础知识
10
经络基础知识
11
一、手太阴肺经
• ①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散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 膈肌,属于肺脏。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 云门),④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 白),⑤下向肘内(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⑥ 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 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腕后一支:⑦从腕 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于末端(接手阳明大 肠经)。
经络基础知识
19
病候
• 本经腧穴可主治“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耳、口、牙、鼻、 咽喉等器官病症,胃肠等腹部疾病、热病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 病症。例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各种鼻病,泄泻,便秘,痢 疾,腹痛,肩前、上肢屈侧外缘疼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 而不好运用。等。本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颈 部肿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