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方氏头皮针的临床应用概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伏脏”的主治作用 “伏脏”是全身感觉神经的集中反映区,主要用于治疗内脏疾患。另外,对 全身皮肤的痛、触、冷、热、酸困、麻痒等不适之感也有显著的疗效。
二、 “倒像”和“倒脏”
“倒像”和“倒脏”分别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 影。
1、 “倒像” (运动中枢) 部位:从眉顶枕线的中点向后1.25cm处作为1个点,从眉耳枕线的 中点向前1.25cm处再向上画一直线,在其4cm处取1个点,两点的连线即 相当于中央沟。倒像的部位,是在连线前约0.75cm处,相当于中央前回 (运动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而倒脏的部位,则在连线后约0.75cm处, 相当于中央后回(感觉中枢)在头皮上的投影。
三、 其它中枢穴位
言语区、书写区、记忆区、信号区、 运平区、视觉区、平衡区、呼循区、 听觉区、 嗅味区
1、说话(语言中枢) (1)部位:眉中与耳尖连线的中点。 (2)主治:运动性失语症。
附注:习惯用右手者取左侧穴,反之取右侧穴。
2、书写(书写中枢) (1)部位:从冠矢点向左右划一条与矢状缝成90°线,距矢状缝45°, 离冠矢点3cm处是穴。 (2)主治:震颤性失语、高血压、低血压等。
主治: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在临床上,把倒像分为3等分,每等份约占3cm。由上 而下依次称为下部、中部和上部。下部主治对侧躯干及下肢运动障碍,中部主治 对侧上肢运动障碍,上部主治对侧头面部运动障碍。
2、 “倒脏”(感觉中枢)
部位:相当于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 主治:内脏疾病和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在临床上,可将倒脏分为3等分,由上而下 依次称为下部(下焦)、中部(中焦)、上部(上焦)。下部主治下焦病和对侧下 肢感觉障碍,中部主治中焦病和对侧上肢感觉障碍,上部主治中焦病和对侧上肢感 觉障碍,上部主治上焦病和对侧头面部感觉障碍。
(1)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内脏,还包括上肢及胸部以上的皮肤感觉 和大脑思维。上焦前2cm、发际上1cm、发际下0.5cm为头部,颈部重叠于其
内;从额正中线旁开2cm、前额发际上2cm作为1个点,再从发际上3.5cm、额
正中线旁开1cm作为1个点,两点连线即“伏脏”的上肢,分为上臂、下臂、 手部,各占0.5cm;上焦后1cm、发际上2cm、发际下0.5cm为胸部。
3.行针
常用捻转、重压、震颤等法。 捻转法:用拇指前后捻转针柄。 重压法:手持针柄,给予适度的压力至骨膜,使压力持续传递。 振颤法:紧持针柄,手臂振颤传导至针体至穴位。
4.留针 5.疗程
留针时间偏长,一般留针30分钟以上,也可达2~6小时。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5天。
6.针刺时机 若有发作先兆者,先兆期即行针刺;病情有规律者,在发病 前针刺。
方氏头皮针穴区
听觉
国际方案
颞后线
经穴
率谷—曲鬓
经络
足少阳胆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国际方案
枕上正中线
经穴
经络
督脉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视觉
国际方案
枕上旁线
经穴
玉枕
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平衡
国际方案
枕下旁线
经穴
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呼循
国际方案
经穴
风池
经络
足少阳胆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思维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督脉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经穴
太阳穴
经络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记忆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伏像躯干、头 督脉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方氏头皮针作用机理研究
(2)中焦:是指脐以上、横膈以下腹部内 脏,还包括躯干皮肤感觉,占1.5cm。
(3)下焦:是指脐以下的腹部内脏,还包括泌尿、生殖系统和脐以下的腹部 及下肢皮肤感觉。在下焦前1.5cm、发际上1.5cm、发际下0.5cm为小腹、臀 部和髋部;下焦后0.5cm、发际上2cm、发际下1cm为膝至踝部;发际下 1.5cm为足部。
方氏头皮针的选穴与配穴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
化方案经络穴位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伏脏上焦(头胸)
国际方案
额旁1线
经穴
眉冲、曲差
经络
足太阳膀胱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伏脏中焦(腹部)
国际方案
额旁2线
经穴
5、运平(运动平衡中枢) (1)部位:人字缝尖向左右画一线,与矢状缝成90°角,在离矢状缝30°,离 人字缝尖5cm处是穴(相当于顶骨结节)。 (2)主治:主治失用症、共济失调。
6、视觉(视觉中枢) (1)部位:在枕骨外粗隆尖上2cm左右旁开1cm处是穴。 (2)主治:视觉障碍、眼病。
7、平衡(平衡中枢) (1)部位:枕外粗隆尖下2cm旁开3.5cm处是穴。 (2)主治:偏瘫、眩晕、共济失调。
倒脏像下焦下部
顶旁1线
承光
膀胱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顶旁2线
正营
足少阳胆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嗅觉
颞前线
颔厌—悬厘
足少阳胆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2、“伏像”的主治作用 “伏像”支配着全身的运动神经,针刺“伏像”的相应部位,可以治 疗全身疾病,特别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显著。
3、 “伏脏”的定位 从额正中线、沿发际向两侧至左右额角,各分上、中、下3部分,称“上焦”、 “中焦”、“下焦”,共长6.5cm。其中:上焦3cm,中焦1.5cm,下焦2cm。
方氏头皮针的操作方法
一、针具的选择 选用28 ~ 32号0.5~1.5寸毫针,体质强壮、病急者选用粗针;体 质虚弱、慢性病选用细针。 二、操 作
1.体位:选择坐位或卧位。 2.进针:可以单针刺、双针刺或排针刺;长针斜刺手法同毫针刺法;短针多用 飞针直刺法。
飞针直刺方法:
以稳、准、捷为特点,进针疾速,其势如飞。用拇指、食指、中指紧持针柄,以 肩肘带动手腕用力,针体平直,垂直快速刺入,立即松手。深达骨膜,可听到冲 击骨膜的响声。
1、头皮组织
枕额肌:由额腹和枕腹两 个肌腹组成。
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的 厚纤维被膜 腱膜下疏松组织:将帽状腱 膜与颅骨外膜分开。
2、颅骨外膜:
致密坚韧,与颅骨疏松连接,止于骨缝,紧 密固定于骨缝。
3、头皮肌肉:
肌肉名称
枕额肌 额腹 枕额肌 枕额肌 枕腹 颞顶肌 颞肌 耳前肌 耳上肌 耳后肌 头后
位置
3、记忆(识字中枢) (1)部位:正对顶骨结节,从人字缝尖向左右画一条与矢状缝成90°的线,距 矢状缝60°,离人字缝尖约7cm处是穴。 (2)主治:失读症、命名性失语、记忆力减退。
4、信号(信号中枢) (1)部位:从耳尖至枕骨外粗隆上3cm处画一连线,连线之中点是穴。 (2)主治:感觉性失语症、癫痫、理解能力减退。
8、呼循(呼吸中枢与循环中枢) (1)部位:在枕骨外粗隆尖下5cm,再左右各旁开4cm处。 (2)主治:心肺疾患,如咳嗽、哮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高血压等。
9、听觉(听觉中枢) (1)部位:耳尖上1.5cm处。 (2)主治:神经性耳聋、耳鸣、头晕。
10、嗅味(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 (1)部位:耳尖前3cm处。 (2)主治:嗅觉障碍、味觉障碍、急慢性鼻炎。
八
方 氏 头 皮 针 的 注 意 事 项
九
方 氏 头 皮 针 的 特 色
十
方 氏 头 皮 针 的 临 床 应 用
引
言
头皮针是针刺头皮组织中特定部位和区域,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一种方法。近40多年来头皮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 确切,深受欢迎。
方氏头皮针发明人方云鹏(1909-1990),河南准阳人.
前额
起点
降眉间肌 皱眉肌 眼轮匝肌 乳 突 上项线 颞筋膜 颞筋膜 颞筋膜 乳突
止点
帽状腱膜
神经支配
面神经 颞 支 面神经 耳后支 面神经 颞 支 颞 支 颞 支 耳后支
作用
皱眉 提眉
帽状腱膜
拉紧头皮
太阳穴 耳前方 耳上方 耳后部
帽状腱膜 耳轮前部 耳上 耳后方
提耳 提耳向前上 提耳向上 拉耳向后
头皮动静脉伴行,命名相同
方氏头皮针的临床应用概况
西安市中医医院
黄琳娜
一 一
引 言
二
方 氏 头 皮 针 的 实 践 经 络 解 剖
三
方 氏 头 皮 针 的 定 位 与 主 治
四
方 氏 头 皮 针 的 操 作 方 法
五
方 氏 头 皮 针 选 穴 与 配 穴
六
方 氏 头 皮 针 的 穴 区 与 国 际 标 准 方 案
七
方 氏 头 皮 针 的 作 用 机 理
方氏头皮针的定位与主治
一、“伏像”和“伏脏”
“伏像”相当于总运动中枢,“伏脏”相当于总感觉中枢。
1、“伏像”的定位 “伏像”像人体自身缩影,伏在头部的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之上 的形象。冠矢点前为颈、头部,冠矢点为颈、胸椎交界处,冠状缝为左右上 肢,矢状缝为躯干,人字缝尖相当于尾骨尖,人字缝为左右下肢。
1952年进修于中央卫生部针灸实验学习班。曾任西安市中医院外科和针灸 科主任,西安市政协委员,中国全息生物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针灸学 会副主任委员。 1955年他率先将针灸应用于外科小手术镇痛中。陕西头皮针从1958年萌芽 至1970年成熟,历经13年。 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关于《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制定
方氏头皮针穴区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倒像上中下三部
顶颞前斜线
前顶—悬厘
膀胱经、胆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倒脏上中下三焦
顶颞后斜线
百会—曲鬓
膀胱经、胆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二、经络学基础
十二条经脉和奇经八脉共有8条行于头皮针的治疗区,通过经脉循行, 联络四肢百骸,构成人的整体,在病理和生理上与头部密切相关。
前 额: 足阳明胃经 督脉 头 侧: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阳 维脉 阳跷脉 头后顶: 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 足厥阴 肝经
督脉10个:
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 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
为了便于头针的国际交流推广: 1983年在中国针灸学会的主持下,制定了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 1984年6月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穴名工作会;
1989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会议;
1991年颁布于世界。
方氏头皮针的实践
经络解剖学基础
临床实践
方氏头皮针
西医解剖 学基础 中医经络
方氏头皮针是建立在临床实践、中医经络、西医解剖学
基础上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临床实践基础
1958年,方氏为患者治疗感冒针刺承灵穴(足少阳经穴,主治头 痛、眩晕、目痛、鼻塞、鼻衄)时意外的治好了患者的腰痛,受到极 大启示。
自此,从无意的发现到有意,通过对这些意外疗效的穴位积累研 究,总结出了 “伏像”、 “伏脏”、 “倒像”、 “倒脏” 以及其 他中枢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8个: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 足阳明胃经1个: 头维 头部36个经穴 和1个奇穴:
手少阳三焦经1个:角孙
足少阳胆经16个: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 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头临泣、目窗、正营、 承灵、脑空、风池
经外奇穴1个:
四神聪
三、解剖学基础
皮肤 皮下脂肪组织
头临泣、本神
经络
足少阳胆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伏脏下焦(脐部、 下肢)
国际方案
额旁3线
经穴
头维
经络
足阳明胃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伏像胸部
国际方案
顶中线
经穴
百会—前顶
经络
督脉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书写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信号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运平
国际方案
经穴
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方氏头皮针穴区与国际标准化方案经络穴位的关联对照
方氏头皮针穴区
说话
国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