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从传统走向现代-说课

从传统走向现代-说课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本课中的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作品的绘画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有较清晰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学会以艺术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和交流方式,提高审美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从传统走向现代》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CC,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材分析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外国美术鉴赏第七课。本课是以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为主要脉络,以“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内容专题学习领域为主,以代表画家及作品为贯穿线,穿插对印象派的分析。
3.发展目标:通过课件安排的情景与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和发言,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导语: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

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美术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六课5学时数:5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3、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偏重理论,又缺乏理论的深度,如果只由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体验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现代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学会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去分析和理解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欣赏中国传统古代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等1.教师介绍:了解传统绘画作品,从而引出今天课题。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现代美术》。

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中国创建新式美术教育学校,将西方绘画相互交融,从而打开了中国画创作的新局面。

教师提问: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是什么?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并展示课件)二.讲授新知:分析作品启发鉴赏展示图一:《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件作品,是1953年文学家老舍请白石老人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

如何将很远处的蛙声表现出来,一时也难住了年逾90高龄的老画家。

老人经过两天两夜的冥思苦想,突然从“出山泉”三字中获得灵感,决定在“泉”字上做文章,据此,成就了这一名画。

他在竖幅的画面上没有画蛙,而是画高山峡谷间由泉水汇成的一股溪流,由远而近流淌下来,溪水中几只活泼的小蝌蚪,离开源头,顺着湍急的水流欢快地游来。

观者见到蝌蚪自然联想到源头的青蛙,仿佛蛙声也在顺着峡谷、随着溪流,由远处隐隐传来,真乃没有蛙声胜过蛙声。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学问点,可能在学问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

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纳了情境法、嬉戏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踊跃性,同时将学生的留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及学情设置了一下教学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从而体会印象派的艺术特点。

通过探讨、观赏、情感体验等方式,驾驭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

提高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养成对美术浓郁的酷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了解印象主义的、产生、开展,以及艺术特色。

理解印象主义在绘画史的历史地位。

五、说教学方法(一)教法提问法、讲解并描述法一一通过讲解、陈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问。

(二)学法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势必前提”,因此我主要采纳了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思索分析总结进展构思设计,即“直观感受法”、“效仿迁移法”。

六、说教学打算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七、说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授课之初,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将学生带入情景。

引起学生爱好,有身临其境之感。

导入新课。

播放莫奈作品《印象•日出》视频短片,画面中旭日东升,渔船缓缓驶出,天水交融,大家看了作品后有什么感受?(烟雾迷漫,瞬息即逝)顺势导入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二)新课教学1.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导入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有了必须的思索。

由此切入主题。

师:画面中的作品就是闻名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提问:说说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出示作品《玩纸牌的人》画面中的主体是两个下棋的人,初看之给你什么感受?你认为后印象主义有什么特点呢?又是谁的作品呢?学生答复,老师总结:凄凉与苦痛。

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让看画的人通过画面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高中美术2.6从传统到现代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高中美术2.6从传统到现代说课课件(共21张PPT)

表现主题 形象处理 创作观念
中国美术“现代化” 的 具体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合作讨论、分析图片传达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让学 生了解现代中国美术体现“现代感”的原因 核现代
任务表 表现主题 形象处理 创作理念
市井生活 饥荒战乱
概括,追求形似 表现社会繁荣
写实,立体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分析美术“现代化”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分别是什么,让学 生学会独立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分析画家吴冠中的《巴山春雪》。
难点:能够理解中国的艺术家在突破传统,追求创新过程中的思路与 观念。
吴冠中 《巴山春雪》
教法 学法
教法: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学法:自主研究 分组讨论
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课程设计思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相 应调整:加设课堂问题情境,以基本问题为导向,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 了解图像学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探讨艺术作品对 不同的艺术形式、内容、风格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世界
能够批判的看待分析问题。他们的感情也变得丰富高亢,对


话 历
传史




目 录
教学教教教 教板 材情学学法 学书 分分目重学 过设
析析标难法 程计

教材 分析
高中美术:人文性 精神性 理论性
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 审美判断 文化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 —— 从传统到现代。本单元将 美术史根据艺术分期及文化特征分为七课,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历史性 和人文性。第六课主要描述的是近代在政治动荡及人文思潮变化下的中 西方社会的艺术风格流派变化。通过赏析艺术作品,形成图像学的鉴赏 方法,了解艺术家笔下社会生活的真实风貌。我将本课的内容划分为两 个课时,今天我所说的第一课时,介绍的是二十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碰撞 背景下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外国美术鉴赏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外国美术鉴赏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主要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部份进行论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幺?”、“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

 鉴赏教材在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是以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为主要脉络。

本课印象派是欧洲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变的重要过渡;而后继的后印象派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西方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变。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
 概括地说我校高一的学生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尤其是美术生,这方面特点更加明显;二是对西方现代美术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西方现代的作品更加感兴趣,渴望深入了解,这些都是我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

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

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教学基本思路: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我的职业?教师能够经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主角之间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必须程度的矛盾。

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我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

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

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我的人格和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供给的两个"活动提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教材供给的美术作品能够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我的不一样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经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

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我。

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此刻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

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

我们能够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我的画家身份。

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我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

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我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一、说教材《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高中美术鉴赏第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19世纪绘画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学习。

能深刻把握印象派在绘画历史长中的深远意义。

培养一双发现美、鉴别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内涵。

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具备对美的洞察能力,养成热爱美、欣赏美、热爱美的美好情感。

二、说学情分析高中学生主导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地理论性知识。

本课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加之印象主义孕育了深厚地文化成分。

恰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

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用了情境法、游戏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及学情设置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从而体味印象派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掌握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养成对美术浓郁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重点】了解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印象主义在绘画史的历史地位。

五、说教学方法(一)教法提问法、讲述法——通过讲解、陈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学法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因此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思考分析总结进行构思设计,即“直观感受法”、“模仿迁移法”。

六、说教学准备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七、说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授课之初,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将学生带入情景。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基础上更高层次拓展与延伸。

高中美术鉴赏课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在设计上是有本质区别的,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意思。

如果说初中义务阶段的美术欣赏课似乎更注重感受和愉悦,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则更追求体验和思维。

本课教学是一个从引导感知→分析(背景、概念、形式)→再感知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学会鉴赏,学会创新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

中国部分的主要内容是:1.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

2.年画的现代化。

3.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

4.素描、油画等美术门类的改革与创新。

西方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美术流派及其主要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1.对中国画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2.对中国的传统画种在20世纪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中是如何显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3.如何通过教材中的个案分析,来理解以上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
教科书、笔记本、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传统到现代

传统到现代
学校软陶 教室 学校网络 教室
天津美术馆、 博物馆等
多媒体 应用
校外资源
师生对话 游戏活动
校内资源
说 资 源 开 发
课堂资源
天津市瑞景中学
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难点
天津市瑞景中学
教学重点
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 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教学难点
中国美术作品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方式
天津市瑞景中学
对传统中国画有一定的理解; 掌握了西学东渐的历史知识。
知识基础
我校学生能够用软陶 和木刻等制作简单的 造型,具备一定的动 手能力。
天津市瑞景中学
通过音画欣赏等活动, 激发学生的通感 体验, 在搜集资料、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比赛等活动,在 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丰富视觉审美经验,提高 美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的 原因,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 术的特征。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 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树立多元化的艺 术观念,培养学生宽容包容 的学习态度,形成创新的思 维方式。
天津市瑞景中学
《李白行吟图》 (传统绘画)
《流民图》 (现代绘画)
创作的主导观念
表现的主题
形象的处理手法
天津市瑞景中学 小组合作 有备而论
人物组 山水组
年画组
油画组 素描组
走突 向破 创传 新统
资料汇总
山 水 组
突破点 宋元明清 《江山如此多娇》 突破点 《白衣女》 传统人物画 表现内容 表现内容
天津市瑞景中学
创作技巧
创作观念
人 物 组 年 画 组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从传统到现代
高中美术鉴赏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

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1、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

【教案】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互评;
1.联系生活,关注家乡的变化,绘制明信片,让学生为
家乡的发展和宣传助力!
2.学以致用、创意表现。
五、拓展、延伸
展示作品,当代艺术家新的艺术实验:蔡国强2018年《空中花园》用火药创作绘画、徐冰2010年《凤凰》装置艺
术;
欣赏、开阔视野;
学习要与时俱进,这部分既是本节课的拓展、又延伸到本单元下节课的内容
评价
任务
1.完成导入问题1、2;
2.完成任务(一)问题 1、2、3;
3.完成任务(二)问题1、3、4、5、6;
4.完成任务(三)问题1、2,3(各小组完成鉴赏任务单、并汇报);
5.完成任务(四)创意表现、展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美术走向“现代化”的原因;
2、理解中西方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学习用个案分
画马有何异同点?提示
学生:可以从造型、技法
表现等方面进行对比;
学生思考、交流:
1.相同之处都是传统国画用笔用墨,构图都有留白;2.造型不同:(1)《五马图》中,以线造型,《奔马》既有遒劲的线条也有面,用墨块明暗塑造体积感;(2)形态、动作不同,体现出强烈的透视关系;《五马图》中的马,丰肥健硕,《奔马》骨壮精瘦,更有生命力;3.技法表现不同: 《五马图》是工笔白描,《奔马》是大写意的,局部有夸张,但不失中国画的气
1.展示作品《吹笛仕女》,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林风眠《古装仕女
画》的特点;
2.组织小组代表汇报探
究结果;
3.点评或补充;
1.每个小组运用导学案和鉴赏任务单展开具体探究:小组(1):分析《吹笛仕女》从唐代仕女画中学到了什么?(从服饰、造型、色彩等方面);小组(2):分析构图特点;小组(3):分析造型特点(线条、形态):小组(4):分析光色与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芜湖市第十二中学美术老师娄安麟,我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一、首先我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课本第二单元第六课。

第二个单元是以美术史为基本脉络,着重从文化史分期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大的艺术分期及其文化特征。

然而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其独到的特点,它并不是将美术史简单的罗列为年代表和代表作而是将整个美术史划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冠以富于个性特色的主题,这也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文化性的特点。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从总的思路上面它体现出一些美术史的特征,但是它又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展开一些美术现象,着重探讨在现代艺术阶段出现的新的美术现象。

我将本课的内容划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介绍二十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二、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探索美术作品中的人文内涵这一基本理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十世纪初中西方文化碰撞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美术作品。

3、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艺术家在突破传统,追求创新过程中的思路与观念。

三、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美术“现代化”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分别是什么。

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分析画家林风眠的《白衣女》。

五、下面我分析下学生情况及相应的教法学法。

本课的内容更多是涉及美术史的知识,为了避免知识的相对抽象与枯燥,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采用了图片展示、视频演示等教学媒体,以及分组讨论、交流协作等教学手段。

为的是使学生们能更好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六、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1、导入部分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两组作品,一组是中国古代绘画,另一组是二十世纪之前西方的油画作品。

并提问这两组作品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独立做出回答)第二个问题:如果将西画的表现技法融入到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当中,将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导入部分大约用时5分钟。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从传统到现代》是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欣赏林风眠等近现代画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熟知美术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感悟艺术的美。

利用自主研讨的方式,展示多幅近现代美术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在文化的场景中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近现代美术作品的特点,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理解美术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系列中国近现代艺术家画作的欣赏、描述、分析、讨论,在时代的情景中体会近现代美术的变革之路,提高审美素养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美术对于时代的`展现,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理解中国近现代艺术中体现的中西融合的观念,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

难点: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

五、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全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美术介绍知识,增强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

2、准确比较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的异同,体会美术创作的进步。

3、正确地运用语言描述、表达美术作品,培养美术观赏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复习传统美术的四大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摄影。

2、教师在大屏幕上放示若干个美术作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观察、比较和分析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之间的异同,分析他们是如何实现创作形式上的进步。

3、用当下的语言描述、表达美术作品,锻炼学生的美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美术观赏的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师对传统美术要求还不够全面,表达不清晰,内容不全;
2、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践,练习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描述美术作品时,语言表达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训练,没有提出实际的要求。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2课时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2课时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学生思考。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从传统走向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走向现代,说课稿

外国美术鉴赏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材: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外国美术鉴赏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外国美术鉴赏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主要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部份进行论述。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分为“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

鉴赏教材在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是以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为主要脉络。

本课印象派是欧洲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变的重要过渡;而后继的后印象派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西方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变。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概括地说我校高一的学生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尤其是美术生,这方面特点更加明显;二是对西方现代美术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西方现代的作品更加感兴趣,渴望深入了解,这些都是我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有所了解,所以在学习上感兴趣,抓住学生关注的作品深入的鉴赏。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占主体,因此直观性教学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

(2)了解印象派绘画与后印象派绘画区别。

(3)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着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着重主观的表现。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美术在19世纪末产生的根本性的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

教学难点:为什么西方美术的根本性变化发生在19世纪。

五、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直观性教学方法辅以讲授法、提问法、读书指导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思路:(一)导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把握脉络1.提问:看两幅作品,说出画家、作品名以及属于哪个美术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教学设计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

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1、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

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

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