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结构及单向板计算

合集下载

单向板的计算

单向板的计算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书小组成员:纪昌建陈安羽李立斌舒海鹏姜庆涛罗斌时间:2011/12/22一、板计算根据题意可得:混泥土为C35 f c =19.1Kn/mm 2 f t =1.71 Kn/mm 2板厚:0h >=80mm>=(1/40)L ”=55mm b h 取80mm 次梁:h=(1/12~1/18)L=(525~350) h 取400mm b=(1/2~1/3)h=(200~133.3) b 取150mm 主梁:h=(1/8~1/14)L=(825~471) h 取600mm b=(1/2~1/3)h=(200~133mm) b 取200mm 荷载计算连续板的计算简图80mm 钢筋混凝土:24*0.08=1.922/mm kN25mm 水泥砂浆搅拌面:20*0.025=0.52/mm kN 20mm 厚混合砂浆拌灰:17*0.02=0.342/mm kN 15mm 厚混合砂浆抹灰:17*0.015=0.2552/mm kN 活荷载:q=4.82/mm kN恒荷载:1.92+0.5+0.34+0.255=3.0152/mm kN 1)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q+g=(1.3*4.8+1.2*3.015)=9.862/mm kN 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q+g=(1.35*3.015+1.3*4.8*0.7)=8.442/mm kN荷载组合值取由可变荷载控制的较大值g+q=9.862/mm kN 板的计算跨度中间跨;l=l=2200-150=2050mm边跨:l=l+h/2=(2200-75-120)+80/2=2045mm<=l+a/2=2005+60=2065mm故取l=2045mm 中间跨与边跨的高度差(2050-2045)/2200=0.227%<10%,可按等跨连续板进行计算连续板受力简图板的弯矩计算截面配筋计算二、次梁计算次梁计算简图连续板传来的荷载9.86KN/m次梁自重25*0.2*(0.4-0.08)=1.6KN/m次梁粉刷 1.7*0.002*(0.4-0.08)*2=0.2176KN/m恒荷载标准值11.68KN/m活荷载标准值 4.8*2.2=10.56KN/m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g+q=1.2*11.68+1.3*10.08=27.12KN/m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g+q=1.35*11.68+0.7*1.3*10.08=24.94KN/ml=6300-200=6100mm中间跨l=(6300-120-100)+240/2=6200 mm 边跨故边跨取6200mm(6200-6100)/6200=1.56%<10% 故可能用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次梁受力简图次梁弯矩计算次梁剪力计算截面承载计算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21003/0=='l f b 215020001500=+=+s b b 取2100m梁高 h=400mm 360404000=-=h mm 翼缘厚 mm h f 80=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三、主梁计算主梁计算简图1.次梁恒载 11.68*6.3=73.58KN主梁自重 24*0..2*(0.45-0.08)*2.2=4.08KN 主梁粉刷 17*(0.45-0.08)*0.015*2..3*2=0.43KN g=73.58+4.08+0.43=78.09KN由次梁传来的荷载:q=10.56*6.3=66.528KN 组合:1.2*78.09+66.528*1.3=180.19KN 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 l n =6.6-0.12-0.4/2=6.28ml 0=1.025 +b/2=6.637m< Ln+a/2+b/2=6.665m中跨 l n =6.6m-0.4m=6.2ml 0 = l n +b=6.2+0.4=6.6m跨度差: (6.637-6.2)/6.6=0.61%<10% 可接连续板计算 M=0201Ql k Gl k + 剪力V=Q k G k 43+ 中间跨与边跨的平均跨度:(6.64+6.6)/2=6.62 边跨: 0l G •=93.71*6.64=622.23KN*m 0l Q •=86.49*6.64=574.29 KN*m 中间跨: 0l G •=93.71*6.6=618.49 KN*m 0l Q •=86.49*6.6=570.83 KN*m 支座B : 0l G • =93.71*6.62=620.36 KN*m 0l Q •=86.49*6.62=572.56 KN*m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板平法施工图梁平法施工图11。

单向板肋梁楼盖计算

单向板肋梁楼盖计算

单向板肋梁楼盖计算首先,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前提是要了解楼盖的荷载。

常见的楼盖荷载有自重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自重荷载是指楼盖自身的重量,可以通过材料的密度和厚度计算得到。

活荷载是指楼盖上的人员和设备的重量,可以通过场所使用的特性和设计规范来确定。

风荷载是指风对楼盖的作用力,一般可以由风荷载标准给出。

然后,需要确定梁和板的尺寸。

梁的尺寸受到梁的跨度和荷载的影响,在设计中常使用梁的自由度方法来确定。

自由度方法是通过假定梁在轴向上受到弯曲,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如跨度、受力和材料等,来计算出梁的截面尺寸。

板的尺寸主要是受到梁的支撑间距和荷载的影响。

板的设计一般采用弹性薄板理论,计算出板的厚度和边框的尺寸。

接下来,需要确定梁与板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梁-板法兰连接和梁-板焊接连接。

在法兰连接中,梁与板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件连接,需要根据载荷和材料,选择适当的法兰连接尺寸。

在焊接连接中,梁与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需要根据梁和板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最后,还需要考虑构造的施工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法。

例如,通过使用模板和支撑结构来保持板的形状,使用脚手架和起重设备来搭建梁的支撑结构,并且需要进行质量检查来确保构造的安全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需要考虑荷载、梁和板的尺寸、梁与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构造的施工问题。

这些因素要根据具体的场所和要求来确定,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确保楼盖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第四章1梁板结构概述及单向板的计算原理

第四章1梁板结构概述及单向板的计算原理

l q2 = 4 ⋅q 4 l 01 + l 02
4 01
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
单向板
双向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 楼 盖
第二节
一、结构平面布置
单 向 板 肋 梁 楼 盖
结构布置原则:适用、经济、整齐 ¾ 次梁的间距为板的跨度,次梁的间距越大,根数越少, 用料越少,但板的跨度增大,板厚也增大,板的用料增大, 但由于板中的混凝土用量占整个楼盖很大的比例,因此适当 增大梁的根数比较经济。 ¾ 经济跨度:板2~4m,次梁4~6m,主梁6 ~8m
例1
绘制弯矩包络图的步骤: ¾列出恒荷载及其与各种可能的最不利活荷载布置的组合。 ¾对上述每一种荷载组合求出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并以连线为 基线绘出各跨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¾将几种荷载组合下的弯矩图汇总与同一个坐标下,绘出弯矩 图的外包线。
(3)折算荷载和计算内力
折算荷载:在确定计算简图中,认为连续板在次梁 处,次梁在主梁处均为铰支座,没有考虑次梁对板,主 梁对次梁转动的弹性约束作用,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 存在差异,因此需采用折算内力来减少这种差异。
按组成情况:——楼盖的类型
单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肋梁楼盖
井式楼盖
密肋楼盖
无梁楼盖
现浇板受力特点 . 肋形楼盖的板一般四边都有支承,板上的荷载通过双向受 弯传到支座上,由于板是一个整体,弯曲时板在任意一点处的 挠度在两个的竖向平面方向是相等的,因此,在短跨内曲率较 大,弯矩也较大,在长跨的竖向平面内则相反。
单向板与双向板
4 5 q1l 02 fA = 384 EI 2
4 5 q2 l 01 = 384 EI1
q1 + q2 = q
《规范》规定:

1-2-3 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

1-2-3 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

1.2.3 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板(1) 配筋计算特点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所介绍受弯构件的设计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短跨方向布置。

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

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使板中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

(2) 构造要求板厚宜尽量薄一些,单向板跨厚比不大于30,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GB50010-2010)。

板中受力钢筋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受力钢筋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

弯起式分离式受力钢筋外伸与锚固:☐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分布钢筋垂直于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板面构造钢筋:嵌入墙内的和垂直于主梁的板面内设置☐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与梁、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砼梁边、柱边、墙边伸入/4,板内长度不宜小于l砌体墙边钢筋伸入板内长/7。

度不宜小于l☐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次梁(1) 配筋计算特点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正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构件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构件剪切承载力计算。

梁板结构——1.2、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课件)

梁板结构——1.2、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课件)

梁板结构——1.2、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课件)1.2 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1.2.1 结构布置及梁、板基本尺⼨确定1、结构布置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是⽔平承重结构,由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等构件组成,其竖向⽀承结构由柱和墙组成,当楼盖⽀承在墙上时,板下可以设梁,也可以不设梁。

见图1.2.1。

结构布置的依据:●结构之间的⽀承关系●结构之间的荷载传递路线⽔平承重结构之间的⽀承关系及荷载传递路线,由结构的线刚度决定●⽀承关系:线刚度较弱的结构,⽀承于线刚度较强的结构上。

●荷载传递:由线刚度较弱的结构,向线刚度较强的结构传递。

因为,单向板的受弯线刚度弱于次梁的受弯线刚度,次梁的受弯线刚度弱于主梁的受弯线刚度,所以,对于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承关系:弱线刚度结构⽀承于强线刚度结构上单向板⽀承于次梁上次梁⽀承于主梁上主梁⽀承于柱或墙上即,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的⽀承关系为:●荷载传递路线:由弱线刚度结构向强线刚度结构⽅向传递单向板上的结构荷载传递给次梁次梁的结构荷载传递给主梁主梁的结构荷载传递给柱或墙体即,荷载传递路线为:由图1.2.1可以看出,●次梁的间距为单向板的跨度●主梁的间距为次梁的跨度●柱或墙沿主梁⽅向的间距为主梁的跨度。

因此,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中,合理的结构布置,柱⽹、梁格划分,⼀般按下列原则进⾏:●在满⾜建筑物使⽤的前提下,柱⽹和梁格划分应尽可能规整,结构布置尽量简单、整齐、统⼀,以符合经济和美观的要求。

●梁、板结构应尽可能等跨度划分,以便于设计和施⼯。

●主梁跨度范围内,次梁根数宜为偶数,以使主梁受⼒合理。

2、梁、板基本尺⼨确定常⽤跨度:●单向板:1.7~2.7m,⼀般不宜超过3.0m;●次梁:4.0~6.0m;●主梁:5.0~8.0m 。

最⼩截⾯⾼度(厚度)与截⾯宽度:●单向板:111~3040h l ??=,应满⾜附录10的要求;●悬臂板:1112h l ≥,1l 为单向板的标志跨度,即,次梁间距。

单向板的计算

单向板的计算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书小组成员:纪昌建陈安羽李立斌舒海鹏姜庆涛罗斌时间:2011/12/22一、板计算根据题意可得:混泥土为C35 f c =19.1Kn/mm 2 f t =1.71 Kn/mm 2板厚:0h >=80mm>=(1/40)L ”=55mm b h 取80mm 次梁:h=(1/12~1/18)L=(525~350) h 取400mm b=(1/2~1/3)h=(200~133.3) b 取150mm 主梁:h=(1/8~1/14)L=(825~471) h 取600mm b=(1/2~1/3)h=(200~133mm) b 取200mm 荷载计算连续板的计算简图80mm 钢筋混凝土:24*0.08=1.922/mm kN25mm 水泥砂浆搅拌面:20*0.025=0.52/mm kN 20mm 厚混合砂浆拌灰:17*0.02=0.342/mm kN 15mm 厚混合砂浆抹灰:17*0.015=0.2552/mm kN 活荷载:q=4.82/mm kN恒荷载:1.92+0.5+0.34+0.255=3.0152/mm kN 1)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q+g=(1.3*4.8+1.2*3.015)=9.862/mm kN 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q+g=(1.35*3.015+1.3*4.8*0.7)=8.442/mm kN荷载组合值取由可变荷载控制的较大值g+q=9.862/mm kN 板的计算跨度中间跨;l=l=2200-150=2050mm边跨:l=l+h/2=(2200-75-120)+80/2=2045mm<=l+a/2=2005+60=2065mm故取l=2045mm 中间跨与边跨的高度差(2050-2045)/2200=0.227%<10%,可按等跨连续板进行计算连续板受力简图板的弯矩计算截面配筋计算二、次梁计算次梁计算简图连续板传来的荷载9.86KN/m次梁自重25*0.2*(0.4-0.08)=1.6KN/m次梁粉刷 1.7*0.002*(0.4-0.08)*2=0.2176KN/m恒荷载标准值11.68KN/m活荷载标准值 4.8*2.2=10.56KN/m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g+q=1.2*11.68+1.3*10.08=27.12KN/m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g+q=1.35*11.68+0.7*1.3*10.08=24.94KN/ml=6300-200=6100mm中间跨l=(6300-120-100)+240/2=6200 mm 边跨故边跨取6200mm(6200-6100)/6200=1.56%<10% 故可能用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次梁受力简图次梁弯矩计算次梁剪力计算截面承载计算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21003/0=='l f b 215020001500=+=+s b b 取2100m梁高 h=400mm 360404000=-=h mm 翼缘厚 mm h f 80=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三、主梁计算主梁计算简图1.次梁恒载 11.68*6.3=73.58KN主梁自重 24*0..2*(0.45-0.08)*2.2=4.08KN 主梁粉刷 17*(0.45-0.08)*0.015*2..3*2=0.43KN g=73.58+4.08+0.43=78.09KN由次梁传来的荷载:q=10.56*6.3=66.528KN 组合:1.2*78.09+66.528*1.3=180.19KN 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 l n =6.6-0.12-0.4/2=6.28ml 0=1.025 +b/2=6.637m< Ln+a/2+b/2=6.665m中跨 l n =6.6m-0.4m=6.2ml 0 = l n +b=6.2+0.4=6.6m跨度差: (6.637-6.2)/6.6=0.61%<10% 可接连续板计算 M=0201Ql k Gl k + 剪力V=Q k G k 43+ 中间跨与边跨的平均跨度:(6.64+6.6)/2=6.62 边跨: 0l G •=93.71*6.64=622.23KN*m 0l Q •=86.49*6.64=574.29 KN*m 中间跨: 0l G •=93.71*6.6=618.49 KN*m 0l Q •=86.49*6.6=570.83 KN*m 支座B : 0l G • =93.71*6.62=620.36 KN*m 0l Q •=86.49*6.62=572.56 KN*m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板平法施工图梁平法施工图11。

单向板计算书

单向板计算书
①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 1/3;该钢筋自梁边或 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内 1/5,在双向板中个宜小于板短跨 方向计算跨度的 1/4 ;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 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扳内的长度应从柱 边或墙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如图 9-18 所示。
≥ 1 45 ≥ 1 50
(按短向跨度)
≥ 1 20 ≥ 1 25 ( h 为肋高)
≥ 1 12
≥ 1 30 ≥ 1 35
1 18 ~ 1 12 1 14 ~ 1 8 1 14 ~ 1 8
当 l ≥ 1.5m
民用建筑楼板 工业建筑楼板 行车道下的楼板
h ≥ 60mm h ≥ 60mm h ≥ 70mm h ≥ 80mm
连续板受荷进入极限状态时,支座截面在负弯矩作用下上部开裂,而跨内截面则由于正弯矩的 作用在下部开裂,这就使板中未开裂部分形成拱状,如图 9-16,从支座到跨中各截面受压区合力作 用点形成具有一定拱度的压力线,。当板的周边具有足够的刚度(如:板四周有限制水平位移的边梁) 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周边将对它产生水平推力,形成内拱作用。所以,作用于板上的一部分荷 载将通过拱的作用直接传给边梁,而使板的最终弯矩降低。考虑这一有利作用,《规范》规定,对四 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面(即现浇连续板的内区格板)的计算 弯矩可减少 20%,其他截面如:板的角区格、边跨的跨中截面及第一支座截面的计算弯矩则不折减, 因为边梁侧向刚度不大(或无边梁) 难以提供水平推力。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含梁板配筋图)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含梁板配筋图)

- 1 - 设计人: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 平面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5.4m ,次梁的跨度为4.5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1.8m。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2、按高跨比条件,当11800454040h l mm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1(18h =~1)(250~375)12L mm =,取300h mm = 则1(3b =~1)(1002h =~150)mm ,取150b mm =。

- 2 - 设计人: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1(14h =~1)(3868L =~675)mm ,600h mm =,则1(3h =~1)(2002h =~mm )300,取mm b 250=。

二、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 宽板带计算:30mm 厚水磨石面层 m kN /65.0165.0=⨯ 80mm 厚钢筋混凝土板 0.08251 2.0/kN m ⨯⨯=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10.255/kN m ⨯⨯= 恒载: m kN g k /905.2=活载: 2.51 2.5/k q kN 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 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小于m kN /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板的设计值总值: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1.2 2.905 1.4 2.5) 6.986/g q kN m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35 2.905 1.40.7 2.5) 6.372/g q kN m +=⨯+⨯⨯= 所以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所得荷载设计值较大,板的内力计算取6.986/g q kN m +=2、板的计算简图:次梁截面为150300mm 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

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

A、概述
单向板肋形楼盖
定义 分类 单、双向板
l2 / l1 ≥ 3时按单向板设计
q1 q2 q
4 5q1l1 v1 384 EI 4 5q2l2 v2 384 EI
…1-1 …1-2
…1-3
…1-4
v1 v 2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9
刚性面层:≥ 40 mm混凝土层,内配钢筋网。
现浇式:板与梁钢筋交织,混凝土同时浇捣。这是本
章学习的重点。

实际工程中究竟采用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分类 何种楼盖形式,应根据房 单向板肋形楼盖 屋的性质、用途、平面尺 有梁楼盖 双向板肋形楼盖 寸、荷载大小、采光以及 井式楼盖与密肋楼盖 技术和经济等因素进行综 现浇楼盖 合考虑。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1
1.2 整体式单向梁板 结构
结构布置
B、单向板
进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受力合理。荷载传递要简捷,梁宜拉通;主梁跨间最好 不要只布置1根次梁,以减小主梁跨间弯矩的不均匀;尽量避免 把梁,特别是主梁搁置在门、窗过梁上;在楼、屋面上有机器设 备、冷却塔、悬挂装置等荷载比较大的地方,宜设次梁;楼板上 开有较大尺寸(大于800 mm)的洞口时,应在洞口周边设置加劲的 小梁。 (2) 满足建筑要求。不封闭的阳台、厨房和卫生间的楼板面标 高宜低于其他部位30 mm~50 mm;当不做吊顶时,一个房间平 面内不宜只放l根梁。 (3) 方便施工。梁的截面种类不宜过多,梁的布置尽可能规则 ,梁截面尺寸应考虑设置模板的方便,特别是采用钢模板时。

单向板计算书(绝对详细)

单向板计算书(绝对详细)

一、设计资料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4-37。

层高4.5m。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5kN/,其分项系数1.3。

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4-37。

图14-37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三、板的计算板厚80mm。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14-38所示。

图14-38 板的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30mm现制水磨石0.65kN/ 70mm水泥焦渣14kN/×0.07m=0.98 kN/ 80mm钢筋混凝土板25kN/×0.08m=2 kN/ 20mm石灰砂浆17kN/×0.02m=0.34 kN/恒载标准值=3.97 kN/活载标准值=5.0 kN/荷载设计值p=1.2×3.97+1.3×5.0=11.26 kN/每米板宽p=11.26 kN/ 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板厚h=80mm,次梁b×h=200mm×450mm边跨=2600-100-120+=2420mm中间跨=2600-200=2400mm跨度差(2420—2400)/2400=0.83<10%,故板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板的弯矩计算截面位置弯矩系数M=边跨跨中×11.26×=5.99B支座×11.26×=-4.67中间跨跨中×11.26×=4.05中间C支座×11.26×=-4.05 3.配筋计算b=1000mm,h=80mm,=80-20=60mm,=11.9,=1.27,=210截面位置M(kN·m)==1-=()实配钢筋边跨跨中 5.99 0.140 0.151 51310@140,561B支座-4.67 0.109 0.116 3948/10@140460中间跨跨中①-②④-⑤轴线间4.05 0.095 0.1 3408@140,359②-④轴线间4.05×0.8 0.076 0.079 2696/8@140,281中间C支座①-②④-⑤轴线间-4.05 0.095 0.1 340 8@140,359②-④轴线间-4.05×0.80.076 0.079 269 6/8@140,281其中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 之 梁板结构

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 之 梁板结构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2.荷载的计算
板的负荷 面积
主梁集中荷载的 负荷面积
次梁 的负 荷面 积
次梁的 间距
次梁
主梁

此力分析 梁时不要, 设计柱时 不能丢!

主梁
1m 次梁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2.荷载的计算
注意!!!
若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较大,计算梁所受 的荷载时,应在活荷载标准值前乘以一 0.6~1.0的折减系数。
楼盖的一般形式
无柱帽
有柱帽
五、无梁楼盖
1. 无梁楼盖的形式和破坏特征
楼盖的一般形式
*装配式:柱子插
入基础浇地坪分 层浇楼板分阶段提 升至相应标高临时 固定浇柱帽形成整 体(升板结构)
群柱失稳
*现浇式
五、无梁楼盖
1. 无梁楼盖的形式和破坏特征
楼盖的破坏特征
*破坏特征
五、无梁楼盖
3. 板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
* 纵向钢筋的布置按内力包罗图
* 主、次梁相交处的附加箍筋
Fl
Fl
Fl
Fl
直接受剪
间接受剪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5.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
主梁的设计要点(附加横向钢筋)
Fl 2 f y Asb sin mnf yv Asv1
优先选用箍筋
五、无梁楼盖
1. 无梁楼盖的形式和破坏特征
高跨比 h / l中的 h为肋高 板厚:当肋间距≤700mm,
h ≥40mm
当肋间距>700mm,h ≥50mm
板的悬臂长度≤500mm,h ≥60mm 板的悬臂长度>500mm,h ≥80mm
h≥150mm
三、单向板肋梁楼盖

9 梁板结构-C 单向板

9 梁板结构-C 单向板
单向板肋梁楼盖
l1 l1
Ⅱ 单元板带
次梁承担的 荷载带
Ⅱ-Ⅱ 池壁 板 次梁
1
1m

l2
gl1(ql1)
主梁 柱
主梁 次梁
池壁


次梁传给主梁 的荷载面积

板 Ⅰ-Ⅰ 池壁 主梁
次梁

g(q)
G(Q)/2 G(Q)G(Q) G(Q) G(Q) G(Q) G(Q) G(Q)G(Q)
G(Q)/2
三.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


如弯矩包络图是计算和布置纵筋的依据,也即抵抗弯矩图 应包住弯矩包络图;
剪力包络图是计算和布置腹筋的依据,也即抵抗剪力图应 包住剪力包络图。

分析以下两跨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120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荷载布置下的内力已编制表格供查用。
5跨以上的等跨连续梁可简化为5跨计算,即所有中
间跨的内力均取与第3跨相同。
均布荷载或三角形荷载作用下: 集中荷载作用下:
内力包络图

将所有活荷载不利布置情况的内力图与恒载的内力图叠加, 并将这些内力图全部叠画在一起,其外包线就是内力包络 图。 内力包络图给出了连续梁各个截面可能出现的内力的上、 下限,是连续梁截面承载力设计计算的依据
MDmax
(f) ME max
VE右
VE左
q g
MEmax
折算荷载
因忽略了实际支座次梁 或主梁扭转刚度的影响
支座处转角计算值大于 实际支座转角
导致边跨跨中正弯矩计 算值大于实际值 而支座负弯矩计算值小 于实际值

单向板计算步骤

单向板计算步骤

单向板计算步骤单向板是一种具有可持续设计的建筑材料,通常用于夹层楼板和墙板的建造。

它的特点是通过优化截面形状,使其在受力方向上具有很高的抗弯能力,而在垂直方向上的抗压能力相对较低。

它的制造过程特别简单,只需要将混凝土浇筑在预制的模具中,并使用钢筋加固。

本文将介绍单向板的计算步骤。

1.确定荷载在进行单向板的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楼板所承受的荷载。

楼板荷载通常包括活荷载(人员、家具等)和恒荷载(楼板自身重量、覆层材料等)。

根据设计标准和建筑用途,确定楼板设计荷载。

2.确定边界条件单向板的计算需要考虑边界条件的影响。

边界条件是指板的支承方式。

常见的板边界条件有两种:自由边界和固定边界。

自由边界表示板的两个边都是自由的,而固定边界表示板的一个边是固定的,不会发生任何位移。

3.确定净高净高是指板的有效高度,是进行单向板计算的基础。

净高的确定需要考虑楼板的厚度和悬臂长度。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试算法求解。

4.计算弯矩在知道了净高之后,可以通过对板进行弯矩计算来确定楼板的受力情况。

弯矩的计算需要考虑楼板的跨度、荷载和边界条件。

5.设计钢筋在弯矩计算完成后,需要设计钢筋来加固板的受力部位。

钢筋设计需要满足受力部位的抗弯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梁板连接处的剪力和扭矩。

6.基于计算结果设计板的尺寸和厚度基于弯矩和钢筋设计结果,可以确定板的尺寸和厚度。

板的尺寸和厚度需要满足荷载承受能力和抗弯需求。

7.进行板的构造计算在确定板的尺寸和厚度后,可以进行板的构造计算。

构造计算是指对板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并考虑钢筋布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连接和施工缺陷等影响因素。

8.进行五力检验五力检验是指对板进行挠度、抗震、剪力、传力和承载力的检验。

通过五力检验可以验证板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对所设计的板进行进一步优化。

9.编制施工图纸在完成单向板的计算后,需要编制相应的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需要包括板的尺寸、厚度、钢筋布置和施工细节等信息。

10.选择厂家供货最后,根据施工图纸,选择具备生产能力的单向板厂家供货。

第6章梁板结构_建筑结构详解

第6章梁板结构_建筑结构详解

6.1 概述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优点: 整体刚度好、抗震性强、防水性能好, 缺点: 是模板用量多、施工作业量较大。
6.1 概述
按楼板受力和支 承条件的不同
现浇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 井字楼盖
6.1 概述
现浇肋形楼盖 单向板肋形楼盖 双向板肋形楼盖
6.1 概述
★装配式楼盖:
预制梁、预制板(或现浇板),组合而成, 工厂化生产,广泛用于多层民用和工业厂房中。
★整体式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一、结构平面布置(布结构) 空间不大,接近正方,可不设中柱,如(a)图; 空间较大,宜设中柱,并设纵横梁,如(b)图; 空间更大,柱距较大,柱间设井字梁如(c)图。
二、结构内力计算(求内力)
1、单块双向板内力计算 附表9中查出相应的弯矩、挠度系数
➢ 采用弹性法
每米板宽的弯矩设计值: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 ①超静定结构的破坏标志,不是某一截面达到极限弯矩, 而是结构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 ②按弹性方法计算,连续梁的内支座截面弯矩通常较大, 配筋较多,钢筋拥挤施工不方便。 ⑶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限制条件:
①钢筋宜采用塑性较好的HPB235、HRB335和HRB400级钢筋。
②塑性铰处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ξ=x/h0≤0.35。
③弯矩调整幅度不宜过大,应控制在弹性理论计算弯矩的20%以
内。
梁板按塑性法计算内力
塑性法:(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法) 是指采取弯矩调幅法将支座弯矩调低后进行配筋的一
种经济配筋法。适用于板和次梁,但不适用于主梁。
弯矩计算:
M m (g q)l02 剪力计算:
V v (g q)ln
6.2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第二讲)

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向板)

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向板)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
板跨 l1=2.0 ~ 3.0m
次梁 l2=4 ~ 6m h=(1/12 ~ 1/18)l2 b=(1/2 ~ 1/3)h
主梁 l3=5 ~ 8m h=(1/8 ~ 1/14)l3 b=(1/2 ~ 1/3)h
板 h=(1/30 ~ 1/40)l1
屋面板≥ 60mm,民用楼板≥ 60mm,工业楼板≥ 70mm
计算简图
荷载分配时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
支承条件
墙支承
梁支承
当板的支座为次梁,次梁的支座为主梁时,次梁对板、主
梁对次梁具有一定的嵌固作用,为简化计算通常假定其为 铰支座,由此引起的误差通过折算荷载的办法予以调整。
当主梁线刚度与柱线刚度之比大于4时,主梁的转动受柱端的 约束可忽略,而柱的受压变形通常很小,则此时柱可作为主 梁的不动铰支座,主梁也可简化为连续梁。否则,按照框架 梁进行计算。
关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
3)在上例中,若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为P1;按塑性内力 重分布方法计算时,结构的极限荷载则为1.128P1,这说明弹塑性材料的 超静定结构从出现塑性铰至形成破坏机构之间,其承载力还有相当的储备。 如果在设计中利用这部分强度储备,就可以节省材料,提高经济效益。
2)梁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支座截面弯矩(0.188P1L)与跨中截面 ( 0.156P1L )之比约为1.2:1;当支座截面出现塑性铰后,若再继续加载, 支座截面弯矩几乎不再增加,而跨中弯矩继续增加,上述比值发生变化, 最后两者弯矩之比变为1:1,即塑性铰出现之后的结构内力分布规律与塑 性铰出现前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内力分布规律并不同。也就是在塑性铰出现 之后的加载过程中,结构的内力经历了一个重新分布的过程,这个过程称 为“塑性内力重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则平面的适应性强,开洞方便。缺点是模板消耗量大,施
工工期长。 ♠ 装配式楼盖主要用在多层房屋,特别是多层住宅及工业厂
房。优点是施工速度快,节省模板,缺点是楼盖的刚度、整
体性和抗震性能较差。 ♠ 装配整体式楼盖是提高装配式楼盖的刚度、整体性和抗
震性能的一种改进措施,它集中了现浇式和装配式楼盖两者
的优点,克服了不足之处。
>3的是单向板。
♠当>2时,在长跨方向分配到的荷 载不到6%,故在设计中可仅考虑 板在短跨方向受弯,即在计算中忽 略荷载在长跨方向的传递,只在构 造上对长跨方向的受弯作适当处理。
l1 >2时,在长跨方向分 l2 配到的荷载不到6%,
故在设计中可仅考虑板
在短跨方向受弯,即在 计算中忽略荷载在长跨 方向的传递,只在构造 上对长跨方向的受弯作 适当处理。

(1)按结构的受力形式分类: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
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无梁楼盖;
♠ (2)按是否施加预应力分类:钢筋混凝土楼盖、预应力
混凝土楼盖(包括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P1-2); ♠ (3)按施工方法分类:现浇式楼盖、装配式楼盖、装配
整体式楼盖(P2)。
♠ 现浇楼盖的刚度大,整体性好,抗震抗冲击性能好,对不
相同,故又称梁式板,一般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悬臂板: 如一边支承的板式雨篷和板式阳台等; ♥ 对边支承板:如对边支承的装配式铺板和走廊中的现浇
走道板等;
♥两相邻边支承板、三边支承板及四边支承板 按弹性理论,当四边支承板两个方向计算跨度之比
l1 l2 l1 l2
>2时,则按跨度为的单向板设计
按塑性理论:
(2)计算单元
♠板可取lm宽度的板带作为其计算单元 ♠主、次梁的截面形状都是两侧带翼缘(板)的T形截面,楼盖 周边处的主、次梁则是一侧带翼缘的。 ♠每侧翼板的计算宽度取与相邻梁的中心距的一半。 ♠假定一根次梁的负荷范围以及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荷载范 围如图1.4 所示。
1.2.2 结构平面布置
♠ 单向板肋梁楼盖由板、次梁和主梁构成。其中,次梁的 间距决定板的跨度,主梁的间距决定次梁的跨度,柱网尺 寸决定主梁的跨度。
♠ 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常用跨度为:
♥单向板:1.8~2.7m,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一般不 宜超过3m; ♥次梁:4~6m; ♥主梁:5~8m。
单向板肋梁楼盖常见的的构平面布置方案有:
♠ (1)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 (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 (3)只布置次梁,不布置主梁
♠ (1)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优点是房屋的横向刚度大,各榀横向框架间由纵向次梁
相连,故房屋纵向刚度亦大,整体性较好。此外,由于 主梁与外纵墙垂直,使外纵墙上窗的高度有可能开大一 些,减少了天棚处梁的阴影,对室内采光有利。 ♠ (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3)对于叠合式楼盖,要求了解其形式、掌握内力的计算,
方法及构造要求。
♠(4)对于装配式楼盖;要求了解预制梁板的形式、掌握其 结构布置和连接及内力计算要点。 ♠(5)对于无粘结预应力楼盖,要求掌握其设计方法及构造 要求。
1.1 概述
♠ 楼盖和屋盖是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房屋结
构的自重和造价中占有较大比例。
1.2.3 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
♠(1)计算假定 ♥①梁、板均为弹性杆件; ♥②梁、板的支承情况按表1.1采用。 ♥③在确定梁、板的支座反力时,为方便,可忽略梁、 板的连续性,每一跨都按简支梁来计算其支座定的嵌固作用,故配筋时应在梁、板端
1.2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为:
♥①结构平面布置,确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
♥②确定板和主、次梁的计算简图;
♥③荷载及内力计算;
♥④构件的截面设计、变形及裂缝宽度的验算; ♥⑤绘制施工图(平面表示法)
1.2.1 单向板的概念
♠ 一个方向受力的板,称为单向板。单向板的计算方法与梁

楼盖的主要功能(P1):
♥ 把楼盖上的竖向力传给竖向结构(柱、墙、基
础等);
♥ 把水平力传给竖向结构或分配竖向结构;
♥ 作为竖向结构构件的水平联系和支撑。
对楼的结构设计要求(P1):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满足承载力和竖向刚度的要求;
♥在楼盖自身水平面内要有足够的水平刚度和整体性; ♥与竖向构件有可靠的连接,以保证竖向力和水平力的 传递。
小梁。
♠(3)在楼、屋面上有机器设备、冷却塔、悬吊装置和隔墙
等地方(集中力作用点处)宜设梁承重。
♠(4)主梁跨内最好不要只放置一根次梁,以减小主梁跨内 弯矩的不均匀。 ♠(5)不封闭的阳台、厨房和卫生间的板面标高宜低于相邻 板面30~50mm。
♠(6)楼板上开有较大尺寸的洞口时,应在洞边设置小梁。
支座的顶部放置一定数量的构造钢筋。 ♠(b)支承链杆可自由转动的假定,实质是忽略了次梁对板、 主梁对次梁的约束以及柱对主梁的约束,引起的误差将用折 算荷载的方式来加以修正。 ♠ (c)支座总是有一定宽度的,并不像计算简图中那样只集中 在一点上,所以要对支座弯矩和剪力进行调整。 ♠ (d)链杆支座没有竖向位移,假定成链杆实质上忽略了次梁 的竖向变形对板的影响,也忽略了主梁的竖向变形对次梁的 影响。
♥适用于横向柱距比纵向柱距大得多的情况。它的优点是
减小了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大了室内净高。 ♠ (3)只布置次梁,不布置主梁
♥适用于有中间走道的楼盖。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 (1)要考虑建筑效果:如应避免把梁,特别是把主梁搁置 在门、窗过梁上,否则将增大过梁的负担,建筑效果也差。 ♠(2)要考虑其它专业工种的要求:如旅馆建筑中,要设置 管线检查井,若次梁不能贯通,需在检查井两侧放置两根
本章提要:
♠(1) 要求熟练掌握现浇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内力按弹性理
论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建立折算荷载、塑性 铰、内力重分布、弯矩调幅等概念;深入了解连续梁、板截 面设计特点及配筋、构造要求。 ♠(2) 现浇整体式双向板肋形楼盖,要求熟练掌握其静力工作 特点,掌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的近似方法;(熟练掌握其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熟悉这种楼盖结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