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

合集下载

颜真卿《祭侄稿》赏析

颜真卿《祭侄稿》赏析

颜真卿《祭侄稿》赏析【释文】: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璉。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戩穀。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眾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櫬。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顏。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

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

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

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

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

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

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

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该句错误较多。

首先断句错,应为“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古人以干支纪年,纪日,但纪月不用干支。

这个“朔”字,是初一的意思。

古人在正规庄重的场合纪日期时月后都加上该月初一的干支,以便于别人推算。

古人没有括号,所以直接附在月字后。

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古人署官格式复杂,但不好移译,最好是解释一下即可,译成现代汉语反而不甚通顺。

下同.原文:使持节、蒲外(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文学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文学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文学历史价值不可估

天下第二行书蔡侄文稿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尔(“尔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

尚飨。

《祭侄文稿》是“安史之乱”后颜真卿痛失亲人后悲愤,难过,绝望,感慨情绪万千的情况下写下的千古绝唱!他的文学价值,历史
考古价值,书法的真情流露完美融合在一起!这和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都是真情流露!
兰亭序
黄州寒食帖。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颜体”,被后世称为“颜真卿楷书”。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气势雄浑,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而他的一篇祭侄文稿更是被人们称为经典之作。

下面是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译文。

祭侄文稿吾侄颜真卿,年方弱冠,才华横溢,书法造诣已经超过了我这个老叔。

然而,命运却不公平地夺走了他的生命,让我这个叔叔痛失至亲。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心如刀绞。

你是我亲手教导的,我看着你一步步成长,一点点展现出你的才华。

你的字,如同你的人一样,气势雄浑,刚毅有力,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你的字,是你的灵魂的写照,是你的情感的宣泄。

你的字,是你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的表达,是你对人生的思考的凝结。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师傅王羲之。

他是我们书法界的巨擘,他的字,如同他的人一样,温润如玉,婉约细腻,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他的字,是他的灵魂的写照,是他的情感的宣泄。

他的字,是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的表达,是他对人生的思考的凝结。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朋友杜牧。

他是我们文坛的翘楚,他的诗,如同他的人一样,清新脱俗,婉约动人,充满了诗意的韵味。

他的诗,是他的灵魂的写照,是他的情感的宣泄。

他的诗,是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的表达,是他对人生的思考的凝结。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故乡洛阳。

那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那里有着壮丽的山河,美丽的风景。

那里有着众多的文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吾侄,你是洛阳的骄傲,你的字,是洛阳的瑰宝。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名利?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还是为了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追求。

你用你的字,向世界展示了你对真善美的追求,你用你的字,向世界展示了你对人生的思考。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明白,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原文与注解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原文与注解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原文与注解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常山。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文稿原文及注解

祭侄文稿原文及注解

祭侄文稿原文及注解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创作的一篇文稿,主要描述了颜真卿思念自己侄儿的悲痛心情。

以下是祭侄文稿的原文及注解: 【原文】
祭侄文稿
颜真卿
祭侄文稿,行草。

此稿感情的抒发极为强烈,由于涂改较多,或因后人珍视而不欲毁伤,故残破之处较多。

署款“颜真卿”,行书,当为稿本。

真迹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注解】
祭侄文稿:祭祀侄儿的文稿。

颜鲁公: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颜鲁公”。

行草:行书和草书的合称,是一种外形尺寸较大、运动幅度较大的汉字书体。

稿本:未正式发表的文稿。

由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真迹,所以被后人视作珍贵的稿本之一。

颜真卿的《祭侄稿》的全文内容

颜真卿的《祭侄稿》的全文内容

颜真卿的《祭侄稿》的全文内容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戍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辩)卜(再涂一字不可辩)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

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

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稿》作为一篇祭文,作者书写时的心绪可想而知,整幅卷面并不清爽,干净,笔迹急促,匆忙,涂抹,删补时时可见。

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浮于纸端,开始时作者尚能驾驭住自己的感情,写得大小匀称,浓纤得体,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再也抑制不住百感交集的愤激,像火山迸发,狂涛倾泻,字形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然纸上。

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无不是作者心情自然流露。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起伏跌宕。

颜真卿祭侄文稿全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全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全文《祭侄文稿》全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 涂去)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 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 涂去,改“被胁” 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恐” 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

(“贼臣拥众不救” 涂去)贼臣不(“拥” 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 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河东近” 涂去)泉明(“尔之” 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 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尔之” 涂去)卜尔幽宅,(“抚” 涂去)魂而有灵,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

尚飨!译文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 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日,初三壬申日,第十三叔(原本写的是“从父”,后涂去)我颜真卿,身为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用清酒和多种佳肴作为祭品,祭告在安史之乱中死去的侄子、被追赠为赞善大夫的颜季明的在天之灵:你从小就出众不凡,很早就显露出优秀的品德。

你是宗庙中珍贵的祭器(瑚琏是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具,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也是家族中如兰似玉的优秀子弟。

(原本写“方凭积善” 后涂去)常常能安慰家人的心。

正期望你能够福禄双全,哪里料到逆贼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挑起事端,举兵造反。

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抵御叛军,在常山郡做太守。

当时我也在平原郡接受朝廷使命(抗击叛军)。

你的父亲(我的兄长)疼爱我,(原本写“恐” 后涂去)让你给我传递消息。

你完成任务回来后,我们就打开了土门(战略要地)。

祭伯父文稿(原文及注释)

祭伯父文稿(原文及注释)

祭伯⽗⽂稿(原⽂及注释)祭伯⽗⽂稿《祭伯⽗⽂稿》⼜称《告伯⽗⽂稿》,全称《祭伯⽗濠州刺史⽂》。

⾃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年),⾏草书,⽂稿⼀篇。

凡36⾏,计410字。

原刻早佚,见宋《甲秀堂帖》本。

乾元元年颜真卿被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西鄱阳),遂祭其伯⽗颜元孙及⼀门去世者。

?此即为祭⽂稿本,或⾏或草,刚劲圆熟,与前之《祭侄⽂稿》及后之《争座位帖》为颜⽒著名“三稿”。

此稿在⽤笔上中锋运转,以沉着凛然为崇尚,不取侧锋之妍,故溢盈篆箱⽓息。

且⼀任纵笔,⽆意于⼯拙,不计其布置。

然每字活泼圆动,⾏⽓贯串,全篇风神洒脱。

王世贞曾以此帖与《祭侄季明⽂稿》⽐较,云:“此帖与祭季明侄稿法同⽽顿挫郁勃似少逊之,然风神奕奕,则祭季明侄稿似不及也。

”看来“三稿”为同⼀类型风格,⽽因内容与撰写时的⼼境不同,⼜各有特⾊。

原卷前后隔⽔有宋“宣和”、“政和”⼩玺、天⽔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题跋。

宋《宣和书谱》有著录,清乾隆时⼊内府,原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伯⽗⽂稿》⼼情相对⽐《祭侄⽂稿》较为平静。

作者⽤了“圣朝哀荣”、“褒赠”、“并赠”、“⼆圣悯焉”、“圣恩锡类”、“尽蒙国恩”、“赐绯鱼袋”、“并蒙迁改⼀门之内⽣死哀荣”等等感恩的话语,但透过字⾥⾏间,再联系到颜真卿的⼀⽣,我们看到的是⼀个⼈的⾎泪史,⼀个民族的⾎泪史。

⼊仕之初,宰相杨国忠及其党⽻便把颜真卿当作异⼰加以排斥。

天宝⼗⼆年,把他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

安史之乱,其堂兄颜杲卿任常⼭郡太守,叛军进逼,太原节度史王承业拥兵不救,以⾄城破,颜⽒⼀门罹难者多达30余⼈。

乾元元年,颜真卿被御史唐旻诬劾,贬为饶州刺史。

⼤历元年,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路,遭贬为抚州等刺史。

建中四年,受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为李希烈缢杀。

颜真卿的⼀⽣,就是官场正直⼈⼠的⼀个缩影。

唐太宗李世民、魏征君⾂的例⼦可谓凤⽑麟⾓,这就常常被后⼈提起,称为“从谏如流”了,⽽更多的却是⽐⼲、屈原、司马迁这样的下场,或被挖⼼,或被放逐,或被腐刑。

颜真卿《祭侄文稿》单字高清放大(全本)

颜真卿《祭侄文稿》单字高清放大(全本)

颜真卿《祭侄文稿》单字高清放大(全本)颜真卿《祭侄文稿》单字高清放大(全本)颜真卿《祭侄文稿》单字高清放大(一)颜真卿书法墨迹《祭侄文稿》附释文,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原文: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刺史本兼军民两政。

然汉代以后管军之职权实际已废,故唐代管军事要另加街,颜真卿任薄州刺史后,加州防御使之衔,以示兼管诸军事。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写的一篇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祭侄文稿》的全文翻译:【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充城敦公,以亡侄男季明、侄孙敬因,垂问之故,使侄男、秘书省校书郎夔告于季明之灵曰:呜呼!吾承家门之戚,掌银青之贵,凡所知所闻,每观史传,一至于此,复何敢希!仲尼云:“吉凶祸福,天寿有期。

”又云:“血肉之躯,能有几人?”吾从仲尼,未尝不及汝也。

先公怀忠抱义,世笃儒风。

坟墓其修也,必以继绝世;子孙其举也,必以才为称。

苟能存其一,未必不克有二。

所谓“忠臣死名,名垂不朽”也。

吾十九而孤,四十年踪迹未尝连行陌出,计其始终,与满一旬,多七日而已。

吾生也久矣,遇物也审矣。

方为叔父报礼于九泉之下,岂求汝曹同其所乐;又以忠臣易名,其报也荣;以逆臣称谥,其责也显。

吾之此言,非独为己,亦为汝曹。

季明、敬因等,已往之咎,不复多陈。

既使汝曹知之,又何求没其行迹?吾以义来者,将以义告之。

行矣!勿复有言!【译文】在乾元元年,时逢戊戌年九月庚午日,是第三日丙申。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担任城敦公的职位。

因为丧失了侄子和侄孙的缘故,询问和关注这件事的起因。

让侄子、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夔告于季明灵前道:唉!我们家族不幸遭受惨重的悲伤,我担当着我们家门族中的重任,凡是所知道所听闻的,每每观看历史传记,一旦提到这一类似的悲惨事件,怎么还敢希冀能得到什么呢?孔子说:“吉凶祸福和寿命长短都是由天命注定的。

”又说:“受肉体血腥之躯的限制,人能活到多少岁数呢?”我根据孔子的说法,也就常常想到你。

先公怀着忠义之心又有坚定的信念,世代秉持着儒家的风范。

修筑坟墓时必定以延续久远的名声为要;子孙后代的行为举止必定以他们的才华作为称颂之处。

如果有一个子孙能够保留下来,未必不能有两个。

二玄社-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简介原文释文)

二玄社-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简介原文释文)

二玄社-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简介原文释文)《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

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人题跋。

宋《宣和书谱》有著录,清乾隆时入内府,原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①。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②。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③: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④,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⑤。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⑥。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⑦?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⑧(“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涂去),卜(“➹”涂去)尔幽宅(“舍”涂去)。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⑨![7]注释:①维乾元元年……三日壬申:“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

颜真卿《祭侄文稿》评析

颜真卿《祭侄文稿》评析

颜真卿《祭侄文稿》评析《祭侄文稿》,又名《祭侄季明文稿》,传世墨迹本共有两件,一为唐玄宗本,一为唐人摹本。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唐代宗大历三年( 768)正月所书,稿前附有侄子季明的《祭侄》与《自述》两篇,其时距颜真卿被叛军缢杀于叛将李希烈后仅17天,即使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仍然能感受到作品的悲愤、凄怆之情。

正因为如此,《祭侄文稿》也成为千古绝唱,影响至今。

《祭侄文稿》,既然是文稿,那么他书写时自然不是平静的心态,而是怒形于色。

想当初,颜真卿率义军讨伐叛贼安禄山,为其侄儿颜季明报仇,却被叛将杀害,颜真卿满腔热血都喷洒在他的书法之中,整个作品的起伏跌宕、抑扬顿挫,无不表现了作者此刻心情的激动。

因此,它的每一点线条、每一个笔画都凝聚着生命的能量,洋溢着无穷的力量和艺术魅力。

《祭侄文稿》用笔沉着,以侧锋入纸,折锋藏锋,涩进迟退,写得很厚实。

“初如努力,又如敌攻坚”,全幅一派纯厚之象,一个“怒”字尽情倾泻,足见悲愤之深。

尤其是末段,笔势忽变,“磔”如狂风卷树,“磔”有穿凿之意。

同样,“点”也是充满动感的。

横画,竖划,提按转折,迅疾飞动,起笔果断,力透纸背,收笔回锋,劲挺有力。

而横划中间略加顿挫,如“火星”燃点。

结构紧密,布局合理,纵横变化极富韵律感。

看了《祭侄文稿》,我们不禁对作者的功力惊叹不已!这种沉着的书写,就像是一种宣泄,一种抒发,一种悲愤之情的真实流露。

与此相比,颜真卿另一篇《争座位帖》则显得非常轻松,虽然充满了勃勃英姿,但这些刚健的笔画中缺少了一些“怒”的感觉。

除了用笔方面,在谋篇布局上也可以看出来作者更为内敛,行文虽很急促,但不及《祭侄文稿》那样通篇的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有的网友认为:《祭侄文稿》的痛,《争座位帖》中的“怒”是呈两个极端的,前者太强,把后者给压下去了。

《祭侄文稿》以沉着、雄浑而又内敛的气度表现了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英雄的人格与力量,其凝重深厚,浑雄朴茂的风格已臻至炉火纯青的境界。

颜真卿 祭侄文稿

颜真卿 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祭侄文稿》是他为侄子颜鲁公所作的一篇哀悼文。

这篇文稿字句深刻、凄婉动人,道出了叔侄之情的深厚与伟大。

文中写道:“自惨家变,震惊百载。

自茲销魂,流涕无已。

大贤顿哀,英俊倍感。

我所逼然,不自容焉。

然身不远命,旦暮捷世。

劳疲于途,老病于家。

置之不顾,泪滴人衣。

可怜鲁公,夭折芳华。

鱼其尸首,之子水族。

茕茕兀坐,申之以竿。

疏影浮光,照替自鸣。

稍觉中庸,迹几欲盲。

不知所为,流涕如雨。


文中措辞凄婉,字句间透露出对侄子的深情厚爱。

颜真卿在文中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以及生命的可贵,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人生的无常,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这篇《祭侄文稿》不仅仅是一篇哀悼文,更是一篇艺术佳作。

它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深刻地表达了颜真卿的情感和人生观。

这篇文稿不仅仅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杰作,也是文学艺术的瑰宝。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欣赏(附释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欣赏(附释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欣赏(附释文)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高清晰)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璉。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戩穀。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眾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櫬。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顏。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

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

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

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

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

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高清晰)

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高清晰)

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高清晰)来源:新浪博客发布者:网络转载热度7131票浏览319357次时间:2009年4月29日 09:10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璉。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戩穀。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眾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櫬。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顏。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

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

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

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

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

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颜真卿祭伯父文稿书法欣赏

颜真卿祭伯父文稿书法欣赏

颜真卿祭伯父文稿书法欣赏颜真卿的《祭伯父文稿》是一部情感深沉、艺术价值极高的书法作品。

这部作品是颜真卿为祭奠其伯父颜元孙所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

首先,从整体布局来看,《祭伯父文稿》采用了竖排版式,每个字独立成块,但整体上又呈现出一种紧密而有序的排列。

这种布局使得整篇文稿既显得端庄大气,又不失变化之美。

每个字的大小、轻重、粗细、浓淡都恰到好处,展现出颜真卿高超的书法技艺。

其次,在用笔上,颜真卿运用了多种笔法,包括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等。

这些笔法相互交织,使得每个字都呈现出独特的姿态和韵味。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笔画上,颜真卿更是运用了独特的笔法,如“蚕头燕尾”等,使得这些笔画更加醒目、突出,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墨色上,颜真卿运用了浓淡干湿的变化,使得整篇文稿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一些重要的字或笔画上,他运用了浓墨重彩的手法,使得这些部分更加醒目、突出;而在一些次要的部分或笔画上,他则运用了淡墨或枯笔的手法,使得这些部分呈现出一种苍茫、古朴的美感。

在章法上,《祭伯父文稿》也展现出了颜真卿的高超技艺。

他运用了字与字之间的顾盼呼应、行气贯通的手法,使得整篇文稿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同时,他还运用了大小、轻重、粗细、浓淡等对比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最后,在气韵上,《祭伯父文稿》展现出了颜真卿书法作品的独特魅力。

整篇文稿气息连贯、流畅自然,每个字都仿佛有生命一般跃然纸上。

这种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美感使得《祭伯父文稿》成为了一件真正的艺术珍品。

总之,《祭伯父文稿》是颜真卿书法作品中的瑰宝之一,它展现出了颜真卿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和精髓。

祭伯父稿原文

祭伯父稿原文

《祭伯父文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十月庚子朔,廿一日庚申,第十三侄男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饶州诸军事饶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敢昭告於亡伯故朝议大夫豪州刺史府君之灵,日者羯胡禄山,俶(chù)扰河洛,生灵涂炭,兵甲靡夷。

二兄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忠义愤发,首开土门,擒斩逆竖,挫其凶慝(tè),先蒙授卫尉卿兼御中书。

城孤援绝,身陷贼庭,圣朝哀荣,褒赠太子太保。

甥侄季明、卢逖等被贼害者八人,并赠五品京官。

嫂及儿女,皆被拘囚。

睿略昭宣,宇宙清廓,脱於贼手,并得归京。

真卿比在平原,遭罹(lí)凶逆,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二圣悯焉,授户部侍郎河北采访招讨使,又迁工部、宪部二尚书,再兼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三州刺史。

圣恩锡类,大门赠华州刺史。

兄弟儿侄,尽蒙国恩,允南授膳部郎中,允臧授侍御史,威明试太仆丞,真卿男頍(kuǐ)受太子洗马,诸侄男等,顶授协律郎,授秘书省校书郎,赐绯鱼袋。

袁衡华亭丞,泉明、颢(hào )、颋(tǐng)、颖等,并蒙迁改。

一门之内,生死哀荣。

真卿时赴饶州,至东京得申拜扫,又方远辞违,伏增感咽,谨以清酌庶羞之奠,以伯母河南县君元氏配。

尚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伯父文稿》(758年作),或称《祭伯父豪州刺史文》、《告伯父文稿》。

现有刻本,最早的为《甲秀堂帖》。

乾元元年颜真卿被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西波阳),遂祭其伯父颜元孙及一门去世者。

此即为祭文稿本,或行或草,刚劲圆熟,与前之《祭侄文稿》及后之《争座位帖》为颜氏著名“三稿”。

此稿在用笔上中锋运转,以沉着凛然为崇尚,不取侧锋之妍,故溢盈篆箱气息。

且一任纵笔,无意于工拙,不计其布置。

然每字活泼圆动,行气贯串,全篇风神洒脱。

王世贞曾以此帖与《祭侄季明文稿》比较,云:“此帖与祭季明侄稿法同而顿挫郁勃似少逊之,然风神奕奕,则祭季明侄稿似不及也。

”看来“三稿”为同一类型风格,而因内容与撰写时的心境不同,又各有特色。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十月庚子朔,廿一日庚申,第十三侄男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饶州诸军事饶州刺史上轻
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敢昭告於亡伯故朝议大夫豪州刺史府君之灵,日者羯胡禄山,俶扰河洛,生灵涂炭,兵甲靡夷。

二兄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忠义愤发,首开土门,擒斩逆竖,挫其凶慝,先蒙授卫尉卿兼御中书。

城孤援绝,身陷贼庭,圣朝哀荣,褒赠太子太保。

甥侄季明、卢逖等被贼害
者八人,并赠五品京官。

嫂及儿女,皆被拘囚。

睿略昭宣,宇宙清廓,脱於贼手,并得归京。

真卿比在平原,遭罹凶逆,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二圣悯焉,授户部侍郎河北采访招讨使,又迁工部、宪部二尚书,再兼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三州刺史。

圣恩锡类,大门赠华州刺史。

兄弟儿侄,尽蒙国恩,允南授膳部郎中,允臧授侍御史,威明试太仆丞,真卿男頍受太子洗马,诸侄男等,顶授协律郎,授秘书省校书郎,赐绯鱼袋。

袁衡华亭丞,泉明、颢、颋、颖等,并蒙迁改。

一门之内,生死哀荣。

真卿时赴饶州,至东京得申拜扫,又方远辞违,伏增感咽,谨以清酌庶羞之奠,以伯母河南县君元氏配。

尚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