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一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一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 六王毕,四海一”1.平定六国(1)情况:从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国接踵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结束了战乱,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一致全国(1) 北方:北击匈奴,回收河套地区;修建长城和“直道”。

(2)南方:平定岭南地区,开凿灵渠,置郡管理。

(3)“西南夷”:开拓“五尺道” ,并在部分地区委任官吏。

3.影响:扩大了一致帝国的规模,推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国内为郡县1.发源:在春秋战国期间,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行:秦一致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行到全国。

3.概略(1)“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和督查职责。

(2)“县”隶属于郡,并在少量民族聚居的地方设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道”。

(3)“县”以下设“乡” “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和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函传达的机构“亭”。

4.特色(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换,不得世袭。

5.意义(1)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

(2)西汉王朝持续推行郡县制,逐渐除去与中央抗衡的地方盘据权利,使“大一统”政体更为牢固。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1) 秦王嬴政一致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呼,自称“始皇帝”。

(2)确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三公九卿制(1)“三公”:丞相辅助皇帝办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医生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朝议”制度(1)含义:丞相、御史医生与诸卿议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2)评论:能够集思广益,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议失误的有效门路。

后期遭破坏。

4.“汉承秦制”(1)西汉王朝:大概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2)汉武帝期间:经过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增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对国家的政权牢固,防备地方分裂权利的发展,有侧重要的意义。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1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的建立;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理解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献等资料,感知认知历史,从而提升自己提炼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秦朝创建的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1、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1、秦朝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2、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具体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我们了解到这两种制度它一方面有利于稳定西周的政治局势,从而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下放给诸侯,诸侯势力的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长达500多年的争霸兼并战争,即春秋战国时期。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

为了能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各诸侯国也纷纷进行变法。

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我们首先进入第一子目的学习: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好的,刚才我们讲到在(边讲边写板书:1、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相继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是统一后的秦朝仍然面临着许多侵扰,比如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诸夷。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必修一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必修一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了解“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确立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通过学习中央集权制的内容,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

4、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2、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对今天中国的政治改革仍然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处理改革与稳定统一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二)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一)问题导入法:通过相关问题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

(二)解读历史故事法:引导学生对历史故事进行重新解读,既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法:对本课难点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四、板书设计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背景: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五、课时设计与教具1课时,多媒体设备及相关历史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法)秦朝是我国古代一个短命的王朝,仅统治中国15年的王朝却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解读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讲授新课(直观教法、解读历史故事法、合作探究法)1、讲授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时,(教师介绍)最近几年的考古中挖掘出大量的古代文物,这些文物蕴涵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多媒体展示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有关的文物图片资料,要求学生思考几组历史文物中蕴涵的历史信息。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案人民版必修1精.doc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案人民版必修1精.doc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屮国古代屮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屮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4)分析理解秦朝屮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秦始皇是对屮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牢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一、秦的统一:1、“六王毕”(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结束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2、“四海一”:公元前215年蒙恬北击匈奴,设九原郡,修直道、长城;统一岭南(灵渠);治“西南夷”(五尺道)。

人民版必修1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说明:标有★的是中等难度的知识点,标有★★的是高难度知识点。

限时30分钟总分50分)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1、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中央设立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2、秦朝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主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3、“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A、力主实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崇世袭制★4、我国奴隶社会的“天子”制度与封建社会的皇帝制度的最根本区别是( )A.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不同 B.对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和地位的规定不同C.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最高统治者拥有的权力不同★5、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闽中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6、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

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A.小农经济的兴盛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工匠水平的高超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7、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课堂上有4位同学对“中央集权”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哪位同学表述较准确( )A.皇权至高无上,实行个人独裁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嬴政自称始皇帝,实行皇位世袭制D.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8、“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人民版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

人民版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

人民版必修1历史学案: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目标: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教学重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形成自主学习思维磁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阅读这句话,并结合下面两幅图,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作出如此评价?(提示:秦始皇通过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相关问题将会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来了解和掌握。

)自我认知一、“六王毕,四海一1.秦始皇于公元前230——221年间,先后灭掉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统一大业。

2.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3.公元前220——214年,征讨岭南地区时开凿了灵渠,也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4.秦朝的统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1.秦朝统一全国后,力拒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县”隶属于“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称为“道”。

3.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并力图消灭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三、百官公卿1.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在中央设立协助皇帝的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和负责监察系统的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还在中央各部门设立各负其责的“九卿”。

结合史实说明秦始皇废分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地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点。

题目多从分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防止大臣专权自恣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审准题目,具体分析目,避免受课本观点影响。

教材。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教材分析】经过战国时代百年的兼并战争,最终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群雄并立局面的终结和“大一统”集权政治的开始。

秦朝虽然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教材首先概述了秦王朝在统一六国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周边版图的情况,接下来从郡县体制、官僚机构、思想专制等方面描述了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秦王朝集权政治的基本特征。

“六王毕、四海一”一目讲述了秦王朝在成功地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之后继续开疆拓土的情况。

首先是秦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吞并六国(配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之后,通过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开辟道路等方式,秦王朝最终成为一个地域辽阔、多元一体的大帝国(配有《秦朝疆域图》)。

“海内为郡县”一目讲述秦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的确立及其主要特征。

在平定六国之后,秦朝中央就选择什么样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讨论。

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是主张实行分封制,以丞相王绾为代表;一是主张实行郡县制(配有“湖南龙山里耶秦简”图片和“史学争论”介绍),以丞相李斯为代表。

教材就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作了简要的说明,指出郡县制的确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王朝的官僚机构”一目讲述秦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情况,所设官职有人称之为“三公”、“九卿”(配有“秦封泥”图片和“史学争论”介绍)。

国家有军政要务,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参与讨论,作为皇帝裁决的重要依据(配有“议一议”思考题)。

“挟书律”一目讲述秦朝实行思想专制的情况。

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秦王朝采取了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最终发生了“焚书”“坑儒”的极端事件(配有《韩非子》选文材料)。

统一思想的行动以失败而告终,秦王朝也在很大程度上因此而走向了灭亡。

最新-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1)人民版必修1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1)人民版必修1 精品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资料卡片:蒙恬:(?──前210),祖居齐国,祖父蒙骛、父亲蒙武皆为秦名将。

公元前221年,在秦国统一六国之际,匈奴乘机南下,新建立的秦王朝遭到严重威胁。

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有效地巩固了秦朝的北方边防,他的名声“威振匈奴”,终秦之世,匈奴铁骑不敢南下牧马,秦朝的北方获得了一段和平时期。

李斯:(?-公元前21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战国末秦国政治家。

年轻时当过楚国小吏,后来成为秦朝的丞相。

秦统一全国后,他反对分封制,积极维护中央集权。

主张焚《诗》、《书》,禁私学。

又以“小篆”为标准,统一全国的文字,并著《仓颉篇》(今佚,有辑本),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使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来他为赵高所忌,惨遭杀害。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丞相李斯则认为:“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

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

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士(一种用求神仙、炼仙丹骗钱的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

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

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

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

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课程标准】了解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等制度的建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知识结构】背景---秦统一全国确立皇帝制度中央的政治体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措施确立三公九卿制地方的政治体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汉承秦制[特别提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理解。

(1)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

专制主义制度是一种政体,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

(2)中央集权:是就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地方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对立。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处理的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即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

一、秦统一全国1.条件(1)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统一趋势日趋明显。

(2)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3)经受长期战乱和分裂割据后,人民渴望统一。

(4)秦国经过___________,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统一全国:平定六国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_____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3.扩大版图: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1)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_________。

(2)平定岭南:开凿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_________,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最终平定岭南。

此后秦在岭南置___,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3)控制西南夷地区:在“西南夷”地区开辟“_________”,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将西南夷地区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之中。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一)历史回眸一、六王毕,四海-1.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军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2,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一举夺回河套地区。

此后,继续进军北方。

3.秦修筑的直道与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蒙恬所率领的驻扎在上郡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

4.公元前220年,秦军展开了统一岭南的战略攻势。

公元前214年,平定了岭南。

秦在岭南设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5.秦朝还在当时被称之为“西南夷”的广大地区,开辟了史称为“五尺道”的交通路线,并委任官吏。

二、海内为郡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组织,加强与西方各国在各方面的来往和合作。

2.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制推广到全国。

3.郡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秦王朝的官僚机构1.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的最高长官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有奉常、郎中令等;。

2.秦朝时期,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用作裁决的依据。

但秦始皇晚年,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四、挟书律1.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先后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开思想专制之先河。

2.秦律规定,“敢有挟书者族”。

这与李斯所建议的“焚书令”的相关内容一脉相传,都与欣赏和实践法家专制思想有关。

3.西汉惠帝时,朝廷宣布正式废除“挟书律“之后,深藏在民间的典籍才重见天日,成为延续文化命脉的基础。

突破思路本节主要内容虽然包括四个部分,但实质上主要涉及了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巩固统一的政治和思想措施。

其中后者属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这一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突破措施:(1)“六王毕,四海一”一目实际上讲了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但应当注意的是本教材对秦统一问题的新观点:“秦帝国的统一步伐,并没有随着吞并六国而终止。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知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认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正确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使学生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理解郡县制的含义,掌握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预习案【预习培训】用20分钟时间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然后用15分钟时间依托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

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

【教材助读】一、国家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概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秦王朝。

2.开拓疆域(1)概况北方将军率军北击匈奴,收回,修筑和“直道”;岭南开凿,平定岭南,在岭南置郡,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西南夷开辟“”,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端;(2)意义;秦朝平定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秦朝对周边地区的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皇帝制度——法令出一1.君主专制体制的确立(1)确立: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的地位,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特征:皇帝有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权于一身,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制度上的约束,这成为中国古代的。

(3)弊端:皇权带有、随意性,往往影响封建国家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决策。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精品)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精品)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与影响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王毕)(1)条件A、顺应统一历史趋势B、社会生产力提高,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C、人民渴望统一D、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最强E、法家学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F、嬴政的雄才大略,采用正确的战略和策略(2)时间:前230——年(3)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4)结果: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2、开拓疆土(1)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直道A、时间、人物:前215年、蒙恬B、长城:临洮(西)——(东)(2)南:征岭南凿灵渠设郡县A、灵渠:沟通和漓江水系(主要功能是运输)B、管辖: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开端(3)西南:辟五尺道任官管辖归属中原3、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扩大统一帝国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

注:秦朝疆域东(大海)西(陇西)北()南(南海)二、巩固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相对于民主政治而言。

表现为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

指全国军政财大权全都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核心: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地方:海内为郡县(郡县制)(1)机构设置A、郡:直属于,设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B、县(少数民族聚居地设道):隶属于郡,县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2)特点A、垂直管理B、任免官吏,不得世袭(3)演变:西汉初年实行并行制(4)影响A.地方行政制度的划时代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教学案例(1课时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教学案例(1课时4页)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史料、讨论分析,形成小组结论。
2.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讨论等多种方式,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参与感。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有效: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对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和评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大一统政治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则可以从学习方法、合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材分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的内容,它主要阐述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过渡语:其次,谈谈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参与意识强,但是多数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语: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补充:现在应该加上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的统一,掌握“大一统”政体的内容,分析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研析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掌握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得辉煌,认识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过渡语: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大一统”政体的内容难点:对中央集权制的评价过渡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教法学法教法:通过创设情境,以深化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以激活学生思维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培养自学与合作能力过渡语:下面我将重点阐释我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采用情景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气宇轩昂的秦始皇像和一幅震撼人心的兵马俑。

继而设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秦始皇,拥有如此庞大的纪律严明的军队,你将如何让自己成为千古一帝呢?如此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以主人公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

为体现新课标主旨,我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篇章。

第一篇章: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此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一统”政体形成的背景,内容较简单。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采用自主探究法,给学生提供线索,由学生结合教材和“秦朝疆域图”自行归纳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案人民版必修1
考点导航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
1、秦朝的统一;
⑴历史条件:
①时代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的联系加强,民族融合发展。

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威胁也使人民渴望统一。

②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③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策略得当,重用人才。

④理论依据:法家思想,特别是韩非子的理论。

(1)过程
①统一六国时间(前230——前)
②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修直道、
③征岭南,修,置郡县。

——岭南地区开
始归属中央
④管辖“西南夷”,开辟“五尺道”——西南夷地区开始
归属中央
(2)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诸侯混战局面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目的:巩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

(2)措施:
①皇帝制: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的至高无上。

——核心
②中央设置
三公:A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为“百官之长”。

B :“掌副丞相”,兼理国家事务
C、:负责全国事务。

③秦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废分封,行郡→县(道)→乡→里
特点:A、形成了的形式;
B、郡县长官由任免调动,不得;
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取代的重要标志。

(3)对后世影响:
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形成:战国时各国改革,局部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正式确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皇帝集权。

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本身具有分散性,容易导致封建割据,而其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统一与安定;
②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法家思想、特别是韩非子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④国家的统一,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

评价:当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但皇权至上又容易导致暴政。

【小结】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课后练习
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2.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A.西周B.秦汉C.西晋D.隋唐中学
3.据右图可知,秦王嬴政能“六王毕,四海一”,依托的是()
A.雄厚的经济实力 B.训练有素的军队
C.秦王的大一统的决心 D.民心所向
4.秦朝构筑的北方国防体系主要包括()
①直道②长城③蒙恬的边防军④五尺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今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秦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6.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7.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英雄》中,无名(刺客)对战长空(刺客)时,给一旁抚琴的老者一把钱
币,钱币有刀状、铲状等各种形状,秦始皇统一后,针对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
是()
A.灭六国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焚书坑儒
9.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这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防止地方官吏欺压百姓
10.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
因是()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