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 杨宗凯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_现状_趋势与实践_杨宗凯
6
“质变”的开端,变革组织结构是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 育管理体系的必然发展趋势。
实践与探索
1.芯州区域教行佶息化发展实践 2013年,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屮心与苏州市开展合 作发展教育信息化,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 电教馆等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参与。苏州教舞信息化 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取得r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 下儿个方面: (1)机制创新:形成了企业搭平台,政府买服务, 人人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 建设良好的信息化生态离不幵体制建设,体制机制创 新应是重中之重。政府起主导作用(包括政策引导、宏观 组织、标准制定、经费投入、绩效评估、建设系统), 高校/研究机构起全面支撑的作用(包括学科建设、技术 研究、战略研究、人才培养、支持服务),企业主要负 责搭建平台(包括开发产品、提供服务、运营平台), 学校主耍实现应用驱动(包括资源建设、应用创新、队 伍建设),如图3所示。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企业、 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协同创新,既不能协而不同,也不能 各自为政。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年度任务指标 分省山•给出了从2013年到2015年的具体年度仟务指标,目 前各项工作进展有序,如表1所示。 (2)国家教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教~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 //www• eduyun.
表1三通工程年度任务指标
省份 现状 北京 湖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91% 43% 50% 13% 36% 61% 50% 65% 100% 宽带网络校校通 (达到要求学校比例) 2013 100% 60% 60% 50% 50% 80% 80% 80% 100% 2014 100% 85% 80% 70% 60% 100% 90% 90% 100% 2015 100% 100% 100% 100% 95% 100% 100% 100% 100% 现状 76% 58% 23% 31% 45% 51% 35% 38% 40% 优质資源班班通 (达到要求班级比例) 2013 95% 60% 50% 50% 60% 60% 40% 40% 50% 2014 96% 80% 75% 70% 80% 80% 50% 50% 80% 2015 100% 90% 100% 90% 90% 100% 75% 75% 100%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达到要求师生比例) 2013 54% 30% 10% 20% 5% 30% 40% 40% 20% 2014 82% 50% 40% 60% 40% 70% 50% 50% 30% 2015 100% 90% 100% 90% 90% 100% 70% 70% 100%
行业要闻
1.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与管理信息化/ebooks/b1/text/n20141209_8474.shtm10月23-24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以“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与管理信息化”为主题,主要探讨大数据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大数据对教育管理效能提高以及对教学模式变革的推动等内容。
在主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作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现状、趋势与实践”研究报告,从国家层面介绍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以及在苏州的区域信息化建设应用实践和在高校(华中师范大学)的建设与应用实践。
杨宗凯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年)》对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的总体分析,该报告从基础设施、资源、保障措施、应用、管理信息化五个维度进行了总结。
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还需深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机制和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体上说,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基本度过起步阶段,进入初步应用整合阶段,与全面融合创新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需继续深化应用。
区域代表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以“建智慧教育基地,绘苏式教育美景”为主题介绍了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和用智慧校园促进资源配置方式变革、用未来教室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用苏州学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用数字治理促进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的实践。
顾月华表示,苏州教育信息化正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苏州教育转型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目前已经出台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明确到2017年,以“三通三促”工程为载体,全面落实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基本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应用环境,基本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超过90%,成为一流的国家智慧教育区域综合试点示范城市。
信息化带动教育变革 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信息化带动教育变革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数字化环境建设的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上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还未达到比较理想的融合、创新阶段。
【总页数】2页(P11-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1
【相关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育信息化的四点体会 [J],
2.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深层变革r——专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J], 王左利
3.教育创新正处在“十字路口”——专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J], 傅宇凡
4.\"人技结合\"推动中国教育跨越发展\r专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 [J], 王世新
5.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编写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发展高等教育应该“新瓶酿新酒”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解读 [J], 谢晓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_兼论信息化与教育变革_杨宗凯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m is@m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1.21世纪教育发展面临挑战21世纪教育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主要基于下列因素的影响:国际化、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知识爆炸式生成,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终身学习时代来临。
为应对知识经济、信息总量的增长,各个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计划,解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问题。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技术驱动教育变革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
新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景观。
还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全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快速的影响。
工业革命已经200多年,但世界上还有相当多地区没有实现工业化,而互联网问世只有20年,就已经迅速覆盖全球。
”新媒体联盟(NMC )每年发布《地平线报告》,向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介绍最新ICT 发展趋势,该报告编制过程由全球300多个机构的专家、学者依托Wiki 等工具在网上完成。
地平线报告的很多预估都已经成为现实。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3d 打印等是我们需特别关注的技术。
(1)云计算云计算使得我们像用电、水一样使用信息系统,云计算将对教育信息化产生显著的影响:可显著降低能耗,有效整合资源,节约建设成本,快速部署计算资源,降低终端配置要求,显著降低信息化门槛等。
(2)大数据大数据对学习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基于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受到学校的重视,智慧教育建设中将普遍采用信息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并逐渐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对接。
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
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变革将呈现何种趋势?教师如何转变角色胜任未来?如何深度融合创新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人教社《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特邀华中师大校长杨宗凯教授谈数字化教学变革与发展。
杨校长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渗透,正在引发教育理念、模式、环境、内容、评价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顺应21 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革刻不容缓。
他对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变革的五大重点发展趋势作了梳理,认为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取得实质性绩效的关键,应从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与转变教师角色两个方面来实现未来教师技术、艺术和学术能力的提升,以此来创设并实现信息化时代教学创新发展的愿景。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文丨杨宗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发布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教育行业,正在引发教育系统的深刻变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典型阶段:一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各环节广泛深入应用的初级阶段,也就是量变阶段;二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全面变革教学形态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质变阶段。
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如何发展,信息化将推动形成怎样的新型教学形态,是我们亟待回答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引发了人才培养需求的重大变革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冲击。
由于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已经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转向注重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因此,传统上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重点培养知识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班级授课制、规模化教学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
校长论坛校长论道
校长论坛校长论道作者:蒋东兴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年第07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屋建瓴地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则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阶段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深度融合阶段,由管理信息化发展为教育教学全面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从组合、整合演进到融合创新,基于信息技术解构、优化、重组教育教学业务的新型教育模式——信息化教育形态已经开始显现。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信息化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后续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已经上升到学校的发展战略,因此迫切需要高校领导的参与、支持和指导,需要高校CIO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教育信息化分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注于教育信息化的分支机构,以推动和促进全国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分会使命,以研究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律与战略性问题,加强高校间合作与交流,促进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办会宗旨。
近年来,顺应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教育信息化分会与教学研究分会、实验室管理分会和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信息化专委会合作,分别成立了教学信息化推进组、实验室信息化推进组和后勤信息化推进组,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业务的深度融合。
最近一个时期,在线教育风起云涌,“互联网+”风云激荡,“互联网+教育”更是云山雾罩。
为廓清变革时期笼罩在教育信息化头顶的迷雾,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挑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分会决定提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首届“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并与会员高校北京联合大学一起来承办。
先进教室_数字教师_未来教育_杨宗凯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17日/第B05版专版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之经验探索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华中师范大学近年来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大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对传统教育体系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针对新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对高等教育的挑战,华中师范大学提出了“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战略。
“一体”是指学校教育事业的本体;“两翼”是指顺应并借助于信息化与国际化的潮流,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在“一体两翼”战略的确立和实施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展开了持续而深入的探索。
1注重顶层设计教育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环节,必须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方面建设任务。
为此,在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中,华中师范大学引入顶层设计理念和方法,从体制机制建设与创新的高度梳理建设思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全面、深度融合。
◆以“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作为信息化发展理念面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诸多挑战,华中师范大学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托教育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数字化学习创新研究与实践”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把建设和发展“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目标,确立了以理论创新为引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抓手、应用创新为落脚点的基本原则,按照“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螺旋式上升的思路,大力推进对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模式、方法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促进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003-华中师范大学-01-杨宗凯-信息技术支撑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科类:其他 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完成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杨宗凯、彭南生、刘建清、李鸿飞、吴砥、杨浩、曹阳、胡慧洁、郑伦楚姓 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杨宗凯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统筹、领导、策划彭南生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教学领导、策划刘建清 研究员 华中师范大学 本科人才培养李鸿飞 研究员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环境建设吴 砥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年均320学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理论研究 杨 浩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年均320学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标准研究 曹 阳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胡慧洁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课程建设郑伦楚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坚持以信息化、国际化为两翼,以人才培养为主体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关键在“化”,“化”即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人才培养体系重组与再造;率先提出并实践“两把,三融合,四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修订出台学校人才培养新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自主发展。
2.推进三空间融合,重构教育教学环境创新性提出并自主建设“云端一体化”学与教平台,实现了“物理空间、数字教学资源空间和虚拟社交空间”集成与整合,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和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智慧型泛在式开放性教育教学新环境。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构教育教学过程率先提出并促进“未来教师”角色的六个转变,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学生问题的交互式、合作式、体验式、沉浸式的教学创新;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形成性学业成绩和能力发展评价体系。
4.再造管理育人机制,重构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撤销、合并、新建等组织再造,形成学校“一把手”牵头,教学、科研、技术、管理、服务等部门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的工作新制度;形成了旨在培养未来数字化教师的“UGSB”(高校、政府、中小学校、企业)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了有利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管、办、评、研、培、用”六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新体系。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2017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2017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心得体会(一)不可否认,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十年前,我们不会想到要买飞机票、火车票,只要依靠手机,轻轻一动指尖即可;我们不会想到要去看一场电影,或者买衣服,也只要依靠手机,轻轻一动指尖即可;当今,云计算、移动互联、流媒体技术、物联网、智慧平台等的出现,使人类快速步入了信息化的社会。
21世纪的社会必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21世纪的生活必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生活,同时,21世纪的教育也必将是一个信息化的教育。
庆幸的是,在“批判应试教育、倡导素质教育”的呐喊声中,教育信息化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潮流,给这种呐喊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博士曾指出,教育信息化重点在于“化”,要实现“化”,绝不仅仅是技术对教育的简单应用和支持,而是技术与教育的有效融合、重组和再造。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必将经过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
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大多数还处在应用的初级阶段,仅仅是注重于技术对教育的简单应用,如教案电子化、教学远程化、课程网站化等,没有真正发挥出信息化的作用,把教育推行到变革的轨道上来。
如何打破信息化“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从教育的原点出发,把思考的焦点聚集于人的培养上,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解。
一.强调信息化,使知识转向能力。
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使得教育关注的焦点不再是知识,而是能力。
面对世界以每70天科学知识增长一倍的社会,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等到真正步入社会后,早已成为了一堆无用的垃圾。
因此,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应是在学习各门学科知识中学生学科能力的提高。
应用信息化,应着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1.信息素养能力。
信息素养能力是指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或解决某一问题,通过不同渠道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中师范校长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到底应该化什么?-吉吉 (芥末堆)
芥末堆 吉吉 4 月 21 日报道近日,WE+ 2017 智绘互联校园新生态峰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做了题为“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力”的报告。
他从技术改变教育、通过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体会与展望四个方面讲述了他所理解的教育信息化。
杨宗凯提出,教育信息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分为导入、应用、融合和变革四个阶段,绝对不能急于求成;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化,一定要实现量变到质变,从新瓶装老酒,走到新瓶装新酒。
此外,他还提出,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副手干不了。
“为什么?因为他是化,要形成全校的共识,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共同干这件事情。
涉及到利益的重组与再造,”他解释道。
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先有信息化后有现代化。
他坚信,未来教育必定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构建两个空间,才能够可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个性化的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矛盾“我们知道技术的导入,就可以形成当时所在的社会形态,社会的形态又造就社会形态下面所形成的教育。
近期,华中师范校长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到底应该化什么?作者:吉吉2017-04-21 15:01其实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导入,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杨宗凯说道。
但与此同时,却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还是几乎停留在工业化的时代。
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形态,更教育的形态之间发生了极大的冲突。
这个冲突的基本表现在于,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的需求,跟现有的教育支撑体系之间的矛盾。
彩虹桥图片在会上,杨宗凯展示了一张关于人才的突破,图片上的彩虹桥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基础知识和核心价值观之外,还有生活与就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技术技能等,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能力先于知识。
但现在的支撑体系,基本以知识能力为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技术促进教育创新与发展-杨宗凯ppt
加强组织领导 •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 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
41
未来发展展望
行动计划组织架构
(2011-2015)
38
教育宽带网
国家教育宽带网络 主干网 中央投资 网络中心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主干网 (IPv6升级) 核心节点 核心节点 国际 互联网 双向宽带卫星网
接入网 地方投资:省/市教育网 有条件的直接接入 安 省/市高等教育网 网 关 校园网 学校投资 高校 校园网 高校 校园网 中小学 校园网 全 省级基础教育 网(含地级、 县级接入网)
33
十年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
•信息化教学应用重点突破 •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数字化优质资源广泛共享 •网络化基础设施全面覆盖 • 教育信息基础环境的全面覆盖
2015年
•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全面应用 • 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 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
10
NETP2010定义的学习模式
学习者中心 • 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中心,可控 制自身学习活动 自主选择 • 除学习内容外,学习者具有对 更多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权 灵活服务 • 技术可以提供远比传统教室更 多、更灵活的学习资源
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独立化、个性化、差异化
11
NETP2010定义的教学模式
广泛连通 • 未来的教师与学生、校内外资源 都广泛连通,可随时提供服务 协作参与 •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 而是学习的协作者、参与者 自我提升 • 教师可依托个性化学习网络实现 能力提升,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的竞争力和专业技能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问题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问题
口杨 宗 凯
摘
吴
砥
要 :教育部发布的 《 教 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 2 0 1 1 — 2 0 2 0 年) 》作为一份明确我 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建
设和发展 思路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 ,将 “ 教 育信息化可持 续发展能力建设行 动”列为 “ 中国数字教 育2 0 2 0 ”行动
置一 系列课程 、建设专f 3 人才培养基地 ,造就一批 引领教育信 息化发展 的研究队伍 和实践人才。教育信 息化 可 持续 发展 能力建设行动计划着力于解决教 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共性 问题 ,需要各级政府科 学规划、制定方针政策 ,省级 政府统筹推进、创新机制吸 引企业参与和社会参与,各级各类学校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促进应 用。
一
、
背景介绍
新 世 纪 以来 ,信息 技术 在改 变人 们生 产 、生 活
型 ,强调 以实 现学 习 、评 价 、教学 、基 础设施 和 生
方式的同时,也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引发教育体系的全 面变革与创新。信 息 技术已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和学习方 式 ,促进教学理念 、方法 、工具 、内容和评 价等各环节的全面变革 ,助力新型学习环境的创建 , 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创新。教育信 息 化已成为实现教 育现代化 、建 设学习型社会 的必 由之 路。 在我国以往 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 中,一直较 为注重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方面 的基 础 建设 。但 随着 教 育 信 息基 础 设施 初 具 规模 , 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逐步形成 ,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起 步阶段进入 了应用整合阶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 心从 搭 建基 础平 台转 移 到深化 应用 、促 进 变革 的关 键时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位就逐步 凸显出来 ,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项具有重 要 意义 的核 心 内容 。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世界 发达 国家 都非 常重 视这 一 问题 。 以 美 国为例 ,在其 2 0 1 0 年发布 的 《 国家教育技术计 划》 ( N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P l a n , N E T P ) 中 ,明 确 提 出 了技 术 推 动 学 习 的 2 1 世 纪 教 育 技 术 发 展模
信息化带动教育变革 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2 明确 了信 息化助力各 级各类 教育解决 的重点 问 .
教育信息化 工作 者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规划 的精髓 , 将 题 。比如:采用信息化手段 ,开展资源共建共享 ,可 以
规划 的精神 与教 育信 息化工作 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 , 本 有助 于解决 基础教育面临 的促进教育公平 , 推动义务教 刊近期 专访 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 编制专家组 育 均衡 发展等问题 , 等等 ;基于信息技术开展仿真实训
组 长 、 中师 范大学校长杨宗凯 , 他从 整体上分析 了 教 学 , 华 请 有助于解决 职业 教育面临 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 《 教育信息化 十年发展规划 》的战略影响和价值 。 技 能型人才问题 ;以信息化为支撑 ,推进信息技术 与教
《中国教 育网络 从整体上看 , 您认 为教育信 息化 育教学的融合 , 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面临 的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技术对教 育发展 的革命性影 响有 充分 的、 深刻 的认 “ 优质资源班班通、 学习空间人人通” 成为可能 , 这也是 识 ,在观念 、意识上实现根本性转变 ;其次 ,机制体制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的典型体现 。 问题 、 经费投入 问题 和人才 队伍 问题也是需要注 意的重
杨宗 凯 :标准化 在教育信 息化建设 过程 中具有 重
国信息技 术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 教育技术 分技术委员 会
《中 国教 育 网络 》 :十年发展 规 划 中强调教 育技 术
著” ,这为我 国教育信息化 的后续发展确 定了明确 的路 与人 才培养的 结合 ,营造一种 良好 的数 字化 环境 ,您
标。 其次 , 十年发展规划将教育信 息化 建设 的各方面 内 认 为这 种 环 境 形 成 的 关 键 点 是 什 么 ?
呼唤信息时代的未来教师_杨宗凯
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5日/第007版服务・信息化随着慕课的到来,国内大学生开始“用鼠标投票”,教师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呼唤信息时代的未来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面临变革,尤其是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的兴起,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一形势,及时调整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和方式方法,是高校应该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报今天起开设“信息时代高校课堂教学如何创新应变”专栏,请国内外高校的管理者和学者就此发表看法。
——编者模糊了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高校人才培养面临挑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逐步融合,尤其是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的兴起,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高校如何应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浪潮,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方法,是高校应该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3D打印等技术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已经明显地波及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供求关系。
反观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普遍地仍是以农业时代的时间表、工业时代的组织方式和流程进行人才加工,其结果就是标准化的输出、同质化的产品,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而个性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恰恰是信息时代最需要的。
MOOC,不仅把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了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变革了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大大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MOOC提供的高质量开放课程资源和良好的在线学习支持、科学的评价方式,使国内高校很多专业的课程直接面临国外高校同类课程的竞争。
大批国内大学生“用鼠标投票”,积极访问国外名校MOOC课程,给国内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压力。
同时,MOOC的存在进一步模糊了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以Coursera、EdX和Udacity为代表的知名MOOC品牌已经产生了广泛国际影响力,MOOC课程学分证书的接受程度正在日益提高,甚至有发展成专业学位认证的可能。
技术驱动
技术驱动推进华师大课程变革作者:来源:《中国电脑教育报》2013年第01期什么时候才能成把华中师范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这个过程很长,因为这毕竟有一个时间距离,我们学校建校才110多年,很多西方的学校都是几百年,甚至最多的都有七八百年了,在时间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IT 时代到来了,如果我们能够在用IT技术推动教育变革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就可以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能把优质的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这对于学校的办学水平是一个提高,对学生的培养也大有益处,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是革命性的。
怎样培育未来的教师,怎样建立未来的教室?为了适应这场革命或者变革,如何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创新?杨宗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整合优质资源华中师范大学在课程改革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在线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目前已有二十多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在线学习,并承认学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课程可以在线学习。
中国目前的国情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变革,中国需要接受教育的学生很多,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又相对比较少,所以可以利用网络给整个教育改革做支撑,也就是用信息技术支撑教育的变革。
“在学校实行在线教育面临着很多挑战。
”杨宗凯提到,首先是观念的挑战,我在学校推动E-Learning或者Online E-Learning的时候,面临很大的困难。
首先就是老师的习惯,老师的认识,我们在下面的统计,很多教师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所以这是很大的问题。
其次,就是教学资源问题。
其一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提供到网上供大家学习,量上不能满足需求。
其二就是很多教学资源缺乏质的保证,好的资源还是相对比较稀缺。
中国的E-Learning现在特别缺乏跟学科结合的资源,就是学科工具支持的这些资源,比如说生物的、数学的,跟学科工具结合起来的。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育信息化的四点体会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育信息化的四点体会佚名【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1页(P7)【正文语种】中文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教授在参加 LINK2017 论坛时发表了《信息化促进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的主题演讲,谈到他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四点体会,主要包括:第一:信息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规律。
当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教育系统的体系变革便会必然产生。
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有阶段性的,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UNESCO 的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导入、应用、融合、变革。
中国的教育要尽快从应用阶段走到融合变革阶段,这是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教育很重要的使命和挑战。
如果不变革,不转轨的话,是很危险的。
怎么变道是最重要的问题,要超越和跨越,一定是变道超越,不是弯道超越,杨宗凯教授希望中国教育从应用阶段,进入到融合和变革阶段。
第二: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化”。
“化”的内涵,是重组、再造和改革。
其中包括组织的再造、教育体制机制的再造和教育流程的再造,但它的核心、难点、重点都在于利益的再造,是新的利益格局和传统的利益格局之间的博弈。
所以,虽然“化”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杨宗凯教授更欣赏的定义是转变。
改变教育的结构,以产生教育变革的动力。
第三: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这是一种体制机制的再造,要进行整个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再造,是一把手工程。
而如何提升领导力呢?它需要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
其中,勇于创新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智慧学区,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呈现形式、传输方法和服务模式。
第四: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教育现代化必须以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发达为支撑,随着信息技术快速渗透,改变社会中各行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然后改变教育,重构教育新生态,以实现差异化的教学、个性化的学习、智能化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精准化的科研。
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_杨宗凯
2014年第3期(总第410期)No.3,2014 General,No.410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信息化规划》),对我国今后五至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如何充分理解和有效贯彻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进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
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5年提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过程的四阶段理论,对比分析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可以进一步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规律。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影响的“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特点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协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并没有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得以广泛接受和使用。
例如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办公软件操作,电子邮件使用等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师的板书以PPT演示文稿代替,教育管理软件开始在学校初步应用等。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度过了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杨宗凯杨浩吴砥[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
信息技术不仅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而且营造了全新学习环境。
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应通过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途径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作者简介]杨宗凯,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浩,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吴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副主任(武汉430079)——————————*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战略研究类)项目“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13009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解读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解读:发展高等教育应该“新瓶酿新酒”作者:谢晓丹发布日期:2012年02月29日 18:19 浏览:57 次评论:0 次来源:中国教育网络在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上,《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以下简称:十年规划)编写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的报告引起广泛的关注。
这个报告的内容提到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他认为,技术将继续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杨宗凯指出,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初显成效,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教学资源缺乏,产业对接水平较低,校校通尚未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质量不高,应用水平有限;继续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是网络办学初步实践,资源积累基础薄弱,开放大学尚未形成。
杨宗凯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关键词是优质、融合。
从总体来看,天地网络初步成形,互联互通尚未实现,宽带尚未普及,必须解决基础设施的有无,普及覆盖和性能提升;而资源出具规模、数量、质量均显不足,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发展过程仍然要解决“有无、能用、好用”;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单个业务系统较多,业务环节尚未全部覆盖,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发展的关键是单个应用、数据互通、流程再造都要进行;保障体系方面,要理顺机制、确保投入,规范发展,克服现在的组织体系未理顺,资金投入机制未形成,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等现状。
杨宗凯指出,目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 意识问题:对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作用和“革命性影响”认识不足,尚未从根本上引起重视。
2. 机制问题: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现象普遍存在,权责划分不够明晰,多方参与机制尚未形成。
3. 经费问题: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缺乏持续性、长效性投入机制,“脉冲式”投入较多,且经费使用也不尽合理,重硬轻软。
4. 队伍问题:专职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岗位编制、评聘体系等问题尚未解决,人员培训与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分析
•基于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对采集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呈现
•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视化,并将分析的结果实时呈现到教师的 设备屏幕上
基于云技术的学习分析评估系统 • Learning Catalytics是由两位哈佛教授和一位博士后在2011年开发的一种基于 云技术的学习分析评估系统,现正逐步推广至美国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Ohio State大学、Cornell大学等学校已经开始推广使用
网络课程
中国高校精品课程
视频公开课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新浪公开课 网易公开课
MOOCs
爱课程 学堂在线 华文慕课
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CORE) -20世纪
12 2015/4/2
2001-
2005-
2011-
2012-
MOOC在中国的发展
清华大学成立 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组建 “学堂在线”研发团队 清华发布
教育资源
9.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
2012
Click
9 2015/4/2
大规模在线课程
计算机游戏
美国飞行员培养
在线网络学习
国外MOOC的发展历程
OCW
MIT宣布启动MIT OCW (open courseware),将在 几年内将3300门课程放到互 联网上免费供全世界使用,引 发全球高校纷纷效仿
1
2015/4/2
提纲
机遇与挑战
基于ICT的教学创新
实践与体会
2 2015/4/2
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空前挑战
国际化
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
3 2015/4/2
信息化
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 更倾向于快速的、非 线性的访问
• 依赖技术获取信息、 开展社交活动和交流
• 善于迅速处理信息 • 对课程质量要求高, 没有包容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代名称 典型产物 作用领域 影响范围
2015/4/2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流水线 重工业部门 几个资本主义国家
5
第三次工业革命 数字时代 3D打印 科学技术领域 全球化
蒸汽时代 蒸汽机 轻工业部门 主要在英国
地平线报告:教育行业应该关注的技术
移动设备 云计算 地理定位 个人网络 语义感知应用 智能物体 电子书 移动设备 增强现实 游戏式学习 基于手势的计算 学习分析
MOOC概念萌芽
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 Dave Cormier在描述“关联 主义和关联知识”这门网上课 程时提出MOOC概念
首门课程
斯坦福大学将3门课程免费发布到网上, 吴恩达教授的“机器学习”有超过10万 学生注册参与,塞巴斯蒂安特龙教授的 “个人职能导论”有190个国家超过16万 学生注册
清华“学堂在线” 涵盖60多门课程, 70多万学生
……
大企业在准备,大资金投入会改变业界形态,助力国内MOOC蓬勃发展
13 2015/4/2
MOOC面对的挑战1:学习持续性
爽约者
可能影响因素: • 学生兴趣 语言障碍 文化隔阂 授课方式 网络质量 课程设计 …….
旁观者 偶尔访问者
• • • •
被动参与者
“学堂在线”平台
2013.5.17
2013.5.24
2013.6.1
2013.6.6
2013.7
2013.10.10
清华、北大加盟 edX
edX平台发布 OpenEdX开源项目
上海交大、复旦加盟 Coursera
上海高校课程中 心涵盖30所高校, 30多门课程
上海交大“好大 学在线”涵盖30 多门课程,28所 大学
“I cannot make people learn, learning is a hard process,
students have to do it by themselves”
26 2015/4/2
评价创新:哈佛大学学习分析系统
数据采集
•采集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相关数据
数据存储
•将采集到的有关学生的数据存储在其云端库中
2 MOOC的运行与持续发展
MOOC的超大规模以及组织机构的相对松散, MOOC是否应该盈利,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如
2 MOOC 与正式课程内容的衔接
3 证书可靠性和学分认证方式
4 ……
何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3 MOOC的开放性与信息安全
15 2015/4/2
MOOC发展趋势1
大数据结合,更加个性化
教室中心区
24 2015/4/2
方法创新:翻转课堂
• 教学结构变化比较图
课堂内 课堂外
课堂外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布置作业
展示交流 协作探究 科学实验
课外练习
自主学习
自定进度
整理收获
提出困惑
布置预习
完成作业
25
2015/4/2
方法创新:大规模即时互动
哈佛大学物理系Eric Mazur和Gordon McKay教授采用无线技术 基于Clicker的应用吸引了众多学子,是实现自主学习,建设未 来教室的典型代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30 2015/4/2
环境创新:建构“未来教室”教学环境
31
2015/4/2
内容创新:搭建云端课堂
32
2015/4/2
教学创新: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衔接
云+端 智慧教室
33
2015/4/2
评价创新:开展过程评价
• 实时监测
• 在线评教、满意度测评
2001
2002
2008
三大平台建立
2011
2011-2012
OER
UNESCO提出OER(open 将开放课件、测试工具、软件 等纳入开放教育课程之中
2011年特龙与同事创办了Udacity;
educational resource)概念, 20124月Daphne Koller和吴恩达共同创办了Coursera 2012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投资创建了Edx 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The year of the MOOC ”,“免费的 MOOC为大众打开了通向常春藤联盟的大门” 10 2015/4/2
• •
主动参与者
14
2015/4/2
MOOC面对的挑战2:课程与管理
管理方面
1 MOOC的接受度与认证
并不是所有的MOOC课程都会提供由教师签名 的电子证书;学生所在学校是否承认证书,甚至 能否转换为正规教育系统的学分尚处于争论之中
课程方面 1 课程总体规划与专业性
MOOC 目前整体上处于汇聚课程阶段,尚未 看到通过“总体规划设计”,开设经过系统化 设置的专业,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举措
——Dr Linda Corrin, 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2014/11/26
4 2015/4/2
我们正处于第三次教育革命关口
原始的 个别教育
个性化 农耕教育
班级授课式 规模化教育
生态化、网络化、分散化、 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
农业社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周洪宇,中国教育报,2014/05/02
19 2015/4/2
提纲
机遇与挑战
基于ICT/4/2
模式创新
On Campus In Class Off Campus In Class
On Campus Out of Class
Off campus Out of Class
21
2015/4/2
教学方式创新:以教为主
课程制作质量提高
• 一些大学意识到线上教育 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始设
建立高校平台
• 要快速建立自己的MOOC平台, Open edX开源项目似乎成了很 多人的首选。约旦(Edraak)、 日本(Gacco)、法国 (French Universities)、中 国(学堂在线)、印度 (Swayam)和美国(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多
6
2015/4/2
技术的发展规律和成熟期
3D打印
大数据
物联网
云计算
7
2015/4/2
对教育影响最大的几项技术
智能机器人
云计算
大数据
8 2015/4/2
移动学习
MOOC成为研究热点
主题范畴 趋势研究 研究对象 1. 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 2.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3. 减少大学生学习成绩差距 4. 信息技术教育在军队中的应用 教育装备 5. 中小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 6. 计算机游戏在STEM中的应用 7. Clicker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8. 韩国在线网络家庭学习系统 发表时间 2013 2009 2011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MOOCs 平板电脑 游戏与游戏化 学习分析 3D打印 可穿戴技术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移动计算 开放内容 电子书 简易增强现实 基于手势的计算 可视化数据分析
移动设备应用程序 平板电脑 基于游戏的学习 学习分析 基于手势的计算 物联网
翻转课堂 学习分析 3D打印 游戏与游戏化 自我量化 虚拟助手
哈佛大学的第一门SPOC课程,名 称为“版权法(copyright)”该 课程从全球4000名申请者中选择 500人参加,形成在线教学班
17
2015/4/2
MOOC发展趋势3
不仅限于继续教育,而且与学历教育融合
推出认证模式
•2014年,MOOC三巨头Cours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