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塑性变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错线 运动方向
晶体 切应力 滑移面 滑移方向 方向 个数
⊥位错线本身 与b一致 与b一致 唯一
⊥位错线本身 与b一致 与b一致 多个
混合
与位错线 成一定角度
⊥位错线本身
与b一致 与b一致
36
2.3.3 位错运动理论
(2)位错的攀移
位错除滑移外,还可以产生攀移,由于热运动,原子 之间扩散,空位扩散到位错处,使位错上移,杂质离子扩 散到位错处,使位错下移。
•h • •
有位错时,晶体的势能曲线
H()
加剪应力后的势能曲线
43
2.3.3 位错运动理论
(3)位错运动理论
正常原子滑移需越过势垒 h;
有位错时,越过能量势垒 h’; 位错运动的激活能H() ,与剪切应力有关,剪应力 大,H()小; 小,H()大。
H(τ)<h’< h
当τ=0, H(τ) 最大,H(τ)=h’。
如果半个原子面在滑移面上方,称为正刃位错,以符 号“⊥”表示;反之称为负刃位错,以符号“┬”表示。 符号中水平线代表滑移面,垂直线代表半个原子面。
正刃位错
负刃位错
22
(2)位错的类型
b.螺位错——螺位错的产生
23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2)位错的类型
b.螺位错——螺位错的产生
螺形位错 示意图
26
(2)位错的类型
b.螺位错——几何特征
①位错线与原子滑移方向 平行;
②位错线周围原子的配置 是螺旋状的,即形成螺位错 后,原来与位错线垂直的晶 面,变为以位错线为中心轴 的螺旋面。
27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2)位错的类型
c.混来自百度文库位错
如果在外力τ作用下,两部分之间发生相对滑移, 在晶体内部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既不垂直也 不平行于滑移方向(伯氏矢量b),这样的位错称为混 合位错。如下图所示。位错线上任一点,经矢量分解后, 可分解为刃位错与螺位错分量。
滑移面一侧质点相对于另一侧质点的相对滑移或畸变, 由伯格斯于1939年首先提出,故称为伯格斯矢量,简称 为伯氏矢量。
30
2.3.2 柏氏矢量与柏氏回路
(1)柏氏矢量的确定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 (a) 实际晶体的柏氏回路;(b)完整晶体相应回路
31
2.3.2 柏氏矢量与柏氏回路
(1)柏氏矢量的确定
33
2.3.3 位错运动理论
位错运动的难易将直接影响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强度。 位错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滑移和攀移。
(1)位错滑移
位错的滑移面——由位错线与其柏格斯矢量组成的晶面。 滑移运动——位错沿滑移面的移动。 当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滑过整个滑移面时,就会使 晶体表面产生一个原子间距的滑移台阶。
44
2.3.3 位错运动理论
(3)位错运动理论
金属材料H()为0.1-0.2eV;由离子键、共价键组成 的非金属材料的H()为1eV数量级,故室温下无机非金属 材料的位错难以运动。
因为h h H(),所以位错只能在滑移面上运动。 温度升高,位错运动速度加快,对于一些在常温下 不发生塑性形变的材料,在高温下具有一定塑性。
E=-A cos 2π b
40
2.3.3 位错运动理论
(3)位错运动理论
晶体中存在缺陷的原子排列及其势能变化曲线
41
2.3.3 位错运动理论
(3)位错运动理论
切应力作用下含缺陷晶体中原子排列及势能变化曲线
42
2.3.3 位错运动理论
(3)位错运动理论
······ h 完整晶体的势能曲线
滑移面• •
屈服应力——当外力超过物体弹性极限,达到某一 点后,在外力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变形骤然加快,此 点为屈服点,达到屈服点的应力。
4
2.1 概述
2. 度量塑性的指标
延伸率:
LL0 100%
L0
断面收缩率: A A0100%
A0
工程上: 5% (塑性/韧性材料) 5% (脆性材料)
5
2.1 概述
理想晶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取决于原子的结构和原 子间的结合性质。
理想晶体的塑性变形——是由晶体沿着晶面的整体滑移 而引起的,塑性变形的出现意味着晶体屈服。
7
2.2 理想晶体的强度
两列原子间的力有两种:
(1)每层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该力与两层原子相对位移不相 干;
(2)上、下两层原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力,该力与两层原子相对位移 有关,是周期性变化的力。
完整晶体原子排列位置
8
2.2 理想晶体的强度
假定在晶体特定的晶面及结晶向上施加切应力τ,引起晶 体上半部分相对于下半部分沿两层原子间MN面上移动,如图 所示。在切应力作用下,势必引起MN面上原子同时移动,同 时切断MN面上所有的原子键,此过程为晶体的整体滑移。
上、下半晶体相对移动
9
2.2 理想晶体的强度
P和R位置上的原子处于晶体点阵的平衡位置,势能最低,该 位置上的原子处于平衡位置;而P和R之间中央Q位置,势能最高 ,Q位置上的原子处于亚稳定状态,势能的变化取决于原子键的 性质。因此,势能随位移变化曲线的真实形状很难确定。
原子位移位置
a.E-x变化曲线;b. τ-x变化曲线
10
2.2 理想晶体的强度
τm——完整晶体屈服强度,晶 体受到的切应力超过τm后产生永久 变形,即为晶体的塑性变形。
a.E-x变化曲线; b. τ-x变化曲线
12
2.2 理想晶体的强度
在 原 子 位 移 很 小 的 情 况 下 , -x曲 线 的 斜 率 为 /x,
故 m 2π = bx
根 据 胡 克 定 律 : =G ≈ G x a
压应力——正攀移; 拉应力——负攀移。
38
2.3.3 位错运动理论
(3)位错运动理论
当位错穿过晶体时,其中间所取的位置
39
2.3.3 位错运动理论
(3)位错运动理论
完整晶体中原子排列及其势能曲线
根据平衡理论,完整 晶体中的每个原子处于势能 最低位置。原子的热运动使 得原子在它势能最低位置附 近运动。原子能越过势垒落 到临近的位置上去的机会是 很小的。
材料物理性能
第一部分:材料的力学性能
1
高温蠕变
2
第二章:材料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aterials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对塑性变形的认识过程; 三.塑性变形的本质; 四.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
1. 定义
2.1 概述
塑性变形——在外力除去后不能恢复的变形叫塑性 变形,有一部分残余形变。即使固体产生变形的力,在 超过该固体的屈服应力后,出现能使该固体长期保持其 变形后的形状或尺寸,即非可逆性能。
修 正 : m ’ ≈ G-G或 m ’ ≈ G。
1050
30
14
2.3 晶格缺陷——位错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1)定义:线状缺陷。
实际晶体在结晶时,受到杂质、温度变化或振动产 生的应力作用或晶体由于受到打击、切割等机械应力作 用,使晶体内部原子排列变形,原子行列间相互滑移, 不再符合理想晶体的有序排列,形成线状缺陷,即为位 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 (a) 实际晶体的柏氏回路;(b)完整晶体相应回路
32
2.3.2 柏氏矢量与柏氏回路
(2)柏氏矢量的性质与表示方法
柏氏矢量具有守恒性,具体表现在如下: ➢柏氏矢量与柏氏回路的起点、形状、大小和位置无关。 只要回路不与其他位错线或原位错线相遇,则回路所包 含的晶格畸变总量不会改变; ➢一条位错线具有唯一的柏氏矢量,即位错线各部分的 柏氏矢量均相同; ➢若几条位错线汇交于一点时,则指向节点的各位错的 柏氏矢量之和等于离开结点的各位错柏氏矢量之和。
15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1)定义:线状缺陷。
位错的提出——解释晶体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理论 滑移模型,1920 线缺陷(位错)模型,1934
建立位错理论,1956
16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1934年 Taylor、Polanyi、Orowan三人几乎同 时提出晶体中位错的模型。
晶体滑移的三种情况
刃型位错的滑移 螺型位错的滑移
混合位错的滑移
34
2.3.3 位错运动理论
(1)位错滑移
位错滑移导致晶体滑移的示意图
35
2.3.3 位错运动理论
(1)位错滑移
刃位错只有唯一的一个滑移面;对于螺位错,凡通过 位错线的晶面,都是滑移面,有无数个。
类 型 柏氏向量 刃 ⊥位错线 螺 ∥位错线
45
2.3.3 位错运动理论
(3)位错运动理论
当位错线在晶体中运动时,穿过滑移面的原子键的裂 开是逐步发生的,而不像理想晶体那样是一次同时实现的 。
半原子面在运动中不断改变位置,运动的最终结果使 得立方体上半部份相对于下半部份发生了平移,其大小等 于平衡原子的间距b。
但是,这里有重大的差别,这就是说,每次裂开一个 键比起同时裂开所有的键来说,所需要的能量要小得多。
为了便于分析,假定 势能随原子位移变化为正 弦波曲线。移动原子所需 的作用力F的变化可由势 能-位移曲线(E-x)的斜 率确定。
a.E-x变化曲线;b. τ-x变化曲线
11
2.2 理想晶体的强度
晶 体 滑 移 所 需 的 切 应 力 为 : =F A
作 用 在 晶 体 上 的 切 应 力 与 原 子 位 移 之 间 的 关 系 : = m sin2 π x b
位 错 线 E F
螺位错形成示意图
a)与螺位错垂直的晶面的形状 (b)螺位错滑移面两侧晶面上原子的滑移情况
24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2)位错的类型
b.螺位错——螺位错的产生
25
(2)位错的类型
b.螺位错——螺位错的产生 BC线两侧的上下两层原子都偏离 了平衡位置,围绕着BC连成了一 个螺旋线.
刃型位错的攀移运动模型 (a) 未攀移的位错;(b) 空位运动形成的正攀移;(c) 间隙原子扩散引起的负攀移
37
2.3.3 位错运动理论
(2)位错的攀移
刃型位错攀移的实质——多余半原子面通过空位或 原子的扩散而扩大或缩小。
正攀移——当多余原子面缩小,位错线向上攀移。 负攀移——当多余半原子面扩大,位错线向下攀移。 注意——由于攀移需要通过原子扩散才能实现,故 位错的攀移比滑移困难的多,主要发生在高温或应力条 件下。
混合位错
18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2)位错的类型
a.刃位错——刃位错的产生
半原子面 (EFGH)
位错线 EF
刃位错示意图
19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2)位错的类型
a.刃位错——刃位错的产生
20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28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2)位错的类型
c.混合位错
混合位错的形成
29
2.3.2 柏氏矢量与柏氏回路
(1)柏氏矢量的确定
位错线在几何上的两个特征: ①位错线的方向ξ,它表明给定点上位错线的取向,由
人们的观察方位来决定,是人为规定的; ②位错线的伯格斯矢量b,它表明晶体中有位错存在时,
(2)位错的类型
a.刃位错——几何特征
①位错线与原子滑移方向(即伯氏矢量b)相垂直; ②滑移面上部位错线周围原子受压应力作用,原子 间距小于正常晶格间距; ③滑移面下部位错线周围原子受张应力作用,原子 间距大于正常晶格间距。
21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2)位错的类型
a.刃位错——表示符号


m≈
Gb 2π a
对 于 晶 体 来 说 , a≈ b, 故 上 式 可 写 为 :
m≈
G 2π
13
2.2 理想晶体的强度
为什么完整晶体理论屈服强度和实验测定的屈服强度差异 大?
原因: ➢近似为弹性变形,利用胡克定律; ➢剪切力与原子间距离并非符合正弦变化; ➢推导过程中针对的是理想晶体,而实际晶体存在缺陷。
3. 影响因素
①温度;(MgO高温下表现一定的塑性)。
②加载方式;(拉应力、压应力)——铸铁施加压力表 现为塑性变形;受拉伸应力表现为脆性变形。
③加载速度。(冲击荷载、准静荷载)——加载速度越 小,塑性变形可以充分表现;加载速度越大,应力来不及 均匀变化,表现为脆性变形。
6
2.2 理想晶体的强度
理想晶体——空间点阵每一个格点都被原子占有和原子 平面的规整排列未被破坏而构成的晶体,即完全符合格子构 造规律的晶体。
滑移过程并非是原子面之间整体发生相对位移,而是一部 分先发生位移,然后推动晶体中另一部分滑移,循序渐进。
17
2.3 晶格缺陷——位错
2.3.1 位错的基本概念(dislocation)
(2)位错的类型
基本类型
刃位错(edge dislocation), l⊥ b 螺位错(screw dislocation), l∥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