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随笔二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 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 “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 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 说“不求甚解”。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 度?
解题: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表 作《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
简》等。《西方美学
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译的小文路: 幽通闲暂向地荒去住芜在还的这小来里园,此很.鸟少,儿有歇幽邻宿居期在往池不来边,负只的有树言一上。条,归杂来草的遮僧掩
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 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 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小处不可随便
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 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 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 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马南邨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 传》:“好读书,不求 甚解”。原意是读书只 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 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文体介绍:
•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 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 一 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 论 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 议论形象。
思考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 些?举这些实例有何用意?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郭沫若改字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火 锅 待 客
某单位来了客人,决定以特色 火锅招待。宾主团团围坐于一桌, 主人见火锅里水开了,按照当地 的说法叫“水滚了”,便举筷邀 客说:“来来来,别客气!滚了
关于“推敲”的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此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 语言与情感有关
思考 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 作方法?作用何在?
写作方法:对比 作用: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 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 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 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 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 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 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毛泽东选集》。
邓拓 ( 1912~1966 ) 福建闽侯(今 福州)人
不求甚解
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书 观,你如何评价? 请谈谈你的认识和 感受。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
鲁迅的“随便翻翻”
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 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 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 一下,或看序目,或读 几叶内容,不费力,不 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 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 拿来消遣。
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 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 己学识的人。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 ,古代的重量单位,分别相当于一两的四分之一和二十四 分之一。 观其大略: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 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请同学们快速 “不求甚解”的含义
→
→
释 新 义
阅读课文,谈 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
谈本文的论证 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
思路
反复阅读)
援 例 子
→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作开卷者有在益文:中读举书的总“有好几处个。实例”有哪些?举这些实例 有何用意?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字谜:
小老鼠吃书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是什么意思呢?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 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 自己的学识。
引竖 作者是怎么 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语 靶
驳斥那个“对 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
录子
→
→
任何问题不求 四字的两层含义 甚解都是不好 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 的”错误观点 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
结引 上出 文处
的呢?也就是 说,作者是怎
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 虚心、会意
样来论证的呢,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
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
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马南邨(1912-1966), 原名邓拓 、邓子建、邓云特。 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 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 辑、社长,“文化大革命” 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 18 日 含 冤 去 世 , 主 要 著 作 有 《中国救荒史》、《燕山夜 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 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 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1944 年 主 持 编 辑 了 第 一 部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 石广元、孟公威 等一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 精熟,而亮 独观其大 略”。
每
好
有 会 意
读 书
便
不
欣
求
然 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甚
食
解
“盲目反对不求甚
作者一开头就提 出了一般人常常认
解的态度同样没有 充分的理由”“这
为的观点“对任何 是古人读书的正确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 态度,我们应该虚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 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 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 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 读”的观点。
二、1.李广出去打猎,把草中的石头当作老虎用箭射它, 箭头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发现原来是一块石头。于是 又用箭射,但最终射不进去了。 2.喜爱读书,但不一定要求完全理解,每当对书中的意思 有一点领会,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三、1.“是”和“这”有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 只是单纯的叙述,“你这什么”则是坚决的判断。 2.斟酌文字的分量,调整思路和情感。 3.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四、1、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 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D 3.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 懂。
不好的”,对此, 心学习,完全不应
作者又是怎样看得 该对他滥加粗暴的
呢?
不讲道理的非议。”
作者先提出一个 错误的观点(树靶 子),然后加以论 证,最终证明这个 观点是错误的,从 而更有力地表明正 确的观点,我们称 这种文章叫驳论文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 驳一个错误观点, 也可以是就别人论 述的一个问题发表 不同看法,或提出 质疑,进行商榷。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 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论证方式?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
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思考: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推敲”的故事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文字与意境有关
• 三个例子,三个角度 •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 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 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 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 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