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滴虫病
鸡组织滴虫病
鸡组织滴虫病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引起的急性寄生原虫病。
该病主要侵害盲肠和肝脏,又称“盲肠肝炎”,病死鸡头部呈黑紫色,又称“黑头病”。
一、病原及生活史火鸡组织滴虫为多形性虫体,大小不一。
在肠道中,虫体近球形,有一根粗壮的鞭毛,虫体直径3-16微米,鞭毛长6-11微米,常作钟摆样运动,在组织中,虫体无鞭毛,直径为12-21微米,圆形或变形虫样。
组织滴虫在鸡体内寄生以二分裂法繁殖,并能进入鸡异剌线虫体内及其卵内,随卵排出虫体外而能存活较长时间,成为主要传染源。
鸡吃进含组织滴虫的卵或吞食了该卵的蚯蚓后而感染本病。
二、流行病学情况本病最易感者是2-16周龄的火鸡,8-16周龄的鸡也易感。
成年鸡感染症状不明显。
而成为带虫者。
本病无季节性,但湿热的夏季发生较多。
吞食了含有组织滴虫的异剌线虫卵的蚯蚓、蝗虫,蟋蟀等都是本病的传染源,被病鸡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
用具或土壤都是本病传播媒介。
三、症状及病变潜伏期15-21天,最短5天。
病鸡精神萎靡、身体蜷缩,羽毛蓬乱,两翅下垂,下痢,粪便恶臭呈淡绿或淡黄色,严重时血便。
末期鸡冠呈暗黑色,称“黑头病”。
病程通常1-3周,康复鸡仍可带虫达几周至几月。
病变主要在盲肠和肝脏,一般仅一侧盲肠病变,有时为两侧。
盲肠是壁肥厚,腔内充满干酪样渗出、坏死物,形成凝固栓子堵塞整个肠腔,肠管异常膨大变粗。
有时发生肠穿孔与粘连。
肝脏病变具有特征性,出现黄色或黄绿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坏死病灶。
坏死灶呈特殊的碟形,中心凹陷,边缘稍隆起。
有的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
坏死灶大小不一。
散在或互相融合成大片。
四、诊断:根据症状、流行病学情况及特征性病变可以作出诊断。
必要时可采新鲜盲肠内容物,用温生理盐水制用成悬滴标本,镜检,见到呈钟摆状往复运动的虫体后确诊。
五、防治防治措施其一应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其二注意驱除异剌线虫,其三是药物治疗与预防。
使用药物为:①痢特灵:按0.04%比例混饲,连用7-10天。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等.本病为孔雀体内寄生虫病,寄生于孔雀的盲肠和肝脏中.
(一)临床症状
发病孔雀表现为精神疲惫,双翅下垂,闭目缩颈,不愿走动,离群呆立、伏地昏睡以及腹泻、下痢,身体消瘦等。
最后衰竭死亡。
(二)流行情况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卫生条件差的养殖场地,以气温较高、雨水较多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20~90日龄孔雀发病率高。
到150日龄孔雀感染率和死亡率渐渐降低。
(三)防治措施
1、预防:定期进行驱虫防治,搞好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对清理出的粪便及时进行发酵处理。
保持环境干燥、通风。
饲糟、水糟每天刷洗1次、每隔2~3天消毒一次或在阳光下暴晒1~2小时。
2、治疗:治疗方案有3种:一是每只孔雀直接投服1~3片甲硝唑片,再用滴管滴人糖盐水5~10毫升,早、晚各1次,连用1周。
二是用痢特灵按0.04%混合到饲料中,连用1周。
三是采用中药进行治疗,青蒿、苦参、常山各500克,柴胡75克,何首乌80克,白术、茯神各600克,加水5公斤煎汁,可
供500-1000只病孔雀饮用。
集中饮水,每天2~3次,直到康复为止。
另外,在预防治疗中,可饲喂胃蛋白酶及食母生片、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A等;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盐水,以恢复或促进孔雀的消化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鸵鸟组织滴虫病
鸵鸟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鸵鸟组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鸵鸟的进化和发 展,其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适应了鸵鸟的生活习 性和食性。
发展
随着人们对鸵鸟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鸵鸟组织在畜牧业 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成为研究肠道 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对象。
鸵鸟组织的现状与未来
鸵鸟组织滴虫病
2023-11-09
目录
• 鸵鸟组织概述 • 滴虫病的概述 • 鸵鸟组织滴虫病的关联 • 鸵鸟组织滴虫病的案例分析 • 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鸵鸟组织概述
鸵鸟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鸵鸟组织是一种存在于鸵鸟肠道内的组织,具有保护肠道健康、促进营养吸收 和维持肠道平衡等作用。
特点
鸵鸟组织由多种微生物组成,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之间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
现状
目前,鸵鸟组织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如畜牧业、生态学、医学 等,成为研究肠道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方向。
未来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鸵鸟组织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有望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02
滴虫病的概述
滴虫病的定义与传播途径
04
鸵鸟组织滴虫病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
症状
厌食、消瘦、贫血、翅膀下垂、腹泻等。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病理变化
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出现溃疡和糜烂,肠黏 膜有出血和溃疡。
应对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进行药物预防和 治疗。
案例二
01
组织滴虫的主要病变发生在盲肠和肝脏
组织滴虫的主要病变发生在盲肠和肝脏,引起盲肠炎和肝炎,故有人称本病为盲肠肝炎。
一般仅一侧盲肠发生病变,有时为两侧。
在感染后的第8 天,盲肠先出现病变,盲肠壁增厚和充血。
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使肠壁扩张;渗出物常发生干酪化,形成千酪样的盲肠肠心。
随后盲肠壁溃疡,有时发生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的腹膜炎。
肝脏病变常出现在感染后的第10天,肝脏肿大,呈紫褐色,表面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局限性圆形的、下陷的病灶,直径达lcm,达豆粒大至指头大。
下陷的病灶常围绕着一个成同心圆的边界,边缘稍隆起。
在成年火鸡和鸡,肝的坏死区可能融成片,形成大面积的病变区,而没有同心圆的边界。
鸡的肝脏病变常常是稀疏的或者没有,盲肠的病变也没有火鸡那样广泛。
在受害初期,盲肠壁充血和异嗜细胞浸润,这种变化可能是对细菌、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幼虫的联合反应。
感染后第5~6d,在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之间,可见到数量众多的组织滴虫,呈灰白色淡染的卵圆型小体。
同时,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异噬细胞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盲肠内有一个由脱落上皮、纤维素、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盲肠内容物共同组成的肠芯。
肠芯最初形状不定,略带红色,大约到12d 时,成为由连续一层层渗出物浓缩而成的一种分层、坚硬、淡黄色的物体。
第12~16d 时,盲肠组织中出现巨细胞,凝固性坏死和组织滴虫的侵害可延伸到肌层,接近浆膜。
大约第17~21d,肌层中的组织滴虫减少,主要集中到浆膜层附近。
大量巨细胞形成,并可能出现显著的肉芽肿,凸出于浆膜面。
康复以后,陈旧的病变以分散于组织中的淋巴样中心为特征。
进而可发生肠芯被排出和上皮再生,但盲肠壁异常薄,隐窝变浅。
肝脏早期的显微病变出现在感染后第6~7d,在靠近肝门静脉处有成小簇的异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很少见到组织滴虫。
大约在10~14d,病变扩大,某些部位融合成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广泛浸润,异嗜细胞数量中等。
病变中心的肝细胞坏死和崩解。
土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侧 或单侧盲肠 高度肿胀 , 肠壁粘 膜充血 、 出血 、 溃疡 , 数肠 多
壁肥厚坚实 , 呈香肠状 ; 剪开盲肠可见干酪样物堵塞肠腔 , 内 容 物切面呈 同心 轮层 状 , 中心 是黑色 的血凝 块 , 围包裹 着 外 黄 白色 的渗 出物 和坏 死物质 。急性病例 , 盲肠发生急性出血
5 诊 断
本病单 凭症状不 易作 出诊 断 , 必须根据 临床症状 , 病理 变化 、 实验室 检查 作 出诊 断 , 中肝脏 的特征性 溃疡灶可作 其 为诊断的依据。
6 治 疗
拉西林饮水治疗 ,d后 病情未见好转 , 3 个别 鸡排 出带血 的粪
便, 身体蜷 缩 , 接着 陆续出现死亡 , 病程 8 , d 死亡 7 6只 , 死亡
分 鸡 出现 采 食 量 减 少 , 黄 白色 稀 粪 现 象 , 全 群 鸡 投 喂 克 排 对
取病鸡的新鲜盲肠 内容物 , 用温生理盐水稀释混均 , 制成 悬滴标本 , 置于载玻片上 , 40倍 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 在 0
看到有虫体 , 而且虫体一端有短的鞭毛 , 呈钟摆状来 回运动。
性 肠 炎 , 内 含 有 血 液 。其 它 器 官无 明显 变 化 。 肠
4 实验室检查
1 发病情况 兴 隆县养殖户 王某于 2 0 04年 4月 2日购进 2 0 5 0只土 鸡在地面平养育雏 , 5 到 2日龄 时开 始训 练放 养 , 白天 于山坡 上放牧 , 晚上把 鸡赶 回舍 内休息 , 当土鸡 饲养到 5 t 8E龄时部
淡黄色或淡绿 色水样粪便 , 恶臭 , 干燥后呈鲜黄色。 部分急性 患鸡 出现血便 , 冠及 肉髯发绀呈现 暗黑 色 , 病鸡发病 3 d后陆
鸡的组织滴虫病的防治措施
鸡的组织滴虫病的防治措施时间:2012-07-19 来源:网络编辑:稻草人组织滴虫病(Histomoniasis)也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它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本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
多发于雏鸡和雏火鸡,成年鸡也能感染,但病情较轻;野鸡、孔雀、珠鸡、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
临床症状本病是由于组织滴虫钻入盲肠壁繁殖后进入血流和寄生于肝脏所引起的。
组织滴虫病的潜伏期为7~12天,最短为5天,最常发生在第11天。
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以至废绝,羽毛蓬松,翅膀下垂,闭眼,畏寒,下痢。
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严重者粪中带血,甚至排出大量血液。
病的末期,有的病鸡因血液循环障碍,鸡冠发绀,因而有“黑头病”之称。
病程通常为1~3周。
病愈康复鸡的体内仍有组织滴虫,带虫者可长达数周或数月。
成年鸡很少出现症状。
防治措施由于组织滴虫是通过异刺线虫卵传播的,所以有效的预防在于减少或杀灭这些虫卵。
阳光照射和排水良好的鸡场可缩短虫卵的活力,因而利用阳光照射和干燥可最大限度地杀灭异刺线虫虫卵。
雏鸡应饲养在清洁而干燥的鸡舍内,与成年鸡分开饲养,以避免感染本病。
另外应对成年鸡进行定期驱虫。
鸡与火鸡一定要分开进行饲养管理。
对鸡的组织滴虫病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常用的药物有下列几种。
1.痢特灵(呋喃唑酮,Furazolidonum) 治疗用4×10-4,混于饲料,连用7~10天;预防用1.1×10-4~2.2×10-4,混于饲料,休药期为5天。
2.甲硝哒唑(灭滴灵,Metronidazolum) 治疗用2×10-4,混于饲料,每日3次.连用5天,疗效达90%。
3.二甲基咪唑(Dimetridazole) 治疗用6×10-4~8×10-4,混于饲料,疗程不得超过5天,不要喂正在产蛋的鸡群;预防用1.5×10-4~2×10-4,混于饲料,休药期为5天。
《鸡组织滴虫病》课件
欢迎来到我的课件。这是针对鸡组织滴虫病的详细介绍。本课件将涵盖该病 病原体的特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病原体特征介绍
寄生于鸡的盲肠组织
滴虫的寄生需要寄主的盲肠和 回肠,这个环境是它们生长和 繁殖的好地方。鸡体内滴虫数 量少量不一定致病。
原生动物
滴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它们是 一细胞生物,生命周期和繁殖 都在鸡的消化道内完成。
3 治疗方法研究
针对鸡组织滴虫病的治疗方法和疫苗开发需要不断研究,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该病。
结论与展望
尽管鸡组织滴虫病经济损失严重,但是该病有预防和治疗方法,规范的生产环境、药物和疫苗是解决该 病的有效途径。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参与到鸡组织滴虫病的研究和治疗当中。
形态多样
滴虫的形态多样,未成熟滴虫 和成熟滴虫形态不同,成熟滴 虫分为雄性和雌性。
显微镜下可见
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滴虫的形 态和数量,这有助于诊断和治 疗。
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
水源污染
滴虫通过饮用水或食用含污染水的食物传播。水源、饮料器、草料和饲料器皿都可能成为病 原体的传播途径。
紧密接触
与被感染鸡紧密接触,或者接触环境中的滴虫污染物也会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病例分析
患病年份 患病数量 治疗效率 死亡率 病死鸡数量
2019 12000 80% 10% 1200
2020 10000 85% 8% 800
相关研究进展
1 兽医药物研究
已有多种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该病,但是也存在抗药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
2 环境因素研究
生产环境是否标准化和规范和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环境因素需要进一步系 统研究。
鸡组织滴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doc
鸡组织滴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概述:组织滴虫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
本病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称传染性肝炎或黑头病。
(一)病原组织滴虫病的病原是组织滴虫,它是一种很小的原虫。
该原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型原虫,寄生在细胞里,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没有鞭毛,大小约为6~20微米;另一种是肠腔型原虫,寄生在盲肠腔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直径为5~30微米,具有一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鞭毛的运动。
随病鸡粪排出的虫体,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很久,鸡食入这些虫体便可感染。
但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寄生在盲肠内的异刺线虫的卵而传播的。
当异刺线虫在病鸡体内寄生时,其虫卵内可带上组织滴虫。
异刺线虫卵中约有0.5%带有这种组织滴虫。
这些虫在线虫卵壳的保护下,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2~3年。
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则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鸡吞食了这样的虫卵后,卵壳被消化,线虫的幼虫和组织滴虫一起被施放出来,共同移行至盲肠部位繁殖,进入血液。
线虫幼虫对盲肠粘膜的机械性刺激,促进盲肠肝炎的发生。
组织滴虫钻入肠壁繁殖进入血液,寄生于肝脏。
(二)流行特点组织滴虫病最易发生于两周至三、四个月龄以内的雏鸡和育成鸡,特别是雏火鸡易感性最强,病情严重,死亡率最高。
本病也见于肉用仔鸡和许多被捕获的野鸟。
成年火鸡也可感染,但呈隐性感染,成为带虫者,有的慢性散发,对同场饲养的火鸡危害很大。
(三)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20天。
病火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缩头,羽毛松乱。
头皮常呈紫兰色或黑色,所以叫黑头病。
病情发展下去,患病火鸡精神沉郁,单个呆立在角落处,站立时双翼下垂,眼闭,头缩进躯体卷入翅膀下,行走如踩高跷步态。
病程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最急性病例,常见粪便带血或完全血便。
另一种是慢性病例,患病火鸡排硫磺色粪便,这种情况鸡很少见,但曾见到带血的盲肠排泄物。
较大的火鸡慢性病例一般表现消瘦,大约感染后第十二天,火鸡体重开始减轻,鸡很少呈现临床症状。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溃 疡为特 征 的原虫病 。该 病各 种鸡 均
可 发生 ,但 以火鸡 和雏鸡 最易 感 ,成 鸡 易感性 差 ,尤其是 地 面饲养 火鸡 和 雏 鸡常 成群发 ,发 病率 和死亡 率均 较 高 .而笼养 、网养 的雏鸡 和成鸡散发 、
2 . 1 0 孵 化 效 果 的检 查 和 分 析
孵化满 2 0 d就开始 出雏 ,当出雏 量达 7 0 %时 ,及时捡 出
绒毛 已干的雏 鸡和空蛋壳 ,在 出雏高 峰期 ,应 每 4小 时捡 1
次 ,并进行拼盘 ,保证雏 鸡 出壳后在机 内停 留的时间不超过 1 2 h 。取 出的雏鸡放入箱 内 ,置于 2 5 " C 室温 内存放 。 出雏期 间要保持孵化 室和孵化 机内的温度 ,尽量 少开机 门,室 内保
( 2 )勤换垫草,污染 的垫草焚烧处 理 ;压实地面 ,防止蚯蚓活动 :污染 的 环境可 用 3 %火碱消毒 ;定 期给鸡群投 药驱异刺线虫,防止其传播组织滴虫 。
5 体 会
珍
子堵 塞 了肠 管 。栓子 的切 面呈 同心 层
样 .中心是 黑 红色凝 血块 .外 层是 黄
( 1 )该 病 主要 危 害火 鸡 和雏 鸡 , 尤其 是 在 腐殖 土 地面 饲 养 的鸡 多发 .
白色纤维 素渗出物 、坏死组织 及粪便 ,
病 变盲肠 黏膜 发炎 、出血 、溃 疡 ,表
如果治 疗不 及时死 亡率 较高 ,特别 是
鸡如果 食人 了含有 组织 滴虫 的 异刺线 虫的虫卵 时可 同时感染两种寄生 虫病 . 则死亡 率极 高 ,所 以发生该 病 后要及
时 治疗 。
面附有纤维素假膜。
鸡组织滴虫病的病原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与防治 - 养鸡技术
鸡组织滴虫病的病原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与防治-养鸡技术鸡组织滴虫病是由鸡滴虫引起的鸡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该病原主要侵害肝和盲肠,又名盲肠肝炎。
因发病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头部颜色发紫(火鸡),因而又称黑头病。
近年来,本病在很多养殖场发生。
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鸡组织滴虫病的病原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与防治。
1、发病情况该鸡场共养蛋鸡鸡雏1000只,6月9日发病时已经40日龄,6月20日来我站就诊时已发病100只,死亡28只,发病率是10%,病死率28%。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垂翅低头、闭眼、行走不稳,腹泻,初期粪便呈金黄色或硫磺色,后期排血便。
病情严重的雏鸡头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或黑色。
畜主在来我单位就诊前对病鸡用抗菌药及抗病毒药进行治疗均无明显效果。
2、临床与剖检变化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20天。
病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缩头,羽毛松乱。
头皮呈紫蓝色或黑色,所以叫黑头病。
患病雏鸡精神沉郁,单个呆立在角落处,站立时双翼下垂,眼闭,头缩进躯体,卷入翅膀下,行走如踩高跷步态。
最急性病例,常见粪便带血或完全血便,慢性病例,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
较大的雏鸡慢性病例一般表现消瘦鸡体重减轻,很少呈现临床症状。
感染组织滴虫后,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主要是异嗜细胞增多,但在恢复期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嗜碱性细胞和红细胞总数不变。
取新近死亡的5只病死鸡进行对比剖检,基该病变如下:盲肠及肝脏病变明显。
盲肠肠壁增厚,肿胀变粗,黏膜出血、坏死、溃疡,肠腔中出现干酪样栓子,切面呈年轮样分层,有的盲肠壁坏死穿孔引起腹膜炎,导致腹腔脏器黏连;肝脏肿大,呈紫褐色,肝表面出现圆形的、菊花样、黄绿或黄白色坏死灶。
坏死灶中心部下陷,周边稍凸起,呈大小不一的硬币状,病灶周围有出血带,坏死灶深入肝实质内,严重的坏死灶融合成弥散性坏死,蔓延整个肝脏,导致肝脏一触就碎。
3、实验室检验与诊断该病根据以下特征不难诊断:一是鸡常排出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
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疗体会
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疗体会赵培任(焦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焦作454000)中图分类号:S858.311.3文献标识码:C组织滴虫病又名叫黑头病或盲肠肝炎,该病主要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上。
以火鸡、幼龄鸡多发,但成年鸡也可感染,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在急性暴发期,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污染饮水、饲料或饲养用具等,健康的禽只食后可感染。
该病发生的季节性不明显,但以潮湿和高温的夏季多发。
组织滴虫病能影响禽的消化和吸收,并能汲取营养,分泌一些毒素,致使鸡只的发育受到影响,也容易继发一些细菌和病毒性疾病,严重的可引起鸡群大批死亡,可给养禽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0年7月,焦作市温县一养鸡户所饲养的雏鸡,先后发生以食欲废止、排血便、逐渐性消瘦和不断死亡等为特征的疾病,经笔者现场流行病收稿EI期:2021-03-23文章编号.1673-1085(2021)4-0021-02学调查、临床剖检和实验室等综合诊断,最终确诊为鸡组织滴虫病。
随即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效果显著,现将具体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仅供养殖户参考。
1发病情况2020年7月18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养鸡户从外地引进7周龄的雏鸡1000只进行繁育饲养,几天后,雏鸡群就陆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翅膀下垂,羽毛粗乱,不愿意走动,早期排淡黄色粪便,后期严重时粪便伴有大量血液,消瘦严重,死亡25只雏鸡。
根据症状咨询当地兽医,初步怀疑为球虫病,应用莫能菌素和克球粉进行治疗3d后,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发病鸡只和死亡鸡只还在不断增加。
截止7月250,已发病100谱高效抗球虫的特点,物美价廉,多年来在畜禽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其推荐使用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在临床应用中很容易中毒,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剂量添加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
如果添加时稍不注意,很容易过量就会引起中毒,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6.2马杜霉素与盐霉素牧宁霉素属于同一类抗生素,都在市场上广泛使用,切记不可同时添加;此外,马杜霉素与其他部分药物同时应用有时也会引起中毒,如:与泰妙菌素泰、乐菌素等同用,会因为毒性增强而引发中毒。
鹌鹑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报告
鹌鹑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报告
滴虫病是由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起的一种致病性疾病,会导致严重的败血症状,如持续发热、发烫、出血、全身疲劳和对光敏感等。
滴虫病的诊断一般是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一般检查情况,包括血液检查、X 线检查等。
如果存在疑似滴虫病的情况,最好是立即采取组织检查,收集病原体样本进行鉴定及治疗。
采取的组织检查可以是细菌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或培养检查。
治疗滴虫病的药物有多种,包括抗生素、抗细菌药物、肝素和免疫调节剂等。
最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甲硝唑等,最常用的抗细菌药物有硝酸咪唑和泼尼松等。
此外,为了减少体内的毒素,术后应持续体外脱水以对抗败血症的发生,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视情安排补充合理的营养,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讨论
播 媒介 。此外 , 蝇类 、 蚯蚓 、 蚱蜢 、 蟋蟀等 由于吞食 了土壤中的 异刺线虫的虫卵和幼虫 , 而成为机械的带虫者。患本病 的鸡群 常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 、 门氏菌病或禽霍乱 , 沙 凡有并发 或 继发感染的鸡群 、 火鸡群 , 发病 率和死亡率极其明显 高于本 其 病 的单一感染 。鸡 群群饲养 管理 条件不 良, 环境卫生恶劣 等 , 均能诱发和加剧本病 的发生 。黑头组织滴虫 与柔 嫩艾 美耳球
稀疏的几个 。
1 病原
鸡组织滴虫病的病 原为黑 头组 织滴虫 , 足单细胞原虫 , 寄 生于鸡 和火鸡 的盲肠 、 肝脏 。虫体 为 6 2 ~ 5微米 , 为多形 性虫
体, 形状随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尽相 同。寄生于盲肠腔 内的
虫体呈阿米巴形 , 并具有根鞭毛 ; 寄生于肠 壁和肝组织 中的虫 体没有鞭毛 , 呈圆形 、 卵圆形和阿米 巴形 。黑 头组 织滴虫在体 内以二分裂方式 繁殖 , 部分虫体随粪便排 出体外 , 在外 界 由于
卵壳 的保护 , 生存时 间较长 , 一般能生存约 1 0个月 , 成为重要
的传 染 源 。
碎, 拌入少许饲料再加入适量的水 , 拌匀后填入嗉囊 内, 每天 2
次, 一般 2 3天 可明显好转。第 7天用左旋咪唑驱除鸡盲肠 内 -
的异刺线虫 。
2 流行 特点
本病全年均有发生 , 但多发生 于春夏季节。秋冬季节因鸡 舍潮湿 , 鸡群拥 挤 , 通风不 良, 鸡粪 处理 不当 , 也时有发生 。本 病 主要 发生于 3 1 周 龄 的鸡和火鸡 , ~6 在新 发病 地区 , 死亡率 很高。成年鸡和火鸡也 可感染 , 但病状轻微 , 多为隐性经过 , 并 成为带虫者。本病 通过 消化道感染 , 患病 的鸡及火鸡为 主要传
火鸡组织滴虫病
日期:contents •火鸡组织滴虫病概述•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火鸡组织滴虫病的预防和控制•火鸡组织滴虫病的研究和发展•火鸡组织滴虫病的案例分析•结论和展望目录火鸡组织滴虫病概述01火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定义患病火鸡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泻、粪便带血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翅膀下垂、肝脏受损等情况。
症状定义和症状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火鸡组织滴虫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患病火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组织滴虫,健康火鸡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或粪便后,就会感染发病。
影响和危害火鸡组织滴虫病会影响火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养殖成本。
危害该病还会导致火鸡其他疾病的发生,如火鸡肝炎、火鸡球虫病等,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还可能引起火鸡死亡。
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治疗02观察火鸡的食欲、精神状态、粪便等,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症状。
临床观察病理检查实验室诊断对火鸡的肝脏、脾脏等器官进行病理检查,观察是否有组织滴虫病病变。
采集火鸡的粪便、血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诊断,如显微镜检查、PCR检测等。
030201诊断方法将患病火鸡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及时隔离使用抗组织滴虫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等,按医嘱进行用药。
药物治疗给予火鸡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增强其抵抗力。
辅助治疗治疗方案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针对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等。
目前还没有针对火鸡组织滴虫病的疫苗,但可以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保持卫生、消毒等,以降低火鸡感染的几率。
药物和疫苗疫苗药物火鸡组织滴虫病的预防和控制03使用火鸡组织滴虫疫苗进行接种,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加强火鸡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定期消毒、减少人员和物资流动等,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生物安全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水源,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增强火鸡的抵抗力。
饲养管理预防措施一旦发现火鸡出现组织滴虫病的症状,应立即将病鸡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引起的肝脏病变 /health-and-commondiseases/worms/index.aspx
防治
二甲硝咪唑(1,2-二甲基-5-硝基咪唑):预 防量,饲料内加0.015%~0.02%,连续用药,至 上市前5天停药;治疗量,饲料内加0.06%~ 0.08%, 连用7天, 或饮水中加0.05%,连用6天。 呋喃唑酮 (痢特灵):治疗量, 饲料内加入 0.04%, 连喂7一10天。
鸡的症状不如火鸡明显。
死后剖检可见盲肠壁肿胀,常有溃疡。盲肠 内时常有灰黄色的干酪样质度的肠芯。肝表面 有略呈圆形、黄绿色的、直径为1厘米或更大 些的凹陷病灶 (似溃疡灶)。在鸡和鹌鹑,盲肠 病变很轻。
肝和盲肠的病变为此病的特征性变化。 在鸡,鉴别诊断应与盲肠球虫病相区分。
组织滴虫引起的肝脏病变. (VP 3rd)
第三节 组织滴虫病
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名黑 头病或传染性盲肠肝炎,主要发生于12周龄 以内的青年火鸡。 鸡和鹌鹑较少发生。
形态
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和肝脏。 在盲肠寄生的虫体具有一根鞭毛,虫体圆形或卵圆 形,形态可变,细胞边缘清晰,有颗粒状的胞浆。 大小为6-20 μm。 寄生在肝脏时无鞭毛。
预防: 要强调建立严格的卫生制度。 成年火鸡和幼鸡分开饲养。 用抗蠕虫药给火鸡和鸡群驱虫。防止家禽和蚯 蚓接触。 在流行区用抗组织滴虫药物加入日粮中。
火鸡组织滴虫发育史
鸡异刺线虫可作为组织滴虫的传播媒介,家禽 摄食被盲肠虫含胚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发生感 染;也可以通过摄食体内含有异刺线虫幼虫的蚯 蚓而发生感染。
诊断
火鸡精神倦怠,食欲减退;排水样硫磺色粪 便;头可能有时发绀。青年火鸡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都可能很高。年龄较大的耐受力强,但疾 病多呈慢性经过,最后导致明显的消瘦。来自组织滴虫生活史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宁方珍X u m u s h o u y i鸡组织滴虫病是15~60日龄雏鸡很容易发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随着鸡年龄的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150日龄以上的鸡很少发生,雏鸡死亡率较高,成年鸡死亡率较低,该类疾病又被称为黑头病。
鸡组织滴虫病的自然宿主种类较多,包括多种家禽和野禽,再加上临床康复鸡会长期向外排出病原,成为该类疾病的主要传染源,造成疾病的防控难度较大。
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生流行还很容易受到气候、圈舍卫生条件的影响,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鸡群一旦受到病毒侵染,不仅会造成雏鸡死亡率显著升高,还会降低鸡群的抵抗能力,很容易激发感染或并发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发病经过,探讨了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防控,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发病现状一个中小规模大型养殖场养殖的23日龄雏鸡群中出现了一种传染性疾病,该养殖场进行了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水平达标。
在23日龄之前,雏鸡生长发育良好,饲料利用率较高,随后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出现腹泻症状,排出黄色粥样稀便。
出现临床症状初期,养殖户认为是细菌感染,选择使用各种广谱类抗生素药物饮水或拌料,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呈现蔓延扩大的趋势。
出现临床症状5~7天之后,每天会死亡10只以上的雏鸡,随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兽医人员到养殖场进行严格的诊断。
该养殖场虽然养殖规模不大,但养殖密度较大,且存在不同年龄的鸡混群养殖的现象。
虽然进行了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但卫生环境普遍较差,饲料营养价值较差,饲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发霉变质情况。
通过严格的临床诊治、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组织滴虫病,随后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患病鸡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缩小了经济损失。
二、临床症状鸡年龄不同,该类疾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8~21天,发病之后患病鸡精神萎靡不振,呆立不动羽毛杂乱,双翅下垂,头部钻到翅膀以下,不能正常行走,排出黄色或淡绿色的粥样稀便,病情加重后粪便当中会夹杂少量血液。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营养物质 , 例如补 充适 量维生素 K, 以防止盲肠 出血 ; 补充 维
生 素 A, 促进盲肠 和肝脏组织的恢 复; 补充 维生 素 C 促进肠 道 , 内铁的吸收 , 强机体抗病力和防御机能。 增
鸡 组织 滴 虫 病 的 主要 病 在 盲 肠 和 肝脏 。
盲 肠病 变多 为 一 侧 肓肠 生 , 可 两 侧 同时 出现 病 变 。 也 盲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2 00 1
肝脏病 变典 型者肝体积增大 ,表面形成 圆形或不规则 的 稍稍凹陷的溃疡 灶 ,溃疡灶 中心黄色或淡绿色 ,边缘稍微 隆
没有带鞭毛 ; 另一种寄生于盲肠腔内 , 呈不规则形 , O微米 , 53
有 1 鞭毛 , 作钟摆状运动。 根 能 组 织 滴 虫 在 鸡 体 内 以二 分 裂 方 式 繁 殖 ,原 虫 随 鸡 的 粪 便
场 ,在未进鸡前或鸡出栏后用茶枯粉或生石灰撒在鸡栏 和活
动 场所 的地 面 进 行 灭蚓 ,0 1 1— 5天蚯 蚓 腐 烂 后 再进 鸡 。 定期 灭 蚓 , 预 防 本病 有 较 好 的效 果 。 对 药 物 防 治 用 甲硝 唑 配成 0 5 . %水 溶 液 代 替 饮 水 ,连 用 7 0
兽 医 临 床
鸡 组 织 滴 虫 病 的 诊 断 及 防 治
杨宏 岩 牛启波 2
(. 1吉林省 通榆 县 团结 乡畜牧 兽 医站 170 ,. 3202吉林省 通榆 县 瞻榆镇 畜牧 兽 医站 170 320)
鸡组织滴虫病是 由鸡滴虫引起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急 性原虫病 , 该病原主要侵害肝 和盲肠 , 又名盲 肠肝炎。因发病 后期 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 头部颜色发紫 , 因而又称黑头病。 肠肿大 , 外观似香肠状 , 触之坚硬 。 开盲肠可见内部有干燥 、 剪 坚硬 、 干酪样 的凝 固栓 子 , 剥离时肠壁 只剩下 薄薄的浆膜层 ,
春夏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春夏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核心提示:鸡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或盲肠肝炎,是由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
异刺线虫是组织滴虫的宿主,蚯蚓为本病的主要鸡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或盲肠肝炎,是由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
异刺线虫是组织滴虫的宿主,蚯蚓为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3周龄~8周龄的鸡多发,死亡率较高,棚养鸡及散养的成年鸡表现为散发,出现零星死亡。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多发生于春夏季节。
症状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鸡冠呈蓝紫色,经常缩颈呆立,呈嗜睡状。
发病初期排淡黄色或淡绿色带泡沫的稀便、有的排血便。
后期排褐色恶臭稀便。
末期有的病鸡鸡冠呈暗黑色,因而有黑头病之称。
预防及时清除粪便,定期更换垫料,防止带虫体的粪便污染饮水和饲料。
经常清除场地表面的松土,压实地面,杜绝蚯蚓活动。
定期用驱虫净驱虫,用量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50毫克,拌料投喂。
治疗全群投服呋喃唑酮,按0.04%混入饲料中,连用5天,病情得到控制后,呋喃唑酮用量逐渐改为0.02%混料饲喂,病鸡不久就基本康复。
可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0.25克甲硝唑,连喂2天~3天。
用中药进行治疗:取白头翁20克,苦参12克,陈皮10克,黄连10克,白芍15克,乌梅20克,双花12克,甘草15克,郁金15克,煮水后加糖诱饮,供100只雏鸡1天饮用,对中、大鸡可酌情加量,连用3天~5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受害初期,盲肠壁充血和异嗜细胞浸润,这种变化可能是对细菌、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幼虫的联合反应。感染后第5~6d,在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之间,可见到数量众多的组织滴虫,呈灰白色淡染的卵圆型小体。同时,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异噬细胞的数量也有所增加。盲肠内有一个由脱落上皮、纤维素、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盲肠内容物共同组成的肠芯。肠芯最初形状不定,略带红色,大约到12d 时,成为由连续一层层渗出物浓缩而成的一种分层、坚硬、淡黄色的物体。第12~16d 时,盲肠组织中出现巨细胞,凝固性坏死和组织滴虫的侵害可延伸到肌层,接近浆膜。大约第17~21d,肌层中的组织滴虫减少,主要集中到浆膜层附近。大量巨细胞形成,并可能出现显著的肉芽肿,凸出于浆膜面。康复以后,陈旧的病变以分散于组织中的淋巴样中心为特征。进而可发生肠芯被排出和上皮再生,但盲肠壁异常薄,隐窝变浅。肝脏早期的显微病变出现在感染后第6~7d,在靠近肝门静脉处有成小簇的异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很少见到组织滴虫。大约在10~14d,病变扩大,某些部位融合成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广泛浸润,异嗜细胞数量中等。病变中心的肝细胞坏死和崩解。在靠近病变外围区域的陷窝中可见到单独或成簇的组织滴虫。从感染后14~21d,坏死逐渐加重,结果形成只有网状物质和细胞碎片的大面积区域。在这个阶段,组织滴虫通常呈小体状出现在巨噬细胞内。如果康复,在纤维变性区和肝细胞再生处,仍保留有淋巴细胞性病灶。
组织滴虫病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摘要图、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
中文名 组织滴虫病
别 名 盲肠肝炎或黑头病
虽然火鸡和鸡可吞食粪便中活的组织滴虫而直接感染,但由于活的虫体非常脆弱,排出体外后数分钟即发生死亡,因此在生产上直接感染的方法是难以发生的。
3 流行病学
许多鹑鸡类都是火鸡组织滴虫的宿主。火鸡、鹧鸪和翎鸽、松鸡均可严重感染组织滴虫病,并发生死亡;鸡、孔雀、珍珠鸡、北美鹑和雉也可被感染,但很少呈现症状。曾发现不同品种的鸡易感性也有所不同。在鸡和火鸡,易感性都随年龄而有变化,最大的易感性在鸡是4~6 周龄,火鸡是3~12 周龄。
4 临床症状
本病是由于组织滴虫钻入盲肠壁繁殖后进入血流和寄生于肝脏所引起的。组织滴虫病的潜伏期为7~12 天,最短为5 天,最常发生在第11 天。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以至废绝,羽毛蓬松,翅膀下垂,闭眼,畏寒,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严重者粪中带血,甚至排出大量血液。病的末期,有的病鸡因血液循环障碍,鸡冠发绀,因而有“黑头病”之称。病程通常为1~3 周。病愈康复鸡的体内仍有组织滴虫,带虫者可长达数周或数月。成年鸡很少出现症状。
外文名 Histomoniasis
病 原 火鸡组织滴虫
目
录
1疾病简介
2病原学
病原
生活史
3流行病学
4临床症状
5病理变化
6诊断鉴别
7防治措施
1 疾病简介
组织滴虫病(Histomoniasis)也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它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多发于雏鸡和雏火鸡,成年鸡也能感染,但病情较轻;野鸡、孔雀、珠鸡、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
2 病原学
病原
火鸡组织滴虫为多样性虫体,大小不一。非阿米巴阶段的火鸡组织滴虫近似球形,直径为3~16μm。阿米巴阶段虫体是高度多样性的,常伸出一个或数个伪足,有一个简单的、粗壮的鞭毛,长6~llμm;有一个大的小楣和一根完全包在体内的轴刺;副基体呈V 形,位在核的前方;细胞核呈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大小为2.2cm×1.7cm。
5 病理变化
组织滴虫的主要病变发生在盲肠和肝脏,引起盲肠炎和肝炎,故有人称本病为盲肠肝炎。一般仅一侧盲肠发生病变,有时为两侧。在感染后的第8 天,盲肠先出现病变,盲肠壁增厚和充血。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使肠壁扩张;渗出物常发生干酪化,形成千酪样的盲肠肠心。随后盲肠壁溃疡,有时发生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的腹膜炎。肝脏病变常出现在感染后的第10天,肝脏肿大,呈紫褐色,表面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局限性圆形的、下陷的病灶,直径达lcm,达豆粒大至指头大。下陷的病灶常围绕着一个成同心圆的边界,边缘稍隆起。在成年火鸡和鸡,肝的坏死区可能融成片,形成大面积的病变区,而没有同心圆的边界。鸡的肝脏病变常常是稀疏的或者没有,盲肠的病变也没有火鸡那样广泛。
在组织切片中,组织滴虫没有鞭毛,它可以下列几种不同阶段存在:(1)“侵袭”阶段的虫体存在于病变边缘地区,虫体大小为8~17μm,呈阿米巴形,可形成伪足。(2)“营养性”阶段的虫体较大,大小为12~21μm,数目更多,成簇地出现在变性组织的空泡中;(3)第三阶段的虫体存在于陈旧的病变中,有嗜伊红性,虫体较小,可能是一种变性型虫体。
6 诊断鉴别
在一般情况下,根据组织滴虫病的特异性肉眼病变和临诊症状便可诊断。但在并发有球虫病、沙门氏菌病、曲霉菌病或上消化道毛滴虫病等时,必须用实验室方法检查出病原体方可确诊。病原检查的方法是采集盲肠内容物,用加温至40℃的生理盐水稀释后,作成悬滴标本镜检。如在显微镜旁放置一个白热的小灯泡加温,即可在显微镜下见到能活动的火鸡组织滴虫。
生活史
本虫的连续存在是与异刺线虫(又称盲肠虫)和普通存在于鸡场土壤中的几种蚯蚓密切相关联的。寄生于盲肠内的组织滴虫,可进入异刺线虫体内,在其卵巢中繁殖,并进入卵内。当异刺线虫卵排到外界后,组织滴虫因有虫卵卵壳的保护,故能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很长时间,成为重要的感染源。火鸡雏和雏鸡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生于夏季,3~12 周龄时的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最高,成年鸡多为带虫者。蚯蚓充当本虫的搬运宿主。蚯蚓吞食土壤中的鸡异刺线虫虫卵后,组织滴虫随同虫卵进入蚯蚓体内,并进行孵化,新孵出的幼虫在组织内生存到侵袭阶段,当鸡吃到这种蚯蚓时,便可感染组织滴虫病,因此蚯蚓起到一种自养鸡场周围环境中收集和集中异刺线虫虫卵的作用。在气候和土壤类型适合异刺线虫和蚯蚓生存的牧场,若要预防组织滴虫病的发生,必须将蚯蚓的作用问题也考虑在内。
诊断此病一般是以生前排出特征性硫磺色粪便,剖检肝脏典型坏死灶及盲肠的干酪样肠芯和肿大变化为依据。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以排除侵害盲肠和肝脏的其他因素的感染。同时,组织滴虫可与球虫、蛔虫、隐孢子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诊断时应注意区别。
虫体检查是本病确诊的依据。采用刚扑杀或刚死亡的病禽的肝组织和盲肠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作悬液标本,在保温的显微镜台上观察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圆型的虫体,以其特有的急速的旋转或钟摆状态运动,虫体一端有鞭毛,若维持在30~40℃还可见到虫体的伪足。也可作肝组织触片检查虫体。用肝组织和盲肠制作石蜡切片时,组织滴虫在HE 染色时虫体着色较淡,以单个、成群或连片的形式存在于坏死的组织中,虫体大小为5~20ìm。
宿主对感染因素的反应是不同的,它受易感性和感染方法及感染量的影响。死亡率常在感染后大约第17 天达到高峰,然后在第4 周末下降。有人报道,火鸡饲养在受鸡污染的地区时,曾有89%的发病率和70%的死亡率。易感火鸡的人工感染的死亡率可达90%。虽然鸡的组织滴虫病的死亡率一般较低,但也有死亡率超过30%的报道。在我国关于鸡组织滴虫病呈零星散发,但却是各地普遍发生的、常见的原虫病。
7 防治措施
由于组织滴虫是通过异刺线虫卵传播的,所以有效的预防在于减少或杀灭这些虫卵。阳光照射和排水良好的鸡场可缩短虫卵的活力,因而利用阳光照射和干燥可最大限度地杀灭异刺线虫虫卵。雏鸡应饲养在清洁而干燥的鸡舍内,与成年鸡分开饲养,以避免感染本病。另外应对成年鸡进行定期驱虫。鸡与火鸡一定要 分开进行饲养管理。对鸡的组织滴虫病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常用的药物有下列几种。 1.痢特灵
2.甲硝哒唑
3.二甲基咪唑(Dimetridazole)
4.卡巴胂(Carbarsone)
5.异丙硝咪唑(Ipronidazole)
6.硝苯胂酸(Nitras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