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课学会劝阻的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学案例

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学案例

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学案例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学案例石岐第一小学叶燕萍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子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这些理论提示我们要建构一种新型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课堂,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这节口语交际课,使学生学会劝阻别人,从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4个交际情境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口语交际课,使学生注意劝阻别人时要讲礼貌,说清劝阻的原因(讲清危害)。

教学过程:一、利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兴趣课前三分钟:(脑筋急转弯)(谜语、字谜)引入话题。

师:今天的课前三分钟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反应能力,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脑筋急转弯。

谁愿意来出题我现在我想亲自考考你们:脑筋急转弯:1.狐狸和兔子赛跑,谁比较容易摔倒? 狐狸,因为狐狸很狡猾(脚滑)2. 什么东西越洗越脏谜底:水3. 冰变成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脑筋急转弯)谜底:去掉冰的两点水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大家,那现在我们来猜猜字谜吧!一只狗四个口,猜一个字答案是:器半个月亮,猜一个字答案是:胖两个门卫,左边是又,右边是力。

答案是:劝谁能用“劝字”组词,引出“劝阻”。

谁来说说“劝阻”是什么意思古往今来,有关劝阻的故事不计其数,其实在我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劝阻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设计意图:用游戏引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导出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一举两得。

《学会劝阻》名师教案

《学会劝阻》名师教案

《学会劝阻》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劝阻的技巧。

2通过练习让学生懂得,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3鼓励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说清楚不正确行为的危害,使劝阻更具说服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预设:1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

出示不文明行为的图片。

2碰到这些现象,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又怎样呢学生自由发言。

3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劝说、阻止他们。

劝阻有时成功,有时不成功。

如果劝说成功,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想学会劝阻这个本领吗二、合作学习1我们天天在干净、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多么幸福呀!这天,操场上发生了一件事,我们来看看吧!出示图片3,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事情。

(1)预设:刘晓丽手拿一个橘子,在操场上边走边吃。

吃完了,她便顺手把皮给扔在地上。

晓丽的同学正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切,他说:“喂,别把橘子皮扔地上!”晓丽一听这口气,不服气地说:“我说张军,你管得也太宽了吧!”张军着急地嚷起来:“乱扔橘子皮是坏习惯,你怎么不听我的话呢”晓丽说:“扔个橘子皮是什么坏习惯呀你可真奇怪!”说完,她再也不理张军,大步向前走去。

(2)小组合作。

预设:张军的劝说为什么没有成功呢结合上述对话,小组之间讨论讨论。

张:“喂,别把橘子皮扔地上!”刘:“我说张军,你管得也太宽了吧!”张:“乱扔橘子皮是坏习惯,你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刘:“扔个橘子皮是什么坏习惯呀你可真奇怪!”(3)小结。

预设: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张军在劝阻的时候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劝说的话没有说服力,所以刘晓丽才不但没有接受他的劝阻,反而生气地走了。

因此,在劝阻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态度诚恳,还要以理服人,那样才会收到满意的成效。

(4)分角色表演。

预设:同桌两个分角色表演,劝阻者要做到:①态度诚恳,语气恰当。

《学会劝阻》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学会劝阻》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学会劝阻》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学会劝阻》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和提示,先练说劝告用语,再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练习劝阻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劝阻的技巧。

2.通过练习让学生懂得,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受。

教学重难点通过劝阻练习掌握的技巧。

教学准备表演用的道具。

设计思路《学会劝阻》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交际内容,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要碰到去劝阻别人,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劝阻别人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地加以指导。

插图的内容再现了学生的生活场景,教师可巧妙的利用图片创设一定的交际情景,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道怎样来劝阻别人。

在学生具备了交际意识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有选择地扮演图画中的角色,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表演,通过不同层次的演练及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在评价中学会劝阻2.小组派代表发言,同学相互评价,比比谁说得好?3.指名说说自己的劝阻方法,师生共同评价。

四、当堂演练,促进提高1.过渡:刚才大家讨论得很有收获,自己总结出了两条宝贵经验。

在劝阻别人的时候,一是态度要热情;二是要把不正确行为的危害说清楚。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幅图,找你的小伙伴,轮流练习表演,表演前一定要想好怎样劝阻才能让对方听进去。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3.指名上台表演。

评议:表演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说话口齿是否清楚,是否注意礼让貌。

4.评选最佳“演员”。

5.指名表演。

6.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怎样去劝阻别人,小朋友都学了一手,老师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真诚去劝阻别人,避免一些危险的事情发生。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学习的情景,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自己选择图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劝告》口语交际教案

《劝告》口语交际教案

《劝告》口语交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劝告的含义和重要性,了解劝告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培养学生倾听、分析和表达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劝告。

3、引导学生在劝告过程中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劝告的方法和技巧,如语言得体、态度诚恳、以理服人等。

(2)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境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劝告内容和方式。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劝告时的心理障碍,如害怕拒绝、担心得罪人等。

(2)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劝告策略,达到良好的劝告效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一个因没有及时劝告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劝告的关注和思考。

(2)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过劝告他人或被他人劝告的经历,引导学生分享并初步感受劝告的作用。

2、理解劝告的含义和重要性(1)讲解劝告的定义:劝告是一种用诚恳的语言,试图改变他人想法或行为的交流方式。

(2)结合具体事例,如劝说朋友戒烟、劝同学不要沉迷游戏等,让学生明白劝告在维护健康、促进学习、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学习劝告的方法和技巧(1)语言得体①展示一些语言不得体的劝告案例,如使用命令、指责的语气,让学生分析其不足之处。

②强调在劝告时要使用礼貌、尊重的语言,避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2)态度诚恳①播放一段态度诚恳的劝告视频,让学生感受诚恳的态度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②引导学生在劝告时要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愿。

(3)以理服人①提供一些需要劝告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以理服人,如劝朋友遵守交通规则。

②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在劝告时要讲清楚道理和危害,让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

4、情境模拟(1)创设多种生活情境,如劝同学不要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劝家长减少玩手机的时间等。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劝告的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

初中口语交际劝告教案

初中口语交际劝告教案

初中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劝告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劝告。

2. 培养学生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劝告的意义和作用2. 劝告的基本表达方式3. 劝告的注意事项4. 角色扮演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劝告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1) 劝告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劝告对于解决问题、帮助他人、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劝告的基本表达方式:介绍礼貌用语、陈述事实、阐述理由、提出建议等劝告的基本要素。

(3) 劝告的注意事项:强调尊重对方、换位思考、善于倾听、表达清晰等要点。

3. 角色扮演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常见的劝告场景,如同学间劝告不要浪费食物、家长劝告孩子不要沉迷手机等。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劝告技巧,进行实际的沟通练习。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劝告技巧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劝告语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态度、沟通技巧等方面。

3. 课后实践:收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劝告的实际案例,评价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 课件:劝告相关图片、案例、视频等3. 角色扮演道具:如手机、食物等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运用劝告技巧。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5.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题劝告课型口语交际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精妙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地劝说。

3、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教学难点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设计一、导入(一)分钟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同学们,生活中看到有一些不良行为,需要我们去劝说,怎样劝说才能打动对方,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呢?正确的劝说,会很好地解决问题,不正确的劝说,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

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劝说)【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习中。

】二、新课教学(二)分钟二、出示事例,学会劝说1、劝说可是一门学问,我们先来看一个劝说的小故事。

(课件出示2)比如,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

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劝他别这么做。

生1: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生2: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生3:小同学,别人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2、你觉得那个同学会接受谁的劝说呢?为什么?预设:前两个同学说话的语气太严厉,第二位甚至还用指责的语气,让人难以接受。

我选择第三位同学。

预设:当然会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劝说,因为这位同学说话语气没有那么严厉,很委婉。

预设:那个同学会接受最后一位同学的劝说,因为她说的话,够委婉,而且是从玩扶手的同学的角度去说,很符合实际情况。

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3、小结:正是第三位小姐姐话有理有情,那位小同学才茅塞顿开,不再玩滑梯了,看来劝说还真是一门学问,那么劝说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课件出示3)(1)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要委婉,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二年级语文下册《学会劝阻》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学会劝阻》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学会劝阻》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学会劝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会劝阻》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练习,是劝阻不文明行为用语技巧的训练。

这次练习的训练要求是:再现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劝阻,学会劝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劝阻要领,练说劝告用语,劝阻的对象是生活中不正确的行为,行为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不当,在劝阻时应指出行为错在何处,使劝阻更有说服力,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和提示,先练说劝告用语,再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练习劝阻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劝阻的技巧。

2.通过练习让学生懂得,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表演用的道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激发学习动机1.交流生活经历。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行为?你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

2.揭示“劝阻”概念。

由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劝阻”一词,并引导学生简要地讲一讲自己的理解。

3.激发学习动机。

有的同学反映劝阻有时无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劝阻,让我们的劝阻更加有效。

二、研讨案例,探究劝阻要领1.提示要求。

2.呈现案例。

以教材中第一幅图为素材,制作一段录像。

案例:张明和李响在高压电线旁放风筝,玩得非常开心。

这时,江晓宁急切地跑来,对他们说:“喂,你们不能在这儿放风筝!”张明不服气地说:“我说班长大人,你管得也太宽了吧!”江晓宁着急地嚷起来:“在这儿放风筝是非常危险的,快离开这里。

我是好心好意,你们怎么不听我的话呢?”李响说:“不就是放风筝吗,值得你大惊小怪吗?”说完,他们再也不理江晓宁,专心地放他们的风筝。

3.讨论案例。

先展开小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4.换位思考。

(1)如果你和同桌就是录像中的张明和李响,你们会接受怎样的劝告?(2)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有效劝阻的要领:①总的要求:态度诚恳,表达清楚,语气恰当。

五年级下册学会劝说公布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

五年级下册学会劝说公布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

五年级下册《学会劝说》公布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口语交际《学会劝说》课堂公布课教案1(课前热身活动:教师故意抢占了一名同窗的座位,让同窗用劝说的方式将教师劝上讲台。

)点评:课前活动的设计看那么无心而为,实那么成心为之,目的清楚,指向明确,为课堂教学活动“投石问路”,做好铺垫,为同窗提供充沛的心理预备,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活动成效。

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师:通过适才的谈话,我发觉五⑶班同窗的口才非同一样,个个伶牙俐齿。

今天教师带来了两个难题,这两个难题正好需要大伙儿的“口才”来协助解决。

情愿协助我吗?生(齐):情愿!师:情形是如此的,我所教的二⑴班有个同窗叫董理,(板书董理),她名如其人,学习专门好,也很尊重教师,待人有礼貌,喜好很普遍,可确实是不喜爱劳动。

每次大扫除,她老是有借口,不是“我生病了”,确实是“我要上茅厕”,很少参与班上的劳动,教师几回谈话教育都不生效。

上礼拜学校电视台“学校风”的拍照组恰好抓拍到了董理劳动的一幕,请看。

课件显示录像片断:董理嘟着小嘴,极不耐烦地拿起扫帚扫了两下,然后动气地把扫把扔在地上,嘴里叨念着:“在家都是爷爷奶奶干的,今天真倒霉,竟然让我来做,烦死了!”点评:情境设计来源于同窗生活,同时又对情境进行了适度拔高、提炼和浓缩,同窗真切可感,话题切近实际,为教学中同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奠定了基础。

师:同窗们,假设此日你恰好从咱们教室窗外途经,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你会如何办?生:我会对她说:“你也是班上的一员,打扫教室卫生也有你的一份责任,你应该做卫生。

”师:哦,你是想当面劝说她,是吗?(生颔首。

)师:还有谁来出出主意?生:我会对她说:“劳动是知识的源泉,你应该爱劳动。

”师:你也是想当面劝说她,是吗?那还有这么多没举手的同窗,你们的意见呢?还有谁来发表你的高见?生:我要对她说,你的家长可不能帮你做一生,你应该学会自身劳动。

师:说得专门好,你也预备采取当面劝说的方式,看来咱们班的同窗都对自身的口才很自信,都想当面劝劝董理,让她明白道理,是吗?生(齐):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劝告》是统编教材三下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引导学生面对他人的不良言行,使用合适的语气进行劝告,并能多为对方着想,站在“被劝人”的角度讲道理,使人接受意见,改正错误,从而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教材共有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小同学滑扶梯”的劝告情境,三位高年级同学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劝告,三段劝告语例及三位学生的神情,通过图文的方式,在教材中呈现,引发辨析“你觉得哪个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第二部分以小贴士的形式提炼对别人进行劝告的要点“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第三部分创设“同学横穿马路”和“表哥整天玩电脑游戏”两个生活情境,提出劝告任务以供学生练习劝告。

学情分析:我们三年级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但不够深刻,语言组织能力欠缺。

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能采用合适的语气,站在别人的角度劝告别人。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你见过这些场景吗?看到这些场景你一定有话想说,你想说什么?2.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劝告)二、互动讨论,感知劝告1.出示图画: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

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劝他别这么做。

2.提出问题:看到这个同学的行为,你会怎么做呢?3.组织讨论:对那位同学的不当行为,应该怎样进行劝告?(1)出示教材中的三种不同的“劝告”。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那位同学,你更乐意接受谁的劝告呢?为什么?4.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三、实践尝试,巩固要点1.创设情境,练习劝告。

(1)提出问题:如果你看到下列现象,会怎样劝告呢?课件出示情境:①有同学乱穿马路。

口语交际 劝告教案口语交际劝告教案

口语交际 劝告教案口语交际劝告教案

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劝告表达方式,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语气进行劝告。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对方,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劝告表达方式。

2. 难点: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恰当的词语和语气进行劝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情景剧的视频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口语交际练习。

2. 准备一些关于劝告的实用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情景剧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关于劝告的基本表达方式和实用词汇。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劝告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表达方式进行练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课后观看一部关于劝告的电影或电视剧,分析其中的劝告方式和表达技巧,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布置一道关于劝告的口语交际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与家人或朋友进行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情境下的劝告表达方式,如朋友间的劝告、家庭中的劝告、学校生活中的劝告等。

2.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劝告方式和语气,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过程1. 课堂活动: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观看并分析角色在不同情境下是如何进行劝告的。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情境下的劝告表达方式和注意事项。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劝告场景,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尝试给出合适的劝告建议。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3篇2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24〖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案与反思第【1】篇〗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劝告的定义,掌握劝告的方式和技巧。

2、学会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乐于交流、文明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劝告的定义,掌握劝告的方式和技巧,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1、师: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学过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吗?养羊的人丢失了一只羊后,街坊是怎么做的?生1:劝他把窟隆给补上。

师:养羊的人听了街坊的劝告吗?生2:没有师:结果怎么样?生3:又丢失了一只羊。

师:在丢失了第二只羊之后,养羊的人想起了街坊之前的劝告,他赶紧补上了那个窟隆,从此再也没有丢过羊。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们能说说吗?生4:……师:不仅如此,从中我们还明白了,要多听取别人的劝告。

从《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来,劝告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街坊的劝告,养羊的人才减少了损失,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错误采取了补救的措施。

2、理解“劝告”。

劝告:拿道理说服别人,使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或者做法,听从建议。

3、引出课题并板书。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去劝告,当然,并不是每次的劝告都会成功,劝告是否成功取决于我们劝告的方式是否恰当。

恰当地劝告,会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恰当地劝告,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

怎样劝告才能打动对方,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呢?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劝告”。

(板书课题)二、结合案例,领悟技巧1、课件出示,学生读一读谈感受。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的做法对吗?生:不对师: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生:……师:劝告可是一门学问,要讲究方式和技巧。

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学设计课后思路

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学设计课后思路

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依据图意和提示,练习说劝告语。

技能:分角色表演,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劝阻的技巧。

对别人的说话练习能作肯定评价。

感情:面对不正确的行为要勇于用言语去劝阻。

对别人正确的批判意见要乐于接受并表示感激。

教学重点:说话练习时要大方、清楚、正确。

教学难点:练习劝阻的过程中要把不正确行为所造成的危害说清楚。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材图片,表演道具〔风筝、火炮、草堆图片〕,奖品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情境导入。

播放教材改编的录像,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同桌商量,明确要求过渡:当我们的同学、朋友有不正确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援助他。

让他成为文明的孩子。

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个问题,你们想听吗?听好了,劝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如声音、言语、态度等〕学生商量。

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言语文明、态度和气、声音响亮、把危害说清楚。

三、观察图画,看懂图意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画,现在大家看看这四幅画的内容,思考一下,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交流图意。

四、小组表演,展开训练、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

大家往回看,这是咱们毕节电视台的叔叔,他今天来我们学校,想听听你们是怎样劝阻有不正确行为的同学的。

来,和叔叔打个招呼。

现在这些图上的小朋友来到你们小组,你们小组怎样劝阻他们呢4人小组选一幅图的内容来演一演,情愿吗?有信心演好吗?学生表演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五、情景表演,升华训练、过渡,老师发觉同学们都很热心,劝得也很努力,现在哪一个组的同学情愿来展示一下你们劝阻的本事?注意说的时候要······,听的人要······〔学生看板书答复。

〕表现好的同学还可以得到奖品哦。

我期望你们都能得到“声音响亮奖〞、“认真倾听奖〞、“最正确评委奖〞。

口语交际 学会劝阻

口语交际 学会劝阻

口语交际《学会劝阻》(教案)(毛小兵)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劝阻的技巧:态度热情诚恳,说清楚不正确行为的危害。

2、通过练习让学生懂得,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教学重点、难点:说清楚不正确行为的危害,使劝阻更具说服力。

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初定为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劝阻”。

(2’-3’)1、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你瞧,【点击】NO.2(播放视频短片。

定格)2、现在你就在旁边,你会怎么办?(指名说)3、(你很勇敢,你阻止了大哥哥不正确的行为;)(你真不简单,你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阻止了一个不正确的行为,这就叫“劝阻”。

)4、结合学生的回答,(今天,毛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劝阻”)巧妙地揭示课题并板书“劝阻”。

5、还有谁也想来劝劝他?(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四星“真诚有礼”“响亮清楚”“建议合理”)(“理由充分”暂不出示)(你劝阻的时候声音响亮,内容清楚,老师要给你戴上一颗“响亮清楚”星;你让他把香蕉皮扔进垃圾桶,这个建议非常好,老师要给你戴上一颗“建议合理”星;)6、听了你们的劝阻,大哥哥是怎么说的?【点击】NO.3(播放认错视频。

)7、听了大哥哥的话,你是什么心情?(引导:因为听了你的话,他~~~~~~~)(这就是帮助别人,快乐你我。

)二、辨析讨论,学习“劝阻”。

(8’-10’)1、过渡:毛老师告诉你们啊,生活中,不是每次劝阻都能成功的,有个叫江晓宁的小朋友,【点击】NO.4她在劝阻别人的时候就没有成功。

(出示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的图片)2、大家一起来帮她找一找她为什么没有成功,好吗?(好)只有认真倾听的小朋友,才会有更多发现。

(播放对话内容)【点击】NO.5 小话筒3、师生交流,探讨。

(结合学生回答“四星”全部出示。

)你找到了吗?你发现了吗?(生1:她劝阻的时候没有使用礼貌用语,“喂”太凶了。

口语交际:劝告优秀教学案例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口语交际:劝告优秀教学案例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2.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劝告场景。
3.小组分享:各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劝告技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重点强调:强调劝告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它在日常交往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3.情感导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小组竞赛: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内互助: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劝告的基本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如何运用恰当的言辞和态度等。
2.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情境,灵活运用劝告技巧,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劝告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在日常交往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劝告他人,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5.反思与评价贯穿教学全程: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பைடு நூலகம்,使他们认识到劝告是一种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课《学会劝阻》的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这些理论提示我们要建构一种新型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课堂,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劝阻的要领,做到态度真诚、以理服人。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1.(板书课题,“学会劝阻”)提问:假如你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愿意去劝阻吗?你会劝阻吗?
2.(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讲述:一天中午,兰兰在学校吃过午饭,来到校园里散步。

她一边走一边吃橘子,然后随手把橘子皮扔在地上。

谁来劝劝她?
(意图:口语交际的话题只有来源于生活,学生才会倍感亲切、有话可说。

在本次口语交际训练中,教材中的四幅情境图,分别展现了江晓宁等同学劝阻别人“不要在高压线下放风筝”“不要在草堆前放鞭炮”“不要在校园中乱扔橘子皮”“不要在运动后喝生水”四个场景。

课前,通过认真分析,我认为“劝阻别人不要在校园中乱扔橘子皮”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为贴近,因为不少学生就曾经目睹甚至做过类似的事情。

教学中,以此为突破口有机地引导学生实践,容易激起他们交际的兴趣和欲望。


二、角色扮演探究劝阻要领
1.教师扮演兰兰,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进入情境,参与口语交际的训练中。

片断实录一
生1:兰兰,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快把橘子皮捡起来吧。

师:我扔橘子皮关你什么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生1:(一下子愣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


师:没办法啦?谁愿意帮帮他?
生2:我觉得他的态度不大好,惹你生气了。

师:说得没错。

如果在劝阻别人的时候态度生硬,就容易顶牛。

生3:如果他能和和气气地与你说话,说不定你就会听从他的劝告。

师:那么,你说该怎么劝呢?
生3:(诚恳地)兰兰,请你把橘子皮捡起来,好吗?
师:(不好意思地)好的,我马上就捡。

片断实录二
师:哎哟,不就是一块小小的橘子皮吗?别大惊小怪的!
生:兰兰,不是我大惊小怪。

你瞧,我们的校园多么整洁,你扔一块橘子皮就影响了学校的卫生,破坏了校园的环境。

师:没那么严重吧!
生: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我们的校园不就成了垃圾场了吗?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知道自己错了。

生:请你把橘子皮扔进垃圾箱里,好吗?
师:(愉快地)好的!
片断实录三
生:兰兰,请你把橘子皮扔进垃圾箱里,好吗?
师:我干吗要把它捡起来?
生:因为每天一大早,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就辛辛苦苦地打扫,所以咱们的校园才这么干净。

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它呀!
师:哎呀,你说的话我都懂。

可橘子皮已经扔了,再捡起来多麻烦!
生:一点不麻烦,你只要弯下腰就可以了!
师:(为难地)可我……正吃着橘子呢,怎么捡啊?
生:那……我来帮你吧!
师:谢谢你,下次我再也不乱扔了。

2.想一想:为什么有些同学劝阻成功,有些却不成功呢?到底应该怎么劝呢?
3.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出劝阻的要领:态度真诚、以理服人。

(意图:教学中,我努力设置生活化的口语交际场景,将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激起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与此同时,我注意融入生活中的角色,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还生活以本色,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天性与个性进行表达,领悟劝阻的要领,体验交际的乐趣。

)4.有个同学叫江晓宁,想看看他是怎么劝阻的吗?(播放录像:兰兰一边走一边吃橘子,然后顺手把橘子皮扔在地上。

江晓宁从后面走了过来,刚想喊兰兰又止住。

他想了片刻,用手指着橘子皮大声说:“咦,橘子皮,你怎么躺在这儿?”兰兰听到后转过身,惊讶地望着江晓宁。

江晓宁弯腰捡起橘子皮,对兰兰说:“瞧,这小东西真顽皮,躺在咱们校园里睡大觉,多不卫生啊!我来把它送回家。

”兰兰赶紧抢过橘子皮,说:“不,不,还是让我把它送回家吧!”江晓宁目送着兰兰把橘子皮扔进垃圾箱。

两人相视而笑。


让学生谈谈看了录像的感受,教师小结: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可能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向互动参与劝阻实践
1.刚才是老师扮演兰兰,你们来劝我。

下面,就请同座两个同学相互表演。

2.(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你们看,图中这三个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了让大家在劝阻时能够讲清道理,我准备了一些资料。

3.在沉痛的音乐声中,教师分别展示三幅情境图,相机介绍:
(1)高压线上有几十万伏的电压。

如果风筝碰到上面,电流很快通过风筝进入人体,人就会有触电的危险。

一年前,柳江县有个人在钓鱼时,不小心把鱼线抛到高压线上。

转眼间,燃起巨大的火球。

这个人被当场烧死了。

(2)草堆是易燃品,只要有一点火星溅上去就会引起大火。

放鞭炮很容易发生火灾。

据统计,2004年春节从初一到初七,全国因燃放烟花爆竹发生的火灾就达7117起,火灾导致多人死亡。

(3)自来水看上去很清,但如果把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保管把你吓一跳!你会发现数也数不清的病菌在慢慢蠕动。

4.听了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5.请同座两个同学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练习。

6.指名上台表演,并引导学生评议。

与此同时,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最会劝,哪个小组同学最会评。

(意图: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光凭教师一厢情愿、喋喋不休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和方法是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

口语交际能力必须经过个体积极主动的实践锻炼才能形成。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际,并且配置相应的背景以及橘子皮、风筝、鞭炮等一些道具。

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在扮演的角色中,在听与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走向生活体验成功乐趣
1.老师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帮忙。

(出示照片)昨天中午,我发现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把吃剩的饭菜倒进了水池里。

如果看到这一情景,你打算怎么劝阻他呢?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行为,或者曾经劝阻谁却不成功。

现在,你打算怎么做?
3.同座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如果有困难可以请他帮助你。

(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它给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源头活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之中,通过劝阻一年级小朋友不把吃剩的饭菜倒进水池,以及让学生回忆自己劝阻的经历,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提高交际的实效。


教学反思
1.立训练的目标是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教师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存在目标缺失或者目标过多的现象。

课堂上,要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使学生糊里糊涂;要么不考虑年龄特点,不针对具体话题,罗列一大串要求,使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教师在准确把握阶段目标的基础上,还应确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前,我通过查找有关的理论书籍,了解到成功的劝阻需具备如下条件:①语气委婉,态度真诚;②将心比心,以理服人;③方法灵活,或运用幽默,寓理于趣,或善用比喻,旁征博引。

根据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实际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劝阻,努力做到态度真诚、以理服人。

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目标的达成不是靠教师简单地告诉、直接地传授,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角色扮演以及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劝阻的要领,在历练中获得劝阻的能力。

2.破训练的难点是关键
由于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知识和经验都不够丰富,因此在劝阻时很难讲清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劝阻的实效,我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相关的知识和真实的事例。

在音乐的渲染下,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深切地感受到事态的严峻、情况的危急,迫不及待地要求劝阻。

此时,我因势利导,启发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有机采纳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交际。

实践证明,学生“情动而辞发”,积极
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恰当地指出错误的行为,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与此同时不断地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