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诗歌赏析
成考语文之诗歌鉴赏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 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案例分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兴。兴就是起兴,借助其他事物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容兴趣。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从形象中受到感染, 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 (3)拟人。 (4)夸张。
(5) 双关。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有趣 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语意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 谐思的音,泪字语意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6)借代.称人时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 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 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 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一、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是从理解诗歌意境角度设问。意境指文 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 的一种艺术境界,简单地说即是“境”加“意”。“境” 即物象(也叫形象、意象等),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 象、人物形象,“意”即诗人通过这些物象所表现的思想 意趣情感、主张、观点、看法等。回答这一角度的命题, 首先应理解诗中描写了什么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 然后去理解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所表现的意趣情感、主张、 观点。 具体答题步骤可简化为:“形象+特点+意趣情感”,即①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景物),②概括景 物的特点(一般用双音节词概括),③分析表现的意趣情 感。
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
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2017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文诗词知识点的复习有助于提高成考语文成绩,那么关于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语文文诗词解析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成人高考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成人高考——诗歌赏析.完整版ppt资料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造巧多种成多样悬,难以念穷尽。,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 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写照,更说 明“栖碧山〞的妙处在“悠然心会〞。 “桃花流水窅然去〞是写碧山之景,“别 有天地非人间〞是对“何意栖碧山〞的答
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 、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 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 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 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 —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 人泪。〞
2.从分析景、情入手 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
景生情〞之法,读者读诗,也应从 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透过 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 人的内心和情绪。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问题:
真自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他
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
山中问答
例1: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那么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窅:yǎo眼睛眍进去,喻深远:~眇。~ 第二联:从动与静〔或“有声〞与“无语〞〕的比照写“万壑〞与“数峰〞的神态;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成人高考语文辅导之一:诗词鉴赏
诗人档案——边塞系列
王维
朝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特点:其诗前期多写边塞生活,后期多写山水诗。
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苏轼评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誉为“诗佛”。
代表作:《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山
居秋暝》
诗人档案——边塞系列
岑参
朝代:唐朝
特点:以七言诗见长,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
温 馨 提 示
要准确把握诗词的中心思 想,需要考虑诗人形象、 诗词中的人物和景物形象, 尤其是景物形象的寓意。
举例:
山园同凡响、不 染尘俗、独立寒冬;梅花 形象与中心思想有关。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为“诗圣”。
代表作:《江畔独步寻花》《赠花卿》《望岳》
《旅夜抒怀》《春望》《咏怀古迹》
掌握诗歌鉴赏中常考题 型及答题思路 读懂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 表达的思想 了解著名的诗人、时代背景
及风格
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主人公形象
诗人形象 诗词中景物形象
掌握诗歌鉴赏中常考题 型及答题思路 读懂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 表达的思想 了解著名的诗人、时代背景
及风格
掌握诗歌鉴赏中常考题 型及答题思路 读懂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 表达的思想 了解著名的诗人、时代背景
及风格
诗人档案——田园系列
陶渊明
朝代:东晋人 特点: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 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平淡自然,韵味 隽永。语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 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
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
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逐渐提升,不少人在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业后,选择继续进行学历的提升,其中一种常见的途径就是成人高考,而其中的语文科目的占比极大,同时古诗也是高考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因此,本文将就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进行探讨。
一、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包含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因此,掌握古代文化背景是理解古诗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例如唐代的杜甫和白居易,他们的诗作反映了唐朝盛世的开明和文化的繁荣,而宋代的苏轼和辛弃疾则更多的反映了宋朝中期的政治乱局和社会变革。
二、认识古诗的诗歌体制在古代,诗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认识这些规律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构思。
最常见的古诗题目包括:五言诗、七言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等,而每种诗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限制,比如五言诗的押韵方式为押一押,押二不押,一般分前后两句,前句完整意思,后句提出主题;而七言诗的特点为较长,语言优美,能够容纳更多的意蕴。
当然,古诗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也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因此,除了诗歌体制,还需要注重以下两点:三、把握古诗的内在意境古诗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往往含蕴于其中的是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在鉴赏古诗的过程中,应该关注诗文之间的隐喻和象征含义,同时能够更好地领略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思想境界。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这首词以写意的手法,热烈的赞美了满腔忠诚的水师,表达了词人壮志凌云、历经艰辛的军旅生涯所冀求的家国情怀。
只有站在诗歌的立场上,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注意古诗的修辞讲究古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修辞手法在其中的运用非常突出,而且古代诗人具有细腻且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诗作中烘托出极致的表现力。
了解古代修辞手法对于诗歌的理解非常重要,包括对比手法(喻、比、象、拟)、反复运用的音韵节律等等。
成人高考 第12讲 古诗词鉴赏(3个课时)
概括景物作用类需考虑五个方面: 一是交代时令季节特征 , 二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三是对全诗气氛的渲染, 四是景和情的关系(正衬或反衬), 五是景和人物的关系。 [答题模式] 指出形象(物象)+物象的基本特征。
考向4 描写诗词句子蕴含的画面。
城东早春 作者: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例4 阅读《城东早春》,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 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考向2
融入诗词意境,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情趣。
城东早春 作者: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例2 阅读《城东早春》,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 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例2 阅读《城东早春》,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 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答案] 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 高脱俗的情趣。
2.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 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 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 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菊花、梅花、竹子、青松
西风、猿啼、丁香
傲然不屈
愁格流派
了解诗词体裁分类与风格流派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例1 为什么说《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
例1 为什么说《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 神韵、品格等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 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曹操的《龟虽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 、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 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 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 —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 离人泪。”
全诗用语新鲜自然,不落俗套,“不答”而答,转接 轻灵,活泼流利,具有一种清新美。
例2: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这首诗可以说妇孺皆知,一般认为其 语言风格是明朗的,但是它却是含蓄的。少小离家,
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例3: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进一步研读不难发现,本诗生动的效果与诗中运用的拟人的修
辞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是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
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真是令人称奇。
最奇的还是“无才思”三字。“杨花榆荚”缺少色泽香味,比
例1: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例1: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窅:yǎo眼睛眍进去,喻深远:~眇。~冥。~然。~不可测。
这首诗开头两句有问无答。问他何事栖于碧山,诗人 却“笑而不答”。这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 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写照, 更表明“栖碧山”的妙处在“悠然心会”。“桃花流 水窅然去”是写碧山之景,“别有天地非人间”是对 “何意栖碧山”的回答,即这碧山让人“心自闲”, 而不像“人间”那样令人烦恼,让人不幸。在诗人看 来,这“碧山”,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 水窅然远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让人心 境悠闲。
“我不忘故乡,故乡还认得我吗?”“儿童相见不 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的“笑问”出于天
真自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他
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 尽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问中了。透过这看似明朗
的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复杂心态,感受到一种含 蓄美,这便是体会语言风格特点基本要求。
问题:
1 首尾两联,哪一联叙事?哪一联抒情?
2第二联和第三联写景状物各有什么特点?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 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 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 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 极了我的家乡!
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 不畏权贵——君子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 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 君子隐士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 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 ——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 达——志士、君子
第二联:从动与静(或“有声”与“无语”) 的对比写“万壑”与“数峰”的神态;第三联 :从色与香的比照中写“棠梨”和“荞麦”的 神韵。
Ⅱ.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成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 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 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 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2.分析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 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等。如 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写道:“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先用 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 手法综合运用, 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
分析修辞的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 用。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 “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 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 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等等。
成人高考诗歌赏析
二、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的问题
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准备参加成考,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的传统审美习惯, 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
一、鉴赏诗பைடு நூலகம்语言的途径
主要说以下三点: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 清新,有的古朴。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 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有的诗绚丽多彩, 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 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 此等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 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万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有几分揶
揄的意味,然而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如雪的飞絮,也是一种缺憾,
至少“红紫”缺了陪衬。而这“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不
“飞”。它敢于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岂不是可爱?这
样看来,这首写晚春景色的小诗,其实包含着一种生活的哲理。
2.从分析景、情入手
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之法, 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透 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 绪。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