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
2.简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能力目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人物形象,最后总结文章的发展脉络和写作特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我们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豪杰侠士。
二、教师简介作者及《红旗谱》的内容及主题1.作者简介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梁家庄人。
1925年梁斌人蠡县高小,他在共产党员张化鲁、宋卜舟等老师的影响下,逐步接近新思想、新文学、进步刊物,中国大文学家的作品给予其很大影响。
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当国民党发动“四•—二”大屠杀之后,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参加革命,积极投入反割头税斗争。
1930年在保定二师读书期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3年在北平加入左联并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在北平被捕,出狱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剧院表演系,1935年协助路一编辑《晨报》副刊。
1937年5月,梁斌在蠡县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先后写出《千里堤》等剧本以及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又据此改成中篇小说《父亲》,成为《红旗谱》的雏形。
1939年春兼任冀中游击十一大队政委。
同年带领剧社全体人员赴华北联大学习。
1941年任文艺干校副校长,1949年任湖北襄阳地委宣传部长兼《襄阳日报》社社长,1952年任《武汉日报》社社长,1955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1980年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后调入天津任文联名誉主席。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电子版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教学目标一、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色。
四、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单元介绍一、两类小说的发展史中国小说产生以来,演绎历史与谱写英雄一直是绵延不衰的两个主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本单元所选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两个主题有共性,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在叙史的同时关照英雄人物,如《三国演义》;也有各自的特点,像《水浒传》基本上是群雄谱,当然小说一开始也写宋朝廷乐极生悲,京师流行瘟疫,请人祈禳天灾,结果却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着历史,但总的说是以歌颂英雄为主。
1.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最重要的流派。
《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隋唐演义》共20卷100回,叙述的内容始于隋文帝伐陈,终于唐玄宗还都而死,历时170余年。
小说所涉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头绪庞杂,但作者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一是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为中心人物的“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一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唐代宫廷故事。
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写了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
有人评说《隋唐演义》吸收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意,它既有真实的历史线索可寻,又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而且还能看到才子佳人小说的踪影。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4.《聊斋志异》》1
《王六郎》教学设计授课人:吕美军授课班级:高二(2)班授课内容:《王六郎》教学目标1、学生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理解情节安排的特点。
2、学生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性格。
结合人物身份的变化认识人物的性格。
3、学生根据情节人物及结尾分析小说主旨。
探究小说主人公友情的内涵。
4、结合典型事例,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如何培养真正的友情。
5、教学重点6、1、感受本文情节、人物之异。
7、2、探究小说主人公友情的内涵。
探究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
8、教学难点9、1、情节安排的特点。
从人物身份的变化看性格。
10、2、探究小说主人公友情的内涵。
11、教学方法:学生自读、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练习12、教学过程13、一、导入作者的对联--给人的正能量--本文启示二、学生展示1、概括情节王六郎:驱鱼--投胎弃生--封神约见- -托梦相送许氏:邀饮--不救赞叹--祝贺------探弟勉励教师引导:情节有没有起伏,围绕什么设计这些起伏的?教师点拨:围绕聚合,三次变化,使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这是“情节之异”(板书)2、说说人物的性格特征?(1)王六郎:知恩图报,有情有义,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2)许氏:善良真诚,有正义感,信任朋友教师引导1:品味文中词语,更细致得感受人物心理性格。
出示语句:徘徊其侧、飘然而去、盘旋久之教师点拨:渴望担心/暗示身份快乐/不舍真诚教师应导2:有时分析人物要看人物的身份,本文中人物的身份怎样,有此反映的人物性格如何?教师点拨:重情重义(板书:人物之异)3、本文的主旨歌颂真挚的友情,批判现实社会人世的冷漠(板书:主题之异)教师引导:人鬼之间为什么能有真挚的友情呢?教师点拨:(1)、对酒的共同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交。
(2)、君子之交。
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
高中语文中国小说阅读指导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3
【整体剖析】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开篇由现实入题,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接着以作者的评价入笔,然 后回忆赵一曼的抗联活动、被捕受刑、逃跑及被害的经过,再叙写现实“我” 的所见所闻,最后写赵一曼给孩子的遗书。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将赵一曼女士的事迹内容和“我”的所见所闻的内容奇妙 地融会在一起,呈现了“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这种写法既能表现当代 人对赵一曼精神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深化了文章的 主题。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 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偏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 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所不可缺少的。孙犁的小说《荷花淀》 歌颂了白洋淀人民积极抗日的热情和精神,但这种情感作者始终没有直接说出 来,而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渗透在字里行间。
【高考体验】 【高考示例】 (202X·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 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充满着拔俗的文人气质 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 文章用白描手法写赵一曼女士伤势的严重,她只能在病床上听,只能在病床上 回忆。但是她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屈服,笑对死亡。可见她的坚强不屈,从 容淡定。 从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的描写可以知道她乐趣高雅。丁香花在文学作品中 多象征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 从赵一曼女士对感化女护士和警士的不同的话语可看出她文人语言的力量,也 可见她智慧过人。
第四步:分析归纳,总结主题 小说通过叙述赵一曼女士的若干事迹,塑造了一个既有“文人气质”,又有 “军人冷峻”的抗日民族英雄形象,表达了对赵一曼女士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茅盾及其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烘托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性格。
3.情感目标: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知识归纳了解背景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上海的工业产品因而无法顺利行销到内地。
中央政府只知在上海搜刮金钱以做战争经费,对于受帝国主义压迫而奄奄一息的民族工业,拒绝给予实质性的支持,甚至落井下石,借机扩充官僚资本。
《子夜》正是以此为背景,描绘出都市上海的剖面图。
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进退维艰,既得不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又拒绝外国资本的收买,不得不借投机公债来筹措资金。
在公债市场中,他又遭到买办赵伯韬的阻击,亲信的出卖更使他陷入了彻底的绝望。
“魁梧刚毅”的吴荪甫曾游历欧美,归国后既欲充当“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又试图把家乡建设成“模范镇”,最终却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茅盾试图借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遭遇,说明民族资本无力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识记字音魔窟(kū)脖颈(ɡěnɡ)时髦(máo)迷惘(wǎnɡ)一瞥(piē)提(dī)防鼓槌(chuí)梦魇(yǎn)作孽(niè)柏(bǎi)油蓦(mò)地识记字形目眩头颅圆锥斑驳树阴梦魇笑靥怜悯机械臂膊骤然裹紧辣椒闪烁词语解释梦魇:恶梦,常常伴之以压抑感和胸闷以致把睡觉人惊醒。
时髦∶合潮流,入时;时兴的。
毛骨悚然: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
形容十分恐惧。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
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合作讨论1.从本文看,如何才能使景物描写独具特色并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明确:文学理论家从名家名作中总结出了“陌生化”的手法,即按照人们第一次见到某物的眼光来描写它。
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吴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分外光怪陆离、摄人心魄: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横在前面的却像河水一样流淌,男男女女则仿佛被鬼追着似的飞跑——其实不过是红绿灯指挥下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
———————————————————————————————— 作者:
———————————————————————————————— 日期: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这本教科书旨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中国古今小说的兴趣,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大致脉络,初步分辨不同时代、流派和风格的中国小说特征,养成鉴赏及批评的能力;借助细致的阅读,汲取艺术及思想养分,同时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获得某种写作技巧。这本教科书共9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兼及小说体式。分别是:历史与英雄、谈神说鬼寄幽怀、人情与世态、从士林到官场、家族的记忆、女性的声音、情系乡土、人在都市、烽火岁月。每个单元包括选文、赏析、思考和链接四部分内容。
7.目标是有创意地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及其阅读成果,并且加以鼓励,当然一定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也是要给予重视和体现的。其次是让学生能够使自己的阅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指量和质两方面。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可能达不到量的目标,那就多在质上下功夫。
二、大致了解
本门课重在阅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精神的快乐,所以,决定了它不是某类严密体系的集大成者,也不是某种认知规律或知识总结的载体,它是一个自由的、散漫的结构或曰范围,让学生在其中大致了解中国小说的模样。因此,本门课的框架,如果非要说“框架”的话,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归纳
18.《红高粱》
罗汉大爷
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
“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中国小说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个不同,我们才能把握本门课的性质、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将选修与必修两类课程衔接起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 小二黑结婚 教案
《小二黑结婚》教案一、教学目的及要求赵树理的章回小说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1、人物形象分析2、思想意蕴三、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化、大众化特色难点:思想意蕴四、教学过程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分析二诸葛、三仙姑的同中有异的性格。
两人都具有封建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两人都封建迷信,阴阳八卦、黄道黑道,规矩颇多。
但两人也有不同。
二诸葛是虔诚的迷信,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是虚假的迷信,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法术。
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他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不惜牺牲女儿的前程。
思想意蕴赵树理曾说:\'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所要写的主题。
\'《小二黑结婚》便是作者在太行山区工作时,面对现实困惑而作的艺术思考。
小说描写的是在解放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传统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
小说抨击了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势力,批判了人民群众中的封建思想,歌颂了新的人物、新的时代风尚。
作品完满的结局说明了人民政权是人民实现自主婚姻的最可靠的保证。
它表明,在解放区,不仅政治和经济领域有了变革。
而且在爱情、婚姻、家庭和道德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已经成为解放区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充满自信,敢于斗争的新一代农民的成长,标志着一个深刻的社会变化已经兴起,并且正在深入发展。
第二课时分析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
主题和题材:赵树理小说总是选取那些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主题,但在选材上却并不追求轰轰烈烈,而是从普通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以小见大。
如《小二黑结婚》以解放区仍然存在包办婚姻的行为做突破口,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揭示出反封建思想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5.“三言”(5)-人教版
《小说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出题角度,让学生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考试范围与答题要求;2、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阅读题答题格式及技巧。
教学设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既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又是难点。
本堂课立足于小说的阅读类题型出题角度,通过理论总结和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答题方法和规范格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解读小说概念及三要素1、概念理解2、解读小说三要素二、命题角度分析与答题规范格式命题角度一·人物形象命题角度二·故事情节命题角度三·环境命题角度四·主题三、高考相关题型实践训练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锄》的真题训练与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
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高中语文 4.8《兄弟阋墙》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中国小说欣赏《兄弟阋墙》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李宝嘉和他的《官场现形记》。
2、认识晚清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现实,学习作者夸张、漫画化的闹剧手法。
3、把握作者绝妙构思——误会及作用4、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金钱观。
【教材说明】:江西何藩台,外号叫做“荷包”,趁着暂时代理布政使的机会,加紧卖缺,与其胞弟三荷包,内外联手,将府州县缺明码标价出售。
~千两银子,可委个中等差事,好缺一万两银子,如果没有现钱,先出张凭证,到任后捞了钱再交。
于是,辖下一个个职缺儿就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不停地滚进腰包。
不曾想,何藩台的弟弟“三荷包”也不甘示弱,替他哥哥伸了伸手,这一下兄弟反目成仇,打了个天翻地覆,直打得何藩台的太太险些小产。
小说叙事写人笔法生动,充分运用了夸张、漫画化的闹剧手法,无情地撕破了人生的假面具,将血淋淋的真实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晚清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现实,学习作者夸张、漫画化的闹剧手法。
难点:把握作者绝妙构思——误会及作用。
【教法、学法】学法:自主思考、同位讨论、课堂交流。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常棣》有这样一句诗“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表现了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侵略的意愿,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文说的兄弟是“阋于墙”,以至大打出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释义阋:争吵;墙:门屏。
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
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字音识记埋怨(mán) 排揎(xuan) 绺(liǔ) 新畲(shē) 落拓(tuò) 剃发(tì)褥子(rù) 豁琅(1óng) 孽障(niè) 搭讪(shàn)二、知识拓展1、我所知道的李宝嘉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PPT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二、情节梳理 汉末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不久,起义被统治 阶级的联合军事力量扑灭,而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许 多地方割据势力,彼此间又重新混战,为的是争夺地盘。 不久,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掌权,被挤 出权力中枢的宦官不甘失败,设法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 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
不久曹操借战胜袁绍的余威,亲率大军南下,想要一 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人,进而一统天下。恰逢刘表 病死,其子刘琮献荆州降操,战局急转直下,大大有利于 曹操。曹操在这种形势面前,滋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经 过诸葛亮的反复游说,孙权、刘备决定联合,双方共同发 动了一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的大战役——赤壁之 战。赤壁一战,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曹操只得北还。大战 过后,刘备又统兵攻占四川全境,取得了比较广阔的根据 地。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形成。
后来,司马氏在魏国专权,魏国派兵攻占四川,刘禅 出降,蜀汉灭亡,姜维假降,策反钟会不成而被杀。司马 炎篡夺曹魏政权,建立西晋。孙权死后,吴国的统治者施 政残暴,民心日背,西晋派大军顺流东下,终于灭了东吴。 至此,天下重新归于统一。
三、人物扫描 乱世奸雄——曹操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名阿瞒,沛 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出生于一个大官 僚地主家庭。其父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 曹嵩,袁绍是其年少时的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
亲爱的同学们,读完《曹操献刀》一文,请按照时间顺序 和时间进程理清本文的思路,填写下表,并思考这样安排 的好处。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允设宴 曹操借刀 曹操献刀 曹操逃跑 曹操遇陈宫 曹操杀伯奢 二人客店投宿 好处:这样安排情节,使情节紧凑,故事发展合理,既能调 动读者的兴趣,又让读者容易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ⅠⅡⅢⅣⅤⅥ概念:“小说”志怪、志人传奇话本演义小说时间:汉代结束以前主要魏晋唐宋宋元明清近现代阶段:萌芽、起源发展成熟变迁高峰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简介:1、两类小说的发展史⑴历史演义系列小说⑵英雄传奇系列小说2、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同属历史小说范围,区别:⑴历史演义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⑵历史演义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教案(系列一)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3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1- 2 教学过程:读一本适合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并不容易。
我是在大学里碰到《平凡的世界》的,当时读这部小说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激奋的心绪难以平静。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痛快的抒发一下这种情感,一定要是和看过这本书的人聊着才痛快,才过瘾!我喜欢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就是再看几遍我也不会厌,我真的为有这本书而自豪,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看我们在那种环境中是否也有那样刻苦奋斗的精神。
我很遗憾我没能在高中接触到这部小说,因为高中阶段的同学是极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的,很需要外界不断地注入精神动力。
《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
一、作家作品介绍《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
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学设计人教版
《朱老巩护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文章的简易结构。
2、学习作者使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及冀中农民朱老巩和地主冯兰池之间尖锐的矛盾。
过程与方法:1、学生表演课本剧,分析品味评价人物形象。
2、小组讨论朱老巩为了一口钟而死是否值得。
3、学生演讲,谈谈自己对“生命的价值”这一主题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蕴含在底层民众中的朴实而真挚的道德情怀。
2、体会作者想用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强化主人公朱老巩的正义性,激起群众的仇恨,划分明晰的阶级立场的革命意图。
学情分析:所执教的学生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几个单元的小说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思维较敏捷,但由于生源问题,学生语文程度欠佳,对于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能力需要加强训练。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情况,我实际采用以下教法:①课前同学们通过初读理解,编排课本剧,课上演绎课本剧,以此关照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和性格。
②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结合,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表演课本剧,分析品味评价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想用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强化主人公朱老巩的正义性,激起群众的仇恨,划分明晰的阶级立场的革命意图。
教学难点:1、小组讨论朱老巩为了一口钟而死是否值得。
2、认识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及冀中农民朱老巩和地主冯兰池之间尖锐的矛盾。
教学方法:情景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体悟法教具准备:PPT课件、《中国小说欣赏》教材、课本剧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不但敬畏,而且难以捉摸。
古今中外,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胜数。
高考语文 2.4《聊斋志异》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4《聊斋志异》之《香玉》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3、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教学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
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五、《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聊斋自志》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课时安排:拟安排3课时:单元简介、《祖孙之间》共2课时,《家族的学堂》1课时《祖孙之间》教学设计目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欣赏小说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2、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著名学者吴福辉曾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的小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只有鲁迅的《阿Q正传》、张爱玲的《金锁记》、巴金的《家》和茅盾的《子夜》这四部作品是所有文科大学生全都看过的。
而在其中,100%的受访者认为《阿Q正传》是上流小说;各有一半的读者认为《金锁记》是上流和中流小说;认为《家》和《子夜》是上流和中流小说的读者比例都是20%和80%。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课件《中国小说欣赏选修》-2024鲜版
课件《中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介绍与背景•中国小说发展历程•经典小说作品欣赏•小说创作技巧探讨•当代优秀小说推荐与导读•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背景01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概述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供全国高中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
该套教材注重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在编排上采用“单元+专题”的形式,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中国小说欣赏选修》的选文范围广泛,包括古代、现代和当代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涵盖了历史、社会、人生等多个领域。
《中国小说欣赏选修》是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中的一门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小说经典作品,了解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该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多元化解读。
《中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背景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国小说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能够独立阅读和分析小说作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写作练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国小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02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这些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奇幻色彩。
神话传说古代小说与史传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著作中的故事和人物常常被小说化,如《史记》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史传文学古代小说还受到寓言故事的影响,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如《庄子》、《列子》等。
《中国小说欣赏》学法指导(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
《中国小说欣赏》学法指导(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 《中国小说欣赏》学法指导(人教版高一选修备课资料) 《中国小说欣赏》是“小说与戏剧”系列的一个选修模块,做好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学中国小说,重点应该放到指导学生阅读上。
阅读是上好学好本门课的根底。
阅读是源,没有阅读,本门课就是无源之水。
既然名为“小说欣赏”,那么欣赏的客体对象就是小说。
作为欣赏主体的读者,就要尽最大可能地熟悉、把握客体对象,也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多多阅读。
欣赏需要深入、拓展,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谈不上欣赏。
选修本门课,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小说,让学生修到一定的学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意识。
让他们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这也是本模块的责任所在。
但一味强调阅读,并不是本模块的宗旨和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在精神的愉悦中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
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行的,电子游戏、漫画等,虽然老师家长百般禁止,可是学生仍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关键就是有快感。
所以怎样使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体会到快感,体会到精神的享受,不仅靠教材,也要靠教师的引导。
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及其阅读成果,并且加以鼓励。
当然一定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也是要给予重视和表达的。
现在,精神专制的主题诠释痼疾随着文化精英的呐喊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根本肃清,取而代之的是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的实质是对“自我感悟”的肯定,解读的过程是自身运用已有的知识图式、生活经验对小说作品进行认识、审美和阐释。
多元解读颠覆了一元专制对学生思想的禁锢,肯定和鼓励多角度多层次思维,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自由精神。
但是,多元解读的弊端随着小说阅读教学实践的深化逐渐显现出来。
从纵向角度看,主题的阐释常常脱离文本的结构和形象体系。
主题的探讨应该以结构的分析、形象的完整为根底逐层递进,否那么,学生的解读就会自相矛盾,就会浅尝辄止,就会沉湎于解释的语言游戏之中,致使理性思维和自由精神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单元目标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应为单元学习的重点。
而学生用现代观念对小说的审视,以及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应为学习的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本单元为中国古代神鬼小说,选取了《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相同及不同。
1、《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
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
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
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
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这本教科书旨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中国古今小说的兴趣,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大致脉络,初步分辨不同时代、流派和风格的中国小说特征,养成鉴赏及批评的能力;借助细致的阅读,汲取艺术及思想养分,同时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获得某种写作技巧。
这本教科书共9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兼及小说体式。
分别是:历史与英雄、谈神说鬼寄幽怀、人情与世态、从士林到官场、家族的记忆、女性的声音、情系乡土、人在都市、烽火岁月。
每个单元包括选文、赏析、思考和链接四部分内容。
《中国小说欣赏》目录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2.《水浒传》李逵负荆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3.《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4.《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5.“三言”玉堂春6.《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7.《儒林外史》匡匡超人8.《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第五单元家族的记9.《家》祖孙之间10.《白鹿原》家族的学堂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12.《长恨歌》围炉夜话第七单元情系乡土13.《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节选)14.《平凡的世界》做客第八单元人在都市15.《子夜》吴老太爷进城16.《骆驼祥子》高妈第九单元烽火岁月17.《红旗谱》朱老巩护钟18.《红高粱》罗汉大爷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中国小说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个不同,我们才能把握本门课的性质、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将选修与必修两类课程衔接起来。
本门课的主要特征:一、阅读为主这是本门课的主要特点,包含多重要素。
1.重视阅读阅读是上好、学好本门课的基础。
阅读是源,没有阅读,本门课就是无源之水。
既然名为“小说欣赏”,那么欣赏的客体对象就是小说,作为欣赏主体的读者,就要尽最大可能地熟悉、把握客体对象,也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多多阅读。
欣赏需要深入、拓展,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谈不上欣赏。
2.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生有益的教诲。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现在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课业繁重,没有时间读书;电子游戏、非文字的漫画等的吸引,也使学生远离阅读活动。
长此下去,阅读不仅在时间上成了空白,在意识与兴趣上也成了空白。
选修本门课,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小说,让学生修到一定的学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意识。
让他们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这也是本门课的责任所在。
4.强调阅读快感一味强调阅读,并不是本门课的宗旨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在精神的愉悦中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
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行的,电子游戏、漫画等,虽然老师家长百般禁止,可是学生仍不屈不挠、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关键就是有快感。
所以怎样使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体会到快感,体会到精神的享受,不仅靠教材,也要靠教师的引导。
5.注重具体阅读本门课可以说因文解义,本身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因此无论是单元说明,还“赏析”“思考”“链接”,都是指向具体作品的解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中国小说,是本门课最大的目标。
而不是给他们一个小说史的概念,或是一个小说理论的阐释。
这一点,我们是反复强调的,也希望老师在教学中,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和教材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
6.与必修阅读的区别本门课虽然有选文,但是不同于必修课中的精读。
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某种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阔视野,鼓励他们全方位、大容量地阅读。
当然,这里所说的“开阔视野”,是需要契合同学们的阅读趣味的,是要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的,而不是以某种既定的模式或目标,限制甚至强迫学生进行某类的阅读活动。
限制性甚至强制性的阅读,是有悖本门课的宗旨和特点的。
7.目标是有创意地阅读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及其阅读成果,并且加以鼓励,当然一定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也是要给予重视和体现的。
其次是让学生能够使自己的阅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指量和质两方面。
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可能达不到量的目标,那就多在质上下功夫。
二、大致了解本门课重在阅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精神的快乐,所以,决定了它不是某类严密体系的集大成者,也不是某种认知规律或知识总结的载体,它是一个自由的、散漫的结构或曰范围,让学生在其中大致了解中国小说的模样。
因此,本门课的框架,如果非要说“框架”的话,有以下几个特点:1.归纳说“框架”,并不符合本门课的宗旨。
框架是人为的一种构建。
作为读物的小说,本身就有很强的趣味性,不待老师讲授,学生都可自行阅读。
非要给一个“框架”,既限制了教材,也束缚了老师与学生。
因此,本门课对所谓“框架”的理解,就是如何把学生(包括教师)在以往的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不同程度的感受,稍稍归拢,形成某种比较系统的印象。
其意义在于,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中学毕业后,很可能就此告别语文课程,或走上社会,或转而专攻理工医农等专门学科。
在此之前,了解一下中国小说的大致特征以及发展脉络,以备日后自修之用,不无好处。
因此,本门课只是对中国小说已经发生的现象,或曰存在,进行某种形式的归纳。
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像必修像那样,追求某种严密的体系。
2.类型既然是对中国小说存在的归纳,就需要有某种形式上的分类。
这样的分类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
前者呈现史的形态,如按时期划分;而后者呈现主题、流派和类型的形态。
本门课不追求体系的严密,因此在历时与共时之间不做严格的取舍。
按照宽泛的题材或主题类型进行划分,建构教材的结构。
严格说起来,本教材的类型定义是“漏洞百出”的,所以说“宽泛”,为的是避免定义上无谓的争论,因为本门课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小说,引导他们阅读中国小说,其他都是次要的。
所以,我们前四个单元的主题为历史与英雄(历史小说和英雄小说)、谈神说鬼寄幽怀(神怪小说)、人情与世态(社会世俗小说)、从士林到官场(知识分子与官僚小说),虽然呈现的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好像是历时的,但并不是说,中国现当代就没有此类型的小说,如刘震云的“官人”小说系列,就和“从士林到官场”中所言及的官僚小说有血缘关系。
反之,我们后五个单元都是现当代小说,但并不等于说,此种主题类型不存在于古代小说中。
“宽泛”的、“漏洞百出”的这样一个主题或题材类型的划分,对本门课的宗旨及其具体实现是适合的,是符合“课情”的,因此,不必探讨这样划分的绝对合理性和严密性了。
3.并不是史九个单元的内容,虽然前古后今,但并不是纵向的排列,并没有时间的顺序。
这一点要注意,不要为头一眼的印象所蒙蔽。
对此,有以下几点说明:①本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小说的“大致模样”,不是“中国小说简史”。
虽然前古后今,但并不是小说历史发展的真正形态。
所以当代的《长恨歌》在第六单元,而现代的《子夜》在第八单元。
②虽然单元说明表现此类型小说发展的脉络,但只是隐约呈现,并不做为历史线索,要求学生掌握。
更多的是为学生阅读方便,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设计的。
③经典性与可读性的平衡,始终是本门课考虑的首要因素。
因此,就类型来讲,教材主要提供最能代表此类型的小说,而不是看它在小说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
像《世说新语》、唐传奇等我们都没有选入。
4.不是为了对比①每个单元选两篇小说,并不是为了横向的对比。
②这两篇小说,其实是“宽泛”的类型划分中的“子类型”,当然,这也是一个不严密的说法。
我们更看重的是它的经典性。
比如第五单元中的《家》和《白鹿原》,虽然同是讲家族历史,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其文体本身,关注对小说的阅读,而不是它们的可比性。
当然,做进一步的探讨,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并不否定。
如第六单元《呼兰河传》和《长恨歌》,更是特色各异,还是多在文本的解读上下功夫,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比的题目也许较大较重,只能做为某种深层次的尝试。
5.有知识,但不讲体系我们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已学过不少小说,也了解了小说主题、三要素等基本知识。
必修课中有关小说的知识,可以说是成体系的。
但这不等于说,在本门课中,我们就要沿袭必修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内容中,教材包含了以前的相关知识,更多的是为了教学的方便,而不是刻意建构体系。
所以,在教学时,还是要以阅读为主,知识只是渗透其中。
作为学生阅读小说已有的积累与储备,直接运用于阅读中即可。
如《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人物刻画,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赏析,但重点不是系统地知识学习。
在教学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欣赏曹操这个人物,而不是利用曹操这个人物学习赏析人物的知识。
6.以点带面每个单元,我们只选取了两部小说,在此类型小说中,它们是经典的。
但并不等于说,除此之外的小说不值得我们去阅读、去赏析。
希望教师在教学时,以点带面,以这两部小说的阅读,带动对此类型的小说的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此类小说,进一步探究此类小说。
如乡土小说,我们可以阅读鲁迅为代表的现代乡土小说,也可以阅读当代作家个性迥异的乡土小说如刘绍棠的小说等。
还可以视野放宽些,比如莫言以家乡山东高密为题材的小说,也可以归到乡土小说的行列。
这样的阅读面就宽泛得多了。
7.衔接作为选修课,本书要与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相衔接。
①学生无论是在课本和课外读本中,还是在自由阅读中,已经读过不少中国小说。
选修本门课,除了本教材所选的小说外,也要把已有的阅读积累纳入“中国小说”的整体“框架”下,认真阅读、品味、思考这些作品。
②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已经学习过许多小说,其中很多是名家名篇,因此本门课不再重复过去学过的内容,尽量给学生全新的内容,以便调动和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如鲁迅的小说十分精彩,可语文课本多有选录,这里就不再选了,但是并不等于说,在阅读扩展中也不选择鲁迅的小说。
③选文基本上是长篇小说的片段。
在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和自读课本中,也有过这些长篇小说的片段,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家》《呼兰河传》等。
这些教学资源和阅读经验不要浪费,应该积极利用、沟通、衔接起来。
④学过的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小说,短篇小说居多,即使是中长篇小说节选,在内容上基本可以单独成故事。
这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教学。
而本教材,基本上是中长篇节选,而且故事、人物往往要靠全书的背景来支撑,才能更好地理解,如《长恨歌》中哪些悠闲的人们,必须靠没有在节选片段中交待的时代背景,才能让学生明白人物生活的实质;而《红旗谱》所选的片段只是小说的开始,如火如荼的社会生活画卷才刚刚揭开一角。
这样的安排更多的是为了阅读的需要,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建构。
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内涵是有区别的,但也是有联系和衔接的,没有必修课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就没有选修阅读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