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口和香港港口的SWOT分析与建议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探讨了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对策。
在SWOT分析中发现,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包括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物流配套服务;劣势则表现在运输成本高和港口运营压力大。
机会方面,上海港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合作,而挑战则在于竞争激烈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加。
为此,建议上海港应加强创新能力,提高运输效率,推动绿色环保发展。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预计能够提升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地位。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在应对挑战的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关键词】上海港、集装箱运输、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对策建议、预期效果、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海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集装箱运输一直是其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上海港的集装箱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环境的变化,上海港集装箱运输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在全球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先进的设施和高效的服务水平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货运公司的选择。
上海港所在的上海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为集装箱运输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也存在一些劣势,例如港口设施供给不足、运输成本高昂等问题。
随着国际贸易规则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上海港集装箱运输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法对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进行基于SWOT分析的探讨,深入分析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旨在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帮助上海港集装箱运输行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提升其在全球航运业的竞争力。
港口行业分析报告
港口行业分析报告港口行业是指以港口为主要生产要素,进行物流运输、货物储存和转换等相关业务的产业,其涉及到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使得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港口行业进行分析报告,内容包含以下方面:一、定义港口行业是指各种类型港口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包括海港、江港、河港、湖港等。
港口作为物流运输的枢纽节点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分类特点港口行业根据其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海港、江港、河港、湖港和专用港。
根据功能又可以分为进出口贸易港、内河航运港、渔业港以及石油化工港等。
总的来说,港口具有以下特点:1. 港口作为物流的枢纽节点,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2. 港口服务于各种类型的船只,具有较高的运输能力;3. 港口作为海关的重要关口,具有严格的管理要求;4. 港口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网络服务能力;5. 港口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压力。
三、产业链港口产业链分为港口物流服务、港口工程建设、港口物资配送和港口信息化四个环节。
1. 港口物流服务:作为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港口物流服务主要包括海运、码头作业、货运代理、报关、仓储和物流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2. 港口工程建设:港口工程建设是指港口码头的设计、建设和改扩建等工程。
港口工程建设涉及到港口的生产要素,如设备购置、设施建设、路网建设和码头设置等。
3. 港口物资配送:港口物流设施和中介服务优势的整合,使得港口成为物资集散地。
港口物资配送主要包括燃料、矿石、化工品、建材、粮食和布料等系列物资的配送。
4. 港口信息化:港口信息化直接关系到港口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是港口现代化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信息化包括港口自主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等项目。
四、发展历程中国港口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速,其中尤以1980年代以来“兴港”为主、1990年代以来“调结构”为主的两个阶段最为明显。
上海港、新加坡港及香港港对比分析
上海港、新加坡港及香港港对比分析作者:秦青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6期【摘要】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在不断拓宽,同时也在现代物流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上海港、新加坡港、香港港三大港口更是凭借其优势走在了全球港口的前列。
为了比较三大港口的差异,本文根据近五年来这三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统计数据,分析各港口近五年的增幅及发展趋势,分别在地理环境、经济腹地,功能和性质这三个方面阐述和比较了这三大港口的优势。
【关键词】港口对比货物吞吐量地理环境0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成为衡量各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指标[1]。
作为集装箱进出口的重要基地港口也成为各国重点建设的对象。
名列全球前三名的上海港、香港及新加坡港[2]能取得成功有着相同点也有差异。
深入分析比较这三大港口,对各港口以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货物吞吐量分析由图1可以看到,2010到2014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01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持续高增长,增幅在11%~12%之间,并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
新加坡港货物吞吐量也一直增长,增幅在1%~5%之间,增幅相比上海港比较小。
位于世界第三的香港港货物吞吐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幅在-2%~7%之间。
这是由于香港周边中国大陆港口的激烈竞争,导致香港港货物业务增长缓慢。
三大港口能登上全球港口前三名,说明其竞争力相对于世界其他的港口来说很强,这与其自身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2.地理环境2.1上海港上海港作为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依江临海,处于长江的入海口,是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
全国31 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
上海港周边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并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
2.2新加坡港新加坡港被誉为全球的航运中心、国际枢纽港、世界最大的转运中心,在全球航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策略4100字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策略4100字为提出有利于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利用SWOT分析上海港港口在信息化战略中的优、劣势及机遇和威胁,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条件,借鉴世界各大港口的竞争激励机制、电商和物流的快速发展经验,提出上海港的港口信息化发展应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在未来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上,应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港口信息化;SWOT分析法;增长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长江三角洲地区致力于构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对上海口岸发展理念、现代化建设等提出了更多要求。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将生产要素优化重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实力和经济效益的方法,这也适用于港口信息化发展。
在港口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需要优化的发展策略。
1 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上海港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是我国沿海岸线的中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港开始了转型发展,利用自身交通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国际大环境条件,开启了集装箱运输的转型大门。
上海港引进国外先进电气设备,对部分码头泊位进行改造,建立一系列现代化码头,开启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随着“十二五”计划的推进,口岸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已获得一定的成果:构建大通关平台,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制定标准的制度,推进了规范化发展;运用技术创新,提升了信息现代化能力;信息与实际业务相结合,优化港口生产调度系统;综合信息化研究取得突破,使科学监管决策初步实现一体化。
2 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2.1 外部机遇2.1.1 国内外经济上行发展,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014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开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预测显示,2015年世界的经济运行会更好。
678世界第一的上海港口,存在哪些劣势2024.8.15
678世界第一的上海港口,存在哪些劣势上海港作为世界集装箱吞吐数量第一大港,优势明显,然而,没有完美的事物,那么还有哪些劣势呢?1. 自然条件限制:上海港自然条件并不优越,存在淤积严重和水深不够的问题,这会限制大型船舶的通行,需要持续进行疏浚等维护工作。
2. 市场竞争压力: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来自其他国际大港的激烈竞争,如新加坡港、鹿特丹港等,这些港口在服务质量、效率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可能会分流部分货源和航线。
3. 运营成本较高:作为国际化大港,其运营和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包括人力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这可能对港口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4. 土地资源紧张:上海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土地资源相对紧张,港口的进一步扩张和发展可能受到土地资源紧张的限制。
5. 环境压力:港口的运营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噪音、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6. 航线拥堵:在货运繁忙时期,可能会出现航线拥堵的情况,导致船舶等待时间延长,影响物流效率。
1/ 2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劣势并非是全面和绝对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不同的视角、时期和具体业务而有所差异,在实际评估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自身最重视的首要因素。
然而,上海港也在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来抹平这些劣势,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加强合作等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上海港的优势非常突出,比如强大的经济腹地、完善的物流体系、优惠的政策支持等等方面,让其在国际航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此,对一个港口的评价是复杂的,其劣势也会随着时间和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重要性。
上海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挑战。
让你我来,共同见证上海港的辉煌时刻。
2/ 2。
上海港口和香港港口的SWOT分析与建议
上海港口和香港港口的SWOT分析与建议1上海港1.1上海港简介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
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
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
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
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1.2上海港现状2005年至2009年初,上海港吞吐量分别为:200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4.43亿吨,比2004年增长16.7%,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808万TEU。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亿吨。
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
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外贸进口1.1亿吨。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继续位居第三。
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
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6亿吨,比上年增长4.2%,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15万标准箱,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跃居世界第二,明年有望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的推进,上海港作为国内第一大港,其港口物流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进程中,既存在机遇又存在挑战。
本文对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运用BCG矩阵分析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
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港口物流;上海港;BCG模型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心,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叉点,背靠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经济区和长江沿线腹地,拥有包括洋山深水港区在内的集装箱泊位42个,万吨以上的泊位82个,全球最大的20家船运公司全部进驻上海,航线涵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在我国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海进出口物资总量的60%和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物资的99%都通过上海港。
此外,上海港还承担了总吞吐量中30%以上的国内中转货物。
近年来,为了把上海建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其中港口物流的发展是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优势分析1.腹地广阔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其地区腹地经济的发展对上海港发展的支撑力度最大,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GDP总值达到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4%,进出口总量占全国的37.26%。
与此同时,长江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内陆大河。
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7.95亿吨,是2000年的l.65倍;2006年已达9.9亿吨,为上海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实施长江发展战略,近年来,长江流域不少省市从上海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量持续增长(见图1)。
其中,湖北省从上海口岸出口的货物总量中,集装箱量比重约占本省出口的98%;江西省通过上海水运中转的集装箱总量,占本省口岸集装箱总运量的97%;湖南省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的集装箱量约占全省总量的40%;安徽省通过长江从上海进出口的货物占全省进出口货物的25%。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竞争战略分析上海港务局团委黄瑞玲1 港口物流产业的地位与特点1.1 物流的概念及其发展1.1.1 物流的概念物流一词,译自英文LOGISTICS,最早出现在美国。
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当时的物流是指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原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战争活动中。
那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的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
1956年,日本派团考察美国的流通技术,引进物流概念,借用汉字译为“物流”,我国直接引作汉译外来词。
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完整的物流定义,但较为普遍认可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一个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理、货物拣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的活动。
物流就是这些本来各自独立但又有某种联系的相关活动的集成,物流在企业生产领域、供应领域和产品销售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盈利、推动了企业经营的价值,物流被成为“第三利润源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1.2 物流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进行的物流活动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物流活动的低效率和高额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制约因素,并被视为“经济的黑暗大陆”。
从50年代到70年代,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资管理和产品分销,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注重和强化对物流活动的科学管理,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港口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SWOT分析
定 的 范 围 内获 得 最 佳 秩 序 。
标 准体 系是 “ 一定范 围内标准按其 内在联 系形成 的科 学
的 有机 整 体 ” 。
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港 口规划建设 中,根据不 同地 区的经济 发展 状况及特
点 , 区域 内港 口现 状 及 港 口问运 输 关 系 和 主 要 货 类 运输 的 经 济 合 理 性 ,将 全 国沿 海 港 口划 分 为 环 渤海 、 长 江 三 角 洲 、 东
略 原 准 则 , 我 国港 口企 业 安 全 标 准 化 体 系 , 行 S OT分 对 进 W 析。
1 .优 势 ( t nt Sr g e h)
的部署规 划 ,如道 路运 输、经济腹地建设、临近港 口功能调 配等 问题 ,则随着 日益增长的港 口吞吐量而逐渐显现 出来 。
收 稿 日期 :2 1 — — 5 0 2 01 1
发展不利的因素。
( )认 识 不 足 :有 的 部 分 港 口企 业认 识 不足 ,不主 动 推 1 动 港 口企 业 安 全 标 准 化 建 设 ;国 家各 级 安 全 生 产 监 督 管 理 部
( S 与 _1 T 匹 配 ) S、 2 r 、
业 务
( T. 配 ) W 与 、T 匹
级企业 的达标评审管理 ,省 级交通运 输主管部 门和长江航务
管 理 局 负 责 二 级 、 三 级 企 业 的达 标 评 审管 理 。 ( )工 作 目标 明 确 : 业 安全 管 理 水 平 明显 提 升 ; 类 3 企 各 事 故 明显 下 降 ;推 进 企 业全 面达 标 。从 而 使 得 港 口企 业 全 面 开 展 安全 生产 标 准 化 建 设 工 作 ,实 现 企 业 安 全 管 理 标 准 化 、
上海港的SWOT分析知识讲解
上海港“SWOT”分析上海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长江的“T”型交汇处,是南北海运的要冲,江海联运的枢纽,同时又背靠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
国家一系列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以及上海市完善的金融、贸易、信息等服务功能所形成的支撑作用为上海集装箱港口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促进和保障作用。
另外,港口法的颁布,深水港、保税港政策出台,上海物流园区的兴建都给上海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但上海港港区分散,码头与铁路线分离,海铁联运发展受到限制。
由于偏离国际航运主干线,很少成为美西和欧洲两大航线的首抵港和末离港,国际中转劣势明显。
同时,周边诸多国际大港的兴建扩容以及船公司的经营联盟化都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得知,上海港应该和周边港口积极开展合作,应用集群效应,提高港口群整体竞争力。
上海集装箱港SWOT分析矩阵港口合作的主要形式1.组建港口行业协会港口企业可以通过共同组建或参与区域性行业协会组织实现彼此间的非正式合作,对区域内港口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协会制定行业公约,确定共同遵守的揽货、收费、价格,制止和制裁不正当和不公平竞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2.实施战略联盟计划总结国内外港口企业的成功案例,主要有以下联盟形式:技术型联盟,即共享最新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共享科技开发成果,互相培训人才等;市场营销联盟,即为了某个共同的营销目标而合作;地区经济发展型联盟,即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竞争对手而结盟。
根据联盟发起人的不同还可分为政府行为联盟和企业行为联盟。
3.采取多种形式股份合作从持有股权的多少划分,包括控股合作和持股合作。
从资本合作的形态看,有资产合作、资金合作和经营权合作。
资产合作是指港口将土地岸线、码头基础设施等化作资金投入合作。
资金合作在港口一般都伴有资金和资产合作的混合成分。
经营权合作是指将码头租给合资公司经营,这样,港方除获得股比分红外,还能获得一份租金收入。
港口物流的现状及发展——上海港
摘要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而物流在不仅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国家港口发展战略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正是运用AHP分析方法以及SWOT 分析方法对我国港口的物流建设进行分析,明确其优势和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上海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海港物流中心 AHP分析法 SWOT分析法综合竞争力目录摘要 (I)第一章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分类 (1)一、港口的定义与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 (1)二、港口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1)1.2.1地主型港口物流中心 (1)1.2.2合资型港口物流中心 (2)1.2.3独立型港口物流中心 (2)1.2.4联合型港口物流中心 (3)第二章我国港口现状 (4)一、AHP 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4)二、上海港的SWOT分析 (6)2.2.1优势(strengh) (6)2 .2.2劣势(weakness) (7)2.2.3机会(opportunity) (7)2.2.4威胁(threat) (8)2.2.5 上海港物流建设SWOT 战略分析 (9)第三章改善上海港现状的措施 (10)3.2.1 加强上海市在陆上运输上配套设施的建设 (10)3.2.2 强化国际物流方面的政策规范和引导 (10)3.2.3 完善上海市国际物流管理运行机制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分类一、港口的定义与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欧洲海港组织对港口的定义为:港口是由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及相应设备,从事接卸船舶,存储货物的区域,同时包括与海运相关贸易企业的活动。
我国港口法定义港口为: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仓储等功能,由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全面繁荣,导致了原材料和产品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国际物流业得以迅速发展。
新形势下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SWOT分析
新形势下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SWOT分析0 前言近年来,政府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内河水运发展。
国家层面上,国务院陆续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和《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节能减耗、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交通运输部先后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地方层面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本市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
根据交通运输部“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的总体思路,内河水运是上海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辐射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方式。
集装箱运输被称为20世纪“运输革命”,不仅促进了运输生产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更实现了货物“门到门”运输,有利于组织多式联运,便于甩挂运输,是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形式;而内河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污染少等优势。
因此,内河集装箱运输作为集装箱大港至关重要的集疏运方式,能有效提高水路与公路、铁路的中转效率,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具有绿色环保性,有利于减轻集装箱道路运输带给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压力,同时提升内河水运地位,促进内河水运结构调整。
新形势下,内河集装箱运输有望带来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为更好地发挥上海内河水运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体现内河水运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打造连接江浙的“水上高速公路”。
集装箱内河运输发展有利于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促进水水中转,缓解陆路交通压力,进而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对策探究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对策探究作者:李晨曦来源:《物流科技》2014年第01期摘要:港口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找到适合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是港口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文章采用SWOT的方法对上海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目前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对以后如何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海港;港口物流;SWOT分析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1 港口的概念及与物流的关系1.1 港口的概念港口法中将港口定义为:“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1]。
港口一般包括水域、陆域、港口工程建筑、港口物流装备与配套设施、港口管理与装卸生产组织机构。
1.2 港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港口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992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将港口按其功能发展划分为三代。
目前,已向第四代港口发展。
如图1所示:目前,第三代港口仍是世界港口中的发展主流,上海港也属于第三代港口的范畴。
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理事会曾在2002年对第三代港口模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港口正在向第四代发展[2]。
具体演变过程如表1所示。
1.3 港口与物流的关系港口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它是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港口和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物流的兴起为港口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港口在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港口的内涵和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拓展。
在过去,港口只是装卸货物的转运地。
而现在港口已经成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
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港口在国际竞争力中地位。
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借助港口物流和各种相关产业的区域优势。
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上海港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一直以来都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枢纽。
下面将对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1.世界繁忙港口之一:上海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一,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
尤其是在中国的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下,上海港逐渐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
2.多元化服务业:上海港物流发展不仅仅是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还涵盖了更广泛的物流服务业。
上海港不仅开展货物装卸、存储、运输等基础物流业务,还聚集了大量的现代物流企业,提供海关报关、保税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综合服务。
多元化服务业不仅提升了港口的附加值,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3.高效快速的集装箱运输:上海港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它通过建设现代化港口设施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高效率和高质量的集装箱运输服务。
上海港实行24小时全天候作业,提供快速、及时的货物流通通道。
此外,上海港通过推行电子海关、智能物流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质量。
二、面临的挑战1.港口竞争加剧: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全球港口竞争日益激烈。
上海港需要应对来自其他国内外港口的竞争,提升自身的吞吐量和服务品质。
2.城市空间限制:上海港位于黄浦江口,面临城市空间有限的问题。
随着上海市的快速发展,港口周边已经注入了大量的商业和居民区,导致上海港扩张和发展遇到了空间限制。
3.相关配套设施不足:与港口物流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也面临一定的短板。
包括道路、铁路、堆场、仓库等基础设施的不足和落后,制约了港口物流的高效运行。
三、对策研究1.提升竞争力:上海港应继续提升服务品质,加大吞吐量提升和设施更新投入,提高港口贸易的便利程度。
同时,加强港口与航运公司、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物流网络,扩大物流服务范围,与其他港口形成竞争优势。
2.增加港口空间:上海港可以通过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积极争取用地资源,扩大港口区域。
上海港集装箱码头未来10年发展之瓶颈及对策
上海港集装箱码头未来10年发展之瓶颈及对策作者:金健来源:《集装箱化》2011年第06期上海港集装箱业务近10年来呈现跳跃式发展,集装箱吞吐量从2000年的逾400万TEU 增长到2010年的2 905万TEU,超过新加坡港跃居世界第一。
未来1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业务是否仍能保持这种突飞猛进的势头值得深思。
本文主要围绕环境、人力、能源等方面来探讨上海港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瓶颈问题,旨在为上海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乃至全国集装箱港口发展提供借鉴。
1铁路集疏运体系不完善上海港历史悠久,因地处长江口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长江沿岸的货源对上海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支持作用。
2010年,上海港的长江内支线集装箱吞吐量占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的21%以上。
未来10年,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势必产生更大的货物进出口需求;因此,长江黄金水道将对上海港的发展持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上海港尚未形成成熟的海铁联运口岸环境和完善的海铁联运业务操作模式。
随着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今后几年里上海港铁路集疏运体系不完善所导致的发展障碍必将显现出来。
举例来说,2000年以前,由于陆路交通十分不便,温州出口货物往往通过水路运至上海港,视上海港的班期情况等待出口,流程复杂且耗时、耗力;浙江省高速公路大发展以后,省内各地之间的陆运时间最长不超过4 h,温州货物不再通过沿海支线运至上海港出口,而直接通过公路运至宁波港出口。
这反映了过去10年里高速公路大发展带来的物流模式及经济腹地的变化。
那么今后10年会不会进入铁路大发展时代,并引发港口物流的新流向及经济腹地的进一步扩大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可以预见,未来铁路将在进出口货物的集疏运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铁路未在货运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铁路运能尚不能满足客运需求。
截至2010年底,我国铁路营运里程约9.1万km,以13亿人口计,人均仅7 cm。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拉动内陆经济发展,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上海港的SWOT分析
上海港“SWOT”分析上海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长江的“T”型交汇处,是南北海运的要冲,江海联运的枢纽,同时又背靠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
国家一系列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以及上海市完善的金融、贸易、信息等服务功能所形成的支撑作用为上海集装箱港口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促进和保障作用。
另外,港口法的颁布,深水港、保税港政策出台,上海物流园区的兴建都给上海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但上海港港区分散,码头与铁路线分离,海铁联运发展受到限制。
由于偏离国际航运主干线,很少成为美西和欧洲两大航线的首抵港和末离港,国际中转劣势明显。
同时,周边诸多国际大港的兴建扩容以及船公司的经营联盟化都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得知,上海港应该和周边港口积极开展合作,应用集群效应,提高港口群整体竞争力。
上海集装箱港SWOT分析矩阵港口合作的主要形式1.组建港口行业协会港口企业可以通过共同组建或参与区域性行业协会组织实现彼此间的非正式合作,对区域内港口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协会制定行业公约,确定共同遵守的揽货、收费、价格,制止和制裁不正当和不公平竞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2.实施战略联盟计划总结国内外港口企业的成功案例,主要有以下联盟形式:技术型联盟,即共享最新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共享科技开发成果,互相培训人才等;市场营销联盟,即为了某个共同的营销目标而合作;地区经济发展型联盟,即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竞争对手而结盟。
根据联盟发起人的不同还可分为政府行为联盟和企业行为联盟。
3.采取多种形式股份合作从持有股权的多少划分,包括控股合作和持股合作。
从资本合作的形态看,有资产合作、资金合作和经营权合作。
资产合作是指港口将土地岸线、码头基础设施等化作资金投入合作。
资金合作在港口一般都伴有资金和资产合作的混合成分。
经营权合作是指将码头租给合资公司经营,这样,港方除获得股比分红外,还能获得一份租金收入。
上海港口现状
一、上海港物流的发展现状上海港作为中国港口的代表和领头羊在综合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运输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散地,聚集内陆运输,水路等大量的货物;同时它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汇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和服务信息。
从上海港及周边港口发展的趋势来看,进出口货物约有50%的增加值来源于其物流产业。
港口周边已成为包括炼油、化工、电子、机械汽车、服装纺织、食品、家电乃至IT 等产品的制造、加工、装配的重要基地。
1、上海港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从层次上看,上海港的直接腹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中国经济最达的地区,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港的第一间接腹地是长江流域(不包括长江三角洲),它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及重庆直辖市,以及江苏、浙江的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生成的集装箱进出口大多会经上海港中转。
上海港的第二间接腹地(或潜在腹地)是其他沿海省份,包括北面山东省的青岛、江苏的连云港(其腹地要大于江苏省),南面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港的进出的远洋集装箱。
腹地总人口超过4亿,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港口都无法比拟的。
2、上海港设施齐全,集装箱运输业基础较好至2007 年,上海港拥有各类装卸机械3084 台,其中集装箱桥吊170 台,运输船舶7 艘,各类港作船舶338 艘,上海共有集装箱中转站、堆场59 个,总面积169 万平方米,能满足集装箱集散、拆并及其他增值服务的需要。
上海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202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1 个,码头线总延长为91.6 公里,吞吐能力25352 万吨,集装箱专用泊位42个,码头线延长91600 米,07 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615 万标准箱。
上海内河港口拥有各类码头泊位2100 多个,最大设计靠泊能力为2000 吨级。
3、上海港集疏运条件优越,航运市场发达上海港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是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中转货物运输最为便捷、总运输成本最低的港口。
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上海港是中国重要的海上门户和国际航运中心,连通着世界各大洲,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贸易的增加,上海港港口物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就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首先,上海港港口物流体系已初具规模和完善,包括港口基础设施、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和物流公司等多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上海港目前已建设有多个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库,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大型船舶和集装箱的运输需求。
其次,上海港区域物流网络不断完善,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产业链逐渐形成。
上海港区域内有大量的专业物流企业和配套服务供应商,提供全球货物集散和物流配送服务。
然而,上海港港口物流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港口物流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目前上海港港口虽然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装卸作业,但仍面临物流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和多式联运的协同问题,导致物流过程中存在接口不通畅、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了物流效率。
其次,上海港港口物流运营成本较高。
包括港口设施建设、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的薪酬等成本在内,导致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
三、上海港港口物流的对策研究为了提升上海港港口物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各物流环节的信息互通共享,提高物流环节的协同效率。
同时,应积极引进新一代物流技术和设备,提高装卸作业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物流操作成本。
其次,推进港口物流与内陆物流的多式联运。
通过建设统一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港口物流和内陆物流的衔接,提高物流链条的协同效率。
此外,可以在关键节点上建设物流基地,实现集散和转运功能,提高物流效率。
再次,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
上海港港口物流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需要多方合作来推动其发展。
与港口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商等相关方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制定物流政策和规划,并开展联合研发和市场拓展,以增强整个物流产业的竞争力。
上海发展港口物流的SWOT分析
上海发展港口物流的SWOT分析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国政府紧急应对,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
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
然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回暖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刺激政策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将会逐渐显现出来。
这里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后危机时代”上海港口物流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症结所在,以实现其更好的发展。
标签:上海港口物流SWOT分析一、前言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国政府紧急应对,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
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
然而欧债危机的欲演欲烈,以及美国债务问题、疲软的经济增长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让世界经济仍充满了变数。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使得其让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自然灾害的影响更让其经济雪上加霜。
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危机初期的阵痛之后,迅速地转变颓势,呈现强劲复苏,2010年“金砖四国”GDP 总量已占到全球GDP总量的17%~18%,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加快,全球经济增长的格局将发生重大的调整。
然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回暖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刺激政策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将会逐渐显现出来。
对中国来说,如何平衡持续高企的通胀压力和经济的增长势头是一个难题,同时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都在考验着国人的智慧。
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的桥头堡,最先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迅速恢复增长势头,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过渡和发展。
上海港依托上海经济的发展和辽阔的腹地支撑,克服了危机初期的困难,在2010年超过新加坡港,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同时港口物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上海港口物流如何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实现自身的不断成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这里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后危机时代”上海港口物流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症结所在,以实现其更好的发展。
上海市黄浦江附近港口分析要点
上海市黄浦江附近港口分析要点论文题目:上海市黄浦江附近港口分析姓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摘要:航运对推动上海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随着上海工业的搬迁和世博会的建设,黄浦江上的港口也进行了部分的搬迁,来适应上海快速的社会发展。
关键词:黄浦江港口工业生态引言:上海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航运对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没有航运就没有上海。
和上海航运血脉相关的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对推动上海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浦江船舶、码头等企业欣欣向荣,其快速发展对上海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起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适应“九五”计划了,上海的工业发展也随之做了一定的搬迁,形成中心城区与郊区有机联系的五个圈层。
而且随着世博会的胜利开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部分码头也向着长江口迁移,为黄浦江江水减少污染,还上海一个干净的母亲河。
一、全国沿海港口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区域内港口现状及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强化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
1.1 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我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1.2 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包括泉州、莆田、漳州等港口组成,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
1.3 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组成。
该地区港口群依托香港经济、贸易、金融、信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港为主,相应发展汕尾、惠州、虎门、茂名、阳江等港口,服务于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加强广东省和内陆地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港口和香港港口的SWOT分析与建议1上海港1.1上海港简介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
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
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
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
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1.2上海港现状2005年至2009年初,上海港吞吐量分别为:200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4.43亿吨,比2004年增长16.7%,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808万TEU。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亿吨。
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
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外贸进口1.1亿吨。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继续位居第三。
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
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6亿吨,比上年增长4.2%,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15万标准箱,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跃居世界第二,明年有望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这里,通达北美、欧洲、地中海、波斯湾、红海、非洲、大洋洲等世界12大航区,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往来,吸引了国内外65家船公司加盟国际班轮航班营运,平均每月开出的国际国内航班达2182班,其中国际航班达1009班。
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82亿吨,同比增长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0.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1%,货物吞吐量完成3.68亿吨,同比增长4.5%;外贸吞吐量完成2.55亿吨,同比增长9%;其中外贸进口完成1.2亿吨,外贸出口完成1.3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9.6%和8.5%,仍位列世界第2。
而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再次突破1500万标箱,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2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4.7%,水水中转比重达到50%。
上海港全年引领各类中外船舶6.19艘次,同比增加2,100艘次。
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海港集装箱货轮出入境数、集装箱吞吐量与2007年相比都略有下降。
2008年,外高桥口岸共办理出入境船舶1.727万艘次、出入境人员24.3万人次,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滑3%和7%。
这也是外高桥港区集装箱货轮出入境数、出入境人员、集装箱吞吐量在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数据下滑。
专家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已通过贸易扩散至航运市场。
为降低成本,不少航运公司采取了减少航线运力、船舶减速等多种手段,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009年1月份,上海港货物吞吐量3861.8万吨,同比减少19.2%。
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3358.8万吨,同比减少19.8%,内河货物吞吐量503万吨,同比减少15.0%;全港外贸货物吞吐量1596.4万吨,同比减少28.8%,内贸货物吞吐量2265.4万吨,同比减少10.8%。
全港集装箱吞吐量190.1万标准箱,同比减少19.3% 。
2月份,上海港货物吞吐量3547.5万吨,同比减少13.9%。
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3053.90万吨,同比减少19.23%,内河货物吞吐量493.60万吨,同比增加45.52%;全港外贸货物吞吐量1475.20万吨,同比减少21.22%,内贸货物吞吐量2072.30万吨,同比减少7.80%。
2月份,全港集装箱吞吐量152.80万标准箱,同比减少17.72%;国际出口航线46.20万标准箱,同比减少29.79%,国际进口航线71.40万标准箱,同比减少1.65%上海港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世界上第三大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方向。
现阶段的运作如下:1)加快深水港的建设,投巨资发展集装箱码头;2)逐步完善集疏运系统,并开始规划内河集疏运网络。
3)完成列EDI中心的整合,提出“大通关”工程,改善港口软环境服务;4)加快外高桥物流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发货物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新的服务领域,使港区的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
1.3 上海港口物流产业的SWOT分析1.3.1 内部优势(Strength)1.3.1.1区位优越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居南北海岸线的中心,扼长江入海口。
上海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海港,正在筹建集装箱深水港区。
上海地处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对内通过水路可辐射到长江流域,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华东地区甚至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整个中国大陆,要求担起物资商品大进、大出的艰巨任务;对外辐射现正向新经济过渡的日本、韩国和欧洲、北美,有接纳产业升级、梯度的转移的诸多机遇。
对内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路要冲。
是世界各港联系中国大陆的最佳门户。
1.3.1.2 航线众多,航班密集目前,上海港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业务,从上海港始发的51条国际定期班轮航线,直达北美、欧洲、澳洲、波斯湾、非洲、地中海以及东南亚和东北亚等地。
上海港有50家班轮公司开辟了98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每月共发航班475个,覆盖面已遍及世界各地。
从航班密度看,目前上海港的集装箱航班数占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的75%,是目前大陆唯一在全球12个航区中都有航班的港口。
其对应港口有110个,占全国航班覆盖港口的77.5%,其中有43港都只对上海1个中国大陆港口有航班。
腹地内的箱源从上海中转可以选择最经济的班轮,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港。
1.3.1.3 港口实施齐全,集装箱运输业基础较好上海港拥有各类装卸机械3084台,其中集装箱桥吊22台,运输船舶7艘,各类港作船舶338艘,上海共有集装箱中转站、堆场59个,总面积169万平方米,能满足集装箱集散、拆并及其他增值服务的需要。
上海港现有集装箱泊位21个,吞吐能力约685万TEU,新建外高桥三期工程和四期工程,可形成约300万TEU的吞吐能力,可基本满足上海港1500万TEU吞吐量的需求。
1.3.2内部劣势(Weakness)1.3.2.1通海航道水深有所改善,但仍不适应大型船舶进出港口的需要随着船舶大型化的步伐继续加快,新世纪初的10年里,不超过5000TEU、吃水在14米以上的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将成为世界航贸界的主型船舶,而且10000TEU以上,吃水在15米至18米的超级特大型集装箱船也有将投人设计和营运。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7月完工使用,上海港航运条件将有所改善。
但是,长江口通海航道疏浚后达到维持水深-8.5米,加上潮差,乘潮也只能接纳吃水11米的船舶,仍不能满足大型集装箱船舶全天候进出港的需要。
1.3.2.2 港区后方堆场功能单一,能够从事物流的较少。
开展港口物流活动,需要后方堆场的配合,从事仓储、运输、配送以及信息服务等业务,单上海港目前的堆场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以运输和堆存为主,在现代化仓库的管理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对于提供物流的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更加匮乏,不具备开展物流的条件。
1.3.2.3 物流信息网络。
上海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单项作业的信息化上,码头、堆场内部实现了联网,日常办公和作业的但正在内部流转,但对于物流链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比较缺乏,缺少货物跟踪、条码应用、存货控制等方面系统化、网络化软件的开发应用,开展物流的信息网络有待进一步建设。
1.3.2.4物流管理和开发还处于较低水平。
港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1.3.3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1.3.3.1经济一体化为航运业和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1) 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带来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蓬勃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一个主要特征,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全球经济一体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五十年代初的国际贸易额占GNP的比例仅10%左右,到八十年代末上升到近30%,2000年上升到40%左右,2010年将上升到50%。
由于国际货物贸易量的90%以上是通过航运业来完成的。
因此,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航运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航运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从航运总体容量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必将引起国际贸易派生的国际航运容量日益提高。
2) 集装箱航运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目前全世界 4.5万家跨国公司的投资、生产、经营和其它活动已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拥有世界生产总值40%以上、贸易总值50%以上和海外投资额90%以上的份额,并主宰着航运业的发展。
这一方面导致了从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长距离运输各种初级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入大量半成品原料,进行制造和装配然后再出口,从而引起批量小、价值高、运货期短、可靠性要求高、适合于集装箱运输的货物需求的增加。
据统计,集装箱货物运量在整个海运贸易中的比重,已从六十年代的12%-14%,上升到目前的23%左右;从价值上讲,则高达80%。
同时,集装箱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7%-5.5%之间。
在航运业发展的这种大背景下,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也连续10年以年均28.5%的速度突飞猛进的发展,预计2001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可达650万标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