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的认识》常见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元、角、分的认识及其关系》知识点讲解突破练习
元、角、分的认识及其关系知识精讲1.人民币的认识购物时需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名称,简写为“RMB”。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辅助单位有角、分。
2.人民币的分类及常见面额按制作材质分类,人民币可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
纸币的常见面额有以下几种。
硬币的常见面额有以下几种。
3.元、角、分的单位换算元、角、分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1元=10角,1角=10分。
可利用下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0 ×10÷ 10 ÷ 10相邻单位的人民币换算:将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进率10,如5元=(5×10)角=(50)角;将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10,如20分=(20÷10)角=(2)角。
名师点睛1.人民币的辨认方法对于相同材质的人民币,可以通过大小(轻重)、颜色、正背面主要图案、数字、文字等方面进行辨认。
以5元纸币为例,五元纸币的主色调是淡紫色,正面主图案是毛主席头像,背面主图案是山东省泰山风景区,正面和背面都印有数字5,在正面标有汉字“伍圆”(即五元)。
5元纸币正面和背面2.不同面额人民币的兑换方法(1)通过颜色、图案、面额数字等途径辨认人民币的金额;(2)掌握元、角、分的关系:1元=10 角、1角=10 分;(3)兑换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只要最终的面额相等即可。
如1元可以兑换10张1角,或2张5角,或5张2角,或1张5角、5张1角,或1张5角、2张2角、1张1角,或1张5角、1张2角、3张1角等。
3.元、角、分的应用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如要求购买多种物品一共花多少钱,是一个求和的问题;购物时找回多少钱,是一个求差的问题等。
易错易误点在兑换人民币时,容易混淆不同面额人民币间的兑换方法(如典型例题例2的第(1)题)与兑换过程中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组合方式(如典型例题例2的第(2)题)。
前者是不同的兑换方法,后者是所兑换人民币面额的不同组合方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并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以熊大熊二寻找食物为主线展开教学,并借助“长方形”“圆形”和“正方形”折纸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
本堂课我做了以下几种尝试: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我通过让学生帮助熊大熊二分苹果,先从4个苹果平均分,然后是2个,这些都能用整数平均分,渗透平均分。
然后1个苹果进行平均分,“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
通过平均分大饼、蛋糕,明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练习环节命名为熊大熊二闯关智慧森林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做中学,提高学习参与度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
课堂上,分蛋糕时由学生拿正方形折纸折一折、分一分、同时说一说四分之一。
另外练习环节设计了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说一说,优生带动差生活动,帮助其理解分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3、分层练习,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分别设计了折一折(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说一说(看图说分数)、找一找(寻找身边生活中的分数)。
特别是看到法国国旗、巧克力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
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1、课堂纪律性不够。
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折纸活动之后学生仍然拿折纸玩耍,将学具变成了玩具,课堂控制力还有待加强。
导致课堂有些阶段出现了一点混乱。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建议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建议《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概念;2.学会识别分数的基本运算;3.掌握分数的化简和运算;4.学习如何求分数的倍数教学内容:1.介绍分数的概念:首先用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分数的概念,例如一个整饼把它分成四等份,就可以用1/4来表示;半个整饼可用1/2来表示等。
2.学会识别分数的基本运算: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出发,学习计算机常见的分数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掌握分数的化简和运算:借助实物的助手,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基本运算,以及如何把分数进行化简,例如3/4=6/8等。
4.学习求分数的倍数:引导学生理解分母为不同数值时,同一个分数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如何把一个分数的倍数求出来,例如求一分之三的三倍。
教学方法:1.采用循序渐进法:从实物教学开始,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引向较复杂的问题,给学生逐渐深入的学习分数的感性认识和分数运算的新意务。
2.采用互动法:尝试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网络互动进行学习,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其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采用讨论法:将分组讨论的形式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解决分数运算中的问题。
4.采用讲解法:老师以“知道”、“明白”、“会”为教学三点,以分数实例为主要内容,并讲解其中的原理,以更多的实例加深学生之间的理解。
评价方法:1.采用问答形式:利用考试卷中的问答题,检测学生在分数方面的掌握程度,看是否能够正确的回答分数的基本问题。
2.采用报告形式:让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以此来评价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采用作业形式:发放分数作业,检测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以及熟练掌握分数运算的能力。
总之,《分数的初步认识》要求学生通过循序渐进、互动讨论、概念讲解等方式,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在教学中,老师要有耐心、细致,把每一步都认真教好,让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与总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与总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与总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与总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知道将分数应用到生活中。
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结合白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
通过6个新课的学习和4个练习课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
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在分苹果过程中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
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的几分之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同分母分数大小时,暴露出问题,学生无法区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
我借助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离开图后,学生概念模糊,经常张冠李戴,错误率较高。
2、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写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出现小插曲。
有些问题一个组内没有一位同学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3、课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课后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新知识没有一个良好的消化过程,所以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加长了学习的时间。
从以上的问题中,我思考到:学习一定要有一定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所以后阶段也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对应的复习资料,保证每天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3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相识》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相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驾驭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想象实力、操作实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同学们,今日我们上课前先来个竞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留意仔细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2)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3)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爱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 (画图、写汉字都可以)生:黑板板演,并简洁介绍师: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方法都很好。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它就是我们今日要相识的新挚友,——分数。
(板书:相识分数)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的详细含义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呢?(切)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图片,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师:为什么对折?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
(不说对称)(贴半个苹果图)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一说。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师:那另一半苹果呢?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两份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
8《分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在于复习以下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2、分数的简单计算: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1减去几分之几3、分数的简单应用4、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工具在整理与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以下知识1、认识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2、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3、会简单的分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1减去几分之几4、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目标1. 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分数中数与计算的知识体系。
2.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 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2、理解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简单运用教学过程(一) 猪八戒吃西瓜导入师:孙悟空说:一个西瓜每人分四分之一,八戒不同意,八戒要求每人分六分之一。
孙悟空说:还是每人八分之一,多分点给八戒,可最后八戒还是吃亏了,你们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请同学们学习完今天这节课后来教教我吧!(二)复习梳理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板书: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简单运用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用疑问激起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专注力)3、师小结:同学们,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要慢慢学会自己梳理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像这单元三方面内容,关键是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的意思,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简单加减法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1.学情分析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两个学生分苹果,一人一半,那么最后每个学生得到的苹果就是1/2。
虽然分数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由于学生们并没有对分数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因此学生们没有意识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本节课中带领学生们初步认识分数并为学生们明确分数的具体应用,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意识。
2.教材地位“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们在掌握了有关整数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由于分数与整数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因此这也是“数概念”的拓展。
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们明确分数的含义,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学习中提示功能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
3.学习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并明确“平均分”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前提下性的概念理解是帮助学生们更好理解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关键。
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而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所以数学名词的概念理解是帮助学生们更好掌握本节课知识内容的中心。
二、教学过程(一)串联知识,回忆整数师:(手中拿4个苹果图)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可以记成几呢?生:4。
师:(将4个苹果图贴在黑板上,然后写下“4”。
做出吃苹果的动作,吃掉一个苹果)同学们看,现在还有——3个苹果(拿掉黑板上其中一个苹果图并在黑板上写下“3”,然后再吃掉两个苹果),现在还有——1个苹果(再拿掉黑板上其中两个苹果图并在黑板上写下“1”,之后吃掉最后一个苹果),现在还有几个苹果呢?生:没有苹果了,就是0。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无”和“0”)师:对啊,我们在一年级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从而认数开始,然后一个一个加,一个一个减的呀,那按照顺序,4的后面是——5,再往后数呢?生:6、7、8、9……师:数得完吗?(生:数不完)那我们就用一个数轴箭头的方式来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的数。
【易错笔记】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A卷 (含答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点汇总及优选易错题A卷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把一个物体或者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
2.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要看涂色部分是这个整体的几份,是几份,分子就是几。
3. 求每份占整体的多少用分数来表示,求每份是多少,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
4.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几分之一的分母。
5. 要把被平均分的物体的个数和平均分的份数区分开,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时,分母应是平均分的份数。
6. 在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份或几份时,一定要把这个整体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
7.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时,分数不能带单位名称。
8. 解题过程中要理清所求问题,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先用整体的数量除以这个分数的分母,求出一份的数量,再乘分子,求出几份的数量。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满分16分)1.妈妈买回来8个苹果,爷爷吃了总数的18,小明吃了总数的14。
()吃得多。
A.爷爷B.小明C.无法比较2.分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3,走过了1时的()。
A.360B.13C.143.下面()图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4表示。
A.B.C.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连续两个月总天数最多是61天B.把一堆桃分成4份,每份是这堆桃的1 4C.□.5<4.7,□里共有5种填法D.小明在操场跑一圈大约是400平方米5.计算210+310的结果是()。
A.610B.520C.510D.6206.一块蛋糕,小明吃了13,小刚吃了14,小军吃了15,()吃的多。
A.小明B.小刚C.小军7.墨莫有 36 本书,其中数学书占14,那么数学书有_______本.A.7 B.8 C.9 D.10 8.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对折三次后,每一小部分是这张白纸的()。
A.14B.18C.16二、填空题(满分16分)9.下图白纸条露出的长度占整个纸条长度的14,黑纸条露出的长度占整个纸条长度的13,如果将两根纸条的总长比一比,( )纸条更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整理及典型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整理及典型练习一、分数的产生分数是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的 如:①、把8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2=4(张)②、把1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2=?(张),这里?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于是出现了分数。
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三、分数的写法与读法:①、写法:分数线(需用直尺)→分母→分子; ②、读法:分母→分之→分子,如:13读作:三分之一四、分数的完整表述:五、在图中表示分数方法:①先平均分 ②再涂色表示六、分数大小比较:① ②读作:四分之一七、分数的加减:1. 2.3. 1与分数相加减,只要把1看作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如:1—75=77—75=72注意:1.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是1 。
2、两个相同的分数相减就等于0如:58 - 58 =0(注意不写成80) 58 + 38 =1(不写成88)八、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九、典型练习1.()个110 是710 ;( )里面有3个18 ;1里面有( )个19 ;()个61是1。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7.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3.在图中表示出61 和414.把一根绳子对折4次,其中的3段是这根绳子的8.【重点题型整理】一、填空题。
1、一个分数的分母是5,分子是2,这个分数写作( )( ),读作( )。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这个月饼的( )( ) ,3份占这个月饼的( )( ) 。
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3份是这张纸的( )。
4、79 里面有( )个19 ,再加上2个19就是( )。
5、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就是56 。
6、( )个110 是710 ;( )里面有3个18;1里面有( )个19 ;( )个61是1。
7、右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空白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 )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课题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课时数: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分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分数的大小进行排序比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难点: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读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以下内容:“小明喝了一瓶果汁的四分之三,小红喝了一瓶果汁的二分之一,他们喝的果汁多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猜测答案。
2.导入新知(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在一定的单位中,将其等分为几部分,其中的一部分叫做分数。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概念,比如将一块巧克力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的巧克力的部分就是分数。
教师出示分数的示意图,解释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等分的部分,分母表示等分的总数。
用数轴来表示分数,分子对应的点在数轴上标记,分母对应的区间划分等分。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分数,如:1/2、1/3、1/4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读法,如1/2读作“一半”、1/3读作“三分之一”。
3.分组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组发放一些写有不同分数的卡片。
要求学生按照分数大小排序,并用数轴标记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4.案例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关于分数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块巧克力,他吃了3/10块,小红有8块巧克力,她吃了1/5块,谁吃的巧克力多?为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并给出答案。
5.小结概括(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读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6.课后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练习册第1页第1题、第2题,要求学生在书写分数的同时,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分数的初步认识》(解析版) 人教新课标(2014秋)
2020年人教三上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果是真分数,是假分数,则m是()A.7B.6C.52.下面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表示?()A.B.C.3.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A.第一根B.第二根C.一样多D.无法确定4.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分数表示的有()个.A.1B.2C.3D.45.下面的每个图形都表示1,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A.B.C.6.下列分数中最大的是()A.B.C.D.7.一根2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第二次剪去米,两次剪去的结果相比()A.一样长B.第一次长C.第二次长D.无法确定8.甲数=××,乙数=÷÷,下面正确的是()A.甲数>乙数B.甲数<乙数C.甲数=乙数9.一根钢管,第一次用去了,第二次用去米,哪次用去的多?()A.第一次用去的B.第二次用去的C.同样多D.无法比较10.下列分数中,比大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5小题)11.王阿姨把5千克糖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5千克的,每人分得千克.12.把3千克的黄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千克的,是3千克的.13.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每人分得苹果总数的,2人分到个苹果.14.与这两个数中,分数值比较大的是,分数单位比较小的是.15.甲线段比以线段长厘米,那么乙线段就比甲线段短厘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6.把一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判断对错)17.梨比苹果多,那么苹果就比梨少..(判断对错)18.每块饼干的都一样大.(判断对错)19.+的得数大于1.(判断对错)20.若a的等于b的(a、b均≠0),那么a>b.(判断对错)四.解答题(共3小题)21.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22.把千克盐平均装成5小袋,每小袋盐重千克,每小袋盐是总质量的.23.看图写分数,比大小.排一排:>>>.2018年人教三上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果是真分数,是假分数,则m是()A.7B.6C.5【分析】首先根据是真分数,可得m<7,然后根据是假分数,可得m≥6,据此判断出m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m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因为是真分数,所以m<7,因为是假分数,所以m≥6,所以6≤m<7,所以m=6.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2.下面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表示?()A.B.C.【分析】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3份,所以本题答案B符合要求,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3份,所以本题答案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3.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A.第一根B.第二根C.一样多D.无法确定【分析】由于不知道这两根钢管的具体长度,所以无法确定这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如果这两根钢管都长1米,则第二根用去的就长1×=米,即两根用去的一样多;如果这两根钢管都长小于1米,则第二根用去的就长小于米,即第一根用去的多;反之,如果这两根钢管都长多于1米,则第二根用去的就长多于米,即第二根用去的多.【解答】解:由于不知道这两根钢管的具体长度,所以无法确定这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故选:D.【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题目中两个的不同,前一个表示具体长度,后一个表示占全长的分率.4.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分数表示的有()个.A.1B.2C.3D.4【分析】本题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这样一份或几份数称为分数.题目中将各个图形当做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其中影部分的份数求出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即可.【解答】解:(1)(4)(6)不能表示成,(2)(3)(5)能表示成.故选:C.【点评】本题用图形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5.下面的每个图形都表示1,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A.B.C.【分析】把第二个三角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1份,可用来表示,与第一个三角形(全部阴影)合起来用1=来表示.【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涂色部分表示1=;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6.下列分数中最大的是()A.B.C.D.【分析】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根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0.7,≈0.733,≈0.706,≈0.714,0.733>0.714>0.706>0.7;所以最大;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分数、小数的互化,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7.一根2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第二次剪去米,两次剪去的结果相比()A.一样长B.第一次长C.第二次长D.无法确定【分析】求出第一次减去的米数,然后再和第二次剪去的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2×=(米)所以第一次剪去的长,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先求出第一次减去的米数,进一步解决问题.8.甲数=××,乙数=÷÷,下面正确的是()A.甲数>乙数B.甲数<乙数C.甲数=乙数【分析】分别计算出甲数和乙数的结果,然后比较即可.【解答】解:××=,÷÷=××==3,<3,所以甲数<乙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9.一根钢管,第一次用去了,第二次用去米,哪次用去的多?()A.第一次用去的B.第二次用去的C.同样多D.无法比较【分析】把这根钢管看作“1”,第一次用去它的,就还剩下它的1﹣=,所以无论第二次用去多少米,都可以确定第一次用去的多一些,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1﹣=,因为,所以第一次用去的多一些.故选:A.【点评】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析是完成本题的关键;“米”在本题中属多余信息.10.下列分数中,比大的是()A.B.C.D.【分析】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通分后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大小.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因为<<><所以比大的是C选项.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利用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二.填空题(共5小题)11.王阿姨把5千克糖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5千克的,每人分得千克.【分析】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糖的多少,是把这些糖看作是一个整体,是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千克糖,就是求把5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据此解答.【解答】解:1÷8=5÷8=(千克)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问题的能力.12.把3千克的黄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千克的,是3千克的.【分析】分数中的分子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母),(分子)表示这些份中的份数”.【解答】解:把3千克的黄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千克的,每份重千克,把1千克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1千克的,也是千克,3份就是千克;所以把3千克的黄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千克的,是3千克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即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13.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每人分得苹果总数的,2人分到 1 个苹果.【分析】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根据分数的意义,即将这5个苹果当做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则每个人分得苹果总数的1÷10=;2人分到苹果的总数的2×=,能分到5×=1(个).【解答】解:1÷10=5×2×=1(个)答:每人分得苹果总数的,2人分到1个苹果.故答案为:;1.【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前一个空是求每个人分到的苹果占总数的分率是多少,后一个空是求2人分到苹果的具体数量.14.与这两个数中,分数值比较大的是,分数单位比较小的是.【分析】(1)根据这两个分数的特点先求出1与这两个分数的差,再比较差的大小,根据差大原分数就小,进而解答;(2)先写出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1)1﹣=,1﹣=,因为>,所以<,(2)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因为>,所以分数单位比较小的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1)还可以用通分的方法.15.甲线段比以线段长厘米,那么乙线段就比甲线段短厘米.√.【分析】甲线段比乙线段长厘米,即甲线段﹣乙线段=厘米,也就是说乙线段比甲线段短厘米.【解答】解:因为甲线段﹣乙线段=厘米,所以乙线段比甲线段短厘米.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分数带单位名称与不带单位名称的区别.如果不带单位名称,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三.判断题(共5小题)16.把一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判断对错)【分析】分数的意义为: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由此可知,把一个苹果分成3份,由于没有说明是平均分,则每份是它的说法错误.【解答】解:把一个苹果分成3份,由于没有说明是平均分,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每份是它的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中“平均分”这一要素的理解与应用.17.梨比苹果多,那么苹果就比梨少.错误.(判断对错)【分析】将苹果的个数当作单位“1”,梨比苹果多,即梨的个数是苹果的1+,则苹果比梨少:÷(1+).【解答】解:÷(1+)=,=.即苹果就比梨少.【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单位“1”的确定,单位“1”一般处于“比、是、占”的后边.18.每块饼干的都一样大.×(判断对错)【分析】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的数,但由于单位“1”不确定,所以表示的数不一定一样大,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表示单位“1”每块饼干不确定,所以每块饼干的都一样大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单位“1”不确定,它们的也不确定.19.+的得数大于1.√(判断对错)【分析】根据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再将结果与1进行比较即可求解.【解答】解:+=>1故+的得数大于1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加法,关键是求出+的结果.20.若a的等于b的(a、b均≠0),那么a>b.√(判断对错)【分析】根据a的等于b的,列出等式a×=b×,求出a和b的最简比,再根据比判断a和b的大小.【解答】解:a×=b×a:b=:a:b=25:2425>24a>b所以本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写出等式a×=b×,进而求出a和b的比.四.解答题(共3小题)21.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分析】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阴影部分占前三份的一半,用五分之三乘二分之一,即可得解.【解答】解:×=,答: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点评】利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乘法来解决问题.把问题分二步思考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2.把千克盐平均装成5小袋,每小袋盐重千克,每小袋盐是总质量的.【分析】(1)先根据除法平均分的意义,用千克除以5袋,求出每小袋的质量.(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根据分数的意义,在本题中,把“千克盐”当做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那么每份就是总质量1÷5求解.【解答】解:(1)根据除法平均分的意义÷5=(千克)(2)根据分数的意义可得1÷5=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先根据除法平均分的意义求出每袋的质量,根据分数的意义求解.23.看图写分数,比大小.排一排:>>>.【分析】在这里是把一个单位长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2份就是,3份就是…根据每个空所表示的份数即可用分数表示出来;根据每个分数所表示的份数(即分子的大小)即可对这些分数进行大小比较.【解答】解:看图写分数,比大小:排一排:>>>.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
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教学建议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如单元主题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游乐园”情境,出示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来展示本单元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后面一些例题的情境也是从主题图抽取出来的,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更加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9篇】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
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
新课开始,我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
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猜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诉他们用一个新朋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视一周,发现大多数同学会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
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
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习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第一章:分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是用来表示物体或计量单位的部分或比例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值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与组成:分子、分母和分数值。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相等性、相反性和比较大小。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际情境,如分配物品、比较部分等,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分数的理解和例子。
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明确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分数的理解。
第二章:分数的比较与排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进行排序。
让学生理解分数之间的关系,如相等、不等和相邻等。
2.2 教学内容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分数的排序:同分母分数的排序、异分母分数的排序。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形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比较和排序分数。
引导学生通过转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和排序。
2.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比较和排序分数的方法。
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明确比较和排序的规则。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分数的比较和排序能力。
第三章:分数的加减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3.2 教学内容分数的加法: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分数的减法: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相同分母和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3.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明确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8课时 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8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第8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表示一个整的几分之几。
2.能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并能根据分数涂色。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四、教学难点用分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并能根据分数涂色。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圆形纸片、彩色笔、剪刀。
2.学生准备:形纸片、彩色笔、剪刀。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知道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分数,并用分数来表示图中的阴影部。
2.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并将其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3.师:这个圆形纸片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占了这个圆形的几分之几?4.学生回答:平均分成了两份,涂色部分占了这个圆形的二分之一。
5.师:很好!我们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就是二分之一,写作1/2。
(二)新授1.出示一个圆形纸,并将其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两份涂上颜色。
2.师:这个圆形纸片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占了这个圆形的几分之几?3.学生回答: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涂色部分占这个圆形的四分之二。
4.师:很好!我们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就是四分之二,写作2/4。
5.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它们有什么不同?6.学生回答:这两个分的分母不同,一个是2,一个是4。
7.师:是的,分数的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的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多少份。
8.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并将其平均分成三,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9.学生动手操作,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10.师:同学们,你们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了吗?谁来说一说?11.学生回答:涂色部分占了这个圆形的三分之一,写作/3。
12.师:很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分数的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的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多少份。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6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我们经常提到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课前精密部署,但下课后总有一些遗憾,总感觉生成与预设相差甚远。
今天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后又一次遇到了这样的困惑,静下心来细细反思,反思我的设计,反思我的课堂,反思学生的表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哦,找到了,原来是我的预设不够细致、不够周全。
我们常说:要从问题找原因,要从失败找教训。
对,我应抓住这个契机,好好反思,以后不再重蹈覆辙。
在今后的预设中我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从学生出发。
课改以来一直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学习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将活动具体化。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将活动具体化,要易于学生理解,易于学生操作,这样才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完美。
今天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先用学具纸折出二分之一,然后说一说自己所折二分之一的含义。
设计这一活动的意图是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
含义,同时也想让学生清楚无论所用图形的大小、形状如何,只要是将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由于我的预设过于笼统,设计意图没能达成。
如果我将预设作以下修改,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第一步,请学生折二分之一;第二步,将学生的成果贴在黑板上;第三步,说一说黑板上二分之一的含义;第四步,观察这些二分之一,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课虽然结束了,但它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二平均分二分之一1/21/2 1/4、2/4、3/4、1/8、3/8叫做分数【李聪老师反思说课】通过执教这节课,我觉得主要体现以下两点: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的认识》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充分认识钟面。
解答过程:
“数一数,填一填”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刻度,分为两个层次。
左图为第一个层次,使学生知道钟面上1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分针走1个小格是1分钟。
右图为第二个层次,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5分5分地数并填数,认识钟面上每个大格对应的是几分。
在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理解重点。
2.问题内容:怎样记住整时?表示整时时,时针和分针都指向几?
解答过程:二年级学生还比较小,枯燥生硬的记忆不仅不好记而且学生也不感兴趣,效果不好。
对于记住整时,可以帮助学生编一些容易记住的儿歌。
例如“分针长长指十二,时针指几是几时。
”等等。
3.问题内容:表示半时时,时针和分针的特点。
【学生问题:认识半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难点一:时针和分针所处的位置;难点二:时针指向两个数中间,取几时?】
解答过程:课堂上可以出示一些表示半时的钟面,让学生先认读,再发现共同特点。
学生会发现,半时时,分针总是指向6,而时针则指向两个数中间位置。
这时候顺势问学生,取几时?为什么?最后总结一下规律,半时时,时取小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