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体观下的初中数学课程——单元设计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观念下的章起始课设计——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例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观念下的章起始课设计———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例文|陈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指出:“改变过去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史宁中教授指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探究活动中的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般观念”,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整体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的知识起点、数学活动经验、认知规律出发,将已经积累的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有助于学生主动形成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思想体系,构建有序思维,解决挑战性问题。
章起始课在时间上设置于一个单元正式授课的第一节,起到统领全章的作用。
教师合理设计和实施章起始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构建全章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体现本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对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目标有很大帮助。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章起始课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章节学习的初期阶段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单元学习的系统化程度,这有利于学生在明确认知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下面,笔者将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例,尝试就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的课堂教学的章起始课设计展开讨论。
一、对内容的理解本节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几何图形,也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平行四边形为探究其他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不仅是对平行线、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还为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课本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数学整体观下的数学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遵循内容结构展现过程联系——数学学科整体观下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一、总体说明“单元-课时教学设计”是在数学学科整体观及大概念视角下、单元整体设计基础上的课时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数学的整体性、连贯性、联系性,防止碎片化教学,以切实落实“四基”、“四能”,为数学核心素养于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一般而言,从抽象数学研究对象到表示研究对象,再对它进行分类等,可以成为一个单元;对性质的研究也可以成为一个单元;等等。
在进行课时教学设计之前,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对本单元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本单元要着重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等做出全面分析,并将《课程标准》规定的本单元内容按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概念、原理等的学习到练习再到目标检测等)分解到课时,同时将相应的“内容要求”(即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
这样可以有效地化解课时教学设计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碎片化现象,从而使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
主题、单元教学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一个重点,所以要给予充分关注,应重视单元教学设计基础上的课时教学设计。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应以《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为依据,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解析,还要注意对课标给定的单元教学目标进行解析。
二、框架结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的栏目分为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两部分的栏目内容及其格式要求如下:第n单元(k课时)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及其解析(二)单元目标及其解析(三)教学问题诊断(四)教学支持条件(五)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第1课时~第k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2.课时教学目标3.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4.教学过程设计5.课堂教学小结6.目标检测设计7.课后作业设计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的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三、设计要求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的发展。
因此,单元整体设计追求是数学的整体性、逻辑的连贯性、思想的一致性、方法的普适性和思维的系统性。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精选9篇)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1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三)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进行一次数学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该单元涉及的主题是“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图像特点和应用,还要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掌握了线性方程、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将更加顺利。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顶点式和两点式。
(2)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如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最值等。
(3)学会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能通过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
(4)掌握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能运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培养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进行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
(3)通过数学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逻辑美和实用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5)通过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数学教学整体单元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整体单元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初中数学教学整体单元设计”为主题,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包括: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1)教学内容:涵盖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如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2)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如数学符号的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个体差异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特点:(1)年龄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2)认知特点: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需借助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3)情感特点:初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态度差异较大,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性质,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2)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运用代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空间图形问题等。
(3)能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数学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
(4)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果。
(3)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如归纳、类比、演绎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围绕初中数学的核心单元进行整体设计,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熟练运用等式性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初步知识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掌握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等式性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学会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方程模型,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5)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2)运用类比、归纳、推理等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3)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通过变式练习、拓展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题技巧和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数学素养。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协作。
(5)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任务,旨在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实数、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图形、概率与统计等。
通过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将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审视数学知识,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把握能力尚有待提高。
此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阶段数学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如实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几何图形的判定与计算,概率与统计的基本原理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数学符号、图形、表格等工具表达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大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提高知识整合和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注重数学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解题策略,提高解题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究数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围绕初中数学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点分割,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强调数学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具体包括:数的概念、方程与不等式、几何图形、概率与统计等核心知识点的融合与应用。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在逐步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知识体系,包括数的概念、方程与不等式、几何图形、概率与统计等,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包括加减乘除、有理数运算、代数运算等,并能熟练运用运算规则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4)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图形的识别、构造能力,掌握基本的几何性质和定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5)掌握基本的数学推理方法,如反证法、归纳法等,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数学证明。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实际情境,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运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例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完整资源】

课例丨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完整资源】本文约1500字,阅读需5分钟引言本案例为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学习主题是“有理数”。
作为初中数学的第一个单元,有理数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起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负数,但无论是理解运算对象,还是掌握运算法则和选择运算方法,初中的要求都大大提高。
初中阶段学生除了会算还要进一步学习“优算”,使学生理解算理,算有方法,要探究运算思路,使学生算得合理,算得简洁,进一步学习数系扩充的方法,掌握研究一类数的基本方法。
因此有必要把有理数的教学设计置于数系扩充的主题整体设计,使[抽象能力]、[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真正地落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1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类比小学数系扩充的经验和研究思路,可以分别研究有理数的定义、表示、性质、运算和运算律。
小学对数的研究历程2.2 基于课标、学情及教材、单元大概念对单元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进行细化,分为【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负数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方法。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
④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素养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中的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核心素养;②学生经历探究有理数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代数推理;③学术体验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2.3整体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引入研究对象—界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目标—整体构建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的整体规划过程,引发学生的目标导向行为,形成问题研究的路径。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代数基础、几何图形、概率统计、方程不等式等,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理解与应用上存在差异。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教师需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阶段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其应用,如代数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等。
(2)具备一定的数学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几何问题等。
(3)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数学计算的熟练度。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推理思维、空间想象等。
(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围绕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展开,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教学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对单元知识点的深入讲解,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数学的奥秘。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群体是初中学生,他们在生理、心理上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能仍感到困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辅助理解,同时也需要鼓励和引导来建立自信,发展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将注重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数学基础知识,如公式、定理、概念等,并能够准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包括算式的变形、简化和求解等,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3)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等。
(4)锻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3)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操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数学认知,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摘要: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基于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严谨等特点。
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学习难度也随之提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效果,本文围绕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展开如下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跨学科融合1.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1.1数学知识的整体性需求数学是一门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这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概念和技能整合起来,建立起全面且准确的数学知识体系。
1.2教师高质量教学需求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准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这要求教师具备深入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能力将复杂的数学概念和原理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1]。
1.3学生数学知识、思维的构建需求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将零散的数学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在整体框架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
通过整体性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系统化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同时,整体性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拓宽他们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2.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2.1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明确单元主题以及目标(1)理解教材内容: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关系和逻辑。
这有助于确定单元的主题和核心概念,并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框架。
(2)确定单元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设定单元教学的目标。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以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思维发展等方面。
(3)串联相关知识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将各个相关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初中九年级数学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数学整体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数学九年级整体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知识点2. 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数学运算a. 整数加减法b. 分数加减法c. 小数加减法2. 代数a. 一元一次方程b. 二元一次方程c. 不等式3. 几何a. 直角三角形b. 圆的性质和计算c. 三视图与投影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注重启发式教学2. 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步骤1. 引入a. 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b. 概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2. 讲授a. 依次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注重抓住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b.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3. 练习a.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b. 辅导学生解决难题,注重引导学生多种解题方法4. 拓展a.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b. 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实例和练习题3. 教学辅导书籍4. 学生作业和练习册六、评价方法1. 练习题成绩2. 课堂表现3. 期中期末考试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2. 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3. 教师定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以上初中九年级数学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全面和有效。
教师也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对初中九年级数学整体单元的教学提供帮助。
八、教学实施在实施整体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的有机衔接,以及知识的循序渐进。
教师需要通过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明确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与单元设计PPT课件

问题
•
• 您的强项?特点?专长?
• ——可以表现在:
•
教育方面——例如,我是学生知心人
•
教学方面——例如,复习课
•
研究方面——例如,数学阅读、数学建模、中考
•
数学方面——例如,代数、统计概率
问题
• 不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度,有什么办法提高
学习、教学效率? • 如何让学生喜欢您——喜欢数学? •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激情、主动精神? • “做得快”是数学教育主要价值追求?
习能力。 • 12、初中学段如何发展学生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
• 五、教学设计
• 1、课堂提问的问题有效性研究 •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 3、如何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
学? • 4、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提问? • 5、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生成的数学活动设计 • 6、怎样上复习课更有“味” • 7、课堂训练如何更有实效性 • 8、数学概念教学的理念、模式和开展。 • 9、数学知识本质教学 • 10、初中数学教材知识蕴含的隐性知识的挖掘与教学 • 11、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认识和挖掘 • 12、数学应用价值怎样在教学中体现 • 13、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问题
• 一、学习方式
• 1、数学课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 • 2、数学课堂如何组织小组有效合作? • 3、怎样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 • 4、问题探究式学习 • 5、数学课堂中问题的展开程度的把握问题 • 6、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 • 7、学案导学对于初一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哪些积极的促进作用 • 8、基于学生先学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 9、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10、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11、学生感觉课外的巩固训练是负担,教师认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与代数
•
量、关系与模型
——量的认识 ——从算术到代数:模型 ——常量模型:方程与不等式 ——变量模型:函数模型 ——简单数学建模:模型分类、识别、确定
数与代数
• 量、关系与模型 量的认识
实际中量的分析: 基本关系 数学中量的认识 : 常量 变量——函数
主题(单元)分类
• 举例
• 以“跨章节”组成主题(单元) • “初中数学中的‘因式分解’” • “初中数学‘垂直’” • “初中数学‘平行’”
主题(单元)分类
• 举例
• 以“培养某个数学核心素养、基本能力”组成主题(单元) • “数感” • “符号意识” • “空间观念” • “几何直观” • “数据分析观念” • “运算能力” • “推理能力” • “模型思想”
本内容(主题)的数学分析
本内容(主题)的课程课标分析 本内容(主题)与其他学科、生活实际联系 本内容 (主题)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
主题(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 整体分析
• •
• •
——学情分析
那些学过内容与本内容有关
学生掌握的程度 学生素养(能力)整体把握
主题(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 整体分析
• •
•
数与代数
• 量、关系与模型 常量模型:
等量关系——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二、三元方程组 简单分式方程 不等关系——不等式 :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数与代数
• 量、关系与模型 变量模型:
变量依赖关系——函数: 正比例函数、一元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一元二次函数 简单分段函数
利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 利用图形理解数学问题; 利用图形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
数学运算
• •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 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 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 求得运算结果等。 • 主要表现在:
在整体观下的初中数学课程
——主线分析与单元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数学教育研究中心 王尚志
目 录
• • • • • • • 背景 引入实例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 初中数学主线分析 初中数学主题教学——单元教学 主题教学(单元教学)举例 推进主题教学(单元教学)策略
背景——高中课表研制
• • • • • •
确定教学目标 情境选择、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实施 反思-循环-提升
主题(单元)教学举例
• “一元一次方程”
• • • • • • • • 整体分析——数学分析 认识方程解决问题基本步骤:
列方程、解方程、讨论解的意义
阅读 “量”的分析——常量、变量、已知量、未知量 “基本关系”:等量关系、不等量关系、函数关系 “等量关系” : 解方程与运算
||
兴趣、自信、好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发展科学精神、应用能力、创新意识。
||
数学: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背景——高中课表研制
2.数学核心素养
(3)数学核心素养历史沿革 历史发展 课程: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 三个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空间想象
||
五个能力: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
主题(单元)分类
• 举例
• 以“一章或几章内容”组成主题(单元) • “一元一次方程” • “一次方程” • “一元方程” • “方程”
主题(单元)分类
• 举例
• 以“蕴涵在一些章节重要数学概念”组成主题(单元) • “初中数学中的‘数轴’” • “初中数学‘直角坐标系’” • “初中数学‘垂直’”
——空间图形 ——平面图形 ——直线图形、曲线图形
图形与几何
基本几何图形与基本关系: 基本图形
——长方体、直角坐标系 ——圆 ——等腰三角形?
基本关系
——图形组成要素的等、不等量关系 ——图形间全等关系 ——图形间相似关系 ——图形间对称关系 ——图形间投影关系
图形与几何
研究图形的基本方法
——综合推理 ——运动与变换 ——坐标系与代数方法 ——度量与积分
主题教学举例
• “小学数学中的‘单位’”
• •
•
整体分析——数学分析
数学中“因式分解”数学分析(略)
主题教学举例
• “小学数学中的‘单位’”
• •
•
整体分析——数学分析
数学中“三角形”数学分析(略)
主题教学举例
“几何直观” • 整体分析——数学分析
• 建立实物与图形关系 ——图形整体分析 ——贯穿小学课程的基本图形 建立图形与数学关系 ——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 ——通过图形发现解决问题思路 ——借助图形理解、记忆数学结果 图形运动作用
——教材对比分析
充分利用教材多样性
建立适合学生的处理
主题(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 整体分析
•
• • •
——重点分析
数学重点——反映本质 学生认知重点 素养(能力)重点
•
主题(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 整体分析
•
• • • •
——教学方式分析
以教为主—— 以学为主 以交流为主 以活动为主
•
主题(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数与代数
• 量、关系与模型
从算术到代数
算术基本特征:通过用“术”算“数”解决问题 一个一个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逻辑推理过程 代数基本特征:通过用“术”算“数和字母”解决问题 一类一类解决问题——模型 解决问题过程——逻辑推理过程 模型的参数及对模型作用 描述问题——抽象、模型 解决问题——通性通法
引入实例
• • • •
不讲“加、减、乘法”,是否可以讲“除法”? 在解分式方程,为什么忘记“验根”? 初中数学中,有理数重要?还是无理数重要? 如何使有理数(负数)运算减少错误?
• 因式分解、 公式、方程有什么关系?
•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
•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 • 整体理解数学课程理念
• ——良好数学教育
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 创造思维过程—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这些过程交互
关键环节: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
数学抽象
• •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 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 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 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用数学语言予以表 征。 • 主要表现在:
主题(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 整体分析
• • • • • ——数学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对比分析 ——重点分析 ——教学方式
• • • • •
确定教学目标 情境选择、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实施 反思-循环-提升
主题(单元)教学要素分析
• 整体分析
• •
• • •
——数学内容(主题)与核心素养分析
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
六个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背景——高中课表研制
2.数学核心素养 (4)数学核心素养独立性与整体性
• 数学核心素养相对独立性 • 数学每一个核心素养有自身独立性,在学习学科 过程中,在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学科问题和实际 问题中,它们各自在不同环节会发挥不同作用。 • 数学核心素养整体性 • 我们更需要强调整体性,数学各个核心素养是一 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不是两两“不交”的独立素 养,而是相互“交着”相互“渗透”的。
发现和提出命题; 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 探索和表述论证的过程; 构建命题体系; 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
数学建模
• •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 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 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 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 主要表现在:
1.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工 程 幼儿园到研 究生的课程
学生数学核 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 养
高中课程标 准修订
内容标准、 学业质量标 准
教学、评价 与考试
背景——高中课表研制
2.数学核心素养
(1)数学核心素养 • 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思维品质与 关键能力。 内涵、数学价值、教育价值、表现、水平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主题(单元)教学的作用、意义?
• • • • •
整体把握课程抓手 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方式多样化 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
主题(单元)分类
• • • • •
以“一章或几章内容”组成主题(单元) 以“一学期内容”组成主题(单元) 以“蕴涵在一些章节重要数学概念”组成主题(单元) 以“蕴涵在一些章节重要数学方法”组成主题(单元) 以“培养某个数学核心素养、基本能力”组成主题(单元)
几何(图形)应用
——运用图形描述问题 ——运用图形发现解决问题思路 ——运用图形表示(记忆)结果和解决问题过程
统计与概率
• 统计
——数据分析全过程 ——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统计实际应用
概率
——随机现象基本特征与识别 ——古典概型初步
综合与实践
• 综合:
综合数学讨论某些数学问题 综合数学讨论某些实际问题
•
•
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
——四基、四能
•
•
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