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4陋室铭专项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参考答案:1.(4分)(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阅读文言文《陋室铭》,完成1-5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同步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B.何陋之.有/邑人奇之.C.有龙则.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2)调素琴( )(3)谈笑有鸿儒( )3.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文中开头肯定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这是否前后矛盾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陋室铭》阅读答案集合15篇

《陋室铭》阅读答案集合15篇

《陋室铭》阅读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阅读答案1【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震①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②,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③孔子杨伯起。

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④,众人谓之晚暮⑤,而震志欲笃。

骘⑥闻而辟⑦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⑧,故所举荆州茂才⑨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⑩震。

震曰:故人⑩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九)①震:杨震,字伯起。

②欧阳《尚书》:指欧阳和伯创立的《今文尚书》。

③关西:指潼关以西的地区。

④州郡礼命:州郡的聘请任命。

⑤晚暮:意思是年纪老了。

⑥骘:即邓骘,时任大将军。

⑦辟:征召。

⑧昌邑:汉代县名。

⑨茂才:即秀才。

⑩故人:对门生、故吏的自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2)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知: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⑵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译文:3.请对甲文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分)答:4.甲文在语言运用上有怎样的特点?(2分)答:5.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分)答:参考答案:1.(2分)(1)闻名,出名(2)了解(每词1分,共2分)2.(4分)(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3.(3分)这两句不仅对仗十分工整,而且描写出了陋室清幽、生意盎然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陋室铭》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陋室铭》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下《陋室铭》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有仙则名.()惟吾德馨.()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名: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2.是:①斯是陋室()②是吾剑之所从坠()3.之: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食之而不能尽其材()三、根据要求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是朝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

2.《陋室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

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写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

3.文章开头三句以作类比,引出陋室;中间四句从、、三方面描写陋室的特点;结尾两句以“”“”作类比,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晴,总结全文。

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______________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4陋室铭专项训练新人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4陋室铭专项训练新人教版

. . . . . . 4 陋室铭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可以调素琴( ) (2)无案牍之劳形(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的远大志向。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完善作者小档案。

七下《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七下《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陋室铭本文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默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1.本文选自《全唐文》。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陋室铭》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复习习题答案

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复习习题答案

《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一1.①成名,有名②使……劳累③妻子和儿女④曾经2.(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3.托物言志; “诸葛庐”“子云亭”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参考译文】我房间的里面,有的书放在书架上,有的书在面前放置,有的书(作为)枕头垫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哪里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和书在一起的.(如果)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看我,(即使)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的(天气)变化,我也不知道.间或我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我就笑道:“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巢吗?”于是带领着客人进入房间观赏.客人开始不能进入屋子,已经进入了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二1.(1)博学的人;(2)使感到混乱;(3)空闲,闲暇;(4)总是,就2.(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陋室,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

或在文中都表达了高洁的志趣,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第一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一、用原文回答问题: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4小题)1. 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何陋之有(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无案牍之劳形2. 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③辍耕之垄上④操蛇之神闻之(2)乱:①无丝竹之乱耳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3. 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4.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家、家(填人名),他的字是。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5. 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6. 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7.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8. 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9.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10. 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11. 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12. 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13. 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14. 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

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15. 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参考答案1.【答案】(1)著名(2)这(3)品德高尚(4)什么(5)大指读书人(6)平民(7)调弄(8)使----劳累形体【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陋室铭》阅读专练(word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陋室铭》阅读专练(word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下《陋室铭》阅读专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①。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释)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斯.是陋室()(2)谈笑有鸿儒..()(3)子欲居.九夷()(4)或.曰()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曰:“陋,如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陋室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2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小题1】下面句中划线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2分)【小题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5分)答案【小题1】C【小题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小题3】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小题4】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安贫乐道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认知能力。

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助词、无意义”。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翻译此句时注意省略的“于”即可。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作者的品德来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可。

【小题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从哪几个方面来“陋室不陋”,然后根据“不陋”的方面来感悟作者的节操和情趣即可。

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陋室铭》选自。

作者他是我国代诗人,哲学家,著有。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其中“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一般都是用韵的。

它是句式整齐,音韵谐美的骈体文。

3、解释文中加横字:(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草色入帘青()(9)无丝竹之乱耳()4、文章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文。

5、用原文语句回答:(1)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3)正面实写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句子是(4)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5)文章的主旨句是(6)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之笔的语句是(7)能表明室主人品性高尚的语句是(8)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10)统领全文的一个字是馨。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的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运用怎样的修辞方法?)答:(1)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2)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1“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文,是本文的主旨句。

2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作者都写了哪些“不陋”的内容?答:陋室环境的高雅,室主人交往人物的高雅以及室主人日常生活情趣的高雅,都在表面陋室“不陋”。

4、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1)从居室的环境、交往人物、居室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的,(2)这几方面都突出陋室的“雅”。

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烘托文章主旨的?文章用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居室生活这几方面来烘托主旨的。

《陋室铭》比较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

《陋室铭》比较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

《陋室铭》比较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9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日:“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日:。

“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分)①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③妻子..不觌:________________ ④未尝.不与书俱: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文填空:(3分)【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4.用原文填空。

七下语文《陋室铭》精选题及答案

七下语文《陋室铭》精选题及答案

《陋室铭》精选题及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鸿儒:__________(3)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 (4)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4分)4、[甲][乙]两篇短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6分)1、(4分)(1)出名,有名(2)博学的人(3)多(4)艳丽2、(4分)(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初中语文七下《陋室铭》课后检测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下《陋室铭》课后检测及答案

《陋室铭》课后检测一、理解性默写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5.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6.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三、问答题1.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来表现“惟吾德馨”的?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3.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陋室铭》课后检测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二、选择题1.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陋室主人品德高尚)三、问答题1.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

(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陋室的自然环境之清幽。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选择、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选择、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有仙则名.(名字)B.斯.是陋室(你)C.谈笑有鸿.儒(大)D.苔痕上.阶绿(上面)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B.可以调素.琴(白色的)C.无案牍之劳形.(身体)D.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4、选出与“可以调素琴”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投以骨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选出下列句子中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忘路之远近B.具答之C.何陋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金子做的经书。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7、下列对《陋室铭》分析不对的一项()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磬”。

C.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以古代圣贤自比的态度。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突出了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C.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赞美了陋室因环境清幽而不陋。

9、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A.铭,是古代文体名,勇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炼,押韵,读来铿锵有力。

B.本文以记叙为主,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陋室铭阅读理解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陋室铭阅读理解

《陋室铭》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共10题,共53分)1.课内阅读(1)阅读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A、本文主旨句(点题句):______B、全文点睛句:______C、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D、《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_____E、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F、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______G、《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______H、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______I、《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J、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2)选出理解不正确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的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应陋室主任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3)这段文字从那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入”二字用得生动出神,分析其表达作用。

(5)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2.课外阅读(1)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习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七下语文《陋室铭》精选题附答案

七下语文《陋室铭》精选题附答案

《陋室铭》精选题附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3)可以调素.琴素: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乱: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结尾引用孔子“何陋之有”这句话又有何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5分)1、(4分)(1)神异(2)这(3)不加装饰的(4)使……乱2、(4分)(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陋室铭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可以调.素琴( ) (2)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完善作者小档案。

姓名________字号梦得朝代唐朝主要经历①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②他积极参与了“古文运动”。

作品《陋室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7·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 《论语》一章子欲居九夷①。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 [注] 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乙文出自《论语》,说明孔子想居住到中原以外边远的地方,有人提醒他物质条件太差,孔子却以“何陋之有”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在孔子看来,君子根本就不注重外在条件的好坏,只要自己觉得充实,觉得可以实现理想就行。

外在条件的好坏,都是由人的心态决定的,自己不觉得条件简陋,那么条件再简陋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5)子欲.居九夷(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曰:“陋,如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 项脊轩志(节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②周庭,以当南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③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④,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注] ①漉:漏下。

②垣墙:院墙围墙。

此处用作动词,筑墙围墙。

③冥:静静地。

④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夜晚。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无案牍之劳.形( )(2)每移案.( )(3)以当.南日( )(4)顾.视无可置者(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要求填空。

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绘陋室幽雅,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________的手法。

8.对于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靳秋田索画之二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①,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 ①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绝.不知乐在何处( )(2)惟.劳苦贫病之人( )(3)窗外修.竹( )(4)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表现了作者居住环境的简陋宁静。

《陋室铭》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句子,请找出来并说明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座右铭[东汉] 崔瑗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

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

在涅贵不淄⑤,暧暧⑥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

硁硁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注] 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

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伤到自己呢?④臧:褒奖。

⑤在涅贵不淄(zī):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淄,同“缁”,黑色。

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

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

徒,同“途”,道路。

⑧硁(kēng)硁:固执。

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施.人慎勿念( )(2)唯.仁为纪纲( )(3)悠悠故难量.( )(4)行之苟有恒.(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做人要注重道德修养;本文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宝贵的。

8.文中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1)tiáo(2)dú2.(1)灵验(2)大(3)使……受到扰乱 (4)形体、躯体3.(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