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综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综

南山实验绵阳一诊模拟文科综合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由城墙、敌楼、关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关城是长城防御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至关重要。

下图为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及关城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

1. 关城修建的地形部位是A. 山顶B. 山谷C. 鞍部D. 山脊2. 图中不能看到烽火台的地点是A. 敌楼①B. 敌楼②C. 敌楼③D. 关城3. 缆车索道MN两端的相对高度差可能是A. 190米B. 290米C. 390米D. 490米蜂窝状洞穴因其形似蜂窝而得名。

广东丹霞山蜂窝状洞穴均发育在陡崖峭壁之上,崖壁由颗粒大小不等的砂岩组成,面朝锦江。

下图示意丹霞山某处崖壁上蜂窝状洞穴发育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4-6题。

4.有利于广东丹霞山蜂窝状洞穴发育的条件是A.崖壁潮湿,风化作用较强B.砂岩孔隙较小,透水性差C.气候干旱,加剧风力侵蚀D.降水充沛,加剧流水下切5.丹霞山崖壁上蜂窝状洞穴发育演化过程中A.①形成最早B.③形成较①晚C.④形成最晚D. ②形成较③早6.发育阶段①蜂窝状洞穴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垂直节理发育B.水流速度快C.重力崩塌作用D.多生物风化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

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

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

据此完成7-9题。

7.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A. 昼夜长短B. 天敌数量C. 太阳辐射D. 食物数量8. 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A. 东北坡B. 西北坡C. 东南坡D. 西南坡9. 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①食物储备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历史练习题

历史练习题

1练习题(一)01.(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0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作用(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03.(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04.(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5月全程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下表是秦始皇时期所任丞相的情况,此表反映了秦朝05.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

材料表明( )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C.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06.(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 )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07.(2017年北京卷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桂林十八中11级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历史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2.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k3s5u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这是周武王A.维护宗法制的需要B.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C.学习先圣王的需要D.安抚先代贵族的需要3.“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4.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

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反对土地私有制C.初步提出了社会保障思想D.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社会5.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6.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广西省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西省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西省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试题(2014、11、7)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A.东汉B.东晋C.北周D.北宋25.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

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

该记载A.反映了唐朝主要政治中心在豫皖地区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C.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 D.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26.有位学者感叹:竟然有儒者固守旧说,不了解社会变化,仍将工商业看成末流,并有压抑工商业的主张。

他认为工业原本就受到古代圣王肯定,商业又能帮助生产者流通物品,二者都是根本。

他这种思想主要针对A.战国,战乱频仍,经济倒退,才会提倡工商以改善民生B.魏晋,庄园经济妨碍商业活动,有识之士提出改善意见C.隋唐,胡商络绎来华,垄断市场,激起民间的反商情结D.明清,工商业虽然发达,仍有士人对工商业者怀有成见27.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28.哈里斯感叹:“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在读了古代的相关记述之后,就会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雅典的法庭是在具有说服力的演说者的影响和控制之下,他们较少关注法律条文。

”这表明当时古代雅典A.突出辩论在司法中的影响 B.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C.出现了“强人政治”局面D.法庭注重民主程序的操作29. 交通规则与号志可以反应一个地区现代化的过程,马来西亚、印度及巴基思坦等地的驾驶规则都是“驾驶座在右,靠左驾驶”,这种规则的形成的背景是A.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尊奉左尊右卑的原则B.习惯从日本进口车辆,因此采用日本驾驶规则C.皆主张民主议会制,议会表决后采用靠左驾驶D.都曾经是大英的殖民地,遵循大英的交通管理规则30.一位演说家称许:我们的政治体制最完美,政府由国王、贵族、平民三者组成,互相制衡,法律保障人人平等,以确保社会秩序,人民享有自由。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1至41题是必考题,42至48题为选考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关于“郡县”和“封建”的问题,自古以众说纷纭,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就曾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

”据此,作者认为A.“郡县”优于“封建”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优于“郡县”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25.龚书铎在《中国社会通史》中说:“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

”为此,汉初采取了A.郡县制B.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D.分封制26.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27.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D.孟子主张民贵君轻28.下列三幅图体现了敦煌壁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中外文化的交融性29.《中国社会通史》中曾说:在全国煤炭开采中,机械化开采的比重,民国初年为57%,1937年已上升到83%;1912年机械化采煤量占总开采量的30.6%,1937年占89.3%。

广西区桂林市全州县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广西区桂林市全州县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一、单选题(48分)1.尽管理学从北宋中叶便登上了思想舞台,但对政界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抑.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在于A.理学不为封建统治服务 B.理学并未形成系统C.统治者深受佛道的影响 D.理学提倡格正君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提倡格正君心,对君主权力形成一定的制约,故受到朝廷的压抑,故D正确。

理学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故A错误。

理宋代学有思辨化、系统化的特点,已经形成系统,故B错误.理学本身糅合了佛、道思想,故统治者深受佛道的影响,错误,故C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特点2.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B.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C.儒学维系统治秩序 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强大,统治者利用儒学维系统治秩序,故C正确.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不符合“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故A排除。

材料与小农经济稳定发展无关,故B排除。

材料体现了社会两极分化,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作用3.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

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这样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B.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D.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练)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新)(提升版)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练)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新)(提升版)

【知识精练】一、选择题1.(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答案】A2.(2016-2017学年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

题干反映出A。

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B。

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C。

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D。

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答案】D【解析】汉代儒学的发展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据材料“西汉”“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反映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奠定儒学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君主专制也可以运用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礼法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表达错误,仅是不适用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C项错误. 3.(2016—2017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秦始皇“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尊儒”则采用隐蔽的手段,实质上都表明统治者A. 打击或扶植儒家思想B. 为选拔知识分子扫清障碍C. 打击思想领域内的敌对势力D. 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答案】D【解析】秦始皇“坑儒”、汉武帝“尊儒”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都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D正确;AC不是材料反应的实质;B与材料无关.4.(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答案

高2024届高三上期10月阶段性考试文综测试—-地理参考答案1-11:ABDCD CCABD B36.(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2分);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2分);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2分)。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2分);外出务工人员多(2分);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2分);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2分)。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2分);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2分);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服务业(2分);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2分)。

37.(1)利迈河流域面积大,支流多(2分),补给内格罗河的水量大(2分),成为内格罗河水系最重要的支流。

(2)利迈河与内乌肯河的源头位于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处(2分),冬季受暖湿西风影响,降水多,雨水直接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冬汛期(2分);春季,随气温回升(2分),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积雪融化,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春汛期(2分)。

(3)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上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来水量大(2分);流经地势崎岖的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流速快,迅速涌向内格罗河(2分);内格罗河流经地势平缓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部,流速缓慢,排水不畅(2分),且无湖泊的调蓄(2分),导致洪流涌堵,形成洪涝灾害。

(4)内格罗河水系对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形的下切和侧蚀作用(或侵蚀作用)明显(2分),形成河谷,加大地势起伏,平坦的高原面变得破碎(2分)。

43.(10分)短期看,古镇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配套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投资回报率。

古镇可以仿建,而历史和文化却不能够复制,仿建古镇景点缺乏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难以实现长期效益;拆真名城还可能导致真正的历史文化遗址被破坏或遗失,给游客带来困扰,无法真正地感受古老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直接影响旅游品牌的信誉和形象;仿建古镇会导致旅游市场的过度拓展,使更多消费者选择其他旅游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桂林中学高三11月月考卷文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

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25.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

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27.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28.图8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8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29.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

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30.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

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31.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

由此,英国A.颁布了《航海条例》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3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 项。

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33.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25万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

此做法A.旨在提高青年人的节俭意识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面C.极大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D.培养了青年人的爱家精神34.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习外语的感受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

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B.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C.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D.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35.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这说明当时美国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户籍管理或人口迁移政策是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户籍是国家统计人口的重要渠道,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

……“里中钱粮、差役、公务,俱有专人督责。

”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外出,出门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中国全史》材料二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

1795年和1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迁移运动》材料三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全面放宽大中小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大中小城市。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8分)(2)材料二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

(7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指出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0分)41.(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请考生从42、43题2道地理选考题,44、45、46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浍黑。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

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材料二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 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

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

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9分)45.(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大事记(部分)1946年,联大通过第一项决议,主要内容涉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全面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48年,在巴勒斯坦设立第一个联合国观察团,即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1954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因其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首次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8年,联大首次就裁军问题举行特别会议。

1992年,安理会通过决议,向马其顿派遣维和部队。

2005年,170 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在维和领域出现一系列难题。

1993年维和费用达36亿美元,维和行动的支出常大大高出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转的花费。

到 2005年为止,维和行动中殉职人员已达 2000 人。

2006 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称安理会制裁决议是“一张破纸”,根本无法对伊朗造成任何损害。

2002 年,美国正式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

(9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面临的困境。

(6 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材料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

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

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

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

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4 分)(2)依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1 分)2017届桂林中学高三11月月考卷参考答案文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龙海桂聂晶余桂玲审题人:邱奕茂曹湧易荣花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禁止随意迁徙。

(任答2点即可) (4分)原因:小农经济的内在需要;维护社会治安遏制地方割据的需要(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保障农业劳动力的需要;征收赋税、徭役、兵役的需要(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的主要承担者)。

(任答2点即可) (4分)(2)变化:从严禁流动到允许自由迁徙。

(3分)原因: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得到保证;工业革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限制人口流动不利于经济发展;启蒙运动使天赋人权(自由、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任意两点即可) (4分)(3)50年代:受苏联模式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农业集体化需要;保障城市粮食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