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行动研究法名称解释,如下:
定义一:
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定义二: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定义三:
行动研究法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法

一、 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
• 行动研究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一种研究 类型,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社会科 学研究中开始出现的,50年代被应用于 教育研究之中,7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 教育研究工作者得欢迎,目前,已成为 广大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从事教育技术 研究的主要方式。
“行动研究”的来源
• 一是1933——1945年间,柯立尔曾与同事共同研究如何 改善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研究的结果必须 能为实践者付诸实用,并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检验,因而 他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他把这种实践者在行动中解决自 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埃利奥特(Elliott)行动研究模式
• 埃利奥特(Elliott)行动研究模式(图8-5)实 际上也是一个时间进程模式,模式包括几个循 环,每个循环包含有:确定初步设想,对设想 进行考察,即通过分析资料判断设想是否合理。 如果认为基本合理,则制定总体实施计划,在 总体实施计划中同时考虑打算进行几个行动步 骤的计划,然后先进行第一个行动,并对第一 个行动进行监测,了解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 的资料,分析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修改总 体计划,尤其是对下一次的行动步骤作出调整。
常识途径的质疑) • 研究成果过于微观,并难以推广运用至
其他情况
七、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 到今天,在教育技术领域,行动研究也已经成为一 项的国际性运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习惯于将自己的 研究称作“教改实验”,但他们对实验方法的运用 并不熟练,也不像一些理论工作者那样重视理论建 设和实验控制而更多地从自身的教育技术教学中的 问题出发,开展研究,希望借此来改善实践。从严 格意义上说,他们所进行的研究绝大多数是行动研 究,也有人称之为“试验”,或“行动研究中的试 验”。
什么是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怎样进行行动研究一、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
是通过实践来使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理论得以检验和理论化的过程。
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人员看,是教师进行研究;4、从研究范围看,是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5、从研究的方法看,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位一体。
6、从研究过程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研究结果看,是高质量、高效率,看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1、行动研究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革新必革心”,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
按照行动研究的理念,教师是研究者,不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者,具有了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
行动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师最有效的学习,使课堂实践变为教师最实在的工作空间。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2、行动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变为研究者和学习者。
在研究和学习中,教师与专家、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共同合作。
日渐深入的教育改革使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学方法和设施等不断出现,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新、在情感与技能上适应,并需要教师对之做出评价,这种压力成为许多教师从事研究的动因。
可以认为,行动研究是培养和促成“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3、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改革教师在充满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教改经验,丰富和充实学科理论体系,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必将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什么叫行动研究

什么叫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种操作范式。
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人员看,是教师进行研究;4、从研究范围看,是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5、从研究的方法看,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为一体。
6、从研究过程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研究结果看,是高质量、高效率,看学生的发展。
第三点:怎样开展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的程序。
1、做好划,定好方向;2、加强实施,进行反思;3、总结提高,改善行动。
其中重点是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的关键环节,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合理性、有效性的追求,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怎样反思呢?(1)反思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成功率;(2)反思自己的真个教育事业以及生活环境。
二、行动研究的类别。
有三点:移植、教历和案例。
三、行动研究的重点。
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科研兴课。
要解决课堂教学的十大形式,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这里不在一一罗列。
四、新动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一共有6个方面的关系:1、行动和研究的关系;2、理论导向和行动实践的关系;3、课题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关系;4、个体研究和合作研究的关系;5、体会性成果和概括性成果的关系;6、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系。
“以能为本,以勤为先,以研为导,以创为先。
”十六字是行动研究纲领。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根据网上资料整理)一、行动研究法的起源“行动研究”是二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考尔(John 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来的。
那时,在一般科研工作者看来,“行动”与“研究”是由不同的人所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前者指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后者指受到专门训练的研究者的专业探究活动,两者并不相干。
而考尔、勒温在各自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仅凭个人兴趣搞科研,仅仅是为“出书”作研究,那么其研究工作就不足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实际工作者如果不研究自己身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又得不到研究者的帮助,光有一腔“热情”,那么他们就无法作出“有条理有成效的行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011第十一章 行动研究法

三、行动研究的特点
(1)改进 (2)参与 (3)合作 (4)系统 (5)公开
四、行动研究的作用
(1)行动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层次,是 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2)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行动研究有利于改进学校管理,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4)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课题名称 (2)研究目的与意义 (3)研究问题与假设 (4)研究对象与变量 (5)研究方法 (6)研究进度 (7)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8)研究成果形式
三、采取行动
“行动”是研究的第三个环节,即实施计划或者说按照目的和计 划行动。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基于行动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可见,教师的“行动”是整个行动研究的核心所在。 行动既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过程,是研究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也 是后续考察和反思阶段的实践基础。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法?行动研究有什么作用? 2.行动研究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实施该方法 吗? 3.行动研究的实施要遵循什么原则? 4.行动研究有哪些优点决定了它适合于中小学教师? 5.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6.教师行动研究的问题如何发现和提出? 7.如果你是一名中小学教师,你准备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 8.选取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制订一个行动研究计划。
五、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和可行性
行动研究一般适用于下列研究范围: (1)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的改革措施引入固有的体系中,使之得到创 新 (2)作为职业训练的手段,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师的职业 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 (3)在特殊情况下,对已确诊的问题加以补救,或使环境因素得到 改善 (4)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研究与改革
第三章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第七节行动研究法一、什么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指的是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
一方面以研究指导行动,以改革方案作为指南,另一方面,教改行动又反过来成为研究的向导,促进研究的进展,两者相互反馈,反复无穷。
二、行动研究法的突出特点㈠行动研究具有直接针对性行动研究中的“行动”指的是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活动,“研究”指科研人员对教育规律的探索。
行动研究一般是针对即时问题加以研究,通过研究使问题切实地得到解决。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行动研究属于非正规性研究,其方案不一定很严密完善,而是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逐步加以调整注意在日常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边行动边研究。
㈡行动研究有益于教育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行动研究是为了有效地改进长期以来两者脱节或各说各的话等“两张皮”倾向。
㈢行动研究有益于推动群众性的教育研究教师及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参与研究,同时作为教育主体与研究主体。
行动研究法适合于教师的工作实际,可促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和研究教育的问题,自学探索干什么,提高教育效果。
㈣行动研有益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究行动研有益于教师在行动中、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同时通过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技能水平。
事实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尽管它是无形的,但它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却起着关键作用的。
有人称“究行动研究方法的独特优势在于,它可以改变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正是由于这一点,它才能带来稳步的教育质量的提高。
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
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研究或实际教育工作者较强调该方法的简单易行的一面,而忽视其计划性、系统性和潜在的控制性,便利某些行动研究显得缺乏起码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同时由于行动研究以具体的情境为对象,研究的样本受到限制,不具代表性,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较少,故这种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缺乏推广价值。
行动研究法

与案例研究法比较:行 动研究法注重实践应用 和效果评估,案例研究 法关注个案的深入分析
• 案例研究法通过深入剖析个案, 揭示内在规律和原因 • 行动研究法关注研究成果的实践 应用,通过效果评估来改进工作
02
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文献综述:
收集和整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 究目标和问题,为后续
提供方向
严谨的研究方法:采用 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方法,保证研究结果的
客观性和可靠性
• 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选择具 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范围 和深度
• 设计有效的问卷和访谈提纲,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对 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
合理安排研究过程:确 保研究过程具有可行性 和实效性,为问题解决
• 实践者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导致数据的不客观和不准确 •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可能不够严 谨,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周期:行动研究法 要求研究者与实践者共 同参与研究过程,可能
导致研究周期较长
• 研究过程需要不断循环和调整, 耗费时间和精力 • 实际工作条件的限制可能影响研 究进度和效果
如何克服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 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揭示数据 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 结合研究背景和实际情境,对数 据进行质性分析,揭示内在原因和 机制
数据反馈与调整:将数 据分析结果反馈给实践 者,指导实际工作改进,
并进行持续调整
• 提出改进措施,针对实际问题制 定解决方案 • 关注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 评估和调整
注重行动研究法的实践应用与推广
题的解决
与调查法比较:行动研 究法不仅关注数据收集, 更注重数据分析和问题
行动研究法

计划实施
计划修正
结果:作描述性表述
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阶段 第一步骤
第二步骤
计划 行动(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 第三步骤
第四步骤
系统地观察、反思 修正计划
第三阶段 第五步骤
第六阶段
再行动 再观察、再反思诊断
行动研究的程序
计 实 观反 划 施 察思
修改 实
后的 计划
施
观反 察思
总体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1、预期目标 2、拟改变的因素 3、行动步骤与行动时间安排 4、研究人员与任务分配 5、收集资料的方法
界定研究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研究”的子问题 可以是:
1、这些小学生初入学时是如何适应的? 2、他们在适应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这个适应过程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
获得特定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从实际工作中提出问题
假设 取样
可供操作和检验的专门化假设 对问题的说明
按一定方式选择样本
没有严格的取样方法
设计
严格设计操作计划
一般设计操作程序
操作过程 按计划操作
根据实际可调整操作计划
资料分析 科学的统计检验 结果应用 可间接应用
简单的统计分析 可直接应用于实践
例:初中数学“探究—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验(用实验法)
测量出结果。
合作行动研究计划
《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评价的研究》 一、研究目标 构建科学的、简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指标,
以及评价操作体系,以提高“小班化教育”实效性,推进小班化教育实 施进程。 二、研究内容 1、寻找和确定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确定评 价内容; 2、依据评价内容,运用一系列方式方法明确小班化教育评价的检测点; 3、构建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三、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得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设 想,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 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是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 成有教研员、科研员、教师、其它相关专家形成的研究共同体,使教师 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
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6、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
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
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什么是研究方法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发表日期:2008年4月7日出处:互联网【编辑录入:xiexy】行动研究法是近 20 年来发展较快的研究方法。
它那较易于掌握,特别适合于教师在开展学校教育科研中运用的优点,使它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方法。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一)、行动研究法的含义与历史沿革教育研究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果我们依研究目的及研究者的不同,又可把教育研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大学教师、研究机构科研人员。
他们可称为专业研究者。
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较普遍的原理、原则。
第二类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学校教育实际工作者,包括教师和行政人员。
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此时此地的应用,而不是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分别以“研究”和“行动”概念来表述。
把“行动”和“研究”两者结合里起来表述为“行动研究”是本世30年代的事情。
美国的柯利尔在 1933 年致 1945 年担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局局长期间,安排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结合一起研究改善印第安人和非印第安人关系的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他得到启发,认为专家研究的结果还须靠实际工作者执行和评价,倒不如让实际工作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自身工作进行研究,或许效果更好。
他称此法为行动研究法。
的确,专业性的研究需费较长时日,注重实际应用者等待不了取得研究结果后再来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对迫切问题的解决,难以采用全面研究的方式。
更合适的是就已有资料提出改革措施,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行为。
行动研究法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这种适宜性使它很快得到发展。
行动研究法的倡导者柯雷把行动研究法介绍到教育界, 1953 年在其《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措施》一书中指出:“所有研究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结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
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
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6、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
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
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
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6、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
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
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一、行动研究法与一般的学术研究方法具有哪些不同的特征?1、总体设计比较行动研究法一开始就打破了教育实验的常规,它不是先做好总体设计方案,而一开始就可以直接进入行动研究。
其目标的差异却是研究观念的不同,行动研究强调的是在行动中获得进步与发展。
2、研究方式比较“行动研究法”与其它研究方法的区别不在于运用某一套专门的研究技术。
在行动研究中,可以运用所有已知的定性和定量的观察技术、数据和资料采集分析技术。
更重要的是,行动研究特别注意协商和处理行动者与研究者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相互的道德义务。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方面的成就前进的。
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登高一个台阶,于是我们就看到许多新事物,看到更辽阔的远景。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无疑有其局限,也有待完善。
但是,这种把实际工作过程作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结合场点,要求研究者参与实践、实践者参与研究的方法,为我们观察和研究教育提供了全新操作思路与全新理论视角。
因为教育实验方法,曾严重影响过我们有关教育科研的操作体系,将两者对比一下,会看出其中的本质性差异。
总体设计的不同是源于教育观念的差异,而仔细比较一下两类研究方式方法,它们的操作线索却有大同小异之感。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对教育情境的研究,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教师思考如何富有智慧地行动以及对行动的反思,是行动和研究的紧密结合。
(1)为行动而研究“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遇到的问题。
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2)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
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
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并提高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行动研究法之运用

2、行动
行动实施:就是验证、试验与实验。即实施计划 或者说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有控制地进行变革。 课堂教学的行动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 合作者的听课。 实施行动应该是:行动者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 动本身的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 有目的 、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步骤。 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应是灵活、能动的,包含 着行动者的认识和决策。 注意观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反馈效果、调 整计划、再实施修正后的计划。特点是边执行、 边评价、边修改。1、计划源自
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想法): 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性问题。 二是探索性问题。 三是反思性问题。 教师要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寻找研究起点, 1.一个兴趣 2.一个困难 3.一种“不明”的情况
1、计划
分析问题: 深入到真实的、自然的现场或行动环境中,综 合运用各种方法收集真实材料,以便对研究现 象作深入分析,明晰这一问题的背景、可能成 因、后果等,以此作为确立课题和制定计划的 依据前提。 实地考察的内容: 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 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 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确定 问题的范围和本质,从而全面的、准确的了解 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电教中心 沈家平
一、为什么要应用“行动研究法” ? ----why 二、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 ----what 三、如何应用“行动研究法” ? ----how
一、为什么要实施行动研究
( 一)、 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改
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技术理论 与教育技术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一般实施过程?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1)计划。
即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
一般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尤其是第一、第二步行动计划。
研究者可以依据认识的
不断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修改总体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2)行动。
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进行实践,在行动环节也可以根据其他研究者、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
(3)观察。
“观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对行动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
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
(4)反思。
它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
在反思环节中,在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并为下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
“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是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
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合作性。
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3)及时反馈性。
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者直接进入研究,缩短了信息往返节,且在不同人员间信息转换出错率大减,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为迅速、高效。
一旦出现较为有效的结果,可以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影响到教育实践过程。
(4)开放性。
从研究过程看,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促成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甚至更改研究课题,真正体现边行动边研究。
(5)兼容性。
行动研究并非一种独立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方法。
它是依据要解决的实践问题不同而优选的多种教育研究方法于一体的一种多元化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