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物》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戏曲人物》说课稿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戏曲人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戏曲人物》是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戏曲艺术,通过欣赏和分析戏曲人物的形象、服饰、表情等特点,使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戏曲人物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戏曲人物。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是,对于戏曲艺术这一领域,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了解戏曲艺术。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戏曲人物的服饰、表情等方面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戏曲人物,能够绘画出戏曲人物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戏曲人物,能够绘画出戏曲人物的形象。
2.难点:把握戏曲人物的服饰、表情等特点,准确表现戏曲人物的形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戏曲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供戏曲人物范画,供学生临摹和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戏曲艺术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讨论:展示戏曲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戏曲人物的服饰、表情等特点,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知识讲解:介绍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讲解戏曲人物的造型、表情等方面的要求。
4.实践环节:提供戏曲人物范画,引导学生进行临摹和实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戏曲人物作品。
《戏曲人物》课件
创作步骤
6.题款、用印,完成 作品。 (题款也要考虑整幅画 面的构图安排)
作品欣赏
思考: 学生作品从用笔、用墨及
构图方面给你什么启发?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课堂练习
艺术实践: 参考戏曲图片,创作一幅水墨戏曲人物画。
课堂练习
评价要点: 1.简练的笔墨。 2.抓人的眼神。
下次再见!
第十课
戏曲人物
人美版 六年级下册
新知讲解
听,什么剧目即将开场? 你对戏曲了解多少?你最喜欢哪种形象?
新知讲解
京 剧
各种戏剧中的人物
【三岔口】
【长板坡】• 赵云
新知讲解
七品县令
婺 剧
钟馗
河 北 梆 子
新知讲解
川 剧
【顶灯】
新知讲解
【花木兰】
豫 剧
【徐策跑城】
山 西 梆 子
新知讲解
我们通过什么形式能留住戏 曲美妙的瞬间?
能抓住眼神
新知讲解
思考讨论: 在《武松》的创作中,关良是如何运用国画语言表现人物
的?
新知讲解
盯 瞪
窥
新知讲解
你从两幅图片中找到哪些表现方法?
勾勒法
没骨法
创作步骤
看看老师的示范:
1.中锋用笔简练概括画 出“老生”的五官,侧锋重 墨勾勒出头发与胡须。(注 意人物的构图位置)
创作步骤
2.中锋淡墨勾勒衣 领,侧锋画出衣袖并勾 勒出水袖。(注意衣袖 的墨色变化)
创作步骤
3.侧锋淡墨把长袍 表现完整,用浅赭石染 肤色。(侧锋画长袍要 见笔)
创作步骤
4.用中锋淡墨勾勒 出“丑角”的五官、胡 须以及帽子。(中锋勾 勒时,要注意用锋的虚 实变化)
2024年《戏曲人物》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旦角的行家。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小学美术《戏曲人物》教案
在教学方法上,我意识到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可以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分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戏曲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戏曲人物的基本特点,如脸谱、服饰、身段等;
(2)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元素表现戏曲人物的动态和神情;
(3)通过绘制戏曲人物,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美术表现力。
举例:以绘制生、旦、净、末、丑等戏曲角色为例,讲解不同角色的脸谱、服饰特点,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绘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提升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艺术创造力;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绘画技能;4.增进学生对线条、色彩、图案等美术元素的感知与运用,提升美术表现力。通过学习戏曲人物绘画,使学生在新教材要求下,全面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今后的艺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六年级美术上册《戏曲人物》教学设计-人美版
《戏曲人物》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也是国画系列中的一部分。
六年级是小学高年级的学段,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水墨常识和表现技法。
应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传统京剧中人物造型、服饰特点及其相关知识,深入了解水墨技法的综合应用,感悟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体验我国民族艺术的美感,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探究、尝试结合讲授、演示,让学生逐步获得学习经验。
同时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并把握知识点。
本课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了解、尝试、体验、分析和探究。
从而联系新旧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并习得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认知:了解我国传统京剧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表现方法。
技能:能利用国画媒材和水墨技法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重点:1、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难点:捕捉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运用笔墨变化大胆表现。
资源准备:学生:京剧相关图文资料、中国画工具等。
教师:课件、实物投影、字卡、作业展示纸、国画演示用具、京剧人物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观赏视频,引出课题1、欣赏水墨画视频片断2、小结并出示课题:《戏曲人物》【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戏曲世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导入新课。
二、欣赏图片,了解京剧相关知识1、京剧基础知识2、认识人物行当(课件图片)【设计意图】图片音与画的结合,展现京剧艺术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观赏过程中了解京剧行当相关知识,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积累创作素材,为下一步表现人物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游戏、感受,抓住人物特征(播放课件)1、快速抢答2、交流喜爱的形象小结:戏曲人物生动传神,他们真正体现了中华戏曲文化的精髓。
六年级美术《戏曲人物》(教案)
六年级美术《戏曲人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戏曲人物的基本画法和表现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基本知识介绍2. 戏曲人物的造型特点3. 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4. 创作指导5. 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1. 戏曲的基本知识2. 戏曲人物的造型特点3. 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四、教学难点1. 戏曲人物的脸谱绘制2. 戏曲人物的动态表现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戏曲人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彩笔、水粉、素描纸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戏曲人物图片,学生分析其造型特点。
5.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戏曲人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6. 创作指导:教师讲解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脸谱绘制、动态表现等。
7.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幅戏曲人物画。
8.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10.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作业1. 观看一场戏曲表演,了解其剧情和人物特点。
2. 绘制一幅戏曲人物画,体现人物的动态和脸谱特点。
九、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包括课堂讲解、实践环节、作品展示和评价等环节。
六年级美术上册《戏曲人物》教案人美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戏曲人物》教案人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人物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对戏曲人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戏曲人物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的戏曲人物形象。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戏曲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戏曲人物的特点和魅力。
第二章:戏曲人物的基本特征2.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服饰、化妆和表演方式。
能够辨别不同戏曲人物的角色和性格。
2.2 教学内容介绍戏曲人物的服饰和化妆特点。
分析不同角色的表演方式和特点。
2.3 教学方法展示不同戏曲人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服饰和表演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表演方式。
第三章:戏曲人物的脸谱3.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人物脸谱的分类和象征意义。
能够绘制一种戏曲人物的脸谱。
3.2 教学内容介绍戏曲人物脸谱的分类和特点。
分析不同脸谱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展示不同戏曲人物脸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点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脸谱绘制实践,体验绘制戏曲人物脸谱的乐趣。
第四章:戏曲人物的绘画技巧4.1 教学目标学习戏曲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
能够完成一幅戏曲人物绘画作品。
4.2 教学内容介绍戏曲人物绘画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技巧。
分析不同戏曲人物绘画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4.3 教学方法进行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学生通过绘画实践,完成自己的戏曲人物绘画作品。
第五章:作品欣赏与评价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引导学生对戏曲人物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5.2 教学内容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戏曲人物绘画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和反思。
5.3 教学方法展示优秀的戏曲人物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第六章:了解戏曲人物的角色分类6.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人物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分类。
六年级美术上册《戏曲人物》教案、教学设计
3.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1)鼓励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学会取长补短,提高绘画水平。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戏曲人物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戏曲艺术,了解不同地域、流派的戏曲特色。
六年级美术上册《戏曲人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流派及其特点。掌握戏曲人物造型的基本元素,如脸谱、戏服、头饰等,并能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戏曲人物作品。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巧表现戏曲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运用能力,如水彩、水粉、马克笔等。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能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戏曲人物作品。
1.播放戏曲片段:在课堂开始时,播放一段经典的戏曲片段,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图片展示:展示一组戏曲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人物的特点,如脸谱、戏服、头饰等。
3.提问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戏曲人物分别来自哪些剧目吗?”“他们的人物特点有哪些?”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引导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教学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造型、表情等绘画技能方面的困难。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戏曲艺术的美。
六年级美术上册《戏曲人物》教案人美版
教案编辑专员回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和中国戏曲的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戏曲人物的典型特征和服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和模仿,培养对戏曲艺术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提高合作能力和美术创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展审美情趣和个性表达。
二、教学重点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
学习描绘戏曲人物的方法。
运用水墨或其它材料创作戏曲人物画。
三、教学难点理解戏曲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戏曲人物的特色。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戏曲视频片段或图片。
准备绘画材料,如水墨、毛笔、画纸等。
安排适当的创作空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戏曲视频或展示戏曲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戏曲的魅力。
提出问题,如“你们对戏曲有什么了解?”,“戏曲人物有哪些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欣赏: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戏曲人物图片,分析其服饰、动作、表情等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戏曲人物的观察和感受。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如何通过水墨画表现戏曲人物,讲解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强调线条的流畅性和色彩的运用,以及如何捕捉戏曲人物的神态。
4. 学生创作:学生按照教师示范,进行戏曲人物的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注重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六、教学拓展邀请戏曲艺术家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戏曲的魅力。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戏曲文化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幅戏曲人物的水墨画。
学生写一篇关于戏曲人物的短文,描述其特点和感受。
六年级美术下册《戏曲人物》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学生对于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有着较高的期待,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勇于尝试,发挥自己的独特见解。
难点:针对学生绘画技能水平的差异,如何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重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难点: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富有戏曲氛围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戏曲人物,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戏曲人物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作品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戏曲人物的绘画技能,更能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六年级美术下册《戏曲人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戏曲人物的基本造型元素,如脸谱、戏服、头饰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自己的戏曲人物作品。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语言表现戏曲人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戏曲人物造型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小学《戏曲人物 》教案
小学《戏曲人物》教案第一章:戏曲人物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人物的基本概念,知道戏曲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戏曲人物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各个角色的特点和扮演方式。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戏曲人物的分类及特点。
2. 了解各个角色的扮演方式。
四、教学难点1. 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区分。
2. 各个角色的扮演方式。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人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演示法:展示各个角色的扮演方式。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戏曲人物。
2. 讲解概念:介绍戏曲人物的定义和分类。
3. 展示角色:演示各个角色的扮演方式。
4. 互动环节:学生模仿扮演角色,加深对角色特点的理解。
第二章:生角表演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角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2. 培养学生掌握生角的演唱和动作表演。
二、教学内容1. 生角的特点。
2. 生角的演唱技巧。
3. 生角的动作表演。
三、教学重点1. 掌握生角的特点。
2. 学会生角的演唱技巧和动作表演。
四、教学难点1. 生角的演唱技巧。
2. 生角的动作表演。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角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演示生角的动作表演。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和动作表演。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角。
2. 讲解特点:介绍生角的特点。
3. 演唱技巧:讲解生角的演唱技巧。
4. 动作表演:演示生角的动作表演。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和动作表演。
第三章:旦角表演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旦角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2. 培养学生掌握旦角的演唱和动作表演。
二、教学内容1. 旦角的特点。
2. 旦角的演唱技巧。
3. 旦角的动作表演。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旦角的特点。
2. 学会旦角的演唱技巧和动作表演。
四、教学难点1. 旦角的演唱技巧。
六年级美术《戏曲人物》(教案)
六年级美术《戏曲人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征,欣赏不同地方戏曲的服饰、道具和表演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创作戏曲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戏曲人物的服饰特点2. 戏曲道具的种类和作用3.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4. 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5. 创作戏曲人物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戏曲人物的基本特征,学会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
难点:创作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戏曲人物形象。
四、教学准备1. 收集戏曲人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工具。
3. 安排合适的表演场地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戏曲人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戏曲人物的服饰、道具和表演特点。
2. 讲解:讲解戏曲人物的服饰特点、道具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戏曲人物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他人的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曲人物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6. 拓展: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戏曲文化,欣赏不同地方的戏曲表演,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能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戏曲人物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和热爱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
2. 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看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情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戏曲人物的特点。
2. 邀请戏曲表演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文化。
3. 举办戏曲人物绘画和手工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戏曲人物》精品课件2
• 各种戏剧中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物京 剧 《三岔口》( 生 )任堂惠 ( 丑 )刘利华
京剧
《长坂坡》 ( 生 ) 赵云
京剧
《穆桂英挂帅》 ( 旦 )穆桂英
昆曲
京剧
《苏三起解》 ( 旦 )苏三
豫剧
《钟馗嫁女》( 净 ) 钟馗
豫
剧 《七品芝麻官》( 丑 )芝麻官
画戏的大师 ——关良先生
抓住瞬间的动态之美——
三 岔 口
三 打 白 骨
精
美 人 计
请说一说关良笔下的 人物有什么特点?
造型简练 动作夸张 表情生动 笔墨酣畅
京剧 《武松打虎》
艺术实践 画一个戏曲人物,造型简练,大胆用笔用墨
用色,画面富有美感。
【点击穿越至创意灵感屋】
展示与评价 请从人物角色、性格特征、神态、笔墨技法等方面介绍作品!
趣味拓展,感受戏曲角色
下节课见
六下第10课《戏曲人物
形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动态和神情, 用笔简单概括,墨色鲜艳单纯。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课堂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戏曲人物进行创作。 要求:
1.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 2.抓住不同人物面部表情、动态特征, 注意色彩搭配; 3.注意笔墨的运用。
人 美
戏版 六 年 级
曲下 册 美 术
人 美
术 教 学
物 课
件
目
录
01 对比导入
页
02 新知讲授
03 作品展示
04 合作探究
05 课后延伸
新课讲授
你知道哪些剧种?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 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 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 秦腔、川剧、评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 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新课讲授
生 角:由男性担当,擅长唱功,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新课讲授
旦 角:由女性担当,分为老旦、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等。
新课讲授
净 角:由男性担当,俗称花脸,脸谱由五颜六色组成。
新课讲授
丑 角:表演滑稽诙谐,心地善良,善演跌、打、翻、扑等武技
角色,分文丑和武丑。
新课讲授
妆容: 生、旦妆容清秀;净为大花脸;丑为小花脸; 眼神:传递喜怒哀乐; 服装:色彩丰富,造型优美。
新课讲授
戏曲人物动作有什么特点?你能模仿一下吗?
夸张、有节奏感。
《戏曲人物》教案(合集五篇)
《戏曲人物》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戏曲人物》教案《戏曲人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戏曲艺术形式和戏曲人物角色行当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表现人物特征,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戏曲人物造型,了解戏曲人物角色行当的知识,用绘画的形式创作一幅戏曲人物画。
教学难点:戏曲人物造型表现和画面人物的构思、布局、技法和色彩掌握和表现。
教学过程:1、看戏曲,认识戏曲艺术。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
戏曲所包括的艺术形式。
文学:剧本是戏曲的根本,是文学的形式之一。
音乐:戏曲靠演员演唱曲调传达剧情。
舞蹈:戏曲靠人物动作造型表演吸引人的视线。
美术:戏曲人物的造型、服饰、舞台背景都是美术的范围。
综上所述,戏剧是视觉(看)与听觉(听)、时间(表演所需用的时间、戏剧所展示的时期)与空间(表演所需用的场地,戏剧所展现的虚拟场景宫殿、战场、战斗等)的综合艺术。
2、讲戏瞄人物,感受戏曲艺术的熏陶。
同桌之间讲一讲自己看过的戏曲,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戏曲人物。
3、说戏角色行当知识。
教师介绍戏曲人物角色行当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戏曲人物角色的造型。
生: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生行化妆一般都是素脸,即略施脂粉以扮俊。
旦:女角的统称。
旦角的化妆只是略施脂粉,角色和个性要靠表演及服饰等方面表现。
净:俗称花脸,所扮演的角色多为朝廷重臣。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因人设谱。
丑:男角中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
有些是机智、善良、有正义感的幽默角色,有些是阴险狡猾、贪鄙自私的小人。
4、画戏曲人物造型。
教师以某一戏曲人物形象为创作对象当堂演示人物画的作画过程,使学生在感官上得到一定的满足?教师示范时,注意从构思、构图、色彩的运用等技法知识来讲解:5、教师讲述作业要求。
学生进行临摹或改画练习:尝试用水墨技法按课本提供的戏曲人物临摹步骤图例进行临摹或改画、添画。
6、学生做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人物》教学课时:2课时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了解有关京剧人物的脸谱、服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戏曲人物的造型细节美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临摹、写生或创作。
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应会:学习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砂纸,彩笔,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A、这是什么戏曲?B、有哪些人物形象?C、给你什么感受?D、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二、讲授新课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我们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旦角的行家。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与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B、欣赏对比《将相和》与《戏曲人物》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
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绘画风格有何不同?3、讲解绘画方法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4、欣赏借鉴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三、学生实践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2、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四、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五、板书设计:戏曲人物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
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
丑行:文丑、武丑。
课后反思《戏曲人物》这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欣赏、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通过欣赏、认识,引导学生来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
本课教学通过画戏剧脸谱和画戏剧人物两个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
在题材内容上主要体现了我国传戏曲人物的化妆、服饰和动态形象,原教材对表现方法并没有限定,可以是线条刻画、色彩涂画、也可以是水墨表现,而我在教学中选用了装饰画这一形式,一是环境条件和工具得限制;二是引导学生把现代和传统的艺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来。
在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表现已经逐步脱离低年级的意象期,他们更希望像成人一样作画,所以教学中应多注重技法和知识性,融欣赏与技能训练为一体。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欣赏了解——分析回顾——尝试应用——示范概括——创作表现——评价鼓励。
首先通过一段Flash动画的欣赏让学生从视听上感受戏曲的一些形式美,结合学生平常对戏曲的了解,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戏曲人物的独特美,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动作造型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接着,在分析回顾的环节中,以一组画家的戏曲人物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用笔用墨技法,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国画技法,比如说运笔、浓淡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国画基本技法在具体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绘画人物的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画戏曲人物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手法的应用,线条的流畅、变化,上色时的干、湿控制等。
最后在通过一组画家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领会到“画有法,而无定法”,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
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当然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自己讲的太多,还有就是对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培养不够。
【对儿童美术作品评价的几点思考】2013-01-02 20:59:32|儿童画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是儿童心理活动和个性人格的体现。
长期以来,对儿童画的评价众说纷纭,主要有两大派别评价观点,西方流派认为,儿童画应是“稚拙”美的体现;中方流派认为,儿童画应是“完整”美的体现。
前者虽然印合了儿童画的某些审美特征,但是“童趣”和“稚拙”被人为地夸大,被不断地“艺术化”,而后者则干脆将儿童画“成人化”。
其实,这两种评价观点都是片面的,要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儿童画,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儿童画与“稚拙”美、“完整”美由于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形成了儿童美术独自的特点。
我们研究这些规律的目的最终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儿童加以引导,把儿童的智力和美术创造力从低级向高级推进。
然而,儿童的稚拙表现等现象是某一年龄的特点决定的,作为学校美术教育,没有必要去强化这种稚拙味,更不必津津乐道地以成年人的眼光加以渲染,因此体现在技法上的有意画不成熟、不准确和比例失调等,这是对“童趣”肤浅和狭隘的理解。
“童趣”只有在儿童整个美术行为过程中自然流露,并由恰当的儿童美术语言形成传递方能真正展示。
对儿童绘画心理的研究证明,不同年龄儿童的稚拙表现也是不同的,往往较小的儿童在绘画上表现的比大孩子更大胆、更单纯,加上小手肌肉群发育的不成熟,体现在绘画上的“稚拙”和“粗犷”,这一美学效果有如大师绘画的“随意”、“简练”、“似与不似”。
然而,大师的画是经深思熟虑后达到的高层次的“难得糊画”,而儿童的“糊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下意识行为。
二、儿童画与儿童绘画教学由于对儿童画的评价存在误区,我国儿童绘画教学也就存在着种种不良倾向。
首先对儿童绘画教学的目的认识存在误区,如经常有学生家长问老师:“您看我的孩子有没有培养前途?”我知道他这里所说的“前途”是成为画家,殊不知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所以教师在辅导学生参加比赛时,仅仅为了参赛得奖、于是脱离儿童生活,违背儿童心智发育规律,讲课中“灌”,练习中“仿”,或者反复画一幅画,学生脱离这幅画就无从下手,甚至干脆“取而代之”,手段花样简直可以无所不极。
这种急功近利的成人不良心理,歪曲了儿童画教学的正确目的,给幼儿美术教育带来恶劣的灾难性的影响,无疑是教育中的一种悲哀。
儿童在绘画作业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他们进取、勤奋、顽强、专注性、责任感,我认为无论作为一个家长,还是作为一个教师,都应该从把孩子培养成思维活跃、创造力强、个性鲜明、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度,去对待去理解儿童绘画教学的目的。
不单单为了当画家,单单为了学一种技法,更不是为自己沽名钓誉。
教育中掺杂上如此严重的功利主义,又怎能不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和带来污染?三、从儿童的角度评价儿童画,走中西方文化结合之路如何评价儿童画,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应从儿童的角度评价儿童画。
福建省龙岩师范游启章教授曾作过这样的调查,他先让低年级的儿童看高年级孩子的画,发觉这些儿童们挺喜欢大孩子的画,他们都希望自己能画得如同大孩子一般,只是做不到。
我曾让一年级的学生看过三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低年级的学生的确有以上的反映。
我也曾让高年级看过低年级的作品,其结果令人大为惊讶!作品的稚拙感被较为写实的画面所替代,构图、比例和远近透视等都较原作更趋合理和规范化。
以上现象能说明什么呢?其一,孩子本身对自己的画作是否有稚拙感、是否像儿童画并不介意,那些都是大人们的事。
其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和作画技能逐渐提高的同时,儿童天赋的无拘无束和稚拙趣味相应的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合理性和规范化的体验,这里有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原因,也是儿童美术之于智力开发的必然。
其三,对于儿童画,这种误导更多的是从美学效果的角度来评论,高估了儿童画的艺本性而忽视了从儿童的成长需要出发的教育性问题。
人们欣赏儿童画的生动稚趣和自由无羁,但是这种儿童自发的行为自然地应属于儿童,可能成年人因希望自己更多地享受童趣而忘记了发展并非总是天真的。
对于儿童画的评价,应当将“稚趣”美与“完整”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看,即走中西方文化结合之路。
两者不可孤立,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联系与发展的眼光评价儿童画,用教育心理学中“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的眼光评价儿童画。
我呼吁,“还儿童一块净土,还儿童一片天空”。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摆脱种种儿童画评价误导,引导儿童健康迈入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