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实践,重视学以致用。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希腊哲学家XXX(公元前427——347)提出了“理念教育”思想,主张通过对理念的追求和掌握,达到人的完美。
XXX(公元前384——322)则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
2、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启蒙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启蒙运动提出了以理性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
2)实证主义的教育学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实证研究。
3)批判理论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批判理论兴起,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问题,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变革。
4)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多元性和个体差异,重视文化和语境的影响。
3、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研究理论、建构主义、情境教育理论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紧密关系;“道而弗牵,强而XXX,开而弗达”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学不躐等”则要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在西方古代,XXX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
XXX的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是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理想国》中,而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政治学》中。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XXX的《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这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XXX主张将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提倡“泛智教育”。
XXX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XXX则在《爱弥尔》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而XXX则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XXX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概念:《认识角》案例教学浅谈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概念:《认识角》案例教学浅谈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充分理解,不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数学概念的重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采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核心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加强对概念教学的重视,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途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可有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抗拒心理,寓教于乐。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组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其次,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调理,帮助学生找到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节奏和思路进行学习,对自身没有清晰的认知,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学习方法不正确。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情况有更加整体、明确的认知,只有意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既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又能够规范学生的学习,加强自我管理。
因此,教师制定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数学概念,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完成目标后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前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引导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途径。
劳动实践课教学评价语句(3篇)
第1篇一、引言劳动实践课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全面评估劳动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劳动实践课教学进行评价,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评价1.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实践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其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评价语句如下:- 该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和伟大。
- 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使学生形成“以劳动为荣”的良好品质。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实践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评价语句如下:- 教师能够结合实际,设计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劳动技能。
- 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劳动实践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评价语句如下:-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
- 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教学内容评价1.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劳动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评价语句如下:-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的劳动实践课程。
-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劳动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应具有丰富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评价语句如下:-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项目。
- 教学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劳动的各个方面。
3. 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劳动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创新性,与时俱进。
评价语句如下:- 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引入新兴劳动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劳动实践成果。
四、教学方法评价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劳动实践课的教学方法应具有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了_____的新型师生关系。
A : 尊师爱生B : 民主平等C : 教学相长D : 心理相容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2、简答题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两种师生观。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包括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儿童中心论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进行,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2) 教师中心论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中心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填空题“教师教育大学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____阶段。
参考答案: 专业化4、简答题如何理解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参考答案:【答案要点】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审獅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5、填空题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____。
参考答案: 受教育权6、简答题试述教师的知识素养。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政治理论修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 。
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教师还要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关于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盖维维*(江苏教育学院教管系1020330193)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
英语课堂教学要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注重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具体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积极参与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自主性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观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成功地掌握英语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还特别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
为此,英语课堂教学要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注重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具体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积极参与学习。
这种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充分体现,是新课程标准精髓的体现。
自主学习要以正确的学生观为基础,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学习知识,积极体验反思知识要点技能的能力。
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理解运用西方文化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越来越呼唤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者简介:盖维维江苏教育学院教管系转本3班的学生.一、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在教育领域,差异化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
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需要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其差异化发展。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动机,而学习动力则是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的动力源泉。
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成就感。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差异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这一系列的自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学习中更加自信和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在差异化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跨学科合作、开展实践探究、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差异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专属的学习方案和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其发展潜力的最大化,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发展规划。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考前必背】教育学论述题教育学-论述题(1-3)1、试述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2)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3)教育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2、试述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前者是把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教育的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引申。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
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摘要:本文分析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探讨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和方法。
主题词:主观能动性、方法前言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教学观念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怎样看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处的地位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这一观念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容易造成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输,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
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又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主,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必须根据当代的实际情况,以辨证的观点看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即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又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思想,形成以人为本位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所以,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能做出有选择的反应。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教师所讲的内容中,符合学生兴趣的,便会引起学生共鸣,并主动接受;不符合学生兴趣的,将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的原理,学生对这一知识很感兴趣,又主动参与实验研究,则对知识的掌握就牢固。
②教师所讲知识中,学生赞同的则容易接受,不赞同的将会提出疑异或加以批判。
比如:讲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产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的学生对"形变"的物理意义不理解,认为许多现实情况并不产生形变,从而产生疑异;或者对运动状态理解不清,被过去的经验所限,产生不同的错误看法,便引起思维的批判,阻碍对知识接受和学习。
③教师所讲知识中,学生认为有用的,则易于接受,认为没用的,便会放弃。
例如:讲光的反射、讲密度和压强,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不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重要应用,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不愿学习。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养成被动接受和依赖教师的习惯与惰性,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力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教与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教学论的思想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
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
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英语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主观能动性通俗解释
英语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主观能动性通俗解释英语的学习目的是要造就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力。
英语不同于其它根底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实践的主体就是学生。
其语言学习技能是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造就和提高的。
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参加、主动探究、学习。
通过缔造实力的造就,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觉领悟,再去缔造性的应用语言,变语言学习为语言应用,到达英语语言学习的志向境界。
因此,英语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加性。
由此,英语教学应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突破口,进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学模式。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英语教学进入了读死书的死角,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根底课程,语言技能的驾驭,依靠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加性。
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也即是要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踊跃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加、主动发觉、以探究者的姿态投入学习,获得新信息,驾驭新学问,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要求学生学会总结、检查自己所学内容,在教师的协助下找到自己学问和实力的缺乏,主动的去进展相关学问和实力的造就,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造就学生语言综合应用实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要我们引导学生踊跃参加课堂上的口语练习,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练习的重要场所,从而提高他们英语应用实力这一根本目标。
这一主题教学模式把英语教学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课外主动阅读和听,一块是课内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应用实力的造就和提高。
二、注意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课堂上,老师要指导学生主动读、主好听。
老师主应支配或筹划大量的阅读和视听活动。
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支配必须量的。
探究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042020年28期总第520期ENGLISH ON CAMPUS探究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文/蒋 兰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我们一方面需要重视初中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接纳能力,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在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单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学习,所以语言的学习必须要融入单词的学习中。
结合相关的语境和语言,通过语法结构,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
虽然在传统考试中,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能够在相应的考试中针对试题答出完美的答案,但是应试教育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浅显而不深刻,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考虑自己的教学方式。
本文即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1.语法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应用不相符。
初中英语的学习强调对于语法的记忆,但是这种片面的记忆会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同时也会让英语语言的学习陷入一种死循环,学生只会使用固定的英语单词语法搭配,但是对于语法的实际运用却掌握比较少。
在传授语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对于语法的使用和语法的相关语境描述。
现在很多教师只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却忽视了英语语法对于生活的实际意义。
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机械记忆但是放弃对于语法的运用,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语法的规则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背景。
2.对英语语法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在传授语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纳能力。
很大部分的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及时地认识到时代的改变对于学生的影响,在讲解过程中,往往缺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反而是机械化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一种英语教育的弊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对于学习的接纳能力减弱,没有根本的了解学习意义。
3.教学评价的片面化。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作者:于洁底会娟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01期20世纪50年代,斯克里文最早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理论。
20世纪70年代,布卢姆首次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
20世纪80年代,布卢姆将形成性评价转变为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中心的评价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性评价相关理论传入我国,当时国内已经意識到原有的终结性评价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形成性评价逐渐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我国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虽然兼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但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并且,在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仍存在盲目性,没有认识到反馈对教师和学生的巨大作用。
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等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试图阐述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跟踪,以便及时反馈,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的一种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评价的主体和内容是多元的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的,除了教师以外,还应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参与。
只有评价主体多元化,才能使评价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往的评价大多只重视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的发展,往往忽视其他方面的智能。
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优势,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反映其真实水平。
因此,要想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评价的主体和内容应是多元的。
(二)评价应在具体情境中开展加德纳主张“情景化评估”,认为传统的纸笔测试只代表脱离现实情景的不全面信息,不能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情况。
“评估应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评估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的进行。
”评价只有在真实具体的情景中开展才有意义,纸笔测试只能代表一部分信息。
只有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追踪评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准确、全面的进行评价。
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摘要探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历代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现在这种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现代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重视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主观能动性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已引起外语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由于每个教师都有有价值的知识教给有时是不情愿接受的学生,因而对教师来说,找出合适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有两条:首先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能动性,如好奇心,学生对成功、成就感、自尊的愿望,贪玩、好动的习惯;其次是教师所教的内容对学生要有价值,如果教师所教内容对学生不适宜,就会降低、挫伤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具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愉快地学到知识,获得分析、归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验快乐和成功,促进学习的能动性。
一、电脑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良好条件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大趋势。
英特网也使人类教育进入了“电子教育”时代。
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中学的电化教室里可以经常见到这样的英语课:教师提着自己的手提电脑走进教室,接上教室内的电子黑板(实际上是电子投影仪),打开电脑,教学内容通过电子幻灯一幅幅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当教到英语单词London时,教师在电子黑板上打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从欧洲找到英国,然后再找到英国的首都伦敦,电子黑板上马上展现出伦敦的城市风光和著名的白金汉宫、泰晤士河。
教师轻点一下London时,电脑自动给出标准的英文发音。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列举几种具体实施方法: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了解历史的真相和当今社会的现实,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历史观和现实观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让学生明白正确的社会观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研究和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5.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细节。
教师要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注重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从细节中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关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教育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意识形态教育在大学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家庭、社会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在实践中,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指导实践,并将关键的东西付诸行动,以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对于思想素食主义者而言,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是指利用自己已形成的意识形态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自我认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控制、进行自我思想斗争,以致提出自我要求,以形成更高的思想素质,从而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内心的意识形态。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四)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提出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A.鲁迅B.徐特立C.陶行知D.梁启超2.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 ).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C.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D.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4.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 ).A.运动技能B.动作技能C.策略技能D.心智技能5.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比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6.“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观点?(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7.“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A.文化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本体性知识8.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缺失.那么,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 ).A.成绩差B.厌学C.注意力不集中D.贪玩9.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利用的是(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理想D.空想10.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为(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诊断性评价D.表现性评价11.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B.有病原体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12.(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A.科学的教材设计B.优秀的教师C.学生学习的积极性D.正确的教学原则13.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14.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A.教师备课B.课的种类C.学生的学习过程D.教学的阶段性15.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粘液质C.抑郁质D.胆汁质16.一题多解属于( ).A.聚合思维B.直觉思维C.分析思维D.发散思维17.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A.识是情感的基础B.感是认识的基础C.识是意志的基础D.志是情感的基础18.班级活动是指( ).A.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活动B.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C.建设班集体为中心的活动D.晨会等常规活动1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影响力.A.年龄B.性别C.个性D.学术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的是( ).A.不喝生水B.不早恋C.不在池塘边玩耍D.不闯红灯参考答案:1.C【解析】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2.D【解析】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C【解析】师生关系是辩证的关系,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D【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5.A【解析】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作前摄抑制.早晨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6.A【解析】“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观点,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专家点拨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历年考试中,与他相关的知识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他的重要教育名言有“因材施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而知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等.7.D【解析】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包含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题干中的“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的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8.B【解析】A、C、D项都是学习动机缺失的次要表现,厌学是学习动机缺失最主要的表现.9.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合或相仿的新形象的过程.专家点拨想象是历年考试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考点,考查形式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为主.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有:想象的概念、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想象的创新程度和形成过程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根据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虚),小学生想象的特点及培养.10.D【解析】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它不仅仅得出学生学习成绩的结论,而且还指出学生的其他特点,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评价.11.A【解析】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12.D【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正确和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3.D【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而其最主要的研究视角是教师自己的视角.14.B【解析】课的类型是由课的种类决定的.专家点拨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历年考试中的考查重点.在上课的相关知识中,课的类型经常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出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经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生要重点记忆.15.D【解析】现代的气质学说根据巴甫洛夫的气质类型分类,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情绪体验强烈、不易约束,而胆汁质即是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16.D【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得出多个答案的思维.17.A【解析】认识和情感的关系是: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又反过来对认识起着调节作用.18.A【解析】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习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集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即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活动.19.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专业、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这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其中,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是通过班主任自身的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所产生的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它所体现的效果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20.B【解析】不早恋不属于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专家点拨小学生安全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其中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安全、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者事件六部分内容.二、简答题21.简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22.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23.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参考答案:21.【答案要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如下:(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2.【答案要点】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包括:(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3.【答案要点】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有:(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4)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三、材料分析题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20分)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问题: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20分)参考答案:24.【答案要点】教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和处理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例如,本材料中的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会发现问题和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专家点拨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在讲授时出现错误.对于教师犯错应该怎么处理,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难度较大.考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教师可以坦诚地或幽默地承认犯错,然后立刻更正;也可以假装是故意留给学生的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怎样改正.无论怎样,切忌如材料中的教师那样,把错误归于其他原因,尤其是知识性的错误.25.【答案要点】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强.“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目标2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教学目标的第3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摘要: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教育者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就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理论;师生关系;学习动机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11-0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还要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要使教育卓有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畅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教师负有更多的责任。
在教育活动中存在大量着师生关系不和和谐、不合理现象常见问题有在伦理关系上高尚的教育情怀没有得到全面体现:一些教师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还存在歧视剥夺和强制学生的行为。
在感情关系上师生冲突对立、情感冷漠、气氛紧张等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讲的学生就爱听,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粗心大意、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就是关闭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门。
如果学生带着与教师对立的情绪,那么他们在学习中的积级性以及思维、理解、记忆、想象等一切认知机能就会受到阻抑。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成功的体验,需要得到肯定和赞誉,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
因为它能让我们感受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能树立自信和自尊,这其中尤其要鼓励那些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良好的评价。
只有这种爱才能沟通了学生和老师的心灵,学生才能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信任,从而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更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家长会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反思家长会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是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未来。
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中的评价体系也需要改变,不能简单地从成绩或考试中去取得完全的反映。
面对这些问题,近日,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教学反思家长会,家长们就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开了讨论和探讨。
以下是本次讨论的主要内容。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
在新的教育时代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教师需要变成学生的学习引导者。
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和教学脚本,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教学的多样性教学的多样性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机会,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和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科知识和实际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教育者不应该只是为学生授予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评价体系的改变传统教育中,评价体系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或考试,而不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评价体系的改变也是关键。
教育者应该采用更为综合的评价体系,例如采用学生作品的评价、学生小组工作的评价、学生参与程度以及课堂讨论的评价,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从本次家长会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试图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意味着一种理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班级政治教案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班级政治教案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和完善,教育的发展不仅注重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班级政治教育计划,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班级自我管理和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班级政治教案。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班级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学生主观能动性是指学生自发地寻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行为能力。
学生主观能动性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班级政治教育的核心。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和规范行为,进而促进班级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在构建班级政治教育计划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二、构建和谐班级政治教育计划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 平等与公正原则班级管理中,应强调学生的平等与公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班级政治教育中,应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和提升。
2. 激励与引导原则激励与引导是班级政治教育计划中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规范行为的积极性。
同时,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3. 开放与包容原则班级管理中,应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采用开放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态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同时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让学生自由发展和表达个性,从而促进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三、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班级政治教案1. 设立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政治教育计划的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实践平台。
班级内设立班委会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式。
班委会负责班级内部的管理和规范行为,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联络点。
在班级政治教育中,班委会的组成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和经验等因素,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考点最新版(二)1、多选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_____A : 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B : 精深的学科知识C :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D :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E : 宽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参考答案: BCE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CE【解析】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填空题勒温在 1939 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专制型、放任型和____。
参考答案: 民主式3、简答题在生物课上,老师问:“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学生答因为鸡蛋是生的。
”老师说:“废话,鸡蛋是熟的你还不把它给吃了!”请用“学生主体性与教育”的原理分析此案例。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何谓主体性?一般而言,主体性有这么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措施有:①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②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是让学生体验成功;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2) 案例中的老师针对学生恶作剧似的回答给予了一种训斥性的回应。
这种回应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这种回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轻视,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视。
其次,这种回应会打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那么学生以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最后,这种回应表明该老师不能意料到各种答案的产生,不能够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单选题“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反映的师生关系是_____。
A : 尊师爱生B : 民主平等C : 教学相长D : 辩证统一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5、简答题如何理解“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主观能动性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主动发挥自己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积极投身于实践,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服务社会,贡献自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
4. 增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我们首先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和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
接下来,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活动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明确各自在活动中的职责。
2. 实施阶段(1)志愿服务:我们组织学生前往社区,开展清洁、绿化、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2)实地考察: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当地的企业、工厂、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不同行业的现状和挑战。
(3)社会实践:学生分组进入企业、社区、学校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社会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3. 总结阶段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各自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同时,我们还邀请专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活动成果1. 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2.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对社会的了解更加深入。
3. 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到提升。
4. 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五、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和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现在已经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课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发现要使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就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条件的制约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所以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因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
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
”这段话同样适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说明在信息技术课上应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地进行教学,发扬“生本教育”的教学思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光学不用、光用不学都是事倍功半、没有进展和没有成效的。
信息技术课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光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而且还应不断地进行实践操作和练习,必须学以致用。
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板书和示范操作,采用“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而学生自己不主动积极地学习、实践和动脑筋,最终只会一事无成、毫无结
果,只会是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
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积极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掌握好这门课的技术知识和实际应用信息技术毕竟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它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生个体反复地进行操作使用、研究和应用,才能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
如果学生不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操作,而是死记硬背地记忆理论知识,就无法很好地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也无法掌握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更容易忘记知识,甚至与实际操作不符,使人无从下手、束手无策。
例如,在刚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必须对照课本知识、要求和操作示范边看书边操作练习,而且对于难点知识很难理解掌握和操作、很难理论联系实践,但是经过多次地练习运用和思考研究,就很容易熟能生巧,不必拿着课本“依葫芦画瓢”,而且很快能够找到操作的诀窍和要领并能深入运用。
2.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门课的技巧和能力
克特·W·巴克在他的《社会心理学》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越多方面。
”这段话典型的说明了主观能动性在学
生学习信息技术课上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如果积极主动地学习、操作、研究、思考和运用,那么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得出操作的技巧、诀窍和要领。
比如在进行计算机的许多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菜单操作”、“工具栏操作”、“键盘操作”和“快捷键”操作等进行,而它们又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地去练习、探索和运用,就无法知道哪种操作有利于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不知道哪种操作方法更加简单、更加实际。
只有经过多次地运用,才能简化知识的应用和熟练操作的运用。
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计算机的实践中做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并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操作要领和窍门。
例如,学生在学习《为文档设计版面》一节时,重点知识是“格式工具栏”和“标尺”的使用,如果学生光是死记硬背每一个工具按钮的功能和作用,而不进行主动积极地、具体地应用到实际文档的排版设计和制作中去,就很容易把工具按钮搞混淆、很容易忘记,分不清哪个按钮是是用来改变字体的大小、哪个按钮是用来改变字体的颜色效果、怎样进行段落的缩进对齐等等具体的操作应用,也根本很难设计制作出美观生动的文档来。
同样,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必须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浓厚兴趣性才能学得好的。
三、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教学方法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就要有先进、科学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特别在启蒙课上更要重视这点。
首先,应该让学生们明白和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自主地懂得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意义.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抛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不能一味地采用老师讲解和示范教学、学生听和记为主的“师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而应坚决实施“生本教育”的教学手段进行,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可以拿少部分时间事先进行讲解操作和示范。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在电教室进行,电教室最基本的配置应该有电脑、话筒、投影屏、音箱和控制台等,通过教师先讲解、演示操作然后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和运用的方法。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在一般教室里通过黑板、粉笔的讲解,只是浪费时间、人力和精力,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只会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更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